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3 测量练习课(第1-2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品编号:578912354698310.2567
学校:禳灾禳灾市玄冥镇表幸小学* 教师:葛蝇给*
班级:七宿玖班*
练习课(第1-2课时)
▶教学内容
完成教科书P25“练习五”第6~10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理解已学过的长度单位中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2.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简单推理的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
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能说出换算时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4分米长的纸条、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1.复习长度单位。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是什么?谁能把这些长度单位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学情预设】学生会比较积极地说出已经学习的长度单位。对于进率关系和排序,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困难,教师要适时地给予指导。
2.课件出示习题。
第1题集体口答。第2题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3.导入新课。
师:刚才我们复习了前面学习的知识,接下来就进入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利用单位换算,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P25“练习五”第10题。
1.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有序地排列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并板书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师:绳子对折再对折,将绳子平均分成了几份?求每段绳子多长,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2.小组探究,交流想法。
根据已有经验,给每个小组提供4分米长的纸条和作业纸,让学生动手操作,折一折,画一画。
教师巡视指导。提示遇到困难的学生注意观察其他学生的操作。
师:请想好后与小组同学交流,给大家三分钟时间。
学生组内交流表达后,教师指名学生发言。
3.交流想法,突破难点。
师:绳子对折再对折,将绳子平均分成了几份?(4份)你们是怎么得到这个答案的?
【学情预设】预设1:通过折一折得到答案。用纸条代替绳子,对折两次,打开后发现折痕把纸条平均分成了4份。教师可请学生将纸条上的折痕画出来,然后观察。
预设2:学生会脱离实物有条理地表达思考的过程。对折一次就是2段,两次就有2个2段,也就是4段。
4.解决问题。
师:请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生完善解题过程。教师指名学生板演。
5.思维拓展,提升练习。
师:如果这根绳子长2分米,你们还知道怎么算吗?
【学情预设】2分米不好分成4份。
师:那能不能换成小一点的单位再来分呢?自己先试一试,想好了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小组交流展示。
师:把2分米换算成20厘米,就能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了。
【设计意图】单位换算在上节课已经涉及,但学生在表达以及学习积极性上有所欠缺,故本课时设计以练习题中的题目为例题,让学生在会解决实际中的测量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到单位换算的作用。把枯燥的练习变得生动,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换个方向去看待单位换算这一内容,养成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
三、巩固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教科书P25“练习五”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收集学生画的图。
展示收集成果,并让学生评析。
师:说一说画线段应注意的事项。
【学情预设】用刻度尺画。标出起始和末尾的两点,用直直的线连接两点,并在线段的下方标明所画长度。
师小结:在测量物体长度时,注意从0刻度开始。在给物体长度读数时,同时要注意观察物体的一端是不是和0刻度对齐。
2.完成教科书P25“练习五”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展示结果。
请学生分享上节课布置的课后作业,即回家测量的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
3.完成教科书P25“练习五”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一说判断依据。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比较大小的方法。
4.完成教科书P25“练习五”第9题。
师:要用到什么方法?你会列式吗?
【学情预设】学生明确题意,知道是要把2米长的木料平均分成4份。会列出除法算式。◎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画图的检查要细致,让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注意细节。
师:碰到了什么问题?列式后有什么困难?
【学情预设】2太小了。
师:那2能不能换成其他的数呢?但2米的长度可不能变哦!
【学情预设】学生会结合前面的变式,想到把2米换算成20分米,再进行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并完整表达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
【设计意图】在解决多类型习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理运用所学知识的技巧。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体会各单位之间的联系,能灵活选择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思维训练,拓展练习
课件出示教科书P25“练习五”思考题。
师:请观察这3个铁环,它们是怎样连接在一起的?
【学情预设】每个铁环与相邻的铁环挂在一起。
师:也就是说,这里有重叠的部分。每个铁环长4厘米,那3个铁环连在一起能直接算3个4是多少吗?
【学情预设】不能,要去掉重叠的部分。
师:小组讨论,并把你的解答方法记录下来。
集体展示学生的解答方法。
【学情预设】预设1:4+4+4=12(厘米),5+5+5+5=20(毫米),20毫米=2厘米,12-2=10(厘米)。
预设2:4厘米=40毫米,40+40+40-5-5-5-5=100(毫米)。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学会把实际问题层层剖析,用合适的方法去解决。
五、课堂小结
1.师: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知识应用的方向进行回答。
2.师:在这节课里你们有什么收获?你们还有哪些疑惑或不明白的地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在知识的应用,同时是对前面两节课的查漏补缺。本节课的所有活动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在激发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同时,建立长度单位与生活常识的紧密联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单位换算有了新的认识,拓宽了思路。类似于单位换算与平均分结合的练习,后期可多寻找些题目。对于理解并不是很清楚的学生,教师可有针对性地单独询问学生的想法,然后根据原因去分析为什么会理解不了,不必再做集体讲解。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作业P13第四题。
四、一根彩带长3米,分成同样长的5根正好捆扎5个礼盒,要捆扎8个同样的礼盒需要多长的彩带?
参考答案
四、3米=30分米30÷5=6(分米)
6×8=48(分米)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参考教科书P23“做一做”,但此时应该让学生主动去说,不要做太多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