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疗法常用的部位穴位及常见病的走罐路线

合集下载

拔罐治疗感冒的操作方法

拔罐治疗感冒的操作方法
3. 刺络拔罐法:对于某些穴位(如大椎),可先用梅花针轻度叩刺至出血点,再拔罐,出血量以少量血点冒出皮肤为准。
注意事项
1. 拔罐前检查罐子是否完整,罐口是否平整,避免割伤皮肤。
2. 使用95%的酒精棉球点火,注意控制火候,避免烫伤。
3. 拔罐时不宜空腹或饱腹,以免影响身体消化。
4. 拔罐时间根据病情和部位决定,一般留罐10~15分钟,避免起泡。
Hale Waihona Puke 定位使用手指测量或参考穴位图准确找到每个穴位的位置。
准备工具
拔罐器(如玻璃罐、竹罐等)、润滑剂(如姜汁)、酒精棉球、打火机(用于闪火法)等。
拔罐方法
1. 走罐法:在背部膀胱经上涂以姜汁作润滑剂,用罐体来回滑动,以皮肤呈紫红色为度,最后将罐留在大椎、肺俞等穴位上20分钟。
2. 单纯拔罐法:用闪火法将罐具快速吸附在穴位上,留罐15~20分钟。
5. 拔罐后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同时注意饮食均衡。
6. 皮肤有过敏、水肿、溃疡或孕妇的腰骶部、腹部禁用拔罐。
后续处理
拔罐后若皮肤出现紫斑,一般两周内能自然消退。若起泡较小,可自然消退;起泡较大时,建议到医院处理。
拔罐治疗感冒的操作方法
操作步骤
详细描述
选穴
1. 大椎穴:位于背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2. 肺俞穴:位于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椎穴往下推3个椎骨,其下缘旁开约2横指处)。
3. 曲池穴:位于肘部,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4. 其他可选穴位:合谷、列缺、风门等,根据具体症状选择。

拔罐穴位图汇总.pdf

拔罐穴位图汇总.pdf

附注:1.大椎: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头痛等病症。

2.风门: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胸背痛等病症。

3.肺俞: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主治咳嗽、气喘、吐血、潮热、盗汗、鼻塞等病症。

4.曲池:当肘关节成直角时,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即为曲池穴。

主治咽喉肿痛、热病、齿痛、目赤痛等病症。

5.合谷: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病症。

6.外关:位于腕背横纹上位于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主治热病、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病症。

7.太阳穴:位于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处凹陷中。

主治头痛、目疾等病症。

8.天突:位于胸骨上窝正中。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等病症。

9.中府:位于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处。

主治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等病症。

10.丰隆:位于外踝高点上与外膝眼连线中点处。

主治头痛、眩晕、痰多咳嗽、呕吐、便秘等病症。

11.尺泽: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胸部胀满、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等病症。

12.中脘:位于脐上4寸。

主治胃痛、呕吐、吞酸、腹胀、泄泻、黄疸等病症。

13.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主治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等病症。

14.天枢:位于脐旁2寸处。

主治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等病症。

15.内关:位于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ráo)骨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胸闷、胃痛、呕吐、热病、偏瘫、失眠、眩晕、偏头痛等病症。

16.心俞:位于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处。

主治心痛、惊悸、咳嗽、失眠、健忘、盗汗等病症。

17.肾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 1.5寸处。

主治耳鸣、耳聋、腰痛、遗尿、遗精、阳痿等病症。

18.脾俞:位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处。

拔火罐的适应症及主要穴位 (1)

拔火罐的适应症及主要穴位 (1)

拔火罐的适应症及主要穴位〔呼吸系统适应症]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水肿、肺炎、胸膜炎。

主穴:大杼、风门、肺俞、膺窗。

[消化系统适应症]急性及慢性胃炎、胃神经痛、消化不良症、胃酸过多症。

主穴:肝俞、脾俞、胃俞、隔俞、章门。

急性及慢性肠炎。

主穴:脾俞、胃俞、大肠俞、天枢。

[循环系统适应症]高血压。

主穴:肝俞、胆俞、脾俞、肾俞、委中、承山、足三里。

重点多取背部及下肢部.心律不齐。

主穴:心俞、肾俞、膈俞、脾俞。

心脏供血不足。

主穴:心俞、膈俞、膏肓俞、章门。

[运动系统适应症]颈椎关节痛'肩关节及肩胛痛、肘关节痛。

主穴:压痛点及其关节周围拔罐。

背痛、腰椎痛、骶椎痛,髋痛。

主穴:根据疼痛部位及其关节周围拔罐。

膝痛、裸部痛、足跟痛。

主穴:在疼痛部位及其关节周围,用小型玻璃火罐,进行拔罐。

[神经系统适应症]神经性头痛、枕神经痛。

主穴:大椎、大杼、天柱(加面垫)、至阳。

肋间神经痛。

主穴:章门、期门、及肋间痛区拔罐。

坐骨神经痛。

主穴:秩边、环跳、委中。

因风湿劳损引起的四肢神经麻痹症。

主穴;大椎、膏盲俞、肾俞、风市,及其麻痹部位。

颈肌痉挛。

主穴:肩井、大椎、肩中俞、身柱。

腓肠肌痉挛。

主穴:委中、承山及患侧腓肠肌部位。

面神经痉挛。

主穴:下关、印堂、颊车,用小型罐,只能留罐6秒钟,起罐,再连续拔10次到20次。

隔肌痉挛。

主穴:隔俞、京门。

[妇科方面的适应症]痛经。

主穴:关元、血海、阿是穴。

闭经。

主穴:关元、肾俞。

月经过多。

主穴:关元、子宫。

白带。

主穴:关元、子宫、三阴交。

盆腔炎。

主穴:秩边、腰俞、关元俞。

[外科疮疡方面的适应症]疖肿。

主穴:身柱、及疖肿部位,小型罐面垫拔。

多发性毛囊炎。

主穴:至阳、局部小型罐加面垫拔。

下肢溃疡。

主穴:局部小型罐加面垫拔。

急性乳腺炎。

主穴;局部温开水新毛巾热敷后,用中型或大型火罐拔,可连续拨5~6次。

临床拔罐治疗病症示例感冒拔罐疗法症状:畏寒发热重无汗,头痛身痛,可有鼻塞流涕。

【中华好轻松拔罐疗法】取穴:风池、大椎、外关拔罐方法:留罐法。

(整理)中医拔罐【人体背部穴位图】.

