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

《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实验课程名称: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适用层次、专业:专科、文秘专业学前教育方向实验学时:16学时实验个数: 4个

课程性质:(必做)先修课程:大学公共课

一、实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黑体小四)

提高动手能力,制作玩具材料,增加实际经验,更好的学习该门课程,并为之后进入幼儿园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黑体小四)

1.实验目的:深刻体会所学的理论,并能够制作相关游戏材料.

2.实验要求:动手能力的提高,创造性的提升.

三、实验内容安排(黑体小四)

实验一折纸(2学时)

1.目的要求:学习折纸技能,为以后在幼儿园里工作做好准备。

2.实验内容:折纸篮,纸鹤,纸花等物品。

3.主要仪器设备及实验用品:手工纸片,剪刀。

实验二剪纸(2学时)

1.目的要求:学习剪纸技能,为以后在幼儿园里工作做好准备。

2.实验内容:剪窗花,对称图案等。

3.主要仪器设备及实验用品:纸片、铅笔、剪刀。

实验三玩具制作(4学时)

1.目的要求:学习玩具制作,为以后在幼儿园里工作做好准备。

2.实验内容:制作自己喜欢的玩具、不倒翁、蔬菜水果等。

3.主要仪器设备及实验用品:手工布、剪刀、针线、棉布填充物。

实验四《成长的秘密》(6学时)

1.目的要求:观看幼儿园纪录片,了解幼儿园幼儿的生活,增加经验。

2.实验内容:观看纪录片,讨论收获、心得体会。

3.主要仪器设备及实验用品:讨论与分享。

四、实验项目及内容提要

六、考核方式、方法及实验成绩评定方法

考核内容应包括平时作业(实验过程)的认真程度;实验记录、实验报告、实验课程总结记录书写情况;仪器设备操作使用情况;遵守实验室工作规章制度情况等。

成绩考核采用百分制或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制,个别特殊课程无法按上述两种记分制评分的课程,可采用“合格”、“不合格”两级分制评定。

七、实验课程的主要教材及参考书

1、使用教材

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第四版,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12

2、参考资料

(1)柳阳辉、张兰英,《学前儿童游戏》,第1版,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3

(执笔人:冯婧审核人:高恩胜)

2014年 9 月 10 日

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doc

附件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课程名称》实验课程(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依据培养方案的课程编码) 课程性质:(见编写说明) 适用专业:****** 学时学分:**学时**学分 ****** 所需先修 课: 编写单位:****** 编写人:****** 审定人:****** 编写时间:20**年**月 一、实验课程简介 简述课程内容、本门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作用。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明确本门实验课总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总体上了解或掌握什么方法或技能,达到什么目标;对学生有什么具体要求(比如:理解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案,掌握正确操作规程;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了解其性能参数、适应范围及注意事项等)。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提出本课程在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等方面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包括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 四、考核形式及要求 明确说明是考试课还是考查课,考试的形式是开卷还是闭卷,成绩的合成及评分标准,平时、期中、期末或实验操作等各教学环节的考核各占总分数的百分比等。考核应以考核实验技能为主。

六、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使用教材和参考书按作者、教材名称、版次、出版社所在地、出版社、出版时间顺序填写,小四号宋体,[体例]如下: 使用教材:童庆炳.文学理论课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参考书[体例]如下: 参考书: [1]霍元极.高等代数(第一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王垒,等译.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3] 七、其他说明 针对本实验课程的特点,提出应当采取的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组织方法和实验考核等方面的建议等(也可省去该项)。 编写说明: 1.本大纲原则上全系统一按本参考模式编写。 2.每个项目里的填写说明作为参考,在大的框架统一(尤其是项目名称和顺序要统一)和版面格式统一的前提下,各系可根据学科的具体情况对填写内容适当修改。

电工电子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 (材料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轮机工程,热能与动力专业) 一、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学实验 Experimet of Electrotechnics and Electronics 2、课程编号:132000771 3、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4、实验课性质:独立设课 5、课程总学时:材料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80学时,轮机工程,热能与动力122学时 6、实验学时: 32学时, 7、实验学分:1学分 8、先修或同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学,电工电子学 9、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轮机工程,热能与动力专业 10、大纲执笔:应用电子教研室王艳红职称:副教授 11、大纲审批: 12、制定时间:2006年3月19日 二、实验教学目的和任务 《电工与电子学》是非电类专业一门很强的技术基础课程,其实验是课程的重要部分,是非电类专业的必修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理工科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电路与电子学方面的基本理论,而且还需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及一定的科研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电路与电子学的基本知识,通过实践进一步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及创新能力,其中以培养学生实践基础和实践理论为主,为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注意培养

