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诗刊》读后感【精选】
诗经读后感(精选15篇)
![诗经读后感(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4509072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02.png)
诗经读后感(精选15篇)诗经读后感1第一次读《诗经》的时候,我对它的第一眼可能是枯燥的,是一种高深莫测的迫人感觉。
一行行字组成一列诗句,一个个诗句组成一整首诗。
第一次读《诗经》时,我读得十分困难,停顿不知所措。
太多的生字词,太多的诗句,太多的翻译,不懂,或者是根本没有读懂过。
第一次读《诗经》的时候,我仿佛闯入了一个不属于自己的时代,那里有金碧辉煌的元朝,有醉卧沙场君莫笑的豪情,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春慕,有着知天地生来为谁的天问奈何,我仿佛进入到了一个伤春悲秋的多感春阔,那里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相思愁,有无可奈何花荡去的感伤,有陌上公子如心,可缓缓归矣的重逢相守的痴恋;我仿佛融入进一杯茶里,一句诗里,一片花叶里,去细细品,去用心聆听它们的每一寸美好,每一秒的心跳。
我似乎看见她了,在慢天雪落中找到一处归家,在桃之夭夭中寻到一朵芳华,在江南烟雨中觅到一片云角,在戏子身影翩纤的台摸到一张不知的劫,在戏火喧哗的三月烽烟中停到一方笙歌起落的天朝,停到历史血液深处的.芳华里,那般别样风采,别样花季。
在漫天云卷云舒中,满庭花开花落的寂静中,我捧着那一本沉厚的《诗经》仿佛抱着一份沉重的历史,茶香静静得绕满整间小房,心间仿佛有什么东西离开了。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我和有人的最好誓言。
式微,式微,胡不归?是那份盼心归的千千心切。
清晨,我一人走在通幽的野径中,看着天边的初日,感受阳光散进骨子里的那一份暖意,心也渐渐地暖了起来。
大街上人流汹涌动着,人影交映着,我仿佛看到了涌动着的历史,它拥有着沉浐的韵味,有着文化的佳承。
从小货郎到商人,从沿街摆摊搬进了店铺,从石子路走成了水泥路成了条条柏油大路。
正如《诗经》一般,有大数人的收集装订和整理出一本经典一般。
《诗经》有着它独特的韵味,在不同人的眼中,它是不同的,你怎么看它,它就怎么看你。
拍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诗经读后感2寻遍所有的名词,我认为把《诗经》比作为晴朗的夜空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而《诗经》中的每一篇则是夜空中最独一无二的星星。
7月《诗刊》读后感
![7月《诗刊》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3240d81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d1.png)
7月《诗刊》读后感《诗刊》是一本我非常喜爱的文学杂志,每当我拿到新的一期时,总会迫不及待地翻开来阅读。
而7月的《诗刊》更是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惊喜和思考。
在这一期里,诗歌的力量和音乐的魅力相互交融,给我带来了一次美妙的阅读体验。
在这一期的《诗刊》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是《深夜的阿根廷舞曲》。
这是一首描述爱情和追求的诗歌,作者通过舞曲的节奏和旋律,展现了深夜阿根廷的热情和浪漫。
诗人把舞曲比喻成一种爱情的表达方式,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将内心的喜悦和冲动诉诸于舞蹈的动作和旋律之中。
诗人的文字仿佛舞曲一样,把人们带入了一个充满激情和律动的世界。
读完这篇诗歌,我仿佛听到了舞曲的声音,感受到了爱情的火热,不禁心潮澎湃,情不自禁地起舞。
除了诗歌之外,这一期的《诗刊》还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短篇小说。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是《幸福花》,作者通过写一片花海和一个小女孩与母亲的故事,表达了对幸福的向往和珍惜。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一个花海里,花海里的每一朵花都深深扎根于土地,生机勃勃。
而小女孩和母亲也像花朵一样,散发着幸福的光芒。
作者通过描写小女孩对花朵的喜爱和和母亲之间的情感,呼应了幸福之花和母亲的关系,使整个故事更富有情感和温度。
通过读这个故事,我体会到了幸福的真谛,也更加珍惜与亲人之间的情感。
此外,《诗刊》还收录了一些优秀的散文和评论文章。
其中,我特别喜欢一篇名为《边界的存在》的散文。
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个边境城市的特点和人们的生活,思考了边界的含义和存在的意义。
散文中的边境城市既是一个物理空间的界限,也是一个文化和心灵的边界。
作者通过对边境城市的描绘,让我感受到了它特有的魅力和独特的文化氛围。
同时,作者在文中也提出了对边界的思考,边界不仅是物理的隔离,更是一种心灵的自由。
无论是在边境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有自己的边界和禁区,而真正的自由和成长是要学会超越这些边缘,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总的来说,7月的《诗刊》是一期精彩的杂志,其中的诗歌、故事和散文都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思考和启发。
诗歌选集《艾青诗选》读后感心得十篇参考
![诗歌选集《艾青诗选》读后感心得十篇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2635f91b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19.png)
诗歌选集《艾青诗选》读后感心得十篇参考诗歌选集《艾青诗选》读后感心得精选篇1读了艾青,我才第一次真真切切地体会到“精神”这个词。
