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龙山县里耶战国秦汉城址及秦代简牍
里耶秦简研究综述

里耶秦简研究综述(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2014021107 林东梅)摘要:2002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省龙山县里耶镇发掘出3.7万枚秦简,这些简犊主要是当时县级政府的文书,对研究秦代历史,尤其是基层政府管理运行有重大的学术意义。
学界对里耶秦简职官、行政、法律、户籍、历史地理、祭祀、邮驿等文书进行了多视角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关键词:里耶秦简;学术活动;研究动态;综述2002 年6月在湘西龙山县里耶古城的一口古井(即1号井,简称 J1)中发掘出36000余枚秦简(约20余万字),为历次秦简出土之最。
在中国古代正史中关于秦朝的记载甚是单薄,故里耶秦简的发现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被誉为“继兵马俑之后又一惊世发现”,亦有学者认为其价值“堪可与殷墟甲骨文和敦煌文书相媲美”。
同年7月底,在长沙举办了里耶简牍论证会,即湘西里耶秦简学术研讨会,多位专家与会,其中李学勤、朱凤瀚、张忠培、吴荣曾等先生对里耶秦简的的主体性质和学术价值进行了总体估价,这对里耶秦简的研究起到了前导性作用。
由于所公布的资料不多,研究受到很大局限,但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关于这方面的论文达50余篇,成果亦卓然可观。
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界关于里耶秦简的研究力度在进一步加大,有两项科研项目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
另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秦汉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室成立了“里耶秦简研读小组”,日本山明教授领导成立了“里耶秦简讲读会”,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里耶秦简研究的深入开展。
笔者这里拟以所能搜罗到的材料为据,对里耶秦简的研究现状稍作归纳。
一关于里耶简文的释读里耶秦简出土后从龙山县运抵长沙市,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负责清洗整理工作。
自治州文物处等所公布的《湖南龙山里耶战国——秦代古城一号井发掘简报》(以下简称《简报》),《简报》由张春龙、龙京沙两位先生执笔,首次公布了里耶秦简彩色图版25幅,并刊载了释文(该释文没有标点);两位先生后来又从已公布的里耶秦简中选出37枚进行了初步的考证、标点和注释,撰成《湘西里耶秦代简牍选释》(以下简称《选释》)一文,刊登于《中国历史文物》2003年第1期;此外,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还发表了《湖南龙山县里耶战国秦汉城址及秦代简牍》。
惊世秦简里耶城

有 关 秦 朝 行 政 制度 的 记 载 非 常有 限 关
,
也 是 土 家族 人
口
分 布 居 住最 集 中 整 体
一
出秦 漏 壶 和 今 日 钟 表 的 对 应 关 系 但 秦
,
于 社会 生 活 的记 载更 是 不 足 干宇。 因 此 里 耶 出 土 的 3 万 余 枚 简 牍 将 以文 字
一
看来 洞 庭 当时 是
,
个郡
,
。
这在《 记 》 史
,
雄 浑 优 美 的 南 方高 山 台
、
泥 沙 杂乱 的 竹 木 屑 中露 出 了
,
段 长8 厘
汉 《 书》 没 有记 载 从 某种意 义 上 说 中
地 草原
; 有 鬼 斧神 工
浑 然天 成 10 0
、
余米
米 的 窄窄 的竹 条
”
… …
,
上 有 墨 迹 尚 清晰 的 几
两 汉 文献 中的记 载就 更 多 了 。
刻九 分 我们 可 以知
,
道 漏 壶 设 计 为十 二 刻 每刻 再 分 为 十 分
,
为我 国 2 l 世 纪 的 最 大 发 现 。 由于 正 史 中
展脉络最 清晰
,
最 具 有说 服 力 的地 区
,
,
或 更 精确 我们 今 天 虽 不 能详 细 地 推 算
,
”
。
上 字体 有 古 篆 书 古 隶 书 等 墨 迹 清 晰 。
、
,
也许是 上 级领 导看 出了 这
,
大 部 分 简牍记 载 的 是 秦 王 赢 政 统
一
中
位 乡长 保 荐 自 己 亲 戚 的 企 图 也 可 能 邮 差在上级领 导 心 目 中 已另 有人 选 请示
里耶秦简:带你穿越大秦帝国

⾥耶秦简:带你穿越⼤秦帝国龙⼭县基本情况简介龙⼭县地处武陵⼭脉腹地,位于湖南张家界、湘西和湖北恩施、重庆黔江四个市州区的⼏何中⼼,与湖北来凤县城相距仅4公⾥。
全县总⾯积3131平⽅公⾥,总⼈⼝57万,辖34个乡镇(街道)462个村(社区)。
龙⼭⾥耶古城和秦简是“⼆⼗⼀世纪重⼤考古发现”之⼀,被誉为“北有西安兵马俑,南有⾥耶秦简牍”。
在湘西的⼏天⾥,我们⼀路⼩跑,穿⾏在德夯苗寨、凤凰古城这些著名景点,和游客⼀样拍照留影,⼗分闲适。
9⽉4⽇,采访团⼀⾏穿⾏在崎岖的⼭道,来到龙⼭县⾥耶古镇。
在这⾥,我们被彻彻底底地镇住了,因为这⾥的简牍,因为这⾥的城池,因为这⾥的历史和⽂化。
位于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的⾥耶,在⼟家语中是“开拓这⽚⼟地”的意思。
⾥耶⾃古以来就是中原进⼊⼤西南的交通要塞,从战国开始,到秦朝、汉朝,都陆续在这⾥建有城池。
据史书记载,⾥耶于清康熙年间始建街道和码头,雍正年间设置⾥耶塘,并逐渐成为集市。
由于它地处沅⽔的⽀流——⾣⽔河畔,所以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这⾥的贸易曾经⼗分繁荣,它与王村、浦市、茶峒并称为“湘西四⼤古镇”。
⼀段时间来,这⾥的⽔路不再繁华,到⾥耶的交通不是⼗分便捷,所以来这⾥的游⼈并不是很多。
然⽽,2002年,⼀个偶然的事件,却引发了⼀个重⼤的考古发现,⾥耶从此名声⼤噪。
⾥耶秦简出⼟井附近发现的⼀具遗骸。
当年发⽣了什么事,促使⼈们匆忙将⼤量作为官府档案的秦简埋⼊⽔井,⾄今仍是未解之谜。
这是挖出⾥耶秦简的⼀号井,如今已经清理完毕,对外开放。
⼀座完好的城池考古专家继续挖掘,就在⾣⽔河畔,就在“中华第⼀井”的旁边,竟然⼜发现了2⼝古井!随着考古的深⼊,⼈们终于揭开了⼀座千年古城神秘的⾯纱:古城临⾣⽔河⽽建,南北长210⽶,东西宽120⽶,⾯积达到两万多平⽅⽶。
城墙、城壕、⽔井、道路、官署等结构和布局都很讲究,形成了⼀个完整的古城结构系统。
⽽出⼟秦简的⽔井,就位于古城遗址当中。
导游告诉我们,在以⽔路为主要交通⽅式的古代,⾥耶是中原通往⼤西南的黄⾦⽔道,战国中期,秦楚之间展开了⼤规模的战争,那时的⾥耶,时⽽属楚,时⽽属秦,甚⾄出现过“朝秦暮楚”的历史局⾯,所以在这⾥发现⼀座秦汉时期的官署,也就不⾜为奇了。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热考专项练1