学生实事、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今后工作和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非电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根据非电类专业的特点及要求。它把测量方法、仪器仪表的原理及使用融在相应的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通过课程的实践与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电路、模拟电子技术、电机、继电接触控制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电路的能力。 2、掌握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能正确使用仪器设备,掌握测试方法和测试技能。 3、能独立撰写实验报告书,准确地分析实验结果,正确地绘制实验曲线和实验电路。 4、课前做好预习,明确实验容和实验目的。 四、实验项目表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试验共安排47学时,其中23学时为必选实验,24学时为可选实验,按教学计划要求不同专业学生分别完成实验学时数为32学时和12学时(少学时专业的实验在必做中选定实验).。

电子技能实训教学大纲

电子技能实训教学大纲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电子技能实训教学大纲一、实训课程概况: 电子技能实训教学是以学生自己动手,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理论、一定操作技能和制作几种实际产品为特色的实训项目。它是电子产品生产基本技能和工艺知识入门的向导,又是创新实践的开始和创新精神的启蒙。电子技能实训教学体系的研究是为了在电子实训教学中使机电、电子专业的学生尽快掌握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的理论,掌握技能、积累经验和提高能力共同发展。为机电、电子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岗位的需要,改革现行的电子实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高起点的培养电子产品的设计制造人才,以满足制造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二、实训课程安排: 本课程分九个实训单元进行。 (一) 电子基本技能实训 (二)电子仪器与线路分析实训 (三)EDA实训 (四)电子综合技能(信号发生器制作)实训 (五)电子综合技能(数字电子钟制作)实训 (六)计算机仿真实训 (七)家用电器维修实训 《电子基本技能实训》教学大纲 实训名称:电子基本技能实训实训课代码: 实训周数:一周实训学分:1 适用专业:工科类修电子技术课程所有专业,适用于本科 一、实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 电子基本技能实训是电子、电气类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本课程从电子元器件识别、检测,通过万用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焊接元器件装配技术,手工设计印制电路板,使学生得到一个基本的实践技能训练机会,为以后的实验、实训课程打下基础。 主要目的和任务:

(一)、掌握电子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技能。 (二)、巩固、扩大已获得的理论知识。 (三)、了解电子设备制作、装调的全过程,掌握查找及排除电子电路故障的常用方法。 (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1、电子基本技能实训教学的主要内容及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一)、熟练掌握指针式万用表和数字式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熟练识别各种电子元器件;了解各种元器件的作用、分类、性能及其参数。(三)、用万用表对各种元器件进行测试和判别。 (四)、会查阅电子元器件相关手册。 (五)、掌握各种仪器仪表的操作步骤;了解各种仪器仪表的使用注意事项 (六)、掌握各种焊接工具的使用及维护。 (七)、熟悉电子产品的安装及手工焊接技术,能独立完成电子元器件的拆、装、焊。(八)、能独立完成简单电子产品的安装与焊接。 (九)、熟悉电路板的设计原则;了解印制电路板的制作过程。 (十)、掌握简单电子产品(LC振荡器)原理图的绘制。 2、电子基本技能实训教学方法手段的基本要求: 将该实训分成教学模块,由老师逐块讲解示范,再由学生动手实际操作,老师布置实训任务,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随时指导检查,最终使学生熟练掌握该实训的全部内容,并写出实训总结报告。 3、电子基本技能实训教学考核方法的基本要求: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训任务,并且准确设计合理的,成绩优秀(10分);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训任务,但有错误能及时发现并改正者,成绩良好(8分);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训任务,但错误未能改正者,成绩及格(6分); 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训任务者,成绩不及格(4分)。 各次考核成绩最终汇总量化,同出勤、课堂表现成绩一同计入总成绩。 出勤:10分课堂考核:50分(10分/次*5次) 课堂表现:10分实训总结报告:30分

