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0五年级语文上册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
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教案: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少年中国说》节选部分;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在1915年所作的演讲,这篇文章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本节课将学习文章的节选部分,通过分析文章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让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文章节选部分;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难点: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学生课本;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责任和使命;2. 简要介绍梁启超的背景和《少年中国说》的写作背景;3. 提问学生对这篇文章的了解和期待。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朗读文章节选部分,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词义的把握;3.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三、合作探讨(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讨,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2. 学生通过讨论、举例等方式,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3.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含义。
四、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对文章进行详细的讲解,包括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文章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等;2. 教师通过提问、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3. 教师进行板书设计,突出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文章节选部分;2. 要求学生通过写作或口头表达的方式,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课堂讲解等方式,让学生对《少年中国说》节选部分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教案:少年中国说(节选)——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正确认读和理解“少年中国说”中的关键词语。
2.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文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理解、分析、表达能力。
2.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情景模拟活动,提升口语表达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理解并领悟梁启超的爱国情怀,培养民族自豪感。
2. 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念,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二、教学内容本课是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节选,课文通过对少年中国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复兴的期望和爱国情怀。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领悟作者情感,以及通过各项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升语文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
2.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文意,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1. 学生通过分析课文,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2.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提升口语表达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课文打印稿3. 角色扮演道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青少年活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青少年的重要性,进而引入课题。
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认读关键词语,解释课文中的难点。
3. 课文理解(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分析课文结构,讨论作者的爱国情怀。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帮助。
4. 情景模拟(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情景,通过表演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课文的“少年中国说”,以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少年强则国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通过关键词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七、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选择一个他们认为最有意义的课文句子,进行抄写并注明其意义。
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教案:少年中国说(节选)年级:五年级上册学科:语文版本:部编版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少年中国说》(节选)。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对中国少年的赞美和期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动力。
教学内容:1. 课文《少年中国说》(节选)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 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赞美和期望。
2.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文《少年中国说》全文打印稿。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笔记本和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对中国近代历史的了解,引发学生对国家发展的思考。
2. 学生分享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未来的认识和期望。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教师发放课文打印稿,学生自主阅读。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并做好笔记。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三、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如比喻、排比等。
2. 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思考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四、背诵与朗读(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节选)。
2. 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展示,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回家后完成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对中国少年的理解和期望的文章。
板书设计:少年中国说(节选)赞美中国少年的精神风貌期望中国少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理解、分析讨论、背诵朗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少年中国说》(节选)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中国少年的赞美和期望,并思考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13《少年中国说(节选)》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少年中国说(节选)》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梁、豪”等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节奏和韵律。
(3)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对少年中国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观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节奏和韵律。
2. 生字词学习:认识“梁、豪”等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少年中国的赞美之情。
4. 课堂讨论:讨论课文中表达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5. 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少年中国的赞美之情。
(3)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观点。
(2)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精神风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己亥杂诗》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简介本文作者梁启超及其作品《少年中国说》。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讲解字词的含义。
3. 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少年中国的赞美之情。
(2)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 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表达的观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13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3课13.少年中国说【教材分析】《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先生于1900年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文章。
当时八国联军阴谋瓜分中国,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东亚病夫”“一盘散沙”,不能自治,只能由帝国主义列强共管瓜分。