它不一定非得是黑夜里肆意燃烧的火焰,也不非得是黎明到来时的曙光。
一人、一纸、一笔,就足以道精神。
正如鱼的化石,面对外界的事物变换始终沉默不语,但你却不难想象在数万年前,这条鱼儿在水里是怎样欢快地游。
这就是精神,更是灵魂。
你能从鱼骨中看到江河湖泊,亦能从人眼中看出精神的光芒。
艾青如此。
正逢新旧社会交替。
面对旧社会的黑暗与恐怖,艾青从不吝啬自己的鄙夷和痛恨,同他又极力追逐光明与希望。
他的精神,是《启明星》,驱散黑暗;是《向太阳》,向往阳光;是《春天》,期望美好;是《雪莲》,纯洁地面对人间丑恶。
世间污浊我独清,一把烈火向光明!我何不想拥有这般精神?谁人不想拥有这般灵魂?小时候作文/看到街上的叫花子,眼神中没有半点希冀,也看不见追求。
我也曾听到,一些小商小贩,商讨着等了以后开大超市。
我开始思考,人是靠什么活着。
读了艾青,我明白了,人活的就是精神。
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再怎样伟大,也只能影响当代。
而如果是他精神的伟大,却可以影响一批人一辈子。
这就是精神的力量。
对于艾青来说,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他与黑暗的斗争永远不会结束。
对于他的精神来说,驱逐黑暗,迎来光明是他一生的追求。
新时代的人们,谁都得拥有这般灵魂!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必须有着艾青般的魄力与追求,在追逐光明的时候,不忘以自己的精神传递黎明的曙光。
同时,我们更要有一个饱经风霜、不屈不挠的灵魂,不论踏足山巅,还是跌落低谷,我们都要时刻记着:精神不倒,人也不败。
诗歌选集《艾青诗选》读后感心得精选篇2《艾青诗选》是艾青写的好诗的汇集。
每篇诗字数寥寥无几,但不知为何,正是这普普通通的几字,仿佛让我感受到了艾青在写这诗时倾诉者对国家的热爱。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句诗在我记忆里永存。
读着《北方》诗中“北方是悲哀的,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生命的绿色。
《诗歌精选集》读后感
![《诗歌精选集》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81ac56f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c9.png)
《诗歌精选集》读后感
《诗歌精选集》是一部集结了各个时期、各个流派的诗歌作品的精华之作。
通
过阅读这部书籍,我深深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和力量,也对诗歌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诗歌是一种高度压缩的语言艺术,通过简短的文字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在《诗歌精选集》中,我看到了诗人们对生活、对人性、对自然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他们用简练的语言描绘出了丰富多彩的世界,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复杂。
在阅读这些诗歌作品的过程中,我也不断被震撼和启发。
诗人们用他们独特的
视角和情感表达了对人生、对世界的独特见解,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和处世态度。
他们的诗歌不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更是一种对人性、对社会、对世界的深刻探索和反思。
在这些诗歌中,我看到了对爱情、对友情、对家庭的赞美和歌颂,也看到了对
战争、对苦难、对死亡的深沉思考和哀怨。
诗人们用他们的文字感动了我,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和美好,也让我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诗歌精选集》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让我对诗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赏。
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可以深入人心,触动人灵魂,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深刻。
通过阅读这部书籍,我对诗歌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总的来说,读完《诗歌精选集》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也让
我对诗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诗歌是一种美丽的艺术形式,它可以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复杂,也可以让人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希望通过不断阅读和欣赏诗歌,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生,更好地感受生活的美好。
《诗刊》读后感抵达诗意的钥匙
![《诗刊》读后感抵达诗意的钥匙](https://img.taocdn.com/s3/m/06f5b429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e1.png)
《诗刊》读后感抵达诗意的钥匙《诗刊》读后感:抵达诗意的钥匙《诗刊》作为一本特色鲜明的文学杂志,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诗意世界的窗户。
在《诗刊》的世界里,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另类的小宇宙,每一篇诗歌都是一个个独立的心灵,每一个诗人都是一个注定要追求诗意的旅者。
