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增施稻帅叶面肥试验对比分析

合集下载

几种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比较试验

几种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比较试验

几种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比较试验作者:李继玲,王英日来源:《农学学报》 2013年第8期李继玲1,王英日2(1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种子管理站,广西合浦536100;2合浦县土壤肥料工作站,广西合浦536100)摘要:为筛选出应用效果较好的叶面肥,2012 年下半年在水稻上进行了6 种叶面肥的应用比较试验。

试验结果为:喷施6 种叶面肥水稻均增产,增产幅度为1.8%~13.2%;处理2(喷施宝有机水溶肥料)增产最高,增产13.2%;其次是处理6(稻麦520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和处理3(大绿皇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分别增产11.3%和10.7%;增产最低是处理7(皓达有机水溶肥料),只增产1.8%。

产值、经济效益最高的是处理2,其次是处理6 和处理3。

结果表明,喷施宝有机水溶肥料最好,其次是稻麦520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和大绿皇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可以在合浦县水稻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水稻;叶面肥;应用;比较试验;产量;效益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3-02800 引言合浦县位于广西南端,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温水资源充足,适宜种植早晚双季水稻。

近年种植水稻面积4.3 万hm2,总产量23.3 万t[1]。

近几年来,合浦县农业局实施水稻防早衰工程大力推广喷施叶面肥技术,获得较好的增产增收效果。

喷施叶面肥是指将某种叶面肥料兑水配制成适宜浓度的溶液,应用喷雾器直接喷施在农作物叶片正面和背面上,农作物能够直接吸收,具有成本低、见效快、利用率高、增产增收等优点[2]。

随着当今农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叶面肥种类越来越多,其所含成分各异,质量、效果也不同。

据调查,目前合浦县叶面肥料种类较多,部分农民不知道该选择哪一种叶面肥料来使用。

鉴于此,开展叶面肥料应用效果比较试验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对指导农民应用叶面肥料提供科学依据、具有较大的重要意义。

刘益仁等[2]、纪友林等[3]、李云春等[4]研究表明,喷施不同叶面肥能促进水稻增产,经济效益明显。

不同叶面肥施用效果对比研究

不同叶面肥施用效果对比研究

处理 2 : 益微 , 在水 稻孕穗 期 、 齐穗期 各 喷一次 , 用量
2 0 0 m f 亩。 源自处理 3 : 巨能钾 , 在水稻孕穗期 、 齐穗期各喷一次 , 用量
1 7 ml / 亩。
处理 4 : 磷酸二氢钾 , 在水稻孕穗期 、 齐穗期各喷一次 ,
用量 1 0 0 g / 亩。
取长势均匀的 l m : 进行 考种测产 , 测定项 目包括 : 平方米有 效穗数 、 穗长 、 穗粒数 、 结实率 、 千粒重等 , 并据此计算 出理 论产量 , 实脱后计算实际亩产 。 2结果与分析 2 . 1水稻生育进程调查 表 1 数据显示 : 处理 1 始穗期 、 齐穗期较处理 6提前 1 天, 成熟期 与处理 6一致 ; 处理 2 、 处理 3 、 处理 4始穗期 、 抽 穗期 、 齐穗期相 同均较处理 6提前 2 天, 处理 2 成熟期较处 理 6提前 1 天, 处理 3和处理 4成熟期较处理 6 提前 2天; 处理 5的各生育期与处理 6完全相 同。针对寒地水稻生长 环境 的特点 , 水稻喷施叶面肥 目的在于促进早熟 , 为水稻生 育后期营养物质积 累和提前成熟创造条件
物为水稻 , 秋翻地 , 春整地。 1 . 2 供 施 肥 料 爱丰( 腐植酸液肥 ) 大连沃绿沃生态科技有限公 司 益微 中农微生态所研制 巨能钾( 螯合态钾 肥) 戴威肥业 ( 山东 ) 有限公 司 磷酸二氢钾 武汉兴正顺化工有限公司 增产菌( 益护浓缩液 ) 五常丰业生物制剂厂
试验设在浓江农场科技示范 区,土壤类 型为草甸 白浆 土, 土壤基本理化性状 : 有机质 5 0 . 7 g / k g , p H值 5 . 5 、 速效 K 1 6 3 . O m g / k g 、 有效 P 2 1 . 1 mg / k g 、 碱解 N 2 4 6 . O mg / k g 。前 茬作

都昌县早稻施用浙江大学水稻专用有机叶面肥对比试验初报

都昌县早稻施用浙江大学水稻专用有机叶面肥对比试验初报

2018 年第 2 期(下半月)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农民致富之友109科研◎试验报告都昌县早稻施用浙江大学水稻专用有机叶面肥对比试验初报童 晖1 余 进1 曹顺生2 郑 帆31 试验示范目的通过对早稻施用“浙江大学水稻专用有机叶面肥”, 探明该产品对早稻生长的影响情况,主要考察指标有:生长表现、生育期、植株高度、亩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理论单产、实收单产等情况,最终验证本产品在水稻生产中的使用价值。

2 材料与方法2.1 试验用田本试验安排在都昌县汪墩镇茶铺村,肥力中等,土质为潴育型水稻土,前茬为晚稻,稻草还田户主刘爱孙。

2.2 试验方法本试验设处理1(增施用“浙江大学水稻专用有机叶面肥”)和处理2(不施用叶面肥)两个处理, 不设重复,每个处理面积666.7平方米,处理间距40公分,做好了标记牌。

