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
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摘要: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也在不断增加,起到了防洪和灌溉的重要作用。
但是却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一样的冲击,使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了当下一直在讨论的话题。
因此,为了有效地促进水利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必须要从环境角度出发,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从而为我国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保障。
水利工程是一项具有综合性的工程,其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其中就包括生态环境等方面,而水利工程建设作为整个工程建设体系的组成部分,它能够通过自身优势来更好地为周围地区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
鉴于此,文章在阐述水利工程建设概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科学发展策略,试图在实现生态可持续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建设所应具备的功能,推动我国社会经济与环境之间和谐稳定的向前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策略作者简介:陈鑫,1991年9月,四川阆中人,汉,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态文明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开始关注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各种影响,这对于水利工程建设行业绿色发展产生了强大的促进作用。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隶属基础性设施的建设,不仅对发电和灌溉等项目建设有直接影响,也对调蓄洪峰项目建设有深远影响,同时还暴露出生态资源的破坏问题。
所以,有关部门一定要以前瞻性思维来综合考虑水利工程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并根据具体环境保护工作和水利工程建设中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同时凭借综合管控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拓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对环境保护工作大力开展带来了促进作用。
一、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理念及内涵。
水利工程是指利用科学手段实现地下水合理配置的前提下,借助于合理的方式来科学地控制自然界中的地表水,以达到改变自然河流原来运行模式的目的,最终适应人类各种生产和生活需求的基础性设施建设项目。
水利生态文明实施方案

水利生态文明实施方案水利生态文明实施方案是指在水利工程建设和水资源管理中,注重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环境,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
以下是一个详细精确的水利生态文明实施方案:1. 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政策,明确水资源的权属、使用、保护和补偿机制,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估,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2. 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设立水生态保护区,划定水生态红线,严禁破坏水生态环境的行为,加强水域生态修复和保护,提高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3. 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生态化: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优先考虑生态效益,合理规划水利工程的位置和规模,减少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采取生态修复措施,保护和恢复水生态系统。
4. 加强水资源节约利用: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工业和居民用水的效率,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5. 强化水污染治理:加大对水污染的治理力度,加强水污染源的监管和管理,推动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减少水体的污染物排放,提高水质。
6. 加强水资源调度和管理:建立跨流域的水资源调度机制,优化水资源配置,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解决水资源短缺和供需矛盾。
7. 加强水生态文明教育和宣传:加强对公众的水生态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水资源的重视和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8. 加强水利科技创新:鼓励水利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对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的研究和创新,推动水利科技的应用和推广,提高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上是一个详细精确的水利生态文明实施方案,通过加强水资源管理、水生态环境保护、水利工程建设生态化、水资源节约利用、水污染治理、水资源调度和管理、水生态文明教育和宣传、水利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措施,可以实现水利生态文明的目标。
浅谈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te t n w t Ro tb a l r 『 『 rame t i h t e h et e e 1 .W a t
S i cn ,2 0 ,81 1 1 8 cTeh o 0 3 (:1 . 1 4 ) 1— 1
.
的生长 , 氮磷 , 吸收 降低有机物含量 。生 态沟 出 生活污水 的有效 处理 , 要实事求是 , 当地 需 根据
一
20 0一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生 态与环 境 工程
的地形 、 气候 、 、 政管理 等综合 因素 进行 经济 行 考虑, 采用 简单 、 有效 、 易管 理 、 运行 费用 低 的 、 与实 际晴况相符 合的处理工艺 。
参 考 文献 【GA UPE 1 ] J . L D L IZ,OTT R.OHL R. E P
I vet a on ft e fe t v nes f s r e n si t i o h e c ie s o ou c g
一
料 表面的兼 『微 生物 无法得到营养物 ,其 生长 生 进 入内源生长期 , 物膜 呈老化现象 , 生 在水 力冲 刷 下脱 落 , 并重新长 出新 的生物膜 。 该 工艺 占地面积小 , 操作简单 , 处理运行 比 较 稳定 , 能有效 去除对水 中的 C DB D 对 总 O 、O , 氮、 氨氮、 总磷有一定的处理效果, 但需要一定 的运行费用 ,并且 系统在运行较长时 间后 容易 产生填料堵塞现象, 需要及时更换。 其对污染物 去除效果见下表 : 表 3农村 生 活污水 生物 滤池 方式 系统 对 污染物去除率表
生态文明建设水利领域规划编制导则范本

