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1-12课】知识要点汇集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1-13课知识要点
宪法和政府 性质
颁布 1787 年宪法,确立三权分立原则,成立联邦政府,任命首任总统华盛顿 美国独立战争是一次民族解放运动,也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4
30.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30.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类别 时间 性质 颁布时间 文献名称 颁布机构 法 律 文 献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0—1688 年 资产阶级革命 1689 《权利法案》 议会 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 行了明确的制约, 规定不经议 会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 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 国 王不能随意废除法律, 也不能 停止法律的执行。 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 资产阶级统治。 美国独立战争 1775—1783 年 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 革命 1776.7.4 《独立宣言》 大陆会议 法国大革命 1789—1794 年 资产阶级革命 / 《人权宣言》 /
罗马共和国 的兴衰
第4课 亚洲封建 国家的建 立
大化改新 的基本内 容及意义
穆罕默德 的主要活 动
7 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伊斯兰教。 622 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把 622 年定为伊 斯兰教教历元年。 (伊斯兰教教历元年+621=公元纪年) 630 年,穆罕默德征服麦加,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 统一。 632 年,穆罕默德去世,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 在封建贵族内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每个领主只 可以管辖自己的附庸,但无权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即“我的附庸的附庸,不 是我的附庸”。 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教会和教皇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在 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黑暗的中世纪” ( ) 10 世纪,西欧在教会和世俗封建主的领地上开始出现作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城 市。 11-12 世纪, 在争取自治权的斗争中,法国琅城市民争取自治权的斗争最典型。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它进一步 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其中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的资产 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第三单元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公元前 5 世纪,希腊与波斯帝国发生三次战争,史称希波战争。结果是希腊 取得胜利(马拉松比赛就来自希波战争) 。 公元前 4 世纪,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开始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 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影响:希腊文化转播到东方,东方文化也渗入到希腊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 流。 公元 2 世纪时,罗马帝国(中国古书上称为“大秦”)规模达到最大,东起幼 发拉底河上游,西临大西洋,南抵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北达不列颠、莱茵河 和多瑙河。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其内湖( “条条大路 通罗马”“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 、 ) 影响:一方面,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 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如罗马式建筑、 拉丁字母、罗马法和基督教等)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1--12课知识结构导图课件(共13张PPT)
第11课 古代日本
1--2世纪出现 百多个小国 5世纪大和统一 日本 “大王” 646年 孝德天 皇 大化改新 武士及武士集 团形成
王室贵族有领地
中央集权 封建国家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 地位近似奴隶
12世纪晚期 镰仓幕府掌握实权 日本进入幕府统治 时期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7世纪初 穆罕默德创立 伊斯兰教 8世纪中期 阿拉伯横跨 亚欧非三洲
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 教育自主权。
设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拜占庭帝国 的黄金时代 查士丁尼 《罗马民法大全》
《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 》 《新法典》
奠定了欧洲民法 的基础
7世纪遭到阿拉伯人进攻
9世纪被多个军事势力进攻进攻
拜占庭帝国 的灭亡 十字军东征攻打拜占庭一度灭亡,领土缩小,国势衰弱 14世纪初,受到奥斯曼土耳其人的进攻 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
第8课 西欧庄园
出现:9世纪 发展:11世纪 领主 佃户农奴 无专门的工作人员,领主 或管家主持法庭
出现与发展
成员构成
直领地 份地 共用地
自给自足 的经济政 治单位
土地构成
西 欧 庄 园
时间地点也不固定
庄园 法庭
审理佃户与领主纠纷、佃 户之间纠纷 惩罚:罚金,罚金归领主 维护领主的利益,一定程 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西罗马帝国 灭亡
《十二铜表法》
第6课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文学 《荷马史诗》 奥林匹亚神庙宙斯像、《掷铁饼者》 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 雅典帕特农神庙 罗马大竞技场、万神殿等 法学 《十二铜表法》、罗马法学系统 罗马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至12课知识点梳理(第一次月考复习专用)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至12课知识点梳理第1课古代埃及1、古埃及文明的发源地:尼罗河流域。
古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2、公元前3100年,古埃及实现初步统一。
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3、公元前525年,古埃及被波斯灭亡,埃及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4、古埃及的文明成就有①太阳历,②象形文字。
5.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6、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利。
胡夫金字塔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1、两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2、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3、《汉谟拉比法典》目的: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4、《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5、《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第3课古代印度1、古印度文明发源地:印度河流域。
2、古代印度早期文明: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
3、孔雀王朝时期是古印度的鼎盛时期,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4、种姓制度的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
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
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牧业和商业。
首陀罗是第四等级,由被征服居民组成,除此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
5、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公元前6世纪,在印度创立佛教。
6、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忍耐顺从”、“因果报应”。
反对种姓制度,反对婆罗门。
7、公元前1世纪(西汉末年),佛教传到中国。
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1、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地区,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2、公元前8世纪,出现城邦,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
最大城邦是斯巴达。
3、希腊城邦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是统治和被统治关系。
4、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里克利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也达到高峰。
5、奴隶制民主政治概况:①公职人员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提纲(1--12课)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1课古代埃及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1.地理位置: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