热考专项练(一)一、选择题1.(2022·天津市南开区一模)近年来,湖南省龙山县里耶镇发掘出一批秦代简牍,秦简的主要内容是秦代洞庭郡迁陵县政府档案。
简牍中频繁出现“洞庭郡”,而据《史记》《汉书》等文献记载,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其中并无“洞庭郡”记录。
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B )A.出土文献的可信度最高B.出土文献能够补充传世文献C.秦代郡县制度逐渐成熟D.传世文献都存在缺失和遗漏【解析】“秦简的主要内容是秦代洞庭郡迁陵县政府档案。
简牍中频繁出现‘洞庭郡’,而据《史记》《汉书》等文献记载,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其中并无‘洞庭郡’记录”说明历史文献记载并不详细,而出土文物却是秦代的公文简牍,能够有效地弥补这一不足,故选B项;A、D两项表述绝对,C项非材料主旨,均排除。
2.(2022·江苏省高三押题密卷)对《山海经》一书,司马迁认为它荒诞不经,作《史记》时,摒而不取。
历代史书的经籍志、艺文志也往往把它列入小说类。
但史学大师王国维却从《山海经·大荒东经》里发现了商先公“王亥”的事迹,与出土甲骨文可以互相印证。
这说明( A )A.历史研究不应拘泥于正史史料研究B.出土文献的史料价值一定优于传世文献C.小说在研究历史细节问题时“不可或缺”D.史料价值高低取决于研究者的学术水平【解析】据材料“对《山海经》一书,司马迁认为它荒诞不经”“史学大师王国维却从《山海经·大荒东经》里发现了商先公王亥的事迹,与出土甲骨文可以互相印证”可知,王国维从《山海经·大荒东经》中发现的商先公王亥的事迹与甲骨文可以相互印证,推知《山海经·大荒东经》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突破了正史对其“摒而不取”局限,说明历史研究不应拘泥于正史史料研究,故选A项;“一定”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小说是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但不是“不可或缺”,排除C项;历史研究史料价值取决于史料的类型和来源,排除D项。
里耶古镇简介

里耶古镇简介里耶古镇简介神秘里耶,以其“古城、古井、古秦简”重现了距今有2000多年的文明历史,是反映湘西乃至华夏悠久历史的活载体。
悠久厚重的民俗文化和奇特的自然风光,独具魅力。
因此,“梅茶里耶,天下秦城”让每一个游客魂牵梦影,也给龙山旅游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契机。
一、旅游自然风光自然资源神奇瑰丽。
八面山,孤山独秀,自生桥、燕子洞、杯子岩、大岩门、小岩门等雄奇秀丽。
其中杯子岩之险、壮、秀俗称八面山地景之绝。
山顶地势平坦,草场资源丰富,颇具南方高山草原的独特魅力,被誉为“南方第一牧场”。
八面山,土家语“树木补”,意为祖先船。
距里耶镇20公里,以其雄伟险峻而成为湘渝边界的天然屏障。
山势南北走向,长约40公里,最宽处7.5公里,最窄处只有3公里,地形呈梭子形,总面积51.4平方公里。
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峰1414.5米。
四周多陡崖,过去进山须“攀跻而上”,山上有小山丘,地势平坦,牧草丰肥,是国家农业部选定的中国南方草食牲畜养殖基地,被誉为“中国南方草场的一颗明珠”。
年平均气温10.4℃,1月平均气温0.6℃,7月平均气温21.4℃,年平均降雨量1677毫米,无霜期235天。
山高气爽,地势开阔平坦,山上的小地名有三把刀、四把刀、六把刀等三十六把刀和上营、中营、下营、七家营、八家营等四十八营,是兵家必争之地。
整个山界耸立于云雾之中,山上有大岩门、小岩门、望乡台、西眉峡等几处隘口,雄关险峻,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敌。
八面山神奇壮丽,是休闲避暑,探险猎奇、跑马骑射、溜冰滑翔的最佳胜地。
二、赏厚重人文景观里耶镇作为湘西四大古镇之一,历史悠久,山青水秀,文化积淀深厚,管理区内旅游资源较为丰富。
人文景观内涵厚重。
里耶古城遗址2002年被国务院增补为国家重点文化保护单位,遗址内发掘有里耶秦简等珍贵历史文物。
里耶古城、魏家寨西汉古城、大板东汉古墓、溪口商周遗址、麦茶战国古墓群在镇区不到3km的范围内沿酉水河分布。
另外镇内还有“七星伴月”、婆婆庙、关帝宫、压龙庵等。
2023-2024学年北京大兴区高三(上)期中历史试题和答案