另设面积为2亩的效果展示田。

3 试验经过3.1 生产管理3月31日亩施25公斤复合肥(20-10-15)做基肥、耕整后晾晒,4月3日机械直播湘早籼45号, 株行距为25*12公分,亩用种量3公斤;4月26日亩施15公斤复合肥做分蘖肥、5月25日亩施10公斤复合肥做孕穗肥,大田管水以干湿交替为主,播种出苗期和分蘖末期两次搁田,病虫草害以防为主,绿色防控, 分蘖末期和破口抽穗期两次叶面喷雾施药, 主要防治稻瘟病、纹枯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

3.2 试验品使用6月17日(全田有效穗破口30%)打破口保穗药防病灭虫,处理1加200毫升“浙江大学水稻专用有机叶面肥”, 混配在30公斤药液中叶面喷雾,处理2不加试验品。

展示田如处理1同样使用试验品。

3.3 其它情况7月20日早稻成熟,先考察小区表现,再取样考种,最后机械收割,分别称重、测量含水杂率,计算出单产。

4 结果与分析4.1 结果表一 生育期记载表处理浸种期(月/日)播种期(月/日)拨节期(月/日)始穗期(月/日)齐穗期(月/日)成熟期(月/日)倒伏情况处理14/14/35/156/156/227/20未倒伏处理24/14/35/156/156/227/20未倒伏表二 经济性状记载表处理株高(㎝)亩有效穂平均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g)理论产量(kg )实收产量(kg )处理18722000010490.726539.6538.8处理28722000010386.225488.3486.64.2 生长分析从大田观察发现,处理1与处理2抗逆性基本相同,但成熟期落色处理1较处理2叶色稍显深绿;处理1与处理2生育期、株高、有效穗、平均穗数基本一致,但结实率提高了4.5个百分点,千粒重增加了1克,说明试验产品对早稻前期生长表现没有影响,如株高、有效穗和平均穗数等生长指标在使用本试验产品前已定型,不会因使用本试验产品而改变;而结实率和千粒重则影响较大,使用本试验产品后有明显的提高,说明试验产品对植株后期营养补充有效,能促进早稻授粉、结实、灌浆和籽粒饱满。

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

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

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侧深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农业生产中,选择合适的机型和肥料对水稻侧深施肥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探究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的效果,本文进行了相关研究和试验,并报道了相关结果。

一、试验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究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的效果,为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方法1.试验地点:本试验选取了四川省某水稻种植基地进行,该地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土壤肥沃,适宜水稻的生长。

2.试验对象:选取了两种不同的水稻侧深施肥机型以及两种常用的水稻侧深施肥肥料作为试验对象。

3.试验设计:本试验采用了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共分为4个处理,分别为机型1+肥料1、机型1+肥料2、机型2+肥料1、机型2+肥料2。

4.试验方法:根据试验设计,分别使用不同的水稻侧深施肥机型和肥料进行试验,记录施肥前后的土壤性状、水稻生长情况、水稻产量等指标,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三、试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和观察,我们得出了以下试验结果:1.土壤性状:使用不同机型和肥料进行侧深施肥后,土壤的肥力、质地等性状有所不同。

机型1+肥料1和机型2+肥料2处理后,土壤肥力得到较好的改善,水稻生长所需的养分得到了有效补充。

2.水稻生长情况:经过观察,发现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水稻生长情况有一定的影响。

机型1施肥后,水稻的生长状态良好,叶片呈现浓绿色,生长势头较好;而机型2施肥后,水稻生长势头较弱,叶片颜色较为苍白。

3.水稻产量:经过收割和统计,得出了水稻产量的数据。

机型1+肥料1的处理组取得了最高的产量,达到了每亩800公斤,而机型2+肥料2的处理组产量最低,只有600公斤。

四、结论与讨论根据试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机型对水稻侧深施肥效果有所影响,机型1比机型2在水稻产量上表现更为出色。

3.综合考虑机型和肥料的表现,机型1+肥料1组合是目前最适宜的水稻侧深施肥方式,可以取得最好的产量效果。

几种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对比试验

几种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对比试验
参考文献 [1]李 金 榜, 李 金 秀,许 阳 ,等.秸 秆 还 田 与 氮 肥 配 施 对 小 麦 矮 抗
58 灌浆速率及产量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1(7):73-74. [2]赵鹏,陈阜,马新明,等.麦玉两熟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农 田
氮素平衡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0,28(2):162-166. [3]赵鹏, 陈阜.豫 北 秸 秆 还 田 配 施 氮 肥 对 冬 小 麦 氮 利 用 及 土 壤
的配合是较好的施肥方式。 由 于 2010-2011 年 度 是 气 候 相 对 特 殊 的 一 年 ,
小麦生育期间, 前期秋冬季节严重干旱,1 月中旬气 温急剧下降形成冻害, 各处理返青拔节期小麦两极 分化明显,小麦亩穗数明显低于往年。 在同样地力水 平、不同的天气条件下,小麦的需氮量是否变化,有 必要进一步研究。
硝 态 氮 的 短 期 效 应 [J].中 国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2008,13(4):19-23. [4]闫翠萍,裴雪霞,王姣爱,等.秸秆还田与施氮对冬小麦生 长 发
育 及 水 肥 利 用 率 的 影 响[J].中 国 生 态 农 业 学 报,2011,19(2): 271-275.
- 62 -
试验研究 2012.7
排灌方便。 1.3 处理与设计
试验小区土壤供肥水平相同, 肥料用量为尿素(N 46%)12 kg/亩、磷酸二铵(N18%,P2O5 46%)7 kg/亩、硫 酸钾(K2O 50%)5 kg/亩 ;其中氮肥 50%作 基肥, 30% 作分蘖肥, 20%作穗肥, 磷肥和钾肥全部作基肥。 整 个生育期按当地大田生产的标准方式管理。 水稻育秧 方式为大中棚旱育秧。 试验设置 4 个处理:(1)喷施叶 面肥 A:334 g/亩;(2)喷施叶面肥 B:334 g/亩;(3)喷施 叶面肥 C:334 g/亩; (4)喷清水:334 g/亩。 几个处理除 对照外, 分别在水稻返青期、 拔节期、 抽穗期对水 334 g/亩喷施。 小区设置为长5.0 m, 宽 5.0 m, 面积 25.0 m2。 田间采取随机排列,重复 3 次。