(整理)中医拔罐【人体背部穴位图】.

中医拔罐【人体背部穴位图】【中医疗法主病症和选穴】【健康理念】:好轻松•好健康•好生活中华好轻松拔罐疗法—主病病症与选穴症状穴位感冒、头痛、发烧太阳106、印堂1、内关31、足三里23、翳风44、合谷102、风池92、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外关56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天突4、中府40、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肾俞75慢性胃肠炎中腕10、天枢36、气海29、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大肠俞74慢性胃炎中脘10、气海29、太乙16、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中脘10、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梁丘14、肝俞79、脾俞77、胃俞76、消化不良中脘10、气海29、天枢36、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胃痛、呕吐、胃下垂中脘10、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脾俞77腹泻、腹痛中脘10、天枢36、关元28、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大肠俞74慢性结肠炎(五更泻)中脘10、神阙30、天枢36、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命门57、大肠俞74慢性肝炎膻中5、中脘10、阳陵泉97、大椎89、身柱47、肺俞85、肝俞79、胆俞78、脾俞77、胃俞76高血压肩井45、血压点90、足三里23、三阴交21、风池92、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曲池52、涌泉108低血压天突4、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膈俞81、印堂1、三阴交21、涌泉108冠心病(心绞痛)膻中5、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心俞83、肝俞79、阙阴俞82风湿性心脏病膻中5、郄门33、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关元俞73肺心病膻中5、曲泽35、气海29、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糖尿病中脘10、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肺俞85、胰俞51、肾俞75、命门57、痛泉108神经衰弱(失眼、多梦)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心俞83、肾俞75、谷合102、涌泉108、失眠107中风后遗症曲泽35、内关31、百会94、大椎89、肩髃39、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膀胱经落枕风池92、肩井45、大椎89、外关56、合谷102颈椎病印堂1、曲泽35、内关31、风池92、肩井45、肩髃39、大椎89、肺俞85、外关56、曲池52、合谷102肩周炎缺盆3、足三里23、风池92、大椎89、天宗84、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大杼91急性腰扭伤、慢性腰痛、腰肌劳损承山64、昆仑63、肾俞75、腰眼59、腰阳关60、关元俞73、委中66腰椎间盘突出(增生)症承山64、昆仑63、委中66、殷门67、承扶67、关元俞73、腰眼59、肾俞75坐骨神经痛肾俞75、腰眼59、关元俞73、承扶69、殷门67、委中66、承山64、昆仑63、涌泉108类风湿性关节炎曲泽35、内关31、膝关节、督脉、膀胱经、肘关节、外关56、合谷102、承山64膝关节痛梁丘14、膝眼24、阴陵泉18、足三里23、委中66、阳陵泉97、承山64强直性脊椎炎肩井45、大椎89、膀胱、委中66静脉曲张足三里23、三阴交21、涌泉108、承山64股骨头坏死阿是穴、肾俞75、承扶69、殷门67、委中66、承山64痛经、月经不调天枢36、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次髎31、三阴交21、大椎89、肾俞75、关元俞73更年期综合症中脘10、气海29、内关31、关元28、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大椎89、膀胱经、合谷102目赤肿痛眩晕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印堂1、三阴交21、能泉108慢性鼻炎印堂1、迎香43、百会94、风池92、大椎89、风门86、肺俞85、曲池52、合谷102扁桃体炎人迎2、天突4、曲泽35、孔最32、太溪19、大椎89、曲池52、肾俞75、合谷102慢性咽炎人迎2、天突4、曲泽35、缺盆3、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合谷102湿疹血海15、神阙30、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肝俞85、曲池52荨麻疹血海15、足三里23、三阴21、大椎89、风门86、肝俞79、曲池52慢性肾炎中脘10、水分38、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肝俞79、脾俞77、肾俞75、命门57--非常感谢您对中华传统医学艾灸针灸·拔罐·刮痧疗法养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中国好轻松医疗科技健康品牌团队好轻松拔罐的原理(一)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人体的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体,纵横交错,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运行气知,沟通仙体表里、上下和调节脏腑组织活动的作用。

常见病拔火罐位置(精)

常见病拔火罐位置(精)

常见病拔火罐位置感冒:刮拔大椎(3)、大杼(4)、风门(5)、外关(36)、刮脊柱两测及前后胸发烧:加点拔曲池(39)头痛:加点拔太阳(90)、合谷34、印堂(52)鼻塞:加点穴迎香(57)、刮鼻梁骨两测恶心呕吐:加拔内关(83)、中脘(63)、胃俞(15)支气管炎:拔刮中府(61)、天突(60)、膻中(62)、肺俞(7)、膏肓(8)、重刮大椎(3)、风门(5)痰多:加拔丰隆(76)咳嗽:加点穴太渊(82)支气管哮喘:拔刮大椎(3)、身柱(6)、足三里(75)、膏肓(8)、孔最(85)、天突(60)咳喘腹胀:加点拔阴陵泉(100)、三阴交(77)高血压:刮拔大椎(3)、曲池(39)、人迎(58)、新设(2)、膏肓(8)、肝俞(12)、肩井(46)头痛:加拔太阳(90)、点穴头维(91)头晕:加点拔印堂(52)、点穴百会(48)、风池(1)风湿性关节炎:拔肾俞(16)、心俞(9)、阿是穴(痛点)颈部:加点刮风池(1)、拔大椎(3)、身柱(6)、刮拔颈夹脊。

背部:加拔至阳(10)、委中(26)。

腰部:加拔命门(17)、腰眼、昆仑(30)、委中(26)骶髂关节:加拔小肠俞(20)、秩边(22)、环跳(32)膝关节:加拔内外膝眼(74)、血海(72)、委中(26)、鹤顶(73)、阳陵泉(27)、足三里(75)、风市(24)。

踝关节:加点拔昆仑(30)、太溪(101)、解溪(78)、足跟痛:加点拔水泉(102)、足三里(75)、太溪(101)。

肩关节:加拔肩(42)、肩(43)、肩井(46)、肩中俞(47)、臂(40)、巨骨(44)。

肘关节:加点拔曲池(39)、尺泽(86)、手三里(38)。

腕关节:加点拔阳池(35)、外关(36)、内关(83)胃炎:拔足三里(75)、中脘(63)、梁门(64)、胃俞(15)、脾俞(14)、带脉(99)、期门(97)、日月(98)胃下垂:拔足三里(75)、中脘(63)、气海(68)、天枢(66)、梁门(64)、脾俞(14)、关元(70)。

最全拔罐穴位疗法图解:拔上一罐,病去一半!

