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考公基知识点之深圳市情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市考公基知识点之深圳市情2

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

《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准,深圳将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等六个方面实现重点突破,标志着深圳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总体方案》的基本框架由总体要求、改革举措、组织实施三大板块共八大部分构成,共约9000字。深圳政府工作未来五年突出四“新”

报告指出,深圳经过30年的努力奋斗,在自主创新、产业

发展、城市建设和社会民生等多个领域已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创新创业环境优良,具备了把握先机、调整路径、转变方式,再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的条件和实力。今后五年是深圳新30年的第一个五年,对深圳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机

遇与挑战并存。为了当好科学发展排头兵,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将突出四个“新”:立足新起点、瞄准新目标、走出新路子和实现新发展。立足新起点,指的是中央和省确立了深圳“一区四市”的战略

定位,赋予了深圳当好科学发展排头兵的新的历史使命,深圳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瞄准新目标,指的是将学习借鉴国内先进城市经验,以香港、新加坡等世界先进城市为标杆,不断提高城市的现代化水平、

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走出新路子,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增长从外需拉动向内外需协调拉动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注重经济发展向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转变,从偏重物质进步向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转变,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实现新发展,指的是把深圳建设成国际竞争力强、创新活力更足、发展环境更优、民生福利更高的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计划到2015年,深圳市生产总值超过1.5万亿元,接

近新加坡的总量水平;人均生产总值超过2万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9万元。以“六个创新”发展深圳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和重要载体,它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和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全社会、全领域、全方位的变革。实现这一重大变革,最关键、最根本的要靠改革创新。下一步深圳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要着力实现“六个创新”:

一是发展理念创新。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四个难以为继”的前提下,实现由速度深圳向效益深圳的

转变,立足于现有条件,坚持在紧约束条件下求发展。要树立新的资源观。在十分珍惜现有自然资源的前提下,重视开发和利用制度创新、投资环境、地缘优势,改革开放、人力

资源、体制机制、文化环境等无形资源。要“种高产田”,全

力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既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少吃草”。这个“草”,是高科技之“草”、无形资源之“草”、是智力之“草”。要树立“三个舍得”的理念,立足于长远和战略,戒除急功近

利思想,舍得投入、舍得时间、舍得声誉,认准一条路,咬定青山不放松,切实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变。

二是法制创新。发展循环经济,法制既是保障,也是动力。国际经验表明,社会成员特别是企业往往不会主动为此付出代价,必须通过法律手段来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规范和约束企业的经营行为;同时也只有通过完善的法制,才能够保证循环经济体系的有序运行。要全面加强立法和执法层面的改革创新力度。一方面,继续充分利用深圳的特区立法权和较大市立法权,加快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配套专项法规、规章;另一方面,不断创新循环经济的执法体系,实现市、区、街道办执法的三级联动,构建全市一体、尺度统一、运行高效的循环经济执法网络。

三是政策创新。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初始阶段,政府是最重要的倡导者、推动者,政策工具是政府推动工作的基本手段。要制订相关规划和经济政策,积极研究制订循环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制订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同时通过税收、财政、投融资、价格等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

调节,包括实行更加严格的土地政策。要推行严格的市场管理政策,继续实施清洁生产强制性审核,抓紧编制禁止生产和销售的一次性产品目录、可再利用或再生利用的废弃物目录;制订相关市场管理和准入规定。要调整优化技术政策,对环境与生态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循环经济相关技术的创新活动从政策上给予倾斜。

四是体制机制创新。只有建立起适当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市场运行机制,循环经济才能真正建立起来。要创新和完善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通过管理体制的创新,保证在政府的各项具体决策、规划、执行中充分体现循环经济的要求,把循环经济理念融入行政管理的全过程。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合理调整机构设置。进一步改革统计评价体系和制度,建立以“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为核心的全新的评价考核体系,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党政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要把生态环境由过去被当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免费或低价公共物品,转变成为体现成本原则、用者付费的经济物品,利用价格杠杆和经济法规制度调节企业与公众行为,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市场运行机制。具体而言,就是要清理不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关资源、环境方面的制度,进一步完善定价、收费和补贴制度,让滥用资源、损害环境者“买单”,让实践资源耗费减量和循环利用的企业有利可图、具备市场竞争优势和盈利能力,从

而使循环经济成为市场主体的自觉行为、经营规范。

五是产业创新。要不断推动原有产业向生态化方向转型,形成完整的生态工业和服务业体系;同时把废弃物的综合回收再利用、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等环保产业,作为新的产业增长点来培育。按照发展生态产业的要求,实施“存量调整”和“增量优选”,努力提高整体产业的资源利用水平。要形成循环型产业链条。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规划、建设和改造产业园区,按照生态产业链的内在要求,将彼此关联的企业组合在一起,使各企业之间组成闭环型的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条。要促进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活动,引导企业按照生态原理进行厂区厂房设计与建设,实施产品的生态化设计,选用清洁生产工艺和循环利用资源的技术体系。

六是文化创新。循环经济是一种关于人类经济发展模式的新理念,它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可能脱离社会支持系统而得以实现。只有整个社会在思想认识上得到根本转变,建立起有利于推动循环经济的社会价值、文化、道德、伦理等社会环境,形成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为,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因此,必须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培养节约意识和节约文化,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共识,积极培养循环经济的道德伦理观念,在全社会树立以循环、共生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价值观,使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