理论课程及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填写说明【模板】

理论课程及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填写说明 (公共基础课、素质必修课、素质选修课适用) A.总说明: 一、适用课程范围:该版教学大纲的填写范围仅为“公共基础课”“素质必修课”和“素质选修课”。课程类别可于《武汉工程大学本科培养方案》中查询。 二、文本格式:请勿改变大纲中标题及文本样式。标题中的课程名称为黑体小二号字体(加 粗)。除标题外,其余需填写内容中的中文及数字的样式为宋体五号字体(勿加粗),英文样式为Times New Roman五号字体(勿加粗);段落行间距设为单倍行距,段首缩进设为2。 三、表格:请勿改变页边距、表格列宽及单元格的对齐方式。因为软件类型及版本问题, 打开大纲模板文件后表格有可能出现少量错位情况,请帮忙调整至对齐,建议使用WPS打开。 四、名称:单位和课程等名称请务必填写标准化全称,如“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 五、联系人:XXX;电话:********;地址:教务处教学评价与发展中心(白宫208) B.分项说明 一、课程信息 ?“课程类别”:公用基础课、素质必修课或素质选修课 ?“课程性质”:必修或选修 ?“计划学时”:请在括号前填写总学时,并在括号内分别填写课内学时和课外学时,如果 没有课外学时,则填写“0”。 ?“选用教材”:《》,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是否自编;是否教育部规划教材 ?“课程网站”:有则填写,没有则填写“无”。 二、课程简介(中英文) ?中文在前、英文在后,中文要求200字以上、500字以下。课程简介必须包括课程定 义、课程总体内容、课程目的及意义等基本内容。此外,可以填写与相关课程的关系、课程改革情况、教学方法、课程特色等其它内容。 ?任何课程都必须有英文课程简介。 三、课程教学要求 ?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分条目进行阐述。其中的一条或者若干条应能对应《工程 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12项毕业要求中的相关条目。 ?问题1:为什么要将“课程教学要求”中的一条或者若干条对应《工程教育认证标准》 (2015版)12项毕业要求中的相关条目? 答:根据学校“以工程实践为主,满足复合型、创新性、国际化、工程化人才成长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作为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课程,各公共基础课、素质必修课、素质选修课的课程教学要求应该在达成“业务培养要求”中的知识、能力、素质三类要求的基础上,保证其中有一条或若干条能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中工科专业学生的12项毕业要求中的一条或若干条相关联。 ?问题2:什么是“《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中的12项毕业要求”

实验教学大纲内容及格式要求

实验教学大纲的内容 课程名称;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性质;适用专业;课程总学时;实验(上机)计划学时;大纲编写依据;实验课程地位及相关课程的联系;实验目的、性质和任务;实验基本要求;实验内容和学时分配;使用教材(指导书);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使用说明;大纲执笔人;大纲审定人。 实验教学大纲格式要求见附件1. 实验教学大纲填写说明 1、此表中“课程类别”是指“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2、“课程性质”是指“必修”或者“选修”课程;“实验类型”分为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 3、“课程总学时”和“实验学时”,前者是指课程包含实验课程在内的总学时数,后者是指该课程中实验课程所占的学时数,应分开填写,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只填“实验学时”; 4、“使用说明”主要是对大纲使用的某些情况需要进行的特别说明或者描述。

附件:实验教学大纲内容及格式要求 □□□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大纲制定(修订)时间:年月 课程名称: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课程性质:□□ 适用专业:□□□□□□□□□□ 课程总学时:□□ 实验(上机)计划学时:□□ 开课单位:□□□学院 一、大纲编写依据 二、实验课程地位及相关课程的联系 三、实验目的、性质和任务 1、明确掌握哪些基本理论; 2、训练哪些能力,会使用哪些仪器设备; 3、掌握哪些基本实验方法或测试方法。 四、实验基本要求 1、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的选定及其选定原则说明 2、每个实验项目应达到的教学要求和具体规定 六、教材(讲义、指导书): 《□□□》,□□□编,□□□出版社,出版时间 七、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 八、使用说明: 大纲制定人: 大纲审定人:

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课程中文名称》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号课程英文名称 课程类型□课程实验 □独立实验课 课程 性质 □必修□ 选修 总学分实验学 分 实验 学时 先修 课程 使用 教材 (教材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授课 对象 (专 业) 考核 方式 及成 绩评

(空一行) 序号 实验项目 学时 实 验类 型 分组情况 内容摘要 1 ××××× 2 ××××× 定 教 学 目 标 (说明通过实验可以达到什么目的,学生通过实验可以培养什么、锻炼什么、提高什么等) 课 程 简 介 (介绍实验的主要内容,实验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及作用,重点、难点等。)

(注:实验类型指:1.演示性实验、2.操作性实验、3.验证性实验、4.综合性实验、5.设计性实验) (空一行) 三、实验内容 (空一行) 实验一×××××实验 实验教学的目的:××××××××××××××××××××××××××××(宋体,小四号) 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宋体,小四号) 实验时数:×××××××××(宋体,小四号) 实验成绩评定:×××××××××(宋体,小四号) 实验内容:(详细实验内容)××××××××××××××××××××××××××(宋体,小四号) 主要实验设备:(包括实验课程所用设备、软件、工具等)××××××××××××××××××××××××××(宋体,小四号) (空一行) 实验二×××××实验 实验教学的目的: 实验时数: 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实验成绩评定: 实验内容:(详细实验内容) 主要实验设备:(包括实验课程所用设备、软件、工具等) (空一行) 四、实验报告的格式(学生统一格式,认真写出实验报告) (空一行) 实验名称 (空一行) (一)实验目的: (二)主要仪器设备:(列出实验中主要使用的仪器设备及其他物品)

