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信息化

合集下载

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在哪里

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在哪里

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在哪里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电力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推动电力行业发展的关键力量。

电力系统作为国家能源供应的重要基础设施,其稳定、高效运行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而信息化建设则为电力系统的优化运行、管理创新和服务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那么,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究竟在哪里呢?首先,数据采集与监测是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电力系统的运行涉及大量的数据,包括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电力负荷的变化、电能质量的参数等等。

通过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智能电表和远程监测系统,实现对这些数据的实时、准确采集,是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

只有获取了全面、精细的数据,才能为后续的分析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为了确保数据采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网络和通信系统。

这包括采用高速、稳定的通信协议,如 5G 通信技术,以满足大量数据的实时传输需求。

同时,要对数据采集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校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其次,数据的存储与管理是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采集到的海量电力数据需要进行有效的存储和管理,以便于快速检索、分析和共享。

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可能存在性能瓶颈,因此,分布式数据存储系统和数据仓库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数据存储方面,要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采用数据加密、备份和恢复机制,防止数据泄露和丢失。

同时,建立数据质量管理体系,对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数据中的错误和异常。

数据的分析与应用是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挖掘出电力系统运行的规律和潜在问题,为优化运行策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保障电力供应的可靠性提供决策支持。

数据分析技术包括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

例如,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电力负荷进行预测,可以帮助电力公司更合理地安排发电计划,降低成本,提高电力供应的稳定性。

通过对电力设备运行数据的分析,可以实现设备的故障预警和智能运维,减少停电事故的发生。

电力系统监控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电力系统监控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电力系统监控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的电力系统监控与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为了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推动电力系统的现代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在电力系统监控与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信息化建设将传统的电力系统监控与管理过程进行数字化、网络化的改造,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实现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传输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电力系统监控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数据采集与传输信息化建设要求实时、准确地获取和传输电力系统各种参数和指标的数据。

传统的手工采集数据方式效率低下、易出现误差,无法满足电力系统大规模、复杂化的管理需求。

信息化建设应用了自动化的数据采集装置,通过传感器、智能仪表等设备对电力系统运行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采集,并通过信息网络将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为电力系统监控与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二、数据处理与分析电力系统的运行数据庞大而复杂,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对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和智能化分析。

利用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从庞杂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规律,为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分析和预测提供支持。

通过数据处理与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异常情况和问题,提前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调整,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三、远程监控与操控信息化建设实现了电力系统监控与管理的远程化操作。

传统的监控与操控需要现场人员进行,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远程监控和远程操控。

无论是运行监测还是设备操作,都可以通过远程终端实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灵活性。

远程监控与操控还可以避免现场操作带来的安全风险,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智能决策与优化基于信息化建设的电力系统监控与管理还可以应用智能决策和优化技术,实现优化调度和运行管理。

电力信息化的成果有哪些

电力信息化的成果有哪些

电力信息化的成果有哪些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信息化的发展对于提升电力行业的管理水平、优化运营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电力信息化的成果及其对电力行业的影响。

一、智能电网建设电力信息化的重要成果之一是智能电网的建设。

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电力系统实现了智能化监控、自动化调度和远程控制,实现了对电力系统的全面监控和管理。

智能电网的建设大大提高了电网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升了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

同时,智能电网的建设还有效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了能源浪费,推动了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大数据分析应用电力信息化的另一个成果是大数据分析应用。

电力行业拥有庞大的数据资源,通过采集、整理和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得到有价值的信息和结论,为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电力大数据分析应用可以实现电力系统的负荷预测、故障诊断、设备健康管理等功能,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此外,大数据分析应用还可以帮助电力企业进行市场分析和用户需求预测,优化电力供应结构,提升服务水平。

三、电力市场交易平台电力信息化的另一个重要成果是电力市场交易平台的建设。

通过电力市场交易平台,电力企业可以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交易,促进电力市场的竞争和自由化。

电力市场交易平台可以提高市场透明度,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电力价格的合理形成。

通过电力市场交易平台,消费者可以选择更加适合自己需求的电力供应商,推动电力服务的优化和改进。

四、智能电能表和能源管理系统电力信息化的另一个成果是智能电能表和能源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

智能电能表可以实现对电能的精确计量和远程抄表,提高电能计量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能源管理系统则可以对电力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和管理,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

智能电能表和能源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帮助用户实现用电信息的实时监测和分析,促使用户更加科学、合理地使用电力资源。

综上所述,电力信息化的成果包括智能电网建设、大数据分析应用、电力市场交易平台的建设、智能电能表和能源管理系统的应用等。

电力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电力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电力信息化的主要内容电力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电力系统进行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改造,以提高电力生产、传输、配送、供应和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其主要内容包括电力系统的数字化与自动化、电力信息网络的建设和管理、大数据与云计算在电力行业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等方面。

1. 电力系统的数字化与自动化电力系统的数字化与自动化是电力信息化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电力设备和控制系统的自动化:通过采用先进的数字化设备和控制系统,实现对电力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运行监测,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电力系统的远动与远控:利用远程通信技术和智能装置,对电力系统进行远程监控、远程调控和远程操作,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远程管理和控制。