2.自然环境: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
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
因此,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3.国家出现: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
4.初步统一: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5.经历的时代: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和新王国时代三个时代。
6.强盛: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和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7.被侵略灭亡: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古埃及近3000年的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8.科学文化成就:其中天文学、数学和医学最为突出。
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二.金字塔1.用途:国王法老的陵墓2.地位: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三.法老的统治1.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什么问题?体现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2.法老的权力:(1)政治: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
(2)宗教:在宗教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
大臣见国王时,要匍匐在地上,吻国王脚下的土地。
国王发起怒来,还经常亲自用王仗责打大臣。
3.王权的衰落: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多方面的挑战。
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地理范围:“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1课古代埃及1、古埃及文明是“尼罗河的赠礼”。
2、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3、古埃及人使用的文字是象形文字。
4、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
现存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
5、古埃及的国王称为法老,集军、政、财、神等权力于一身,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权威。
古埃及文明没能延续。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1、“两河流域文明”发源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
2、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的文字是“楔形文字”。
3、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并使古巴比伦王国达到鼎盛。
4、《汉谟拉比法典》评价: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工具。
意义: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第3课古代印度1、古印度文明最早出现在印度河流域。
古印度文明遗址:哈拉巴遗址和摩亨佐·达罗遗址。
2、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印度文明鼎盛时期。
3、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把人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管祭祀)、刹帝利(管军事和行政权力)、吠舍、首陀罗。
除此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这”——贱民。
4、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后世称他为释迦牟尼。
佛教提倡“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
宣扬“忍耐顺从”。
西汉时传入中国。
5、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印度。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一、古代希腊城邦1、古代希腊的地理特点:多山、耕地有限、港湾众多。
2、希腊最早的文明是爱琴文明。
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3、希腊城邦的特点是“小国寡民”。
希腊城邦的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又分为外邦人和奴隶)。
二、雅典的民主政治1、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内容;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构;通过抽签产生公职人员;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加,发放津贴。
3、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弊:(1)只是少数人的民主。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1-12课】知识要点汇集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1-12课】知识要点汇集【1-3课】知识要点1.四大文明古国比较简表(1)创立: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2)教义: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同时宣扬“忍耐顺从”。
(3)发展: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佛教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4)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公元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
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
佛教往南经锡,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5.《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1.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2.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小国寡民。
2.古希腊繁荣的成邦:雅典、斯巴达3.城邦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参军打仗是公民的义务。
4.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繁荣的原因:进行一系列改革。
内容为:扩大公民权力——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公民大会;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5.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繁荣的表现:①政治上: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②经济上:奴隶制经济高度繁荣;③文化上:文化昌盛。
6.斯巴达成邦:崇尚武力,训练男人为军人,训练妇女为合格母亲。
7.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继承马其顿王位,史称亚历山大帝国,出兵东征,建立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8.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波斯文明、埃及文明、犹太文明、印度文明)。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1.罗马历史发展线索:公元前8世纪建立罗马城——公元前509年建立罗马共和国——公元前2世纪称霸地中海——公元前27年屋大维罗马帝国——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四世纪末帝国分裂——476年西罗马灭亡(欧洲奴隶社会结束)2.主要战争及人物:布匿战争(罗马——迦太基)汉尼拔3.主要法律:《十二铜表法》。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1-12课知识点归纳(上)课件(43张PPT)
3.亚历山大帝国
(1)兴起: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成为军事强国。 (2)东征: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东征, 先后打败波斯帝国、埃及,进入两河流域,最远到达印 度河流域。 (3)成果:建立亚历山大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定 都巴比伦)。 (4)局限性: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 来巨大灾难,也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5)积极性: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 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帝国境内建造的新城后来 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
单元总结