《电路原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电路原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类别:学科基础课程学分: 二、实验总学时:8 三、应开实验个数:4 必开实验个数: 4 选开实验个数: 四、适用专业:物理学 五、实验成绩评定方法:根据实际操作及实验报告评分 六、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比例:10% 七、实验教材或自编指导书:自编指导书 实验一:叠加原理实验 学时:2 (一)实验类型:验证型 (二)实验类别:技术基础 (三)每组人数:2人/组 (四)实验要求:必修 (五)实验目的:加深对电路中电位的相对性、电压的绝对性的理解;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六)实验内容:测量电路中各点电位;测量电路中各支路电流和电压。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直流可调稳压电源、万用表、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毫安表、DGX-1实验装置。26套 (八)所在实验室:电路原理室 实验二: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验证 学时:2 (一)实验类型:验证型 (二)实验类别:技术基础 (三)每组人数:2人/组 (四)实验要求:必修 (五)实验目的:验证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正确性,加深对该定理的理解;掌握测量线性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一般方法。 (六)实验内容:测定线性有源二端网络电路的外特性、入端电阻、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测定等效电路的外特性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可调直流稳压电源、可调直流恒流源、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毫安表、万用表、可调电阻箱、电位器、戴维南定理实验电路板。26套(八)所在实验室:电路原理室 实验三:一阶动态电路的研究 学时:2

(一)实验类型:设计型 (二)实验类别:技术基础 (三)每组人数:2人/组 (四)实验要求:必修 (五)实验目的:研究一阶电路方波响应的变化规律和特点;学习自拟实验方案,正确选择 元器件、确定实验参数;学习用示波器测定电路时间常数的方法;掌握微分电路与积 分电路的测试方法。 (六)实验内容:设计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分别分析和研究对应的RC一阶电路的零输入相应、零状态响应及全响应。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函数信号发生器、双踪示波器、电路实验板。 26套。 (八)所在实验室:电路原理室 实验四:用三表法测量电路等效参数 学时:2 (一)实验类型:验证型 (二)实验类别:技术基础 (三)每组人数:2人/组 (四)实验要求:必修 (五)实验目的:学会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和交流功率表测量元件的交流等效参数的方法;学会功率表的接法和使用。 (六)实验内容:测量电阻、电感和电容的等效参数;测量电感、电容串联与并联后的等效参数;验证用串、并试验电容法判别负载性质的正确性。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功率表、自藕调压器、镇流器、电容器、白炽灯。26套 (八)所在实验室:电路原理室

试验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实验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实验诊断学 英文名称:laboratory diagnosis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必修考查 总学时:42 学分:2.5 理论课学时:32 实验课学时:10 适用对象:口腔医学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性质和地位 实验诊断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实验室方法对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细胞取样和组织标本等进行检查,从而获得病原学、病理形态学或器官功能状态等资料,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分析的诊断方法。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也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通过对实验诊断的学习,为临床各学科、临床见习与实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手段和方法 实验诊断的环节包括课堂教学、实验、考试等。其中课堂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CAI课件、电化、多媒体,对板书和各类鉴别要点的挂图进行启发式,以达到使学生融会贯通、快速理解的目的。实验是教师在实验室里指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等手段强化学生对理论的记忆,使之更好地配合好理论。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实验诊断学以临床诊断为中心,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正确选择,掌握各项检查的适应症,熟悉和了解原理和方法,重点掌握参考值和临床想结合正确解释检查结果,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第一章概论 【掌握】掌握实验诊断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 【熟悉】正确的选择实验室检查项目。 【了解】如何进行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测 第一节血液的一般检测 【掌握】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方法、正常值及

增减变化的临床意义。 【熟悉】贫血的形态学分类法、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积测定及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的方法、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了解】了解红、白细胞病理形态改变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思考题: 1、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测定的参考值、临床意义? 2、红细胞各种形态变化的临床意义? 3、中性粒细胞增多、减低的临床意义? 4、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如何,何为核左移、核右移? 5、异型淋巴细胞包括几种,形态变化如何? 6、三种红细胞指数结束变化的临床意义? 第二节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 【熟悉】溶贫常用的实验室检查的临床应用。 思考题:溶血性贫血的实验诊断项目有那些? 第三节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掌握】骨髓细胞的起源及发育演变规律。 【熟悉】正常骨髓细胞的形态和分类 【了解】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法及诊断意义 思考题: 1、骨髓增生度分级及临床意义 2、细胞组织化学染色的临床意义 第四节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 【掌握】ABO血型系统、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的原则。 【熟悉】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及其临床意义。 【了解】其他血型系统。 思考题: 1、ABO血型鉴定的临床意义,交叉配血临床意义? 2、Rh血型鉴定的临床意义? 第五节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 【熟悉】各种贫血的骨髓象和血象的形态学特点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实验教学大纲【模板】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多元统计分析 课程英文名称: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总学时:40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 8 课外学时:0 学分:2.5 先修课程要求: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 课程属性:非独立设课 实验学时:8 课外学时:0 实验项目数:4 适用专业:金融学 参考教材:王淑芬,《应用统计学(第2版)》,**大学出版社,2011版。 教学参考书: 余锦华,杨维权,《多元统计分析与应用》,**大学出版社,2005 张润楚,《多元统计分析》,科学出版社,2006 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第三版)》,**大学出版社,2012 一、课程简介和基本要求 课程介绍:本课程是金融学专业平台课。 内容涉及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统计数据的特征描述,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对应分析。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基本原理有更加深入理解,能够利用SPSS软件运行数据处理方法,从而为学会如何通过建立模型对现实的经济生活进行分析模拟,为实证分析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实验目的与要求 实验目的:使学生将前修课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初步能力。 实验要求: 1. 学生应独立完成规定的上机习题; 2. 通过SPSS软件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将结果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软件

