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饮食文化与地理

重庆饮食文化与地理
重庆饮食文化与地理

重庆饮食文化与地理

作者简介:谢芸瑶(1995―),女,汉族,重庆人,本科在读,单位: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科学师范专业,研究方向:人文地理。

摘要:人类社会从原始的吮血为汤,生肉为食逐步发展为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中国人口味之杂,堪称世界之冠,但也有一定规律可循。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差异,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口味于地理环境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本论文重点分析了重庆地区的饮食文化特色,旨在通过对重庆所处地理环境的研究,丰富人们对重庆饮食文化的了解。

关键词:饮食文化;地理环境;重庆

一、重庆饮食文化

1.渝派川菜

川菜是全国八大菜系之一,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其发祥地主要是重庆、成都两地。重庆的川菜博采全国各大菜系之长,兼收并蓄,妙味无穷。其烹饪制法有30多种,花色菜品有4000多个,味型20余种,香型10多种。[1]现在,大多数重庆人的饮食口味可以归纳为“麻、辣、烫、鲜、香”五个字。这其中“辣”就不必说了,不过西南地区的饮食普遍嗜辣,而重庆的食物能够在其中独树一帜的原因,我想就

在于重庆地区的饮食并不一味地追求辣,而是将麻和辣相结合,使得食物更加鲜香。正是因为口味重,重庆人到外地生活,普遍感到饮食不适,觉得外地菜肴不麻、不辣、不鲜,吃在嘴里没有味,引不起食欲。随着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聪明的重庆人对山城饮食颇有一番考究,他们通过各种烹饪手段调制出千变万化的菜肴,渐渐地为重庆的地方饮食创出了一些品牌,如:鱼头火锅、狗肉汤锅、芋儿鸡等。其中,正宗的川菜味道一般都较浓辣,一些滋补菜系还以中药材及花朵入味,味道相当特别。食客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加以选择。

2.重庆火锅

重庆火锅原本也属于川菜的一种,但说到重庆饮食,就不得不单独把它提列出来。重庆火锅绝对是偏执狂热的人文地理,由红油、红汤、大辣、中辣、微辣延伸到大麻、中麻、微麻锅底。外地人很不解,全国火炉的重庆八月,温度40度,但重庆火锅馆门庭若市,人们在空调室、电风扇下,夹起毛肚、鸭肠呼儿嗨哟地狂吞。火锅起源于重庆的码头文化。以前的码头工人工资低,工作劳动强度又大,于是工人们就去买江边屠宰场里难以卖掉的价格低廉的动物内脏,然后把所有的菜不计荤素,统统煮到滚烫的水中,而江边的风大,为了保持食物的温度,锅下始终烧着火。这就是重庆火锅的雏形。后来经过时代的发展,火锅在重庆越来越普遍,

成为重庆市民的心头好。虽然现在全国也有很多各式各样的火锅,比如北方的涮羊肉、江浙一带的海鲜火锅,但是重庆火锅作为一个地区的饮食特色,对重庆地区以及重庆人的影响,是其它地区决不能达到的。重庆人喜欢喝着啤酒吃火锅,无论男女,一上桌的豪迈气势,会让看着的人也热血沸腾、跃跃欲试。

3.小吃文化

在重庆,风味独特、品类繁多的小吃是重庆饮食文化百花园中一簇芳香的小花。作为一个移民城市,重庆从来不排外,这一点从重庆的小吃上就可以看得出来。重庆众多的小吃并非重庆特有,而是外来移民落户后在重庆发扬光大的。如兰花豆干、吴抄手、伦敦糕等均来自外地,但这绝不影响重庆把它们当做自己土生土长的小吃;麻圆、包心小汤圆也是各地都有,但重庆把它当做自己的特产;米花糖、桃片虽然与别地有些差别却是各地常见的小吃,重庆人也敝帚自珍当个宝贝,凉面、豆腐脑更是南北均有的小吃,加工变化后就成了自己的东西。[2]重庆小吃兼收并蓄,不排斥、不拒绝,虽然来自异地,却能融合本地口味精心改造,创造性地形成自己的特色,成为本地名小吃。

重庆也有自己独创的小吃,比如口水鸡、担担面、酸辣粉、凉粉、冰粉、凉虾、油醪糟、怪味胡豆、颗颗香干、凉糍粑、白市驿板鸭、灯影牛肉、提丝发糕、熨斗糕、王记

鸭子等。相对外来小吃,重庆原创的小吃个性分明与众不同。无论是制作工艺还是味型特点,很难找出同类与之相较,真正体现重庆人的大胆创新与聪明才智。正是这些本土小吃与外来小吃,一起形成了重庆小吃独特的系列。

4.饮茶文化

饮茶习俗是古重庆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在饮茶的方式,茶馆的情趣上都别具一格,吸引中外游客的兴趣,体现出重庆古老文化传统和迷人的魅力。抗战时期寓居重庆的一位作家在回忆战时陪部重庆的文章中说“领略巴黎的风情在咖啡馆,领略重庆的风情在茶馆。写重庆,不可不写茶馆。用盖碗泡茶,泡上一碗,三朋四友,躺在竹椅上谈夭,想谈多久就多久。”足见重庆茶馆浓郁的巴渝风情韵味,为海内外游客所赞赏。

坐茶馆是重庆人的生活习俗,家里有茶不喝,偏要到茶馆吃茶。追溯其源,除了自古沿袭的生活习俗外,与重庆地理、气候等环境也有密切关系。重庆地势陡峭,人们爬坡上坎,走得脚腿酸软;尤其是漫长酷夏炎热的气候,走得汗流夹背,口干舌燥,很自然想找个歇脚解渴的地方。往往在坡顶和石梯高处、转弯的街口就有供人歇脚解渴的茶馆。昔时整个重庆城没有公园(直到民国18年始有一处占地1200平方文“尺地寸天”的“公园”),茶馆就成为人们休想、散心解闷的好去处。重庆城市房民居狭窄,亲友来访,无法在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与答案