最全拔罐穴位疗法图解:拔上一罐,病去一半!

最全拔罐穴位疗法图解:拔上一罐,病去一半!1.感冒-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2.经常性感冒,气管炎-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3.肺气肿,哮喘-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4.胃肠炎-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5.胃病-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6.呃逆,胆囊炎-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7.腹痛,结肠炎-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8.便秘-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9.食管炎,泌尿感染-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10.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11.静脉曲张-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12.面神经麻痹,衰弱-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13.头痛,神经炎-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14.偏头痛,枕神经痛-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15.低热,减肥-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16.干燥,落枕-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17.肩周炎,颈椎病-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18.手碗伤,腰扭伤-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19.腰痛,增生,腰椎间盘突出-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20.腰肩痛,坐骨神经痛-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21.足跟痛,踝关节扭伤-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22.四肢发冷-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23.关节炎,关节增生-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拔罐后的身体反映紫黑色——供血不足、有积寒紫色并伴有黑斑——气血不畅通紫点并有深浅不一的块状——风湿鲜红而颜、局部发热——阳症、热症、实症、热毒炽盛、体质阴虚、火旺红暗——血脂粘稠、血脂高、供血不足瘀斑或血泡灰白、色淡——虚寒、湿邪皮肤微痒——风邪、湿症水泡、水肿、潮湿——寒症、湿气盛罐中有水珠者——寒湿重紫红、暗红——阴症、寒症、血郁潮红、淡红——虚症局部很快恢复原样——说明快痊愈如:腰痛、妇科、男科、补肾、腰间盘突出、背痛、腿痛、膝盖痛、颈椎病、肝病、胃病、便秘、尿频、腹泻、小腹突出、痛经、乳腺增生、乳腺癌、坐月子、痘痘、白发、脱发、丰胸、美容、皮肤病、老年斑、衰老、阴虚、感冒、咳嗽、发烧、失眠、结石、咽炎、嗓子痛、头痛、牙痛、打呼噜、口腔溃疡、口臭、鼻炎、耳鸣、眼病、甲状腺、头皮屑、脚气、痔疮、手脚冰凉、风湿、盗汗、癌脑出血、高血压、糖尿病、哮喘、心脏病、心血管病、脂肪肝、痛风、老年痴呆、静脉曲张、补气、补血、补钙、瘦弱、肥胖、小儿疾病、瘦腿、瘦腰、湿气、健脾、打嗝、狐臭、抽筋、戒烟、经络、中成药、泡脚。

拔罐穴位与对应症

拔罐穴位与对应症

【中医疗法主病症和选穴】症状穴位感冒、头痛、发烧太阳106、印堂1、内关31、足三里23、翳风44、合谷102、风池92、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外关56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天突4、中府40、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肾俞75慢性胃肠炎中腕10、天枢36、气海29、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大肠俞74慢性胃炎中脘10、气海29、太乙16、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中脘10、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梁丘14、肝俞79、脾俞77、胃俞76、消化不良中脘10、气海29、天枢36、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胃痛、呕吐、胃下垂中脘10、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脾俞77腹泻、腹痛中脘10、天枢36、关元28、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大肠俞74慢性结肠炎(五更泻)中脘10、神阙30、天枢36、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命门57、大肠俞74慢性肝炎膻中5、中脘10、阳陵泉97、大椎89、身柱47、肺俞85、肝俞79、胆俞78、脾俞77、胃俞76高血压肩井45、血压点90、足三里23、三阴交21、风池92、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曲池52、涌泉108低血压天突4、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膈俞81、印堂1、三阴交21、涌泉108冠心病(心绞痛)膻中5、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心俞83、肝俞79、阙阴俞82风湿性心脏病膻中5、郄门33、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关元俞73肺心病膻中5、曲泽35、气海29、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糖尿病中脘10、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肺俞85、胰俞51、肾俞75、命门57、痛泉108神经衰弱(失眼、多梦)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心俞83、肾俞75、谷合102、涌泉108、失眠107中风后遗症曲泽35、内关31、百会94、大椎89、肩髃39、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膀胱经落枕风池92、肩井45、大椎89、外关56、合谷102颈椎病印堂1、曲泽35、内关31、风池92、肩井45、肩髃39、大椎89、肺俞85、外关56、曲池52、合谷102肩周炎缺盆3、足三里23、风池92、大椎89、天宗84、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大杼91急性腰扭伤、慢性腰痛、腰肌劳损承山64、昆仑63、肾俞75、腰眼59、腰阳关60、关元俞73、委中66腰椎间盘突出(增生)症承山64、昆仑63、委中66、殷门67、承扶67、关元俞73、腰眼59、肾俞75坐骨神经痛肾俞75、腰眼59、关元俞73、承扶69、殷门67、委中66、承山64、昆仑63、涌泉108类风湿性关节炎曲泽35、内关31、膝关节、督脉、膀胱经、肘关节、外关56、合谷102、承山64膝关节痛梁丘14、膝眼24、阴陵泉18、足三里23、委中66、阳陵泉97、承山64强直性脊椎炎肩井45、大椎89、膀胱、委中66静脉曲张足三里23、三阴交21、涌泉108、承山64股骨头坏死阿是穴、肾俞75、承扶69、殷门67、委中66、承山64痛经、月经不调天枢36、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次髎31、三阴交21、大椎89、肾俞75、关元俞73更年期综合症中脘10、气海29、内关31、关元28、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大椎89、膀胱经、合谷102目赤肿痛眩晕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印堂1、三阴交21、能泉108慢性鼻炎印堂1、迎香43、百会94、风池92、大椎89、风门86、肺俞85、曲池52、合谷102扁桃体炎人迎2、天突4、曲泽35、孔最32、太溪19、大椎89、曲池52、肾俞75、合谷102慢性咽炎人迎2、天突4、曲泽35、缺盆3、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合谷102湿疹血海15、神阙30、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肝俞85、曲池52荨麻疹血海15、足三里23、三阴21、大椎89、风门86、肝俞79、曲池52慢性肾炎中脘10、水分38、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肝俞79、脾俞77、肾俞75、命门57感冒的拔罐疗法感冒是一种外感风邪或时行病毒所引起的发热性疾病,现代医学称之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刮痧拔罐穴位图

