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第8课《素芭》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芭》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小说塑造人物的常见描写方法,明确根据人物特点进行描写刻画。

1、体会环境(场景)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进一步把握环境(场景)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3、概括素芭的形象特点,理解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充分感受主人公的悲惨命运,体会作者的悲悯情怀。

重点难点:

重点:刻画人物形象方法探究。

难点:1、第二、三分环境描写的作用。

2、人物的悲剧命运和人物的典型性。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20世纪初的印度是英国殖民地,政治上遭受压迫,经济上受到剥削,使古老的文明之邦陷入贫穷、愚昧之中。为唤醒这个沉睡的巨人,两位伟人应运而生----一位是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圣雄”甘地,一位是印度近代最伟大的文化巨匠罗宾德拉特·泰戈尔。一、作者简介:

泰戈尔及其创作(1861~1941):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印度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文化巨匠。共有五十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创作主张“爱的哲学”。

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重要小说《素芭》、《弃绝》等。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二、预习检查:概述小说的情节和各部分主要内容:

情节要点:哑女素芭的不幸人生和悲剧命运。

内容要点:(一)素芭其人(二)生活环境(三)动物朋友

(四)人类朋友(五)父母之命(六)被逼远嫁

三、分析人物形象及手法。

(一)对眼睛的刻画:美丽的素芭

1、快速浏览第一部分,说说素芭是一个怎样的姑娘?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塑造这个人物?

明确:美丽、孤独。运用肖像描写来写素芭的眼睛(主要)、嘴唇。

(朗读第6自然段)概括:美丽、清澈、灵动、深邃,会说话的眼睛。作者用诗化的语言、深沉地关怀和最热情地赞美细腻地进行工笔细描,中间运用了大量的贴切而惊人的比喻,勾

勒得让人遐想又艳羡。(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鲁迅。这样反而具有想象之美,能到美的极致。)

(二)场景中的的素芭

1、阅读课文,泰戈尔描绘了哪些场景中的素芭,并分析这些场景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明确:父母眼里的素芭;大自然里的素芭;朋友身旁的素芭;帕勒达帕眼里的素芭;村民跟前的素芭,考官(新郎)眼里的素芭。(小结:社会里的素芭和自然面前的素芭)2、小组讨论:小说里,父母、帕勒达帕、村民是如何来对待素芭的?找出相应的语段,读一读,用一两句话点评一下。

明确:父母眼里的素芭:硕大的无言石头,重重压在父母的心田上;母亲却把她视为自己胚胎的污点;父母没有作任何开导,没有作任何安慰。总之,什么时候也没有对她说。母亲起初劝导她,末了责骂她。把自己的哑女托付给人之后,父母踏上回村的归途,他们踌躇满志,因为他们终于保住了他们的种姓和美好的来世。(点评:亲情淡薄,多嫌弃和欺骗。)帕勒达帕眼里的素芭:男孩十分懒散,他的父母经过多少次费尽心血的努力,不见成效,就放弃指望他能对改善家境做些什么。(为人:懒散、无用)帕勒达帕掺入了几许爱的成分,亲热地称呼她为“素”。(称呼上:亲昵些)帕勒达帕一边专心致志地钓鱼,一边面带笑容问素芭:‘喂,素,我听说,你有了未婚夫,你准备赴加尔各答结婚?可别把我们忘得一干二净!”说罢,他又凝视水面。(离别时的态度:朋友的话显得漫不经心,没有丝毫的分别的惆怅,只是轻描淡写地证实了她的担心,并带有一种调侃的味道。点评:友情寡淡,朋友冷漠)

村民勤劳忙碌,并不是坏人,却对素芭毫无同情、非常冷漠。

3、说说特定的社会场景的作用。

都是反面衬托。小说中,类似场景不断叠加:素芭的父母却将其视为负担,村民歧视排斥她,人类唯一的朋友不关注、不理解她。为了让素芭从周围人身上得到的只有冷漠。这里人是麻木的,人情冷漠,没有同情,看不到亲情、友情、爱情,没有爱与温暖。所有的人组成的现实社会也是冷漠无情的,共同作用把楚楚可怜的素芭变得更加的凄惨,更容易激起我们的同情。(“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

4、第二、三部分世外桃源般的环境和亲密无间的动物朋友看似与素芭的遭遇无必然联系,能否删除,为什么?

