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芍药)栽培技术
白芍栽培技术
![白芍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b9fb2f6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8b.png)
白芍栽培技术白芍,又称白花芍药,是中药材之一,有着重要的药用价值。
白芍可以有效地补血,调理气血,具有镇痛、脾胃调理等功效,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
在医疗保健领域中,白芍的使用越来越得到重视。
因此,掌握白芍的栽培技术对生产健康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适宜环境和土壤要求白芍干根干茎的含氧量比较高,而且大部分都发生在土壤中。
因此,适宜的环境和良好的土壤有助于白芍的生长,其中一些关键要素包括:1.气温:白芍适宜生长的气温范围在14~26℃之间,每年平均温度应该在13~15℃左右。
2.降雨量:每年的降雨量最好在600~1000mm之间,夏季旱期每次灌水不应该低于200mm。
3.光照:对于白芍而言,充足的光照有助于其生长,适宜的日照时间最好达到8小时以上。
4.土壤:白芍对于土壤的选择并不是特别要求,但最好是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且土层深度在30~50cm之间。
二、繁殖方法1.分蘖:在白芍的初生根出现3~4天开窗期时,可以进行分蘖处理。
将茎和根分成小块,再进行进行人工移植,即可实现白芍的扩繁。
2.种子繁殖: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白芍可通过播种进行繁殖。
选择合适的种子进行播种,使之萌发生长,即可获得种子繁殖的白芍。
三、管理方法1.浇水:白芍对于水分的需求较高,但又不能过湿,因此人工灌溉是必要的。
在夏季和旱季灌水应该更为频繁。
2.施肥:白芍是一种高效草本植物,对于水分和肥料的需求较高。
在开春前应该适量施入鸡粪、腐熟的鱼汁等复合肥料,以满足稍后的生长需要。
3.除草:白芍的生长速度较快,所以在生长期中要定期除草、锄地,让白芍获得足够的生长空间。
四、采收方法1.白芍的采收时间通常在秋季,在花期后等待干燥即可,一般整株都会死亡。
如果白芍灌溉不足,可手工分割芍药根和茎,稍后再晾晒。
2.白芍的收割与之后的晒干必须尽量避免日光直射,否则会使其中的有效成分挥发,降低其药物疗效。
总之,白芍的栽培对于生产健康产生着很大的贡献。
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栽培技术,可以更好地种植白芍,扩大其种植规模,为中医药产业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白芍的种植技术
![白芍的种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d69f4e6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d3.png)
白芍的种植技术1. 简介白芍,又名白芍草,是中医药中常用的一种药材,具有止血、活血、散瘀的功效。
白芍的种植技术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选地、育苗、种植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白芍的种植技术。
2. 选地选择适宜的地点是白芍种植的首要任务。
白芍喜欢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环境,所以种植地应选择阳光充足、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地方。
此外,选择地面平整、无积水的地块有利于白芍的生长。
3. 育苗3.1. 种子处理将白芍的种子放入温水中浸泡24小时,然后将浸泡后的种子晾干,便于储存和使用。
3.2. 播种在育苗盘中放入适量的育苗土,将种子均匀撒在土壤表面,然后轻轻覆盖一层薄土。
种子与土壤的接触面积要充足,有利于种子的发芽。
3.3. 养护管理种子播后,需进行适当的养护管理。
保持育苗盘内湿润是关键,但避免泡水。
在幼苗生长早期,可每天早晚适度喷水,保持土壤湿度。
同时,在养护期间适度通风,有利于幼苗的生长。
3.4. 移栽幼苗生长至2-3叶时,可进行移栽。
将育苗盘中的幼苗小心取出,移植到预先准备好的花盆或田地中。
移栽时注意根系的保护,尽量避免损伤。
4. 种植管理4.1. 土壤管理白芍喜欢肥沃疏松的土壤,种植过程中应注意土壤的管理。
在种植前,可进行有机肥的施用,改善土壤质量。
种植过程中,可适时进行中耕松土,增加土壤通气性和持水性。
4.2. 浇水管理白芍对水分需求较大,特别是在幼苗期和开花期,需保持土壤湿润。
但要避免积水,以免引起病害。
在干旱季节,可适度增加浇水量,保持土壤湿度。
4.3. 施肥管理白芍的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支持。
在生长季节,可适时进行追肥。
一般可选择有机肥或复合肥进行施用。
施肥时一定要均匀撒施,避免肥料过量造成烧根现象。
4.4. 病虫害防治种植过程中,白芍易受到一些常见的病虫害的侵害,如叶斑病、霉菌病、蚜虫等。
要及时发现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可以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如引入天敌来控制害虫数量;也可以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但务必遵循农药使用说明,以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白芍药的种植方法
![白芍药的种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d886247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51.png)
白芍药的种植方法
白芍药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材,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种植:
1. 土壤准备:选择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的土壤,进行杂草清除和松土,准备好适宜的种植床。
2. 种子处理:将白芍药种子放入温水中浸泡24小时,然后晾干备用。
3. 播种:在已经准备好的种植床上进行播种,将种子均匀散布在土壤表面,然后轻轻压实。
4. 保持湿润:种植床上要保持湿润的环境,每天用喷雾器喷水保持土壤湿润状态。
避免强烈的阳光和暴雨的直接照射。
5. 育苗管理:苗期需要适当的施肥,可选用有机肥或复合肥水溶液进行施肥,每隔10-15天进行一次。
6. 移植:当白芍药苗长到4-5片真叶时,可以将其移植到预先准备好的定植地。
定植时保持苗与土壤接触紧密,避免伤害根系。
7. 病虫害防治:定植后,注意观察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喷洒杀虫剂进行病虫害防治。
8. 收获:大约2-3年后,白芍药植株开始进入丰收期。
根据花蕾的情况,可以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收获。