解疑难问题 1.为什么说希腊神话的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 答: 所谓“同形”就是神与人有相同的形象,所谓“同性”就是神与 人有相同的感情。“同形同性”反映了希腊神话强烈的世俗性,希腊的 神与凡人一样需要吃、喝、穿、戴、睡觉,他们也具有凡人一样的感情, 有爱憎、愤怒、悲伤、欢乐,甚至好嫉妒、爱虚荣,他们也经常吵架或 打架,他们也并非全知全能。神同人唯一不同之点便在于神是长生不死 的。 2.柏拉图的《理想国》 答: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 师。 他的著作《理想国》,不仅概括和总结了他的哲学思想,还探讨了政治、 文艺、教育、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问题。他在书中设想出了一个可以达到 公平公正的理想国。他认为只有哲学家才能成为理想国的统治者。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 完整的法典。 (3)影响: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汉谟拉比法典》 (1)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 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 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 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其一大特征。 (3)意义:法典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法典中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4)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 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5)性质: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九年级(1—13课)历史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上册(1—13课)历史知识点汇总1课:俄国十月革命二月革命:①时间:1917年3月,②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③结果: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④二月革命后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主要政权)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1914年4月列宁回国。
——8月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十月革命:①时间:1917年11月6日到7日,②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建立了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采取的措施:①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②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③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④同德国和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迁都:彼得格勒——莫斯科1920年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十月革命的意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推到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战后的主要任务: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
新经济政策:①时间:21年3月,②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民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苏联成立:时间:22年底,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初仅有4个加加盟共和国加入,后来扩大到15个。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24年列宁逝世。
第一、二个五年计划:①时间:28——37年,②领导人:斯大林,③主要成就:苏联由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农业集体化步伐加快。
新宪法通过:时间:1936年,意义: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它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这一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弊端:①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知识提纲全册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知识提纲全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1课古代埃及【课程标准】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1)兴亡:位于非洲东北角, 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
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 公元前3100 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文明: 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1)统治: 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 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课程标准】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 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2400年,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3)特点: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
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课程标准】知道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初步了解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1.希腊城邦(1)范围:包括希腊半岛(主体)、爱琴海诸岛等地区。
(2)特点: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岛屿密布,适宜航海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3)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2课复习课件
德谟克利特
(2)指出求得知识的最好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 苏格拉底 (3)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
亚里士多德
(4)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
11.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掌握罗马共和国决策权的机构: 元老院
(2)罗马共和国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公民大会 (3)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后世欧洲法学的渊源:
19.列举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创始人 佛教 乔达摩· 悉达多 基督教 耶稣 伊斯兰教 穆罕默德
3.文明古国与文明成就
(1)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2)古埃及的古老文字:
太阳历
象形文字 金字塔
(3)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4)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 汉谟拉比法典 (5)古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 种姓制度
4.根据提示填写历史人物
(1)公元前15世纪通过扩张使古埃及地跨亚非两洲:
(2)公元前18世纪完成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
图特摩斯三世
汉谟拉比
(3)制定了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4)创立佛教: 乔达摩·悉达多
汉谟拉比
5.《汉谟拉比法典》中划分出的三个社会等级
(1)拥有自由权的公民
(2)无自由权的公民
(3)奴隶
6.列举出印度河流域出现的早期文明遗址:
哈拉帕 摩亨·佐达罗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12课复习课件 (共20张PPT)
1.发源地与文明古国
(1)尼罗河的赠礼指的是: 古埃及
(2)两河流域孕育的文明古国: 古代巴比伦 (3)印度河流域孕育的古国:
古代印度
2.亚非文明古国与强盛
(1)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的统治者: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知识点总结归纳】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第1课古代埃及1.古埃及文明是“尼罗河的赠礼”。
2.古埃及的兴衰:约公元前 3500 年,出现国家;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公元前 525 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
3.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古埃及人使用的文字是象形文字。
4.金字塔:(1)用途: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陵墓。
(2)地位和意义: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类的结晶。
(3)现存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
5.法老的统治:古埃及的国王,集军、政、财、神等权力于一身,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权威。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1.“两河流域文明”发源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
大体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周围。
2.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的文字是“楔形文字”。
3.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并使古巴比伦王国达到鼎盛。
4.《汉谟拉比法典》评价: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工具。
第3课古代印度1.古印度文明最早出现在印度河流域。
古印度文明遗址:哈拉巴遗址和摩亨佐?达罗遗址。
2.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印度文明鼎盛时期。