刮痧拔罐穴位图

刮痧拔罐穴位图中医拔罐刮痧穴位图1.用拔罐法治疗感冒症状:鼻塞流涕、打喷嚏、咽痛咳嗽、头痛,全身酸痛、怕冷等。

取穴:大椎1、风门2、肺俞3、曲池4、合谷5、外关6、太阳穴7。

对于发烧者可以取大椎穴用刺络拔罐法。

2.用拔罐法治疗头痛症状:头部胀痛。

取穴:合谷、大椎、太阳穴。

3.用拔罐法治疗支气管炎症状:咳嗽痰多,伴胸骨后疼痛,气急,胸闷等。

取穴:天突8、大椎、中府9、肺俞、丰隆10、尺泽11。

4.用拔罐法治疗胃痉挛症状:突发性剧烈上腹痛,有时伴有恶心呕吐等。

胃痉挛常见于有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有胃神经官能症病史者。

取穴:中脘12、足三里13、天枢14、内关15。

5.用拔罐法治疗失眠症状:入睡困难,多梦,头晕、健忘、疲倦无力等。

取穴:心俞16、肾俞17、脾俞18、内关、三阴交19、安眠20。

6.用拔罐法治疗高血压症状:头痛、头晕、头胀、耳鸣、失眠,心烦易怒,口苦咽干等。

取穴:大椎、肝俞21、心俞、肾俞、曲池、足三里、三阴交。

7.用拔罐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症状:腰臀部、大小腿右侧、小腿右外侧及足背侧发生放射样、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等。

取穴:肾俞、环跳22、承扶23、殷门24、委中25、承山26、悬钟27、风市28。

8.用拔罐法治疗关节炎症状:关节疼痛、肿胀酸麻、屈伸不利等。

上肢取穴:大椎、肩髎29(音辽)、曲池、外关、合谷。

下肢取穴:环跳、阳陵泉30、足三里、风市。

脊柱取穴:身柱31、大椎、腰阳关32。

9.用拔罐法治疗颈椎病症状:颈部僵硬或疼痛,疼痛可放射至前臂。

手指或指尖麻木,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

取穴:大椎、肩中俞33、天宗34、曲池、合谷。

10.用拔罐法治疗肩周炎症状:肩部疼痛、夜间尤甚及肩部有压痛,活动受限等。

取穴:肩髎、天宗、阿是穴(即痛点处)。

附注:1 大椎: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头痛等病症。

2 风门: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胸背痛等病症。

拔罐穴位图详解

拔罐穴位图详解

附注:1.大椎: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头痛等病症。

2.风门: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胸背痛等病症。

3.肺俞: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咳嗽、气喘、吐血、潮热、盗汗、鼻塞等病症。

4.曲池:当肘关节成直角时,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即为曲池穴。

主治咽喉肿痛、热病、齿痛、目赤痛等病症。

5.合谷: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病症。

6.外关:位于腕背横纹上位于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主治热病、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病症。

7.太阳穴:位于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处凹陷中。

主治头痛、目疾等病症。

8.天突:位于胸骨上窝正中。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等病症。

9.中府:位于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处。

主治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等病症。

10.丰隆:位于外踝高点上与外膝眼连线中点处。

主治头痛、眩晕、痰多咳嗽、呕吐、便秘等病症。

11.尺泽: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胸部胀满、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等病症。

12.中脘:位于脐上4寸。

主治胃痛、呕吐、吞酸、腹胀、泄泻、黄疸等病症。

13.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主治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等病症。

14.天枢:位于脐旁2寸处。

主治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等病症。

15.内关:位于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ráo)骨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胸闷、胃痛、呕吐、热病、偏瘫、失眠、眩晕、偏头痛等病症。

16.心俞:位于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主治心痛、惊悸、咳嗽、失眠、健忘、盗汗等病症。