- SCADA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建设全面、高效的远动监控系统,实现对电力系统各个环节的实时监测和控制,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 智能电网的建设:采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电网的智能化运行和管理,提高电网的供电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

2. 电力信息网络的建设和管理电力信息化需要建设和管理一个可靠、高效的电力信息网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电力通信网络的建设:建设覆盖全国各地的电力通信网络,实现电力系统之间、电力系统与用户之间的及时通信和数据传输。

- 电力信息安全管理:建设完善的电力信息安全体系,加强对电力信息网络的安全保护,防止黑客攻击和信息泄露,确保电力信息的安全可靠。

- 电力信息采集与处理:建设电力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通过对电力设备和系统运行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状态检测、故障诊断和预测分析。

3. 大数据与云计算在电力行业的应用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大数据分析与挖掘: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发现潜在问题,预测设备的故障和异常,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电力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制度

电力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制度

电力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制度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电力行业也逐渐走向信息化和智能化。

电力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以及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电力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制度的概念、关键技术以及实施效果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概念电力信息化是指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对电力系统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改造,实现对电力生产、传输、配送和使用等环节的全程监控与管理。

智能化管理制度是在电力信息化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智能化管理规范和制度,提高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和数据分析能力,从而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二、关键技术1. 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是电力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制度的重要支撑,通过各类传感器和智能设备的网络连接,实现对电力设备、电力网络以及用电终端的实时监测和数据收集。

物联网技术可以收集到海量的电力数据,为电力系统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2. 大数据分析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物联网采集到的电力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和问题。

通过对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的分析,可以预测电力需求、优化电力调度等,提高电力系统的响应速度和运行效率。

3. 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管理,例如智能优化调度、故障诊断和预测、能源管理等。

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可以对电力系统中的问题进行智能化的处理和决策,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实施效果1. 提高运行效率电力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实现对电力设备和电力网络的远程监控与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运行异常情况,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2. 优化电力调度电力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制度可以实现对电力需求的准确预测和电力供应的优化调度。

通过对电力系统各环节的数据分析和建模,可以优化电力的生产、传输和配送计划,避免能源浪费和供需失衡,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和稳定性。

电网的电力信息化与数据管理

电网的电力信息化与数据管理

电网的电力信息化与数据管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电网行业迎来了电力信息化与数据管理的时代。

电网的电力信息化与数据管理对于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电力信息化与数据管理在电网中的应用和影响进行探讨。

一、电力信息化的基本概念与意义电力信息化是指将电力系统中的各种信息进行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处理的一种技术手段。

通过电力信息化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设备运行情况和用电信息等相关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为电力系统的优化调度和决策提供依据。

电力信息化的应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电力信息化可以实现实时监测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故障和异常情况,并进行快速处理和修复,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优化电力资源的配置:通过对电力信息的分析和优化,可以实现电力资源的合理调度和分配,提高电力系统的利用率,减少能源浪费,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

3. 提升用户的用电体验:电力信息化可以实现对用户的用电需求进行精细化管理和预测,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和优质的用电服务。

二、电力信息化的主要技术手段与应用场景电力信息化的主要技术手段包括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

这些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可以实现电力信息的高效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

1. 物联网技术在电力信息化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电网中各个设备和节点的互联互通,通过传感器和通信设备对电力系统中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和传输。

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力设备的远程监测和控制,降低了人力成本和运维风险,提高了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2. 云计算技术在电力信息化中的应用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对大规模数据的存储和计算,为电力系统提供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通过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电力系统中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提供实时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

同时,云计算技术还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虚拟化和弹性扩展,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电力信息化 科普

电力信息化 科普

电力信息化科普电力信息化,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其实啊,就像给电力系统装上了超级大脑。

咱们先来说说啥是电力信息化。

简单讲呢,就是把信息技术用到电力系统里。

这就好比给一个传统的手工作坊引进了现代化的机器设备,一下子就把效率提高了好多倍。

以前电力系统啊,可能就是靠人工去记录数据,比如说电表度数,得有人一家一家去看,然后手动记录下来。

这多麻烦啊,就像古代人写信,得靠驿站一站一站传递,速度慢还容易出错。

可电力信息化之后呢,智能电表就像一个个小信使,自动把数据发送到电力公司的系统里,这多方便。

电力信息化在电力的生产环节也有大作用。

发电厂以前控制发电设备,可能得靠工人师傅在现场操作,就像老司机开着老式汽车,全凭经验和感觉。

现在不一样啦,信息化系统就像给发电厂安上了一双精准的眼睛和一双灵活的手。

通过各种传感器,就像人体的神经末梢一样,能准确感知设备的运行状态,温度高了、压力不正常了,马上就能知道,然后像大脑指挥身体一样,迅速调整设备的运行参数,让发电过程又安全又高效。

那电力信息化对咱们老百姓有啥好处呢?嘿,这好处可多了去了。

咱交电费就方便多啦。

以前交电费得跑到营业厅,排队等着,要是赶上人多,那可真是急死人。

现在呢,网上缴费,手机一点就搞定,就像在网上购物一样轻松。

还有啊,电力信息化能让供电更稳定。

要是哪里出了故障,系统能快速定位,就像给维修人员装了个导航,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故障点,减少停电时间。