仪器设备:任何手提、台式计算机及网络终端。 软件:SPSS软件 经管实验中心实验室已具备上述实验条件。 四、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 五、实验成绩评定 实验成绩分优、良、中、合格、不合格五个等级,实验成绩占该课程总成绩的20%。 六、实验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应在掌握课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独立完成所要求必做的实验项目,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七、制定执笔者:李喆审定者:批准者: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docx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1. 课程名称(中文):物理实验英文名称:Physics Experiments 2.课程编码: 01000102 3.课程类别:基础独立设课 4.课程要求:必修基础实验 5.课程属性:独立设课 6.课程总学时:总学分: 7.实验学时: 51 学时总学分: 1.5学分 8.应开实验学期:第 2 学期至第 3 学期 9.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信息 与计算科学。 10.先修课程:大学物理 11. 编写人:徐子湘俸永格编写日前:2005年9月1日 一、实验课程简介 物理学是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研究都是以严格的实验为基础,实验与数学分析相结合是 物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特点。物理实验是大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训练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实验过程中,通过理论的运用与现象的观测分析,充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提高学生综 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本实验课程需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大学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能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 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1、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 (1)学生通过实验学习物理实验的基本理论、典型的实验方法及其物理思想。 (2)获得必要的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工作能力、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树立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 2、本实验课程应达到下列要求: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大学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能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电路分析原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原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类别:学科基础课程学分:1 二、实验总学时:16 三、应开实验个数:8 必开实验个数:8 选开实验个数: 四、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五、实验成绩评定方法:根据实际操作及实验报告评分 六、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比例:100% 七、实验教材或自编指导书:自编指导书 实验一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 学时:2 (一)实验类型:验证型 (二)实验目的:学会识别常用电路元件的方法;掌握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伏安特性的测绘;掌握直流电工仪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内容:测定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测定非线性元件(白炽灯泡、半导体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四)要求:必开 (五)每组人数:2 (六)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可调直流稳压电源、万用表、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毫安表、电工实验装置DG09提供的可调线性电阻器、白炽灯、二极管、稳压管、DGX-1实验装置。 26套 (七)所属实验室:电路原理室 实验二叠加原理实验 学时:2 (一)实验类型:验证型 (二)实验目的:加深对电路中电位的相对性、电压的绝对性的理解;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三)实验内容:测量电路中各点电位;测量电路中各支路电流和电压。 (四)要求:必开 (五)每组人数:2 (六)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直流可调稳压电源、万用表、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毫安表、叠加原理实验电路板、DGX-1实验装置。26套 (七)所属实验室:电路原理室

实验三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验证 学时:2 (一)实验类型:验证型 (二)实验目的:验证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正确性,加深对该定理的理解;掌握测量线性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一般方法。 (三)实验内容:测定线性有源二端网络电路的外特性、入端电阻、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测定等效电路的外特性 (四)要求:必开 (五)每组人数:2 (六)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可调直流稳压电源、可调直流恒流源、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毫安表、万用表、可调电阻箱、电位器、戴维南定理实验电路板、DGX-1实验装置。26套 (七)所属实验室:电路原理室 实验四典型电信号的观察与测量 学时:2 (一)实验类型:验证型 (二)实验目的:熟悉低频信号发生器、脉冲信号发生器各旋钮、开关的作用及其使用方法。 初步掌握用示波器观察电信号波形,定量测出正弦信号和脉冲信号的波形参数。初步掌握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的使用。 (三)实验内容:双踪示波器的自检;正弦波信号的观察和测量;方波脉冲信号的观察和测定。 (四)要求:必开 (五)每组人数:2 (六)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双踪示波器、低频脉冲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频率计、DGX-1实验装置。26套 (七)所属实验室:电路原理室 实验五一阶动态电路的研究 学时:2 (一)实验类型:设计型 (二)实验目的:研究一阶电路方波响应的变化规律和特点;学习自拟实验方案,正确选择 元器件、确定实验参数;学习用示波器测定电路时间常数的方法;掌握微分电路与积 分电路的测试方法。 (三)实验内容:设计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分别分析和研究对应的RC一阶电路的零输入相应、零状态响应及全响应。 (四)要求:必开 (五)每组人数:2 (六)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函数信号发生器、双踪示波器、动态电路实验板、DGX-1实验装置。26套。 (七)所属实验室:电路原理室