17.肾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主治耳鸣、耳聋、腰痛、遗尿、遗精、阳痿等病症。

18.脾俞:位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拔罐穴位图

拔罐穴位图

背部拔罐穴位图人体穴讲太溪太冲减直池,每一穴很多二百下。

保持按摩两月余,毕生抛弃降压药。

若加杞菊天黄丸,降压明目祛怒气。

感冒歌感冒发烧司空见,服药注射屡见不鲜;肺俞拔罐按风池,克服感冒弹指间。

耳鸣歌两耳嗡嗡听力降,怒火肾虚两堵墙;太冲行间和听会,三穴联扑肝火旺。

若果肾实耳叫响,太溪耳门能力强;坚持按揉六七天,肾气充盈消症状。

哮喘歌哮喘本是中正侵,好收三夏取冬秋;防备为主抓环节,补气防感防过敏。

哮喘痛苦在复发,治标重在补气血;极度刺激合谷和肺俞,补足气血哮喘愚。

冬春哮喘由风热,重视温阳即了然;艾灸闭元足三里,脾俞拔罐太溪按。

夏季哮喘因寒湿,按揉合谷足三里;肺俞印堂阴陵泉,按摩一季哮喘离。

性祸歌人的身体自有威而刚,性福何必求药方女;肾俞关元阴陵泉,坚持按摩就壮阳。

阳萎早鼓羞易行,气血不敷是关头;关元气海足三里,按摩令尔挺而脆。

心绞痛歌老年最怕心绞痛,稍有失慎便丧命;手机吸救很需要,推拿郄门奏神功。

排毒歌人的身体排毒膀胱经,殷门委中要通顺。

坚持按摩促宣泄,毒素排出一身轻。

舒肝排气歌郁闷焦炙莫担忧,太冲行间为功深。

每早推拿五分钟,冲天肝火没有伤身。

减肥歌心脑肝胆糖尿病,肥肥开路是前锋;人身自有减肥药,别听告白瞎合腾。

中脘天枢两穴位,饭后按摩三分钟。

睡后起前勤摩腹,腰身修长赛明星。

惹上瘦削莫心耽,穴位十分刺激成果显;吃点廉价二陈散,疗效强化不反弹。

注:二陈集配方:半夏、橘白各15克,黑茯苓9克,苦草5克。

按此比例,磨细夹杂,或造成胶囊便可。

糖尿病歌得了糖尿不成怕,云苓泡水当茶喝;再配4个死敌穴,消渴顽症定能克。

上消炎热伤肺腑,心渴多饮小便多;按摩鱼际和太溪,胰俞拔罐非常钟。

中消胃燥津液伤,口渴尿多粪便枯燥常;调剂中消补胃阴,胰俞内廷太溪强。

撤除热邪内廷功,一天两次按摩通;前晌起就已经旺,当头疼击效最明。

颈椎好了歌何因招致颈椎痛?骨骼肌肉不服衡;很是刺激风府手三里,一晨疼痛无踪迹。

调制更年期歌女人最怕更年期,焦躁睡不着性欲低;症状齐由阴虚致,六味清闲能补益。

中医拔罐【人体背部穴位图】

中医拔罐【人体背部穴位图】

中医拔罐【人体背部穴位图】【中医疗法主病症和选穴】【健康理念】:好轻松•好健康•好生活中华好轻松拔罐疗法—主病病症与选穴症状穴位感冒、头痛、发烧 xx106、xx1、xx31、足三里23、翳风44、合谷102、风池92、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外关56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天突4、中府40、膻中5、xx30、足三里23、xx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xx85、肾xx75慢性胃肠炎中腕10、天枢36、气海29、xx14、足三里23、胃xx76、大肠xx74慢性胃炎中脘10、气海29、太乙16、xx31、足三里23、脾xx77、胃xx76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中脘10、气海29、xx31、足三里23、xx14、肝xx79、脾xx77、胃xx76、消化不良中脘10、气海29、天枢36、足三里23、脾xx77、胃xx76胃痛、呕吐、胃下垂中脘10、xx31、xx14、足三里23、胃xx76、肾xx75、脾xx77腹泻、腹痛中脘10、天枢36、xx28、xx31、xx14、足三里23、胃xx76、肾xx75、大肠xx74慢性结肠炎(五更泻)中脘10、xx30、天枢36、气海29、xx31、足三里23、脾xx77、胃xx76、命门57、大肠xx74慢性肝炎膻中5、中脘10、xx97、大椎89、身柱47、肺xx85、肝xx79、胆xx78、脾xx77、胃xx76高血压肩井45、血压点90、足三里23、三阴交21、风池92、大椎89、身柱47、肝xx79、胆xx78、曲池52、涌泉108低血压天突4、膻中5、xx30、足三里23、xx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xx85、身柱47、肝xx79、胆xx78、百会94、xx106、风池92、膈xx81、xx1、三阴交21、涌泉108冠心病(心绞痛)膻中5、xx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心xx83、肝xx79、xx82风湿性心脏病膻中5、xx门33、xx28、xx31、足三里23、xx82、心xx83、肾xx75、xxxx73肺心病膻中5、xx35、气海29、xx28、xx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xx85、xx82、心xx83、肾xx75糖尿病中脘10、气海29、xx28、xx12、足三里23、三阴交21、xx19、肺xx85、胰xx51、肾xx75、命门57、痛泉108神经衰弱(失眼、多梦) xx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心xx83、肾xx75、谷合102、涌泉108、失眠107xx后遗症 xx35、xx31、百会94、大椎89、肩髃39、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膀胱经落枕风池92、肩井45、大椎89、外关56、合谷102颈椎病 xx1、xx35、xx31、风池92、肩井45、肩髃39、大椎89、肺xx85、外关56、曲池52、合谷102肩周炎缺盆3、足三里23、风池92、大椎89、天宗84、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大杼91急性腰扭伤、慢性腰痛、腰肌劳损 xx64、xx63、肾xx75、腰眼59、腰阳关60、xxxx73、委中66腰椎间盘突出(增生)症 xx64、xx63、委中66、xx67、承扶67、xxxx73、腰眼59、肾xx75坐骨神经痛肾xx75、腰眼59、xxxx73、承扶69、xx67、委中66、xx64、xx63、涌泉108类风湿性关节炎 xx35、xx31、膝关节、督脉、膀胱经、肘关节、外关56、合谷102、xx64膝关节痛 xx14、膝眼24、xx18、足三里23、委中66、xx97、xx64强直性脊椎炎肩井45、大椎89、膀胱、委中66静脉曲张足三里23、三阴交21、涌泉108、xx64股骨头坏死阿是穴、肾xx75、承扶69、xx67、委中66、xx64痛经、月经不调天枢36、气海29、xx28、xx12、足三里23、次髎31、三阴交21、大椎89、肾xx75、xxxx73更年期综合症中脘10、气海29、xx31、xx28、足三里23、三阴交21、xx19、大椎89、膀胱经、合谷102目赤肿痛眩晕大椎89、身柱47、肝xx79、胆xx78、百会94、xx106、风池92、xx1、三阴交21、能泉108慢性鼻炎 xx1、xx43、百会94、风池92、大椎89、风门86、肺xx85、曲池52、合谷102扁桃体炎人迎2、天突4、xx35、孔最32、xx19、大椎89、曲池52、肾xx75、合谷102慢性咽炎人迎2、天突4、xx35、缺盆3、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合谷102湿疹血海15、xx30、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肝xx85、曲池52荨麻疹血海15、足三里23、三阴21、大椎89、风门86、肝xx79、曲池52慢性肾炎中脘10、水分38、气海29、xx28、xx12、足三里23、三阴交21、xx19、肝xx79、脾xx77、肾xx75、命门57--非常感谢您对中华传统医学xx针灸·拔罐·刮痧疗法养生文化的传承和xx!--xx好轻松医疗科技健康品牌团队好轻松拔罐的原理(一)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人体的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体,纵横交错,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运行气知,沟通仙体表里、上下和调节脏腑组织活动的作用。

