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导航系统设计与开发.

合集下载

浅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战时保障问题

浅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战时保障问题

浅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战时保障问题【摘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战时保障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性和战时保障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战时保障措施、数据传输安全保障以及实时性保障等方面。

保障北斗系统在战时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部分指出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战时保障问题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行有效的战时保障至关重要,有助于提升国家的战略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

【关键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战时保障、数据传输安全、实时性保障、重要性、发展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旨在提供精准的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

随着国家经济和国防需求的不断增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在战争时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保障问题变得尤为重要,因为它不仅关乎到军事行动的顺利进行,还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战争时期可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威胁,包括敌对国家的干扰、恶劣天气条件、卫星系统故障等。

确保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战时的正常运行变得至关重要。

只有保障北斗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才能确保军队和国家在战争中具备准确的导航和通信能力。

本文将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性、战时保障的必要性以及战时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战时保障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我国自主建设的卫星导航系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国家安全意义。

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导航定位服务。

在军事行动中,准确的定位信息对于作战部队的准确调动和部署至关重要。

北斗系统可以通过卫星信号实现对地面、海面、空中目标的定位,保障作战部队的准确导航和定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全天候、全球覆盖的优势。

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夜晚,无论是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北斗系统都能提供连续、稳定的定位服务。

浅谈农机自动驾驶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

浅谈农机自动驾驶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

浅谈农机自动驾驶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摘要:随着精准农业概念的提出,计算机技术、导航系统技术等在农业机械装备上开始获得广泛的应用。

农机自动驾驶导航系统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使用自动驾驶导航系统进行农业的起垄、播种、喷药、收获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从根本上增加了经济效益。

本文浅析自动驾驶导航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导航控制原理。

关键词:GNSS接收机、GNSS天线、导航控制器、、转角控制器、导航显示终端等。

一、自动驾驶导航系统工作原理基于卫星导航定位的自动驾驶导航技术直接驱动拖拉机的转向系统,除田间掉头外,在农机作业时可以代替人工操作方向盘(人工控制油门),实现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导航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在导航显示终端(机载田间计算机)中,设定导航线,通过方向轮转角传感器、GNSS接收机、惯导系统获取拖拉机的实时位置和姿态,计算拖拉机与预设导航线的偏离距离和航向,然后通过导航控制器,驱动拖拉机的转向系即时修正拖拉机方向轮的行驶方向。

自动驾驶导航系统在拖拉机的作业过程中,不断进行"测量-控制"动作,使得拖拉机的行走路线无限接近于期望和预设的作业路径。

根据转向操控原理的不同,拖拉机自动驾驶导航可分为机械式自动驾驶导航和液压式自动驾驶导航两类,分别通过步进电动机和液压式驱动拖拉机的转向结构。

二、自动驾驶导航系统的组成自动驾驶导航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差分信号源、GNSS天线、无线数传电台、GNSS接收机、转角传感器、导航控制器、转向控制器、导航显示终端及导航控制软件等。

1.差分信号源差分信号是拖拉机自动驾驶导航的基础。

差分信号中断后,拖拉机将无法保持厘米级的导航精度,只能停止作业,等待差分信号恢复。

在有条件的区域,可以优先使用地基增强信号,并以星基增强信号作为热备份,以保障作业的连续性。

差分信号播发途径包括:①通过无线电台播发,拖拉机也配置一套无线数传电台。

浅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战时保障问题

浅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战时保障问题

浅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战时保障问题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实现国家安全和军事战略需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北斗系统在战时保障方面的问题,仍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北斗系统的独立性是战时保障的关键。

在现代战争中,卫星导航系统是军队作战决策和指挥的基础,对军事行动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战时保障中,北斗系统的独立性是必不可少的。

北斗系统需要具备自主的导航和定位能力,减少对其他国家卫星导航系统的依赖,确保在敌人可能进行导航干扰或摧毁的情况下,能够独立、准确地提供导航服务。

北斗系统在战时保障中需具备抗干扰能力。

在现代电子战中,敌方可能采取各种手段对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干扰,例如干扰导航信号、干扰卫星通信等。

对于北斗系统来说,保障其抵抗干扰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在研发北斗系统硬件和软件时,应注重增强其抗干扰能力,提高干扰信号的识别和屏蔽能力,确保系统能够在干扰情况下正常工作。

北斗系统在战时保障中还需具备抗摧毁能力。

敌方可能通过发射导弹等手段对北斗卫星进行直接摧毁,从而破坏北斗系统的正常运行。

为了保障北斗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应在系统设计和布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采用多枚卫星组网、分散地布置卫星等,以增加系统的抗摧毁能力,降低敌方对北斗系统的破坏效果。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战时保障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解决。