以上是白芍药的一般种植方法,根据具体的种植环境和地域差异,种植方法可能有所不同,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白芍药的种植方法
![白芍药的种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df868f3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78.png)
白芍药的种植方法白芍药,又称为白芍、白芍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材,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止痛的功效,广泛用于中医药领域。
白芍药的种植方法对于保证药材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白芍药的种植方法,希望能够对种植白芍药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选择种植地点。
白芍药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为宜。
因此,在选择种植地点时,应该选择阳光充足、通风良好、排水性能好的地方,避免积水和泥沙淤积。
土壤处理。
在种植白芍药之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处理。
首先,进行翻耕,将土壤松软起来,有利于种植和生长。
其次,根据土壤的情况进行施肥,可以选择有机肥或者复合肥,提高土壤的肥力。
最后,进行整地,将土壤表面整平,便于后续的种植管理。
种植方法。
白芍药的种植方法主要包括播种和移栽两种方式。
在播种时,应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种子,进行适量的密植,然后覆土,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种子的发芽和生长。
在移栽时,应选择健壮的幼苗,将其移植到预先整理好的土壤中,注意保持适量的水分,有利于幼苗的生长。
管理与养护。
白芍药的管理与养护主要包括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定期除草等。
在生长期间,要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以免影响根系呼吸。
定期施肥,补充植物所需的养分,促进生长。
同时,要及时发现病虫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影响产量和质量。
收获与加工。
一般来说,白芍药的生长周期为3年左右。
在第三年春季,白芍药开始开花,此时是收获的时候。
收获时,要选择天气晴朗的日子,将整株白芍药连根拔起,晾晒后进行加工。
加工时,要将白芍药洗净,晒干或者烘干,保证干燥透透,以便于保存和使用。
总结。
种植白芍药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地点和土壤处理,合理选择种植方法,加强管理与养护,掌握收获与加工的技巧。
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获得高产量和优质的白芍药。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祝愿您的白芍药种植顺利成功!。
芍药栽培技术
![芍药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97d844c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ea.png)
芍药栽培技术为毛莨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
又名白芍。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须栽培3-4年方能采挖使用。
以根入药,主含芍药试、羟基芍药戒、芍药内脂戒等成分。
性微寒,味苦、酸。
具有养血、柔肝、敛阴、镇痉、止痛的功效。
用于血虚肝旺引起的头痛眩晕、胸肋疼痛、手足痉挛疼痛、泄泻腹痛、月经不调、痛经、崩漏、自汗、盗汗及冠心病等病症。
1,繁殖方法芍药可用种子、分根、芍头三种繁殖方法。
生产上一般用分根和芍头繁殖。
(1)芍头繁殖芍药收获时,将芍根从芍头着生处全部割下,加工成药材。
选取形状粗大、不空芯、芽头饱满、无病虫害的芍头,顺其自然生长情况,用刀切开,使每块有粗壮芽孢2-3个,作种苗用。
芽头最好随收,随切,随种植。
如不能马上栽种,可将切去根以后的整个芽头,暂不切成单株芽头,选室外阴凉干燥、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树荫或室内屋角堆放贮藏,厚度以10cm左右,其上加盖7-10cm的湿润细沙土,上盖玉米秆即可。
贮藏期间,要经常检查和洒水,保持湿润。
待裁种时取出,再行分切成单株。
收获每亩芍药所得芽头可种植2-4.05亩。
(2)分根繁殖本法是将切去芽头以后余下的无芽老芽头,经过培育成苗后,再行作种移栽。
收获芍药时,将较粗芍根从芍根着生处切下,切下芽头的部分,剩下部分按其芽和根自然分布,将芍头劈成2-4株,每株留壮芽1-2个及根1-2个,根长留18-22cm,阴干1-3天栽种,不易折断,容易成活。
(3)种子繁殖生产于8月上、中旬采下健壮植株所结种子,随即播种,或用细砂混拌贮藏至9月中、下旬播种。
种子用赤霉素1000ppm浸泡48小时,可提高发芽率。
每亩用种量3.5~4kg,育苗2-3年后,可进行定栽移植。
2.选地、整地通常选择地势高燥、或倾斜的阳坡地,以土质肥沃、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加沙黄土及冲积壤土为好。
整地前先施足底肥,在9月选晴天深翻30cm以上,整细耙平。
透水性好,排水方便的地,采用平畦,土质较黏,排水较差,则采用高畦,水面宽约110-120cm,高17~20cm,畦沟宽30~40cm。
药材白芍种植技术 中药材白芍
![药材白芍种植技术 中药材白芍](https://img.taocdn.com/s3/m/3d289b75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82.png)
药材白芍种植技术中药材白芍药材白芍喜暖和潮湿气候,耐寒冷,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和富含腐殖质壤土为佳,粘土及低凹地不宜栽培。
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药材白芍种植技术,盼望对您有用。
药材白芍种植技术一、选地整地栽种芍药的土地,必需经过34年白芍收获之后才能翻土,因此,栽种前整地务必精耕细作。
前作收获后,选晴天不粘脚时,深翻30-40厘米,将土块耕细整平,并施入牛粪、猪粪或饼肥等作基肥与泥混匀。
二、繁殖方法繁殖方法以芽头繁殖和分根繁殖为主。
分根繁殖能大大缩短芍药栽培年限,省略了育苗步骤,故目前产区多采纳分根繁殖。
分根繁殖:芍药的支根较多,收获时将粗根剪下入药用,把象筷子、铅笔般粗细的根全部留下,按芽和根的自然分布状况,剪成2-4枝,每枝留1-2个饱满的粗芽和带1-3支根作为一株,根的长度保留4-6寸,将过长的根和侧根剪掉,以供种苗用。
9、10月在田间进行修剪芍药时,也可将适合作种苗的根连芽剪下即可种植。
收获时取下的种根,一般要经过3-4个月才能下种,必需进行贮藏。