3.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4.佛教:公元前 6 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尊为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教义:反对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传播:公元前 3 世纪后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经中亚传到中国以及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地。
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1.西方文明起源于希腊文明,希腊最早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
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2.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
城邦的特点:“小国寡民”。
希腊城邦的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汇编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1 课古代埃及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发源:尼罗河,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
古埃及的兴衰:兴起:约公元前3500 年,出现国家。
强盛时期: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
衰亡: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
二、文明成就:太阳历365天(人类史上第一部历法);防腐技术、剖学知识、发明分数、象形文字。
金字塔:(用途)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陵墓。
地位和意义: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智慧的结晶;现存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法老的统治:古埃及的国王,集军、政、财、神等权力于一身,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权威。
第 2 课古代两河流域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文明成就:苏美尔人发明楔形文字、阴历354天、设置闰月、60进制。
二、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在位时期,完成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建立奴隶制国家,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强化中央集权,制定《汉谟拉比法典》。
三、《汉谟拉比法典》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工具。
内容:①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②奴隶制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③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④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商品经济活跃)。
意义: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的文化遗,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第 3 课古代印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早期文明遗址:约公元前23世纪一前18世纪,发现哈拉帕、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
雅利安人入侵:公元前1500 年左右。
(孔雀王朝时期最鼎盛,首都华氏城)二、森严的种姓制度实质: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
内容: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
第三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梳理(提纲)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梳理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1课古代埃及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1.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
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
因此,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2.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
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之后经历了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和新王国时代三个时代。
在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和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古埃及近3000年的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4.古埃及的科学和文化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天文学、数学和医学最为突出。
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二.金字塔1.在尼罗河西岸,漫漫黄沙吹拂下的金字塔,就像一群饱经风霜的历史老人,默默诉说着古埃及文明的悠深久远。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三.法老的统治1.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
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
在宗教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
大臣见国王时,要匍匐在地上,吻国王脚下的土地。
国王发起怒来,还经常亲自用王仗责打大臣。
2.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多方面的挑战。
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大约在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部编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1.人类形成:距今约二三百万年。
到15世纪末期,人类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最初阶段)、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2.大河流域(适合农耕):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3.四大文明古国: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
第1课:古代埃及(尼罗河的赠礼)1.建、亡:约公元前3500年,出现奴隶制小国。
约公元前3100年,初步统一。
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经历时代: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新王国时代。
3.强盛期:在新王国时代图特摩斯三世时,成为最强大帝国。
4.古埃及文明成果——金字塔、太阳历、木乃伊、象形文字。
5.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历史地位),它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1)金字塔作用:古王国时代,法老为自己修建的陵墓。
2)金字塔代表:胡夫金字塔(最大)、哈佛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3)金字塔与法老的关系:金字塔象征法老的尊严与权力。
古埃及国王称“法老”,集军、政、财、神大权于一身,是全国最高统治者。
胡夫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逐渐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高峰——古巴比伦王国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1)地理位置:“两河”指西亚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
两河流域有“新月沃地”之称,今伊拉克一带。
2)建国:约公元前3500年,产生小国。
约公元前24世纪,初步统一。
民族:苏美尔人。
3)两河流域文明成果:楔形文字、阴历、60进位制、《汉谟拉比法典》。
2、古巴比伦王国1)建立:公元前18世纪,第6代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奴隶制国家,他自称“众神之王”,加强中央集权。
2)强盛期:汉谟拉比在位时。
3)灭亡:公元前1595年,王国被外族灭亡,后经历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王国时期。
公元前539年,新巴比伦王国被波斯帝国消灭。
3、《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制定)1)历史地位及影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人教部编版2019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全一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1课古代埃及【知识框架】古代埃及【重点梳理】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2.金字塔名字由来从古王国时期,法老为自己修建呈角锥体状的陵墓,它每个侧面都形似汉字“金”,因此,中国人称为“金字塔”评价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3.法老的统治国王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
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
在宗教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王权衰落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多方面的挑战。
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知识延伸】尼罗河与古埃及的科学文化成就有什么关系?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埃及人民,而且也孕育了埃及文化。
马克思曾说:“计算尼罗河水的涨落期的需要,产生了埃及的天文学。
