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律与金融发展现状研究------一个文献...
金融法的未来发展与趋势
02
研究金融欺诈案例,分析欺诈手段、受害者保护和法律责任追
究等问题。
P2P网贷平台案例
03
以P2P网贷平台为例,分析网贷平台的运营模式、风险点和监管
措施。
03 金融科技对金融法的影响
CHAPTER
金融科技概述与发展趋势
金融科技定义
金融科技(FinTech)是指通过技 术手段推动金融创新,提升金融 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的新兴产业 。
发展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 等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科技正 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推动金 融业转型升级。
金融科技对金融法的推动作用
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
金融科技的发展催生了大量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如P2P网贷、虚 拟货币、智能投顾等,为金融法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和监管挑战。
提升金融监管效率
金融科技有助于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和准确性,如利用大数据和人 工智能技术对金融市场进行实时监控和风险评估。
所制定的规则和原则。
国内金融法体系
各国根据自身国情和金融市场发展 状况,制定相应的金融法律法规, 如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等。
监管趋势
近年来,国内外金融监管趋势日益 严格,强调风险防控和金融稳定, 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金融科技的发展
金融科技的发展给传统金融法带来挑战,如区块链、数字货币等 新兴技术的监管问题。
金融科技监管挑战
金融科技的发展使得金融业务更加复杂、多样,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如何制定科学合 理的金融科技监管规则,确保金融科技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创新发展,是未来金融法需要 解决的重要问题。
绿色金融法律挑战
绿色金融的发展需要完善的法律规范和监管机制作为支撑。目前,绿色金融法律体系尚不 健全,如何构建完善的绿色金融法律体系,推动绿色金融的规范发展,是未来金融法面临 的重要任务。
论文文献综述法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论文文献综述法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展望在法学领域,论文文献综述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找出研究热点和趋势,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本文将就法学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研究现状1. 法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在法学领域的研究中,涉及到的热点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法律体系比较、法律制度建设、法治实践、司法改革等方面。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法律体系比较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研究者通过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律体系,探讨其异同之处,为各国之间的法律交流与合作提供参考。
2. 法学研究方法的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法学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创新。
传统的文献综述方法逐渐向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研究者可以通过网络数据库、数字图书馆等工具,更加便捷地获取和整理文献资料。
同时,数据分析、文本挖掘等技术的应用也为法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3. 法学研究的跨学科融合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日益密切。
法学研究不再局限于法律本身,而是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相结合,形成了跨学科研究的新趋势。
这种跨学科融合不仅丰富了法学研究的内容,也拓展了研究的视野,为法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启示。
二、未来展望1.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未来,法学领域的研究应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其他国家的研究成果,拓展研究视野,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同时,也要注重本土研究,结合中国的国情和实际,深入探讨法学领域的热点问题,为我国的法学研究贡献力量。
2. 推动法学研究方法的创新未来,法学研究方法的创新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研究者可以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探索数字化、网络化的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效率和质量。
同时,也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拓展研究思路,为法学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3. 拓展法学研究的领域未来,法学研究应该拓展研究的领域,不仅关注传统的法律体系比较、法治实践等问题,还应该关注新兴领域如人工智能与法律、网络空间治理等问题。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JIN RONG TIAN DI金 融 天地— 111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郭蓓蓓(单县财政局,山东 菏泽 274300)摘 要:我国正式提出普惠金融已有十余年,在这期间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也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与重视,但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农村金融起步较晚、农村居民金融能力较低,导致农村普惠金融依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本文依据大量的历史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几条未来发展建议,目的是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为农村注入新能量。
关键词:农村普惠金融;乡村振兴;数字鸿沟;金融创新;农村经济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728(2024)07-0111-04在脱贫攻坚如期取得重大成功之后,我国“三 农”工作的重点开始转到乡村振兴上。
普惠金融是为乡村振兴带来重要动力的法宝,我们要根据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改善农村金融体系,为农村居民打造一套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务。
普惠金融的原则是可持续性,体现在以较低的成本为有需要的公民和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分析农村普惠金融的问题和发展,不仅是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也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紧密相连[1],对农村普惠金融进行深入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现状(一)总体规模就总体规模而言,我国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不断拓展,农村普惠金融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构建了包括银行、证券、基金、保险、小额贷款、电商、物流等综合性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形成了层次丰富、覆盖广泛、竞争有序的普惠金融模式。
相关部门坚持人民至上,普惠为民,采取多种手段提高农村普惠金融发展质量,着力促进农村就业,提高农村普惠金融在民生领域的服务水平。
截至 2021 年第四季度末,我国农村银行业的法人机构数量有了明显增加,目前已超过三千九百多家,其中农商行有一千五百多家。
我国金融混业经营趋势监管模式法律论文
关于我国金融混业经营趋势及监管模式的法律思考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7-000-01摘要中国金融业在自身发展及与国际接轨的道路上,选择由分业向混业经营模式转变无疑是必然趋势。