从某种程度上讲,《诗刊》是一本“享乐主义”的杂志,因为诗人们在这里尽情地享受着诗意带来的快感。
无论是兴奋的心情,还是忧郁的情绪,所有的情感都以诗歌的形式被抒发出来。
在这里,我读到了一篇篇建立在感性基础上的作品,作者用直抵心灵的文字和抒情的笔触唤醒了我沉睡已久的感觉神经。
《诗刊》让我惊叹的地方不仅仅在于诗人们对语言的驾驭能力,更在于他们对生活的敏锐感知。
他们从平凡中捕捉到细微之处,犹如昆虫探索世界一样,用他们的诗意望远镜看待世界。
他们把人类的喜怒哀乐,把自己的成长历程和存在感,把一切事物的本质都汇集成了一粒粒碎片,然后拼贴在他们的诗篇之中。
读这些作品,就像慢慢翻开一本心灵手记,与作者在时间和空间上交汇。
《诗刊》的作品类型多样,从传统的律诗格律到自由的散文诗,从自然景观到人文关怀,从个体感受到社会批判,每一篇都颇具特色。
无论是直指人心的自述散文,还是借喻与虚拟的摩登诗,每一首都仿佛是诗人们心灵的代言人,呼应着每个人内心深处或明或暗的情感。
他们的诗篇像一枚枚明亮的钥匙,开启了我们心灵的门窗。
阅读《诗刊》给我带来的最深刻的体验是与诗人共舞的愉悦感。
在阅读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诗人与我共同感知生活、思考人生的意愿,感受到了他们用诗歌给予我的指引与启示。
这种共同的感知与思考,使我逐渐体会到了诗歌的真谛。
诗歌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它不仅仅是诗人创作的艺术品,更是他们对现实的反思和对未来的追求。
《诗刊》的作品中有的充满了对生活的怀疑与不满,有的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性的独特体验,有的探索了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困境。
它们展示了诗人们追求真实、追求自由、追求美好的内心世界。
《诗刊》读后感2000字
![《诗刊》读后感2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04a9bffb6c175f0e7dd1370b.png)
与2020正式挥手作别,已不足百天。
当拿到9月两期《诗刊》,才恍然有悟:无需再给几天南方的好天气,已然是个灿烂的丰收季。
《诗刊》9月上半月刊是“第十届青春回眸”专刊,回望诗人创作之初的抱负与野心,十余位诗人的代表作与新作交相辉映,依稀可窥当代诗几十年的来时径。
写作主题之广,地域之辽阔,风格之夐异,都在本专栏交织纵横,一如秋高疏朗的星。
其中,西渡的诗歌读来忧郁有力,从《江南忆》的桨声欸乃中,诗人缓缓呈现出自身,恰如那个离乡千里的游子,溯游去找寻失落的“稻田倒映白鹤的闲心”。
作为当代诗中时而翩飞、时而高蹈的意象,那只鹤翻越关山万里,在“大海无穷尽的跳荡“,归栖于明月夜山中,遍寻不见。
侯马的诗,一如既往地暴露出浓郁的地域特征:山川,牧场,蒙古包,再次将我们的视域拉至贺兰山下。
这位诗人警察,始终关注着足下的土地。
“苦寒之地/万物皆有生存之道”(《内蒙的玫瑰》),那些红脸的蒙古汉子,“他们的事业/是转山”(《转山》),“农民有院子/院门不锁”(《压水井》),密集质朴的语言,俯仰可拾,恰如原野的坦荡。
一如诗人自评,张清华的作品中攒射出对庸俗讽喻的子弹,在“觥筹交错,杯盘狼藉”中,“一只上个时代的夜莺”,依旧在发出细弱的呼喊,传递着诗歌的清醒。
一切人学,皆蘸满泪水与温情。
在那片神秘的高原,陈人杰是父亲、也是丈夫,亦是弟弟,将思念绵延千山万壑,用“一生的光阴”去安慰跨越三十四省市版图的心。
高原洗净铅华,也渗透到他的骨髓,露出纯真的美。
陈人杰的《姐姐》《与妻书》和包临轩的《致母亲》、祁人的《和田玉》《伴侣》一道,汇聚成爱的回声。
在祖国的山峦之上,行吟的歌者依旧在找寻、折射心灵的栖居地。
当世人被抛离到人间,我们的孤独便注定如影随形。
印象尤深的是金所军的《秋分》,简朴的语言,雕琢出一幅泛黄的木刻,主题是老父那张孤独苍老的脸。
西川说,理想的诗的语言和人之间,应该没有距离,直接触及事物,产生”皮肤和树皮的接触”,我想这几位诗人都做到了这一点。
《艾青诗选》诗集选读个人感想12篇
![《艾青诗选》诗集选读个人感想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05bc6fd9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32.png)
《艾青诗选》诗集选读个人感想1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艾青诗选》诗集选读个人感想12篇《艾青诗选》诗集选读个人感想范文12篇《艾青诗选》诗集选读个人感想如何写?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海子诗歌读后感(精选10篇)
![海子诗歌读后感(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273c82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72.png)
海子诗歌读后感(精选10篇)海子诗歌读后感 1喜欢诗歌,不同心情喜欢读不同的诗。
《海子的诗》放在书架外沿,最常读的时刻,是黄昏,翻开海子的诗,仿佛一座安宁的灯塔,带你静静向过去回望。
有趣的是,不同时期读同一首诗,理解和感受又不相同。
这时便能清楚地感到时光在流逝。
海子,这个年轻的诗人死在春天,如今整个中国都在面向大海,渴望春暖花开,也有越来越多心灵在他的诗中相聚,仿佛在默默作证,这个蔑视死亡的天才交出的是生命,收获的是永恒。
也许,海子诗歌真正可贵的,是他深遂的哲学思维,比干剖心的赤子情怀,以及将诸多西方现代诗歌手法与汉语言创造性的结合。
在他笔下,语言和诗歌庄重神圣,肩负着历史的`使命,被生命的火烧过。
对我而言,海子是一个民族文化觉醒的先行者,一个身体力行拥抱太阳与光明的预言家和殉道者。
他是诗歌本身的祭品,而他的诗歌,则是种子的衣裳。
他信心十足地期待着一粒种子死后的春暖花开,不是个人的声望,而是时代精神的预言。
作为一个时代诗人,海子意识到自己身上背负的使命,他从来不为自己而活。
他渴望成为太阳,我的理解是,不仅是文化中的意象,诗歌上的追求,而是一种基督精神的自我实现。
海子是善良的,温和的,顾城可以为追求谢烨睡在她的家门口,而海子在女友父母反对后,走到她的家门口,还是悄悄离开。
同样,他不会伤害任何人,能够伤害的,只是他自己。
自我牺牲的博爱精神令他渴望燃烧,献出自己。