2023北京大兴高三(上)期中历 史2023.11第一部分选择题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新石器时代晚期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下列史料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 姜寨聚落遗址中差别不大的墓葬随葬品B. 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中数量较多的玉器C. 陶寺遗址中的宫殿建筑与专用玉石兵器D. 二里头遗址中较大面积、较丰富的制陶遗存2. 据史书记载,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
”考古发现,先秦齐都临淄城冶铁遗址六处,炼铜遗址、铸钱遗址各两处,纺织业作坊更多,还出土西欧地中海东岸制造的琉璃器和金银器。
上述材料说明先秦齐都临淄( )A. 交通发达,物产资源丰富B. 工商业发展,成为中心城市C. 百家争鸣,文化生活多彩D. 地处丝绸之路要道,贸易繁荣3. 湖南龙山县里耶镇里耶古城遗址出土部分秦代竹简,摘录部分内容如下图。
这些内容可以用于研究秦代( )第一栏:南阳户人荆不更蛮强第二栏:妻曰赚第三栏:子小上造□第四栏:子小女子驼第五栏:臣曰聚伍长注释:南阳,乡名或里名;户人,即户主;荆,楚地,表明户人出生之地;不更,秦爵第四级;蛮强,人名。
①监察制度②户籍制度③赋役制度④什伍制度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4. 如表为北朝部分文人诗的分类表,下列主题符合该表中内容的是( )分类诗歌作者族属《应制赋铜辊山松诗》元勰(北魏)鲜卑族《悲平城》王肃(北魏)汉族诗歌风格受北方风格影响《从北征诗》裴让之(北齐)汉族《思公子》邢劭(北齐)汉族受南方风格影响《挟琴诗》《永世乐》《喜雨诗》魏收(北齐)汉族《春日曲水诗》萧悫(北齐)汉族《过旧官诗》宇文毓(北周)鲜卑族南北诗风融合《从军行》宇文招(北周)鲜卑族《从军行》《饮马长城窟行》王褒(北周)汉族A. 农耕与游牧文明互动B.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保护C. 制度创新与民族交融D. 经济重心南移对文化的影响5. 据学者统计,唐朝约300位宰相,出自100个家族,宋代有130多位宰相,出自120多个家族,分布范围更广。
里耶秦代木牍零拾

里耶秦代木牍零拾刘瑞中国文物报20030530第5,7版去年6月,湖南省考古工作者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洲龙山县里耶镇发现了一口埋藏有36000余枚简牍的水井(J1),此井所出土简牍时代以秦为主,简牍数量远超以往全国各地发现的秦简牍总和。
此后,出土简牍的水井的有关情况和其中出土的若干简牍已由考古工作者在发掘之后经紧张整理以非常快的速度公布在2003年第1期《文物》,李学勤先生也做了专门研究,在对湖南省考古工作者取得如此大成就表示深深敬贺的同时,我们不能不对他们及时尽快发表考古资料的高度敬业精神表示由衷敬佩。
在他们快速公布秦代木牍精神感召下,我不揣鄙薄,想就现所公布秦代木牍的有关资料结合文献进行一些探讨,敬请指正。
■简牍名称驳议里耶古城J1出土简牍中秦代部分的名称,简报或称为“简牍”,或称为“秦简”,《中国历史文物》2003年1期注1提到在整理中沿用湖南省委副书记文选德同志题写的“湘西里耶秦简”名称。
我以为,简、牍二字的含义和区别在从王国维《简牍简署考》以来.的有关论述中已进行了一定的探讨,虽然很多学者已经提出至少从汉代许慎开始二者之间区别就已经不大,现在我们将二者连称或混称也不是多大的问题,但我想如果具体到里耶J1出土简牍中秦代部分,正名的工作应该还是可以做的。
据简报,“J1出土简牍均墨书,绝大多数为木质,只有第5层的楚简是竹质。
楚简均残断,仅一枚是在不规则的方形木条上书写。
秦简都是木质,形式多样,最多见的长度为23厘米。
宽度不等,有1.4、1.5、1.9、2.2、2.5、2.8、3.2、3.4、3.6、4.2、4.8、5厘米等。
其宽窄是根据内容的多少决定的,一般一简一事,构成一完整公文。
两道编绳和无编绳,编绳系书写后再编连,尚未见到先编连后书写的简牍。
也有宽达10厘米的或长461匣i米以上的异形简牍。
另有少量的不规则简牍或用随意材料书写的,“削衣”的痕迹得到较好的保留。
简牍所用木材的种属除少量可以确定为杉、松木外,有很多质地坚硬、纹理细密的杂木,其具体树种有待今后的鉴定结果。
战国秦汉魏晋简牍出土情况

出土时间
数量(枚)
发表出处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M11
1975
1155
睡虎地秦墓竹简 1990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M4
1975
2
四川青川郝家坪秦墓M50
1980
2
《文物》1982.1
甘肃天水放马滩秦墓M1
1986
460
《文物》1989.2
湖北江陵岳山秦墓M36
1986
2
《考古学报》2000.4
湖北云梦龙岗秦墓M6
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
1981
26
《汉简研究文集》1984
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M247
1983、1984
1236
《张家山汉墓竹简(247号墓)》2001;修订本2006、2007
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M249
1983-1984
《文物》1985.1 历谱、日书
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M258
1983-1984
《文物》1985.1 历谱
1992
6
《简帛研究2001》
湖北黄冈曹家岗楚墓M5
1992-1993
7
《考古学报》2000.2
湖北荆门郭店楚墓M1
1993
804
《郭店楚墓竹简》1998
河南新蔡葛陵
1994
1500
《文物》2002.8
上海博物馆藏简
不详
1200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2001-
清华大学藏簡
不详
2100
战国简牍
秦 简
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墓M1
1957
119
《信阳楚墓》1986
湖北江陵望山楚墓
1965
273
考古学名词解释