几种常见病的拔罐疗法

几种常见病的拔罐疗法

常见病的拔罐疗法一、感冒病因:六淫外袭,以风邪为主。

“风为百病之长”,风邪侵袭,每多兼夹,尤以夹寒、夹热之邪为多,或夹时疫之气。

尤以身体虚弱,卫气不固,每遇气候变化,寒热失常时尤易罹患。

配穴方一大椎方法:采用刺络拔罐法。

用三棱针点刺局部2-3下,立即在针刺部位拔罐,以微出血为度,留罐5-10分钟起罐。

根据患者自觉症状消除程度决定拔罐次数。

如病情不减,可在原部位连续拔罐1-2次,至症状消失为止。

主治:风寒感冒。

配穴方二风门、列缺、外关。

头痛配风池、印堂;声哑配天突、鱼际,并可用照海。

方法:采用单纯拔罐法,留罐10-15分钟。

每日1次。

主治:流行性感冒。

配穴方三主穴:风池、大椎、风门;配穴:膏肓俞、心俞、胆俞、委中。

方法:风寒感冒,采用单纯拔罐法,留罐10-15分钟,或用走罐法、闪罐法,至皮肤潮红充血为度。

风热感冒,采用刺络拔罐法或针罐法,留罐15-20分钟。

均为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各型感冒。

配穴方四主穴:大椎、大杼、肺俞、膏肓俞、膈俞;配穴:气海、百会、印堂、太阳、神庭、头维。

方法:每次选主穴2-3个,配穴1-2个。

留罐15-20分钟,每日施术1-2次。

主治:风寒、风热型感冒。

配穴方五大椎至胆俞止的背部督脉及膀胱经两侧循行线。

方法:采用走罐法(涂刮痧油润滑患部),推至皮肤紫红色为度,然后将罐留在大椎穴、肺俞穴上15-20分钟。

也可用排罐法,留罐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待症状改善后,改用3-5日1次。

主治:各型感冒。

配穴方六背部膀胱经的循行线上(共4条)。

方法:令患者俯卧或座位上伏案,光露背部,沿着膀胱经的循行线抹上刮痧油。

然后取中号罐1只,把罐吸在患者背部,沿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线上下来回走罐多次,直到循行线上的皮肤出现潮红为度。

四条循行线均应走罐。

接着可把罐停在大椎穴上,留罐5分钟,最后用纱布把油擦尽。

每日1次。

主治:感冒。

二、头痛头痛一证,既可单独出现,亦可并发其他疾病。

中医认为,头痛一证,急性为“头痛”,慢性为“头风”。

拔罐疗法常用的部位穴位及常见病的走罐路线

拔罐疗法常用的部位穴位及常见病的走罐路线

拔罐疗法常用的部位和穴位一、足三里足三里是人体保健穴位之一,古人称之为“长寿穴”。

有关足三里的经络理论已被大量现代研究所证实,足三里对大脑皮层功能有调节作用,对心血管功能、胃肠蠕动功能和内分明功能以及免疫系统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中医经络学认为,足三里所在的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之脉,循行从头到足,纵贯全身,主要分布于头面、胸腹及下肢外侧的前缘。

所以足三里不仅可以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还可以治疗胃经循行所经过部位的病变,以及多种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胃肠病、糖尿病等。

经常在足三里穴拔罐,就可起到保健作用。

; 二、涌泉; 涌泉穴是足少阴经第一个穴位,位于人体最下部足掌心处,体内湿毒之邪容易蕴集于此,不易排出,日积月累,阻塞经气,或随经气传至体内其它部位,造成许多疾病。

涌泉穴拔罐可以排出体内的湿毒浊气,疏通足少阴肾经之经气。

肾气旺盛,人体精力充沛,则齿固发黑,耳聪目明,延缓衰老。

; 三、三阴交; 三阴交为肝、肾、脾三条阴经交会之穴。

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同源。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的滋养,后天之精有赖于先天的促动。

经常进行三阴交拔罐可调理肝、脾、肾三阴经之穴气,使先天之精旺盛,后天之精充足,从而达到健康长寿。

; 四、神阙; 神阙即是人体肚脐,它是人体保健及治疗的重要穴位之一。

胎儿通过脐带从母体中获取营养,所以被称之为“生命之根蒂”。

它是人体神气出入之门户,归属于任脉,为经气之海,五脏六腑之本。

经常在神阙穴拔罐可起到健脾强肾,和胃理气,行气利水,散结通滞,活血调经的作用; 五、背俞穴; 人体五脏六腑之背俞穴均分布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在此条线上拔罐,可畅通五脏六腑之经气,调理五脏六腑生理功能,促进全身气血运行,是保健拔罐疗法的常用穴位。

医学发现在背俞穴上拔罐,可通过对脊神经根的治疗,反射性地刺激中枢神经,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 六、百会; 百会别名三阳五会,头为诸阳之会,拔此穴或常按摩对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有明显功效。

拔罐常见的12个穴位平面图[给力][给力...

拔罐常见的12个穴位平面图[给力][给力...