”古埃及的科学文化正是在利用和改造尼罗河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知识框架】古代两河流域【重点梳理】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2.古巴比伦王国崛起古巴比伦王国原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
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强盛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3.《汉谟拉比法典》【知识延伸】1.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给古代当地人民的带来了什么?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给古代当地人民带来了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还带来了能建筑房屋的材料,使其成为一个适合人类定居生活的地方;但洪水泛滥,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不便甚至灾难。
2.《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的浮雕是什么含义?浮雕中古巴比伦人崇拜的太阳神沙马什端坐在宝座上,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恭谨地站在它的面前。
沙马什正在将一柄象征帝王权力的权杖,授予汉谟拉比。
汉谟拉比用这一浮雕说明自己的权力来自神授,这样会让他的法典更具权威性。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知识要点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知识要点第1课人类的形成 1、人类的出现:现代人类从非洲的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
2、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完全形成的人”分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
4、世界上的三大人种是: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5、氏族社会分为妇女占主导地位的“母系氏族”和男子在经济中占主导社会的“父系氏族”。
父系氏族社会晚期原始社会开始解体。
(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1、古代埃及:兴起于非洲尼罗河流域,公元前3500年出现奴隶制小国,公元前3000年左右统一。
2、公元前15世纪国王图特摩斯三世时地跨亚非。
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
3、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金字塔是权力的象征。
国王胡夫的金字塔最大,其中狮身人面像金字塔是国王哈佛拉的陵墓。
4、新月沃地是指亚洲西部的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5、公元前3500年出现国家,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6、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法典。
(“空中花园”是古巴比伦国的杰作)7、古代印度发祥于亚洲南部的印度河,公元前2500年出现奴隶制国家。
8、中亚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建立了种姓制度。
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1、古代希腊发祥于爱琴海(爱琴文明)南部的克里特岛,后来转移到迈锡尼。
2、古代希腊文明主要包括崇尚武力的斯巴达和奴隶主民主政治最发达的雅典。
3、伯利克里当政时期雅典文明最为繁荣。
(原因以及表现见九年级上册历史书P14)4、古代罗马文明在公元前8世纪时发祥于意大利的台伯河畔。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5、公元前2世纪时,罗马经过三次布匿战争打败迦太基称霸地中海。
6、公元前1世纪,罗马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斯巴达克起义),共和制已无力统治,奴隶主企图建立独裁统治,公元前49年恺撒夺取政权。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上世界古代史第1-12课复习提纲
九年级世界历史(1-12课)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①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大河文明;②奴隶主专政的奴隶制国家)第1课古代埃及1.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由尼罗河孕育而成,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馈赠”。
2.公元前3500年开始,陆续出现国家。
公元前3100年,古埃及初步实现统一,之后经历了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新王国时代。
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公元前525年,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古埃及近3000年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3.古埃及的文明成果:①天文学上是制定了每年365天的太阳历;②因测量水位和建筑计算的需要而发展了数学;③将人的遗体制作成木乃伊,促进了医学的发展;④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4.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金字塔,出现于古王国时代,是国王的陵墓,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古埃及国王称法老,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被认为是“神之子”,集军、政、财、神大权于一身。
(大臣见国王时,要匍匐在地,吻国王的脚下的土地。
国王发怒时,亲自用王杖责打大臣。
)这一古代礼仪出现于古代埃及。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1.“两河”是指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大体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①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②根据月亮的盈亏制定了阴历,并设置闰月来调整阴历和阳历之间的天数差距;③计数法中的60进位制。
3.公元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统治者时期,两河文明达到高峰。
他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4.《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从法典可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男性家长对奴隶和妻儿有处置权。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知识点汇总(全网最全笔记)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知识点汇总(全网最全笔记)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1课古代埃及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1)兴亡: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
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3)文明:科学和文化有很高成就。
其中天文学、数学、医学成就最为突出。
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建筑成就:金字塔。
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是法老无限权力的象征,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3.法老的统治(1)统治: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
宗教上,被认为是“神之子”。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大体上是今天伊拉克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南部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兴修水利。
(3)影响: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汉谟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石柱上)(1)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家庭奴隶制是其一大特征。
有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1-12课】知识要点汇集【1-3课】知识要点1.四大文明古国比较简表(1)创立: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2)教义: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同时宣扬“忍耐顺从”。
(3)发展: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佛教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4)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公元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
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
佛教往南经锡,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5.《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1.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2.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小国寡民。
2.古希腊繁荣的成邦:雅典、斯巴达3.城邦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参军打仗是公民的义务。
4.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繁荣的原因:进行一系列改革。
内容为:扩大公民权力——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公民大会;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5.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繁荣的表现:①政治上: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②经济上:奴隶制经济高度繁荣;③文化上:文化昌盛。