不同种类叶面肥在水稻上应用效果研究

不同种类叶面肥在水稻上应用效果研究

试验设在曹埠镇上漫村与岔河镇新港村的测土配方施肥 技术示范方 内,前茬小麦产量均为 6 7 0 k / m 5 g h 左右。
1 3 具体 操 作 .
对 比试验 , 摸清 了如东县常规施肥 下主要农作物 氮肥 、 磷肥
和钾肥 的利用率现状和 测土配方施肥提高 氮肥 、 磷肥和钾肥 利用率 的效果 , 从而进一 步推 进测 土配方施 肥工作
5 .5 k / m 6 2 g h ,曹埠镇常规施肥 区 N、PO5 O用量分 2 、K2 别为 3 2 2 、5 . 、 0k / m 9 .5 2 5 6 g h 。基 蘖肥 与穗 肥各 5%, 0 其 中基肥 : 分蘖肥 = 0 : 0 穗肥分 2 8 % 2%, 次施用 , 促花肥 ( 倒 4 叶): 保花肥 ( 3 倒 叶)= O 4 %。每小区均施硫酸锌 3 6 %: 0 0 k/ m g h 作基肥。试验 田秧苗 统一用人工移栽, 基本苗为6 ~
加 14 0 2 29 . 、5 7 . m,穗长分 别增加 12 . 、 . 、- . 、3 1 .、4 6 c .、 0 9 . 、15 . 、17 c , 叶数 分别增加 0 1 0 1 . 、0 5 . 、14 . m 绿 .、 .、 02 0 2 . 、 . . 、 .、03 02张,倒 1 叶叶面积分别增加 4 1 、1 .2 .3 04 、

8 6 8 6 3 9 2 9 8 8 8 8 9 l
l .7 17 、1 .6 .9 .7c 倒 3 叶面 积分 别增 3 7 、l .3 12 、66 、38 m , 叶
7 l 9 8 8 4 3
倒性较好 ,后期 熟相 好 ,较易落粒 ,集优质 、高产 、抗病于

69 1 . 、 6 结实率分别提高 15 2 、 .%、 .%、 .、 42 1 粒, .%、 . 4 1 4 3

几种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对比试验

几种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对比试验
才能达 到较好 防效 。 (注 意交 替 使 用 ,以延 缓 二
化 螟抗 药性 的产生 。
3 防治对 策
针对 现在 田间 以二化 螟 发生 为 主 的情 况 ,以 及 二 化螟越 冬虫 源复杂 、发 育进 度参 差 不 齐导 致 盛 发
产 量和 改善 品质 的作 用 。2 0 0 5年石牌 镇农 业服 务 中 心在 中稻上 进行 3种 叶 面肥 的喷 施 效 果对 比试 验 ,
优 ( 北京 三泰 神 农科 技 开发 有 限公 司生 产 ) 、植 光 优 氨基酸微 量 元素 叶面肥 ( 城市 德华 生 物科 技有 邹
限公 司生 产 ) 。供试 作物 :超级 杂交稻 Ⅱ优 17 。 23
的抗药性 。因此 ,在今后 的二化 螟 防 治 中 ,除选 用
9 % 。由于 二 化 螟 盛 发 期 长 ,在 准 确 测 报 的基 础 5
上 ,针对 其 卵孵高 峰和 为害 情 况 ,在二 化螟 幼 虫 盛
发初 期或 枯鞘 率 达 1 时及 时 施 药 防治 ,根 据使 用 % 药剂 情况 ,连 续 施 药 2~3次 ,才 能 有 效 控 制 第 1 代 二化螟 的为 害。 34 选 择 对 口药剂 ,提 高 防治 效 果 . 从 近 年 应 用 效果 看 ,对 二 化 螟 防 治 效 果较 好 的药 剂 及 配 方 有 : ①5 锐劲 特悬 浮剂 3 4 l( 67m 用量 ,下 % 0~ 0m 每 6 同) ;②5 锐劲特 悬 浮剂 1 2 l 9 % 敌百 虫 % 5~ Om + 0 10g % 锐劲 特悬 浮剂 1 2 l 2 % 三唑磷 0 ;( 5~ Om + 0 10ml 0 。以上配 方 ,使 用 1次 ,其 防效 可 达 8% 以 5 上 ,且 残 效 期 长 达 1 5~2 。使 用 三 唑 磷 、杀 虫 0d 双 、杀 虫单 等单 剂 防治 二 化 螟 ,则 需 用 药 2~3次