生态文明建设(水利领域)规划编制导则Guidelines fo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planning(water domain)(征求意见稿)中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协会2017年10月前言根据水利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按照《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的要求,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共15章31节125条和2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术语,资料收集与现状分析,总体规划,空间均衡管控,水资源合理配置,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水环境保护与治理,生态灌区,水文化与水景观建设、制度与能力建设,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建议,实施效果与环境影响,保障措施。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协会本标准主持机构:本标准解释单位: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本标准参编单位:XX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郑州大学XX市水务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XX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长江科学院XX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伟李宗礼王志强尹迅飞李瑞清王怀清左其亭许明祥赵先进肖宜陈媛媛于丽丽耿晓君张利平张翔杨晓茹刘洋李浩康立芸赵钟楠袁勇张继昌曹建廷邹朝望张忠广李臻高成城黎南关李敏邓秋良胡军匡洋李安泽尹笋田英张宜清罗鹏邱冰谢珊李娜施文婧邹一雄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xxx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xxx目录1总则 (1)2术语 (3)3资料收集与现状分析 (5)4总体规划 (9)5空间均衡管控 (11)5.1 人口资源环境空间均衡 (11)5.2 水生态空间布局和管控 (12)5.3 生态水系构建 (14)6水资源合理配置 (20)6.1 基本要求 (20)6.2 节水型社会建设 (20)6.3 水资源供需分析 (22)6.4 水资源配置 (22)6.5 水源建设 (23)6.6 配置工程 (25)6.7 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 (25)7防洪排涝体系建设 (27)7.1 防洪体系建设 (27)7.2 排涝体系建设 (28)7.3 洪涝水风险管理与调度 (29)8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31)8.1 生态用水及过程调控 (31)8.2 河湖湿地健康评价与生态化治理 (33)8.3 地下水保护与超采治理 (34)8.4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35)9水环境保护与治理 (37)9.1 水功能区管理 (37)9.2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38)9.3 水污染控制与治理 (38)10生态灌区 (41)10.1 目标与任务 (41)10.2 基础设施建设 (41)10.3 现代管理服务体系。
从古代水利工程到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高中作文800字

从古代水利工程到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高中作文800字标题:古代水利工程与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自古以来,人类就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以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其中,水利工程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领域之一。
从大禹治水到都江堰、灵渠等古代水利工程,无不体现出古人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和尊重,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这些宝贵的遗产不仅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借鉴,也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首先,古代水利工程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无论是大禹治水还是都江堰的设计,都是在充分理解和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预能力越来越强,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借鉴古代水利工程的经验,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其次,古代水利工程展现了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智慧。
例如,都江堰通过巧妙的设计,实现了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既满足了农业生产的需求,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这种理念在现代生态文明建设中同样重要。
在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我们需要学习古人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智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
再者,古代水利工程还强调了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如灵渠的建设和维护,离不开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和贡献。
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启示,即在现代生态文明建设中,不仅要依靠政府和企业的力量,还要引导和动员广大公众参与进来,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总的来说,古代水利工程以其独特的方式,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节约资源、公众参与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原则。
这些原则对于我们今天面临的环境问题,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因此,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和挖掘古代水利工程的精神内涵,将其融入到现代生态文明建设之中,为构建美丽中国、绿色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正如古人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正是我们从古代水利工程中得到的最大启示,也是我们在现代生态文明建设中应该坚持的原则。
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平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可以有效提高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调节生态环境的平衡。
文章对水利工程的内容及作用进行介绍,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影响,提出了水利工程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标签: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前言随着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意识的不断提高,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环境的保护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水利工程建设是一种基础设施建设,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能够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利益。
但是与此同时,水利工程建设也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方面。
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 水利工程的内容及作用水利工程是指通过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从而改造自然河流的运行方式,达到除害兴利、方便人类生产生活目的而修建的工程,属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
水利工程建设能够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满足人们对供水、发电、防洪、灌溉等等方面的需求,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2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2.1 有利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对生态环境具有很多有利的影响,有效的调节了水量的配置,防止江河流域出现断流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水污染。