考古学名词解释⾥耶秦简:2002年6⽉,湖南声湘西龙⼭县⾥耶战国—秦代古城⼀号井出⼟36000余枚简牍,属于秦时县⼀级政府的部分档案,内容包括政令,各级政府之间的往来公⽂,司法⽂书,吏员簿,物资(含罚没财产)登记和转运,⾥程书。
涉及秦的内吏,南郡,巴郡,洞庭郡,苍梧郡等。
其中洞庭郡等资料从未见诸⽂献记载,可补史籍之缺。
综合考古发掘中其它资料的时代特征,以及简⽂中的纪年,纪年有廿五年⾄卅七年和⼆世元年,⼆年,这批简牍当是秦始皇⼆⼗五年⾄秦⼆世⼆年之间的遗物。
以前根据⽂献,⼈们⼀般认为中原政权对湖南地区,特别是武陵⼭地的有效管理⾃西汉初年开始,由⾥耶秦简记载的迁陵,西阳,沅陵,阳陵,益阳,零阳,临沅等可知秦朝就已经对这⼀带进⾏了严格的管理,众多的特别是有关县乡等基层政权职官的记载,使我们可以了解秦王朝⾏政的具体运作。
简中⼀般于职官之后附⼈名,严格的将每天分为⼗⼆刻,每刻再分为⼗分,记时精确。
由年,⽉,⽇,地名,职官,事件以及办理的时刻构成简洁完整的公⽂,可知秦政权严格⽽⾼效的管理制度。
⾥耶秦简的出⼟和整理为研究秦时的历史地理,历法,以及探讨其兴起,强⼤进⽽统⼀全国的缘由等提供了⾮常珍贵的材料。
它也将极⼤的丰富我们对秦代职能官职,经济制度的认识。
⼀号井出⼟的其他器物虽具有秦⽂化因素,但仍有强烈的楚⽂化特点,兵器中也略见巴蜀⽂化的风格。
总体⽽⾔,这些器物呈现出强烈的各民族⽂化交融的特点。
史学著作:1.何兹全中国古代社会⽩钢中国政治制度史启良中国⽂明史张岂之中国思想史2.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易⽩沙帝王春秋刘泽华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明发展初期的情况:1.“王”----早期政治领袖--- 的出现:“王”的来历以及中国早期中指⼒量的实质是⼀种强权,其中运⽤到甲⾻⽂的知识。
2.城的出现:新⽯器时代晚期的城址已经有50多处。
早期城址不仅带有浓厚的军事防御⾊彩,⽽且是权⼒和地位的象征。
也反映了阶级对⽴尖锐化的社会现实。
【精品】战国秦汉魏晋简牍出土情况

137
《敦煌汉简》1991
甘肃金塔县地湾肩水候官
1986
1000多
湖南张家界古人堤遗址
1987
数十枚
《中国历史文物》2003.2 汉律、医方、文书、书信等
湖北江陵高台汉墓M16、M18
1990
18
《文物》1993.8、《荆州高台秦汉墓》2000
甘肃敦煌清水沟汉代烽燧遗址
1990
82
1992
6
《简帛研究2001》
湖北黄冈曹家岗楚墓M5
1992-1993
7
《考古学报》2000.2
湖北荆门郭店楚墓M1
1993
804
《郭店楚墓竹简》1998
河南新蔡葛陵
1994
1500
《文物》2002.8
上海博物馆藏简
不详
1200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2001-
清华大学藏簡
不详
2100
战国简牍
秦 简
2000
500
《文物》2001.9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简牍
不详
229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简牍》2001 日书、奴婢廪食出入簿、河堤简
广州南越王宫署遗址
2003
100多
(西汉)
湖南长沙市走马楼(供)J8
2003
3-4000
(西汉)
安徽天长市安乐镇M19
2004
34
(木牍,西汉) 《文物》2006.11
1977
6000
《文物》1983.2、84.8、88.4、《阜阳汉简诗经研究》1985、《道家文化研究》18,2000、典籍
甘肃玉门花海汉边塞遗址
1977
2002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2002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近日,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文物天地》杂志社等共同主办的2002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正式揭晓。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2002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的资料,欢迎大家参阅。
2002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1、广西百色革新桥石器时代石器加工场遗址时代:新石器时代发掘地点:广西百色革新桥地区发掘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发掘领队:谢光茂简介:遗址位于广西百色市百色镇东笋村百林屯南。
其第5层发现大型石器制作场。
出土各类遗物数万件,有用于石器制作的原料、制作石器的石砧、砾石和石锤等工具以及大量不同制作阶段的产品与废料;有许多分布相对集中的石制品,每一部分基本上都有一个石砧,以石砧为中心,散布许多砾石、断块、碎片等,石砧周围往往发现有石锤和砾石,有的还有石斧、石锛的毛坯或半成品或成品。
个别石砧周围这几种石制品都可以见到。
有的石砧一边分布很少石制品甚至没有石制品,而在另一边散布很多石制品,其散布面呈扇面形,石砧恰好位于“扇”的把端,表明石器制作者的作业位置。
石器中有的和广西洞穴出土的打制石器非常想相近。
遗址中还发现有相对集中的动物遗骸和许多红烧土碎粒、炭屑和果核等,并有两座和石器制作场同期的墓葬,葬式葬俗与顶狮山、甑皮岩一致并可能具有相近的年代。
这是百色市迄今发现的惟一一处新石器时代台地遗址,也是广西发现的惟一一处石器制造场,其规模之大、遗物之丰富和保存之完好在全国也是罕见的。
2002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2、湖南里耶古城及出土秦简牍时代:战国末年,秦,西汉发掘地点:湖南里耶古城遗址发掘单位: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湘西自治州文物处龙山县文化局简介:里耶古城现存城址呈长方形,南、西、北三面有护城河,南门有道路直通城外,城墙转角略呈弧状。
古城南北长210米,东西现存宽度103;107 米。
城内发现通道、作坊、官署建筑和古井等遗迹。
古城为战国晚期楚国修筑,后经重修,经历了秦和西汉早期,绝对年代为距今2200年前后。
湖南龙山县里耶战国秦汉城址及秦代简牍