其方法是:在高燥阴凉通风的室内,平地上先铺上2-3寸潮湿的砂土,将芍根堆放其上,厚约5-6寸,芍根的芽头应朝上,按挨次倾斜放,上盖潮湿的砂土2-3寸厚,四周用砖或其它物围好。
过半月后,砂土渐干,细沙下漏种苗孔隙中,为防止芍头露土后干烂,应在堆上再铺潮湿砂土1-2寸厚。
贮藏期间,应常常检查,如干燥应适当洒水,但不宜过多,以不使砂土干燥为原则,水过多简单发生霉烂,贮藏期如发觉霉烂应准时翻堆,除去霉烂的,然后重新堆放,以防止扩散。
三、种植栽种前须将芍芽根按大小分为两类,分别栽种,以便日后管理。
种栽大,管理得好,可提早一年起土收获,栽种时间一般在寒露前后,越早越好,最迟不能超过霜降,如过迟,一方面因贮藏的芍芽已发新根,栽种时易弄断;另一方面,栽后气温渐低,发根不好,影响次年发芽生长。
栽种时开穴,行距40-45厘米,株距30厘米左右,穴深16-20厘米,每亩可以种3500-4000株,开穴后,每亩穴施腐熟厩肥、堆肥或焦泥灰、草木灰1500-2000公斤,与穴土混匀,每穴放芽1-2个,留主根2-3条,根部宜分叉斜种,芽向上,种后即初覆土,再施人粪尿每亩1500-2000公斤,待肥料完全渗入土中后,再覆土与畦平,以芽在地下5厘米左右为宜,覆土操作应细致,土要细碎,不能用土块掩盖;土块掩盖的芽头不能与土壤紧密结合,通风强,芽头易受干旱及冻害,会延迟发芽甚至不发芽。
白芍的种植技术
![白芍的种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d511563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3a.png)
白芍的种植技术
白芍,又称白芍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补血、调经、止痛等功效,因此备受人们喜爱。
下面就介绍一下白芍的种植技术。
一、选址
白芍喜欢温暖、湿润、透气、肥沃的土壤,因此选址时应选择阳光充足、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地方。
同时,应避免在污染严重的地方种植,以免影响药材的质量。
二、繁殖
白芍的繁殖方式有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两种。
种子繁殖适合于大面积种植,而分株繁殖适合于小面积种植。
种子繁殖时,应在春季或秋季播种,播种前应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使其吸水膨胀,然后再进行播种。
分株繁殖时,应在春季或秋季将根茎分开,然后进行移栽。
三、土壤管理
白芍的土壤管理非常重要,应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要过度浇水,以免影响药材的品质。
同时,应定期施肥,以保证药材的生长和品质。
在
施肥时,应选择有机肥和矿质肥的混合施用,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四、病虫害防治
白芍的病虫害主要有白粉病、灰霉病、蚜虫等。
在防治病虫害时,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清除病虫害的源头、加强药材的养护、使用生物农药等。
五、收获和加工
白芍的收获时间一般在秋季,当花期结束后,药材开始成熟时即可进行收获。
收获后应及时进行加工,包括晾晒、烘干等,以保证药材的品质和保存期限。
总之,白芍的种植技术需要注意多方面的因素,包括选址、繁殖、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和加工等。
只有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种出高质量的白芍药材。
白芍的种植方法
![白芍的种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1d7a498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18.png)
白芍的种植方法
白芍,又称白芍草、白芍药,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广泛用于中医药学中。
下面是关于白芍的十条种植方法,并对每一条进行详细描述。
1. 适宜生长环境:白芍适应性强,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
在阳光充足、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地区生长效果较好。
2. 土壤要求:白芍要求土壤肥沃, pH值在5.5-7之间。
为了提高土壤肥力,可以在种植前施入熟化的有机肥料。
3. 翻松和杂草控制:在种植白芍之前,应该将土壤翻松,以便根系生长。
在生长期间,需要定期除草,以减少对白芍的竞争。
4. 播种时间:适宜的播种时间为早春或秋季。
在北方地区,最好选择在3月至4月之间种植;在南方地区,选择9月至10月之间种植。
5. 播种方法:将白芍的种子浸泡在温水中,大约6-12小时,然后将种子均匀地撒播在准备好的土壤上。
6. 覆土和浇水:撒播后,用一层薄土轻轻覆盖种子。
然后,用喷雾器轻轻喷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
7. 种植间距:白芍的种植间距为15-20厘米,这样可以为其提供足够的空间生长。
8. 施肥:种植白芍时,可以在生长期间适度施入有机肥料,以供给植物所需的营养。
9. 病虫害防治:在种植白芍时,应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可以使用生物农药或天然的防治方法,来保护植物的健康生长。
10. 收获时间:一般来说,白芍的生长周期为2-3年。
在第三年的秋季,即全草基部的根茎肥大时,为白芍的最佳收获时间。
在收获后,将白芍的根茎进行处理和干燥,以便后续的药材加工和使用。
白芍的种植
![白芍的种植](https://img.taocdn.com/s3/m/b9f9adc1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85.png)
白芍的种植白芍,学名为白芍药,是一种草本植物,属于蔷薇科蔷薇属。
它是中国传统草药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其根、茎、叶、花都可入药。
白芍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种植历史,被广泛用于中医药中,具有活血祛瘀、养血安胎、调经止痛等功效,是常见的中药材之一。
白芍的主要生长环境要求:1.气候要求:白芍是一种较耐寒的植物,适宜生长于温暖、湿润、四季分明的地区。
适宜生长温度为15-25摄氏度。
2.土壤要求:白芍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可在酸性到中性的土壤中生长,但以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为宜。
3.光照要求:白芍喜欢充足的阳光照射,但也能适应半阴或阴凉的环境。
白芍的繁殖方式:1.种子繁殖:选用成熟的种子,播在育苗盘或苗床上,覆土薄,保持适宜的湿度。
发芽后,根据幼苗的生长情况进行移栽。
2.分株繁殖:将成熟的株分成数个小株,每个小株保留一部分根系和茎叶,然后移栽到新的花盆或花坛中,保持湿润环境。
白芍的种植过程:1.土壤处理:选择松软、排水良好的土壤,施以适量的有机肥,提供养分供给。
如土壤酸性较高,可适当加入石灰调整酸碱度。
2.育苗阶段:根据种植计划确定播种时间,选择适宜的育苗方式。