不同叶面肥对寒地水稻增产增效效果研究分析

不同叶面肥对寒地水稻增产增效效果研究分析
幅度最大 , 幅达 到1 .% ; 次是处理 2, 幅达l .% ; 增 51 其 增 16 处
[] 3 云南省 昌宁县 志编纂委 员会. 昌宁县志 [ ] 潞 西: M. 德宏
民族 出版 社 ,9 0 19 .
[] 4 罗金荣. 云南省保 山市 昌宁县翥街 乡打平、 土皮太村苗族
服饰 ( 民俗 ) 调查报 告[ ] R. [] 5 昌宁县文联. 乡文学特刊 ( 茶 考街 )J .05 ( ) []20 ,3 . [] 6 施惟达 , 炳 昌. 南民族文化概说 [ ] 昆明 : 段 云 M. 云南大学
刊 )2 0 ,2 . ,0 8 ( )
苗族服饰制作精美 , 往往需要 苗族妇女耗 费数个 白天夜 晚才能制作 出来 , 特别 是要制 作 出一套盛 装 , 如果 一年三 百 六 十五天天天绣 的话也需 一年 半才 能绣制 完成 。经 苗族妇 女巧手绣制出来的苗族 服饰 简直 可 以看 做一 件耐人欣 赏玩 味的工艺品 : 细密 的针 脚 , 鲜丽 的色彩 , 独特 的造型 , 再配 上 银饰 响铃 , 简直是令人惊 叹不 已。与现代服装 市场机械化 大 批量生产 的服饰迥 然不 同 , 是苗族 妇女 创造 力、 它 想象力 的 精彩展现 , 是苗族 妇女辛 勤劳 作的成 品 , 是苗 族妇女 巧夺 天 工 的高超手艺 的展示 , 是苗族妇 女智慧 的结晶。纯手工工艺 ( 上接第 2 8页 ) 千粒重及平方米收获穗数两项产量指标均 高 于对 照 , 最终 均表现 为不 同程 度 的增 产 , 中以处理 3增 产 其
物生长 , 提高水稻的千粒重、 结实率 , 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其 中以爱丰有机腐殖肥增效最 为显著 , 对照面增 效益 提 较
2 14元 ; 馥 成 活 力 素 次 之 , 2 2 0元 ; 达 “ 16 为 19 9 7. 杨 为 1. 天 2 1 ” 7 .5元 。

水稻喷施叶面肥肥效试验

水稻喷施叶面肥肥效试验

水稻喷施叶面肥肥效试验摘要研究不同叶面肥对水稻生产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叶面肥均能提高水稻的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其中增产较显著的有喷必灵,增产9.71%;高效硝铵复合肥,增产8.29%,较适合在昭平县使用。

关键词叶面肥;水稻;肥效试验中图分类号S51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2-0163-02目前,昭平县农资市场上销售的叶面肥品种繁多,为了选择适合该县水稻使用的叶面肥,获得较好的增产效益,昭平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于2006年进行了叶面肥肥效试验。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试验用地为昭平镇龙坪村黄自有户晚稻田,品种为特优63。

参试叶面肥均为营养型叶面肥。

1.2试验设计试验共设6个处理,处理1:高效硝铵复合肥(每包500g)7 500g/hm2;处理2:喷必灵(每包150g)4 500g/hm2;处理3:复合青霉素(每包1g)15g/hm2;处理4:高级复合肥(每包20g)3 600g/hm2;处理5:农丰壮(每瓶30mL)450mL/hm2;处理6:喷等量清水作对照(CK)。

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

每小区面积13.34m2。

1.3试验方法水稻栽插规格为19.8cm×13.2cm,拉线定点栽插,以插1粒谷秧为标准,各小区基本苗一致,秧田、大田栽培管理按同一水平进行。

当水稻幼穗分化二至三期和齐穗期时,分别用上述叶面肥对水900kg/hm2喷施1次,复合赤霉素只在抽穗10%时喷施1次。

2结果与分析由表1可知,参试叶面肥均较对照获得不同程度的增产。

喷必灵区平均产量7 624.5kg/hm2,比对照区(产量6 949.5 kg/hm2)增产675.0kg/hm2,增幅9.71%,居第1名;其次为高效硝铵复合肥区,平均产量7 525.5kg/hm2,比对照区增产576.0kg/hm2,增幅8.29%,排第2名;复合赤霉素区平均产量7 450.5kg/hm2,比对照区增产501.0kg/hm2,增幅7.21%,排名第3;高级复合肥区平均产量7 275.0kg/hm2,比对照区增产325.5kg/hm2,增幅4.68%,排名第4;农丰壮区平均产量7 150.5 kg/hm2,比对照区增产210.0kg/hm2,增幅2.89%,居第5名。

几种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几种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几种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摘要叶面施肥是增加作物产量、提高作物品质、省工、增效的有效途径,叶面肥可以有效补充作物需要的营养元素,起到见效快、省工、省时的作用。

特安排水溶性硅肥、植物活力素、腐殖酸类叶面肥进行试验,以寻找水稻中后期叶面施肥的最好品种,为水稻高产优质高效做好技术支持。

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中后期喷施水溶性硅肥平均产量为10 190.5 kg/hm2,较喷施腐殖酸、植物活力素、清水平均产量分别增产514.1、784.9、1 580.2 kg/hm2,增产率分别为5.32%、8.35%、18.35%。

关键词不同叶面肥;水稻;肥效近年来,各种叶面施肥在各种作物上广泛应用,而硅素作为中量元素在作物上的叶面施用较少。

中量元素硅,在水稻生长中可以起到增加水稻的抗逆性和抗倒伏能力,同时也增加水稻的产量[1-4]。

因此,近年来水稻使用硅元素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措施,由于叶面使用硅肥较少,为了选用较好的水稻叶面肥,特安排了叶面喷施试验,现将试验效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概况试验设在邳州市黄墩湖水稻区议堂镇黄海村,地块平坦,代表面积为7 000 hm2;土壤类型为轻盐碱土,肥力中等均匀,全氮1.12 g/kg,有机质18.3 g/kg,速效钾115.3 mg/kg,速效磷45.2 mg/kg;前茬作物为小麦。

供试肥料为水溶性硅肥(徐州绿油油)、植物活力素(安徽)、腐殖酸叶面肥(山东)。

1.2 试验设计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腐殖酸叶面肥1.5 kg/hm2(A),植物活力素750 g/hm2(B),水溶性硅肥1.5 kg/hm2(C),以清水作对照(CK)。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5-10],3次重复,小区面积为30 m2。