一 1.人类制作熟肉食品最早采用的方法是( ) A.蒸 B.煮 C.烤 D.炒 2.蛋白质含量最高而位居豆类之首的品种是( ) A.大豆 B.豌豆 C.蚕豆 D.扁豆 3.从历史发展看,中国人衡量食品质量的第一标准是( ) A.食量 B.食形 C.食境 D.食味 4.“庖丁解牛”出自我国古代著作( )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春秋》 5.唐代炉灶的形式多样,如出现了专门烹茶的( ) A.火炉 B.水炉 C.风炉 D.木炉 6.鲁菜的代表名菜是( ) A.大煮干丝:苏菜 B.宫保鸡丁:川菜 C.鼎湖上素:粤菜 D.九转大肠 7.我国的蒸馏酒,即烧酒出现于(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8.在敬酒方式中,有礼有节地劝客人饮酒被称为( ) A.文敬 B.回敬 C.互敬 D.代饮 9.“茶”字最早出现于(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10.世界上第一部茶的专著是( ) A.《茶录》 B.《茶谱》 C.《茶经》 D.《茶苑总录》 12.人们在饮食活动中应当遵循的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指的是( ) A.饮食礼仪 B.饮食风俗 C.饮食习惯 D.饮食传统

13.在饮食民俗方面,新粮登场和瓜果上市时,要请长辈或老人先吃,叫( ) A.“先尝” B.“先品” C.“尝鲜” D.“品鲜” 14.记载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古代名著是( ) A.《史记》 B.《汉书》 C.《左传》 D.《资治通鉴》 15.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 A.《离骚》 B.《楚辞》 C.《诗经》 D.《大招》 16.《谷山笔尘》谈到了历代帝王赏赐饮食的情况,其作者是明代的( ) A.吴承恩 B.罗贯中 C.于慎行 D.徐霞客 18.冬季,人们日常选择食用温热助阳之品,以达扶阳散寒之功效,谓之( ) A.“食补” B.“药补” C.“药膳” D.“食疗”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世界上最早培植小米和大米的国家是________。 22.陶器发明后,中国原始先民的熟食活动进入了第三阶段,即________。 23.民间在重阳节有饮菊花酒的习俗,相传此习俗起源于________时期。 24.酥油茶的酥油是从牛奶或羊奶中提取的________。 25.道家、法家、墨家等古代思想家一致崇尚的________,成为我国消费文化的核心。26.古代________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 27.中式宴会与西式宴会的交谊目的都很明显,中式宴会更多的体现在________的交谊,西式宴会则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 28.服气、服药和饮食在________教文化中具有相同重要的地位。 29.药膳是在中医药________的理论指导下,将中药与食物搭配起来的食品。 30.我国未来餐饮服务行业企业文化发展的必然方向是________。 二 1.中国古代将烹饪风味流派称为( ) A.帮口 B.菜系 C.道口 D.风派 2.我国的茶叶根据制作工艺可以分为( ) A.三大类 B.五大类 C.七大类 D.九大类 3.“染面煎”的挂糊方法,即在原料外挂一层面糊后加以油煎,出现在( )

药膳,心得体会

药膳,心得体会 篇一:浅谈中医药膳学学习体会 浅谈中医药膳学学习体会 姓名:许明贺学号:20XX0132030班级:11中西医结合B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健康理念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病后求治转向未病先防,这种理念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相关行为,尤其反应在饮食文化上。这所谓“药补不如食补”,虽颇有偏激但亦说明一定的问题。王永炎教授曾经说过,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是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的研究领域,应当以人类和人群的健康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向。“治未病”、“民以食为天”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积淀有着深厚的饮食文化底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药膳学。所谓中医药膳,即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人体健康状况和药食同源的原理,将适当的有药用功效的食品和适当的中药相配伍,运用各种烹调技术制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和特定功效的食品。既有食品作用又有药品作用的美味佳肴,它比普通食品更有营养、保健、治疗作用。据文献记载,我国药膳食疗保健起源可以追溯到夏禹时代。相传仪狄曾作酒献给夏禹品尝以健体。《诗经·风·七月》所谓“为此春酒,以介寿眉”,是说酒有延缓衰老、益寿强身的作用。至商代,伊尹制汤液,著《汤液经》,以烹调之法疗疾。《吕氏春秋·本味篇》载有:“阳朴之姜,招摇.之桂”,姜和桂都是辛温之品,有抵御风寒的作用,又是烹调中常用的调

味品。以此烹调成汤液,既是食品,又可是汤药,说明商代已有朴素的饮食疗法,这已经具有食疗药膳的雏型。周朝时,《周礼·天官》所载的四种医中,食医居于疾医、疮医、兽医之首。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古医学帛 书,相传是战国前的医学著作,书中谈到了饮料保健的方法,特别强调了酒和韭的延年益寿和滋补强身的作用,其中云:“酒者,五谷之精气也,其人中散流,其人理也,彻而周”,韭“春三月食之,病疾不昌”(《十问》)。《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中医学典籍,书中提出了系统的食疗学理论,对我国的食养、食疗和药膳的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认为,饮食的五味必须调和,不能偏胜,偏胜则会引起疾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殃”、“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腆理以密,如实则筋骨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在该书中还强调药治与食治相结合的重要,《灵枢·营卫生会》说:“人受气于谷,谷人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素问·脏气法时论》所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夫五味人胃,各归所喜,故酸先人肝,苦先人心,甘先人脾,辛先人肺,咸先人肾”等论述。《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共收载药物365种,其中载药用食物50种左右,如酸枣、橘袖、葡萄、大枣、海蛤、干姜、赤小豆、粟米、龙眼、蟹、杏仁、桃仁等,包括米谷、菜蔬、虫鱼、禽、肉等“食药物”,并记载了这些药物有“轻身延年”的功效。说明当时对于一些食物的药用价值已经给予重视和肯定。东汉著