湖南龙山县里耶战国秦汉城址及秦代简牍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湖南龙山县里耶战国秦汉城址及秦代简牍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分类名称】先秦、秦汉史【分类号】K21【复印期页】200306【原文出处】考古【内容提要】T he Liye city-site lies at Liye Town in Longshan County ,Hunan Province,and goes back to the time trom the mid Warring States periodto the Western Han Dynasty.In April~November 2002,the HunanProvincial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 and otherinstitutions carried out there a large-scale excavation,which broughtto light the rough layout of an ancient city and cultural deposits ofdifferent periods within the city.The No. 1 well discovered in the cityyielded over 36,000 slips and tablets inscribed with texts in more than100,000 characters,mostly dated definitely.Being official documentsin content,they involve many aspects of social life.This discovery madeup a great shortage in historical source ,and has important value tostudying the history of the Qin Dynasty and ancient China's nationalities.In addition,the Liye pottery of the Warring Statesperiod to the Western Han offered a scale to the chronological studyof archaeological cultures in this area.【关键词】湖南/里耶古城/战国中期至西汉时期/秦代简牍Hunan/Liye city-site/mid Warring States period to Western Han Dynasty/Qin period inscribed slips and tablets一、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里耶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的酉水北岸,地处武陵山脉的腹心地带。
湖南龙山《里耶秦代简牍》

湖南龙⼭《⾥耶秦代简牍》湖南龙⼭《⾥耶秦代简牍》2010-06-05 19:09:00| 分类:默认分类 |字号订阅《⾥耶秦代简牍》2002年4⽉中旬,为配合湖南省重点⼯程碗⽶坡⽔电站的建设,湖南省⽂物考古研究所对龙⼭县⾥耶镇沿河⼤堤涉及的⾥耶战国——秦汉古城进⾏了抢救性的考古发掘。
这座古城位于⾥耶盆地中部,东临⾣⽔,城址呈长⽅形,现存⾯积近两万平⽅⽶。
这次发掘在临河的防洪⼤堤施⼯区域内展开,共开探⽅30余个,发掘⾯积近1000平⽅⽶,现发现古城的城内、城外、城墙、城濠各部位不同时期丰富遗迹和遗物。
初步认定这座古城有两个主要的建筑使⽤时期,年代从战国⾄秦汉。
城内许多重要遗迹的发现,唤醒了这座在地底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古城。
特别是数万枚秦代简牍的出⼟,使得⼀段被湮灭了的历史重见天⽇。
城内发现古井多座,已发掘的⼀座始建于战国,废弃于秦末(⼀号井)。
井⼝离地表3⽶,井深14﹒28⽶。
圆形古井直径4⽶,井壁四周以厚15厘⽶左右的⽊板以榫卯⽅式结构嵌砌,从井底到井⼝构成井圈。
井内堆积由明显的淤泥和⽣活遗弃物构成,有的层次夹有厚⼗多厘⽶的草本植物,保存情况良好。
6⽉初,⾥耶古城开始进⾏⽂物的发掘和清理⼯作。
出⼟物包括当时⼀些⽣活遗弃物,有果核和动物⾻骼、⽊铲、撅、椎、楔、棰,和⽵篾编织物、棕⿇编织的履、绳索,陶筒⽡和板⽡、罐、⾖等;⾦属⼯具有⼑、斧、削、锤、箭镞、锥、剑、钩、瓮以及铁丝和铜丝。
出⼟物中最多的也是最重要的当属简牍,简牍⾃第5层开始出现(深度3.8⽶),⾄井底第17层都有分布,有的集中在⼀起,有的则较零散。
简牍数量初步估计⾄少2万多枚,⽂字达数⼗万字。
7⽉上旬,2万余枚秦简运抵湖南长沙,在湖南省考古研究所⼤楼内开始清洗、归档、拍照、研究。
⾥耶古城出⼟的简牍约有20余万字,字体属古⾪,内容多为官署档案,涉及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化的各个层⾯,极⼤地增添和充实了秦代的历史⽂献和档案资料。
北京⼤学考古⽂博学院院长⾼崇⽂认为,⾥耶秦简对研究秦的统⼀和秦⽂化的传播有着很重要意义,也是研究秦王朝地⽅政权的⼀个标本。
大山深处秦史馆的里耶古镇,秦简牍的出土,让人们重返大秦帝国

