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引言: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科学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物理教学大纲的特点,就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方式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学目标1.1 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通过实际操作的过程,学生将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调节实验参数并准确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为日后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1.2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展现创新思维,提出新的实验方案和解决方案。

1.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在物理实验中,学生需要通过合作完成实验任务。

课程应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生将学会协作与沟通,培养领导者和团队成员的角色认知。

二、课程内容安排2.1 实验内容选择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内容应根据学生的专业需求和基础知识来确定。

实验内容应与课程教学内容相衔接,既能够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可以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方面的实验项目。

2.2 实验条件与设备实验课程应明确所需实验条件与设备,并给予学生清晰的实验操作指导和安全注意事项。

对于条件有限的学校,可以采用虚拟实验、模拟实验等方式来替代实际操作,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实验原理。

2.3 实验步骤与要求每个实验项目应明确实验步骤和要求。

学生在进行实验前,需要提前阅读实验指导书并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操作要点。

实验指导书应提供详细的实验流程、数据记录要求和实验结果分析等。

三、实验评价方式3.1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完成每个实验项目后,应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评价应重点考察学生对实验目的、原理的理解,实验数据的处理和结果分析能力。

物理试验教学大纲

物理试验教学大纲

《物理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22001-02课程名称:物理实验英文名称:College Physical Experiment (1)-(2)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学时:60学分:4适用对象:全校理工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大学物理》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的性质: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基本结构及物质运动规律的科学,它本身以及它与各个自然学科、工程技术部门的相互作用对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对当代和未来的高新科技的进步和相关产业的建立都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作为人类追求真理、探索未知世界的工具,物理学是一种哲学观和方法论,它深刻影响着人类对自然的基本认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在人的科学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它反映了理工科及各个学科科学实验共性和普遍性的问题。

它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与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综合能力,以适应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对人才的需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课程的目的:物理实验课是高等理工科院校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必修通识课程,是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

物理实验课覆盖广泛的学科领域,具有多样化的实验方法和手段,以及综合性很强的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

本课程的具体任务:1、培养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基本素质,确立正确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通过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不确定度分析、数据处理的理论和方法,学会常用仪器的调整和使用,了解常用的实验方法,能够对常用物理量进行一般测量,具有初步的实验设计能力。

2、培养与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通过物理实验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实验现象,建立合理的模型和定量研究物理规律;能够运用物理学理论对实验现象进行初步的分析判断,逐步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够完成符合规范要求的设计性内容的实验,进行简单的具有研究性或创意性内容的实验。

广西民族大学预科学院2014-2015第一学期课程教学大纲《大学预科物理实验》教学大纲(2014 (2)

广西民族大学预科学院2014-2015第一学期课程教学大纲《大学预科物理实验》教学大纲(2014 (2)

基础物理(理工类)Basic physics【课程编号】BX35120 【课程类别】基础课【学分数】无【编写日期】2014-05【学时数】128 【先修课程】高中物理【适用专业】预科一、教学目的、任务《基础物理》课程是大学预科理科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包括力学和电学的基本内容:矢量的运算,质点运动学,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功和功能关系,动量和动量守恒,振动和波动规律,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电、磁场基本特性及其规律,稳恒电流,交流电,电子技术基础,电磁场和电磁波等。

基础物理教学的宗旨:一方面为后续课程及以后的再学习奠定必要的物理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物理学思想和物理学方法的培养训练。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物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基本理论部分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使学生建立起鲜明的物理图像,从而加深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并进一步理解物理量的矢量性、瞬时性、相对性及叠加性;初步掌握应用数学知识(三角函数、微分、积分等)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以物理中的“三基”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为重点,要求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一般方法,养成见物说理的习惯,掌握物理的学习方法。

此外使每个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提高动手能力,学会简单的物理实验设计和动手操作验证。