在国内,一些昏聩无知的卖国求荣者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
为了驳斥帝国主义的野蛮行径和卑劣阴谋,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甘为亡国奴的心理,激起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梁启超先生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全文逻辑严密,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充沛。
课文节选了其中的一部分,以整齐的句式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激励中国少年发奋图强,勇挑建设少年中国的历史重任,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热切期盼。
【学情分析】本课是一篇文言文,生僻字较多,大量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且文章涉及的历史背景久远,学生学习这篇文言文难度较大。
但是学生在中年级已经学过了查找、整理资料的基本方法,所以让学生借助注释和资料大致理解文意大致可以做到。
课文中出现的象征手法,以及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因此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及《少年中国说》的原文合作探究,反复朗读理解,体会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理解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教学目标】1.认识“泻、惶、履”等6个生字,会写“疆”等7个生字。
2.体会课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能连贯而有气势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和背景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的联系。
4.能结合资料,了解为实现强国梦想而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故事,并制作手抄报和同学分享。
【教学重点】结合注释理解文章的意思,体会课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能连贯而有气势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的关系。
【教学准备】PPT 背景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有气势,能熟读成诵。
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一些文言文的表达方式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说明我在教学中对难点的处理还不够到位。未来,我需要更加细致地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
2.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3.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感悟课文。
四、实践活动(10分钟)
1.学生分角色扮演演讲者,将课文内容进行表演,其他学生作为观众进行评价。
2.开展朗读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升朗读能力。
五、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通过学习《13少年中国说(节选)》,学生能够运用语文知识解读文本,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同时,通过朗读和表达,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审美鉴赏能力,进一步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13少年中国说(节选)》的文意,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通过朗读和表达,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意识。
2.教学难点
(1)理解文中的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子,如“与天不老,与国无疆”“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等,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语境进行理解。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少年中国说(节选)优质〔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少年中国说(节选)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的基本思想和主旨。
2.能够运用全文阅读和快速阅读的策略,提高阅读效率。
3.能够运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把握文章大意,概括作者的意图和观点。
4.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的基本思想和主旨。
2.运用全文阅读和快速阅读的策略,提高阅读效率。
3.运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把握文章大意,概括作者的意图和观点。
三、教学难点1.运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把握文章大意,概括作者的意图和观点。
2.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案例教学法;3.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过程1.阅读课文《少年中国说》。
2.阅读课文后,让学生总结课文的大意,确定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3.指导学生通过梳理课文内容,分析出作者的观点和意图,提高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
4.开展讨论,引导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5.对学生进行知识自测,确认学生的掌握情况。
6.提供相关资料和案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教学反思通过对本节课教学的分析和总结,我们认为需要进一步加强以下方面的教学:1.增加学生的实践性学习,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活动机会,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2.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更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增加学生的交互性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合作意识。
七、教学体会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们深刻认识到教学是双向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中国少年说(节选)》 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中国少年说(节选)》部编版一、教材内容概述本节课的教材内容选自《13中国少年说》部编版,是一篇富有感情、启发心灵的文章。
通过此文,让学生了解和体会到中国少年的成长历程和心路历程,激发学生对自己成长、未来的思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掌握词汇。
–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少年的关爱之情。
–引导学生思考成长中的困惑和选择。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
–掌握关键词汇。
2.难点:–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用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中国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惑?你又会如何应对?2.整体阅读(15分钟):学生阅读文章整体内容,了解文章的宗旨和内容。
3.精读(20分钟):学生逐段阅读,重点理解每一段的内涵,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
4.讨论交流(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一些哲理和感悟,分享自己的看法。
5.表达写作(20分钟):学生写下自己对文章的感悟和理解,可以是自由写作,也可以给出关键词汇要求。
6.反思总结(10分钟):学生针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之处,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与文章的交流、阅读、写作等形式,从中获得对中国少年成长路上的感悟和启示。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也发现学生对于抽象哲理的理解还有待加强,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于这类文章的分析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以上便是本节课的教学教案,希服能帮助到您为学生开展语文学习。
统编人教五年级上语文13《少年中国说(节选)》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
统编人教五年级上语文13《少年中国说(节选)》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少年中国说(节选)》是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重要的篇目之一。
本节选内容丰富,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学习这一篇目,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学素养。
因此,本节课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少年中国说(节选)》的背景故事和主要内容。
–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与领悟能力。
–能够用正确流畅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明白爱国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
–引导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和优秀人物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课文内容和重点词语。
•难点:理解课文中抽象、深奥的句子和段落,提炼出其中的核心思想。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步:导入(5分钟)老师播放一段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或音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学习课文(20分钟)1.老师逐段解释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熟悉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3.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学生互相交流理解。
第三步:课文分析(15分钟)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理解作者的意图。
2.学生自愿向全班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步:拓展活动(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相关的小组讨论,探讨不同角度的课文理解。
