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中的美学现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金庸武侠小说中的隐士美学现象
——以人物为例
看金庸武侠小说最初喜欢上了一句话,在《倚天屠龙记》,黄衫女子帮过张无忌留下的四句话:“终南山后活死人墓。

神雕侠侣,绝迹江湖。

”想来不只是说明自己身份,也表明英雄杨过的最后的归处是四个字“绝迹江湖”,为后来张无忌在化解六大门派和明教之间的纷争后,也绝迹江湖埋下伏笔。

当然这不只是个例现象。

《碧血剑》中的袁承志,看到自己一心一意帮助的闯王最后搞得百姓民不聊生,最后也隐居浡泥国左近的一座大岛屿。

就连金庸先生自己最叛逆的主人翁韦小宝,最后也在几个夫人的陪同下浪迹天涯,绝迹江湖。

当然在其中最有搞笑地位的莫过于在坊间流传的《神雕侠侣》小说中一代宗师张三丰,对追逐杨过的郭襄一见钟情,最后在郭襄创立峨眉派之后自己创立武当,与郭襄遥遥相望,百年修行。

而在《连城诀》的结局,狄云也是看不过世间贪婪欲望,最后走向世外。

金庸武侠人物形象,发现无论儒侠墨侠狂侠,都珞上了厚重的隐士风情:从袁承志到韦小宝或多或少都有慷慨激昂、气势悲壮、纵横江湖,桀骜不驯、虚浮放诞、不拘礼法,温润通达的风度。

从这一角度可以说,金庸群侠是对隐士风度的演绎。

当然在其中也体现那句话“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

在金庸先生的整个武侠世界中大多体现小隐或是中隐。

他们的座右铭大多是“何处求一败,逍遥天地间”。

金庸自己在《男主角的两种类型》里就坦言:“大概由于我从小就对范蠡、张良一类高人十分钦仰,而少年时代的颠沛流离使我一直渴望恬淡安泰的生活”,作家既然对“功成身退”的高人仰慕,又向往“恬淡安泰”的生活,其一生“少年游侠、中年游艺、晚年游仙”;在金庸小说中的侠客多具隐士性格,重情重义,追求自由与独立,放浪形骸,超然物外。

隐士和酒有密切联系。

无论是“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五柳先生传》)的陶潜还是“刘伶刘伶,以酒为名”的刘伶等人,在他们隐居的日子中均以酒为友。

在金庸笔下的萧峰(又叫乔峰)慷慨洒脱,金庸借段誉的眼光给萧峰作了定
位:悲歌慷慨之士
西首座上一条大汉回过头来,两道冷点似的目光霍地在他脸上转了两转。

段誉见这人身材甚是魁梧,三十来岁年纪,身穿灰色旧布袍,已微有兰破烂浓眉大眼,一张四方的国字脸,颇有风霜之色,颜盼之际,极有威势。

段誉心底暗暗喝了声采:“好一条大汉!这定是燕赵北国的悲歌慷慨之士。

不论江南或是大理,都不会有这等人物。

包不同自吹自擂什么英气勃動,似这条大汉,才称得上‘英气勃勃,四字。


而萧峰的言行,也展示了他不拘形迹、以酒会友的豪爽:
那大汉笑道:“兄台何必明知故问?大家不拘形迹,喝上几碗,色非大是妙事?待得敌我分明,便没有余味了。


即使到后来到少林寺决战,随行分给弟兄的也是皮囊里的酒。

“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的洒脱,更是看淡生死的性格体现。

在其中最醉酒的莫过于《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令狐冲对酒的喜欢可以说是超越对生命的追求。

金庸用酒衬托令狐冲的虚浮放诞,不拘礼法。

同样豪饮,萧峰和令狐冲相比,萧峰的酒杯,倾泄的是慷慨悲壮之情,而令狐冲却用酒挥洒自己率性而为、自由坦荡之风韵。

文中多次写令狐冲喝酒,一是为救仪琳与采花大盗田伯光坐斗而醉酒(第二回),充分展示令狐冲油嘴滑舌、插科打诨之虚浮之态,二是在华山之巅和田伯光喝酒,令狐冲不顾师父正在捉拿田伯光,因欣赏对方做真小人的坦荡,毫不犹豫地就与田伯光畅饮,突出令狐冲待人接物所注重的是真性情这一内涵(第九回),三是则在任盈盈送来的美酒和祖千秋的酒杯前畅饮(第十四回),既有美酒就享受之,也不管送酒之人是敌还是友,一路上虽有师父的责备,但仍畅饮不止,足见其不拘礼法的一面。