物理学史部分物理学史部分为学生课外阅读材料。

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发展情况,了解物理规律建立的过程,以及某些重大物理发现中物理学家探索的历程,了解科学家们的研究思路,创造性工作特点以及所用研究方法,使学生清楚地看到,科学发现的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中吸取科学家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获得科学方法论的教益与启迪,进而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本科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科学实验课程。

它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活跃的创新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和适应科技发展的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我校目前每年上大学物理实验课的学生多达五千人,三十三万人时以上。

在创建高水平大学和高素质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围绕我校培养高素质拔尖人才的宗旨,建立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探究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物理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按四个层次(四级物理实验)分别面向全校各相关专业的学生开课。

每级物理实验的教学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四级物理实验分别对应着四个学期的物理实验教学。

一级物理实验(基础物理实验)必修一、教学目标及要求本级物理实验主要包含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和基本测量方法与误差分析等知识领域,涉及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学等各个学科。

本级物理实验是大学物理实验的基础性、普及性实验,是本科生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

本课程面向理、工、文、商等各专业学生开课。

二、实验教学安排及教学内容1.第3周、第4周:绪论(1)物理实验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2)不确定度与数据处理2.第4周:配合不确定与数据处理的实验实验1. 单摆的设计和研究,实验2. 时间测量随机误差的分布规律实验3.第5周---16周:学生按课表大循环做实验每周完成下列实验中的1个实验,每个实验4学时。

“示波器测量时间”、“用天平测量质量”、“直流电表和直流测量电路”、“用热敏电阻测量温度”、“半导体温度计的设计与制作”、“声速的测量”、“直线运动与碰撞”、“钢丝杨氏模量的测量”、“切变模量的测量”、“固体比热容的测量”、“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落球法测定液体的粘度”、“交流电及整流滤波电路”、“测量螺线管的磁场”、“透镜参数的测量”、“分光计的调节与使用(8学时)”、“干涉法测微小量”、“用密立根油滴实验测电子电荷”、“光电效应法测普朗克常量”4.第17周:考试按课表大循环学生自主设计完成一个实验,当场交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48学时)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48学时)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Experiment of college physics)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L2121101、L2121102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适用层次:本科适用专业:理、工科开课学期:2、3学期学分:2学分学时:48学时(理论3学时,实验45学时)考核方式:考查二、教学目的大学物理实验是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础训练的一门独立的必修课。

它在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知识方面有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将为学生终生学习和继续发展奠定必要基础。

该门课程是原国家教委设立的六门重点课程之一,它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中学物理实验的基础上,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学习物理实验知识和方法,得到实验技能的训练,从而初步了解学实验的主要过程与基本方法,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的具体任务是:1、通过观察物理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2、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1)通过阅读实验教材和对照实物做实验前的准备。

(2)通过阅读仪器说明书,正确使用常用仪器。

(3)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拟定合格的实验报告。

(4)通过拟定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科技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4、能完成简单的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主动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 基本要求1.能够完成预习,进行实验和撰写报告等主要实验程序。

2.能够调整常用实验装置,并基本掌握常用的操作技术。

例如:零位调整;水平、铅直调整;光路的共轴调整;消视差调节;逐次逼近调节;根据给定的电路图正确接线等。

3.了解物理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方法。

例如:比较、放大、转换、模拟、补偿、平衡和干涉等方法。

4.能够进行常用物理量的一般测量。

例如:长度、质量、时间、热量、温度、电流强度、折射率等。

5.了解常用仪器的性能,并学会使用方法。

例如:测长仪器、测温仪器、变阻器、直流电表、通用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常用电源和常用光源等。

大学物理实验 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 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引言:大学物理实验是物理学专业学生进行实践探究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巩固和拓展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结构,以及其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效果的影响。

一、实验教学大纲的内容1. 实验目的和背景:每个实验都应该明确阐述实验的目的和背景,让学生了解实验的意义和应用领域。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 实验原理和方法:详细介绍实验所涉及的物理原理和实验方法,包括实验装置的搭建和使用。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掌握实验操作的技巧。