1.3 试验方法每个处理小区叶面施肥2次,分别在拔节初期和抽穗初期喷施,每次均按设计用量对水600 kg/hm2喷施;每个处理小区除施用叶面肥的种类不同外,其他田间管理措施同大田(其他氮、磷、钾肥料的基施、追施等与大田一致)。

水稻施用叶面肥效果研究

水稻施用叶面肥效果研究
中等 。
12 供 试 材 料 .
试 验按照水稻 旱育稀植 “ 三化 一 管 ” 培 技 术 进 行 栽 栽 培 管 理 。 种 量 每 盘 播 芽 种 1 7 , 秧 规 格 3 m l 播 3. g插 5 0c x 0
c 施 肥 用 量 : 素 1 g 磷 酸 二 铵 6 k 、 酸 钾 (3 m, 尿 0k、 g硫 3 % KS 1 g 基 / 蘖 H : 节 R : 肥 = :::, 草 :2 2O )2 k , E: E调 E穗 3313 除 1%农 思 它 2 0 m 6 7 m 封 闭 灭 草 , 克 毙 防 虫 , 面 肥 3遍 。 3 Y 6 速 叶 第 一 次 防 病 多 菌 灵 8 /6 甲 基 托 布 津 10 g 6 0 g6 7 m + 0 / 7 6 m ;第 二 次 防 病 氯 溴 异 氰 尿 酸 5 /6 农 用 链 霉 素 0 ml 7 m+ 6 4 /6 0 g67 m ;第 三 次 防 病 稻 艳 10 m/6 加 收 米 9 1 l 7 m + 6 0 m/6 使 百 克 10 m /6 l 7m+ 6 0 l 7 m 。播 种 、 秧 均 在 1 d内 6 插 完 成 。整 个 生 育期 不 施 任 何 防病 药 剂 和 叶 面 肥 。
Ke r s Rie o irf r l e ; ed E i in y An l ss y wo d : c ;F l t i r Yil ; f ce c ; ay i a e iz
黑 龙 江省 属 寒地 稻作 区 , 气 候 等 生 态条 件 的影 响 , 受 磷 营养 元 素 的 活性 降低 , 致 水 稻 缺 磷 现 象严 重 , 稻 营 养 生 导 水 长 和生 殖 生 长 营养 不 良且 比例失 调 , 分 化 、 粉 及 灌 浆 过 穗 授 程 受 阻 , 重 影 响 了水 稻 的产 量 和 品质 。 严 针对 东 北优 势 粳 稻 产 区品 种 抗 逆性 差 、 产量 低 的现 状 , 场 上 出 现 了许 多 新 型 市 植 物 生 长 调 节剂 ( 田宝 、 凯 )通 过 在水 稻孕 穗 期 和 齐穗 吨 农 , 期 施 用 叶面 肥 , 确保 水 稻 穗 大 、 多 、 浆 饱 满 、 倒 伏 , 以 粒 灌 不 实 现 高 产 。为 了 验证 其 效 果 , 特进 行 如 下 试验 。

不同品种叶面肥在水稻上应用效果的对比试验

不同品种叶面肥在水稻上应用效果的对比试验

氢钾晶体复 配剂。④ 春泉矮壮 丰 ,扬州 春泉科技 有限公司生产 ,腐殖酸I > 4 0 g / L ,氮 N+ 磷P : 0 + 钾K Oi >2 0 0 g / L 。⑤庄福星 ,中美合资 ,安徽省
神农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 ,氮 N+ 磷P O +
钾K 2 O> 13 0 g / L 。 1 . 3 供试 品种 淮 稻 5号 ,属 迟熟 中粳 稻类 型 ,机插秧 。 1 . 4 试验 设计
水稻品种 ,当前大面积生产 的氮肥施用量是适 宜 的,不宜再增加氮肥用量。
3 0
大麦 与谷类科 学
B A R L E Y A N D C E R E A L S C I E N C E S
N O . 2 . 2 0 1 4
雾 ;农家乐 4 0 0倍 液喷雾 ;春科 液肥 3 0 0倍 液喷 雾 ;春泉矮壮丰 4 0 0倍液喷雾 ;庄福星 4 0 0 倍液喷 雾 ;对照为喷清水 ,共 l 8个处理组合 ,每处理 2
l 试验 材料 与方 法
复合肥 7 5 0 k g / h m ,尿素 1 1 2 . 5 k g / h m 。 1 . 2 供 试 叶面肥 ①苗喜 ,广东省植物龙 生物技术有 限公 司生 产 的多元素液体复合肥 ,氮 N+ 磷P : O +钾 K 0 总含量 I >5 0 %。②农家乐 ,上海通微生物技术有限 公司生产 的多 元 素 液体 复 合 肥 ,生 物腐 殖 酸 ≥ 4 0 L , 氮 N+ 磷P 2 O 5 + 钾K 2 O> t2 0 0 L 。③春 科液肥 ,扬州春泉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9 8 %磷酸二
3 . 近湖镇农业服务 中心 ,江苏 建湖 2 2 4 7 0 0 )
摘要 :将市场 5种叶面肥在水稻生长 中后期进行 叶面喷施试验 ,研究不 同叶面肥对 水稻农艺性 状和产量 的影响 ,筛选 出适 合建湖县水稻生长需要 的优质 叶面肥 。 关键词 :叶面肥 ;水稻 ;叶色 ;安全性 ;产量 ;影响

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

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

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加剧,粮食生产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土壤和肥料的合理利用至关重要。

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技术一直是一个热门研究领域。

本次试验旨在通过比较不同机型和肥料的深施肥效果,探索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新途径。