水利工程具有蓄滞洪水的作用,在汛期能够削减洪峰,降低洪峰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还能够增加枯水期的水量,保障了人们的生活及生产的正常进行。
水利工程中水电的开发,是一种清洁、低成本的新能源,具有不污染环境的优势,同时节约能源和资源。
水利工程建设中,会兴建大量的水库,能够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改善水质及供水条件。
以上各方面水利工程建设产生的有利影响,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2.2 有害的影响基于理念及施工技术等方面的限制,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在取得了很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社会可持续性发展。
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效益

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效益一、水利工程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对于农村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水利工程建设是保障农村用水和农作物灌溉的关键措施,对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业生产和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地区水利设施老化严重,管理维护不到位,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水库、堤坝安全隐患较多,影响农田灌溉效率。
三、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在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水库和堤坝的建设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另一方面,水利设施的合理利用也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生态效益。
四、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必须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应当采取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措施,保护水资源、生态系统,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五、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调控水利工程建设对农村生态系统有重要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不可逆转的。
为了减少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应当建立健全的调控机制,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六、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态效益分析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不仅能够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增加农业产量,还能够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提升生态效益。
水利工程对于农村地区的生态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七、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态风险及应对措施水利工程建设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例如水库围堤溃坝、水源地水质污染等问题。
应当加强水利设施的维护管理,提高抗灾能力,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少生态风险。
八、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联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密不可分,只有加强对水资源的环境管理、保护和利用,才能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既符合生态文明的建设要求,也能促进农村的绿色发展。
论新时代水利工程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发展

论新时代水利工程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发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水利工程的发展不再仅仅局限于满足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求,而是更加注重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
这种融合不仅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积极响应,更是保障人类社会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水利工程作为人类改造自然、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手段,在过去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传统水利工程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了一系列生态问题,如河流生态系统破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水利工程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发展逐渐成为了水利事业发展的新方向。
新时代水利工程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这是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要。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通过水利工程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供应。
其次,这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对水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融合发展可以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保护和恢复生物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
再者,这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
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增多,水资源分布不均加剧,水利工程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能够增强水资源的调控能力和生态系统的适应能力,降低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
要实现新时代水利工程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在规划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
摒弃过去单纯以工程效益为目标的设计理念,引入生态友好型的设计思路。
比如,在河道整治工程中,采用自然化的岸线设计,保留河流的蜿蜒性和多样性,为水生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在水库建设中,合理确定水库规模和运行方式,保障下游生态流量。
在施工建设过程中,要严格落实生态保护措施。
加强对施工活动的管理和监督,减少施工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
水利工程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