6.斯巴达成邦:崇尚武力,训练男人为军人,训练妇女为合格母亲。
7.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继承马其顿王位,史称亚历山大帝国,出兵东征,建立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8.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波斯文明、埃及文明、犹太文明、印度文明)。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1.罗马历史发展线索:公元前8世纪建立罗马城——公元前509年建立罗马共和国——公元前2世纪称霸地中海——公元前27年屋大维罗马帝国——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四世纪末帝国分裂——476年西罗马灭亡(欧洲奴隶社会结束)2.主要战争及人物:布匿战争(罗马——迦太基)汉尼拔3.主要法律:《十二铜表法》。
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亚里士多德:一位百科全书式学者,创立逻辑学。
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法学罗马:《十二铜表法》公历太阳历——儒略历——公历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1.基督教的兴起:1世纪,基督教出现在阿勒斯坦地区。
传说耶稣就是“救世主”,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4世纪末,罗马皇帝确定基督教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2.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日尔曼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
3.8世纪,宫相查理·马特进行改革,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规定得到土地的人必须为封建主服兵役。
11世纪,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4.改革后果: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即:帝王—大封建主—小封建主—农民。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便是形容西欧森严的等级制度。
5.8世纪,查理成为法兰克国王,鼓励基督教发展,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教区人“什税一”给教会。
查理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
6.843年,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了以后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第8课西欧庄园1.形成:9世纪开始流行,11世纪时,庄园遍布欧洲各地。
2.性质: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3.领主与佃户的关系: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4.庄园土地分类:领主的“直领地”和佃户的“份地”。
庄园周围的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
5.领主与佃户之间的关系: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佃户有义务为领主劳动,领主也不能随意没收佃户的土地,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
6.庄园法庭:(1)特点: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无固定时间;无固定地点。
(2)惩罚手段-处以罚金,出席法庭是佃户的义务。
(3)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
(4)作用:维护庄园公共秩序,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1.自由和自治的城市(1)背景: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新的城市不断产生。
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更快。
(2)争取自由和自治的斗争:2.城市居民的身份(1)由来: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农奴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了市民的身份,从此享有自由。
(2)生产: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家庭既是生产作坊,也是店铺。
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通常比手工业者富裕(3)发展:市民阶级形成,随后又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3.大学的兴起(1)背景: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
(2)兴起: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3)发展:12世纪,巴黎出现了许多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
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利和经济利益,巴黎教师组成教师行会,选举会长管理学校。
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了保证。
(4)课程:大学课程包括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大学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1.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1)背景: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
527年,查上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
(2)《罗马民法大全》(1)背景:7世纪起,阿拉伯人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为了抵御入侵,皇帝把行省改为军区。
9世纪以后,拜占庭帝国面临外部多个军事势力的进攻。
之后,西欧封建主组建十字军东征拜占庭(2)灭亡: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土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3)影响: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它保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第11课古代日本1.6世纪前的日本(1)建国:5世纪,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2)统治: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从事农业的称“田部”,从事海洋捕捞的称“海部”。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2.大化改新(1)背景: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2)开始: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
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3)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4)影响: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3.武士和武士集团(1)背景: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盛行。
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建立庄园。
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
(2)武士团: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3)武士夺权: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
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4)幕府统治: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5)武士道: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道。
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第12课阿拉伯帝国1.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1)背景: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的氏族部落盛行多神崇拜(2)创立:穆罕默德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于7世纪初创立了伊斯兰(3)传播:穆罕默德最初在麦加城传教,由于遭到传统教势力的反对,他于622年率领一些信徒迁居麦地那,建立了穆斯林公社,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
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
此后,半岛各部落纷纷使麦地那,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2.阿拉伯帝国(1)版图: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2)影响:伴随着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
3.阿拉伯文化(1)发展原因:阿拉伯帝国繁盛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他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
为延揽翻译人才,哈里发以黄金支付稿酬。
(2)表现: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
阿拉伯人改造了古代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
阿拉伯人著的《医学集成》和《医典》,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
《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3)影响: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