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鉴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视鉴赏论文
题目:为什么说电影是以技术的发展为支撑的?
学生姓名严思佳
学号 ************
指导教师陈朝霞
学院会计学院
专业名称审计学
班级 13审计1班
2014年12月
为什么说电影是以技术的发展为支撑的?
摘要:从黑白到彩色,从无声到有声,无疑,电影的发展是迅速的,它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而电影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是密不可分的,技术为电影的发展打好了基础,无论是在电影的拍摄期间、剪辑期间还是放映期间,我们都可以看到先进技术在电影中的使用。但是,这并不说明,过度的使用技术是合理的,这反而会减少了在电影中导演的理念、拍摄方式的体现,只是过度的夸大了技术的作用。所以,要真正地拍出一部好作品,还是得需要适当的技术和自己的拍摄方式结合起来。
关键词:重要作用;先进技术;过度使用
1 引言
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的拍摄出了第一部电影《火车进站》,他们俩被誉为是现代电影之父。虽然《火车进站》这部电影只有一分钟长,但这开创了电影的历史,标志着无声电影的正式诞生,是十分具有跨时代意义的。电影,客观的来说,就是一门艺术,它是导演用自己的视角,拍出自己所想讲述的故事,给人以心灵的启迪和荡漾的一种艺术方式。与小说,散文不同,它不依赖于文字,而是着眼于真实的场景,这给予了人们全新的体验。它也不同于电视,大屏幕的放映使得人们更加真实地融入到电影中去,短短的90分钟的时间,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电影亦是作为一种新型的娱乐方式,在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欢乐的同时,亦是推动了电影技术的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促使着电影在不断地发展,以一种更加完美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技术在电影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在拍摄过程中,剪辑过程中,放映过程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促进了电影的发展,同样地,也会带来一些问题。过度的使用技术会导致导演更少地为电影增添自己的想法,反而过度地依赖于技术所创造出来的效果。技术,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美化电影,但同时也阻碍了想象力的产生,让人们仅仅只是局限于科技所创造出来的效果之中,而忽略了其深层次的涵义。所以,如果想要拍摄出夺人眼球的作品,就必须既关注到技术的作用,也同时不能忽略加入导演个人的想法和创意。
2 技术在电影创作中的应用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创作也加入了更多的技术效果,让观众们有了更加真实和客观的体验。但是,无论技术怎么变,一部成功的作品最主要的还是作品是否能够打动观众,让大家有着不同的体会。
2.1电影拍摄过程
摄影技术的改进,是电影得以诞生的重要前提,也可以认为摄影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的发明提供了必备条件。早在1826年,法国的尼埃普斯成功地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窗外的景”,曝光时间8小时。1872年至1878年,美国旧金山的摄影师爱德华慕布里奇用24架照相机拍摄飞腾的奔马的分解动作组照,经过长达六年多的无数次拍摄实验终于成功,接着他又在幻灯上放映成功。即在银幕上看到了骏马的奔跑,受此启发,1882年,法国生理学家马莱改进了连续摄影方法,试制成功了“摄影枪”,并在另一位发明家强森制造的“转动摄影器”的基础上,又创造了“活动底片连续摄影机”,1888年9月,他把利用软盘胶片拍下的活动照片献给了法国科学院。
在1888-1895年期间,法、美、英、德、比利时、瑞典等国都有拍摄影像和放映的试验。1889年,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在发明了电影留影机后,又经过5年的实验后,发明了电影视镜。他将摄制的胶片影像在纽约公映,轰动了美国。但他的电影视镜每次仅能供一人观赏,一次放几十英尺的胶片,内容是跑马、舞蹈表演等。他的电影视镜是利用胶片的连续转动,造成活动的幻觉,可以说最原始的电影发明应该是属爱迪生的。他的电影视镜传到我国后被称之为“西洋镜”。
至此,早期的摄影技术已经形成,之后,摄影技术又经历了几个阶段,于是形成了当下的摄影技术。可以说,摄影技术的成熟是电影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当下的摄影技术和以前已经改变很大了,无论是从分辨度、镜头切换的自然度等等而言,都已经达到了十分高超的水平。
2.2电影剪辑过程
电影媒介在它的诞生之初,似乎与美学观念无关,其目的只是为了逼真地用胶片影像记录下自然的活动状态。然而,剪辑技术的出现,却使它获得了按照人类的意志用影像组合与构造自然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似乎可以说,电影的剪辑技术,改变了人类的时空观念,促进了20世纪人类生存状态的变化。
梅里爱试图突破卢米埃尔兄弟只能拍摄单一镜头的局限,他在1899年拍摄的《灰姑娘》记录了20多个场面,但是,这些场面仍旧是用一个镜头视点拍摄下来的。后来,英国人威廉逊拍摄的《中国教会遇袭记》对这一局限性做出了巨大改变。威廉逊分别拍摄了一些不同的外景活动场面,然后将这些活动场面连接在一起,构成了一组追逐与救援交替出现的场面,从而形成一个具有戏剧性的故事,由此开创了剪辑技术的先河。然而,真正标志着剪辑技术形成的,应该是美
国人埃德温・鲍特,他在1903年拍摄的《火车大劫案》里,充分运用平行剪辑的技巧,将一个新闻故事变成了一部艺术影片,为美国西部片奠定了一种浪漫的风格,从而形成了用观念组合镜头动作、编织故事的剪辑方法。
电影剪辑技术的发展亦是促进了电影的传播,使得电影的画面不再仅仅只是局限于一个画面和镜头之中,而开始有了变换故事场景等作用,使得一个故事能够更加完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当下市场中的影片剪辑是成功的,很多时候,我们都会看到电影被剪辑的不成样子,故事情节完全连不上去,让人啼笑皆非。所以,电影的剪辑技术一方面促使着电影朝着更加宽广的领域发展下去,同时也产生了这一系列的问题。
2.3电影放映过程
第一次大革命:从无声到有声
无声电影时代,想必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卓别林了。肥裤子、破礼帽、小胡子、大头鞋,再加上一根从来都不舍得离手的拐杖,卓别林用他的表情和动作将美国默片带到最高峰。查理·卓别林不仅是第一位伟大的银幕喜剧演员,还是历史上最有才华的导演之一,同时还是天才的剧作家和作曲家,也是格里菲斯之后,无声电影领域最重要的电影制作人。
随着录音设备的发明、电声学的进步、多声道立体系统的创造,使得有声电影成为了可能。1927年《爵士歌王》的产生,使得有声电影开始普及。观众们可以听到电影的声音,从简单的视觉享受转变为了视觉和听觉双重享受,这无疑对于观众们而言是一次绝佳的变化。声音的抑扬顿挫,让人们更加真实地体会到电影中人物丰富的情感,更加融入电影。
第二次大革命:从黑白到彩色
1935年前,在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界》上映之前,所有的电影都只有黑白两色。虽然观众们可以基本上看到事物的轮廓,但是对于他们而言,这单调的颜色不足以吸引他们。随着人工为胶片上色,彩色胶片诞生了,这使得彩色电影开始普及起来。彩色的视觉冲击使得观众们更有兴致去电影院观赏电影。
第三次大革命:立体电影的出现
1839年,英国科学家查理·惠斯顿爵士根据“人类两只眼睛成像不同”的现象发明了一种立体眼镜,让人们的左眼和右眼在看同样图像时产生不同效果,这就是今天3D眼镜的原理。
科学家们并没有仅仅拘泥于二维电影,他们开始创造三维的电影,让人们对电影里场景的感受更为真实化。这是一次技术的突破,无疑,3D的出现使得电影变得更为真实,人们能身临其境,感受到当时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