水利工程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水利工程,作为人类改造自然、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手段,在保障社会经济发展、防洪减灾、供水灌溉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过去的一些水利工程建设中,由于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不足,导致了一系列生态问题的出现,如河流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等。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深入人心,如何实现水利工程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成为了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往往需要大规模的土石方开挖和填筑,这可能会导致水土流失,破坏原有的地形地貌和植被。
水库的修建会改变河流的自然径流和水动力条件,影响河流的生态流量和水质。
此外,水利工程还可能阻断鱼类等水生生物的洄游通道,影响生物的繁衍和生存,破坏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
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中,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要求,是实现协同发展的关键。
在规划阶段,要充分考虑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
通过科学的调查和分析,预测水利工程可能带来的生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减缓措施。
同时,要合理确定工程的规模和布局,避免过度开发水资源,保障河流的生态流量,维护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
设计阶段是实现水利工程与生态文明协同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设计过程中,应采用生态友好型的工程技术和设计方案。
例如,采用生态护坡代替传统的硬质护坡,增加河岸的植被覆盖率,提高河岸的生态功能;在水库设计中,设置鱼道等过鱼设施,保障水生生物的洄游通道畅通;采用生态调度的方式,模拟河流的自然径流过程,改善水库下游的生态环境。
建设阶段要严格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加强施工管理。
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扬尘、噪声和污水排放,对施工造成的植被破坏要及时进行恢复。
同时,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生态保护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水利工程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0引言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子孙后代、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在资源日趋匮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生态系统功能日趋退化的严峻形势下,必须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理念,尊重、顺应、保护自然。
在“五位一体”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中,更应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梦想。
①水利工程作为农业的命脉,国民经济的基础,优先发展的基础产业,对我国防洪、发电、航运、城市供水、调水、渔业、旅游等都具有重要作用,促进了工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在推动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上更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对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因此,水利工程建设引起的生态问题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本文为此重点阐述水利工程对生态文明建设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1水利工程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影响水利工程包括蓄水工程、提水工程、调水工程、地下水源工程、集雨工程等。
以修建大坝为例,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作用如下:1.1灌溉效用灌溉是将贫瘠地区改变为能支持大量人口生存的肥沃地区的重要手段。
在当今世界,灌溉是淡水的最大消耗利用方式,关乎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
迄今世界上一半的高坝是专门或主要为灌溉而修建的。
在一些地区,水库大坝的储水功能使得其发挥灌溉的作用,灌溉作用在旱灾的时候尤其显著,会大大减轻旱灾带来的破坏。
同时,水库的储水功能可以更好地配置水资源,灌溉成为未来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
1.2发电效用作为低成本、可再生的电力资源,水电被人类接受并提倡。
它是一种非消耗性的用水。
一旦建成,水电运行成本低、寿命长,特别是对决定性的河流工程和不必考虑淤积的水库工程。
它与生物、地热、风力、海浪、太阳能等发电形式一样,被视为一种清洁能源。
在许多国家水力发电是大坝建设的重要原因,特别对发展中国家来讲,水电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3航运效用相比于公路、铁路和空中运输,航运是最经济的运输方式,污染最小,不需要昂贵且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基础设施。
水利工程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文献标识码 :A
前青 1 . 4生态 水利工程在 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和保护环境 中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 中,生态文明建设被作为战略决策而提 出来 。 社 会 的持 续发 展和人 的全 面发展 离不 开对 良好 生态 环境
在生态文 明建设 的大力 推进 中 , 应该从优化 国土 空间开发格局 、的需求 ,生态水利工程在治理荒石漠化 、水土流失等生态修复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加 大 自然生 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以及加 工程 ,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和减灾防灾 中起到重要的推动 强生态文 明制度建设等 4个方 面人手 。而水利工程建设在以上 作 用。水利工程的建设造就 了一大批水利风景资源 ,这些水利 4个方面都有着 重要 的地位 ,生态水 利工程建设是 生态 文明建 风景资源正是生态水利工程在 自然环境保护方面作用的有力证 设的重要 内容 。因此 ,在水利工程建设 中 ,应该充 分践行科 学 明 ,是 符合 生态过程高效 、和谐和持续性发展的成果 ,如淮上 发展观 ,以生态文 明建设为指导 ,做好水利生态文 明建 设。 明珠风景 区。
1建立 生态水利工程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1 . 5水利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的作用
1 . 1 古代水利 工程对 生态水 利工程建设的启示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制度的保障 ,将其纳入到经济社会 发展 近几年 ,一到多雨季节 , 许多大 中型城市就会发生 内涝 , 的评价体 系中来 , 建立起完善 的制度体 系。改变传统 的水 利工 导致 严重 的财产损 失和人员 伤亡 ,如 2 0 1 2 年 的北 京 、郑州 、 程伦理观念 , 摒弃其 以人类利益为标准 的单一指标 。以水利工 石家庄等地 的内涝 灾害的发生。形成鲜明对 比的是 , 古城赣州 程生态伦理为指导 ,在水利工程建设 中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和 面对大雨 和洪 峰的洗礼 ,却保持安然无恙 ,这就要归功 于其北 生态文 明建设 ,以树立水利工程 的可持续性生态综合服务为 目 宋时期建造 的排水 系统 。该 排水 系统以赣州街道布局及地形特 标 。 点为依据 ,以分 区排水 为设计原则 ,通过明沟和暗渠两大排水 2科 学规 划 ,消除水利工程对生态 的不 良影响 干道系统将城 内水塘连接 以便 于储水 调储 。当水量过大时 ,水 水利工程 的建设从某种程度上会带来一定 的生态影响 ,按 便排入城外江 中。该排水系统是一项 系统 性水 利工程 ,利用地 照影响范围分为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 势高低 , 通过 改变断面和加大坡度的方式保证废水 的冲击力度 ,响。大坝等拦水 发电储水 工程会改变河流的生态演化方 向,导 解决 了可能的水道阻塞 问题 ,并通过水窗 的开 闭沟通了同外 部 致 生境 的破 碎化 ,最 终改变生物的多样性。其对于河流生态系 江水的联系。 同样 ,战 国时期建造 的都江堰 同样是一个 古代 生 统 的改 变主要体 现在 4 个 方面 ,即水 温 、 水 质、气候 和地 质。 