这就好比你家里的灯突然不亮了,要是维修人员半天找不着地方,你得多闹心啊。

在电力的管理方面,电力信息化也是一把好手。

电力公司可以通过信息化系统全面了解电力的生产、传输和使用情况。

这就像一个管家对家里的每个角落都了如指掌。

能够合理地安排发电计划,就像管家安排家里每天的开销一样,什么时候用电多,就多发电,用电少,就少发电,避免浪费。

电力信息化还和新能源的发展关系密切呢。

现在新能源发展得如火如荼,像风能、太阳能这些。

这些新能源发电有个特点,就是不稳定。

电力信息化

电力信息化

电力信息化电力信息化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电力生产、传输、分配、使用等方面的管理和运营效率,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发展。

电力信息化的发展起源于电力行业对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的追求,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电力行业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电力信息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电力生产信息化、电力传输和配电信息化以及电力使用信息化。

在电力生产信息化层面,通过采用计算机、网络和传感器技术,实现对电力发电设备的监控、运行状态的判断和运维计划的制定,提高电力生产的可靠性和效率。

在电力传输和配电信息化层面,通过智能电网技术和通信网络,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远程监控、自动调控和故障处理,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供电质量。

在电力使用信息化层面,通过智能电表、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电力用户的用电行为监测和优化,提高用电安全和节能效果。

电力信息化的推进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信息应用系统相继出现在电力行业中。

例如,电力生产信息化中的发电机组自动化控制系统、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和故障监测系统;电力传输和配电信息化中的继电保护装置、远动装置和通信网络系统;电力使用信息化中的智能电表、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和电力能效监测系统。

这些应用系统的引入和推广,极大地提高了电力行业的管理和运营水平。

电力信息化的核心在于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分析。

通过传感器、智能装置和监测设备,可以实时采集和监测电力系统的各种参数和运行状态数据。

通过通信网络,可以将这些数据传输到中心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处理。

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可以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并为决策提供支持。

例如,通过分析发电设备的运行数据,可以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状况,并做出相应的维护和修复措施;通过分析负荷数据,可以预测用户的用电需求,优化电力调度方案,提高供电效率。

电力信息化的目标是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

智能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智能监测、智能控制和智能决策,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电力信息化的成果有哪些

电力信息化的成果有哪些

电力信息化的成果有哪些电力信息化是指将信息技术与电力行业相结合,通过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信息化在电力行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一、智能电网建设电力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智能电网的建设。

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电力系统各个环节的智能监测和控制,包括电力生产、传输、分配和用户使用等各个环节。

智能电网能够实现电力的高效运行和智能管理,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电力监测与预测电力信息化的另一个成果是电力监测和预测的技术应用。

通过对电力系统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和分析,可以实现对电力负荷、电网运行状态和设备故障等信息的监测和预测。

这样可以提前发现电力系统的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电力能耗管理借助电力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力能耗的精确管理和监控。

通过实时采集用户的用电数据,对电力消费进行分析和评估,帮助用户了解自身的用电情况,从而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

同时,电力信息化还可以实现对电力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和管理,提高设备的能效。

四、电力市场化运营电力信息化也为电力行业的市场化运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通过建立电力市场信息平台,实现电力的供需匹配和交易。

同时,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电力市场的监测和分析,为电力企业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市场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五、电力安全保障电力信息化不仅为电力行业的高效运行提供支持,同时也为电力的安全保障提供了重要手段。

通过实时监测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和设备状态,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此外,信息化技术还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安全防护和数据的加密传输,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

六、电力行业管理的升级电力信息化还可以实现对电力行业管理的升级。

通过建立电力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电力行业各个环节的数据集中管理、统一分析和综合应用。

这样可以提高电力行业的管理水平,加强对电力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利用,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电力信息化建设(二)2024

电力信息化建设(二)2024

电力信息化建设(二)引言概述:电力信息化建设是指在电力行业中应用信息技术,建立起智能化、数字化的电力系统,以提高电力生产、传输、分配和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深入探讨电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优势。

正文:一、提升电力生产效率1. 利用信息化技术对电力生产过程进行监测和控制。

2. 建立智能化的电力生产管理系统,实现自动化操作。

3. 应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电力生产计划的准确性。

二、优化电力传输和分配1. 建立数字化的电力传输和分配系统,提高电力输送效率。

2. 引入智能电网技术,实现对电力负荷的实时监控和调节。

3. 使用智能电表,实现对电力消费的精准测量和计费。

三、加强电力设备管理1. 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电力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维护。

2. 建立设备故障预警系统,提前预防和处理设备故障。

3. 使用数字化的设备管理平台,优化设备维修和保养流程。

四、提高用电安全和可靠性1. 应用智能化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用电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建立电力故障诊断系统,及时发现和排查电力系统中的故障。