近年来,无论从立法还是实践上,混业经营的探索步伐正在加快。
与此同时,监管模式的转变也成为亟需探讨与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金融业混业经营监管体制纵观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历程,1993年国务院定下分业经营的基调。
1995年之后陆续颁布的《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等法规,为此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和准则。
但随着我国金融业自身的逐步发展以及作为世贸组织成员开放金融市场后受到外资金融机构的影响,分业经营的弊端逐渐显现,混业经营的呼声越来越高。
自国务院2006年12月11日正式颁布施行《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来,外资银行依政策导向陆续开始本地化注册成为法人银行,中外资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外资银行母行大多是混业经营的全能银行或金融控股公司,在满足客户全方位金融需求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虽然在中国本地注册的外资法人银行只能经营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但其母行正通过各种方式将其海外混业经营的经验与优势渗入中国本土。
如汇丰集团于2005年与山西信托合资成立汇丰晋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又于2009年与国民信托合资成立汇丰人寿保险公司。
自2008年1月1日,修改后的《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重新开闸合资券商审批之后,瑞士信贷、德意志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摩根斯丹利、摩根大通等都相继找到了本地合作伙伴成立合资券商。
2003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商业银行法第四十三条的修改为“混业经营”留下了适当的发展空间。
自此之后,混业经营的探索步伐正在逐步加快。
2005年2月,人民银行、银监会及证监会联合发布《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
2006年10月,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机构投资商业银行股权的通知》。
金融文献综述范文
一、引言金融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关注。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学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扩大。
本文旨在对近年来国内外金融学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1.金融风险管理金融风险管理是金融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方法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如王宏伟(2018)提出了一种基于Copula函数的金融风险管理模型,能够有效评估金融资产组合的风险。
张丽丽(2019)研究了金融风险管理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认为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能够降低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2.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是金融行业发展的动力。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金融创新的理论、实践及其影响进行了广泛研究。
例如,李明(2017)分析了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金融创新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赵婷婷(2018)探讨了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业的影响,指出金融科技将推动金融业转型升级。
3.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是维护金融市场稳定、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金融监管的理论、实践及其改革进行了深入研究。
如刘强(2016)分析了金融监管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完善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议。
张勇(2017)研究了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关系,认为金融监管应与金融创新相协调。
4.金融发展金融发展是金融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金融发展的理论、实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广泛研究。
如陈文(2015)分析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金融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黄丽娟(2016)研究了金融发展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指出金融发展能够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5.国际金融国际金融是金融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国际金融的理论、实践及其影响进行了广泛研究。
如王思宇(2014)分析了国际金融风险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提出了防范国际金融风险的建议。
我国法律经济分析的研究综述
我国法律经济分析的研究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2000字内容,请看下文:研究背景:随着我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法律经济分析逐渐成为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
法律经济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主要研究法律制度对经济行为和资源配置的影响,旨在通过经济学的方法分析法律问题,为法律的制定和运行提供理论支撑。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在不断探索中逐渐建立了法律体系,并不断完善立法、司法和执法机制。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和复杂化,法律经济分析在我国的研究和实践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我国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下,法律经济分析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研究法律制度对经济行为的影响,有助于深入理解法律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效果,为我国的法治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探讨我国法律经济分析的研究现状、方法和发展趋势,对于促进法律经济学在我国的普及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00字内容到此结束】。
1.2 研究意义我国法律经济分析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法律经济分析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法律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法律规则、法律制度和法律实施的经济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揭示法律对市场效率、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的作用,为完善我国法律体系和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提供理论支持。
法律经济分析可以促进法律与经济领域的跨学科交叉研究。
法律经济学作为法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有助于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相关理论的跨学科应用,为解决法律经济领域的实际问题提供更多思路和方法。