播种后保持湿度和适宜的温度,促进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的生长。
3.移栽阶段:当幼苗长到一定程度时,根据苗床或花盆的大小,将幼苗移栽到新的生长容器中。
移栽时要注意保护根系,避免损伤。
4.管理阶段:定期浇水保持适宜的湿度,但避免过湿;适时进行施肥,可使用有机肥或无机肥;及时除草,保持整洁的生长环境。
5.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植株,如发现病虫害,及时进行防治。
可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或化学防治等方法。
白芍的采收和加工:1.采收时机:白芍的根茎在植株生长的第二年秋末至第三年早春时采收最佳。
当植株的地上部分逐渐枯萎时,就可以进行采收。
2.采收方法:使用铲子或挖掘工具将整株植株连根挖取出来,将泥土剪去,清洗干净,然后在通风阴凉处晾晒。
3.干燥和保存:晾晒后的白芍根茎应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进行干燥,避免阳光直射。
白芍的栽培技巧与品质提升
![白芍的栽培技巧与品质提升](https://img.taocdn.com/s3/m/b3116045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84.png)
白芍的栽培技巧与品质提升白芍,是一种美丽且具有极高药用价值的植物。
在中医药领域,白芍有着重要的地位。
想要成功栽培白芍并提升其品质,需要掌握一系列的技巧和方法。
一、白芍的生长环境需求白芍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耐寒性较强。
它适宜生长在阳光充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土壤以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或壤土为佳。
在栽培前,应对土壤进行充分的改良和施肥,以增加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
二、白芍的栽培技巧1、选种与繁殖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白芍种子或种苗进行栽培。
白芍的繁殖方法主要有分株繁殖和种子繁殖。
分株繁殖一般在秋季进行,将生长健壮的植株挖出,分成若干个带有根系的小株,分别栽种。
种子繁殖则需要在秋季播种,播种前将种子进行浸泡处理,以提高发芽率。
2、种植时间白芍的种植时间一般在秋季的 9 月至 11 月或春季的 3 月至 4 月。
秋季种植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恢复,春季种植则要注意及时浇水和保湿。
3、种植密度合理的种植密度对于白芍的生长和品质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行距为 50 至 60 厘米,株距为 30 至 40 厘米。
种植过密会影响植株的通风透光,导致病虫害的发生;种植过稀则会浪费土地资源,影响产量。
4、田间管理(1)中耕除草在白芍生长期间,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避免杂草与白芍争夺养分和水分。
中耕时要注意不要损伤白芍的根系。
(2)浇水与排水白芍喜欢湿润的环境,但不耐积水。
在干旱季节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在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止积水导致根部腐烂。
(3)施肥白芍的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
在种植前要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
在生长期间,要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适时追肥,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
(4)病虫害防治白芍常见的病虫害有白粉病、根腐病、蚜虫等。
要加强田间管理,保持植株的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病株和病叶。
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可以使用生物防治或化学防治的方法进行防治。
三、白芍品质提升的关键1、合理修剪在白芍生长过程中,要适时进行修剪。
白芍的种植与药材质量控制方法
![白芍的种植与药材质量控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2884b0f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84.png)
白芍的种植与药材质量控制方法白芍(Paeonia lactiflora)是一种常见的药用植物,其根茎可入药,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等功效。
为了保证白芍的药材质量,种植者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质量控制。
本文将介绍白芍的种植技术要点以及药材质量控制的方法。
一、白芍的种植技术要点1. 地理环境选择白芍适宜生长在温暖湿润的气候下,寒冷和干燥的环境都不利于其生长。
在选择种植地时,应确保充足的阳光照射和良好的空气流通,避免过度阴湿和阴影的环境。
2. 土壤要求白芍偏爱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种植前应对土壤进行充分的改良,添加有机质和矿物质肥料,提高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和养分含量。
同时,要保持土壤的适宜pH值,一般为6.5-7.5。
3. 良种选育和繁殖选用良种是保证白芍药材质量的首要因素。
良种具有生长健壮、耐病虫害、产量高等特点。
种植者可以通过选择健康、完整的根茎进行繁殖,或者借助组织培养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进行繁殖。
4. 植株管理白芍的适宜种植季节一般是春季或秋季。
种植时,要确保栽培的植株根茎完整,避免损伤。
在生长期间,要定期修剪枯黄的叶片和干枝,保持植株的健康生长。
同时,还要进行适当的施肥和浇水,供给植物所需的营养和水分。
二、药材质量控制方法1. 储存与干燥白芍的储存和干燥过程对药材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白芍根茎需在采收后及时进行初步处理,去除泥土和杂质,并进行整枝整理。
储存时应选择通风干燥、干燥阴凉的场所,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2. 质量评价药材质量的评价主要包括外观、理化性质、有关成分含量等方面。
外观方面要求根茎整齐、饱满、无虫蛀和霉变;理化性质包括湿润度、含水量、灰分等指标;有关成分含量可以通过现代分析方法来检测,以确保药材的药效成分符合要求。
3. 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的监测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对白芍的质量安全有重要影响。
