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生家庭教育的一点感受和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小学生家庭教育的一点感受和看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全社会和每个家庭都对教育问题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尤其对小学阶段的教育问题更是人们常常提及的话题。所谓人们常说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足以体现人们对小学阶段教育的重视。

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培养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孩子,不仅对孩子的将来大有裨益,对未来我国社会发展也是一种贡献。

为了我们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能起到更好的效果,我把自己对小学阶段家庭教育的一些感受和想法谈一谈,以求和各位家长和老师进行交流,其中可能有些观点有些偏颇甚至不正确,但我觉得也不要紧,这毕竟是一家之说、一人之言,我的感受和看法只想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只有我们更多的人参与和交流,让更多的主张和想法进行碰撞,汇集集体的智慧才能把小学阶段家庭教育的工作搞得更好。

一、小学阶段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温暖的港湾,它有着母爱博大的情怀,她能容纳孩子的成功与微笑,也能容纳孩子的过失和眼泪。家庭是孩子最能敞开心扉诉说心事、表达内心深处最真实想法的地方,因此,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亲情的纽带使家庭教育有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能取代的地位和作用,而小学阶段正是孩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小学阶段家庭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

二、小学阶段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除了以上所说的原因外,小学阶段家庭教育也有其必要性,学校教育是一种“通才”教育,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要接受不同主体的多方面的教育,学校教育是人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反映整个社会主流世界观、人身观、价值观的教育,在所有的教育主体和层次中处于绝对主导的地位。而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延伸和放大,具有及其复杂性。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辅助和补充,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效果,并弥补普遍意义教育的一些不足,具有个体性和针对性,比如说;有的孩子性格外向,有的孩子性格内向,有的小孩比较活泼、有的孩子比较安静,有的孩子善于语言表达、有的孩子勤于思考等等,每个孩子的性格特征具有巨大的差异性,没有一个孩子是十全十美的,也没有一个孩子是一无是处的,如果希望学校教育解决所有问题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切

实际的,目前,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还不足以满足对每个孩子个体化、差异化教育的需要。因此,小学阶段家庭教育有其必要性。

三、个别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不足和对学校教育的错误抱怨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个别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不足,孩子如果学习成绩不好就全部归结到孩子和学校身上,不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不注重自身的学习和修养的提高,不能以身作则。自己在那里看电视、打麻将、出口成“脏”,而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干这干那,殊不知家庭教育的“身教”比“言传”显得更为重要,托尔斯泰曾说过:“在一个家庭里,只有父亲能自己教育自己时,在那里才能产生孩子的自我教育,没有父亲的先锋榜样,一切有关孩子进行自我教育的谈话都将变成空谈”。还有的个别家长抱怨学校不重视素质教育,而自己却对孩子的考试成绩斤斤计较,勿用讳言,在我国目前的教育评价体系中,考试成绩确实是一个硬指标,这是由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所决定的,教育体制的改革还需要一个研究探索和试验的漫长过程,涉及到每个家庭、每个人,涉及到公平、正义等基本社会道德评价标准,

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国家在教育体制的改革方面慎之又慎。在此情况下,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辅助和补充功能,就尤为重要和迫切。同学校和老师密切配合和深入沟通,掌握孩子的实际情况,对孩子进行针对性、差异性的个体化教育培养,充分挖掘孩子的潜力,使其能力发挥达到最大化,使其成为国家有用人才。

四、小学阶段家庭教育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德育方面:

所谓德就是道德,是全社会应该普遍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如果不遵守就会得到全社会的否定性评价,就会危害正常的社会秩序,孩子走向社会也就很难融入社会,适应社会。而小学阶段是孩子是非观念、认知能力、性格形成最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作为家长,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爱国、善良、诚实、正义感、乐观自信、讲求奉献、与人协作、热爱学习、独立思考、艰苦朴素、爱科学、爱劳动、尊重他人等基本道德标准和世界观。这不仅仅需要对孩子进行口头教育,更重要的是要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榜样。比如说;作为我们父母,夫妻和睦相处、互相关心,孝敬父母、长辈,为同事排忧艰解难,刻苦学习、努力工作、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等实际行为,从点滴入手,循序渐进,假以时日,就会把这些

观念渗透到孩子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就会对孩子正确道德观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智育教育方面:

在智育教育方面,我们要强调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孩子的潜能。人的成绩的优劣或成就的大小,主要依赖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聪明才智和学习能力的强弱,即我们称之为智力因素,也就是说智商的高低;二是实践中是否具备了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饱满的情绪、坚强的毅力及良好的个性,即我们称之的非智力因素。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家长们都很重视,但对于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兴趣与自信的培养,则很容易被忽视。殊不知智力因素在某种程度讲是一个客观因素,是受到遗传、环境等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智力的开发是一个科学而复杂的工作,受到人类社会科技进步的制约。作为家长我们在这方面能做的工作也是及其有限的,而且可能在年龄更小的成长阶段效果更好。有的家长下班回家,见到孩子会问:“考了多少分?”而有的家长则会说:“宝贝,今天在学校过的好吗?有什么新发现没有?”从诸多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并不是因为他们生来所具有的天赋所致,而是他们在幼年时期

的兴趣和热情的幼芽没有被扼杀,而是得到了顺利成长的结果。孩子们最怕寂寞无聊、闷着没事,他们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总想投入到某项最喜爱的活动中去。当孩子们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某种喜好的活动中时,他们的内心就会充满“成就感”,愉悦之情溢于言表。家长应该了解并尊重孩子的意愿,为孩子提供自由探索的天地和活动场所,并进行热心的鼓励。因为兴趣、自信是进步的动力。对于一些过度的、脱离正常轨道的“爱好”和“兴趣”,需要慢慢的引导和疏导,比如说在看动画片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对片中一些细节的注意和描述,使孩子能提高注意力、观察能力和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有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对于此类“爱好”和“兴趣”宜“疏”不宜“堵”,应该使孩子的兴趣慢慢发生转移,不应该简单的粗暴的制止,同时,父母要提高对孩子话题的参与度,这样更有利于对孩子的引导。而对于孩子一些违反基本道德标准的“行为”,比如所“懒惰”和乐于“享受”,除了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外,还要进行一定的“惩罚”,使孩子在基本道德标准方面树立一种约束感。古人将教育总结为“传道、授业、解惑”,我们过去更重视的是“授业”,“授业”诚然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