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象的尾椎骨哪儿去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象的尾椎骨哪儿去了?

《黄河象》是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就向读者展现了一头高大又完整的黄河象的骨骼化石。

课上,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然后谈对这具骨骼化石的印象。学生有的说:“这是一具高大的化石,是因为文中提到它高四米,长八米。还有学生提到“这是一头保存完整的黄河象化石,那是因为,它三米多长的象牙接着头骨和下颌,象牙没有折断,而且仍然与其他骨骼连接着。”有学生接着补充:“文中提到‘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舌骨很细小、很柔软,容易被水冲走或者腐烂,连这样的骨头都完好无损说明了保存的完整。”还有学生找到了另一个佐证“‘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脚趾骨又细又小,它的末端对比身体其他的骨骼来说更是微小,容易腐烂,而这具象化石却能完整地保存趾骨,真是罕见!”正当孩子们都沉浸在问题之中的时候。有一个孩子突然站起来,“老师我认为,这个化石不是特别的完整,课文中提到‘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我接着说:“因为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很少见的。所以是比较完整的。”“可是,老师!黄河象的尾椎骨到哪儿去了呢?为什么没有安装呢?”这个孩子寻根问源。这一问题激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大家进入了沉思。有的孩子说:“有可能史尾椎骨比较小,安不上吧!”马上有孩子站起来反驳:“末端趾骨也小怎么就安上了呢!”又一个站起来,“脚趾骨在地上好固定,尾椎骨得吊着,向下垂不好连接。”另一

个又说:“科技这么发达用胶粘上呗!”……我不禁被孩子们质疑的态度和敏捷的思维给震住了。既然大家对这个问题这么感兴趣。今天,我们就一起以课文为依据,查阅资料,仿照课文中科学家对黄河象化石形成过程的方法。科学地假想:黄河象的尾椎骨哪儿去了?注意要有理有据。

这样有趣的作业,对于天生爱探究的孩子来说就是一种奖励。第二天,作业收上来了。孩子们的假想让我兴奋不已。来看看他们都想到了什么?

理论1:这头大象生下来基因突变天生就没有长尾巴。

理论2:它是一头公象,有可能在与其他大象在搏斗中,尾巴受伤或被拽掉了。

理论3在原始的荒野上,一定有狮子、豹子等猛兽追击大象,在捕猎时大象的尾巴被咬住了,为了逃生,大象挣断尾巴逃生。

理论4:大象在走路时,不小心摔倒,由于体重的原因,坐在地上的石头上,把尾巴硌掉了。

理论5:陷入泥沼中被石头压碎了或被石头压住了,尾巴受伤。受了伤的尾巴在没有变成化石之前就腐烂掉了。

理论6:陷入泥沼中,尾巴折断了,被水冲走了。

理论7:陷入泥沼中,大象的骨骼被地壳运动移到别的地层了或者尾椎骨被地层中的地下水冲到别出去了。

理论8:大象的身体陷入泥沼中,它的尾巴被露在地面以上,经过几天时间皮肉就会腐烂,再过一些时间裸露在外的骨头就会风化。

理论9:大象的身体陷入泥沼中,它的尾巴被露在地面以上,被野兽或食腐鸟或食骨虫吃掉了。

理论10:象群的其他成员为了救它用鼻子卷住它的尾巴往上拽,结果就把它的尾巴拽掉了。其中有一个孩子写道:公象的妻子为了救它,在其他大象惊恐的离开以后,久久不肯离去,她用尽全身力气想要用鼻子拉他的尾巴,把她的丈夫拖出泥沼。可是,直到把它的尾巴拽掉了也没能挽救得了它的生命。妻子只好带着孩子,哀号着离去。

理论11:可能是第一个发现象化石的农民比较贪心,把尾巴的化石藏起来了,准备买个好价钱。

理论12:专家在发掘地时候不小心挖断了。因为尾椎骨比较细小所以粉碎了无法安装了。

理论13:因为文物部门保存不当的缘故,尾椎骨碎掉了无法安装。

……

这么多的假想,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呢?经过我致电北京自然博物馆。几经周折得到的回复是:发掘的时候就没有发现尾椎骨。有关专家有两种猜想:1.被什么东西拽掉了;2.大象被埋时尾巴向上,风化消失了。

当我把孩子们的猜想告诉专家的时候,专家对他们的猜想倍加赞赏,鼓励大家继续大胆猜想,并邀请孩子们到北京自然博物馆去参观。

当孩子们听到专家的回复后,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这是发现的快乐,这是思考的快乐,这是学科学、爱科学的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