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Word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一、背景及意义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及背景
创新创业是基于创新基础上的创业活动,不同于单纯的创新和创业。创新强调的开拓性与原创性,而创业强调的是通过实际行动获取利益的行为。
创新创业教育也包含了“创新”与“创业“两个方面。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而创业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事业心与开拓技能的培养,就是一个人开创性形成的教育。把两者结合起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创新创业教育是基于创新教育基础上所进行的创业教育。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指出“只要大力破除对个体和企业创新的种种束缚,形成‘人人创新’、‘万众创新’的新局面,中国发展就能再上新水平。”在2015年,李克强总理将创新创业思想再次提到,并且与“互联网+”行动计划联系起来。由此,全国兴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尤其是借助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活动蓬勃发展开来。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浪潮下和“互联网+”的新机遇,近些年来,创新创业教育在各大高校开展起来,为广大的大学生提供一条新的道路,为社会培养自助创新创业人才。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高校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储备军、是人才的中坚力量。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人们往往更多关注的是大学毕业生。所以,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对社会、高校、大学生个人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创新创业可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经济的发展
大学生接受了高校较前沿、较高水平的教育,且在校大学生作为一个庞大的“智囊”群体,更是创新创业的蓬勃生长的生力军。通过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并有效地实现“产学结合”,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2、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拓展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
近年来,高校招生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源源不断地涌入人才市场,在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毕业就有可能面临着失业,这将给社会带来很多的不安定因素。因此,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育和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创业创新队伍中来,是大学生走向社会接受社会挑战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能大大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
3、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对高校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具有推动作用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教育教学模式较为单一,还停留在单一的知识传授阶段,重点在于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记忆,这显然不利于人才的多方面培养,这一现状亟待改变就需要转变教育模式,将重点放在全
面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及创业能力上,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改革切入点。
4、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实现自我价值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在人的全面素质中,不仅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且要具有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而创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养成必须通过创业教育来实现。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业素质,培育大学生的实践精神、探索精神、冒险精神和创业能力,进而促使学生注重自身基本素质的提高,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大学毕业生通过自主创业,可以把自己的兴趣与职业紧密结合,做自己最感兴趣和自己认为最值得做的事情,有利于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
二、现状及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大学生创业构建了良好的平台,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创业之路。此外,大学生创业的形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不再拘泥于网络,而且,大学生创业的社会理念尚未成熟,这些都显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近年来,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这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虽然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
意识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处于摸索阶段,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不强,自主创业比例不高,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整体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建设不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体系不健全;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积极性不高,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不浓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范围不广泛等等。目前,在我国一些高等院校,围绕“挑战杯”和“创业计划”大赛,运用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较普遍的形式,但这种创业教育的受众面比较小。
三、反思及建议
面临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喜忧参半的复杂现状与形势,要想更进一步地深入推广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要高校、大学生自身、政府及社会各界多元主体共同协调,善于把握住机遇,充分利用和创造资源,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环境,并能在实践中结合不同创新创业类型及主体需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打造出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增加“个人-学校-企业-产业-社会”的联系密度和合作力度。具体建议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的主体展开:
(一)高校层面
1、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是提升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产生创新创业成果的外部推动力,是创新创业教育持续走向成功的基本保障。具体营造措施建议可以有以下几点:(1)学校可以通过报刊、广播、校园网络等形式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促进创业的政策、措施,宣传成功企业家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先进典型;(2)开展各种学术交流、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主题教育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术讲座和学术报告、组织学生参观创业成功的企业等,扩大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创新积极性;(3)要建立一整套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规章制度,如学分认定、奖励等;(4)在对学生的管理上实行弹性管理,学生可以一边在学校学习,一边在企业工作,半工半读、工学结合,允许学生学业中途休学创业等。
2、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1)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体系,可以借鉴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编写适用和有特色的高质量教材;(2)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要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基本理论、案例分析和模拟练习的组合设计,用模块化方式实施,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有关创办及管理小企业的知识和技能。课程设置要突出专业特色,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要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与此同时,课程的开设要充分利用原有课程资源,结合学校实际,实现跨学科、跨专业课程资源共享,结合学校特点和学科优势,努力形成创新创业课程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