也许,海子完成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首诗,是他自己,以他生命的献祭,完成了理想中弥赛亚的大诗,将太阳的光芒射入亿万人的心灵。
海子诗歌读后感 2读海子的诗歌,我能莫名的感动,不知不觉被海子诗里透漏出的对生命,对自然的热爱所深深折服。
记得刚刚读《活在珍贵的人间》时,我莫名的哭了。
确实是这样啊,我们活在人间,活在自然中。
享受着自然赐予我们的一切。
里面的这样几句话,我觉得所述道理尤为深刻。
他说:活在这珍贵的人间,太阳强烈,水波温柔,一层层白云覆盖着,我,踩在青草上,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地,活在这珍贵的人间,泥土高溅,扑打面颊,活在这珍贵的人间,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
9月份《诗刊》读后感
![9月份《诗刊》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db7b8fd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87.png)
9月份《诗刊》读后感
作为一个读《诗刊》的观众,我对9月份的内容有了一些深入的思考和感受。
本期的
选择让我印象深刻,其中一些作品的主题和表达方式都非常独特和引人入胜。
首先,我想提到一篇诗歌,它的题目是《秋风抚过耳畔》。
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赞
美和对逝去季节的思念之情。
作者利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描写,将秋风的声音和意象
与人类的情感相联系。
读完这首诗,我仿佛能感受到秋风轻轻抚过耳畔的感觉,深深
地被诗人的情感所触动。
另一篇我喜欢的作品是一篇散文,《城南黄昏》。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城市
黄昏时分的景象。
文字简洁而又有力,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城市的喧
嚣与忙碌,以及黄昏时分的宁静与思考。
我被作者对城市生活的观察力和感悟所震撼,这篇散文仿佛把我带入了作者所描绘的那个黄昏时刻。
除了这些作品,本期的《诗刊》还包括了一些关于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的诗歌和散文。
这些作品不仅在艺术上令人赞叹,更展现了作家对社会问题的关切和对人性的思考。
读完这些作品,我不禁反思了自己的价值观和对社会的态度。
总的来说,9月份的《诗刊》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思考和感悟。
作家们的作品不仅能够
触动读者的心灵,也能够引发我们对世界的思考和对自己内心的反思。
我期待着下一
个月的《诗刊》,希望能够继续从中汲取灵感和力量。
2020年7月《诗刊》读后感
![2020年7月《诗刊》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6a19b0b05087632311212d9.png)
2020年7月《诗刊》读后感2020年7月《诗刊》读后感2020年7月的《诗刊》上半月刊以杨牧先生的《松》(这是他一系列书写草木的短诗中的一首)开篇,除了有对这位在今年春天去世的诗人的纪念意味,也像是一个隐喻,指向这个时代所倾慕的一种气质:它是自负而带着倨傲神采的/因为它是风雪正派凛凛古典。
视点栏目刊发了雷平阳的一组诗,依然体现了诗人的典型特色,即从外部事物(例如自然景观)的显现之中探究世界的隐秘,如一头虚幻般的大象仿佛蒙垢多年的铜佛来到了暴雨之中 (《雨夜》),如从隐秘的寂静空间化为神的影子的植物(《桉树,致陈流》),或是短诗《悬念》之中梦见/自己还活着的死者。
这种写作不是对人们所见事物的简单模仿,按诗人自己在创作谈中所述,它带着发明的使命。
在接下来的新时代栏目中,主要是对祖国及其当下状貌的赞颂,龙小龙以钉子精神写祖国的工业,王二冬描述了现代通讯和物流,远洋称赞深圳工业区和打工妹,远村和凌翼试图把握现代乡村生活及扶贫带来的改变,阿成则直接处理祖国的当代形象臧棣等重要诗人的出现给方阵栏目带来了足够的分量。
在过往的写作中,臧棣已经写过一系列以协会、丛书、入门为标题的作品,如今他带来的则是数首简史这些可被视为系列写作的诗歌需要更大篇幅的专论才能深入把握,但在此,至少可以概括性地判断,臧棣的诗歌有着从细微处入手抵达语言及经验边界的重要意义,在小大之辩中基于读者瞬间的惊异。
如《银杏的左边简史》中最后我又是谁呢所展开的对自我、客体及表意关系的思考,如《山楂花简史》中不断在否定中褪去世俗经验( 既不映衬现实的晦暗,/也不隆重生活的艰辛 )后绽放自身( 更像是一次显灵 )的山楂花的形象,如既是玩物,也是圣物的琥珀(《琥珀简史》) 世界以新的姿态萌发出来,直到你拒绝了/永恒的诱惑,在美丽人生中/如同回放一般,感到了永恒的快乐。
(《萌芽简史》)随后是诗人大解的作品,书写了被包围在自然之中的生活,将天空轻风云彩放置进悠长的生命记忆中;池凌云写中国西北的空阔壮美,以强烈的抒情话语感受无言的世界,听一只鹰说飞行才是你的全部生命 (《刚察草原上空的鹰》);黄梵从生活的瞬间生发出诗句,一只猫,一双脚上的鞋子都可以引起深思,父亲离去的时刻则让人铭记:最后时刻是失控的车子/他冲入黑暗的一瞬,我来不及帮他系上安全带 (《最后时刻》)。
诗集《艾青诗选》读后感7篇
![诗集《艾青诗选》读后感7篇](https://img.taocdn.com/s3/m/5118f651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ab.png)
诗集《艾青诗选》读后感7篇诗集《艾青诗选》读后感1读艾青的诗选,我获得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坚韧意志。
二十多年的教化生涯,培育了我大张旗鼓,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养成了我遇事不模糊,办事不拖拉的工作习惯,造就了我不唯书,不唯上,只唯真,只唯实的工作看法。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以往作为一名菜鸟的我站在那里,心里诚惶诚恐。