3. 引入可信计算和区块链技术,确保电力信息的安全性和真实性。

五、优化电力管理与服务1. 建立电力监管信息平台,实现对电力市场的监管和管理。

2. 提供在线电力服务,方便用户查询电费、用电信息等。

3. 采用电力大数据分析技术,优化电力供需平衡和能源管理策略。

总结:电力信息化建设是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可以提升电力生产效率、优化电力传输和分配、加强电力设备管理、提高用电安全和可靠性,同时优化电力管理与服务。

通过合理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数字化,为电力行业的发展和用户提供更高质量、更可靠的电力服务。

电网电力行业的电力信息化与数据管理

电网电力行业的电力信息化与数据管理

电网电力行业的电力信息化与数据管理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力行业正朝着更加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电力信息化与数据管理在电网电力行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电力信息化的意义、电力数据的管理以及电力信息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电力信息化的意义电力信息化是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电力行业,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和管理。

电力信息化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优化电力资源的配置,提升电力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首先,电力信息化能够实现电网的智能化运行。

通过建立智能化的电网系统,可以实现对电力设备的远程监控、故障自动定位、负荷预测等功能,提高电力设备的利用率和可靠性。

其次,电力信息化能够提升电力系统的管理水平。

通过建立电力数据管理平台,可以对电力系统中的各项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分析和应用,实现对电力设备的精细化管理和运维决策的科学化。

再次,电力信息化能够加强电力行业的协同合作。

通过共享电力数据和信息,不仅可以实现电力行业各方之间的无缝对接和信息交流,还可以促进电力行业内外各方之间的合作和共赢。

二、电力数据的管理电力信息化的核心是电力数据的管理。

电力数据包括电力系统运行状态数据、电力设备运行数据、电力负荷数据等。

首先,应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体系。

通过部署传感器和测量设备,实现对电力系统中各项数据的采集和传输,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其次,应建立统一的数据存储和管理平台。

通过建立集中化的数据存储和管理系统,将各项数据进行整合和存储,提供给相关部门进行查询和分析。

再次,应建立数据分析和应用平台。

通过数据分析技术,对电力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电力信息化的影响电力信息化对电网电力行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它不仅将极大地推动电力行业的发展,也将对电力企业、用户和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电力信息化将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营水平,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电力信息化系统设计与实现

电力信息化系统设计与实现

电力信息化系统设计与实现电力信息化系统指的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对电力生产、输配电和供电服务等过程进行计算机辅助管理和自动化控制的一种技术与管理手段。

电力信息化系统的发展和应用,是电力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供电质量、实现电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如何设计和实现一个高效、可靠、安全、智能的电力信息化系统,是当前电力行业的重要课题。

一、电力信息化系统设计的原则与要求电力信息化系统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系统的稳定性、实时性、灵活性、可扩展性、安全性等。

具体的设计原则和要求如下:1、系统的稳定性。

系统稳定性是设计与实现电力信息化系统的首要原则。

电力信息化系统设计时,应该采用先进的硬件设施和通信网络等技术手段,同时对软件程序进行合理的结构和编写,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系统的实时性。

电力信息化系统设计时,应该将实时性纳入设计要求之中。

在实时化应用方面,可通过增加硬件设备,提高带宽,进行负载均衡等方式来保证系统的实时性。

3、系统的灵活性。

电力信息化系统设计应该具有灵活性,系统应该能够及时适应业务流程变化和新技术的引入,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并满足日益变化的业务需求。

4、系统的可扩展性。

电力信息化系统要适应未来的扩展与发展,因此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就应考虑到可扩展的问题,能够随时扩充业务和性能需求。

5、系统的安全性。

电力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性应该是系统设计与实现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中包括系统的网络安全、数据备份与恢复、系统日志管理等多个方面。

二、电力信息化系统实现的技术难点电力信息化系统实现过程中,还面临许多的技术难点。

比如:1、数据安全问题。

电力信息化系统中大量的业务数据,如果不能进行细致的备份与管理,就可能面临数据丢失、数据泄露等多方面的风险。

2、业务流程协同问题。

电力信息化系统涉及到的业务流程具有较强的协同性,如何满足多用户、多流程的分布式协同,成为系统设计和实现的一个重要难点。

电力系统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带给我们哪些启示简答题

电力系统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带给我们哪些启示简答题

电力系统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带给我们哪些启示简答题
电力系统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包括数据采集、实时监测、分析决策、调度控制、信息共享等方面。

这些依托于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更为我们提供了信息可视化、决策智能化、系统集成化等方面的启示。

具体而言,电力系统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启示我们:
1. 信息技术是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转型升级的基础,是实现电力系统高效可靠运行的必要手段。

2. 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提升了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故障诊断、能源调配等方面的分析决策能力,有助于提高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水平。

3.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将进一步拓展电力系统信息化的应用场景和功能,促进市场改革和能源革命。

4. 加强信息安全保护,提高信息共享、数据的开放性和互联互通,是建设现代电力智能化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电力信息化关键技术总结

电力信息化关键技术总结

电力信息化关键技术总结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力行业也迎来了数字化、信息化的变革。

电力信息化旨在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可靠供电以及智能化管理。

在这个过程中,一系列关键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智能电网技术智能电网是电力信息化的核心架构之一。

它通过融合先进的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实现了电网的智能化监控、优化调度和自愈能力。

