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应急监测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应急监测

1:突发事件:是指在某种必然因素支配下出人意料地发生,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损失或影响且需要立即处理的负面事件。2:突发时间分类: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类经济危机类。

3: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

4:突发环境事件分类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生物物种安全环境事故辐射环境事故。

5: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是指在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所使用的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品、放射性物品,在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和处置等环节中,由于操作不当、交通肇事或人为破坏而造成的爆炸、泄露,从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和人民群众健康危害的恶性事故。

6: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基本特征:暴发突然形式多样危害严重影响时间长处置困难

7:按造成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污染源性质分类固定源污染事件流动源污染事件

8: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分级特别重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Ⅰ级)重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Ⅱ级)较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Ⅲ级)一般突发环境污染事件(Ⅳ级)

9: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危害对人群健康的危害对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工业的影响对农业的影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0:我国近20年突发环境事件特点: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多区域、多方面、多形式的环境风险相对集中爆发,近几年明显出现突发环境事件高发期的态势。

11: 何谓环境应急监测针对可能或已发生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由环境管理部门组织的为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情况,而进行的由环境监测机构完成的环境监测。

12:环境应急监测是超出正常监测工作程序对突发污染事故的监测。包括定点监测和动态监测

13:环境应急监测是事故应急处理和善后处理始终依赖的基础工作。

14:环境应急监测目的:为事故处理决策部门快速准确提供现场资料动态信息为有效控污染范围、缩短事故持续时间提供最有力的技术支持。

15: 环境应急监测基本要求:及时准确有代表性

16:应急监测的作用与目的:为应急处置提供技术依据事故特征表征为实验室精确分析提供信息跟踪事态发展为事故评价和事后恢复提供信息

17: 我国应急监测发展和存在的问题:科学性和有效性不高系统性不高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18:应急监测技术发展趋势:监测技术提高应急监测现代化水平提高:数据库技术、GIS GPS、通信技术、信息管理技术19:应急监测预案目的:有效提高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及时、高效实施应急监测工作发挥应急监测在突发环境事故处置中的技术支持作用

20:监测方法应首选快速应急监测方法

21:应急监测预案的分级:Ⅰ级(企业级):企业管辖范围Ⅱ级(县、区、工业园区级):扩大到辖区内公共区域Ⅲ级(地区、市级):跨县级辖区,应急监测任务归属市级环境监测站。Ⅳ级(省级):特大环境安全隐患、较大的灾难性事件,归属省级环境监测站。Ⅴ级(国家级):影响跨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及大江大河流域的特别重大环境风险。

22:应急监测预案的维护与更新条件:①发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案运行不顺畅②有关应急监测的法律法规和要求有较大变动时③区域环境风险状况有重大变化时④应急监测方法和技术有较大更新时⑤应急监测组织机构和职责划分有较大变化⑥应急监测演练后,发现应急监测预案需要完善

23:组织保障系统及工作程序:应急监测领导小组现场监测分析小组实验室分析测试小组应急监测专家咨询小组应急监测联络及后勤保障小组

24:应急监测基本工作程序:应急监测工作网络运行程序具体工作程序质量保证工作程序

25:应急监测人员准备:应急监测专家队伍应急监测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应急监测人员的培训其他人员

26: (四)应急监测人员的培训目的:提高人员应急意识和快速反应能力提高指挥员组织指挥和协调能力巩固人员的技能与素质提高各种后勤保障能力培养人员良好作风和心理素质熟悉、修正、完善和优化应急监测预案

27:应急监测技术准备:制定应急监测技术支持系统应急监测方法的准备应急监测方案的编写应急监测报告的编写28:应急监测技术支持系统法律法规危险源数据库化学品特性数据库处置技术专家库其他辅助资料

29:水污染事故的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准备,并定期进行演练。

30: 应急监测方案制定原则:现场应急监测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应急监测技先进性与现实可行性相结合定性和定量、快速与准确相结合

31: 应急监测方案内容:布点与采样监测频次与跟踪频次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监测仪器数据处理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监测报告上报程序

32:应急监测方法:实验室监测现场监测

33:应急监测:演练的作用定期检查应急监测设备和物资评估应急监测人员的准备程度评估检验应急监测预案的完整性、周密性和可操作性检验应急监测人员对应急监测预案、执行程序的理解程度根据演练的效果改进预案

34:应急监测演练的分类:预先设计的模拟演练实战状态的模拟演练

35:提高我国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践性和有效性

36: 我国应急监测预案存在的问题:应急预案内容不够完整、可操作性较差应急预案的针对性不强应急预案之间衔接不够应急预案培训、演练不够应急预案的管理还不规范

37: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践性和有效性的主要途径:将应急预案融入应急平台重视对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重视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应急预案应该标准化、规范化应急预案应该是综合性的,而不应该是过于专业化的

38:应急响应:预警系统紧急启动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单位,针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采取的所有应对措施。39: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的组织体系环境保护部各省市环境保护厅、局环境监察机构国家级环境应急监测

40:分级响应机制:特别重大(I级)红色重大(II级)—橙色较大(III级)—黄色一般(IV级)—蓝色

41:环境应急事件发生时应在1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报告

42: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

43: 应急监测组织实施原则:统一指挥、加强管理、规范程序、协同监测、响应迅速、科学客观、快速准确、资源互补44: 应急终止的条件:①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②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③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④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⑤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45:后续监测不属于应急监测现场监测范畴

46:应急监测方案:指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需要采取应急监测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范围,由环境监测部门编制的有目的、有计划用于指导监测工作有序开展的实施方案。

47: 应急监测方案类型:按时间和进度分:初步监测方案、总体监测方案、后续监测方案;按应急事故中污染物受体分:环境质量综合监测方案、水污染监测方案、大气污染检测方案、土壤污染监测方案;按发生环境事件性质分:突发事故引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方案自然灾害引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方案事件调查型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方案48: 应急监测方案目的:指导样品采集人员安全、迅速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指导分析测试人员快速、准确开展监测,判断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指导综合技术人员快速、准确分析判断污染范围、影响程度和污染物扩散情况,编制监测报告,及上报监测数据和报告

49: 初步监测方案: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由于监测部门对事故的基本信息不完全了解,又要在第一时间向事故处理部门提供环境污染信息,快速做出应急监测响应,编制较为简单明了的监测方案

50: 总体监测方案: 为全面开展应急监测制定的较为完整的方案,在初步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完善。

51: 后续监测方案:通过一段时间的应急监测后,污染物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总体污染情况区域好转并能稳定在标准范围内,应急监测已终止,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后续监测而编制的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