这涉及到北斗系统的独立性、抗干扰能力、抗摧毁能力和信息安全保护等方面。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严密的保障措施,才能确保北斗系统在战时的稳定运行和可靠使用,为国家安全和军事作战提供有力支持。

浅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浅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浅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当前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发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我国的北斗也在与时俱进。

文章首先介绍了北斗导航系统的地位、作用;其次重点分析了在军事领域四个方面的具体应用。

标签:北斗导航系统;短报文通信;定位卫星导航系统是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中国高度重视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系统。

2000年,首先建成北斗导航试验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的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目前在建设的是第二代北斗导航系统。

第二代系统建设目标是:建成独立自主、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促进卫星导航产业链形成,形成完善的国家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支撑、推广和保障体系,推动卫星导航在国民经济社会各行业以及国防建设中的广泛应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俄军认为,未来信息化战争首先将从宇宙空间开始,制天权是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的先决条件。

卫星导航系统本身就是外层空间争夺的产物,同时它又作为一个功能强大的军事传感器,成为太空作战、精确制导作战、电子战、信息战的重要武器,因此,谁拥有了强大的卫星导航系统,谁就在很大程度上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服务范围涵盖亚太大部分地区,南纬55°到北纬55°、东经55°度到东经180°。

可为各军兵种、移动平台提供为快速定位、导航、简短报文通信和授时服务,从而大大提高我军联合作战、快速机动的能力,可满足我军日常训练、演习、战备、边海防巡逻、反恐维稳、抢险救灾以及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等任务对于卫星导航系统的要求。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精确的位置、授时服务卫星导航系统由于具有全天候、大范围、高精度的特点,在现在战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而使用外国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必将受制于人。

浅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浅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浅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为确保北斗导航系统实现发展目标,促进北斗应用质量效益,有关部门将积极推动各项政策举措,促进系统建设应用又好又快发展。

本文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测绘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标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绘应用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综述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COMPASS,中文音译名称BeiDou)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缩写为BDS,与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欧盟的伽利略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并称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目标是建成独立自主、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覆盖全球的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端三部分组成。

空间端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

地面端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组成。

用户端由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欧盟“伽利略”(GALILEO)等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组成。

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成及原理1)系统组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端三部分组成。

空间端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地面端包括主控制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地面站;用户端则由北斗用户端以及与美国GPS、俄罗斯GALILEO、欧洲GALILEO等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组成。

中国此前已成功发射四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和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其中,北斗—1A已经结束任务),将在系统组网和试验基础上,逐步扩展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2)系统原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先由地面端的中心控制系统同时向卫星I 号和卫星II号发射询问信号,经过卫星转发器对服务区内的所有用户进行信号广播。

终端用户在响应其中一颗衛星的询问信号的同时向两颗卫星发送回应信号,信号经卫星转发回中心控制系统。

浅析伽利略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发展

浅析伽利略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发展

浅析伽利略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发展全球现阶段有四大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IONASS、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以及欧洲的伽利略系统。

其中以美国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发展最为成熟,而欧洲的伽利略系统可以说还处于启步阶段。

欧盟作为一个发达国家的联盟,无论在经济水平还是科学技术水平都有着强大的优势,然而他全球定位导航这个高精领域滞后于美国,甚至滞后于发展中国家俄罗斯和中国。

这一点值得我们考究。

一、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的组成及优点(一)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的组成伽利略系统主要由空间部分、地面部分和用户部分三部分组成。

空间部分由30颗ME0(Middle Earth Orbit)轨道卫星组成。

卫星分布在三个高度为23616km,倾角为56°的轨道上,每个轨道有10颗工作卫星外加1颗备用卫星,备用卫星停留在高于正常轨道300km的轨道上。

卫星使用的时钟是铯钟和无源氢钟。

卫星上除基本的载荷外还有搜索救援载荷和通信载荷。

地面部分包括两个位于欧洲的伽利略控制中心(Galileo Control Center)和20个分在全球的伽利略传感站(Galileo Sensor Station),除此之外还有实现卫星和控制中心进行数据交换的5个S波段上行站和1O个C波段下行站。

伽利略控制中心主要控制卫星的运转和导航任务的管理。

2O个传感站通过冗余通信网络向控制中心传送数据。

用户部分主要由导航定位模块和通信模块组成,是伽利略系统中一个重要环节。

有各种不同类型的接收机,利用伽利略系统各种信号实现不同的服务。

伽利略接收机还有外部辅助系统(GPS,GLONASS,罗兰等)接口,可组成综合服务。

(二)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性能优势虽然建成后的伽利略系统所提供的信息还是位置、速度和时间,但是它可提供六种服务:公开服务(免费提供给全球的使用者)、商业服务(对公开服务的一种增值服务,以获取商业回报为目的)、生命安全服务(一般只用于交通运输、船只入港、铁路运输管制和航空管制等)、公共规范服务(提供与欧洲密切相关的军事、工业和经济服务)、地区性组织提供的导航定位服务(能根据用户的特殊要求通过区域性增强系统向用户提供更精确的定位和授时服务)、搜索与救援系统(与国际通用的卫星搜索救援系统(Cospas—Sarsat)原理相同,但在性能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浅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战时保障问题