3. 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列出实验的具体步骤,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束后的数据处理方法。

这有助于学生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并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4. 实验结果和讨论: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理论知识进行结果分析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这有助于学生培养科学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5. 安全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在实验中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的规定,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预防事故的发生。

二、实验教学大纲的结构1. 基础实验: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等基础物理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

2. 进阶实验:包括电磁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等进阶物理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3. 综合实验:将多个物理学领域的知识综合运用,进行综合性的实验研究。

这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创新实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和创新性实验研究,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实验教学大纲的影响1.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通过实验教学大纲的指导,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他们的实验技术水平。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大学物理实验》是高等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实验课程,旨在通过系统性的实验训练,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科学思维、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本课程的学习将为学生在物理学科以及其他理工科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掌握实验数据的记录、处理和分析技巧。

2、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

3、帮助学生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将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涵盖以下内容:1、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实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实验方法的选择等。

2、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如长度、时间、质量、温度、电流等。

3、力学实验:包括物体运动规律的研究、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等。

4、热学实验:研究热力学过程,如热传导、热辐射等。

5、电学实验:研究电路特性,如电阻、电容、电感的测量等。

6、光学实验:研究光的传播、干涉、衍射等规律。

7、现代物理实验:涉及量子力学、原子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等领域。

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教师简要介绍实验原理、目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2、实验操作: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进行实验操作,教师现场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数据处理与分析: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4、讨论与总结: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进行课堂汇报,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

五、评估方式1、实验操作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进行评价。

2、实验报告评价:根据实验报告的完整性、逻辑性、科学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价。

3、课堂讨论评价:根据学生的参与度、思考深度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评价。

六、课程安排本课程安排为12周,每周一次,每次2学时,共计24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1、第1周:课程介绍与实验安全教育。

2、第2-3周:基本物理实验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物理系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系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系课程教学大纲(2004版)南京大学物理系2004年5月目录1.大学物理实验(一) (1)2.大学物理实验(二) (3)3.大学物理实验(三) (5)4.力学 (7)5.热学 (9)6.电磁学 (11)7.光学 (13)8.原子与亚原子物理学 (15)9.近代物理实验 (17)10.数学物理方法 (23)11.理论力学 (28)12.电动力学 (30)13.统计物理 (33)14.量子力学 (35)15.固体物理 (37)16.原子核物理 (40)17.结构与物性 (42)18.计算物理 (44)19.微机原理与应用 (45)20.C 语言程序设计 (47)21.统计物理补充 (50)22.量子力学补充 (52)23.近代物理设计性实验 (53)24.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55)25.现代电子技术 (57)26.晶体衍射 (60)27.晶体物理性能 (62)28.铁磁学 (64)29.磁性材料 (67)30.粒子物理 (69)31.反应堆与加速器 (71)32.生物物理 (73)33.超导物理与器件 (75)34.现代光学 (78)35.光电子技术 (81)36.半导体物理 (83)37.半导体器件物理 (85)38.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87)39.硬件描述语言 (89)40.计算机图形学 (91)41.物理学史 (93)42.物理英语文献 (95)43.晶体生长物理学 (97)44.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基础 (99)45.微加工技术 (102)46.能源工学 (103)47.辐射探测与防护 (105)48.机械制图 (107)49.数字电路 (109)50.电工学 (111)51.操作系统 (113)52.计算机网络 (114)53.计算机辅助设计 (117)54.汇编语言 (120)55.离散数学 (122)56.光通信原理与技术 (124)57.凝聚态光物理 (126)58.高新技术中的物理 (128)59.计算机基础 (130)60.制冷原理与技术 (133)61.管理学概论 (135)62.演示物理 (137)一、课程编号:1200A二、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一)三、英文名称:Experiments in physics(I)四、周讲课时数:3 学分:2五、先修课程:无六、课程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为理科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