不能。从侧面来烘托人物形象。前者乐景衬哀情;后者与人形成对比,反面衬托,揭示人性的冷漠。

侧面的环境烘托让素芭的形象更为美丽动人。用诗情画意的大自然来烘托至纯至美、至真至善。素芭从中找寻到了宁静、安慰和心灵上的自由,有着无言的快乐。

在可爱的小动物面前,素芭没有任何交流的障碍,她甚至能比常人更为轻易地表达自己。。但是素芭却和它们有着浓厚的友谊,他们彼此依恋,彼此关怀,也彼此理解,用只有他们自

己才懂得的语言——眼神、拥抱、爱抚,获得本该人与人之间所拥有的的温暖、美好和快乐。素芭生命拥有的温情的一面来自动物朋友两头牛、一头山羊和一只小猫,这个温馨的画面从侧面写出了素芭的不幸和孤独。

小结:小说以诗化的语言把素芭放入一个个自然和社会的场景中,一步步地把哑女素芭心灵的细腻(感知自然)、美丽(倾心待友)、善良(对待动物)展示出来,同时也把素芭命运的悲局性一点点地扩大开来。我们读这篇小说,就像看一条柔美的纱,被人慢慢地撕裂。我们亲眼看到的是美好的事物被毁灭。高贵美丽的心灵,获得的是悲惨的结局。作者越是凸显她的美,就越是扩大她的悲剧色彩。

(三)、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塑造这个人物(哑女)?

明确:美丽的姑娘:眼睛的描写(肖像描写)

感情丰富的姑娘:(心理描写)

善良聪慧的姑娘:与自然亲密接触、与动物和谐相处(动作描写)

教师小结:在描写素芭的过程中,泰戈尔综合运用了以下方法。

明确:(1)正面描写,作者对素芭的眼睛和嘴唇进行了浮雕般的刻画,用了大量的笔墨将素芭美好、丰富的内心世界进行了细腻的表述,对她的性格加以诗化,正面展示了她的独特、美丽和聪慧。

(2)侧面烘托,作者几乎用了两章的篇幅,把素芭放置到比社会环境温暖得多的自然环境中,在这里,素芭不仅是美好的,还有无言的欢乐。

(3)反面衬托,素芭身边的人们是一群普通的劳动者,但是对素芭表现得极为冷漠和麻木;女儿因为残疾而变成了亲人的负担,因而得不到更多的爱护,在这里,看不到亲情的可贵,只有欺骗和交易。

这不仅仅是素芭的悲哀,也是泰戈尔对人们这种漠视的态度感到悲哀。(与鲁镇是一样,社会落后,人愚昧冷漠。)

四、合作探究:

1、对小说结尾的理解存在两种观点,一是素芭被她的丈夫理解接纳,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是一大团圆的结局;二是写她的丈夫抛弃了她,另娶新娘,轻松的笔调背后是深深的悲剧意味。到底哪种理解更准确呢?

译著佐证:

(1)冰心在翻译《素芭》的结尾时是这样翻译的:“她的主人耳目并用,又做了一次仔细的考察。这一次他不只用眼睛,而且用耳朵来仔细地考察,他又娶了一个会说话的妻子。”(2)泰戈尔研究专家董友忱翻译的《泰戈尔短篇小说选》中《素芭》的结尾是这样翻译的:“这一次,她丈夫眼耳并用又相了亲,娶来了一个会说话的姑娘。”

背景介绍:在印度,绝大多是信奉印度教。根据印度教的教义,一个人死前必须由儿子施以临终仪式,灵魂才能得救,而且儿子继承家产,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于是父母千方百计的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