拔罐常见的12个穴位平面图[给力][给力...拔罐常见的12个穴位平面图[给力][给力]神厥:性命之根蒂部位:在脐中间,脐中央。

作用: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

主冶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女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等。

肾俞穴:益肾助阳要穴部位:在第二椎间盘横突旁开1.5寸处。

取定穴道时,一般选用侧卧姿态,肾俞穴位于身体的腰部,当第二椎间盘横突下,上下二指宽处。

作用:此穴的主治病症为:腰痛、慢性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活力减低等。

大椎穴:头领一身气血部位:坐落于第7颈椎骨横突下凹痕中。

取定穴道时正坐低下头,该穴坐落于身体的颈部下方,第七颈椎横突下凹处。

若凸起骨不太显著,让病人活动颈部,没动的关节为第一腰椎,约与肩齐平。

作用:养血补肾壮阳。

主冶热症,登革热病,咳嗽,喘逆,脾虚湿困,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颠狂痫证,五劳亏虚,七伤困乏,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内关穴:定惊安神助眠、调气止痛部位:在手臂,第1、2骨掌间,当第二骨掌桡侧的圆心处。

或以一手的大拇指指骨关节病纵纹,放到另一手拇、无名指中间的指蹼缘上,当大拇指尖下是穴。

作用:主冶发热,头痛,目赤肿痛,鼻衄,血渊,咽喉肿痛,齿痛,耳聋,面肿,口眼斜,中出风口噤,热症无汗,容易出汗,解渴,黄疸,经痛,肝郁肾虚,滞产等。

涌泉穴:引火下行好健康养生部位:在足底端,蜷足时足前侧凹处,约当脚底第2、3跖趾缝纹首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相交点上。

作用:排热发火。

主冶肺系病证,排便难,小便不畅,奔豚气。

足三里:滋补养生人体胜吃柴鸡部位:坐落于小腿肚两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联线上,浅部布有腓肠两侧皮神经。

作用:燥化脾湿,止脱生发胃气。

主冶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智不清病,外科疾病,虚损诸证。

三阴交:赶跑妇科病部位:三阴交在小腿肚里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踝关节里侧缘后才。

作用:在小腿肚里侧,内踝尖上3寸,踝关节里侧缘后际。

各种疾病的拔罐部位和方法,看了自己在家也可以操作

各种疾病的拔罐部位和方法,看了自己在家也可以操作

各种疾病的拔罐部位和方法,看了自己在家也可以操作一,呼吸系统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水肿、肺炎、胸膜炎。

主穴:大杼、风门、肺俞、膺窗。

二,消化系统急性及慢性胃炎、胃神经痛、消化不良症、胃酸过多症。

主穴:肝俞、脾俞、胃俞、隔俞、章门。

急性及慢性肠炎。

主穴:脾俞、胃俞、大肠俞、天枢。

三,循环系统1.高血压。

主穴:肝俞、胆俞、脾俞、肾俞、委中、承山、足三里。

重点多取背部及下肢部.2.心律不齐。

主穴:心俞、肾俞、膈俞、脾俞。

3.心脏供血不足。

主穴:心俞、膈俞、膏肓俞、章门。

四,运动系统1.颈椎关节痛、肩关节及肩胛痛、肘关节痛。

主穴:压痛点及其关节周围拔罐。

2.背痛、腰椎痛、骶椎痛,髋痛。

主穴:根据疼痛部位及其关节周围拔罐。

3.膝痛、裸部痛、足跟痛。

主穴:在疼痛部位及其关节周围,用小型玻璃火罐,进行拔罐。

五,神经系统1.神经性头痛、枕神经痛。

主穴:大椎、大杼、天柱(加面垫)、至阳。

2.肋间神经痛。

主穴:章门、期门、及肋间痛区拔罐。

3.坐骨神经痛。

主穴:秩边、环跳、委中。

4.因风湿劳损引起的四肢神经麻痹症。

主穴;大椎、膏盲俞、肾俞、风市,及其麻痹部位。

5.颈肌痉挛。

主穴:肩井、大椎、肩中俞、身柱。

6.腓肠肌痉挛。

主穴:委中、承山及患侧腓肠肌部位。

7.面神经痉挛。

主穴:下关、印堂、颊车,用小型罐,只能留罐6秒钟,起罐,再连续拔10次到20次。

8.隔肌痉挛。

主穴:膈俞、京门。

六,妇科1.痛经。

主穴:关元、血海、阿是穴。

2.闭经。

主穴:关元、肾俞。

3.月经过多。

主穴:关元、子宫。

4.白带。

主穴:关元、子宫、三阴交。

5.盆腔炎。

主穴:秩边、腰俞、关元俞。

七,外科疮疡1.疖肿。

主穴:身柱、及疖肿部位,小型罐面垫拔。

2.多发性毛囊炎。

主穴:至阳、局部小型罐加面垫拔。

3.下肢溃疡。

主穴:局部小型罐加面垫拔。

4.急性乳腺炎。

主穴;局部温开水新毛巾热敷后,用中型或大型火罐拔,可连续拨5~6次。

八,拔罐禁忌症高热、抽搐、痉挛等;皮肤过敏或溃疡破损处;肌肉瘦削或骨胳凹凸不平及毛发多的部位不宜应用;孕妇腰骶部及腹部均须慎用。

拔罐12个位置示意图祛湿拔罐拔哪个位置图

拔罐12个位置示意图祛湿拔罐拔哪个位置图

拔罐12个位置⽰意图祛湿拔罐拔哪个位置图拔罐是经典的中医保健⽅法,拔罐的过程中,拔不同的⽳位也会有不同的养⽣功效。

养⽣知识⽹为⼤家整理了拔罐12个位置⽰意图,⼀起来看看吧~拔罐12个位置⽰意图神阙⽳:⽣命之根蒂位置:在脐中部,脐中央。

功效: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

主治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冷不受胎,中风脱证等。

肾俞⽳:益肾助阳要⽳位置:在第⼆腰椎棘突旁开1.5⼨处。

取定⽳位时,通常采⽤俯卧姿势,肾俞⽳位于⼈体的腰部,当第⼆腰椎棘突下,左右⼆指宽处。

功效:此⽳的主治疾病为:腰痛、肾脏病、⾼⾎压、低⾎压、⽿鸣、精⼒减退等。

⼤椎⽳:统领⼀⾝阳⽓位置: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定⽳位时正坐低头,该⽳位于⼈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若突起⾻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节为第⼀胸椎,约与肩平齐。

功效:益⽓壮阳。

主治热病,疟疾,咳嗽,喘逆,⾻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反张,⼩⼉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合⾕⽳:镇惊安神、调⽓镇痛位置:在⼿背,第1、2掌⾻间,当第⼆掌⾻桡侧的中点处。