饮食文化与地理环境关系研究

饮食文化与地理环境关 系研究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我国饮食文化与地理环境关系研究 摘要 我国疆域辽阔,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使人们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思想文化观念,这也必然造成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域差异。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任何地区的文化都是一定地域内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有着很深的社会根源和地理根源。在一定地理环境下食物资源和生产活动决定着人们的饮食方式,尤其是人类生产活动早期,饮食文化的产生对自然环境条件有明显的、直接的依赖关系,饮食文化打上了人们为适应地域特殊环境而做出的种种努力的深刻烙印。地理环境是饮食文化的因,不同的饮食文化则是地理环境的体现。我国的饮食文化发展与当地地理环境相适应,体现了很好的地域差异,也说明了地域对饮食文化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我国部分地区饮食习惯及饮食特点的形成,揭示我国地理环境对饮食文化的影响及饮食文化形成的地理历史原因。从文化保护角度来说,了解饮食文化的区域差异性有助于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从而更好的弘扬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前言 地理环境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为人们提供了生产资料和适合生存的环境,同时地理环境对饮食文化,乃至所有文化的产生与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饮食文化受地理因素影响,而地理环境有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之分 ,它们对地域饮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地域广阔 ,地域环境差异大 ,但这也是形成我国丰富的饮食文化和众多各具特色地方菜系的重要原因。地理环境制约作物类别从而影响各地食物特色,居民生活择食多是“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就地取材。地理环境的不同催生了各自极具地域特色的饮食文化,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方菜系。川菜、鲁菜、淮扬菜、粤菜四大菜系在我国源远流长,独领风骚。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跨度较大,为此有“南米北面”的说法。我国历史久远,文明博大,各地风俗不尽相同,而口味的多样性也是反应我国各地区饮食的一大特色。总的说来,地理位置和环境对于地区性饮食文化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影响。 1 我国饮食文化的相关概述 1.1饮食文化的定义 “王者以民为天,而民者以食为天。”自古以来饮食就作为百姓的第一要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居家七件宝都与饮食有关。饮食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不同的地域饮食文化差异对于我

我国饮食文化与地理环境关系研究

我国饮食文化与地理环境关系研究 摘要 我国疆域辽阔,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使人们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思想文化观念,这也必然造成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域差异。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任何地区的文化都是一定地域内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有着很深的社会根源和地理根源。在一定地理环境下食物资源和生产活动决定着人们的饮食方式,尤其是人类生产活动早期,饮食文化的产生对自然环境条件有明显的、直接的依赖关系,饮食文化打上了人们为适应地域特殊环境而做出的种种努力的深刻烙印。地理环境是饮食文化的因,不同的饮食文化则是地理环境的体现。我国的饮食文化发展与当地地理环境相适应,体现了很好的地域差异,也说明了地域对饮食文化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我国部分地区饮食习惯及饮食特点的形成,揭示我国地理环境对饮食文化的影响及饮食文化形成的地理历史原因。从文化保护角度来说,了解饮食文化的区域差异性有助于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从而更好的弘扬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饮食文化;地理环境;地域差异 Abstract China's vast territory, different geographic environment and material conditions, people formed different way of life and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concept, this also will cause the food culture of the district difference in our country. The so-called “a side water and soil raises one party person”, the culture of any region is a product of the certain region within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has deep social roots and geographical origin. Food in a certain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resources and the activities of production determines the people's diet, especially in the early human production activities, diet culture produces o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condition has obvious and direct dependencies, diet culture with people to adapt to the speci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make a deep imprint of efforts.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is the diet culture, the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与答案

精品文档 一 1.人类制作熟肉食品最早采用的方法是( ) A.蒸 B.煮 C.烤 D.炒 2.蛋白质含量最高而位居豆类之首的品种是( ) A.大豆 B.豌豆 C.蚕豆 D.扁豆 3.从历史发展看,中国人衡量食品质量的第一标准是( ) A.食量 B.食形 C.食境 D.食味 4.“庖丁解牛”出自我国古代著作( )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春秋》 5.唐代炉灶的形式多样,如出现了专门烹茶的( ) A.火炉 B.水炉 C.风炉 D.木炉 6.鲁菜的代表名菜是( ) A.大煮干丝:苏菜 B.宫保鸡丁:川菜 C.鼎湖上素:粤菜 D.九转大肠 7.我国的蒸馏酒,即烧酒出现于(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8.在敬酒方式中,有礼有节地劝客人饮酒被称为( ) A.文敬 B.回敬 C.互敬 D.代饮 9.“茶”字最早出现于(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10.世界上第一部茶的专著是( ) A.《茶录》 B.《茶谱》 C.《茶经》 D.《茶苑总录》 12.人们在饮食活动中应当遵循的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指的是( ) 饮食风俗A.饮食礼仪B. 饮食习惯C.D.饮食传统. 精品文档 13.在饮食民俗方面,新粮登场和瓜果上市时,要请长辈或老人先吃,叫( ) A.“先尝” B.“先品” D.“品鲜”C.“尝鲜” 14.记载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古代名著是( ) A.《史记》 B.《汉书》 D. 《资治通鉴》C.《左传》) ( 15.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B.《楚辞》A.《离骚》D.《大招》C.《诗经》