传感器技术的应用使得电网中的各种设备和线路能够实时感知运行状态,包括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

这些数据通过高速通信网络迅速传输到控制中心,为决策提供依据。

通信技术则为智能电网的数据传输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从传统的有线通信到如今的无线通信、光纤通信等多种方式的结合,确保了数据的快速、准确和可靠传输。

控制技术使得电网能够根据实时数据进行智能决策和调控。

例如,在电力供需出现不平衡时,能够自动调整发电和负荷,实现电网的稳定运行。

二、电力大数据分析技术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了海量的数据,包括电力生产、传输、分配和消费等各个环节。

电力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出现,为从这些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提供了可能。

通过数据采集和整合,将来自不同系统和设备的数据汇聚到一起,形成统一的数据仓库。

然后,运用数据分析算法和模型,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

例如,通过分析用户的用电行为数据,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用电方案,实现节能减排。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可以预测电力需求的变化趋势,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大数据分析还能够帮助发现电网中的潜在故障和安全隐患,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修复,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三、电力物联网技术电力物联网将电力设备、人员和信息系统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了万物互联和智能化管理。

在电力生产环节,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发电设备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提高发电效率和可靠性。

在输电和配电环节,能够对线路和变压器等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及时发现故障并进行定位,减少停电时间和损失。

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在哪里

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在哪里

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在哪里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电力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提升电力行业运营效率、保障供电可靠性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然而,要实现有效的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明确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和实施。

首先,数据采集与整合是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电力系统中涉及到大量的设备和运行参数,如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变电站的电压电流、输电线路的损耗等。

通过安装高精度的传感器和智能监测设备,实现对这些数据的实时、准确采集至关重要。

同时,由于这些数据来源广泛、格式多样,需要进行有效的整合和标准化处理,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用性。

只有建立起完整、准确的电力数据资源库,才能为后续的分析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其次,信息安全保障是不容忽视的重点。

随着电力系统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的风险也日益增加。

电力系统作为国家关键基础设施,一旦遭受攻击,可能导致大面积停电,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因此,必须加强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建设,包括网络边界防护、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安全监测与预警等。

同时,要制定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定期进行安全演练和漏洞修复,确保电力系统的信息安全稳定。

再者,智能化的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是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采集到的海量电力数据只有通过深入分析和挖掘,才能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和决策依据。

利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算法,对电力负荷预测、设备故障诊断、电网优化运行等进行智能化分析,能够帮助电力企业提前做出合理的规划和调度,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例如,通过对历史负荷数据和气象信息的分析,可以准确预测未来的电力需求,从而合理安排发电计划,避免电力供应不足或过剩的情况发生。

另外,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还需要注重系统的兼容性和扩展性。

由于电力系统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信息化建设往往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

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新系统与现有系统的兼容性,确保不同系统之间能够实现数据的无缝交互和业务的协同运作。

电力信息化

电力信息化

电力信息化1. 引言电力信息化是指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对电力系统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管理和运行。

电力信息化的发展是电力行业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通过信息化管理和系统集成,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有效满足用户的需求,并推动电力行业向智能化转型。

2. 电力信息化的意义与目标2.1 意义电力信息化的发展对于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提供电力系统的全面监控和管理,包括电力生产、传输、配送和用电等各个环节,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实时控制和调度,有效处理电力故障和异常情况,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2 目标电力信息化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电力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和运行。

具体目标包括:•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监控和管理,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提供全面、准确的电力系统数据和信息,为决策提供有效支持。

•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和调度,提高电力系统的经济性。

•推动电力行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提高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3. 电力信息化的技术支持电力信息化离不开先进的信息技术的支持。

以下是电力信息化的主要技术支持:3.1 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为电力信息化提供了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

通过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数据和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处理,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同时,云计算还可以提供弹性计算和按需使用的服务模式,满足电力系统的大数据和高性能计算需求。

3.2 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电力系统处理海量的数据和信息,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价值。

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数据分析和挖掘,提高数据的利用价值。

同时,大数据技术还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预测和优化,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性。

3.3 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力设备和终端的连接和监控。

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采集和传输电力设备的数据和状态信息,实现对电力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管理,提高电力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关于电力信息化的研究与分析

关于电力信息化的研究与分析

关于电力信息化的研究与分析电力信息化是指在电力系统中应用信息技术,使得电力生产、输送、配送、贸易等方面自动化、智能化、高效化的过程。

它对于保障电力安全稳定、提高电力利用效率、优化运行管理、节约电力资源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电力信息化的概念和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电力的需求急剧增加,电力发展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推动了电力信息化的发展。

电力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大系统,由许多互相联系的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和自动化控制系统(ACS)构成,它们的操作、管理、调度和监控需要高度的信息化支持。

电力信息化的概念是在此环境下逐渐形成的。

具体来说,电力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电力生产、输送、配送、贸易等方面的系统,包括但不限于:数字化发电机组控制技术、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电网状态监测和分析技术、能源管理信息系统、电力市场化交易平台等。