态水利工程的典范 。从上述两个古代水利工程我们发现其都是 对 陆生生态 系统 的破坏 主要表 现在 大量植被 的破坏 、动植 物栖 结合 当地地形和水文特点进行合理规划 ,设计者亲身实践 以掌 息地 的改变和引发动物 的迁徙等 。 握 一手资料 ,同时尊重 自 然 、保护环境和 因势利导 , 将水利工 消除水 利工 程对 生态的不 良 影响, 要做好科 学规划 ,在生 程视 为一项 系统性工程 ,充分利用 了 自然 的矛盾转化关 系,将 态水利工程建设 的规划 中以保护和恢复多样化河流 、保持和维 人 、地 和水 3 者 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护河流 自 我恢复能力水利工程在国土开发格局优化 中的作 用 规划 ,以协调河流 、农 田、乡村和其他生态系统的系统关 系。 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为 国土 ,而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生 3展 望 产空间 、生活空 间和生态 空间的结 构调整起到 了至关重要的作 随着 国家加大对环境 的保护力度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引起 用 。水利工程建设依据不 同主体 功能区的需要 ,为城市 、农业 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则对水利工程建设提出 了更 和生态 的发展格局提供服务 。大型灌 区是我国灌 溉农 业的最重 高的要求 ,要求我们在尊重 自然的基础上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 要部分 ,其承担着保 障国家粮食安全 的重任 。为了保 障国家粮 效率 ,提升其 在生态文 明建设 中的影 响力 。 食 安全和粮食生产 的稳定 ,国家加大 了对大 型灌 区的水利工程 建 设的力度 ,在续建 、改造和优化 的过程 中不 断完善水利 工程 参考 文献 【 1 】 王雅心 . 中国古水利工程 为什么能屡现奇功——浅析 中国古文明的 的生态效应性和系统性 ,为农业生产提供保 障。生态水利 工程 J ] . 环境教育 , 2 0 1 1( 9 ) : 4 6 — 4 7 . 建设 在我国国土开发格局 中,起到 了稳定农业生产 主体功 能的 生态价值观 [
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水利

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水利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而水利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制定水利建设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水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在水利建设实施方案中,我们需要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严格控制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防止过度开采和污染,保护水资源的生态环境。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水利设施的建设和改造。
水利设施是保障水资源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在水利建设实施方案中,我们需要加大对水利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改善水利设施的运行状况,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水利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水利技术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在水利建设实施方案中,我们需要加强水利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推动水利技术的进步和应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另外,我们还需要加强水利管理和监测。
水利管理和监测是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保障。
在水利建设实施方案中,我们需要加强水利管理和监测,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资源管理中的问题,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总之,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中的水利建设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
我们需要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加大对水利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推动水利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加强水利管理和监测,全面推进水利建设实施方案的落实,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水利工程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水利工程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摘要:水利工程尤其是生态水利工程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生态效益和制度建设中的作用入手,论述其重要性。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生态文明建设;科学规划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前言党的十八大中,生态文明建设被作为战略决策而提出来。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力推进中,应该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以及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4个方面入手。
而水利工程建设在以上4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地位,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应该充分践行科学发展观,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做好水利生态文明建设。
1 建立生态水利工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1.1 古代水利工程对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启示近几年,一到多雨季节,许多大中型城市就会发生内涝,导致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如2012年的北京、郑州、石家庄等地的内涝灾害的发生。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古城赣州面对大雨和洪峰的洗礼,却保持安然无恙,这就要归功于其北宋时期建造的排水系统。
该排水系统以赣州街道布局及地形特点为依据,以分区排水为设计原则,通过明沟和暗渠两大排水干道系统将城内水塘连接以便于储水调储。
当水量过大时,水便排入城外江中。
该排水系统是一项系统性水利工程,利用地势高低,通过改变断面和加大坡度的方式保证废水的冲击力度,解决了可能的水道阻塞问题,并通过水窗的开闭沟通了同外部江水的联系。
同样,战国时期建造的都江堰同样是一个古代生态水利工程的典范。
从上述两个古代水利工程我们发现其都是结合当地地形和水文特点进行合理规划,设计者亲身实践以掌握一手资料,同时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和因势利导,将水利工程视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充分利用了自然的矛盾转化关系,将人、地和水3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1.2 生态水利工程在国土开发格局优化中的作用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为国土,而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的结构调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利工程建设的绿色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