大山深处秦史馆的里耶古镇,秦简牍的出土,让人们重返大秦帝国古城,废墟,旧巷陌,这或许该是更多让人想到追思或凭吊这类词句的地方,静默地走过的过就是了,不必多言。
里耶古镇的历史可上溯到战国和秦汉时期,现里耶古街成形于清代初期。
清代就有中孚街、稻香街、辟疆街、万寿街、江西街、四川街和德邮巷等七街六巷五行。
核心区域8.99公顷,街巷总长3500米,旧有“小南京”之美誉,里耶明清古街仍旧展现着作为湘西四大古镇的影子。
里耶镇是土家族聚居区,民族风情浓郁。
如今,土家织锦、摆手舞、打溜子、咚咚喹纷纷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古色古香的土家摆手堂,已经成为游客必到的网红打卡点。
1982年5月,镇东北大桥发现新石器时代文物遗址,谓“龙山文化”,有石斧、石片、红泥陶器等,陶器上铭粗绳纹结网纹、蔑纹等为研究该镇和我们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考古资料。
后发现了战国古城遗址和众多战国珍贵文物。
2002年、3.6万余枚秦简牍的出土,震惊中外,举世瞩目。
古城们像一些老迈的行吟诗人般在山间、水边席地而坐,呢喃地吟诵着断续、晦涩的诗句,向人们讲述着曾经的繁华,曾经的衰落,曾经的衰落后的再次繁华,曾经的再次繁华后的又一次衰落……这里有目前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秦代军营,被誉为“中华第一军营”。
里耶的文化底蕴深沉厚重,是湖南省境内唯一既传承了秦汉文化,又融合了巴蜀文化和土家文化的历史文化古镇,拥有众多珍贵的文物古迹,是一个天然的历史文物博物馆。
古城的发现,填补了湘西地区乃至全国秦汉时期古城,尤其是秦代古城考古的空白。
由于秦王朝只有15年短暂的历史,文献记载不多,保留下来的遗址也很少,里耶古城的发现就显得弥足珍贵。
老街坊、老邻居、老板凳、老石桌。
下雨时屋檐下常常流珠滴翠,镌刻了青瓦石片那永恒的记忆。
天晴时,家家户户青砖碧瓦。
吃饭时,三五街坊凑在一起,互相诉说着心里的甜蜜以及邻里生活的点点滴滴。
如今街头游客如织,人头攒动,笑语欢声此起彼伏,如盛世一般,编织出一道道五彩缤纷的惹人流连忘返的风景,令古城沉醉,游人纷纷争相留下美丽的一瞬。
世界唯一一座秦简博物馆---里耶古城

世界唯一一座秦简博物馆---里耶古城里耶古城考古遗址公园,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古城,2002年因为出土3.74万枚秦简而闻名于世。
里耶秦简博物馆,距里耶古城遗址1公里,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
它是集保管、研究、陈列秦简及自然、文化、艺术等方面实物和标本的公共建筑。
里耶秦简博物馆的建设,将为全面保护里耶古城遗址、妥善保护重要文物、收藏与展示原貌,提供理想的手段与设施,为开展科学研究和进行学术交流提供良好条件。
彩绘陶器古人除了衣食住行,最重要的活动恐怕就是祭祀,祭祀的时间也因祭祀人和祭祀对象而定。
在祭祀中所陈设的各种器具就是祭器。
这一组器物就是用于祭祀的,也可以作为陪葬品。
它们周身都有彩绘,有红、黄、黑等色彩,其中鼎上有红黑两色绘成的凤鸟纹。
鼎原本是炊器,用于烹饪肉食类物品,后来称为重要的祭器。
祭器的使用规格依据人们社会地位的不同而有严格的区别,尤其是在鼎的运用上。
周代礼制有明确的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普通百姓不能使用鼎。
但到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普通民众也使用起鼎来了。
但从考古情况来看,里耶出土的祭器就包括了陶器和铜器,说明了当时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使用的祭器质地不同。
陶灶做饭烧水都离不开灶。
秦人在战国时期已经使用了以灶、釜(fǔ)、甑(zèng)等复合烹饪器,还将砖或土坯(pī)垒砌成长方形的连眼灶,同时兼做饭食和菜肴,既省时又省燃料。
这种灶人们已经沿用了两千多年,至今在乡村还可以看到。
灶的模型器物也在秦代出现。
这些就是秦汉时代的灶具模型,不妨将它们和现在的灶台比较一下。
从模型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灶种类较多,有单眼、双眼和三眼等,这些灶前有火门,后设烟囱,既能让人免受烟熏火燎之苦,又保持了室内清洁,可见古人对灶的设计之巧妙,思虑之周详。
而灶上有釜、釜上有甑,既省时又省料,体现了二千多年前的人们对热能的充分利用以及节能理念。
里耶古镇秦简的简介

里耶古镇秦简的简介
里耶古镇秦简发现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里耶古城1号井,共36000多枚。
主要内容是秦洞庭郡迁陵县的档案,包括祠先农简、地名里程简、户籍简等。
对于里耶秦代简牍发现的意义,学界认为它是继秦始皇兵马俑之后秦代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其研究成果将大大填补史料的缺轶。
其中,里耶秦简中的九九乘法口诀表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乘法口诀表实物。
这些秦简由秦始皇所创建,是用来记录地方政务信息的文书。
秦简不仅记录了秦代地方政务信息,而且对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里耶秦简仍具有很大的意义,它为我们提供了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了解。
里耶古城遗址介绍

里耶古城遗址介绍
里耶古城遗址介绍
里耶古城考古遗址公园,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里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
2200年前,里耶是秦朝洞庭郡迁陵县的县治所在地,为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重镇。
里耶是湖南境内唯一一处既传承了秦汉文化,又融合了巴蜀文化、土家文化的古镇。
2002年6月里耶惊现战国至秦汉时期古城遗址,填补了国内秦汉古城,尤其是秦代古城考古的空白,特别是出土的3.7万余枚秦简,内容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领域,其价值可与殷墟甲骨文和敦煌文书等媲美,被专家誉为“北有西安兵马俑,南有里耶秦简牍”。
同时,与战国古城遗址相续的还有魏家寨西汉古城、大板东汉古城、麦茶古墓群、清水坪西汉古墓群、大板东汉古墓群。
1。
里耶秦简关于风物的内容