电力信息化的意义非常重要。

第一、它优化了电力生产和消费的效率,节约电力资源,降低电力成本。

第二、它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

第三、它加强了对于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分析,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二、电力信息化的应用领域电力信息化包括以下的应用领域:1、数字化发电机组控制技术:将电力生产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将发电机组的运行状态、输出电功率、发电机温度、油门控制等信息通过数码化技术传输到控制室,对其进行远程监控和运行优化。

2、变电站自动化技术:通过对变电站的智能化管理,实现变电站运行的自动化、智能化。

在这项技术中,通过采用恒流调节、智能绝缘检测、光纤变电站等高端技术手段,来提高变电站的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和节能性。

3、电网状态监测和分析技术:通过电网状态监测和分析技术,可以对电网设备的运行状况和故障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提高电网可靠性。

这项技术主要包括电网互联、电网监视、电网故障诊断和电网调度。

4、能源管理信息系统:集成了能源管理、能源计划、能源调度、能源评价等功能模块,可以对电力供需状况进行实时、准确的监测,并确定优化调度策略。

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对运行管理的影响是什么

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对运行管理的影响是什么

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对运行管理的影响是什么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电力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给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带来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的革新,更在管理理念、工作流程、人员素质等多个方面引发了一系列的变革。

首先,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显著提高了运行管理的效率。

以往,电力系统的运行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大多依靠人工操作,不仅速度慢,而且容易出现误差。

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数据的实时采集、自动传输和快速处理。

例如,智能传感器和远程监控设备能够实时监测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将电压、电流、功率等关键数据迅速传输到控制中心。

控制中心的信息系统能够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快速分析和处理,及时发现潜在的故障和异常,大大缩短了故障排查和处理的时间。

这使得电力系统的运行更加稳定可靠,减少了停电事故的发生,提高了供电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其次,信息化建设增强了电力系统运行管理的安全性。

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任何微小的故障都可能引发大面积停电,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全方位、实时监控和预警。

先进的信息系统能够对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评估,预测可能出现的故障,并提前发出警报。

同时,信息化建设还加强了网络安全防护,防止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保障了电力系统的信息安全。

例如,采用加密技术对重要数据进行保护,设置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来防范网络攻击,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不受外界干扰。

再者,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信息化的支持下,电力企业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电力供需情况,实现电力的合理调度和分配。

通过智能电网技术,能够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用电需求,灵活调整发电和输电计划,提高电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信息化建设也有助于新能源的接入和消纳。

随着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其发电的间歇性和不确定性给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带来了挑战。

我国电力系统信息化

我国电力系统信息化

电力系统信息化我国电力系统信息化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最初要紧用于电力系统的计算及发电厂和变电站的自动监测、监控等方面。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末,信息技术开始进入电力系统的各个应用领域,并进一步由操纵层、操作层、治理层向决策层延伸,各级电力企业纷纷建立各种各样的信息系统,但如此建立起来的信息系统尽管覆盖了各方面的信息,同时也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为进一步建立数据仓库等更深入的应用设置了一定的障碍。

为此,2005年后,五大发电集团和两大电网公司纷纷出台规划推进本集团范围内的信息化整合工作,我国的电力行业信息化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进展。

2009年,全国电力行业信息化市场规模达到153.9亿元,2006-2009年行业年均增速达到20.71%。

值得一提的是,各项规划中,国家电网公司“SG186”信息化工程及“坚强智能电网”建设规划对我国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阻碍极为重大,意义深远。

目前,“SG186”信息化工程正已处于实施的中后期时期,“坚强智能电网”建设规划具体内容也进一步得到完善,并将于2010年得到落实,电力信息化行业进展潜力巨大。

但我国电力系统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问题一:生产操纵自动化的先进性与治理信息化的滞后性并存经研究表明,电力企业信息化总体上处于较高水平。

由于电力生产安全性与稳定性的要求,电力企业对生产、调度过程操纵的自动化应用一向比较重视,而对业务治理信息化的重视却相对不足。

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进展的特征如下:1、信息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电力行业相比其他行业的信息化进程较为领先。

目前,电力系统的计算机装备水平已大大提高,中小型机、微型计算机装备级不不断更新提高,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数量增加较快。

到2003年底,各类规模局域网超过2500个,各电力公司本部要紧岗位工作人员使用计算机的比率接近100%,各网省电力公司本部局域网覆盖本部机关业务工作达90%以上。

电力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电力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电力信息化的主要内容电力信息化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电力系统中的数据、信息、知识等进行集成、传输、存储、分析和应用,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环保性。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电力大数据电力大数据是指电力系统中产生的海量数据,包括电网运行数据、设备运行数据、用户用电数据等,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处理和分析,可以揭示电力系统中潜在的问题和优化空间,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质量。

同时,电力大数据还可以为电力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用户服务,实现个性化用电管理。

二、智能电网智能电网是指通过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将电力系统中各种设备和系统进行互联互通,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全面监测、控制和调度。

智能电网具有自愈能力、自适应能力、智能优化能力等特点,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电力云计算电力云计算是指将电力系统中的各种计算资源进行集成和共享,通过云计算平台为电力企业提供各种服务,包括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模拟仿真、应用开发等。

电力云计算可以大大提高电力企业的计算效率和灵活性,降低企业的成本。

四、电力物联网电力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传感器、智能终端等设备将电力系统中的各种设备和系统进行连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全面监测和控制。