我国法律经济分析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化对法律与经济之间关系的认识,促进法律制度的完善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推动法律与经济学科的跨学科融合,为我国法治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2. 正文2.1 法律经济分析的理论基础法律经济学是研究法律与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其基本假设是人们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遵守法律规则,因此法律的存在可以引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促进经济效率。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700字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概况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人们更加注重自己的想法,倾向于将个性和个人利益进行融合。
因为传统银行带来的服务并非完全没有变化的,所以无法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
金融产品比较多的时候会让人感觉杂乱无章,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为客户制定对应的产品策略。
Hsien Tang Tsai,Leo Huang,Qmng Gee Lin(2005)的观点是,每个年龄的群体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推动力在程度上是不同的。
其发展受人们对于计算机的使用熟练度以及对网络银行理解度的制约[1]。
Mark Gertler & Nobuhiro Kiyotaki(2011)的观点是在网络金融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及信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银行也只有跨行也行,网络银行的风险要比之前的金融风险更高,而且并不是受到市场价格波动。
这个单一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网络银行硬件设施,相关技术以及设备安全的综合作用[2]。
Dilip K. Patro & Min Qi & Xian SunS(2012)认为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网络银行的兴起,为金融业与其他行业的混合经营提供了一个较大的发展平台,这对目前的传统银行业经营模式产生了不小冲击,金融业的三驾马车: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之间,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推动下又产生了新的合作方式,而现有的法律法规框架体系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对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下存在的一些问题没有顺手可用的应对措施,这就导致面临各种问题,金融行业的监管难度不断上升[3]。
(二)国内研究概况马仲康(2018)的观点是随着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且用户数量的增加,为了满足客户多方面的需求,很多传统银行纷纷在网上开设自己的网络银行,这给用户带来了极大地便利,不用到银行也可以办理业务,在我看来比较满意的是跨行转账可以实时到账,并且没有手续费。
而且可以在网上银行进行理财。
虽然网上银行有很多优势,但由于其发展速度过快。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研究论文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研究论文摘要:作为新兴的一种金融业务发展模式,互联网金融对当今世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高潮迭起,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也广受关注。
本文通过借鉴已有研究,对互联网金融进行概念界定及其特征分析,介绍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状况,并提出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大数据、云计算等依托互联网的技术快速发展,P2P网贷、众筹和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呈现爆炸式发展,这对传统金融业态和格局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互联网金融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理财体验,切实地为消费者增加了收益。
尽管社会各个层面关于互联网金融的讨论甚至批评从未停止,但是我国金融行业大洗牌的形势终究不可避免,一场深刻的行业变革正在发生,而互联网金融将会促进我国金融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对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进行研究,对我国金融行业的变革以及在此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二、关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状况(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界定(二)互联网金融的特征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模式,具有不同于传统金融的特点。
(1)支付便捷,成本低互联网金融主要依托的是互联网、移动支付、搜索引擎、大数据、云计算和社交网络等技术。
互联网金融的支付手段是以无线通讯设备和移动通讯设备所组成的移动支付和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上支付为主。
消费者在进行交易活动时,可以直接突破空间的限制,减少了传统金融交易中的很多中间环节。
这极大地提高了支付方式的便捷度,降低了交易的成本。
互联网金融不需要实体网点,节省了由此带来的店面费用和人力成本,与传统金融业相比,相关成本更加低廉。
(2)服务形式多样,受众广泛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互联网金融的交易方式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由此创造了更多的交易机会。
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传统金融机构柜台式交易的方式,增强了与客户的沟通,因为交易方式更加快捷、人性化以及其多样化的特点能满足不能层次、不能需求的消费者。
实训报告金融行业调研(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行业作为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日益凸显。
为了深入了解金融行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我们组织了一次金融行业调研活动。
本次调研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访谈专家、查阅资料等方式,全面了解金融行业的运作模式、创新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调研背景与目的1. 调研背景近年来,我国金融行业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然而,金融行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金融风险、金融科技创新不足、金融监管滞后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金融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决定开展本次调研。
2. 调研目的(1)了解金融行业的整体发展状况,包括市场规模、产业结构、竞争格局等。
(2)分析金融行业的创新成果和趋势,如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等。
(3)探讨金融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三、调研方法与内容1.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文献调研:查阅相关政策文件、行业报告、学术论文等,了解金融行业的背景和发展趋势。
(2)实地考察:走访金融机构、科技公司、研究机构等,实地了解金融行业的运作模式和现状。
(3)访谈专家:与金融行业专家、学者、企业高管等进行访谈,获取行业内部信息和观点。
2. 调研内容(1)金融行业整体发展状况(2)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3)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4)金融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四、调研结果与分析1. 金融行业整体发展状况根据调研结果,我国金融行业呈现出以下特点:(1)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金融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金融资产总额已超过200万亿元。
(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金融行业内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传统银行业务占比逐渐下降,证券、保险、基金等业务发展迅速。
(3)竞争格局多元化:金融行业竞争格局逐渐多元化,传统金融机构与新兴互联网金融企业共同发展。