16.《谷山笔尘》谈到了历代帝王赏赐饮食的情况,其作者是明代的( ) A.吴承恩 B.罗贯中 D.徐霞客C.于慎行 18.冬季,人们日常选择食用温热助阳之品,以达扶阳散寒之功效,谓之( ) A.“食补” B.“药补” D.“食疗”C.“药膳”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世界上最早培植小米和大米的国家是________。 22.陶器发明后,中国原始先民的熟食活动进入了第三阶段,即________。 23.民间在重阳节有饮菊花酒的习俗,相传此习俗起源于________时期。 24.酥油茶的酥油是从牛奶或羊奶中提取的________。 25.道家、法家、墨家等古代思想家一致崇尚的________,成为我国消费文化的核心。26.古代________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 27.中式宴会与西式宴会的交谊目的都很明显,中式宴会更多的体现在________的交谊,西式宴会则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 28.服气、服药和饮食在________教文化中具有相同重要的地位。 29.药膳是在中医药________的理论指导下,将中药与食物搭配起来的食品。 30.我国未来餐饮服务行业企业文化发展的必然方向是________。 二 1.中国古代将烹饪风味流派称为( ) A.帮口 B.菜系 C.道口 D.风派 2.我国的茶叶根据制作工艺可以分为( ) A.三大类 B.五大类 C.七大类 D.九大类 3.“染面煎”的挂糊方法,即在原料外挂一层面糊后加以油煎,出现在( ) . 精品文档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4.我国严格意义上的烹饪开始于( ) A.陶器使用 B.以火熟食 C.海盐调味 D.燔谷成熟 5.北魏时期的贾思勰所写的农学著作里关于烹饪方面的内容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其著作名称是( ) A.《酉阳杂俎》 B.《齐民要术》 C.《四民月令》 D.《本草经集注》 6.酒会席的气氛活泼、形式自如,菜肴以( ) A.酒水为主 B.点心为主 C.热菜为主 D.冷菜为主 7.传统名菜“干烧岩鲤”是典型的( )

浅谈中医药膳学学习体会

浅谈中医药膳学学习体会 姓名:许明贺学号:20110132030 班级:11中西医结合B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健康理念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病后求治转向未病先防,这种理念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相关行为,尤其反应在饮食文化上。这所谓“药补不如食补”,虽颇有偏激但亦说明一定的问题。王永炎教授曾经说过,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是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的研究领域,应当以人类和人群的健康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向。“治未病”、“民以食为天”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积淀有着深厚的饮食文化底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药膳学。所谓中医药膳,即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人体健康状况和药食同源的原理,将适当的有药用功效的食品和适当的中药相配伍,运用各种烹调技术制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和特定功效的食品。既有食品作用又有药品作用的美味佳肴,它比普通食品更有营养、保健、治疗作用。 据文献记载, 我国药膳食疗保健起源可以追溯到夏禹时代。相传仪狄曾作酒献给夏禹品尝以健体。《诗经·风·七月》所谓“为此春酒, 以介寿眉”, 是说酒有延缓衰老、益寿强身的作用。至商代, 伊尹制汤液, 著《汤液经》, 以烹调之法疗疾。《吕氏春秋·本味篇》载有: “阳朴之姜, 招摇.之桂”, 姜和桂都是辛温之品, 有抵御风寒的作用, 又是烹调中常用的调味品。以此烹调成汤液, 既是食品, 又可是汤药, 说明商代已有朴素的饮食疗法, 这已经具

有食疗药膳的雏型。周朝时, 《周礼·天官》所载的四种医中, 食医居于疾医、疮医、兽医之首。1973 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古医学帛书, 相传是战国前的医学著作, 书中谈到了饮料保健的方法, 特别强调了酒和韭的延年益寿和滋补强身的作用, 其中云: “酒者, 五谷之精气也, 其人中散流, 其人理也, 彻而周”, 韭“春三月食之, 病疾不昌”( 《十问》)。《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中医学典籍, 书中提出了系统的食疗学理论, 对我国的食养、食疗和药膳的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认为, 饮食的五味必须调和, 不能偏胜, 偏胜则会引起疾病。“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 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气乃厚;味过于辛, 筋脉沮弛, 精神乃殃”、“是故谨和五味, 骨正筋柔, 气血以流, 腆理以密, 如实则筋骨以精。谨道如法, 长有天命”。在该书中还强调药治与食治相结合的重要, 《灵枢·营卫生会》说: “人受气于谷, 谷人于胃, 以传于肺, 五脏六腑皆以受气, ”《素问·脏气法时论》所说: “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 五菜为充, 气味合而服之, 以补益精气。”《素问·至真要大论》说: “夫五味人胃, 各归所喜, 故酸先人肝, 苦先人心, 甘先人脾, 辛先人肺, 咸先人肾”等论述。《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 共收载药物365 种, 其中载药用食物50 种左右, 如酸枣、橘袖、葡萄、大枣、海蛤、干姜、赤小豆、粟米、龙眼、蟹、杏仁、桃仁等, 包括米谷、菜蔬、虫鱼、禽、肉等“食药物”,并记载了这些药物有“轻身延年”的功效。说明当时对于一些食物的药用价值已