电力物联网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远程监控和调度,降低对人力的依赖性,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五、电力仿真与虚拟现实技术电力仿真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模拟电力系统中的各种场景和情况,以评估电力系统的运行效果和稳定性。

虚拟现实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创造出虚拟的电力系统场景,让人们在虚拟环境中进行电力系统的控制和管理。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和质量,降低电力系统的风险和成本。

电力信息化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需要涉及到多个领域的技术和知识。

通过电力信息化的实施,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质量,降低电力企业的成本和风险,为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系统信息化————————————————————————————————作者:————————————————————————————————日期:2电力系统信息化我国电力系统信息化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最初主要用于电力系统的计算及发电厂和变电站的自动监测、监控等方面。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末,信息技术开始进入电力系统的各个应用领域,并进一步由控制层、操作层、管理层向决策层延伸,各级电力企业纷纷建立各种各样的信息系统,但这样建立起来的信息系统虽然覆盖了各方面的信息,同时也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为进一步建立数据仓库等更深入的应用设置了一定的障碍。

为此,2005年后,五大发电集团和两大电网公司纷纷出台规划推进本集团范围内的信息化整合工作,我国的电力行业信息化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2009年,全国电力行业信息化市场规模达到153.9亿元,2006-2009年行业年均增速达到20.71%。

值得一提的是,各项规划中,国家电网公司“SG186”信息化工程及“坚强智能电网”建设规划对我国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极为重大,意义深远。

目前,“SG186”信息化工程正已处于实施的中后期阶段,“坚强智能电网”建设规划具体内容也进一步得到完善,并将于2010年得到落实,电力信息化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但我国电力系统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问题一:生产控制自动化的先进性与管理信息化的滞后性并存经研究表明,电力企业信息化总体上处于较高水平。

由于电力生产安全性与稳定性的要求,电力企业对生产、调度过程控制的自动化应用一向比较重视,而对业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视却相对不足。

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特征如下:1、信息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电力行业相比其他行业的信息化进程较为领先。

目前,电力系统的计算机装备水平已大大提高,中小型机、微型计算机装备级别不断更新提高,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数量增加较快。

到2003年底,各类规模局域网超过2500个,各电力公司本部主要岗位工作人员使用计算机的比率接近100%,各网省电力公司本部局域网覆盖本部机关业务工作达90%以上。

2、电力生产、调度自动化系统应用成熟厂站自动化历来是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大部分水电厂、火力发电机组及变电站配备了计算机监控系统;相当一部分水电厂在进行改造后实现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

发电生产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

对于电网企业,提高电力调度自动化水平、提高电网运行质量是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方向。

目前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各种系统,如SCADA、AGC、以及EMS等系统已建成,省电力调度机构全部建立了SCADA系统,电网的三级调度100%实现了自动化。

我国电厂、电力调度的自动化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得到广泛应用为适应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原国家电力公司在2002年提出改革传统供电营销管理模式,实施电力营销全过程的计算机网络化改造。

各省公司供电局响应这种要求,普遍建立了用电管理信息系统,地(市)级供电企业基本实现了业务受理的计算机化。

此外,响应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建立供电营销客户服务系统的要求,各地供电部门积极进行客户服务中心的建设,一批供电客户服务呼叫中心初步建立起来。

4、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逐渐推进国家电网公司所属的各级分子公司积极开展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工作。

管理信息系统(MIS)建设初具规模,建立了办公自动化系统、综合指标查询系统,开发了计划统计管理、人事劳资管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监督管理、电力负荷管理、营销管理、燃料管理、工程管理、财务管理、电网实时信息等应用系统为主要功能的网络化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办公环境网络化和计算机化。

各发电集团公司也把企业信息化建设放到重要位置,重新规划企业信息化发展蓝图,借助信息化改造和推动电力工业现代化。

各公司在“统一领导、统一标准、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分步实施”方针指导下,建立数字化办公环境、企业综合业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等,为公司业务管理和决策服务。

但是,总体来看,管理信息化滞后于生产自动化的发展进程。

5、信息化机构建设尚需进一步健全在我国电力企业中,信息部门曾一度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

长期以来,信息部门在电力公司没有一个专门机构配置,没有规范的建制和岗位,而是将信息部门附属在生技部下,或者作为企业的三产部门,有的作为设在科技部下的一个科室,有的设在总经理工作部门下,还有的仅设一个“信息化专责”人员。

这是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区别于其他行业的一个特征。

信息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专门的机构来推进和企业各个部门的配合。

在当前企业信息化发展形势下,这种状况势必不能适应信息化对人才、机构的要求。

6、信息安全管理是电力企业信息化重点电力信息网络已经深入到电力生产和管理的全过程,涉及到电力生产的各个层面,电力生产与管理对其依赖性日益增大。

因此对于信息系统的安全要求也更加提高,信息安全已纳入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

2002年国家电网公司规范了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并从安全政策到安全技术措施等方面实施了电力安全计划的研究和试点。