记得我以往说过我要把自我从一个小女人变成女汉子,经过这两个月的努力,蜕变,今日的我最终华丽转身!我一向在心里静默祈祷,来点风,来点雨,让我生根发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没有最好,仅有更好,若心中种花,日子便会生香,踏实肯干,仔细做好每一件事,就会让名著这朵花娇艳盛开,也为自我的人生增加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读艾青的诗选,我充溢对精神家园的向往,坚决不断前行的信念。
早上5点起来上早自习,天下着不大不小的雨,外面冷嗖嗖的,漆黑一片,一个人走在冷风中,不禁悲从心起,眼泪掉下来!自我其实是个很缺乏平安感的人,当一个人在家的时候,睡觉总不踏实,经常半夜2,3点醒来。
细数人生历程,感觉还是很华蜜的,小时候在家爸妈温柔慈祥,对我疼爱有加,嫁人后老公高大帅气,女儿乖巧懂事,并且唯我是瞻。
无论别人多么飞黄腾达位高权重,我并不艳羡,更不会嫉妒,我只会祝愿,祝愿他们越飞越高,前程似锦。
人各有志,在人生的每个阶段,人的追求和心态也会发生必需的改变。
我捡起笔,我的心瞬间清静如水,澄明透彻,内心奔腾着快乐的水花,那种发自心底的喜悦喷薄而出,无法抵抗。
读艾青诗选,我体悟到纯真细腻的情感,感受到淳淳师生情义。
带了六年的毕业班,自从选择了老师这个职业,我就已经把你们当成了恋人!你们虐我千百遍,我把你们当时恋!不必怀疑我对你们的真情,虽然,我对你们从不言听计从,你们犯错了我会指责,你们任性了我会发火,但那是爱之深责之切,在我的内心,仅有一个愿望:就是期望你们在人生的竞争中会赢!爱是一种单向的付出,不用想是否能得到回应,既然上天支配了我们师生的缘分,我就用自我最大的力气,送你一程,我情愿你飞得更高,走得更远,超过我的以往!其实老师和学生之间,同样是一场目送,我会静默地站成你们身后擎天的大树,祝愿你毅然远行的背影!读艾青诗选,唤醒了沉睡的心灵,引领了迷惘的灵魂。
《诗刊》读后感2000字
![《诗刊》读后感2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adef23f16f1aff00bfd51e22.png)
《诗刊》读后感2000字导读:读书笔记《诗刊》读后感2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诗刊》读后感2000字:三月,是诗的季节。
轻风拂面,新意盎然。
在这曼妙的春的时刻,大家一起来读诗、品诗和写诗,该是怎样的一种惬意,一种了然。
现如今,瞬息万变的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早已掏空了人们内心深处那点仅存的“悠然”与“自得”,却又在不经意间丰满了现代人诗意想象的空间和多种可能,而这也正是迎着春风如约而至的《诗刊》3月号上、下半月刊带给读者与众不同的感官盛宴。
诗,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祈祷”,而是一种人类的普遍情怀,正如康宇辰在《祈祷的力量》一文的末尾所言及的,“诗歌,其实也是一种祈祷;虽然似乎无用且柔弱,但借此,人类才得以安慰自身。
”或许,《诗刊》3月号上半月刊以栏目“读诗”来开启一段新的体验式的心灵之旅。
孩童眼里的世界,总被迷上一层薄薄的云雾,在这似真似幻的世界里,充满着更多更奇特的想象与“人之初”最质朴的天性与烂漫,而这一期“视点”专栏以江非的诗来呈现孩童一般的想象世界,“天国一定是我的故乡的模样/住在天国里的人一定是/我的邻居那样/有两个孩子,吃早餐/穿着一件夹克过冬。
”诗人以儿童的视角来洞穿世事迷雾,不断丰富自我想象的诗的世界。
通过诗人江非的个人创作谈,道出了“70后”一代诗人的不易、坚守和低低地沉吟,他们不畏生活、不畏将来,依然选择前行在诗歌之路上……这一期的“方阵”专栏,汇集了林莽、于坚、张曙光等这批从“40后”到“70后”不同年龄段、却深刻影响着当代诗坛的诗人们,其中以诗人于坚的身影尤为夺目。
可以说,岁月留给诗人不仅是如歌的人生,更是滋生情绪的现代诗章。
诗人于坚的《玉树临风》系列,以饱满的诗情再现了诗人不懈的生命活力与不竭的创造力,“当风叼着野鹿/聋掉的教堂在等晚钟/她走进花园以找到她是谁/雪豹的新娘穿着白衣/那么美她的对手是金雀花中的女巫/她不见人影子偶尔在二楼的阳台一闪/……”当然,读于坚的诗,不仅让人感到诗人那无比敏锐的洞察世事的眼力及其丰富的想象力的同时,还能感受到诗人眼中现代社会纷繁冗杂的种种情绪,“疲惫”“安谧”“苍老”“无情”“转瞬即逝”“忧郁了十秒钟”等等,这些“电梯形容词”把现代人无序、繁乱的庸常生活刻画得入木三分。
诗歌读后感(汇编六篇)
![诗歌读后感(汇编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1a214ad1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d4.png)
诗歌读后感(汇编六篇)诗歌读后感[篇1]秋晚的江上刘大白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托着斜阳回去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装成一瞬的红颜了撒一把心跳省略爱情留下诗意的空间想你每当我呢喃着《秋晚的江上》,眼前便会浮面那副唯美的画面:一望无际的江面如同孩子的双绯,被夕阳暖成了紫红色,十分诱人。
不远处的夜晚也放着陛下,在夕阳的微笑中,默默等待,仿佛只想看到美丽的女孩(夕阳)渐渐消失在天空中,不忍打扰。
不远处一个斑驳的黑影,缓缓而来。
拖着疲惫的身躯,奋力追赶,只为让她(夕阳)回眸微笑。
一个踉跄,把怀揣的心意失落在滚滚银浪之中。
她走了,又一次擦肩而过,让他不再追。
他学会了等待——等待她的脸从白变红,露出迷人的红晕。
他陶醉了,他只愿守候在碧波边,即使化作头白的芦苇。
当她的头发(霞光)拂过他的白发时,一瞬间,温暖的温暖填满了他内心的空虚。
风潇洒的走过,携着他满心的渴望。
微风过处,江岸芦苇摇曳,似乎在诉说着什么,又似乎在翘首企盼——回音。
诗人以其婉约而又细腻的的方式,谈其所想,表其所思。
一句“尽管是倦了,还托着斜阳回去''诗人所表达的美,亦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之感。
乍一看虽是一种寥落的景象,但骨子里无不散发着积极向上、阳光的本色。
让人为之一振。
鸟儿似乎是诗人的化身,做他想做的事,表达他想做的事。
秋夜,日落,夜与秋,黑暗也将汇聚最后一缕阳光。
鸟儿虽已疲惫不堪,但仍意志坚强的追求希望,哪怕希望仅是一息尚存。
诗人表达了他对所热爱的事业或所追求的世界的强烈渴望。
仔细阅读,不难发现美好的心情、真挚的情感和积极的态度。
诗人以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真情,无论是爱国主义、报国热情,还是改革决心,都一如既往。