2. 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金融科技创新是推动金融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本次调研发现,以下创新成果和应用值得关注:(1)移动支付: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支付已成为我国金融行业的一大亮点。
浅谈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现状及问题
浅谈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现状及问题作者:余雪晴来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3年第05期摘要金融监管体制是金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和完善金融监管以促进金融业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现状,发现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自己的改进建议以探讨了我国金融监管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金融业监管体制中央银行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一、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发展及现状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制定了《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和《证券法》等法律禁止金融企业的法人机构同时经营银行、证券、保险其中两项两项以上的业务,确立了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模式。
此外,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年至2003年之间相继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剥离出了证监会、保监会和银监会,形成了“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格局。
但是,随着混业经营的不断发展,我国目前实行的金融分业监管格局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监管独立性不够、重复监管等。
在混业经营时代下,如何实现我国金融监管的良好协调,对于抵御金融风险,优化资源配置,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一)缺乏统一的监管评价标准。
从整个国内金融市场来看,除了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三大主要金融行业的监管部门之外,还有一些监管部门,比如国家外汇管理局等其他政府部门监督管理外汇和B股交易。
如果不同金融机构必须向不同的监管部门申请业务许可,并以不同的监管标准运作,那么,就没有一个监管机构能总体评价和监管不同行业间产生的金融风险。
(二)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现有法规对监管部门的职责范围界定不够清晰,甚至对某些监管目标不同监管机构出台的法规冲突,某些监管目标又缺乏相应法规监管。
而且,我国一般先成立机构行使职权再修订法律,如银监会挂牌运作一段时间后,《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的修订才提上议事日程。
这些都限制了金融监管体制的有效、规范实施。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近年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综述,探讨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这一关系的内在机制。
一、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众所周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许多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金融发展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投资和创新活动。
金融机构通过向企业提供融资,解决了资源配置的问题,提高了投资的效率。
此外,金融市场的完善也为创新活动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
其次,金融发展有助于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增加了企业融资渠道。
通过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发展,企业可以选择更多的融资方式,如债券、股票等。
这种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能够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而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退出机制,增加了投资的风险承受能力。
此外,金融发展还可以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降低金融交易成本。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越发多样化。
金融机构通过提供更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和个人的融资和投资需求。
而金融交易成本的降低也能够促进资源的有效流动,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
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虽然已有大量的研究证明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但其内在的机制仍然存在争议。
学者们提出了许多理论模型以解释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
其中最为著名的理论是金融中介理论。
该理论认为,金融机构作为资源的配置者和投资者的监督者,能够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促进投资和创新活动,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
此外,金融机构还能够降低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增长。
此外,一些学者提出了金融市场发展理论。
该理论认为,金融市场的完善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和退出机制,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金融市场的发展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增加企业的融资能力。
金融法参考文献
金融法参考文献
1. 专著类:
- 《中国金融法》(第二版),吴志攀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 《金融法学》,江平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金融法律制度与实务》,刘少军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教材类:
- 《商法学(金融法部分)》,范健、王建文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 《金融法教程》,王卫国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金融法概论》,吴志攀、刘燕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3. 论文及期刊文章:
- “互联网金融的法律问题研究”,作者:李爱君,《法学杂志》。
-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的构建与发展”,作者:郭雳,《中国法学》。
- “金融市场监管的法治化路径探析”,作者:刘燕,《法律科学》。
4. 学位论文:
- “中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研究”,作者:张某某,博士学位论文。
- “互联网金融风险及其法律规制”,作者:李某某,硕士学位论文。
5. 法律法规汇编:
- 《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
- 《金融法律文件选编》,法律出版社。
绿色金融:一个文献综述
绿色金融:一个文献综述作者:张方方来源:《智富时代》2019年第09期【摘要】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都面对现在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绿色金融发展对经济向绿色转型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众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从而对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从众多文献中给出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对为了可能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关键词】绿色金融;现状;综述1.引言近些年来,为促进绿色金融的发展,各国政府都在寻找可行的方法。