1.试验设计选取同一块土地种植水稻,将其均分为4组,每组面积相同,分别采用机器人、手推车、人工深施和传统施肥方式,在水稻成熟后进行均质化样品采集和检测,比较各组间的产量、质量等指标。

同时,比较不同肥料(有机肥、化学肥和混合肥)的深施肥效果。

2.试验结果2.1 机型对比如下表所示,机器人深施肥组和手推车深施肥组的产量和品质较人工深施肥组和传统施肥组均有显著提高。

其中,机器人深施肥组的产量最高,达到了855kg/mu,其次是手推车深施肥组,为813kg/mu。

人工深施肥组产量为742kg/mu,传统施肥组产量仅为668kg/mu。

在品质方面,机器人深施肥组的稻谷颜色、形状、质地等方面都优于其他组。

机型组别产量(kg/mu) 白米率(%) 错粒率(%) 头米率(%)机器人深施肥组 855 83.6 1.6 22.6手推车深施肥组 813 80.5 2.2 18.2人工深施肥组 742 78.2 3.5 16.5传统施肥组 668 75.5 4.8 14.53.结论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机器人深施肥和化学肥深施肥组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效果最为显著。

深施肥可以增加肥料与根系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养分吸收效率,减少浪费,有利于环境保护。

因此,在今后的水稻生产中,可以优先采用深施肥技术,结合不同机型和肥料选择,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

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

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水稻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肥料的施用,而在施肥过程中,不同的机型和肥料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为了探讨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的效果,我们进行了以下的研究。

一、试验目的本次试验旨在比较不同机型和肥料侧深施肥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为水稻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实现提高产量和质量的目标。

二、试验方法1. 试验地点:选择了水稻种植面积较大的农场作为试验地点。

2. 试验对象:选择了两种常见的机型和两种常用的肥料作为试验对象。

3. 试验设计:将试验地分为四块,分别使用两种机型侧深施肥,每种机型分别使用两种肥料。

4. 数据收集:对试验区进行定期观察和数据收集,包括水稻生长状况、叶色、倒伏情况等。

三、试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观察和数据收集,我们得出了以下的试验结果:1. 机型对比(1)旋耕式侧深施肥机:将肥料均匀地深埋于土壤底层,能够有效地提高肥料利用率,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土壤,但是操作相对较为复杂。

(2)下施式侧深施肥机:施肥效果受到土壤类型的影响较大,对于湿润度较高的土壤效果不如旋耕式侧深施肥机,但操作相对简单。

2. 肥料对比(1)有机肥料: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但释放慢,对于水稻的生长效果较为缓慢。

(2)化学肥料:营养成分较为单一,释放速度快,能够快速提供养分,但对土壤环境的影响较大。

3. 生长数据对比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我们发现,使用旋耕式侧深施肥机和化学肥料的组合在水稻生长方面效果最好,生长势强,叶色艳绿且整齐,倒伏率低。

而使用下施式侧深施肥机和有机肥料的组合在生长方面效果较差,叶色较淡,且倒伏率较高。

根据以上的试验结果,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侧深施肥机型的选择对水稻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旋耕式侧深施肥机能够更好地提高肥料利用率。

2. 肥料的选择也是影响水稻生长的重要因素,化学肥料能够快速提供养分,有机肥料虽然养分释放较慢,但能够改善土壤环境。

水稻施用不同叶面肥的效果研究

水稻施用不同叶面肥的效果研究

水稻施用不同叶面肥的效果研究作者:程卫华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年第02期摘要:为选择水稻适宜的叶面肥品种,进行了不同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应用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以喷丰产素获得的增产效果最大,增产量达到了758.5kg/hm2,增产率高达8.75%,增加纯收入达到1751.4元/hm;喷喷施宝的增产量次之,为573.1 kg/hm2,增产率为6.61%,增加纯收入达到1254.2元/ hm2;喷氨基酸水溶性肥的增产量位于第三,为538.9 kg/hm2,增产率为6.22%,增加纯收入达到1208元/ hm2。

本试验以喷丰产素效果最好,喷喷施宝和喷氨基酸水溶性肥的效果次之。

关键词:水稻;喷施宝;丰产素;氨基酸水溶性肥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本次试验用水稻品种为Y两优1998,肥料品种选择广西北海喷施宝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喷施宝、甘肃黑马石化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丰产素、安庆华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华徽佳宝”牌氨基酸水溶肥料。

试验用复合肥含纯N、P2O5、K2O分别为17%、17%、17%,由湖北三菱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尿素含纯N46%,由安庆石化厂生产;氯化钾含K2O60%,为加拿大国生产。

2.试验用地情况本次试验选择在安徽省怀宁县茶岭镇万福村汪刘生承包的一季稻田中进行。

试验田土质为粘性土,土壤肥力中等,偏酸性,旱涝保收,能排能灌。

试验田前茬为空白田。

3.试验设计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是:处理1,当地常规施肥+喷施喷施宝;处理2,当地常规施肥+喷施丰产素;处理3,当地常规施肥+喷施“华徽佳宝”牌氨基酸水溶肥料;处理4,当地常规施肥+喷施等量等次清水(对照);每处理重复三次,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25㎡,试验地四周设保护行。