7、企业管理革新滞后于信息化发展进程电力行业长期作为国家垄断行业存在与运营,作为国家的基础性产业,电力企业曾一度在计划性指令下进行生产,以安全生产为中心。

在长期的计划经营模式下形成的电力企业条块分割、信息闭塞、效率低下的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当前的要求。

电力企业需要启动一轮企业管理革新,从企业战略出发,实行业务调整、流程梳理与优化,引入信息技术的支持。

相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电力企业管理革新处于落后状况,有的企业引入了先进的业务系统、管理系统,而管理模式未能实施有效革新,最终导致了信息系统未能发挥预期的、应有的作用。

问题二:模式与观念是影响电力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的电力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各电力集团、电网公司建立了网络、开发了OA、MIS和其他应用系统,各供电公司建立了和正在建立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发电厂在建立MIS、企业资产管理(EAM)系统。

但是,审视我国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状况,我们发现还存在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规划缺失导致信息化缺乏系统性:我国电力企业在不同时期不同部门为了满足业务需要而进行了一系列信息系统建设,到目前为止,这些大大小小的信息系统数量众多。

由于这些系统都是在未经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下建成的,各系统之间缺乏联系,信息不同共享,业务不能协同开展,对企业管理决策的作用十分有限。

2、电力行业信息化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目前,电力行业信息化尚未制定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体系,电力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信息编码、技术标准、规范也不统一。

这就造成企业内部“信息孤岛”无处不在、系统不能集成、资源不能共享的局面,严重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

标准体系的缺乏影响了企业内部、上下级企业之间信息的共享与交互。

3、电力企业管理模式阻碍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电力行业长期的垄断性经营导致了其特有的经营管理模式:重安全生产、轻企业管理,条块分割、信息分散,以安全生产为中心的意识深深植入电力企业的领导、职工的观念中。

当前,电力行业竞争机制正在逐渐建立,电力企业面对竞争需要提升管理水平,信息化建设正是提升管理水平的有力途径。

而信息化建设又依赖于企业管理模式的革新。

电力企业管理革新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推进难度较大,包括:思想意识的转变;体制的创新和管理的变革;竞争、服务和成本意识的觉醒等,还有企业的服务、品牌、人力资源等更高层次的文化范畴。

在落后的管理模式下实施信息化,只能是原有业务在信息系统的电子化而已,不能通过信息系统实现管理水平质的提升。

4、信息化组织建设滞后不利于信息化的推进:在过去,各级电力企业的信息部门都不被作为企业的生产部门来看待,一些专业的生产控制系统、调度系统的建设都由生产部门承担。

信息部门在电力公司没有一个专门机构配置,没有规范的建制和岗位,信息化部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及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的扩展,电力企业的信息化涉及到业务与管理的各个方面,信息化需求从个别业务部门的需要扩展到整个企业的需要,大多数企业现行的信息化部门设置显然不能满足这种需求。

由于信息化建设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所以需要既懂业务又熟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来负责与实施。

目前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组织机构设置和人才状况已经滞后于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影响了信息化的推进。

5、硬件与软件投入上存在“重硬轻软”:由于对信息化认识上的误区,部分电力企业认为搞信息化主要就是买机器、建网络。

前几年,电力企业虽然加大了信息化的投入,但是将资金主要用在了硬件设备的购置上,相应的软件系统的投入却明显不够,认为硬件设施是有形的固定资产,而软件却是无形的,价值不容易度量,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重硬轻软”情结。

这种做法的结果是硬件设施脱离了软件系统,从而硬件也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信息化建设没有成效。

6、企业信息系统孤立存在不能发挥整合效益:电力企业要求生产过程的稳定、可靠、安全,所以厂站生产控制自动化系统、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相对企业管理系统更完善,应用效果明显。

但是,目前电力企业的生产自动化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处于相互分离状态,彼此不能有效结合,不能实现管控一体化,数据信息不能集成共享,不利于实现企业的综合管理。

此外,由于缺乏总体数据规划、数据整合,存在或多或少的“信息孤岛”,部分数据有冗余和二意性,不能融合到整个管理信息平台上。

特别是电厂的生产实时信息,如DCS、 SCADA、SIS,水调水情监控等信息,不能充分地为MIS所用,不能为决策和数据挖掘服务。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管理模式、信息化推进模式,以及对于信息化的认识、观念是影响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 企业商务需从传统商务向电子商务转变:国际电力企业积极将信息技术运用在改造电力公司经营和管理上,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电力企业积极开展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材料采购、招标以及电力市场交易等,节约了大量的采购与交易成本。

中国电力行业由于长期在计划性生产模式下运营,市场化意识淡薄,在利用信息化实现企业商务方面还处于落后阶段,中国电力企业基本尚未建立起企业电子商务平台。

(2) 应用广度上需从局部应用向全局应用拓展:电力企业信息化大多处于以生产信息统计、展现为代表的局部应用,部分建立了ERP系统的企业也仅实现了生产、物资、营销、财务等核心业务模块。

国际大型电力企业大多完成了ERP系统建设,管理系统覆盖了生产、营销、物资等业务和财务、人事等管理活动。

相对国外信息化先进企业,电力企业信息化应用广度上存在差距,需要从单项应用向全面应用拓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