种植者应视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农药,并在使用前进行药物代谢周期和农药残留时间的评估。
同时,还应定期监测土壤和药材中重金属的含量,避免超标问题的发生。
白芍怎么种植(白芍的栽培管理技术)
![白芍怎么种植(白芍的栽培管理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16c695b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f6.png)
引言概述:白芍(学名:PaeonialactifloraPall.)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中医药领域。
其栽培管理技术对于提高白芍的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白芍的种植和栽培管理技术。
正文内容:一、土壤要求1.选择适宜的土壤类型:白芍适宜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
最好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
2.土壤pH值控制:白芍适宜生长在pH值为6.57.5的土壤中。
可以通过施加石灰来调节土壤的pH值。
二、肥料管理1.基肥施用:在种植前,应充分施用有机肥和基础肥料,如腐熟的农家肥和骨粉等。
2.追肥施用:在白芍生长期间,应适时追施氮、磷、钾等微量元素肥料,以满足白芍的生长需求。
三、种植技术1.选择合适的品种:在种植白芍时,应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如川芍、赤芍等。
2.适时种植:白芍适宜在春季或秋季进行种植,一般选择气温较低、土壤湿度适中的时候进行种植。
3.种植密度控制:根据品种和土壤条件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一般每亩种植面积控制在30004000株。
四、病虫害防治1.病害防治:常见的病害有褐斑病、灰霉病等。
通过定期巡视、清除病株、适时喷洒合适的药剂可以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2.虫害防治:常见的虫害有芍药蚜、花叶蝉等。
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手段来控制虫害的发生。
五、采收和贮存1.采收时机:白芍的花期较短,一般在花苞刚开放时就可以采收,以保证药材的质量。
2.干燥处理:采摘下来的白芍应该立即进行干燥处理,可以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晾晒,也可以采用机械干燥的方式进行处理。
3.贮存注意事项:白芍应储存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湿度过大,以防止腐烂和虫害的发生。
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白芍种植和栽培管理技术的重要性,从土壤要求、肥料管理、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到采收和贮存等方面,都需要严格掌握。
只有科学合理的种植和管理措施,才能提高白芍的产量和质量,进一步推动白芍产业健康发展。
白芍栽培技术
![白芍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58f23c0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d5.png)
农村·农业·农民2022.10A 49白芍栽培技术白芍,又名白芍药、金芍药等,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功效。
常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等症。
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及甘肃等地区。
白芍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喜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质壤土。
每年3月萌发出土,4—6月为生长发育旺盛时期,8月上中旬地上部分开始枯萎,是采收最佳时期。
种子为上胚轴休眠类型,播后当年生根,再经过一段低温时期打破休眠,翌春破土出苗,种子寿命约1年,发芽率45%左右。
一、品种分析(一)植物形态白芍,多年生草本,无毛。
根肥大,呈纺锤形或圆柱形,黑褐色。
茎直立,基部有数枚鞘状膜质鳞片。
叶互生,茎下部叶为二回三出复叶,上部叶为三出复叶。
花数朵,生茎顶和叶腋,白色,有时基部具深紫色斑块或粉红色。
蓇葖果呈卵形或卵圆形,花期5—6月,果期6—8月。
(二)性状材性状呈圆柱形,平直或稍弯曲,两端平截。
面类白色或淡棕红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
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踞显,射线放射状。
气微,味微苦、酸。
(三)药用价值白芍有解痉、镇痛、抗炎、抗心肌缺血等药理作用。
白芍应用较广泛,有学者认为其作用类似人参。
野生品种与栽培品种作用相似。
对中枢有抑制作用,可解热降温、镇静催眠;具有解痉、抗炎、抗溃、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耐缺氧、降血压、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菌、保肝、抗诱变抗肿瘤、抑制肥大细胞组织胺释放、神经接头去极化等作用。
(四)生物学特性白芍适宜温和气温,喜阳光充足,背阴地或荫蔽度大则生长不良,产量不高。
耐寒,山东、河北等地种植,冬季培土能安全越冬。
抗干旱,怕潮湿,怕积水,雨水多易引起根病发生。
对土壤要求疏松、肥沃、深厚。
以沙质壤土、夹沙黄泥土、冲积壤土为好。
如何种植白芍_白芍栽培技术
![如何种植白芍_白芍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30bd0be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26.png)
如何种植白芍_白芍栽培技术如何种植白芍_白芍栽培技术白芍一般作为药材种植,那么白芍怎么种植呢?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白芍种植的方法。
白芍种植的方法白芍的种植:生长习性芍药适应性强,野生于山坡、山谷、灌木丛和高原丛中。
管理粗放,喜温暖湿润气候,土壤肥沃,耐寒、耐旱、耐阴。
春季分株栽芍药,到老不开花。
怕连作,种过芍药的地,间隔2-3年再种芍药,前茬作物以玉米、小麦、豆类、甘薯等作物较好。
白芍的种植:繁殖方法白芍在实际生产中多采用分根繁殖法。
秋季收获时,从芽头的着生处全部割下,作药用,选形状粗大,不空心,无病虫害的芽头,用手搬开,每丛留芽3-4个以上,将芍药芽头从根部割下,选健壮芽头,切成小块,芍药芽下留2cm左右的头,以利生长,随切随栽或暂时沙藏、窖藏后再栽,芍药9-10月种植,按行株距60×40cm穴栽,穴深10cm左右,每穴放芽头1个,芽苞向上,放平,然后覆土5cm左右,盖实。
每亩栽2200株左右。
栽白芍地1-2年内,可在行间种蔬菜、玉米、棉花、黄豆、芝麻、小豆。
3年植物长大,停止间种。