4.叶面肥使用方法不同叶面肥喷施浓度如下:喷施宝为2000倍液、丰产素为1500倍液、氨基酸水溶性肥为600倍液。

三种叶面肥喷施时间分别在水稻的孕穗期和扬花期,每个时期只喷施一次叶面肥。

多品种叶面肥水稻田间对比试验研究

多品种叶面肥水稻田间对比试验研究

酸水溶肥料 、 陕西川有机水溶肥料增产效果明显 , 具有 一定的推广价值 。
关键 词 : 面 肥 ; 稻 ; 江 县 叶 水 庐
中 图 分类 号
¥ 1 51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0 7 3 (0 1 0 9 0 07— 7 1 2 1 )7— 7— 3
1 试验 时 间与地 点
试验 于 2 1 0 0年 6月至 l 月 , 庐江 县 石头 镇 同心 村 1 在 九组马 恒丰户 承 包 田, 茬 为 早 稻 , 前 田块 面积 为 0 1 h .8 m (0 0 , 6 m X3 m) 土壤类 型 为下 蜀 系黄 土母 质 发育 而 成 的 马 肝 田土种 , 壤 肥 力 中等 , 灌 方 便 ,土 壤 有 机 质 1 . 4 土 排 53
( 见表 1 ; 2 对 照 1为 0 2 ) () . %磷 酸 二 氢钾 ; 照 2为 1 对 % 尿素 ; 对照 3为 0 2 . %磷 酸 二氢钾 加 1 %尿 素 ; 照 4为 叶 对 面喷施 等量次 清水 。
2 3 试 验设计 . 试 验共设 1 1个处 理 ( 1 , 处理 3次 表 )各 重复, 随机 区组 排列 , 区 面 积 2 m ( . 7 m) 小 区 小 0 6 6 m X3 ,
公司
5 L 0 m 6 L 0 m l0 L 0 m
5g 0
255 病 虫 草害 防治 ..
试 验 田强 化病 虫 草 害 防治 , 确保
3 北京绿天使含氨 基酸水溶肥料 北京绿天使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省神 农农 业技术 开发 4 安徽神农新美 洲星 有机水溶肥料

不 发生危 害 。虫害 以 防为 主 , 重点 防治 稻 飞 虱 、 化螟 和 二

211170547_不同叶面肥在水稻上试验效果初报

211170547_不同叶面肥在水稻上试验效果初报
735
2
2
kg/667m 、
750kg/667m ,没有施用腐殖酸水溶肥料
产出比分别为 1∶2.
05、
1∶7.
17;
1∶4.
35;投 入 与 产 出 比
产出比 为 1∶2.
05;投 入 与 净 产 出 比 分 别 为1∶1.
05;
1∶6.
17;
1∶3.
35。综合投 入 与 产 出 情 况 看,处 理 2 的 投
常规栽培一 致;处 理 2:按 照
习惯 施 肥 + 水 稻 破 口 期 以
1∶600倍 浓 度 喷 施 一 次 大 量
元素腐 殖 酸 水 溶 肥 料,其 他
图 1 肥料试验布局
收稿日期:
2022
07
14
作者简介:徐际根(
1966—),男(汉族),安徽省潜山市人;本科,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
高。在 4 个 处 理 中,成 穗 率 最 高 的 是 处 理 4,达 到
康宽 加 150g/hm 比 蚜 酮 兑 水 喷 雾。 重 点 防 治 立 枯
病、青枯病和恶苗病病害。
81.
74% ,分蘖力最强的处理 1 成穗率 78.
88% ,居第三
位,综合分蘖 力 和 分 蘖 成 穗 率 来 看,处 理 4 的 成 穗 突
分蘖率/
%
332.
10
有效穗/
成穗率/
(万/667m2)
%
301.
76
290.
09
304.
15
· 94 ·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株高/
cm
穗长/

几种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对比试验

几种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对比试验

叶 片功 能期 . 增加 每 穗实 粒 数 、 千粒 重 和 干物 质 积 累 分 中不含氨 基酸 。 供试 水稻 品种 为垦鉴 稻 1 , 育 0号 生 量 , 而提 高 水稻 产量 。本试 验通过 研究 叶 面肥 的 期 18d 主茎 1 从 2 , 1叶, 种植 密度 为 1 7万 株/ 。 . 6 亩 配 制及 其 在水 稻 上 的肥 效 ,以及使 用 叶面肥 所 取 得 12 试 验 地 点 . 的经济效 益 。 而促 进新 型 叶面肥 的推 广应用 。 从 试 验 在 大 庆 市 农 业 技术 推 广 中 心水 稻 试 验 田 .
6 — 2 —
硝 态 氮 的 短 期效 应 【. 国农 业 大学 学 报 , 0 ,34 : — 3 J中 ] 2 81 ( ) 9 2 . 0 1 [] 翠 萍 , 雪 霞 , 姣 爱 , 秸 秆 还 田与 施 氮 对 冬 小 麦 生 长 发 4闫 裴 王 等. 育 及 水 肥 利 用 率 的 影 响 f. 国 生 态 农 业 学 报 , 1, ( ) J中 1 2 l1 2 : 0 9
照增 产 1 . %, 04 9 产值 增加 1 . %, 济效 益显 著。 07 3 经
关 键 词 : 稻 ; 基 酸 叶 面 肥 ; 长 ; 量 水 氨 生 产 ’
0g L.u F + n Z  ̄ 0 由牡 丹 江农 垦世 绿肥 业 > 叶面 肥作 为 一 种新 肥 源 . 在作 物 营养 施 肥 、 高 0 / C + e M + n 2 %. 提
l 舭枇姚
22 试 研 0. 验 究 1 7
几种 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对 比试验
洪 秀 杰 赵 冠 羽 王 宝柱 。
( 黑龙 江省大 庆 市农业 技术 推广 中心 大庆 1 3 l ; 1. 6 4 1

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

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

水稻侧深施肥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水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稳定和提高对于保障全球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在提高水稻产量的过程中,施肥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稻侧深施肥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施肥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水稻生长中不同生育阶段的养分需求,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实现增产减肥的目的。

在水稻侧深施肥的过程中,施肥机型和肥料的选择对于施肥效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进行不同机型和肥料对比试验,以探索最佳的水稻侧深施肥技术。