水利工程建设的绿色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水利工程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于水资源的合理调配、防洪减灾以及能源供应等方面都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在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等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设计理念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愈发受到重视。
本文旨在探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绿色设计与实施策略,以实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水利工程建设中绿色设计的重要性水利工程建设通常会对周边的自然环境产生较大影响,如改变河流的生态流量、破坏水生生物的栖息地、导致水土流失等。
绿色设计理念的引入,可以在满足水利工程功能需求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能够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同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水利工程绿色设计的原则1、生态优先原则在设计过程中,将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置于首位,充分考虑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采取相应的保护和补偿措施。
2、资源节约原则优化工程布局和结构,减少土地占用和材料消耗,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
3、整体性原则将水利工程视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综合考虑其与周边环境的相互关系,实现工程与自然的有机融合。
4、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案,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优势。
三、水利工程绿色设计的要点1、选址与布局科学合理地选择工程地址,避开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的生态功能区。
在布局上,尽量减少对河道、湿地等自然地貌的改变,保持水系的连通性。
2、水工建筑物设计采用新型的环保材料和结构形式,如生态混凝土、生态护坡等,减少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同时,优化建筑物的形状和尺寸,降低水流阻力,减少能源消耗。
3、生态流量保障通过计算和分析,确定合理的生态流量,设置专门的生态流量泄放设施,确保河流在工程运行期间仍能维持基本的生态功能。
浅谈水利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不仅是水利工程的建设 . 还 包括 一 些 综 合 性 建 设 . 比 如 水 土 资 源开 发 、 水 电建 设 等 。
水 力 发 电是 水 能 资 源 最 主 要 的 一 种 利 用 方 式 。 它 主 要 是 利 用水 位 的 落差 . 将 水 的位 能 转 换 为水 轮 的机 械 能 . 然 后 再 用 机 械 能 使 发 电机 工 作 . 以此 得 到 电 能 。这样 利 用水 位 落 差 的 天
2 - 3 水资源 污染 严重
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的 同时, 生活等污水、 生 产等 废 水 的 处理 仍 然滞 后 , 问题 也 越 来越 重 。 据 统 计 , 我 国每 年 均 有 高 于5 0 0多亿 吨 的 污 水 和 废 水 排 入 水 体 中 , 污染水体 , 水质 下 降
日趋 严重 . 造 成 了水 资 源的 严 重 破 坏
1 水利建设 的概念
水 是 生命 之 源 。 是 地球上最 常见、 最普 通 的 物 质 , 它是 我
们 日常 生产 、 生活 的 必 需物 质 。 在 自然界 也起 着 多种 多样 的 作 用. 是 不 可缺 少 , 无 可 替代 的 。 而 我 们 平 常 所说 的 水 资 源 又 不
2 . 4 资金投 入不 足
同 于水 , 它主 要 指 的是 地 表 水 和 地 下 水 , 它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水利如何为生态文明建设做贡献

水利如何为生态文明建设做贡献从20**年*月*日,**公司成立以来,公司一直致力于**市的各条主要溪流建设。
先后治理了**、**、**、**等溪流,从提高各流域防洪标准入手,加入崭新的生态河道建设理念,把各水利工程打造成区域亮点、生态风景区,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和经济发展。
其中主要做法有以下五点:1.改变水利建设思路,引入生态水利建设观念为改善水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我们改变原有治水理念,废除原有的砌石护岸、砼护岸,或尽量减少这类护岸,使水与岸坡地形成交换,达到生态链循环的目的。
这对于河道水质净化及河道中的生物繁衍生息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如我们在各项工程建设中,尽量减少硬质护岸,发明创新护岸中的“鱼巢砖”;在河道中引入千层石景观堰,以生态、自然的形式展现给大家。
2、以改善水生态环境为目标,提升水利部门的良好社会形象在各水利工程前期设计思路上,充分利用水的流动、水的碧波,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结构,从而优化生存空间,提升生活品质。
努力做到了建设一个水利工程,造福一方百姓,美化周边山水环境,塑造一个亮丽景点,巧借自然山水风光,精做亲水文章,成为一个个利用山水形胜与民休养生息的好去处,人民群众热情拥护,地方镇村积极参与,水利干部职工的探索和辛勤劳动赢得了社会的赞誉,水利部门的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得以提升。
如**工程自建成以来,经过一年时间的沉淀,现已成为**镇的一个区域亮点,两岸绿柳成荫、花团锦簇,一派青山绿水,河水体清澈,鱼水交欢,令人心旷神怡,游人留连忘返。
3、以人水和谐理念为导向,推动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纵观千百年来的中国水利发展史,不难看出,只有顺应自然,尊重水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水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和水环境的自净能力,才能使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维持良性平衡,才能化水害为水利,服务人类文明的发展。
我公司各水利项目的建设与发展,正是亲近水、善待水的一个新举措,是人水和谐理念的生动体现。
水利工程的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

水利工程的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进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而水利工程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需要积极贯彻生态文明理念,追求绿色发展。
本文将探讨水利工程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并提出促进绿色发展的相应措施。
一、生态文明建设下的水利工程发展1.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入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水利工程逐渐转变为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产业。
传统的水利工程以满足灌溉、供水、发电等基础功能为主,忽视了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而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入下,水利工程需要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利用,优化供水结构,减少水污染并改善生态环境。
2.生态工程建设的加强随着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生态工程在水利工程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通过湿地保护、水源涵养、生态修复等措施,水利工程可以改善水域生态系统,保护水生物多样性,提升水体水质。
此外,建设生态溪流、退耕还林等项目,可以恢复生态平衡,促进自然循环的良性发展。
3.水资源管理的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水资源管理的创新是水利工程发展的核心。
传统的水资源管理主要关注水量的分配,而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更加注重水质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修复。
通过建立水资源的综合管理制度,强化水环境监测和治理,加强水资源配置和调控,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水利工程的生态文明建设。