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材料分析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Material Chemical Analysis 课程编号:07111010 课程教学总学时:45 实验总学时: 15 学分: 1(包含在课程)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 适用专业: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 成型及控制工程、冶金工程 一、目的与任务 分析化学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分析化学理论的理解,训练 学生正确熟练地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确立准确的量的概念,提 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致 的工作作风,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今后从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 习,使学生具有解决分析化学实际问题及进行简单科学实验的能力。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1)学习相关原理,认真写好预习报告,写出实验方法与步骤。 (2)掌握定量分析操作,了解有关分析仪器构造; (3)观察实验现象,测试记录有关数据; (4)对实验数据处理,写出实验报告; (5)分析相应的问题。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的基本内容 实验项 实验项目学时类型要求备注目编号 1分析天平称量练习 2 综合选做 2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2 综合必做 3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3 综合必做 4蛋壳中碳酸钙含量的测定 3 设计必做 5水的总硬度的测定 3 综合必做 6可溶性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 3 综合必做 7丁二酮肟法测定钢铁中镍含量 4 综合选做 8硅酸盐水泥中Fe2O3、Al2O3、CaO 4 综合选做 和MgO含量的测定 9食醋中总酸量的测定 3 设计选做

10非水滴定法测定α-氨基酸含量 3 综合选做 11配位滴定法测定铝 2 综合选做 12水中COD测定(酸性高锰酸钾法) 3 综合选做 13纸色谱分离-氨基酸的分离与鉴别 3 综合选做 14高锰酸钾法测定过氧化氢的含量 3 综合选做 15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3 设计选做注:实验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实验成绩的考核与评定方法 实验成绩的考核,以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报告和实验过程为考核依据,成绩分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等,占课程成绩的10%~15%。 五、有关说明 最好能配备《分析化学实验计算机仿真》软件,供学生预习。 制定人:吴述平、申小娟 审定人:袁新华 批准人:杨娟 时间:2016.03.01

《医学机能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医学机能学实验英文名称:Experiments of Medical Functional Science 课程编号:23029110 实验课性质:独立设课 一、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108 实验学时:7学时/次 课程总学分:3.5 实验学分:3.5 二、适用专业及年级 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及药学七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和口腔、预防、护理医学五年制 三、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机能学实验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融合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主干学科的理论知识与实验,结合医学心理学、医学神经生物学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研究性的实验课程。该课程主要对人体或动物的生理活动、致病因子和药物引起机体功能的变化进行实验观察,探讨各种正常活动、异常变化以及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通过学习可使学生初步掌握基础医学机能学科实验研究的基本技术,验证和巩固基本理论;学会计算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等实验仪器的使用;提高科学地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和获取医学及生物科学知识的科学方法;培养严肃的科学态度,启发科研创新性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等。 在本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结合相关理论知识,深刻理解实验原理及方案,按照实验操作规程,完成所规定的实验项目,从中熟悉所需仪器的应用和注意事项,并提交合格的实验报告和创造性设计报告和研究论文,并积极参加病理讨论和观看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活动。 四、考核方式 该课程是医学院必修考试课。 1.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占总成绩70% 2.实验设计报告、讲评操作和研究论文:30%(根据学生专业与学制而定) 五、实验教科书、参考书 1.实验指导教材: 主编:胡维诚 书名:医学机能学实验 出版地: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

光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光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大纲制定时间:2008年9月 课程名称:光学实验课程负责人:陶纯匡 Optical Experiments 课程分类:基础课程课程类型:必修 适应专业:应用物理、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课程总学时:48 课程总学分:1.5 实验学时: 48 实验学分:1.5 开课单位:物理学院 一.光学实验课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光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光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各门各类的光学实验,任何一个重要的光学分支都有着极雄厚的实验基础,光学实验是光科学发展的 发祥地与策动力。 光学实验课程是继力、热实验以及电磁学实验之后为物理类专业二年级学生(含理工综合班)开设的一门独立的基础课程,它在培养学生光学技术基本 功,如何使用光学仪器,光学系统研究光学现象与规律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在这一教学环节里,学生经过一定的光学测量和光电转换技术的基本训练后应具备光学实验的基本方法、技能和技巧,能够正确记录、处理数据,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正确规范地撰写完整的实验报告,具备从事光科学及相关领域 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序号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学时实验类型备注 1 薄透镜焦距的测量及 成象规律验证 掌握共轴等高调节的基本方法及光束的准 直;薄透镜焦距的测量;成象规律验证。 3 基础实验 2 透镜象差的分析与测 量 认识透镜的各种象差及成因;掌握透镜象差 的测量方法。 3 基础实验 3 测定透镜组的基点了解共轴球面系统的性质,学会光学系统的 共轴调节;测定透镜组的基点及焦距;验证 单个透镜与透镜组基点间的关系。 3 基础实验 4 望远镜、显微镜的设 计及应用 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结构及放大原理;测 定望远镜的放大率;掌握显微镜的正确使用 方法,学会用显微镜测量微小长度。 3 设计性 5 分光计的调节与玻璃 折射率的测定 了解分光计的构造及测量的基本原理;学会 分光计的调节方法;掌握分光计测角的方法 及测定玻璃三棱镜折射率。 3 基础实验