2.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五步:课堂总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激励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
五、课堂作业1.完成相关课后习题。
2.撰写读后感或写作,表达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于《少年中国说(节选)》这一篇目的兴趣较高,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力和表达能力有一定提高。
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案:少年中国说(节选)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少年中国说》节选,让学生理解文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对中国少年的期望和鼓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积极向上、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激励中国少年奋发图强的一篇演讲。
课文通过对少年中国的赞美,表达了对中国未来的信心。
本节课将学习课文的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中国少年的期望和鼓励。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培养学生运用这些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文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梁启超的照片,简要介绍其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戊戌变法,为学习《少年中国说》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对中国少年的期望和鼓励。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手法进行写作。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情况,进行课堂讲解,重点解析课文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六、板书设计少年中国说中国少年聪明、勇敢、有担当中国前景美好、强大、繁荣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按照课文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描述自己心中的中国少年。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和课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了《少年中国说》的内容,掌握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积极向上、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3.少年中国说(节选)》【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3.少年中国说(节选)》【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少年中国说》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课是一篇演讲词,梁启超在这篇演讲词中热情歌颂了少年的朝气蓬勃,热烈倡导了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的精神。
本文语言激昂,富有感染力,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具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2.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资料等。
3.课件或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进行课文的表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3《少年中国说(节选)》 (教学设计)
小学课文统编五上《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识字学词,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通过合作朗读,读出气势。
3.能通过查找资料、联系注释、结合插图、展开想象,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搜集资料,制作为实现强国梦而不懈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手抄报,激发担当强国责任、实现民族复兴的热情和决心。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中华少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中华少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者梁启超写下《少年中国说》的时代背景。
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了解写作背景1.揭示课题,关注“节选”。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三首》,感受了古人深深的爱国情怀。
今天我们将走进近代的中国,走进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
板书课题[13 少年中国说(节选)]2.关于作者和写作背景,你搜集到了哪些重要的资料?指名交流。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戊戌变法领袖之一,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3.教师引导:“说”是一种文体,表示议论。
是议论说明类文章的总称,表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比如《师说》《爱莲说》《少年中国说》等。
教师提问:读完资料,谁来说一说你对“少年中国”的理解?板书(少年中国)预设1:“少年中国”这个说法是梁启超先生为了回击帝国主义分子提出的。
预设2:“少年中国”是说我们的国家像少年一样充满着朝气和活力。
教师小结:梁启超先生以人喻国,针对日本人称中国为“老大帝国”愤然回击,在他看来中国是犹如少年一般蓬勃兴旺、充满朝气的。
这篇文章论述了创造“少年中国”是中国少年的责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读出初步的语感。
以教师朗读的节奏,带动学生朗读的节奏。
形式如下:(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2)师生接读,或者教师读前半句,学生接后半句。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3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3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一. 教材分析《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先生的经典之作,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其作为课文,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了解中国近代历史背景,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爱国情操。
课文内容富有激情,语言优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但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能对一些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较深的词语和句子存在理解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通过查阅资料、互动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激发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难点: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理解课文中的深刻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比较教学法: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教学准备1.课前准备:教师提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备好课件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查阅生字词,准备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播放音频、展示图片等,引导学生关注中国近代历史,引发学生对《少年中国说》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随后,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关注作者的爱国情怀。
五年级上册 语文 第十三课 少年中国说(节选) 教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设计一、内容分析《少年中国说(节选)》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
课文节选部分从“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起笔,论述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进而提出“少年中国”与“老年中国”的不同,热情地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
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气势磅礴,情感充沛,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表达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
二、课时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会写“泻、潜、试”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少年、中国、则、富”等11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分析重点语句,感受文章的语言特色,学习文中的修辞手法。
2. 引导学生对比阅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够将文中的观点与现代社会相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2. 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表达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 学习文章的语言特色,感受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二)教学难点1. 理解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关系,体会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2. 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并将其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联系。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作者简介、写作背景、课文原文、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2. 收集有关近代中国和现代中国发展的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对比分析。