当我第一次走进《秋晚的江上》我便被那短短的18个字吸弓产撒一把心跳,省略爱情,留下诗意的空间,想你”。
寥寥数语,简约而不简单。
感人的话,即使尝到了,也会陶醉在诗中,陶醉在柔情中。
诗的本体也可以称为人。
诗集“艾青诗选”读后感(10篇)
![诗集“艾青诗选”读后感(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ca33dbb6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23.png)
诗集“艾青诗选”读后感(10篇)诗集“艾青诗选”读后感精选1《艾青诗选》,是近代诗人艾青的诗歌选集,他的诗歌通常都是富“五四”战斗精神和饱满的进取精神的。
从诗歌的风格上,可以看出艾青是一个奔放、进取、激昂的热血青年。
艾青作为五四之后的诗人,在那个年代苍茫的北方,写着彭拜激昂的诗歌,描述着复活的土地与战斗的血液。
艾青在写诗的字里行间透露着对旧社会的黑暗,与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它紧密结合现实的赋予战斗精神的特点,继承了“五四”新闻学的优良传统。
而在新中国成立后艾青的诗歌仍在歌颂劳动人民的事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内容更为丰富。
又以精美创新的艺术风格成为新式发展的重要收获。
我喜爱艾青的诗歌,源于艾青胸怀宽广,热情奔放,诗的内容充满了语言的张力,平铺直叙或彭拜激昂,每首诗到最后都会达到情节。
因其自然天成,而有着特殊的手法,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读者。
诗集“艾青诗选”读后感精选2《艾青诗选》是艾青的诗选集,是诗人艾青经过“五四运动”写的。
诗歌中,有对人民疾苦的倾诉,也有对战士们奋战的歌颂。
如《我爱这土地》,作者用一只鸟的形象来开头,比喻自我的渺小,生命的短暂与大地的永恒,表达出作者对大地真挚的爱。
把自我想象成一只鸟,不停地为祖国大地而歌唱。
读《向太阳》这首诗,我能感受到艾青创作这首诗时崇高而激越的情感。
诗中的太阳意味着一种自由,一种解脱。
抗战时期,人们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那时候人们都渴望解脱,自由。
最终有一天,温暖而明亮的太阳升起,人们得到了自由。
他们期望这太阳永不泯灭,社会不再黑暗。
我期望更多的诗人能有像艾青一样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成为他们创作的源泉和根基。
《礁石》中“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的扑过来”象征着诗人不断应对着“海浪”的袭击却不屈服的坚强意志,也象征着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
可它仍微笑应对海洋,这是一种自信一种坚定!我喜欢艾青的诗,因为他表现了对国家的忠贞。
艾青诗选读后感心得作文(精选5篇)
![艾青诗选读后感心得作文(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24acf4e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08.png)
艾青诗选读后感心得作文(精选5篇)艾青诗选读后感心得作文【篇1】最近我阅读了艾青的《向太阳》,作者写下这首诗距此刻也有半个世纪了。
作为《向太阳》当年的一个虔诚而年少的读者,我仍能感觉到应对太阳来临时诗人内心的澎湃,仍能深切地体会到诗人当年创作这首长诗时的崇高而激越的情感。
这或许就是艾略特所说的"历史意识又包含一种领悟,不但要理解过去的过去性,并且还要理解过去的现存性。
"几十年来,在我国的诗坛上,有许多轰动一时的诗,往往不到几年就失去了它的"现存性",这种短命的诗,多半是属于缺乏艺术真诚和功利性强的制作。
最近十多年也出现了不少这类短期效应的诗作。
《向太阳》所以能成为一首经得住历史严格删汰的诗,正是由于它能使当今的读者领悟到历史的现存性和深刻的人生启示。
在这一章节中,作者由昨日写到崭新的一天,太阳就象征着一种新的开始,一种解脱,一种释放,一种期望。
回想那段艰难的抗战时期,国家,城市,村庄,小至以个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热和黑暗之中。
那个时期的人们向往太阳,向往太阳所象征的自由与解脱。
最终有一天,初升的那轮太阳,发出了耀眼,却又温暖的光,人们最终获得了自由,他们也虔诚的祈祷,这抹阳光能永不泯灭,给他们的后代,给炎黄子孙留下用他们殷红的鲜血与蜡黄的皮肤混合成的,橘黄色的,太阳光。
所以,作者说,太阳,是美丽的,也是永恒的。
在太阳下,诗人已完全超越了自身的一切痛苦的回忆,为我们展示出一片太阳光照之下的以往蠕动着痛苦灵魂的大自然的完美景象,歌颂了受伤战士的高大的形象,诗人说,他“比拿破仑的铜像更漂亮”,因为这是阳光下最真实的姿态。
广场上,人们高喊,“看我们我们笑的向太阳”。
少女们背着募捐袋,唱着清新的歌,太阳照着她们的,骄傲的突起的胸脯,和袒露着的两臂,他们,她们,在阳光下,沐浴着午后的阳光,享受着阳光,珍惜着阳光。
这些发自胸腔的语言与歌声,没有任何渲染和夸张,痛苦已成为过去,平平实实的自白,更能使读者能从诗的冷凝的情境中感触到历史的沉重和浓浓的抒情气韵。
读几首《诗刊》上的诗
![读几首《诗刊》上的诗](https://img.taocdn.com/s3/m/b6f21c07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4d.png)
读几首《诗刊》上的诗作者/长篙去了一次图书馆,没有人知道我是诗人,信手拿了几本近期的《诗刊》,略带“窃”的意图,不过,《诗刊》、《文学与评论》等物,除了俺,几乎少有人来读。
冬日寒风雨露,在体育场走上几圈。
戴冬帽,系长围条,夹几本诗刊,颇有一点文艺范。
几年来,俺从没订过一本主流或民刊杂志,也极少买诗友诗人的诗集,拖了后腿,也没有一间存载的书屋。
一切都是免费的。
试想?那些热情洋溢去北方看冰雪的人,沿途轰轰烈烈地晒图。
可是,这里明天就会下雪,为什么偏要去北方呢?这里的冬天一样地寒冷。
天底下的阳光,温暖着你,也温暖着他人。
想不通为什么修行的偏要去终南山?佛让你来尘世吃苦,你却要回避,那还有什么好修的呢?佛说,一切无实相,无尘相、无意识,六根清静,整天对着佛拜,那是不是另一种执着呢?空是智慧,法无定法,诗亦无定法。