一、试验目的1. 探究不同机型对水稻侧深施肥效果的影响。

2. 比较不同肥料对水稻侧深施肥效果的差异。

3. 寻求最佳的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提高水稻产量。

二、试验对象本试验选取了常见的两种水稻侧深施肥机型——振动式侧深施肥机和喷洒式侧深施肥机,以及三种常用的肥料——尿素、复合肥和有机肥。

三、试验设计本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分为两个因素对比试验。

第一个因素是机型,分为两个水平:振动式侧深施肥机和喷洒式侧深施肥机;第二个因素是肥料,分为三个水平:尿素、复合肥和有机肥。

共设立6个处理组合,每个处理组合设置3个重复。

具体实施如下:处理组合1:振动式侧深施肥机 + 尿素处理组合2:振动式侧深施肥机 + 复合肥处理组合3:振动式侧深施肥机 + 有机肥处理组合4:喷洒式侧深施肥机 + 尿素处理组合5:喷洒式侧深施肥机 + 复合肥处理组合6:喷洒式侧深施肥机 + 有机肥四、试验方法1. 地块准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水稻田地作为试验地块,进行土壤理化性质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土壤调理,以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2. 试验方案:在试验田地中设置6个处理组合的试验区,每个试验区面积相同,并根据处理组合进行标识。

3. 施肥操作:按照处理组合的设定,选择对应的机型和肥料进行侧深施肥操作,注意施肥均匀和数量适宜。

4. 生长管理:在整个生长季节内,在试验田地中实施统一的水稻田间管理措施,如浇水、施药、杂草清除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增施稻帅叶面肥试验对比分析
摘要:“稻帅”叶面肥是专门应用于粮食作物的叶面肥料,是一种高新生物技术产品。

该产品于2015年晚造在东源县灯塔镇梨园村进行了对照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水稻喷施“稻帅”叶面肥,对构成水稻产量的各因子有较大的影响,且能促进根系发达,提早分蘖;促进叶色原绿,叶片增厚,提高作物抗倒伏、抗虫、抗病力;促进籽粒饱满,增加千粒重,从而使作物增产并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关键词:“稻帅”叶面肥;试验;产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1974/nyyjs.2017053204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广8优169,试验与对照所用肥料均为尿素、过磷酸钙、碳酸氢铵、复合肥。

供试地点田块在广东省东源县灯塔镇梨园村,面积1333.34m2供试田块交通、排灌便利,供试土壤为壤土,肥力中等均匀。

1.2 试验方法
1.2.1 设试验与对照区
试验前先将田块均匀划分为2等份,即为试验区和对照
区,每个区面积为667m2,在7月27日各施入基肥碳酸氢铵25kg和过磷酸钙25kg,然后耙平耙匀并插下秧苗。

1.2.2 试验方法
在试验与对照二区之间修筑一条田埂并于四周设置保
护行,防止相互间串灌,以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基肥在插植当天施入,追肥分2次进行,第1次追肥在8月2日进行,每667m2追施尿素5kg,第2次追肥在插秧后32d进行,每667m2追尿素2.5kg、复合肥2.5kg。

同时,在叶面肥试验区施用时间为第1次使用稻帅叶面肥时间为8月8日,第2次使用时间为8月26日,第3次施用时间为9月27日。

对照与试验二区之间所有的其他栽培措施相同,秧苗素质大小一致,同时播种、插秧、施肥、水分管理及进行病虫防治。

播种时间为7月2日,收获时间为11月13日。

收获前在两区各取样5株进行考种,收割时按实收稻谷计称湿谷重量,收获后按区分晒并计称干谷重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结果
试验结果:喷施过“稻帅”叶面肥的田块比没有喷施过的田块其平均最高苗数为29苗,对照田块则为27.1苗;平均有效穗为17.4穗,对照田块为15.5穗;平均成穗率为60%,对照田块为57.2%;平均株高为96. 3cm,对照田块为94.7cm,平均穗长为22.8cm,对照田块为22. 2cm;平均穗总粒数为
179.3粒,对照田块为168.9粒;平均穗实粒数为148.6粒,对照田块为137.2粒;平均结实率为82.9%,对照田块为81.2%;平均千粒重为21.7g,对照田块为20.9g;每667m2理论产量为536.8kg,对照田块为460kg;每667m2实割产量为544kg,对照田块为463kg;对比每667m2增81kg,增产率为17. 50%。

见表1。

2.2 分析
2.2.1 分析1
根据实验结果说明,在同等条件下,水稻喷施“稻种”叶面肥后,其平均最高苗数,有效穗数、成穗率、株高、穗长、粒数、实粒数、经实率及千粒重均高于对照田块,并对促进根系发达,提早分蘖,促进叶色混绿,叶片增厚,提高作物抗倒性,抗虫、抗疾、综合能力;同时促进籽粒饱满,增加千粒重,从而使农作物增产和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因此,其作用也对构成水稻产量的各因子有着较大的影响。

2.2.2 分析2
根据2个区域的考种数据分析,试验区与对照区的理论产量分别为536.8kg和460kg,实割产量分别为544kg和463kg。

对水稻喷施“稻帅”叶面肥与不喷施“稻帅”叶面肥的产量对比后增值(除地力)分别为5.37元和4.94元,二区对比
增值为0.43元。

见表2。

3 建议
从结果和分析最后一页看,在同等对作物进行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止的基?A上,增施稻帅叶面肥每667m2增稻谷81kg,增产率为17.5%。

其经济效益每年投入净增值为5.57元,对比增值0.43元,效益与效果理想。

因此,建议有关农技推广部门应继续做好对比试验工作,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试验面积,为接下来的大面积推广提供更多的依据;在宣传发动工作上,有关部门应加强重视,确保推广工作能真正到位,使农民朋友真正从中受益,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