测控电路实验教学大纲

测控电路实验教学大纲 一、制定本大纲的依据 根据级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计划和测控电路课程教学大纲制定本实验教学大纲。 二、本实验课程的具体安排 三、本实验课在该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测控电路实验是测控电路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验,让学生完成相关电路设计与制作的全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的单元电路,实现电路的总体思想,围绕具体测控任务设计、调试电路。还要了解各种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构成,最终实现设计要求,并完成相应的电路。 学生应具有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相关知识。 四、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与标准 测控电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理论学习之后,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课程学会选择电子器件和使用常用的电子仪器,调试电路时,还要会分析电路、测试电路性能,并锻炼排除故障的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五、讲授实验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 实验一相敏检波电路 .实验的基本内容 ()在熟悉和掌握相敏检波器的工作原理基础上,设计并连接相敏检波电路。 ()验证相敏检波器的检幅特性和鉴相特性。 .实验的基本要求

()画出该相敏检波器的电路图,并说明该电路的工作原理。 ()检测参考电压与相敏检波器的输入信号同相、反相时() ~()点的波形及低通滤波器的输出 波形。 ()检测参考电压通过移相器后(差时),相敏检波器() ~()点及低通滤波器的输出波形。 ()分别纪录当参考电压与输入信号同相时、反向时,相敏检波器经低通滤波器输出对应输入信号的电压值。 .实验的基本仪器设备 示波器,多路直流稳压电源,万用表,信号发生器,计算机,面包板,元器件,调试工具等。实验二二阶有源滤波器 .实验的基本内容 ()熟悉和掌握波形发生器的工作原理,设计并连接三角波及方波发生电路。 ()验证二阶有源滤波器特性。 .实验的基本要求 ()掌握滤波器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及应注意问题。 ()画出所设计的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的电路图。并注明元件参数。 ()画出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测试原理图,说明测试方法与步骤。 ()以表格形式分别给出低通滤波器与高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测试数据,并画出其特性曲线。 .实验的基本仪器设备 示波器,多路直流稳压电源,万用表,信号发生器,计算机,面包板,元器件,调试工具等。实验三波形发生器 .实验的基本内容 ()熟悉和掌握波形发生器的工作原理,设计并连接三角波及方波发生电路。 ()验证波形发生电路的特性 .实验的基本要求 ()掌握波形发生器的工作原理,三角波及方波发生电路设计方法。 ()正确地观察和分析相关电阻、电容变化对波形幅值与频率的影响。 .实验的基本仪器设备 示波器,多路直流稳压电源,万用表,信号发生器,计算机,面包板,元器件,调试工具等。 六、实验的考核与成绩评定 以实验报告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主,参考提问和出勤情况等,综合评定给出成绩。 七、主要参考书

实验课教学大纲要求

机械设计(本)实验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The Experiments of Machine Design 课程性质:(必修) 学分数:1 要求先修课程:机械原理 适用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过程装备及控制等专业 推荐书和参考书: 《机械设计》安琦主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上海,2009 《机械设计》(第四版)邱宣怀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98 《机械设计》(第五版)濮良贵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89 《机械设计与理论》(第一版)李柱国主编科学出版社,北京,2003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夏守浩华东理工大学教材中心自编教材2009 一.课程目的和任务 通过对通用机械零、部件的实验,认识和理解,深化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常用机械零件参数的测定方法,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通过实际操作的基本训练,不仅对课程教学中的基本理论起到巩固和深化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动性,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机械设计思想,提高设计机械传动部件和简单机械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要求 1. 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和内容,初步了解实验设备和仪器。结合 各实验过程,综合运用先修技术基础课程中所学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实验原理。 2. 实验中,要求学生积极观察和思考,严格按实验规程操作,认真测试和记录。 3. 实验后,要填写实验报告,并由实验指导教师批阅。 三.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 1.螺栓组连接实验(4学时) 了解托架螺栓组受翻转力矩引起的载荷对各螺栓拉力的分布情况,根据拉力分布情况确定托架底板旋转轴线的位置,将实验结果与螺栓组受力分布的理论计算结果相比较。 2.皮带传动实验(4学时) 了解皮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测定皮带传动的滑动率和效率,分析影响皮带传动拉力的因素,了解测定机械转矩和转速的正确方法。 3.齿轮传动封闭功率流试验(4学时) 直观了解齿轮传动过程中功率传递过程,加深对齿轮传动中能量损失过程的认识,然而从根本上理解齿轮传动中啮合原理及啮合效率。 4.滑动轴承实验(4学时) 在滑动轴承运行过程中,测试载荷区内径向油膜压力的大小和摩擦系数,并确定润滑油的动力黏度μ和轴承运行转速n,绘制摩擦系数f与轴承特性系数λ之间的关系曲线和轴承内油压分布规律曲线。 四.考核方式 所有远程模拟实验项目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否则不计分。四项实验成绩的算术平均分作为机械设计实验课程远程模拟实验的实验成绩,按10%计入课程总成绩。