对于诗人来说,你没有诗,何谈是诗人呢?还是说《诗刊》吧,官刊的特点,在我的印象中,应该具有:唯美倾向、情感真实、忌讳政治、拒绝阴郁。
在这本18年10期的《诗刊》中,大部分诗歌散文化倾向较浓,总体缺少一种思想的深刻性,充满了一些向往的理想主义人文情怀。
从艺术上讲,很少语言变化,也少有亮点的句子让人留下深刻印象。
《青梅花》一组虽说语言平稳、精凝、干净、亲切、自然,但仍然感觉感受还不够深入。
黄小线,近期已经成为了微信好友,他在朋友圈里经常发《诗人装》,表明他个人的选择标准。
他的《踪影》一组体现出了较深一点的语言特色,较符合现代诗的发展与探索精神。
例如:《清明小记》先有雨,再有人上山拿纸钱尽孝把哭声藏进鞭炮声四月刚开始,悲喜铺在路上每个人都要行走留脚印就算是坏人,修炼了狡诈之心走路无声,走路无风也难以面对,越来越热烈的阳光下那么多鬼,睡得如此安静一首诗要引起他人的注意,一定要有其可研究性。
这件作品显然有别于他人写“清明”的诗。
通常“清明”的诗最容易写,是因为容易出感受,容易打动别人,容易从内心上表现哭声。
《诗刊》2019年9月诗歌选评
![《诗刊》2019年9月诗歌选评](https://img.taocdn.com/s3/m/f8209fdf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66.png)
《诗刊》2019年9月诗歌选评我的中国杨克有人酸甜,有人麻辣,有人喜原汁原味八大菜系风靡神州,各不遑让当周游列国,从巴黎到纽约在刀叉下受虐一周的胃所有人的味觉,瞬间全被唤醒炒煮蒸烹的中餐佳肴就是我的祖国有人粤语京腔,有人西南官话吴侬软语与东北大嗓门少数民族语音更是五花八门各地方言千差万别,互相不一定能听懂踏上拼音的国度,横竖撇捺方块字就是我的祖国机翼划过蔚蓝的天空补天的女娲是我的祖国船舷剪开波涛的雪浪填海的精卫是我的祖国日升东方,见追日的夸父禺谷在望,那一片辉煌是我的祖国月落西窗,有玉兔嫦娥记忆中那一阵桂花飘香是我的祖国一颗竹叶裹的粽子抛下去汨罗的万里惊涛满腹柔肠翻滚的《离骚》是我的祖国一枚枚月饼向天而拜岁岁年年的怀乡与思归是我的祖国万户千家俪采七字之偶,斗艳一句之奇四海庆安澜万民怀大泽是我的祖国张灯结彩、点响爆竹、对联红红火火是我的祖国连年有鱼,花生、枣子、石榴……连蝙蝠也成了吉祥的图腾龙、凤、龟、麒麟,兴云致雨太平盛世,竹、兰、菊和文房四宝福泽心灵就是独角兽貔貅也能辟邪喜鹊、鹤、鹿、十二生肖都是我的祖国惊蛰,候桃花而棠梨而蔷薇春分,望海棠而梨花而木兰布谷布谷,种禾割麦玉秧玉秧,稻花白练有序多变的二十四节气是我的祖国苍龙连蜷于左,白虎猛踞于右朱雀奋翼于前,灵龟圈首于后五行、八卦、二十八星宿还是我的祖国攀崇山峻岭,想起头触巨峰的共工乘飞驰高铁,踩风火轮的哪吒在最高的神主宰教堂和寺庙的这颗星球愚公、大禹和张弓搭箭的后羿不屈服命运的神话就是我的祖国看见海雕金狮双头鹰的国徽金黄的谷穗和黑铁的齿轮是我的祖国我倾倒维纳斯的断臂蒙娜丽莎的微笑更迷恋反弹琵琶的飞天聊斋的白狐在音乐厅听交响乐和花腔女高音耳边盈绕《茉莉花》和小提琴《梁祝》在动物园遇见北极熊和袋鼠憨态和平的熊猫就是我丝绸柔软的祖国欧洲建筑那石头上的史诗江南庭院草长莺飞瘦石枯木关公的忠义黛玉的痴恋牡丹亭的悲欢西厢记的情色李白长安一片月杜甫落木萧萧的秋兴扇面上的书法,宣纸上的写意哪怕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轻盈曼舞胸腔里轰鸣的是冼星海的黄河浪子回头金不换是我的祖国红山玉猪龙和殷墟的甲骨上矗立北上广深簇新的高楼大厦航天潜海,我依旧怀抱颓败的小小村落银杏树缓慢生长,让人痛苦揪心两鬓染霜,身体里流动青春五四的热血念兹在兹我永远梦想的少年中国当代诗久违了这种大嗓门的写作。
《诗刊》|读后感
![《诗刊》|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bf0f546fd0a79563d1e7235.png)
《诗刊》|读后感回望历史者,试图以文字重现过往,书写中华民族百年艰辛历程。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诗刊》|读后感,欢迎阅读。
建党百年,走过伟大历程,迎来民族的富强与复兴。
《诗刊》2021年7月上半月刊推出了“庆祝建党百年专号”,了刘笑伟、高鹏程、杨克、王二冬等25位诗人的长诗(组诗)作品。
纵观这些作品,其路径大体为回望历史、直面当下,而后展望未来。
换而言之,这些作品典型的书写逻辑是从古至今,从历史到现实,在古今的对照之中,书写对中国共产党百年伟业的歌颂,呈现对明日之美好的期望。
回望历史者,试图以文字重现过往,书写中华民族百年艰辛历程。
这其中,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的种种精神是被重点刻画的对象。
高鹏程《蔚蓝》题记中清晰写道这首作品是“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及开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蓝色中国梦而作”,它将海上丝绸之路比作一条在古老民族血管中流淌着的蔚蓝大道,这条大道曾经灰暗过,但在今天,“再次掀亮了它蓝色的按钮”、“再次拉响了它远航的汽笛”。
陈勇的《大道阳关》则着重描绘陆上丝绸之路,弥漫着浓郁的边塞风情。
在诗中,这条闻名中外的商路新时代再次复兴,“这是大道起于阳关而通于世界的”复兴之路。
这两首诗,既写当年丝绸之路的辉煌,又展望今日丝绸之路的再次辉煌,气象宏大。
长江与黄河是中华儿女的母亲河,也是中国的代表性符号。
龚学敏的《大江》别出心裁,将“从《共产党宣言》的天空中孕育的/一滴水”看作是一条新的长江:“这是千古长江100年来崭新的源头”;王自亮《长江九章》以游记的方式,从源头沿着长江一路东行到上海外滩,将历史文化与现实中国合而为一;曹宇翔的《黄河诗篇》则在黄河的千百年流变中演绎河边景象,以此展现日新月异的祖国风貌:从“曾是一道泪痕”到“一碗苦乐奋斗年华”再到“更雄阔的开始”。
胡丘陵组诗《历程》以“时间地点/人物”的命名模式,展现革命历史、解放历史中的重要人物、重要地域、重要事件;谈雅丽《青春:湘江北去》同样以人物为核心,试图刻画一幅由毛泽东、任弼时、彭德怀、林伯渠、罗荣桓等组成的人物长卷;刘立云《志愿军》则将目光投向了那些英勇奋战的战士,作品表现出强烈的叙事性与画面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标题:2019年6月《诗刊》读后感
作者:陆浩斌,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专业博士生
图片于c b.