云南师大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物理学(类)学科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云南师大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物理学(类)学科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云南师大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物理学(类)学科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基础物理实验(3)(Foundation Physics Experiments(3))【课程编码】 09T203053【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课时】51学时【学分】 2学分【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本课程是四年制物理学类各专业开设的基础实验课,它与普通物理理论课既有紧密联系,又相互独立,是一门独立设置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等方面受到系统的训练,加深对物理学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培养良好的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基础物理实验(3)》(光学部分)是继力学、热学、电磁学实验后开设的基础物理实验,光学实验除了作为基础实验课的重要部分外,也将对提高光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光学理论课的教学中有许多重要的概念,如干涉(等倾、等厚)、衍射、偏振、色散、光谱、折射率、最小偏向角、成象,象差等等,熟悉它们的物理图象将更能容易、牢固地掌握这些概念。

因此在光学理论课的教学中有实验与其配合是十分必要的。

光学实验的内容包括:几何光学、波动光学、及近代光学基础等三个部分。

重点是干涉、衍射、成象等。

学生在本课程中,通过一定数量的实验,应达到如下的基本要求:1、掌握光学实验中常用基本物理实验仪器的原理和性能,学会正确使用、调节和读数。

2、了解一些物理量的测量方法,清楚知道如何根据实验要求确定实验方案、选择仪器设备,减少测量误差,熟练掌握作图法、逐差法、外推法、补偿法、定标法等常用实验方法。

3、加深对基本物理概念和基本物理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4、进一步掌握对实验进行误差分析和不确定度评价的基本方法,正确运用有效数字,并能定性判断和定量估算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5、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道德。

6、提高进行科学实验工作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革新创造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

《大学物理实验—基本实验》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基本实验》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基本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面向对象:全校管理、人文学科及工科各专业一年级学生。

2、开课院(系)、教研室:理学院物理系3、学时/学分:27学时/1.5学分4、推荐教学参考书:《大学物理实验》(修订版),梁华翰、朱良铱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

《大学物理实验》(讲义)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实验中心,2004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学生进行科学试验、研究基本训练的必修课程,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实验的基础课。

它重在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素养,是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关物理实验的思想、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把物理实验基本仪器的和物理实验基本技能以及对实验数据的综合处理能力传授给学生,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三、本课程所讲授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误差理论、常用的数据处理基本方法;物理实验中的基本测量方法和基本测量技术。

四、本课程实验课对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要求1.学习物理的基本理论,以及物理实验思想,物理实验基本方法,数据处理方法等。

2.学习掌握物理实验中常用物理量的测量和常用仪器的正确使用技能。

3.通过实验,学生应能有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4.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研究的素养,初步形成有科学实验研究的能力。

五、实验项目的设置与学时分配序号实验名称要求学时1 实验绪论必开 32 声速的测量选做 33 简谐振动的研究选做 34 用直流电桥测量电阻选做 35 集成霍耳传感器的特性测量及应用选做 36 用纵向磁聚焦法测定电子荷质比选做 37 太阳电池伏安特性的测量选做 38 电阻应变片传感器灵敏度的测量选做 39 连续信号和瞬态信号的测量选做 310 落球法测液体粘滞系数选做 311 光敏电阻基本特性的测量选做 312 光学测角仪的调整与使用选做 313 用CCD成像系统观测牛顿环选做 314 光衍射相对光强分布的测量选做 315 静物全息照片的摄制与观察选做 316 非线性元件伏-安特性的研究选做 3 六.其他说明1.课程教学网站:2.基于学业规范的要求(道德行为规范、作业规范、作业规范、试验规范等)3.考试成绩为学生平时成绩的加权平均。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分:3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0 实验学时:48一、课程简介大学物理实验是对理工科大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础训练的一门独立的必修课,它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等方面的基础实验内容,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是学生进入大学后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主要过程与基本方法,它旨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将为学生后续课程学习和科研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本课程以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基本物理现象的观察和研究,常用测量仪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对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综合性运用能力进行严格的培养。