2002年,由国际金融组织和荷兰银行共同提出的一向企业贷款准则,要求发放信贷时对项目环境和社会影响进行评估等。
2016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发展绿色金融的政策框架。
可见绿色金融对我国绿色发展道路有重要意義。
自20世纪80年代绿色金融理论产生以来,国际组织、国内外学术机构、金融及政府机构分别对其内涵进行了定义,但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
国外学者方面, Salazar (1998)认为,绿色金融是寻求环境保护路径的必要金融创新,是连接金融产业和环境产业的重要桥梁。
Jeucken (2006)以金融机构为出发点,更加倾向于从金融业绿色发展的角度理解绿色金融的内涵。
冯俊(2016)认为对绿色金融含义的理解,认为绿色金融是一种特殊的金融活动或发展战略,即将金融业作为服务业纳入经济系统考虑,认为绿色金融要求金融业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开展具体金融业务,从而实现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同时实现金融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观点概括较为全面,得到了国内学术界的广泛认同。
2.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在国外,绿色金融发展较早,发达国家政府也高度重视绿色金融的发展。
Marcel(2001)提出了绿色金融四大阶段理论。
该理论把银行业对绿色金融的态度分为抵制(Defensive)、规避(Preventive)、积极(Offensive)和可持续(Sustainable)四个阶段。
法学领域发展现状论文
法学领域发展现状论文法学是研究法律规范、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的一门学科,它对于社会的进步和稳定起着关键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法律环境的不断变化,法学领域也在不断发展。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当前法学领域的发展现状。
首先,法学研究的领域逐渐扩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领域的法律问题也逐渐增多。
传统的刑法、民法、行政法等领域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生物技术等新兴领域的迅速发展,涉及的法律问题也变得更加复杂多样。
在知识产权法、网络法、环境法等领域,法学家们不断进行研究和创新,致力于解决新问题,提高法律适应性。
其次,法学的研究方法也在不断革新。
传统的法学研究方法主要是借鉴逻辑学,通过对法律文本的解释和分析来得出结论。
然而,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和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法学研究方法也在不断演变。
比如,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被应用到法学研究中,以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法律理解。
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法学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手段,例如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帮助法学家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法律现象。
最后,法学教育也在逐步改革与创新。
传统的法学教育主要以培养法律人才为目标,侧重于法律知识的传授和法律技能的培养。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学领域的变化,传统的法学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法学人才的需求。
因此,一些法学院校开始进行改革与创新,注重多学科的交叉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同时,一些在线教育平台也开始提供法学课程,以满足广大公众对法律知识的需求。
总的来说,法学领域正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
法学的研究领域逐渐扩大,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创新,法学教育也在逐步改革与创新。
这些发展为法学领域的进步和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然而,同时也面临挑战,如信息时代带来的新问题和法律的不断变化。
因此,法学人才需要保持学习与创新的态度,并不断适应和应对这些挑战。
浅析我国财政投融资体制的现状、问题及政策研究
浅析我国财政投融资体制的现状、问题及政策研究【摘要】我国财政投融资体制的现状问题十分突出,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对我国财政投融资体制的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存在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效率不高等问题。
对这些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主要原因在于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等方面。
在政策建议方面,提出了加强监管、完善制度、促进多元化融资渠道等建议。
对改革方向和措施进行了探讨,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一些成功的改革经验。
对本文进行了总结回顾,展望了未来发展,并提出了相关结论和建议。
本文旨在为完善我国财政投融资体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财政投融资体制、现状、问题、政策研究、改革方向、案例分析、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经济发展、财政支出、项目融资、财政体制改革、政府债务、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监管机制、改革措施、未来展望、结论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财政投融资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济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投融资体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对我国财政投融资体制的现状、问题及政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财政投融资体制在不断完善和调整中。
一些问题和挑战也日益凸显。
如何更好地发挥财政投融资的作用,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我国财政投融资体制的现状入手,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与研究探讨。
本文还将探讨改革的方向和措施,并通过案例分析进行实证分析。
结合当前的情况总结回顾,展望未来发展,提出结论和建议,以期能够为我国财政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1.2 研究意义财政投融资体制是国家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财政稳定。
对我国财政投融资体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深入研究我国财政投融资体制的现状和问题,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我国财政体制,提高财政资金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我国网上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仝博
我国网上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仝博发布时间:2023-05-12T03:06:12.997Z 来源:《中国经济评论》2023年5期作者:仝博[导读] 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
但是由于我国互联网金融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监管不足不断地暴露出问题。
本文主要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并对我国互联网金融提出相应的措施,从而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国器元禾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摘要: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
但是由于我国互联网金融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监管不足不断地暴露出问题。