论饮食文化与地理位置的关系

从中国地理看饮食文化 对于中国人来说,吃也是一种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演变至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及相应的饮食习惯。一个地方饮食的建立与许多因素都有关联,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理环境。 在此,我主要以身边的同学为例,来探讨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不同饮食习惯差异。 我来自湖南,众所周知,湖南人爱吃辣。湘西菜擅长香酸辣,具有浓郁的山乡风味,这是因为湖南地处我国中南地区,湘西多山,盛产笋、蕈和山珍野味,而又因地理位置的关系,湖南气候温和湿润,故人们多喜食辣椒,用以提神去湿。用酸泡菜作调料,佐以辣椒烹制出来的菜肴,开胃爽口,深受青睐,成为独具特色的地方饮食习俗。 我的一位室友来自四川,与我一样爱吃辣。而川菜是以麻辣称著,四川地处盆地,更加潮湿多雾,四季阳光少,空气湿度大,这跟湖南的湿润气候很像,吃辣也主要是提神去湿。而我一位山东的同学也好吃辣,我国东部地处沿海,东北部分地区气候也是湿润多雨,而东北人吃辣更多的原因是用于御寒,因为东北气候过于严寒,吃辣也可以驱寒。 从这些基本可以总结出居住在温湿或严寒地区的人比较喜好于吃辛辣食物。 来到上海就读以后,一开始很不能适应这里的饮食,主要原因就是这里的菜肴都偏甜。上海菜,也就是本帮菜,常用的烹调方法以红烧、煨、糖为主,它吸取外地菜特别是苏锡菜的长处。而苏锡菜的特点就是放糖多,对于北方人来说甚至难以入口。这其实也与地理环境有关。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比起北方,南方的蔬菜瓜果更是丰富多产。南方人被糖类“包围”,因而在口味上自然也就养成了吃甜的习惯。 再来说说山西人。山西等地,特别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水土中含有大量的钙,因而他们的食物中钙的含量也相应较多。长年食用,易在体内引起钙质淀积,形成结石。这一地区的人们,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发现多吃酸性食物有利于减少结石等疾病。久而久之,他们也就渐渐养成了爱吃酸的习惯。 和南方相反,北方人在饮食口味则偏重于咸味。我国北方地处暖温带,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和多雨,气温相差较大。这样的气候,使得北方蔬菜的产量较少,因而蔬菜显得尤其珍贵。由此,北方人在蔬菜的食用上选择腌制的方法,这样就能使得蔬菜的食用时间延长。腌制的食物在口味上就偏咸,从而也就导致了北方人口味上的偏重。 而南北方在主食上最大的差异就是,南方以吃米饭为主,北方则以吃面食等麦制品为主。这也与南方多雨气候湿润,北方少雨气候干燥有关。这种差异在更早的年代较为凸显,由于如今交通发达,地区交流更多,导致这种主食差异在现在看来不太明显。不过我河南的同学现在也还是以吃面食为主,但是也会把米饭当做主食。 但是在更北的内蒙地区,他们的主食则是肉类。我们班内蒙古的同学也是一日三餐不离肉,吃得也是比较豪爽,相对的身体也比我们来说更为健壮。因为蒙古多草原,而气候也不易种植,使得蒙古族以畜牧业与狩猎为主,这就直接导致了蒙古族一日三餐不离奶和肉。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跨度较大,各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各不相同,催生了各自极具地域特色的饮食文化,也形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菜系文化。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不尽相同,这种口味的多样性也是我国饮食的一大特色。总的说来,地理位置和环境对于地区性饮食文化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影响。 朱明立 10080340123

(完整word版)中国饮食文化习题(附答案)

中国饮食文化习题(附答案) 茶与酒文化一、选择题 1.茶的故乡在A日本B中国C印度D巴西2. 《茶经》的作者是A 陆羽B神农氏C有巢氏D共工氏 3.《茶经》中记载茶的名子除了“茶”以外还称为A槚B蔎C茗D荈 4.茶在我国什么时候成为一种饮品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西汉时期5.中国传统认为开门七件事中不包括什么A柴米B油盐C酱醋D茶酒 6.传说中,茶被发现是基于它的哪种功效A贡品B药用C食用D饮用7.从制茶工艺角度看,红茶区别与其他茶的最主要特征是A深度发酵B萎凋C 揉捻、D干燥8.红茶与绿茶的区别有哪些A制作工艺B茶叶形态C茶汤颜色D饮用口感9.我国产量最多的茶叶种类是A红茶B黑茶C花茶D绿茶10.下列选项属于中国的红茶是A

祁门红茶B大吉岭红茶C锡兰高地红茶D阿萨姆红茶11.绿茶具有的特点有A香高B味醇C形美D耐冲泡12.绿茶制作工艺经过的过程A杀青-揉捻-干燥B发酵-揉捻-干燥C杀青-发酵-干燥D杀青-干燥-压缩13.从茶叶干燥工艺看绿茶可分为A炒青绿茶B烘青绿茶C 蒸青绿茶D晒清绿茶14.炒青特点:香气清高,滋味浓,收敛性较强,炒制杀青主要包括A长炒青B圆炒青C细嫩炒青D扁炒青15.白茶我国特产,属于轻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精品。它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主要的种类有A银针B白牡丹C贡眉D寿眉16.青茶也称乌龙茶,有“绿叶红镶边”之称,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属“半发酵”茶。下列哪个省不是乌龙茶主要产地A福建B浙江C广东D台湾17.铁观音原是茶树品种名,其鲜叶制成青茶质量最佳。铁观音是乌龙茶中之珍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与养生感悟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与养生感悟 婷·ting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吃喝住行中,吃又位列第一,可见古人对于饮食是何等的看重。古有“民以食为天”之说,饮食在维持生命、促进健康、延年益寿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古人在丰富的饮食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理论探索,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饮食养生理论和文化。人们不单单只求有的吃,能吃饱,更加注重怎么样吃得好,吃得健康,吃的养生。因此古人留下的这些理论和文化对我们今天的饮食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为一个女生,一个医学院的爱美的女生,我对饮食及养生尤为偏爱。这也是我为什么选择这一课程的原因。不是敷衍了事,而是深深的喜爱。在这一个学期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与养生的学习中,我收获多多。对中国传统饮食与养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以下是我对此的一些认识: 饮食,是人体从外界环境吸取营养与能量的主要途径,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与表现,是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的,其根本目的在于使人气足、精充、神旺、健康长寿。饮食养生理论是伴随中国烹饪的产生而产生的,随着烹饪的发展而发展。中国烹饪饮食的变化和发展也始终是在哲学思想、养生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如儒家的崇尚礼乐,饮食时宜;道家的崇尚自然,饮食养生;阴阳家和医家的阴阳五行,四气五味;释家的禁欲修行,创导素食等等,这些有关饮食的哲理,对中国烹饪的影响是深远的,故中国有“医食同源”之说。 由此可见,饮食对人身体健康至关重要。明代医学家李时珍