五、教学媒体选择1. 图片:展示近代中国的衰败景象以及现代中国的繁荣昌盛,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2. 视频:播放有关戊戌变法的视频片段,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
3. 多媒体课件:呈现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字词解释、问题引导等内容,便于教学过程的开展。
统编版五年级上语文13《少年中国说(节选)》优质课堂教学教案
统编版五年级上语文13《少年中国说(节选)》优质课堂教学教案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简介《少年中国说(节选)》是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章。
本文选自于仲景书院丛书《少年中国》中的一篇,以描述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无数少年为人民利益,为民族进步而奋斗奉献的种种楷模。
文章生动简练,描写细腻,既有现代意义,也具有古代儒家传统中少年为国家、人民大义奋斗的正向传统。
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少年中国说(节选)》,让学生了解少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少年在现代社会中的责任和担当;•培养学生对人民利益、国家发展的关注和责任感;•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章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培养学生对少年中国说中主人公的认同和感悟;•难点:引导学生将文章中的故事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美德。
二、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1.利用图片、音乐等资源,营造与文章情境相关的氛围,引起学生的兴趣;2.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少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2. 学习过程第一部分:整体理解1.老师带领学生快速通读全文,了解故事大意;2.学生小组讨论,归纳文章主要内容,并回答问题:文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主要讲述的是什么故事?第二部分:深入分析1.老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文章,分析文章中每一个角色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2.学生展示自己的理解,分享对文章中各个部分的感悟和思考;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文章中少年逐渐成长的过程和转变。
3. 拓展应用1.通过个人或小组形式,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少年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应该怎样奋斗,为国家、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2.小组展示讨论结果,鼓励学生彼此交流、互相启发;3.老师进行总结,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未来的成长方向,如何做一个有担当的少年。
三、课堂作业1.撰写读书笔记,记录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2.完成一篇小作文:《我眼中的少年中国》。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3课少年中国说(节选)|部编版
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3课少年中国说(节选)|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梁启超及其《少年中国说》的背景,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课文的语言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内容:本课是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节选,全文以少年中国为主线,论述了中国少年的历史责任,提出了“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的著名观点。
课文语言激情洋溢,富有感染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培养朗读感悟能力。
难点:理解“少年中国”的含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文本、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播放《我和我的祖国》歌曲,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祖国的伟大。
2. 引导思考:什么是少年中国?为什么说少年是中国未来的希望?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思考。
三、合作探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少年中国”的含义,以及少年如何肩负起强国使命。
四、朗读感悟(5分钟)1. 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韵律美,感受课文的激情。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板书设计:少年中国说梁启超少年中国→ 历史责任少年智则国智→ 培养创新能力少年富则国富→ 推动经济发展少年强则国强→ 增强国家实力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少年中国”的作文。
3. 搜集有关梁启超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事迹。
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理解“少年中国说”的深刻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入探究课文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二、教学内容本课是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的一篇课文,主要内容是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节选。
课文主要论述了中国少年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提出了“少年强则国强”的著名论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理解“少年中国说”的深刻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课件展示梁启超的画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梁启超的作品,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指导补充。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探讨“少年中国说”的内涵。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少年中国的期望和关爱。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激发民族自豪感。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少年中国说》(节选)少年中国说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梁启超及其作品《少年中国说》的背景,理解文章的主题及内容。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少年中国的赞美之情。
3.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少年中国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4.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课文朗读: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2.生字新词:讲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4.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少年中国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教学难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少年中国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少年中国说》。
2.朗读课文: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3.生字新词:讲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4.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5.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少年中国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6.课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相关的练习。
六、板书设计1.板书《少年中国说》2.板书内容:少年中国说梁启超中国少年中国希望中国未来七、作业设计1.让学生根据对本节课的学习,回家后向家长介绍《少年中国说》的内容。
2.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中国少年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少年中国说》,让学生理解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赞美之情,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少年中国说》节选文段。
2. 理解文段中使用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 分析并概括文段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段内容。
2. 学会欣赏并评价文段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2.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学内容教材分析《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激励中国年轻人发愤图强、振兴中华的一篇演讲。
本节选的文段,以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期望和祝福。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文段中的修辞手法和主题思想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文段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深层次的含义,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读。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文段。
2. 理解文段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 分析并概括文段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教学难点1. 解读文段中一些生僻词汇和深层次的含义。
2. 欣赏并评价文段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投影仪。
3. 教学PPT。
学具1. 课文文本。
2. 笔记本。
3. 彩色笔。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梁启超的照片,简要介绍其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梁启超及其作品《少年中国说》。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文段,注意生字的正确发音和句子的停顿,对文段有个大致的理解。