里耶秦简关于风物的内容里耶秦简,顾名思义,就是在湖南湘西的里耶镇出土的那些古老的秦代竹简。
它们可不仅仅是一些历史文物,里面的内容简直比小说还精彩,尤其是其中涉及到的“风物”部分,简直让人读了以后,心头一热,恍若穿越到了两千多年前。
要知道,秦代可不是只有硬邦邦的法律条文和命令,这些简简单单的竹简上,竟然还能窥见当时百姓的生活气息。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些竹简里面关于风物的那些事儿。
先说说风景吧,秦代人眼中的“风物”可不单单是山山水水,更多的是他们的生活环境、自然景色和生活中那些点点滴滴的感受。
想象一下,古人站在山顶上,四周群山环抱,空气清新得就像是刚洗过的棉被,远处的溪水潺潺流淌,太阳刚刚升起来,洒下一片金色的阳光。
你以为秦人跟我们一样,只会咔咔拍照,发个朋友圈吗?其实那时候的他们,很多人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追求这些风景,他们大多数是为了生活而忙碌,还是要耕田、收割、打猎,风景对于他们来说或许更多是背后默默支持他们的一种力量。
可是即便如此,在那些竹简中,依然能看到人们对自然的尊重和感恩,尤其是对山川的崇拜。
比如,秦简中记载着一些祭祀活动,人们会在大山大川旁边祭拜山神水神,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也能看得出来,那时候的人们不只是埋头苦干,他们心中还是有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和依赖的。
接下来要说说的是,里耶秦简中提到的那些“风物”其实也包括了当时的风俗和生活习惯。
说到这些,不得不提一个让你忍俊不禁的场景——就是那时人们的日常饮食。
有一部分竹简上记载着,古人非常重视酒和食物的搭配,甚至有专门的食谱呢!你可以想象一下,两千多年前的人也许就像今天的我们一样,忙碌了一天后,回到家里,泡上一壶酒,准备些简简单单的食物,和家人朋友一起聊聊天,放松放松。
秦简里还提到,祭祀过后,大家围坐一圈,吃的是米饭、豆腐、腌菜,喝的是当地的“酒”。
这个“酒”可不是什么高档红酒,它就是那种用高粱、大米或者其他粮食酿制的粗茶淡饭酒,但当时的人对酒的珍惜程度可比今天高端大气的啤酒更上一层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龙山县里耶战国秦汉城址及秦代简牍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分类名称】先秦、秦汉史【分类号】K21【复印期页】200306【原文出处】考古【内容提要】T he Liye city-site lies at Liye Town in Longshan County ,Hunan Province,and goes back to the time trom the mid Warring States periodto the Western Han Dynasty.In April~November 2002,the HunanProvincial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 and otherinstitutions carried out there a large-scale excavation,which broughtto light the rough layout of an ancient city and cultural deposits ofdifferent periods within the city.The No. 1 well discovered in the cityyielded over 36,000 slips and tablets inscribed with texts in more than100,000 characters,mostly dated definitely.Being official documentsin content,they involve many aspects of social life.This discovery madeup a great shortage in historical source ,and has important value tostudying the history of the Qin Dynasty and ancient China'snationalities.In addition,the Liye pottery of the Warring Statesperiod to the Western Han offered a scale to the chronological studyof archaeological cultures in this area.【关键词】湖南/里耶古城/战国中期至西汉时期/秦代简牍Hunan/Liye city-site/mid Warring States period to Western Han Dynasty/Qin period inscribed slips and tablets一、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里耶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的酉水北岸,地处武陵山脉的腹心地带。
武陵山脉既是洞庭湖流域与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之间的自然屏障,又是周边地区古代文化的交汇地带,于此横穿的酉水河则成为沟通洞庭湖流域与乌江流域的重要走廊。
《元和郡县志》记载:“三亭县(今保靖),自县西水陆路相兼五百里至黔江县,又西三百里至黔州(今彭水)。
”《读史方舆纪要·卷八十二》说:永顺军民宣慰司“东抵荆湘,西通巴蜀,南近辰阳,北距归峡,四通五达之郊也。
”可见,从乌江至酉水的交通自古以来是畅通的。
这种地理特点,使里耶在战国时期成为秦、楚对峙的前沿和军事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史记·苏秦列传》中记苏秦说楚威王:“大王不从,秦必起两军,一军出武关,一军下黔中,则鄢郢动矣。
”所指正与此相关。
史料记载,周慎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灭巴后,以巴为基地,转向南面的楚黔中地区发展。
楚怀王十八年(公元前311年),秦人要求用商于之地交换楚国的黔中郡,正反映出秦国经由黔中包抄鄢郢的战略意图。
有关文献中也显示,大约从战国中期开始,楚国就在湘西设立军事机构,以防御来自秦、巴方面的军事威胁,这已被湘西地区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所证实。
湘西地区在先秦时称黔中,汉以后称为五溪,酉水正是五溪之一。
里耶古城所处的里耶镇在酉水中游的一个河谷盆地内,武陵山区的许多古代文化中心都处在这样的一些盆地中,它们在古代应具备良好的农耕条件。