白芍的种植:田间管理移栽或播种的地,地冻前离地面6cm左右,剪去枝叶,基部培上越冬土。
春季4-5月喷洒乙草胺,可以40-50天不生草。
施肥,秋冬以农家肥为主,每亩150kg,没有农家肥可施过磷酸钙或磷酸二铵20-30公斤。
除做种田外,应随时摘除花蕾。
白芍的种植:病害防治灰霉病病菌主要以菌核随病叶遗落在土中越冬,5月开花后发病,6-7月较严重,并一直危害地上部分枯死为止。
阴雨连绵或露水较大的情况下,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芍药地实行轮作,选择无病种芽进行种植,雨后及时排水,平时增强田间的通风透光度,药剂防治可选用多抗霉素、异菌脲、速克灵等。
叶斑病,叶面上呈灰褐色的圆形病斑。
发病初期1:1:100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800倍液7-10天1次。
白芍锈病是白芍生产上威胁较大的一种病害。
5月上旬开花以后发生,7-8月严重,直至地上部分枯死,时晴时雨,温暖潮湿或地势低洼容易积水的情况下易发病。
白芍种植技术
![白芍种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c060e4a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f2.png)
白芍种植技术
白芍,又称白芍药、白芍薯,是中药材之一。
它的根茎可以入药,有活血止痛、养血安神等功效,广泛用于中医药治疗各种疾病。
白芍的种植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地。
白芍喜欢温暖湿润,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环境。
一般选择海拔在1000米以下的山坡地、山谷或河滩地等。
二、施肥。
在春季和夏季进行施肥,每亩施以2-3吨腐熟有机肥和适量的磷、钾化肥。
三、浇水。
白芍对水分要求较高,但不能过多,以免造成根部缺氧。
在整个生长期要保持土壤湿润,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
四、除草。
白芍生长期需要进行多次除草,以免影响生长。
五、管理。
要注意定期除虫、防治病害,保持田间清洁,及时修剪枝叶。
六、采收。
白芍的根茎一般在秋季进行采收,要注意采收后的晾晒和储存。
以上是白芍种植的基本技术,如果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种植管理,就能够获得更好的产量和质量,为中药材的生产和开发提供更好的条件。
- 1 -。
白芍栽培技术
![白芍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25c548c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2e.png)
引言概述:白芍(学名:Paeonialactiflora)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镇痛、镇静、抗炎和调理女性生理功能等药用价值。
随着人们对中草药的需求增加,白芍的种植和栽培技术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白芍的栽培技术,包括适宜的生长环境、土壤条件、育苗、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正文:一、适宜的生长环境1.温度:白芍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525摄氏度,最适生长温度为20摄氏度。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其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2.光照:白芍喜光,但不耐强阳光直射。
适宜的光照条件为每天日照68小时,过低或过高的光照都会影响开花和生长。
3.湿度:白芍喜潮湿的环境,所以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0%80%,保持适宜的湿度有助于增加花期和提高花朵质量。
二、土壤条件1.土壤pH值:白芍喜酸性土壤,pH值在5.56.5之间是最适宜的。
可以通过添加大量的腐熟有机肥来调节土壤的酸碱度。
2.土壤质地:白芍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但以疏松、肥沃、保水性好的土壤为宜。
淤水和排水不畅的土壤应避免种植。
3.土壤肥力:使用腐熟的有机肥并结合化肥施用,能够为白芍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有利于生长发育和花芽分化。
三、育苗1.种子处理:白芍的种子较小,播种前应进行种子处理。
常用的处理方法包括热水处理、石硫合剂和浸种处理等,目的是消毒和促进种子的发芽。
2.培养基选择:白芍适宜在腐叶土、泥炭和河沙等混合物质构成的培养基上育苗。
保持培养基的湿润度,有利于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的生长。
3.温度和光照控制:育苗盆内保持温度在2025摄氏度,光照条件为每天日照46小时。
温度和光照的控制对幼苗的生长和形态发育至关重要。
四、种植管理1.行距和株距:白芍的行距一般为3035厘米,株距为2530厘米,以保证充足的阳光和空气流通,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和花期的延长。
2.耕作和杂草控制:良好的耕作措施可以改良土壤结构,促进植株的生长。
及时除草可减少杂草对白芍的竞争。
3.施肥和补充养分:白芍在生长期和花期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
药用植物白芍的种植技术
![药用植物白芍的种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540c12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ee.png)
药用植物白芍的种植技术•白芍的基本信息•种植环境的选择•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目•采收与加工•种植效益与市场前景录白芍的简介•白芍,别名芍药,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其根可入药,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
•白芍的根为圆锥形,直径约2-3厘米,表面为灰棕色或棕褐色,断面为白色或黄白色。
其茎为圆柱形,直径约1-2厘米,表面光滑无毛,呈绿色。
白芍的叶子为羽状复叶,小叶有3-5片,呈椭圆形或披针形,叶边缘有锯齿。
白芍的花为白色或粉红色,直径约1-1.5厘米,花瓣有6-9片。
白芍的植物学特点白芍的药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敛阴止汗:白芍具有收敛作用,能够缓解自汗、盗汗等症状。
养血调经:白芍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痛经、月经不调等症状。
柔肝止痛:白芍能够舒缓肝气,缓解肝郁胁痛、腹痛等症状。
白芍的药用价值白芍生长需要排水良好的土壤,沙质土壤通常具有较好的排水性能,有利于白芍的生长。
土壤pH值白芍生长的土壤pH值最好在6.5-7.5之间,过酸或过碱的土壤都会影响白芍的生长。