本文主要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并对我国互联网金融提出相应的措施,从而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现状;问题;对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余额宝和微信等网上理财、P2P网贷和第三方支付交易平台的出现,一方面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方式使他们从中获得便利,另一方面却对传统银行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互联网金融代表了当代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是一个世界化和多极化的趋势。
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互联网金融仍然处于初始阶段,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政府的监管力度不够等原因从而产生出问题,风险也不断显现。
本文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分析,从企业和国家两个方面,对此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构建一个良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环境。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1.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界定互联网金融是当代经济的流行产物,互联网可定义为:在信息时代,依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为平台挖掘出大数据,主要以线上投资理财、第三支付以及金融电子商务等为主要模式的一种新兴金融。
2.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1)互联网金融的兴起20世纪互联网技术在美国诞生以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的便利。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现状及发展建议研究
· 64 ·
价值工程
内无需偿还到期债务,减轻企业运营负担的一种模式、为 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收债转股”是指先收购金融 机构对于债务人的债权,后将债权以一定的定价转为债务 人自身的股权;“发股还债”是直接入股标的企业,出资可 以当作实收资本或资本公积,股权对价需要定向用于偿还 其债务的一种模式。
1 国内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构成 本文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指的是国内经监管部门审 批同意专门经营不良资产业务的公司,其业务范围不仅包 含参与银行、信托等不良资产的收购、对原本已经逾期的 债务进行重组、重整、重构,同时也可以作为破产重整投资 人参与破产重整,参与市场化债转股等多重业务。 1.1 全国性不良资产管理公司 在 1999 年时,国内四大银行(即工农中建)贷款的整体 不良率高,资本充足率低,为了避免国内发生系统性金融风 险,降低银行的破产可能性,应运而生了国内四家金融资产 管理公司,即东方公司、华融公司、长城公司、信达公司。 经过逾 20 年发展,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均发展成 了综合性、全能型的金融集团,但华融公司因为过渡的扩 展、内控风险控制的短缺,目前已经出现严重的流动性危 机。此外,在 2020 年底,银河资产获批开业,成为国内第五 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这五家公司均持有银保监会发放的 金融机构许可证,是完全意义的金融机构,接受银保监会 监管,且股权结构上看国家财政部为最大股东。 1.2 地方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截至 2021 年 2 月,获准同意开业的地方金融资产管理 公司为 58 家,目前大部分省份均有 2 家以上的地方 AMC。 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主要集中在本省,因近年疫情影 响及宏观经济下行,整体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规模都在逐 年扩大,也使得地方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近年蓬勃发展。 此外,国内大行近年也纷纷成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 即 Asset-investment Company,该类公司可以进行市场化 债转股业务,该类业务是可以和国内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进 行直接竞争的。后续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也可能会放开直接 收购企业债权。 2 国内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主要业务模式 整体上来说,目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业务分为金融 不良资产(以下简称“金融不良”)和非金融不良资产(以 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
我国法律经济分析的研究综述
我国法律经济分析的研究综述【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法律经济分析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探讨其基本理论、发展历程、现状、研究方法和重点。
首先介绍了法律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随后回顾了我国法律经济分析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研究的现状和方法,并重点讨论了研究的重点。
在展望了我国法律经济分析研究的未来发展,并对研究进行了总结。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深化理论研究、扩大应用领域、提高研究方法的精准性等。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我国法律经济分析的发展趋势,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法律经济分析、我国、研究综述、基本理论、发展历程、现状、研究方法、研究重点、研究展望、结论总结、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法律经济分析作为法律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法律经济分析在法律实践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研究背景部分主要从法律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入手,介绍法律经济分析的涵义及其在我国的研究现状。
通过对法律经济分析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进行梳理,可以为进一步探讨我国法律经济分析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在当前法治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深入研究法律经济分析,不仅可以促进法律和经济的有机结合,更可以为我国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旨在对我国法律经济分析的研究现状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为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我国法律经济分析的研究现状,总结我国法律经济研究的发展历程,分析我国法律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探讨我国法律经济研究的重点领域,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我国法律经济学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对我国法律经济分析的研究综述,旨在加深对法律与经济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的理解,揭示法律制度对经济行为的影响机制,为促进法治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通过对我国法律经济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探讨,旨在引导和促进我国法律经济学科的跨学科研究,为建设法治社会和现代市场经济体系提供理论和政策支持。
金融法制工作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金融法制工作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金融法制工作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金融业的日益壮大,金融法制工作变得日益重要。
历经近几年的努力,我国的金融法制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从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探讨金融法制工作的发展。
一、现状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金融法制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法律层面,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为金融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基础和保障。