综上所述,令狐冲喝酒就是喝酒,纯出于爱好,正因如此,才以心为师,不滞于物,率性而为,不拘形迹尽得魏晋风流。

即使当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时,他还是对自己很宽容的。

令狐冲哈哈大笑。

平一指怒道:"有甚么可笑? ”令狐冲道:“人生在世,会当畅情适意,连酒也不能喝,女人不能想,人家欺到头上不能还手,还做甚么人?
不如及早死了,来得爽快。


当然爱酒只是一个特点,隐士虽然超然物外不问世事,但是隐士最善宽恕最会阿Q精神。

用句好听的话就是:宅心仁厚。

其中以神雕系列中的郭靖、张三丰、张无忌最为明显。

对于郭靖,很多看过金庸先生小说的人都会说:宽厚忠诚是他的本性,原谅是他最好的武器。

对待杨康一次次陷害自己,险些丧命。

他都报以最宽容的态度给融化掉了。

欧阳克的奸诈阴险都被他报以最温柔的方式给解决了。

其实另外最像普通人的莫过于张无忌“人家对不起他,他也无所谓,不在乎”,对于曾将伤害过自己的人以德报怨。

解救六大门派,就武林于水火。

后来只因不想杀伐,只想为心上人画眉,他是人间的男子,不是需要他人时刻仰望的英雄。

金庸用一个身上有这些不足的人来塑造一个侠客,更多的是让侠客回到人间,张无忌也就成了平常读者也能达到的境界。

张无忌的心好像水晶,晶莹剔透,不掺杂质,这正体现“清新雅致”的风韵。

他不知慌言与欺骗是何物,所以多次上当,也因此多次受伤害。

张无忌的“宅心仁厚”有三个方面的体现:一是张无忌的温厚的性格。

二是张无忌的以较高明医术来施爱的仁心。

三是张无忌性格的随和或随缘。

张无忌宅心仁厚,身负血海深仇却并为因仇恨而改变,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是如此的平和,宽广。

同为清新雅致、圆润通达,张三丰则更多表现为心胸开阔、淡泊名利,圆融无碍,慈悲为怀。

所以晚年所创的太极拳、太极剑,就是柔和到极点的武功:“面面俱圆”,完全没有棱角,完全圆浑自然,威力发挥于无形,正好反映出他随和谦厚而朴素自然的性格。

其实最重要的是文化和教育内涵决定了人物的走向。

很多人都感叹,萧峰最后还是死了。

是因为他被南院大王这个官位给束缚。

其实真正看过《天龙八部》的人都明白,在萧峰准备杀了“仇人”段正淳之后,和阿朱到塞外放羊,也就是隐居。

其实萧峰悲剧的原因就在于他接受了‘正’的汉儒文化,与段誉和虚竹相比,萧峰的悲剧是儒家‘舍生取义’文化的悲剧。

生活在中原被儒家文化层层包围三十多年,在舍生取义的教育环境中长大。

其实,萧峰是死于想掌控自己的命运而不得的人生困境。

书中明确写道,萧峰多次想隐身关外,但天地之间,自身独不能觅得自由与独立,萧峰的死,与其说死于辽国大王与宋朝守城将领两相逼迫之情势,不如说死于力争独立自由而不得的人生困境,恰如陈寅恪评价王国维之
死“王国维之死,不关与罗振玉之恩怨,不关满清之灭亡,其一死乃以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

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是必须争的,且须以生死力争......一切都是小事,惟此是大事。

”其慷慨悲壮之气、纵横江湖之豪爽让萧峰选择死亡,不能达到两全,所以他选择了“隐居”——死亡。

另外许多人都对于狄云的成长充满了好奇。

被师父养大,被师父设计,最后选择隐居。

戚长发本性的确是阴险狡诈,但是他对弟子和女儿的教育是正宗的侠义、正义教育。

在狄云的性格成长的过程中,这些正统的是非观念和儒家观念对于他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

所以,在两难全的情况下,他选择了——弑师,以求达到解救师父的灵魂。

最后看到很多人为了宝藏泯灭人性,难参人生真谛。

狄云选择了翩然离去,和水笙、空心菜一起隐居雪谷。

以求达到自身的解脱。

金庸紧扣至性至情,借武侠之外衣,行友情、亲情、爱情,言人格独立、思想自由之志,“隐士们”横空出世,于是萧峰踏着慷慨激昂的鼓点走来,黄药师携着箫、舞着落英神掌飘然而来,杨过带着对小龙女至死不渝的情大步跨来,张无忌用仁心医术牵绊着对四位女子的关切之情走来,令狐冲则率情任性、不拘形迹走来;令读者欲罢不能,爱不释卷。

金庸小说紧扣独立自由,展示侠客的人格魅力,突出他们的真性情,从而以至性至情来感染读者,吸引读者,是金庸俗文雅作的匠心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