《应用化学实验Ⅰ》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应用化学实验Ⅰ》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制定实验教学大纲的依据 根据本校《2004级本科指导培养计划》和应用化学教学基本要求而编写。 二、本实验课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应用化学实验?》密切配合有机波谱分析和现代仪器分析的理论课,使学生在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分析测试仪器,结合计算机知识进行各种试样组分的分离分析、成分测定、结构分析以及分析数据的计算机处理。 三、本实验课讲授的基本实验理论 本实验课程讲授电化学分析、高压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以及紫外光谱仪、红外光谱仪等大型精密仪器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使学生掌握高压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分离混合物的基本操作与技能,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属元素的方法;掌握红外光谱仪、紫外光谱仪的制样技术和一般谱图的解析方法。 四、本实验课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1、掌握电位法测定离子浓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 2、掌握高压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分离混合物的基本操作与技能; 3、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属元素的方法; 4、了解紫外光谱仪、红外光谱仪的基本组成和构造,掌握制样技术和一般谱图的解析方法。 五、学时、教学文件 学时:本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实验32学时。 教学文件:《应用化学实验指导书》,杜宝中编,校内印刷,2004 要求:学生实验前预习实验内容,并写出预习报告。指导教师应概述实验的原理、方法及设备使用等,具体实验步骤和实际数据处理由学生独立完成。 六、实验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 实验成绩分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占60%,考试成绩以最后的综述论文成绩记入总分,占实验成绩的40%。总成绩及格可获得学分,不及格者需重修。 七、仪器设备及注意事项 仪器设备:红外光谱仪、紫外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气和色谱、高效汇相色谱仪、PH/my 计。 注意事项:注意保护设备,严格按仪器使用规则操作,维持仪器的完好率。

《》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样例

《***》实验课程教案大纲样例 制定人:***教案团队审核人:*** 开课学院审核人:**** 实验课程名称:中文名称/英文名称 课程代码: 适用层次(本专科):属性(课内实验独立设课实验): 学时:学分:讲课学时:实验学时: 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 教材: 主要参考书: 1. 2. 3. 一、本实验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 二、教案目标 1. 2. 3. …… 三、教案效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具备: 1. 2. 3. 4. 5. ……. 四、实验内容与教案效果对照表

五、实验内容和基本要求 实验项目一:****** 属性(验证综合设计创新):** 学时:** 实验内容: 实验要求: 了解掌握熟练掌握能够运用熟练运用…… 重点难点: 【本实验重点】 【本实验难点】 实验项目二:****** 属性(验证综合设计创新):** 学时:** 实验内容: 实验要求: 了解掌握熟练掌握能够运用熟练运用…… 重点难点: 【本实验重点】 【本实验难点】 实验项目三:****** 属性(验证综合设计创新):** 学时:** 实验内容: 实验要求: 了解掌握熟练掌握能够运用熟练运用…… 重点难点: 【本实验重点】 【本实验难点】 实验项目四:****** 属性(验证综合设计创新):** 学时:** 实验内容:

实验要求: 了解掌握熟练掌握能够运用熟练运用…… 重点难点: 【本实验重点】 【本实验难点】 实验项目五:****** 属性(验证综合设计创新):** 学时:** 实验内容: 实验要求: 了解掌握熟练掌握能够运用熟练运用…… 重点难点: 【本实验重点】 【本实验难点】 实验项目六:****** 属性(验证综合设计创新):** 学时:** 实验内容: 实验要求: 了解掌握熟练掌握能够运用熟练运用…… 重点难点: 【本实验重点】 【本实验难点】 六、实验报告要求 1.**** ****** 2.**** ******* 3.**** ****** 七、实验考核方式 1.***占**。 2. 3.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