或以⼀⼿的拇指指⾻关节横纹,放在另⼀⼿拇、⾷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

功效:主治发热,头痛,⽬⾚肿痛,⿐衄,⾎渊,咽喉肿痛,齿痛,⽿聋,⾯肿,⼝眼斜,中风⼝噤,热病⽆汗,多汗,消渴,黄疸,痛经,经闭,滞产等。

涌泉⽳:引⽕下⾏好养⽣位置:在⾜底部,蜷⾜时⾜前部凹陷处,约当⾜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功效:散热⽣⽓。

主治肺系病证,⼤便难,⼩便不利,奔豚⽓。

⾜三⾥:滋补⾝体胜吃⽼母鸡位置:位于⼩腿外侧,犊⿐下3⼨,犊⿐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神经。

功效:燥化脾湿,⽣发胃⽓。

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三阴交:赶⾛妇科疾病位置:三阴交在⼩腿内侧,当⾜内踝尖上3⼨,胫⾻内侧缘后⽅。

功效:在⼩腿内侧,内踝尖上3⼨,胫⾻内侧缘后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拔罐疗法常用的部位穴位及常见病的走罐路线.txt老公如果你只能在活一天,我愿用我的生命来延续你的生命,你要快乐的生活在提出分手的时候请不要说还爱我。

拔罐疗法常用的部位和穴位
一、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体保健穴位之一,古人称之为“长寿穴”。

有关足三里的经络理论已被大量现代研究所证实,足三里对大脑皮层功能有调节作用,对心血管功能、胃肠蠕动功能和内分明功能以及免疫系统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中医经络学认为,足三里所在的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之脉,循行从头到足,纵贯全身,主要分布于头面、胸腹及下肢外侧的前缘。

所以足三里不仅可以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还可以治疗胃经循行所经过部位的病变,以及多种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胃肠病、糖尿病等。

经常在足三里穴拔罐,就可起到保健作用。

; 二、涌泉; 涌泉穴是足少阴经第一个穴位,位于人体最下部足掌心处,体内湿毒之邪容易蕴集于此,不易排出,日积月累,阻塞经气,或随经气传至体内其它部位,造成许多疾病。

涌泉穴拔罐可以排出体内的湿毒浊气,疏通足少阴肾经之经气。

肾气旺盛,人体精力充沛,则齿固发黑,耳聪目明,延缓衰老。

; 三、三阴交; 三阴交为肝、肾、脾三条阴经交会之穴。

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同源。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的滋养,后天之精有赖于先天的促动。

经常进行三阴交拔罐可调理肝、脾、肾三阴经之穴气,使先天之精旺盛,后天之精充足,从而达到健康长寿。

; 四、神阙; 神阙即是人体肚脐,它是人体保健及治疗的重要穴位之一。

胎儿通过脐带从母体中获取营养,所以被称之为“生命之根蒂”。

它是人体神气出入之门户,归属于任脉,为经气之海,五脏六腑之本。

经常在神阙穴拔罐可起到健脾强肾,和胃理气,行气利水,散结通滞,活血调经的作用; 五、背俞穴; 人体五脏六腑之背俞穴均分布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在此条线上拔罐,可畅通五脏六腑之经气,调理五脏六腑生理功能,促进全身气血运行,是保健拔罐疗法的常用穴位。

医学发现在背俞穴上拔罐,可通过对脊神经根的治疗,反射性地刺激中枢神经,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 六、百会; 百会别名三阳五会,头为诸阳之会,拔此穴或常按摩对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有明显功效。

其提升作用显著,对脏器下垂有特效。

本穴位拔罐时常需要理发,否则密封效果不好,影响疗效。

百会穴位于头部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叉点。

其作用是平肝熄风,清热开窍;升阳益气,醒脑宁神。

; 七、大椎; 大椎属督脉,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突出正中处,低头时明显,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处。

大椎位于人体背部极上,故为阳中之阳穴,具有统领一身阳气,联络一身阴气的作用。

常拔此穴,具有调节阴阳,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清热解毒,预防感冒,增强身体免疫力的功效。

; 八、内关;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掌侧腕横纹上,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有宁心安神,理气和胃,疏经活络等作用。

常拔此穴,使心包经气血畅通,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作用。

又因手厥阴心包经历经上、中、下三焦,对肺脏、胃肠道疾病也有很好疗效。

; 九、合谷; 合谷就是俗称“虎口”的部位。

属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经从手出发,沿手臂外侧,一直到头面部。

合谷有清泄阳明,祛风解毒,疏经通络,镇痛开窍之功用。

经常拔罐可使牙齿健康,也可以治疗牙痛、面部疾病。

也能保持大便畅通,有利于排出毒物、废物,起到养颜、抗衰老的作用。

拔罐常用的穴位
1.全身疾病:大椎,身柱。

2.下半身疾病:命门。

3.呼吸系统:风门,肺俞,脾俞,中府,等。

4.循环系统:心俞,肾俞,肝俞,脾俞,神道。

5.消化系统:膈俞,肝俞,脾俞,胃俞,中脘,上脘,三焦俞,大肠俞,天枢,关元,胆俞,
阿是穴。

6.泌尿系统:肝俞,脾俞,肾俞,膀胱俞,中极,关元。

7.内分泌系统: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中脘,关元。

8.神经系统:心俞,厥阴俞,肝俞,脾俞,肾俞。

9.脑血管:心俞,厥阴俞,肝俞,脾俞,。

10.运动系统:肩髃,肩贞,肩中俞,肩外俞,环跳,阿是穴。

11.五官及皮肤系统:风门,肺俞,肝俞,阿是穴。

常见病的走罐路线
;一般来说,走罐的方向是根据肌肉,神经走向及长期拔罐经验总结出来的。

1)手太阴肺经拔罐路线
2)手阳明大肠经拔罐路线
3)手太阳小肠经拔罐线路
4)手少阳三焦经拔罐路线
5)足阳明胃经拔罐线路
6)足少阴肾经拔罐线路
7)足太阴膀胱经拔罐路线
8)足太阴脾经拔罐线路
9)手厥阴心包经拔罐线路
10)手少阴心经拔罐线路
11)足少阳胆经拔罐线路
12)足厥阴肝经拔罐线路
13)任脉拔罐线路
14)督脉拔罐线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