白芍适应性广,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耐寒、耐旱、耐涝,但适宜的气候条件仍有利于白芍的生长和发育。
气候条件年降雨量在800mm以上的地区适宜种植白芍,但也要注意排水,避免积水。
降雨量向阳白芍需要充足的阳光,选择向阳的地块有利于白芍的生长和发育。
地势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易于灌溉的地块,有利于白芍的生长和发育。
种植地的选择选择优良品种,确保种子的纯度和质量。
选种将种子浸泡在水中,直到其膨胀,然后取出晾干。
催芽用适量的杀菌剂处理种子,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消毒种子处理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有利于白芍的生长。
土壤选择播种时间播种方法一般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播种,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种植经验来确定。
采用条播或穴播的方式进行播种,注意控制株行距和播种深度。
030201播种技术定期清除田间杂草,避免与白芍争夺养分。
白芍种植方法和田间管理
![白芍种植方法和田间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07284695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c1.png)
白芍种植方法和田间管理白芍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和观赏植物,因其美丽的花朵和药用价值而备受喜爱。
下面将详细介绍白芍的种植方法和田间管理。
一、土壤选择与准备白芍适合在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
最好选择pH值在6.5-7.5之间的土壤。
在种植前,应充分耕地,除去杂草和石块,确保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系的生长。
如果土壤酸性过高,可添加石灰来调整土壤的pH值。
二、品种选择与繁殖白芍有多个品种可选,选用优良的种质资源对于高质量的产量至关重要。
白芍的繁殖方式可以选择分株、插枝或种子繁殖。
分株繁殖通常是最常用的方法,可以保持品种的稳定性。
三、适宜的播种时间白芍的适宜种植时间是在春季,一般在3月至4月之间。
这个时候气温逐渐回暖,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和发育。
四、种植方法1、播种方法:将白芍种子均匀撒在准备好的土壤表面,然后轻轻覆盖一层薄土,保持土壤湿润。
播种后需要定期浇水,保持土壤的湿润度。
2、分株方法:选择健康的母株,用铁锹或铁锤小心地将母株分成若干小块,每块应包含一根茎和根系。
然后将分好的块植入准备好的土壤中,确保茎部稍微露出土表。
五、田间管理1、浇水管理:白芍喜欢湿润的环境,但不耐积水。
在生长季节,要确保土壤保持适度湿润,避免干旱。
尤其在幼苗期,需要加强浇水,但要避免积水,以免根部腐烂。
2、施肥管理:在白芍的生长季节,可以适量施入有机肥或复合肥,帮助植株生长。
施肥应均匀分布在植株周围,不要直接接触到茎和叶。
3、除草和杂草管理:定期除去杂草,以免竞争养分和水分。
同时,保持土壤表面松散,有利于气氛流通和根系发展。
4、病虫害防治:白芍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害,如白粉病、红蜘蛛等。
可以定期喷洒适量的农药,或者选择生物防治方法,以保持植株的健康。
5、支援管理:在白芍的生长过程中,由于其茎较为脆弱,容易倒伏,因此可以考虑设置支援架,帮助植株保持直立。
总结:白芍的种植方法和田间管理需要仔细维护,但一旦正确管理,它将提供高质量的药材和美丽的花朵。
白芍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白芍的栽培管理技术 - 药材种植技术
![白芍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白芍的栽培管理技术 - 药材种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67bebd0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a4.png)
白芍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白芍的栽培管理技术-药材种植技术白芍为毛莨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既是著名的观赏花卉,又以干燥根入药。
栽培4年后采集地下根入药,具有养血、柔肝、止痛功能,主治肝阴不足的头晕、头痛、耳鸣、盗汗、月经不调、高血压等病,是多种中成药的必需原料之一。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白芍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白芍的栽培管理技术。
白芍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一、繁殖技术1.种子繁殖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果实充分成熟时采摘,收获种子。
如果条件允许,土壤湿润时可及时秋播。
若条件不适宜,可将种子与湿沙按1∶3比例混匀后置于阴凉的室内待播。
根据南方、北方不同的积温带,分别于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播种。
作平畦,畦宽1.2米,在畦面上开沟,行距15厘米、沟深2~3厘米,在播种沟内每隔3~5厘米播入种子。
播种后覆土并稍加镇压,浇水。
每亩播种量为3~4公斤。
2.种芽繁殖生产上多采用种芽繁殖,此法可缩短白芍生长周期。
白芍在收获时,剪除芦头上的根,选择粗大、芽头饱满、无病虫的芦头,按芦头大小切成2~4块,每块应有粗壮的芽孢2~3个作种苗。
种芽以粗壮饱满有两个芽苞的为好,种芽下留2厘米长的芦头,随切随栽。
二、整地与施底肥1.选地与整地白芍生长年限较长,根系发达,应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沙壤土栽培。
选定地块后要进行机械整地或人工整地,深耕30厘米以上,做成60厘米宽的垄。
2.施底肥每亩施腐熟农家肥2吨作底肥,如果选用化肥作底肥,则每亩施三元复合肥(氮、磷、钾含量各15%)75公斤。
三、适时栽种1.栽种时期白芍适宜栽种的时期为春、秋两季,以秋季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栽种为佳。
2.栽种方法白芍以種芽繁殖为主,种芽向大田移栽时,应注意按大小分级,分别下种。
栽种白芍实行垄作,株行距40厘米×60厘米,每穴栽一个芽头,切面向下,芽头向上,使芽头低于地面3~5厘米。
栽后覆土压实,再培土5~10厘米高,以保墒越冬。
每亩保苗2800株,每亩需种芽量85~100公斤。
白芍栽培技术,做到这几点,可增产保质2024
![白芍栽培技术,做到这几点,可增产保质2024](https://img.taocdn.com/s3/m/50d0bcab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05.png)