作为2019年6月的《诗刊》,其文史之意义自然非凡。
在上半月的作品中,冯至的《西安赠徐迟》一诗和评价此诗的蒋登科的《新中国创造的美的传奇》一文让我们思接千载,在这一时空中抚昔叹今,恍如隔世。
作为《杜甫传》的作者的诗人冯至偶遇《歌德巴赫猜想》的作者徐迟,寄赠的个人之情映照在西南、西北和过去、明天的大张力之间,彷佛让我们回到了杜甫初赠李白时的“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诗人的风姿古今一揆,就在这般“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的家国友爱诗情之中,我们重新回归了诗歌,时间和诗歌开始了,《诗刊》也开始了。
“方阵”栏目中收录的是高洪波的《霞客与侠客》的组诗,分别由《大诗吟》、《霞客与侠客》、《为陈子昂站台》三首诗组成。
“言由心生/寺近圣明”,高洪波别出机杼,以拆字法来重构、改造、发问、回应“天下诗为何物”。
学者戴锦华曾说,我们的时代是大时代而非小时代。
大时代有小诗但也呼唤大诗,“大诗长诗史诗/贯穿人类精神的历史/没有诗的民族是爬行的民族”,真正的诗歌是诗,但也正因此而需要“哲思的深刻”与“历史的熟稔”。
明人王鍪在《震泽长语》中曰:“世谓:‘诗有别才。
’是固然矣。
然亦须博学,亦须精思。
”这正是领略了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诗辩》之真谛者。
霞客与侠客,“两个客人/一个读音”,所谓“笔为利剑”( a d)。
诗人自当以言行事,如子昂一般,“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杜甫语)。
同心同理,“国际诗坛”中的法国诗人塞尔日·佩里()也认为诗歌是一种行动。
他同时宣称:“诗歌不是一种解决方法。
任何一种解决方法都不是诗歌。
”诚然,诗歌的言语行为( c ac )应当更为深刻,如鲁迅在《革命时代的文学》中所说的那样。
诗歌并非意识形态或简单的反映论可以概况的,诗歌是鲁迅意义上的“复仇”和“希望”,又是塞尔日·佩里意义上的“诗棍”。
诗是“剥掉外面的皮/在我们的最深处/找到里面”,诗歌“永恒流淌着/像水在我们指间/我们无法切割”。
2019年6月《诗刊》下半月的作品同样丰富多彩。
比如由青年诗人汇合而成的“银河”栏目非常具有新生力。
其中诗人白尔的《供暖机》组诗共分为《我将变成简短的语法离开你》《反复哭泣》《消失不见》《触摸,我的玛德莱娜》《供暖机》五首小诗,可谓是其中的代表。
“我”或者奶奶让“我”“不再说那些自以为是的话,/那些刺痛我的神经,和我虚掷的写作。
”于是“我滑落,坐在文献阅览室哭,就像,/从燕南园两颗白玉兰,掉下来的花叶。
”白尔刻画的“我”之形象彷若一个孱弱的北大小诗人,有心而无力,倔强地承受着看似并非自己所应负的“日月的孤寂”,以至于“不敢抽出任何一个走廊,和任何一个/你相遇。
”在这样看似过纯的诗心里,却住着一个反思的诗人的自我指涉与哀痛。
“我并不记得自己会写作,那是一项耻辱,/它曾让我捕获爱情,又让我逆反背离。
”在文学带来的最深二律背反的诗感中,政治、时代、地理乃至语言、爱情、自我……都变得失语了,在失语中言说这种“中性”,在努力“做工”中为了“分散精神”而集中精神言说失语,言说自己尚且热爱的事物,“在冬天里给我供暖”。
《诗刊》中的诗有时会压倒我,《诗刊》中的文恰堪以调剂、帮助我。
“茶座”栏目登的是黑陶的《艺术的极限,人的极限》一文。
是文前半部分讲了王国维、伊朗的阿巴斯、黄宾虹、保罗·策兰,在人物的穿插中交代了各种艺术的共通艺术性,像是议论的抒情化;后半部分则更倾抒情的议论化,谈到了诗人的重要品质和要素:才气·激情·血、自信与谦逊、从不迎合、传统与自我,大可与前半部分形成对观乃至“对号入座”。
“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者,殆未之有也。
”吾乡的王国维在如此“漫漫时光的淘洗”中,其存在却圣明之“寺”般以其心生之“言”直指着我们内心“詩”性正义,成了中国文化中的“海中之盐”。
尼采最喜血写之书,诗人的血气正当寓乎于此。
广义的诗人包含了一切伟大的艺术家与思想家,他们应当是谦虚与自信并重而传统与自我同一的,这样的诗人才能在从不迎合中创作出真我真诗,入世而后出之,达到“艺术的极限”,亦即大写的“人的极限”。
确实,诗与人性乃是同形同构的。
《诗刊》下半月的作品同上半月一样,都反照出了诗性的再发现之气象。
如“锐评”中王年军与左存文之一正一反,便正写出了他们自己的人格之“独孤”与或感伤或热烈的复调情愫。
诗自无达诂,而其意义和价值也正在反复道说中形成新的并终将成为旧的银河。
《诗刊》之诗在这种坚持中保存、体认、物化、再生当代的属我的诗歌,也只有这样属我的诗歌才能属于“这一个”时代、“这一个”历史、“这一个”此在之诗。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