同时,在监管机制方面,我国也不断加强金融监管,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对金融市场的风险进行了有效控制。
此外,随着互联网金融、大数据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的兴起,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针对这些新型金融业态的监管政策和法规。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我国的金融法制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一些金融机构在市场竞争中存在不正当竞争现象,监管部门对这些问题的处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此外,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复杂化,监管部门面临的任务也越来越重,还需进一步增强监管的能力和手段。
二、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金融法制工作也将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我国的金融法制工作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展:1.深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已经启动并取得一定进展,未来还需深入推进。
具体来说,将进一步实现金融监管改革的目标,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切实保障金融稳定。
2.加强对新型金融业态的监管随着互联网金融、大数据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的兴起,加强对这些业态的监管将成为今后的重要任务。
未来监管部门需要探索更加智能的监管机制,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进行风险评估和监管,提高监管效率。
3.完善金融法律体系和法治文化要更好地发挥金融法律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金融法律体系。
同时,还需要深入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引导金融机构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加强对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的培养。
金融制度变迁 法治与金融发展以我国银行制度为例的研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加,我国逐渐建立起多元化的金融机构 和金融市场。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我国政府开始逐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形 成了“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格局。其次,我们需要分析当前我国金融监管体制 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格局虽然在维护金融稳定、防范 风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行三会”
提高我国金融监管的水平。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根据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和 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和完善金融监管理念和方式方法。只有这样才能 够保障我。
参考内容二
一、我国绿色金融政策的制度变 迁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就已经开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然而, 直到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国内经济结构的转型,我国才开始 真正重视绿色金融的发展。
二、绿色信贷的实证研究
为了评估绿色信贷政策的效果,我们选取了某大型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 该银行自2008年开始大力推广绿色信贷政策,并逐步完善了相关制度和流程。我 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该银行内部数据,了解其在实施绿色信贷政策过程 中的具体情况。
结果显示,自2008年推出绿色信贷政策以来,该银行在环保领域的贷款余额 逐年增加,截至2018年已达到数百亿元人民币。同时,该银行在环保领域的贷款 审批标准也逐步完善,审批时间也得到了有效控制。此外,该银行还积极参与了 多项环保项目和绿色金融创新试点,如:碳交易、排污权交易等。这些项目的实 施不仅提高了该银行在环保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为其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导致信息共享不足;又如,分业监管容易导致监 管漏洞和重叠等问题。因此,我们应该选择更加灵活、高效的金融监管模式来应 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具体而言:一是要强化中央银行的地位和作用,确保其 能够有效地履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责;二是要加强各监管机构之 间的沟通与协作,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三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 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工商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我国法律与金融发展现状研究------一个文献综述课程名称:公司制度专业名称:金融学学号:07021000072姓名:方健儿指导教师:栾天虹成绩:日期:20120505我国法律与金融发展现状研究------一个文献综述摘要:法与金融理论的研究作为第三代金融发展理论的组成部分,是现代金融理论研究的前沿课题。
法与金融理论研究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经验研究方法不断进步,研究领域逐步扩展并微观化,理论基础逐渐成熟。
本文在对国外法与金融理论的相关研究进行简单综述的基础上,重点对国内近几年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简要评述。
关键词:法律;金融;法与金融;文献综述作者:方健儿,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引言法与金融理论是20世纪末期在美国兴起的一门新兴法学与金融学交叉学科。
1997、1998年,La Porta,Lopez - de – Silanes,Shleifer和Vishny (简称LLSV )相继发表了《外部融资的决定因素》和《法律与金融》①两篇论文,采用比较分析方法,经验验证了法律起源对金融发展的影响,首创从法律起源的视角研究金融发展。
LLSV成为法与金融领域最具影响的经济学家组合之一。
根据目前流行的分类方法,法律金融理论己经取得的成就可以分成两个领域:一是研究法系、外部投资者保护和金融三者之间的关系,称为公司治理的法律理论;二是研究投资者保护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视角扩大到整个宏观经济,称为金融发展或经济增长的法律理论。
而我国学者在法与金融方面的研究也是成果颇丰,故本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为法与金融的兴起、发展及主要成果;第三部分,法与金融理论在中国研究的现状;第四部分是简单的小结与建议。
二、法与金融的主要研究成果法与金融方面的研究起源于LLSV,LLSV通过建立反映法律对投资者(股东和债权人)权利保护的指标体系对49个国家进行检验。
得出了三个主要结论:第一,普通法传统国家的法律制度对投资者权利保护力度最大,法国大陆法传统①《法律与金融》于1996年以工作论文形式写成,1998年正式发表。
国家最弱,德国与斯堪的纳维亚大陆法传统国家居于中间。
第二,从法律实施质量来看,德国与斯堪的纳维亚大陆法传统国家的法律实施质量最高,其次是普通法传统国家,法国大陆法传统国家仍然最弱。
第三,数据检验结果显示,在投资者权利保护薄弱的国家有相应的替代机制。
有些机制是法定的,比如强制分红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大陆法传统国家更容易出现。
而在企业外部融资方面,LLSV还得出了如下一些结论:由法律规则及其实施决定的法律环境是影响一个国家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的重要因素:为潜在投资者提供保护并防止企业家对其侵害的法律环境,能够成功地提高潜在投资者的投资意愿,从而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沿着LLSV的研究思路,国内外的学者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三条主线:首先,通过扩大样本国家范围和指标体系,进一步经验验证法律起源是否能够解释金融发展等方面的跨国差异;第二,法律传统与产业发展及公司治理的联系;第三,探讨法律传统影响金融发展的机制。
三条主线研究的中心围绕不同法律传统对投资者保护的差异进而影响金融发展的思路展开。