引言概述:白芍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为了实现白芍的增产和保质,需要掌握一系列的栽培技术。
本文将介绍关于白芍栽培技术的五个主要方面,包括土壤管理、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水分管理和采收处理。
通过深入了解和正确应用这些技术,农民们可以提高白芍的产量和质量,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正文内容:1.土壤管理1.1.土壤选择:选择富含有机质、疏松透气、排水良好且酸碱度适宜的土壤作为种植基质。
1.2.土壤改良:通过添加有机肥、石灰等改良措施,提高土壤的肥力和结构,促进白芍的正常生长。
1.3.土壤消毒:利用化学药剂或热水热蒸等方法进行土壤消毒,降低土传病害的发生。
2.肥料施用2.1.基础肥施用:在播种前或栽植后,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复合肥料等进行基础施肥,提供良好的养分供应。
2.2.生长期肥施用:根据白芍的生长需求,适时施用含氮、磷、钾等养分的肥料,促进植株生长和花芽分化。
2.3.叶面施肥:在关键时期,采用叶面喷肥的方式,提供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和叶面吸收的养分。
3.病虫害防治3.1.病害防治:定期巡查和早期发现病害,采取药物喷洒、病害部位剪除等措施进行治理,防止病害蔓延。
3.2.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控制虫害的发生,注意防止虫害在白芍园中的传播。
4.水分管理4.1.定量灌溉:根据白芍的生长需要和土壤水分状况,合理安排灌溉量和频率,以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
4.2.防止积水:合理排水,避免白芍生长过程中产生积水,防止根部腐烂和病害的发生。
5.采收处理5.1.采收时间:根据白芍的生长周期和其药材部位的成熟度,选择合适的采收时间,以保证药材的品质。
5.2.采收工具:使用锋利、干净的工具进行采收,避免伤害植株和影响白芍的药用价值。
5.3.采收方式:采用根部整株拔起或者根部局部挖掘等方式进行采收,注意保护白芍的根系。
总结:白芍的栽培技术对于增产和保质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地进行土壤管理、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水分管理和采收处理等措施,可以提高白芍的产量和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芍(芍药)栽培技术
白芍为大宗药材品种,为毛茛科植物,味苦、酸,微寒,入肝经,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肝阳,用于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以及自汗、盗汗等症,年需求量大约在1万吨。
白芍为大宗药材品种,为毛茛科植物,味苦、酸,微寒,入肝经,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肝阳,用于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以及自汗、盗汗等症,年需求量大约在1万吨。
一、选地整地
选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
前作以玉米、小麦、豆类、甘薯等作物较好。
栽前要求精耕细作,耕深25-30厘米,耕翻1-2次,结合耕翻每亩施厩肥或堆肥2500-4000公斤作基肥,耙平,做成1.3米的高畦。
如雨水过多、排水不良的地块,畦宽可1米左右,畦间的沟宽40厘米、深20厘米以上。
砂质壤土中的现有幼龄树林、果园、荒山、坡地、田间地头、道路两旁都可栽培,特别是道路两侧空地和大小的旅游景点、山庄、农庄等,栽植白芍后,花开五颜六色,芳香四溢,甚是迷人,既起到较好的美化环境作用,又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真是一举两得。
二、种植技术
1、筛选品种:近几年,山东菏泽主产区的药农,根据白芍的生长特性和用途需要,把芍药筛选出两大系列品系。
(1)药用品种,其产量高、质量较好,主要品种有“国旗无双”、“花五重”、“向阳红”等;(2)观赏品种,花大、颜色全、花期时间长,主要品种有“大富
贵”、“红艳争光”、“千层芍”等品种。
2、种芽处理:白芍一般选择芽头作为繁殖材料,将芍药的芽头顺其自然生长形状切成数块,每块芽2-3个,芽肉厚度2厘米以上,芽头最好随切随栽,如不能及时栽种,应暂时贮藏。
选阴凉高燥通风处,于地上铺湿润细砂土,将芽头向上堆放,再盖湿润砂土贮藏。
或挖坑贮藏,下雨时注意排水,以免霉烂。
3、栽培时间:华北地区最适宜的栽种时间为9-10月种植,南部和温度较高的地区可封冻前种植,过晚芍芽头已发新根,栽植时容易弄断,影响来年生长。
4、栽种方法:首先把白芍芽头大小分开,分别栽植,以出苗整齐,便于管理。
大田栽培,行株距50×30厘米,每亩栽4000-4500株。
旅游观赏为主要目的栽培,可根据景点的具体布局,灵活合理选择栽培方式。
穴栽,每穴放芽头1-2个,栽深4-5厘米为宜,盖熟土并施人粪肥,覆土堆成馒头状,以利越冬。
翌年3月上旬前后,芍芽萌发前,把馒头状的土堆扒开。
三、田间管理
1、中耕松土:出苗后每年中耕除草2-3次,中耕宜浅,以免伤根死苗。
10月下旬,地冻前,在离地面7-10厘米处剪去枝叶,在根际培土,以利越冬。
菏泽栽培白芍常用“劈垄亮根”法,即在种植后第2年5月上旬,将芍株周围的土,轻轻拨开,让根部稍稍露出,晾5-7天,再培土拥根,可以提高地温,并杀虫灭菌,达到增产效果,但晾的时间不宜过长。
2、追肥排灌:第2年起每年追肥3次,第1次3月下旬-4月上旬,施淡人粪尿,第2次4月下旬每亩施人粪尿500公斤,第3次10-11月间,以圈肥为主,每亩1500-200公斤。
第3年3月下旬每亩施人粪尿750公斤,腐熟饼肥5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4月下旬每亩施人粪尿1000公斤;11月间施厩肥1500-2000公斤。
第4年收获前追肥2次,3月下旬每亩施人粪尿1000公斤,加硫酸铵1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4月下旬,除磷肥外,按上述施肥量再施1次。
每次施肥,宜于植株两侧开穴施下。
芍药喜旱怕涝,一般不需灌溉,严重干旱时,宜在傍晚灌透1次水。
多雨季节,及时清沟排水,减少根病。
四、采收及加工
1、采收时间:白芍于栽种后3-4年采收。
采收季节,浙江于6月下旬-7月上旬,安徽、四川等地于8月间,山东于9月间。
过迟根内淀粉转化,干燥后质不坚实,质地轻泡。
选择晴天,割去茎叶,挖出全根。
除留芽头作种外,切下芍根,加工药用。
2、加工方法:将芍根按大、小分开,在沸水中烫泡5-15分钟,烫时勤翻动,待芍根表皮发白,无生心,有香气时,迅速捞起放入冷水里浸泡,随即取出刮去外皮,切齐两端,依粗细分别晒干。
也可先刮去外皮后煮,晒干。
晒芍是加工的重要环节,如果晒得太猛,则外干内湿表层干裂,易发霉变质,一般早上出晒,中午阴干3小时,下午3点后再出晒,晚上收进堆起并用麻袋或草席覆盖,使芍根内部潮气渗出,次日再出晒,如此反复,直至内外干透为止,既为商品出
售。
现在,有很多制药厂和提取企业,要求不需刮皮,收获后直接晒干,既大量上门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