本课程分两学期进行,每学期24学时。

二、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实验教学目的:它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等方面的基础实验内容,通过《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物理现象及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

旨在培养大学生科学素质、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将为学生后续课程学习和科研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实验教学要求:1. 掌握大学物理实验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知识。

2. 熟练掌握某些物理量的测量原理和常用的测量方法;正确选择与使用实验仪器,合理拟定实验程序和步骤;能准确完成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

3. 培养学生严格、细致、实事求是、刻苦钻研、一丝不苟的科学实验态度。

4. 培养学生查阅相关文献的能力;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科学、合理地绘制实验图表的能力;科学规范地撰写实验报告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注:实验类型为选做和必做;实验类别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验证性、演示性等。

说明:本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8个必做实验计24学时,从19个选做实验中选择8个实验计24学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1.课程名称(中文):物理实验英文名称:Physics Experiments
2.课程编码:01000102
3.课程类别:基础独立设课
4.课程要求:必修基础实验
5.课程属性:独立设课
6.课程总学时:总学分:
7.实验学时:51学时总学分: 1.5学分
8.应开实验学期:第2学期至第3学期
9.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

10.先修课程:大学物理
11.编写人:徐子湘俸永格编写日前:2005年9月1日
一、实验课程简介
物理学是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研究都是以严格的实验为基础,实验与数学分析相结合是物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特点。

物理实验是大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训练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实验过程中,通过理论的运用与现象的观测分析,充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

本实验课程需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大学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能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1、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
(1)学生通过实验学习物理实验的基本理论、典型的实验方法及其物理思想。

(2)获得必要的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工作能力、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树立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

2、本实验课程应达到下列要求: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大学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能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三、实验方法与基本要求
实验教学以学生操作为主,辅以计算机多媒体演示与计算机仿真实验。

1 .做实验前,学生必须做好预习并写好预习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画好有关电路图、光路图、测量数据表格等),没有预习报告的,不能进入实验室做实验。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每次实验前,任课教师要向学生介绍该实验所配置仪器的使用方法,实验测量的要点及主意事项。

3.实验中各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操作,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实验完毕,将实验记录交教师审核签名,整理好实验仪器,方能离开实验室。

4.学生应按要求认真撰写实验报告,独立完成。

报告要依时交,报告后面要附上有教师签名的数据记录原稿。

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实验报告,并做好成绩记录。

5.任课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验动手情况,耐心辅导学生做好实验。

四、主要仪器设备
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单摆装置、物理天平、焦利氏称、杨氏模量测量仪、读数显微镜、低压电源、万用表、单臂电桥、双臂电桥、电位差计、霍尔元件测量仪、晶体管特性测量仪器、、双踪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光具座、分光计、牛顿环、汞光源、测微目镜、钠光源、三棱镜、光栅、平行光管、电脑、投影仪、照相机、数码相机等等。

五、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
六、实验报告要求
物理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如下。

(1)简要地阐述为什么和如何做实验。

包括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步骤。

(2)真实而全面地记录实验条件和实验过程中得到全部信息。

包括实验的环境(室温、
气压等与实验有关的外部条件)、所用仪器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等。

要详细记录下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各种实验现象、发现的问题并做出相应的分析、提
出自己的看法。

(3) 认真地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构,分析误差的主要原因和改进方法。

七、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物理实验课为考查课程,成绩评定遵照以下标准。

(1) 实验课成绩按预习成绩、课堂实验成绩、实验报告成绩予以综合评定。

(2) 各实验课教学单元所占比例:预习成绩10%、课堂实验成绩30%、实验报告成绩60%。

各实验课教学单元成绩评定办法按实验课教学有关管理规定执行。

(3) 实验室在评定成绩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认真评定。

审核人:潘虹冯红芳批准人:陈泽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