二、促进绿色发展的措施1.加强环境保护治理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为了实现绿色发展,应加强环境保护治理,减少水利工程对水质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格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加大对水利工程的环境监测和治理力度,确保水利工程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不造成新的环境问题。
2.推进能源节约和低碳发展水利工程在发电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然而传统的水电站建设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破坏。
为促进绿色发展,应推进能源节约和低碳发展,采用更加环保和节能的水电站技术,减少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同时,探索非常规能源的利用,如水能利用和海洋能源开发,为水利工程的绿色发展提供新的方向。
水利建设简介介绍

$number {01}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水利建设概述 • 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 • 水利建设的政策与法规 • 水利建设的成就与挑战 • 水利建设的前景展望 • 结语
01
水利建设概述
水利建设的定义
水利建设是指通过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等手段,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 护、配置和调控,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面临的挑战
1 2
3
资金投入不足
随着经济的发展,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影响了水 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行。
技术人才短缺
水利建设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但是目前市场上技术人才相 对短缺,影响了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行。
生态环境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减少对生 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06 结语
结语
• 水利建设是指通过兴建各种水利工程,如水库、堤防、水闸、水电站等,以调 控自然界的水资源,实现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目的。水利建设是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
THANKS
水利建设的成就
防洪抗旱
通过水利工程建设,可以有效地 提高河流的防洪能力,同时也可 以为干旱地区提供可靠的水源。
农业灌溉
水利工程可以有效地解决农业灌 溉问题,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
量。
水力发电
水力发电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 通过水利工程建设可以有效地利
用水资源进行发电。
生态环境保护
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改善河流的 水质,同时也可以为野生动植物 提供栖息地,保护生态环境。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推进,水 利建设逐渐向绿色发展转型,注重水资源保护和生态 修复。同时,水利建设也逐渐注重与民生福祉的提升 相结合,加强农村水利建设和城市水务管理等方面的 发展。
构筑西部生态屏障的甘肃水利实践及水生态文明建设建议

构筑西部生态屏障的甘肃水利实践及水生态文明建设建议甘肃位于中国西部,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区,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正是其在西部生态屏障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础。
本文将就甘肃的水利实践和水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甘肃应加强水资源管理。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甘肃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大部分地区是干旱少雨的,因此,甘肃应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调配。
可以在旱涝保收的基础上,优化水资源配置,合理规划和开发水资源。
此外,还需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节约利用,通过建设水库和调水工程来收集雨水和融水,为干旱地区提供水源。
其次,甘肃应积极发展水土保持工作。
由于甘肃地处黄土高原,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问题非常突出。
为了构筑西部生态屏障,甘肃应加大水土保持工作的力度。
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大力发展植被恢复工程,种植树木和草地来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
此外,还可以修建石堤和沟渠,遏制沙尘暴的扩散。
再次,甘肃应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
水生态环境是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水生态环境对于构筑西部生态屏障至关重要。
甘肃应加强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减少水体的污染和生态破坏。
可以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和河道治理,控制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水的排放,保护水体的水质。
此外,还可以加强湿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最后,甘肃应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西部生态屏障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甘肃应加强水资源的统筹管理和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推动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的发展,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和生态效益。
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水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全社会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重视。
总之,甘肃作为西部生态屏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强水资源管理,积极发展水土保持工作,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这些措施既可以保护和改善甘肃的生态环境,也能为西部生态屏障建设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利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十八大提出的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一、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背景
生态文明的提出,实际上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
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人与自然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环境保护的问题,在中国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我们曾经高喊着“人定胜天”的口号,毁林垦荒、围湖造田。
改革开放初始,就有专家学者大声疾呼——中国不能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但那些为官一任的急功近利者根本听不进逆耳的忠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几乎都是以环境污染加剧和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生态破坏为代价的。