“里耶”一词在土家族方言中正有“耕地”、“拓土”之意。
从战国至两汉时期,里耶盆地分布有不同时期的三座古城,即里耶古城、魏家寨古城和大板古城;以及与这三座古城相对应的三处古墓群,即麦茶墓地、清水坪墓地和大板墓地。
清代同治年间的《龙山县志》记载,龙山夏商周为荆州域,春秋为楚巫中地,秦属黔中郡,始皇二十四年灭楚改置。
汉为酉阳地,高祖五年改为武陵郡,属酉阳县。
晋为黔阳县地。
但并没有关于三城的具体记载。
《水经注·卷三十七》则称“酉水北岸有黔阳县”,从描述的方位看,应在里耶一带。
而根据有关文献资料和目前的考古发现,尤其是里耶古城出土秦代简牍所记史料显示,里耶盆地发现的这三座古城很可能与历史上的迁陵、酉阳、黔阳这三个地名有关。
二、发掘概况里耶古城最初发现于1996年,在此之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多次进行过考察。
2002年4月~11月,为配合碗米坡水电站的工程建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州、县文物部门对古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抢救性发掘,共开探方220个,发掘总面积为5500平方米。
这次发掘基本上弄清了城址的大体布局,城墙、城壕和城内、外各种遗迹的关系,以及各个时期的文化内涵。
古城东临酉水,东部相当大的一部分已被酉水冲毁。
城址现存部分呈长方形,南、西、北三面被护城河环绕,仅南面城门有道路与城外连通,城隅略带弧形,西北部露出一段城壕。
从护城河外缘计算,城址南北长210.4、东西残宽103~107米,残存面积近20000平方米。
通过对南、北城墙的解剖,初步认定这座古城有两个主要的建筑和使用时期。
第一期城墙筑于生土上,被遗址堆积的第11层叠压,年代为战国中期至秦代。
第二期城墙叠压在第11层上而被第9层叠压,年代为西汉;第10层为较纯净的黄褐色土,可能是与第二次筑城同时期的城内垫土。
城墙经夯筑而成。
据北城墙的解剖结果,一期城墙底部宽约21、现存高3.7米;城墙外侧与护城河相连,护城河宽16、深约7米。
二期城墙略向外加宽,护城河变窄,在城墙与护城河之间砌有高约2米的卵石护坡(图版柒1)。
经勘察,护城河的水源应来自城西北的溪口河,目前尚存宽约40米的古河道。
酉水属于山溪,涨落幅度很大,目前的正常水位低于城址近20米,推测当时的护城河应是半封闭式的。
在发掘区内已全面揭露出汉代城址的整体布局(图一)。
在城址中部发现一条东西向大道(L1),高于两侧地面约0.5、宽约13米,路面尚存在辙痕迹。
西端与城址中部的黄土台相连,东端与连通南城门的南北向大道(L2)垂直相交。
L2因受河流破坏,仅存南段局部。
在南、北城墙内侧与L1之间,分布有大量的房屋。
其中,F4有排列整齐的柱洞76个,没有发现墙基,可能属吊脚楼式的木构建筑(图版柒,2)。
F18~F31是一组由13间房子及过道、火塘组成的建筑群,柱洞很少,墙体部位的土色略有不同,其建筑风格不明,是否为干栏式建筑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此外,在城址南部的建筑群之间还发现水塘。
在北护城河两侧有两个对称的大柱洞,推测可能属吊桥一类遗迹。
图一里耶古城址第9层下遗迹平面分布图为保护现存的汉代城址,我们对战国和秦代的遗迹仅作了局部清理,发现的遗迹也十分丰富。
从总体上看,两期古城的结构相似,北城墙在汉代经过增修,东西向、南北向大道以及水塘也是前后沿用的,但在建筑布局上变化较大。
尤其在战国和秦代,发现数量较多的水井,目前已不下5口,并保存有相当规模的井台遗迹。
此外,在F4下发现形制规整的方形土坑,四周以木栅栏护围,底部有淤泥,周围有一口井和三个取土坑,地面上则发现陶拍一件,推测可能是一个制陶作坊。
第一期城址最重要的遗迹是一号井(J1)。
此井始建于战国至秦代,在秦末废弃,井口离现存地表深3米,直径4、深14.27米,内置2.1米见方的木井圈(图版柒,3)。
井内堆积由淤泥和生活遗物组成,分17层,其中第1~4层为西汉时期堆积,第5~16层为秦末废弃时堆积,第17层为战国至秦代的使用时期堆积。
井内最重要的出土遗物是秦代简牍,在距地表深3.8米的第5层起开始出现,直到井底,初步统计达36000余枚。
简文有10余万字,内容为官署档案,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邮递、军备、算术、记事等,所提到的地名有洞庭郡、迁陵、临沅、酉阳、阳陵、弋阳、沅陵等数十处,职官有司空、司马丞、守丞、令守等。
简牍的时代皆属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秦朝时期,纪年由秦始皇(含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至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10年),一年不少。
这批简牍的数量远远超出过去所出秦简的总和。
此外,我们还在与古城相关的麦茶墓地发掘战国墓葬200余座。
墓地位于古城北约1公里处的麦茶村,墓葬分布在十几个低矮的小山上,排列有一定规律,一般以山顶部的墓葬为中心,四周墓葬依自然地势环绕,中心部位墓葬的年代应相对较早。
均为小型竖穴土坑墓,墓口长度多在3~5米,葬具多为一棺一椁,其中发现有部分悬底弧形棺。
随葬品以陶器为主,另有少量铜兵器、铜镜、琉璃器等;陶礼器组合以鼎、敦(或盒)、壶、豆为主,日用器以罐、钵、豆为主,并伴出数量较多的簋。
这些墓葬主要应属楚文化,其他文化因素则具有一定的地域特点。
它们的年代约在战国中、晚期至战国末期。
在麦茶墓地没有发现与里耶古城汉代城址相应的汉代墓葬,而在隔酉水河不远的清水坪则发掘了200余座规模较大的汉墓,它们将对判断里耶古城在汉代的性质提供更直接的资料。
三、发掘意义(一)里耶古城对于区域考古研究的意义从楚人在战国中、晚期大规模进入湘西到秦汉的这一段时期,是湘西地区古代文化研究中的薄弱环节,而里耶古城的发掘将大大深化这一时期的区域考古研究。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拨郢,定巫郡和黔中郡;是年,楚顷襄王迁都于陈,并许诺将青阳以西之地割让给秦国。
次年,秦蜀郡守张若即接管了巫郡和黔中郡。
至公元前276年,楚国集结军队10余万人,收复了“江旁十五邑”。
对于这段史料历来解释不一,问题的焦点在于对“青阳”、“江旁十五邑”等地望的分歧,而这直接关系到湖南地区在战国晚期的公元前278年至秦完成统一的公元前221年这段时间的归属问题。
由于史料的混乱,最终解决这个问题只能依靠考古资料。
考古学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因缺少直接证据,对考古资料尤其是墓葬材料的认识上也存在较大分歧。
对湖南地区战国晚期后段一组典型陶礼器的性质有不同理解,这组陶礼器以细高足鼎、细颈球形腹壶、扁球形敦为代表,有的还包括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