说:“饮食者,人之命脉也”。人的身体之中,阴阳的运行,五行的相生,没有不是由于饮食的作用的。现代医学也认为,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条件,对人身健康是至关重要的。饮食得宜,可以摄取各种养分,延年益寿,许多疾病都能通过饮食来预防、缓解。饮食失当,又是致病折寿的原因。所以,现如今许多人光从口味出发来考虑饮食问题,是很不够的。 医食同源是中国养生文化的一个鲜明特色。自古以来,中国就有“食用、食养、食疗、食忌”之说。医食同源的思想观念,使中国形成了独有的传统和制度。医家用食方,烹饪师按食物的功能性味做菜,成为很自然的事情。而现代也有营养学这一专门研究,医食同源实际上就是将医疗和食养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医和食共同为除病延年、养生健身服务。 另一方面,我国历代养生学家都十分重视“饮食有节”。“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夜不可多食”、“一日之忌:暮勿饱食”等等。众多养生家都赞同“太饿伤脾,太饱伤气”的观点。善于养性的人,饥饱应当适度,饥饿了就吃饭,口渴了就饮水,要少量多餐。人体是一个平衡的整体,能量的贮存、转化、利用也要不断地在更新过程中保持平衡,适量的运动是维持这一平衡的必要条件。应该做到饱中有饥,饥中有饱。吃得太饱,加重胃肠负担,对消化不利,特别是在临睡前尤为不宜,能量过剩,除造成身体肥胖外,还可导致多种疾病。女生对于这一点尤为要注意,这可是减肥大忌饿。 同时,注意五味平和,勿使过偏。食物有甘、酸、苦、辛、咸五

中药药膳论文

浅谈中药药膳 前言 药膳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不断探索、积累而逐渐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一门临床实用学科,是中华民族祖先遗留下来宝贵的文化遗产。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医学就十分重视饮食调养与健康长寿的辨证关系,它包括食疗,即用饮食调理达到养生防病治病作用,以及药膳,即用食物与药物配伍制成膳食达到养生防治疾病的作用,本文所提到的药膳即包括食疗内容。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药膳食疗保健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因而药膳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行中医药膳食疗保健,不仅为我国人民的健康长寿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于促进世界卫生保健医学的发展,也具有深远意义。 药膳是根据防病治病、滋补强身、延年益寿的需要而设。它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伍,并采用我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药膳学是在中医传统食疗的,是根据中医理论与饮食保健实践经验,用药物和食品配伍,通过烹饪加工而成。它既是药物,又是食物,且有增进食欲,保健强身,防疾除病,延年益寿的功效。药膳属于食疗、食治、食补的范畴,但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由中医学和饮食文化的结合,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中药药膳学”。 一、药膳的应用原则 药膳不能够乱吃,它有五条应用原则:1、平衡阴阳;2、调理脏腑;3、扶正祛邪; 4、三时制宜; 5、勿犯禁忌。 (一)平衡阴阳 古代思想家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由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构成的,这两个方面就称为阴阳。阴阳是指宇宙间万事万物,最基本的也是最高度的区别和概括。运动的、温热的、明亮的、向外的、上升的、兴奋的……——属于阳。静态的、寒冷的、晦暗的、内向的、下降的、抑制的……——属于阴。 人体阴阳失去平衡后,就会表现出各种症状来,古人对症状的分类,也是用阴阳来代表和说明的。“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证(即为热证)一般症状是发热、口渴、脉数(快)等。阴证(即为寒证)一般症状是不发热,口不渴、手足冷、脉迟(慢)等。同为感冒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要用截然不同的中药,这比西药要精细得多。 (二)调理脏腑 药膳中含有中药的成分,中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和保健用的物

地理环境与饮食文化

地理环境与饮食文化 中国文化是一个什么样的文化呢?这必须了解一下早期中国文化的地理环境,因为越是在早期,文化受环境的制... 中国饮食文化的诸多特征,体现在饮食文化之上,直接影响着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首先因为人口压力以及其它... 长江流域的地理环境与饮食文化:长江流域是中华农业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中华名馔的摇篮. 世界饮食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饮食文化包括我国各省市的和世界上部分国家的比如说:山西人喜欢吃醋,湖南人,四川人等都喜欢辣。 地理环境与先秦南北饮食文化:先秦时期是我国饮食文化的形成时期,受地理环境的强烈影响,逐渐形成了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的南北两个主要的饮食文化区域: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中心的北方饮食文化区 地理环境对我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地理环境分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它们对一个地域饮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古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一语道破饮食与人类那密不可分的联系。既然饮食在人类生活所占份量为重中之重,聪明的人类自然不会满足于单调乏味的饮食。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种类的食物被发现,懂得提取盐,糖等调味品更似引起了饮食文化的一次革命。人类饮食从原始社会的吮血为汤,生肉为食逐步发展为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然而当你品尝着那琳琅满目的各地佳肴时,你会不难发现各地方具有自己的特色:湖南的辣,重庆的麻,江西的酸。。。。。。至于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不同,我们推测主要原因是地理环境的差异。 既然已经提出问题作出了假设,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不能提出问题而不解决更不能只看问题的表面而定下结论,必须找出权威资料证明所作出的假设。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从地理环境着手,结合网上的资料,对我国部分地区的饮食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从主食结构上看,由于水热条件的不同,我国北方以种植小麦为主,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故形成了“北面南米”的格局。另外中国“八大菜系”的烹调技艺各具特色,素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之说,它的形成也与地理环境有关。就拿“南甜北咸”的形成来讲,就与我国南北方的气候差异有关。我国北方地处暖温带,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大,在过去,即使少量的蔬菜也难以过冬,同时又不舍得一时“挥霍掉”,所以北方人便将大白菜腌制成酸菜,马铃薯制成粉条,慢慢“享用”,这样一来,北方大多数人也就养成了吃咸的习惯。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比起北方来,蔬菜更是一年几荐。南方人被糖类“包围”,自然也就养成了吃甜的习惯。北方人不是不爱吃甜,只是过去糖难得,只好以“咸”代“甜”来调剂口味了。虽说北方现在不缺糖,但口味一旦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 东北地区地域辽阔,冬季漫长寒冷,有着特定的生态环境和地理环境,这对该地区饮食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使其形成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的饮食结构。北方地区少数民族众多,有其特定的饮食结构,这与当地的生态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密切相关。该地辽阔的地域,肥美的草原,特别适合农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与答案