对投资者的保护体现在法律对投资者权利的保护、对财产权的保护、私人契约安排及其实施效率等。
三、国内法与金融研究的主要成果钱晓英、曾德明(2000)认为西方各国(美、英、日、德)及中国规范公司治理的有关法律与规章制度各有特点和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对大投资者行为的限制,对企业外部融资的限制,以及对公司治理机制的直接限制,而这些差异自接影响到现代企业所采用的公司治理机制的不同,我国法律和规章制度应汲取各国立法之长,以期完善相关立法,使中国企业改造更建康、更快地发展。
姚伟、黄卓、郭磊(2003)在契约(激励)理论发展的大背景下对公司治理的最新进展作了详细的回顾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个结论:对一个好的治理机制而言,对投资者的法律保护和某种形式的所有权集中都是关键的因素。
在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中,法律保护和大投资者是互相补充的因素而绝非对立。
对公司治理模式的反思表明,在世界经济和金融一体化的潮流中,完善法律机制,适时引入大投资者,正是世界各国进行公司治理机制改革的共同方向。
张钰新(2004)在对法与金融领域的理论研究进展进行简述的基础上,对其两个主要观点分别加以探讨。
首先,他认为其投资者保护者核心概念因为忽略了外部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对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激励,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应通过法律对合约的维护来实现对投资者的保护。
其次,在法系对金融体系的影响上,无论是基于司法体系本身还是基于法系起源的政治经济分析都忽视了政府管制对法律体系的补充作用。
最后,他还针对处于转轨中的发展中国家对金融市场的管制提出政策建议。
项俊波(2005)从完善金融立法的角度,分析了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问题。
他指出法律作为一种金融基础设施对金融运行质量的影响;其次,他还提出了我国金融体系目前存在的三类比较突出的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跨市场、跨行业金融风险。
从金融法律制度的视野来看,当前我国金融体系存在的高风险尤其是较突出的这三类金融风险,在很大程度上与一些法律制度的缺失或不完善有关,比如:有关征信管理法规的缺失;现行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的严重滞后;对金融诈骗和违反金融管理秩序刑事责任追究方面的法律制度存在缺陷等等。
张建伟(2005)介绍了这门新兴交叉学科的最新研究程式和研究计划,并用其中蕴涵的“路径依赖”理论来揭示中国金融法变革过程中的制约因素以及该制约条件对主流法与金融法理论的挑战,从而为金融法变革寻找理论基础。
他还认为考虑到政治和社会约束条件,应注意“法律外生性的内生性转化”,尽量选择那些能够和现有制度结构相容的制度来移植;为降低成本,也可按一定顺序来实施,先移植那些技术性较强而又较少触及既得利益集团利益的制度,或者采取先行实验,化整为零,各个击破,个案解决的策略。
姜海川(2006)在系统介绍总结“法与金触”学派理论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中国“法与金融”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他认为由于金融立法方面的薄弱,导致我国上市公司在公司结构治理方面漏洞百出,各种风险层出不穷,并针对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表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报告(2003)》,分八个方面归纳了各种制度建设落后所带来的弊端,分别是:一为股权结构失衡而导致国有股“一股独大”;二是政府在管理企业职能上“缺位”、“越位”和“错位”;三是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的漏洞和空白使投资者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四是内部人大权独揽,拥有巨大控制权私立水平;五是以市场为基础的外部治理机制尚未发育和建立,公司管理资源配置缺乏效率;六是信息披露的质量难以保证,形式胜于实质,透明度极低;七是缺乏成熟的受托责任和社会文化,道德风险极大;八是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不足。
吴秋、胡旭阳(2006)分析了投资者保护经济学研究范式的演进,这种演进表现为从完全合同范式到不完全合同范式、法与金融学研究范式的兴起和国际比较研究范式日益受到重视;并他们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上述研究范式演进的政策含义。
李荣林、阮铃雯(2006)综述了对法与金融理论的质疑,主要从研究方法、法律起源对金融的影响、法律重要性和投资者保护的法律核心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并认为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公司的本质和边界,并且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再去讨论相关立法和公司金融问题。
吴宏兴(2007)认为法学与金融学的交叉研究已经产生了丰富的成果,无论是对公司法、证券法还是公司金融学各自的研究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以公司法、证券法为主的资本市场法律获得了大量的新的分析工具,公司金融则更加贴近实践。
就已有的成果而言,LLSV的实证研究揭示了金融发展中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保护的重要性,而Easterbrook & Fischel则强调契约自由和市场的力量,认为信托责任、派生诉讼等旨在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规定无足轻重。
理论上的分歧必然引导不同的监管理念和政策。
陈雨露、马勇(2008)以银行业绩效为依托,纳入社会信用文化这一新的影响因子,试图在一个更广阔的层面上综合考察决定金融业绩效的各种因素,并尝试在这一过程中探求社会信用文化、金融体系结构和金融业组织形式及其绩效表现之间的内在联系机制。
实证结果表明,社会信用文化对金融体系的效率和金融体系结构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而法律传统、政府治理及管理能力也在金融体系结构和金融业组织形式的选择上起着重要作用,并最终影响到金融业运行效率。
陈蓉(2010)认为中国作为转型国家存在着立法滞后、执法不力的问题,而健全法律体系和提高司法独立性需要长时期的沉淀和积累,其更为现实的选择就是在强化私人产权保护、完善民间借贷投资者法律保护体系的同时,针对不同的民间借贷形式补充政府监管和非正式执行机制以替代或补充投资者的法律保护,最终促进民间借贷的规范发展。
她还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我国民间借贷法制化的路径选择,一是补充替代性制度以保护投资者权利;二是完善民间借贷投资者保护的法律体系。
笔者认为这对规范国内民间借贷很有指导意义,也是对法与金融理论在中国的一大发展。
吴盛光(2010)认为金融消费者保护既是金融监管的应有之义和基础价值,更是后危机时代西方国家金融改革与治理的新主题。
在国内,与金融消费权益纠纷案件日益增多不匹配的是,现有处理模式包括法律体系、机构体系、途径体系等无法有效适应这一新情况,重构以金融消费者保护为主题的全新金融监管模式势在必行。
四、小结及建议研究法与金融的关系对于正在寻求金融改革突破口的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内现阶段的研究虽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理论研究无重大突破,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也较少。
事实上,法与金融在我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我们有充足的理由认为加强法制建设对于我国金融体系的演进是必要的。
如果学者们能通过各种办法针对我国的实际来检验法与金融在我国的具体关系将会是很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1] 陈雨露、马勇.社会信用文化、金融体系结构与金融业组织形式[J].经济研究. 2008,(3).[2] 吴宏兴.法与金融交叉研究的意义和进展[J].财政与金融. 2007,(7).[3] 陈蓉.法与金融理论的发展与民间借贷法制化的路径选择[J]. 求索.2010,(6).[4] 李荣林、阮铃雯.法与金融理论面临的挑战[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6,(4).[5] 张建伟.法与金融学:路径依赖与金融法变革[J]. 学术月刊. 2005,(10).[6] 姚伟、黄卓、郭磊.公司治理理论前沿综述[J].经济研究.2003,(5).[7] 吴盛光.金融消费者保护:后危机时代金融监管的新主题[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0,(12).[8] 姜海川.法律制度与金融模式差异研究[J]. 武汉金融.2006,(11).[9] 吴秋、胡旭阳.投资者保护经济学研究范式的演进及政策含义[J].经济问题探索.2006,(2).[10] 张钰新.法律、投资者保护和金融体系的发展[J].经济评论.2004,(3).[11] 钱晓英、曾德明.各国公司治理机制法规的比较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0 ,(5).[12] 项俊波.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法律制度的完善[J].金融研究.2005,(8).[13] 邵明波.法律起源与金融发展:一个文献综述[J].社会科学战线.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