合作探讨1. 引导学生分析文段中使用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概括文段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教师讲解1. 对文段中一些生僻词汇和深层次的含义进行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浓浓家国情”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和《圆明园的毁灭》三篇精读课文,以及1篇略读课文《无名岛》组成。
《古诗三首》分别记录了宋代陆游的《示儿》、林升的《题临安邸》以及清代的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的一首,三首古诗体现了诗人满满的爱国情怀;《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中国少年的朝气蓬勃,热烈讴歌希望出现“少年中国”,号召和激励我中国少年为创建少年中国而奋斗,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警示人们勿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无名岛》主要讲了将军上岛后发生的事情,表达了战士们对祖国领土的热爱,抒发了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单元重点:(1)阅读时,学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古诗三首》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去查找写作的背景,了解诗人,了解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
如当时宋代的社会环境等;《无名岛》一文鼓励学生去查找我国海岛战士生活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深入理解和感受文中的含义和包含的情感,学会积累,学习拓展运用。
(2)学习列提纲,体会习作的乐趣。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
这次习作中,要求学生大胆想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长大后建设家乡,造福家乡的美好愿望,通过列写作提纲,让学生分段叙述,将文章写清楚。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网络技术,能通过计算机查找资料,有一定查找资料的基础,但有针对性的查找和筛选需要的材料的能力较弱,还需要训练。
本次习作,对学生来说可写的东西很多,如何将所写的内容合理安排,需要学生学会写作前列提纲,这个方法对学生来说之前接触少,但对于用几个小标题概括课文内容,时常接触,这种需要一个转换,部分学生会感到困难。
【教法建议】1.引导学生查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
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不仅提高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更训练学生处理筛选资料的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2.把握好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
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不同,重在培养学生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以及粗略地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中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为主,教师做适当点拨。
3.激发学生的习作乐趣。
教学中要从激趣入手,从感受二十年前的家乡开始,多种方式让学生产生习作的愿望。
4.引导学生关注“交流平台”,通过交流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课时安排】13 少年中国说【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
集体朗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背诵课文。
4.在诵读中,从句式的整齐体会强烈的爱国情怀, 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在诵读中,从句式的整齐体会强烈的爱国情怀, 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
集体朗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
关键能力导入类型:视频教师口述、播放:播放电视连续剧《霍元甲》的主题曲,从歌词“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入手,引出梁启超先生,再由“戊戌变法”过渡到课文。
教师提示: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
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遭捕杀或逃亡国外。
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
也叫戊戌维新、百日维新。
二、介绍作者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17岁中举。
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
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
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
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
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
代表作品:《饮冰室合集》。
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一泻汪洋潜龙腾渊矞(yù)矞皇皇鳞爪飞扬百兽震惶奇花初胎地履(lǚ)其黄纵有千古与国无疆美哉(重点指导生字“潜、渊、鳞”为前鼻音音,“惶”为后鼻音;“纵”为平舌音,“履”区别n、l发音)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学习多音字:爪(zhuǎ zhǎo)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潜龙腾渊,鳞爪(zhǎo)飞扬。
②读一读:鹰爪( zhǎo)猫爪子(zhuǎ)爪牙(zhǎo)(爪:“动物的有尖甲的脚”时读“zhuǎ”;表示“动物的脚趾甲”或“爪和牙是猛兽、猛禽的武器,比喻坏人的党羽”时读“zhǎo”)少(shǎo shào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shào)年。
(1)(2)(3)(4)(5)(7)(8)(17-29)(9-12)(13)潜泻试胎履疆1.学生字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潜、试、泻、胎、纵、疆”左右结构。
“履”半包围结构。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潜、渊、纵”和半包围的“履”学生练写。
潜:笔画多、要写紧凑,第一个夫字稍小、捺变为一点,下边日字要窄小。
履:尸字上边没点,里面是彳,复字中间是日字,又字左边有一撇不能丢掉。
纵:中间人字要窄小、捺变为一点,右边人字撇要长、捺收笔要重。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分类积累,练习表达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描写精彩的句子,并积累:(1)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2.练习运用:(1)写一句排比句。
(2)四人小组互相交流,推荐一人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画出有精彩的句子,鼓励学生理解这些句子并学习运用,同时也重视了单元语文要素的达成。
】六、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
《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
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七、当堂检测(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30)(31-33)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
集体朗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背诵课文。
3.在诵读中,从句式的整齐体会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系吗?请大家自由阅读课文,在文中寻找答案。
1.品读第一自然段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1)哪位同学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身上,全在我们少年身上。
)(2)这“责任”指的是什么?(结合学生搜集的写作背景及相关1840年至1900年当时中国社会背景资料,进一步感受这个责任,从而进一步理解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关系)补充出示:梁启超生活在清末民初。
面对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和国家的落后、虚弱,他追随康有为,积极投入一系列变法维新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学问家。
“百日维新”失败后,他流亡日本,创办《清议报》,大力介绍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批判封建专制主义。
(3)我们作者从哪些方面将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联系在了一起?出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①全体朗诵,指名回答。
(从“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八个方面竭力强调国家命运系在少年人身上。
)②指导朗诵、背诵。
出示:()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雄()。
根据“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雄”几个关键字,指导朗诵、并尝试背诵。
2.品读第二自然段还有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出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关系密切?出示:美哉(zāi),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1)美在哪里?壮在何处?(引导学生理解与天地共存不老的美!与祖国万寿无疆的壮)(2)朗诵,进一步感受,中国少年与少年中国之间的两者的前途和命运是紧密地连结在一起的。
(三)诵读全文1.全体学生自由诵读全文,整体感受。
2.说说,你从文中读到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3.方法指导:结合原文体会感情概念;小学课本由于篇幅所限,很多课文是节选原文的一部分。
要想深入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需要读读原文。
4.在近代,你知道哪些人正是梁启超笔下的中国少年。
补充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进一步感受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爱国之情。
5.集体朗诵全文。
四、读写训练,拓展延伸正是有了先烈们前仆后继的奋斗,才换来了我们美好的社会主义中国。
下面(8)(9)(10)(11)(12-14)少年中国说中国少年少年中国责任重大前途无量(排比反复)(排比对偶)美;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中国少年与国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