A. 蒸 B. 煮 C. 烤 D. 炒 2.蛋白质含量最高而位居豆类之首的品种是 ( ) A. 大豆 B. 豌豆 C. 蚕豆 D. 扁豆 3.从历史发展看,中国人衡量食品质量的第一标准是 ( ) A.食量 B.食形 C.食境 D.食味 4. “庖丁解牛 ”出自我国古代著作 ( ) A. 《论语》 B. 《孟子》 C. 《庄子》 D. 《春秋》 5.唐代炉灶的形式多样,如出现了专门烹茶的 ( ) A. 火炉 C. 风炉 6.鲁菜的代表名菜是 ( ) A. 大煮干丝:苏菜 C.鼎湖上素:粤菜 7.我国的蒸馏酒,即烧酒出现于 ( A. 唐代 C. 元代 8.在敬酒方式中,有礼有节地劝客人饮酒被称为 ( ) A.文敬 B.回敬 C.互敬 D.代饮 9. “茶 ”字最早出现于 (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10.世界上第一部茶的专著是 ( ) A. 《茶录》 B. 《茶谱》 C. 《茶经》 D. 《茶苑总录》 12.人们在饮食活动中应当遵循的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指的是 ( ) A. 饮食礼仪 B. 饮食风俗 C. 饮食习惯 D. 饮食传统 B. 水炉 D. 木炉 B.宫保鸡丁:川菜 D.九转大肠 ) B.宋代 D.明代

13 .在饮食民俗方面,新粮登场和瓜果上市时,要请长辈或老人先吃,叫 ( ) A. “先尝” B. “先品 ” C. “尝鲜” D. “品鲜 ” 14 .记载纣王 “以酒为池,悬肉为林 ”的古代名著是 ( ) A. 《史记》 B. 《汉书》 C. 《左传》 D. 《资治通鉴》 15 .我国的第一 部诗歌总集是 ( ) A. 《离骚》 B. 《楚辞》 C. 《诗经》 D. 《大招》 16 . 《谷山笔尘》谈到了历代帝王赏赐饮食的情况,其作者是明代的 ( ) A. 吴承恩 B. 罗贯中 C.于慎行 D. 徐霞客 18 .冬季,人们日常选择食用温热助阳之品,以达扶阳散寒之功效,谓之 ( ) A. “食补” B. “药补 ” C. “药膳” D. “食疗 ” 、填空题 (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世界上最早培植小米和大米的国家是 ___________ 。 22.陶器发明后,中国原始先民的熟食活动进入了第三阶段,即 ______________ 。 23.民间在重阳节有饮菊花酒的习俗,相传此习俗起源于 _____________ 时期。 24.酥油茶的酥油是从牛奶或羊奶中提取的 ___________ 。 25.道家、法家、墨家等古代思想家一致崇尚的 ____________ ,成为我国消费文化的核心。 26.古代 _______ 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 27.中式宴会与西式宴会的交谊目的都很明显, 中式宴会更多的体现在 __________ 的交谊, 西 式宴会则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 28.服气、服药和饮食在 _________ 教文化中具有相同重要的地位。 29.药膳是在中医药 ________ 的理论指导下,将中药与食物搭配起来的食品。 30.我国未来餐饮服务行业企业文化发展的必然方向是 _____________ 。 1. 中国古代将烹饪风味流派称为 ( ) A.帮口 B.菜系 C.道口 D.风派 2. 我国的茶叶根据制作工艺可以分为 ( ) A. 三大类 B. 五大类 C.七大类 D.九大类 3. “染面煎”的挂糊方法,即在原料外挂一层面糊后加以油煎 ,出现在 ( )

谈谈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看法

谈谈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看法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中国人讲吃,不仅仅是一日三餐,解渴充饥,它往往蕴含着中国人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哲理,一个小孩子生下来,亲友要吃红蛋表示喜庆。“蛋”表示着生命的延续,“吃蛋”寄寓着中国人传宗接代的厚望。孩子周岁时要“吃”,十八岁时要“吃”,结婚时要“吃”,到了六十大寿,更要觥筹交错地庆贺一番。这种“吃”,表面上看是一种生理满足,但实际上“醉翁之意不在酒”,它借用吃的形式表达了一种丰富的心理内涵。 吃的文化已经超越了“吃”本身,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通过中西交流,我们的饮食文化又出现了新的时代特色。如于色、香、味、型,当然还讲究营养,就是一种时代进步。十大碗八大盘的做法得到了改革,这也是十分可喜的。 但是,中华饮食文化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碰撞中,应该有一个坚固的支点,这样它才能在博采众长的过程中得到完善和发展,保持不衰的生命力。我觉得,这个支点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特质,也就是中华饮食文化需要探索的基本内涵。因此,对于中华饮食文化基本内涵的考察,不仅有助于饮食文化理论的深化,而且对于中华饮食文化占据世界市场也有着深远的积极意义。 我认为,中华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来讲,可以概括成四个字: 精、美、情、礼。这四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精。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内在品质的概括。孔子说过: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反映了先民对于饮食的精品意识。当然,这可能仅仅局限于某些贵族阶层。但是,这种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却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渗透、贯彻到整个饮食活动过程中。选料、烹调、配伍乃至饮食环境,都体现着一个“精”字。