我们面临着残酷的社会现实。
人口包袱沉重、自然资源不足、生态系统破坏、环境质量下降宣告着环境危机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制约经济发展,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近年来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大自然母亲正在以她特有的方式告诉她的儿女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如果贪婪索取和肆意破坏,她就会惩罚我们这些不听话的孩子。
从高能耗、低产出、污染严重的工业文明,走向高效率、高科技、低消耗、低污染、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健康持续的生态文明,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事实已经证明,人类的发展应该是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协调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讲究代内公平,而且要讲究代际之间的公平,亦即不能以当代人的利益为中心,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后代人的利益。
而必须讲究生态文明,牢固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
二、生态文明建设与水资源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开启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这就对水利事业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首先,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切实加强水资源管理,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强化水资源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资源基础功能。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既不可或缺又无以替代。
水利不仅关系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不仅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决条件。
人类由水而生、依水而居、因水而兴。
离开了水资源,不仅人类社会难以为继,任何生命都无法延续,所谓生态文明也就无从谈起。
人多地少水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加快构建现代水网,形成完整的水生态系统,发挥水工程对生态文明的生物载体功能。
水是整个生命系统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生物多样性的物质载体,也是生态环境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
受特殊地理位置、水资源禀赋条件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我省水资源短缺、水灾害威胁、水生态退化三大水问题并存。
由于地下水连续多年过度开采,局部已出现地下漏斗、湿地萎缩、河道断流、海水入侵、地面沉降等一系列水生态退化、恶化现象。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牢固树立人本理念,建设优美的水生态环境,彰显水景观对促进人水和谐的特有文化功能。
水生态文明是人水相依、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文明形态,其实质是人水和谐。
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按照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统筹兼顾的发展理念,改变就防洪说防洪、就供水说供水、就生态说生态的传统思维模式,坚持人本理念,着眼人水和谐,实行统筹治水,在规划建设水工程的过程中着力提升艺术品位,强化文化功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仅使其成为防洪工程、供水工程,还要成为生态工程、文化工程,在大兴水利的实践中,为全省人民营造亲水休闲、陶冶情操、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美丽家园。
综上所述,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生态系统完整、水生态环境优美为主要内容的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资源基础、重要载体和显著标志,对于强化生态之基、促进人水和谐、实施强省战略、实现科学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建设生态文明,水利必须先行!
三、生态文明与水利工程
最近几十年,人类建造了很多大规模的水利水电工程,以求满足日益增加的城市对供水的庞大需求。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确有很多的正面效益,如发电、供水、航运、灌溉等等;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大型的水利工程也都在不同程度的破坏,亦或干扰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加之,现在的工业对我们本就不多的淡水资源进行着无情的摧残,我们正面临着淡水短缺,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的严酷局面。
这样的难题就使得我们不得不反思,并及时的采取一些措施,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1、水利工程建设与环境
首先,水利工程施工应遵循生态保护原则,即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循环再生综合利用,共生互补,合理利用主体空间。
这几条原则强调了在施工的同时要兼顾环境不能遭到破坏,并且在建成后的水利工程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也就是要求我们在施工时做到不破坏当地的植被,不破坏生物圈的平衡,尽量少的占用耕地等等。
要做到严格遵循这几条原则,我们应在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力度上有所加强,更要在提高我们工程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上下足功夫。
其次,水利工程对环境生态的影响(包括正面的和负面的)大体可以总结如下:对生态环境来讲,水利工程的建设总是伴随着危害和效益两个特性的,我们要利用科学的方法,完善的讨论一个方案的危害和效益的大小,尽量放大效益,同时减小危害;但是,对一些严重破坏环境生态的工程项目,无论它的效益有多大,都不应予以建设,毕竟,一旦环境遭到破坏,遗害无穷,且难以修复。
在修建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事先的计划建设,不能因一时的方便而有破坏环境的举措。
此外,在工程建设完成后,还要设法在第一时间对环境进行修复,尽量减少工程建设的影响。
2、城市污水处理与环境
现在城市中对水的污染现象十分严重,时至今日,在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均稳步提升的今天,这已经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刻不容缓。
污水处理的目的无非就是想法设法将水中有害物质的含量降低到水体的自净能力范围内,这样就不会对水体产生危害,水资源也可以得到循环利用。
污水处理的方法大体可以分为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三大类。
物理处理方法。
废水的物理处理方法的去除对象是废水中的不溶解的悬浮物质,可以采取筛滤截留、重力分离(沉淀、上浮)、离心分离等工艺。
相对来说,这一类的方法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应用的范围也已经很广。
化学处理方法。
顾名思义,就是在污水中加入一些化学物质,使之与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对水体无害的新物质。
生物处理方法。
该种方法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对污水中的一些有害物质进行降解,具体的技术手段目前有生物膜、生物絮凝吸附等等。
四、总结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工程。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分配不均,人均占有量极少的国家。
因此,水利建设是古往今来重要课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我们在利用水资源的同时,要提高水利对环境影响的重视。
加大法律监管力度,提高个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