浅谈药膳

浅谈药膳 摘要:药膳不是一般的营养食品,更不是简单的中药和食物相加,药膳为中医食疗性膳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靠的是药借食味、食助药性,变“良药苦口”为“良药可口”。是一种既充分发挥中药效能,又满足人们“厌于药、喜于食”的一种特殊的中药剂型。本文介绍了药膳的发展历史,四季各种不同药膳及药膳在美容,康复护理等方面的作用。 关键字:药膳,发展历史,四级药膳,美容,护理。 药膳的发展: 翻开中国古代医学史,似乎没有“药膳学”的称谓。但在各类古典医籍中,散在记录各种专篇专论,为后来的药膳学奠定了基础。药膳同源,中国药膳学是与古代医药学相伴相生的。药膳的起源,我们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甚至可追溯到原始社会,那时人们生活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为了生存,只有“饥不择食”、“茹毛饮血”,经常遭受疾病的痛苦,然而也会偶然误食了某些蔬果、食物而使疾病好转或加重,甚至中毒而死亡。长此以往,人们不断地总结经验,知道哪些是有毒和无毒,哪些能食用,哪些不能食用,怎样进行烹饪等。应该说,这是最早的药膳食疗的萌芽。 到了新石器时代,人们的思维有了进步,在劳动中不断总结经验,人们开始在发酵的谷物、水果中酿酒,通过喝酒,知道了酒的习性,总结了“酒善走窜”、“通血脉”,人们还发现在酒中加药浸泡,可治疗一些疾病,这样推动了医药和药膳的发展,使药膳食疗有了进一步发展。 到了商代,酒文化不断得到发展,形成了一种欣欣向荣的产业,从考古中我们发现,商代有了很多精制的酒具、酿造酒的器具器皿。这时文字也开始有了记载,《素问·汤液醪醴论》云:“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坚。”这就是古人制酒的方法,人们对酒的酿制和酒的作用进行了总结,酒的作用是“邪气时至,服之万全??当今之世,必齐药毒攻其中,砭石针艾治其外也。”由此可见,酒在医药中的重要作用。这也可以说是对药膳记载的一部分内容。史书中还曾记载了一个例证,商代宰相伊尹,曾著有《汤液经》一书,记录了用食物和药物调和烹饪方法,用以制药和疗疾。后来还有很多书都有此记载,如《吕氏春秋·本味篇》云:“调和之事,必以甘辛酸苦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阳朴之姜,招摇之桂。”这里不但介绍了烹饪方法,还说明姜桂既是调味品,又是药物,有温胃散寒的作用,可以利用烹饪的方法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特别是在大医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中,很多方剂都是由食物和药物组成的,也就是用药膳方来治疗疾病。 到了周朝,根据《周礼·天宫》记载,当时设立了专门从事食医的官员,食医就是专管最高统治者——皇帝的饮食。用各种高级滋补品、山珍海味与食物进行调配,烹饪成色香味美的药膳佳肴,供皇帝享用,以达到强身健体、益寿延年、长生不老的目的。到了秦汉时期,用药膳治疗疾病,并把药膳正式分门别类,用文字记载下来,这时药膳正式成为了医药的一个分支。在《神龙本草经》中也记载了数百种既是食物又是药物的物品,如桂枝、百合、芝麻、黑豆、核桃、荔枝、龙眼、蜂蜜、山药、天麻、葡萄、莲子、藕、枸杞、乌龟等等,同时介绍了很多烹饪的方法,通过烹饪服食后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阐述了药食同源的道理,

全国1月自学考试中国饮食文化试题

全国20XX年1月自学考试中国饮食文化试题 课程代码:0098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人衡量食品质量的第一标准是( ) A.色泽 B.形状 C.营养 D.味道 2.我国最早关于米糕的记载,是在( ) 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汉代 D.唐代 3.周代的“八珍”所表现出来的饮食风味大约分布于( )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淮河流域 D.汉水流域 4.“武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这种典型现象发生在(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元代 5.从菜肴的名称上体现出菜肴发源地的是( ) A.麻婆豆腐 B.东坡肉 C.文昌鸡 D.游园惊梦 6.传统名菜“松鼠鳜鱼”是典型的( ) A.淮扬菜 B.鲁菜 C.粤菜 D.川菜 7.据清代郎廷极在《胜饮篇》中记载,适宜饮屠苏酒的良辰美景是( ) A.元旦 B.立春 C.立秋 D.中秋 8.五粮液首次被评为中国名酒是在( ) A.第一届评酒会 B.第二届评酒会 C.第三届评酒会 D.第四届评酒会

9.《黄帝内经》中提到一种古老的酒,是用动物的乳汁酿成的甜酒,即( ) A.醴酪 B.猿酒 C.秬鬯 D.醍醐 10.开辟饮茶的新境界,把饮茶由一种习惯爱好升华为一种修养、一种文化的著作是( ) A.《茶录》 B.《茶经》 C.《大观茶论》 D.《煎茶水记》 11.四川人特别喜欢喝盖碗茶,有三位一体的茶盏、茶盏盖和( ) A.茶杯 B.茶壶 C.茶盘 D.茶托 12.在国际市场上并称为世界三大高香名茶的是印度大吉岭茶、斯里兰卡乌伐茶和中国 ( ) A.祁红 B.滇红 C.铁观音 D.太平猴魁 13.菜肴的配色方案中,不同的颜色给人的心理感觉不同,其中,给人明亮、华丽、健康、引人注目、诱发食欲的是( ) A.绿色菜肴 B.红色菜肴 C.橙色菜肴 D.紫色菜肴 14.中国古代有“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其中丧葬之事指的是( ) A.吉礼 B.宾礼 C.嘉礼 D.凶礼 15.后世佛教徒为了纪念释迦牟尼的成道日,每年腊月初八都要熬粥供众,称之为( ) A.八宝粥 B.腊八粥 C.大米粥 D.小米粥 16.在文学中体现出混合的“北食”风味菜肴的作品是( ) 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西游记》 17.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中与饮食烹饪有关的要数《丽人游春宴》和 ( ) A.《吴樱桃》 B.《玉泉仙人掌茶》 C.《酒边索赋》 D.《槐叶冷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