浅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战时保障问题

浅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战时保障问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是国家重要的军事战略资源之一。

在战争时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保障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战时保障问题进行浅析,包括系统的安全保障、应急处理能力和保障措施等方面,以期从中得到启示。

一、系统的安全保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安全保障是系统在战争时期能够正常运行的基础。

在面临敌对国家的攻击和干扰时,保障系统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1. 抗干扰能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战争状态下需要具备强大的抗干扰能力。

在面对敌对国家的干扰行为时,系统需要能够及时发现干扰信号,并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系统还需要具备对抗GPS干扰的能力,以克服因GPS信号被干扰而导致的定位偏差情况。

2. 数据安全保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数据是信息化战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系统在战争状态下需要具备强大的数据安全保障能力。

系统需要采取多种技术手段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防止敌对国家对系统进行网络攻击,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安全性。

二、应急处理能力在战争状态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需要具备强大的应急处理能力,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1. 应急故障处理:在面对各种突发故障时,系统需要迅速调配人员和物资,采取相应的故障排查和处理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系统故障对定位服务的影响。

系统需要具备快速响应的故障处理机制,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服务的可靠性。

三、保障措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战争状态下的保障措施是保障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和为军事行动提供可靠的定位服务的关键。

1. 备用系统保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战争状态下需要具备完备的备用系统保障措施。

系统需要具备备用卫星和地面控制设备,并能够迅速调配这些备用资源,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系统遭受打击后的影响。

2. 保障资源配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战争状态下需要进行合理的保障资源配置,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和定位服务的可靠性。

浅析机场导航站集中监控系统的设计

浅析机场导航站集中监控系统的设计

c ) 数据库 应用服务器 : 机 场导航站集 中监 控系 统所采 集 的数据量与系统所底层连接 的监控设备多少成正 比例关 系, 所 以对于具有众 多监 控设备 的监控 系统而言, 分布式数 据库是一 种较好 的数 据存储结构 。 本 文设计 的系统就是使 用了分布 式数 据存储技术 , 数据库与监控中心客户端直接 的连接是 通过D C O M
. 2系统组成 能够 安全飞行 以及安 全着 陆。 此外 , 导航 站中的设备还 配有备 3 a ) 监 控 中心客户端 : 所 谓监控 中心客户端 , 实际上 就是一 份动力系统以及 空调系统等部件, 这些部件工作时对于所处的
环境有着一定的要求 。 譬如周围环境 的温度、 湿度、 工作 电压、 个安装运行机场导航站集 中监控 系统的计算机 , 监控人员可以 并对 这些信息进行集 工作 电流等。 传统的监测方式均 是由工作人 员对 设备进行直 接 通过 这个客户端获取所需要 的监控信息, 而且, 不同的监控中心客户端相互之 间可 以独 立运行。 查看 , 这样 不仅工作效率低 , 而且不能够 实时掌握 导航 站设备 中管理。 通过 局域 网或 运行 的情 况, 一旦出现 问题 不能够及 时进行解 决, 极大 的影 响 监控 人员可 以在计算 机中运行 多个监控 客户端, n t e r n e t 实现与监控现场D V E S 的连接, 掌握底层监控设备运 着飞机 的安全飞行。 为了能够实现 对导航站设备运行情 况的实 者I 此外 , 系统还可 以使用D C O M 技 术对系统 时监控 , 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本文设计了一种机场导航 站 行过 程中的任 何数据。 的监控记录进行分布式保存 , 进一步完善监控 系统数据库 。 集 中监控 系统。 下面就该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简要的描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导航系统设计与开发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Internet带宽和网络通讯能力大大提高,万维网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这一技术正成为高效的全球性信息发布渠道快速进入千家万户。

WebGIS 是Internet 技术应用
于GIS 开发的产物,它是利用www方式向用户提供地理空间信息服务的地理信息系统。

与传统的GIS相比,WebGIS访问范围更加广泛,实时性强,数据可
分布管理,操作也更简单,适用于不同的软硬件平台,降低了系统成本。

WebGIS是当今的热点,作为在GIS方面的一个特殊应用领域,它使全球范围内实现数据共享,它可应用于农业、林业、水利、交通、通讯、城市规划、国土防治、军事、环境、教育等等几十个领域,建立WebGIS已经成了大到大型国家级的应用小至小型企业内部应用的重要任务。

但是,由于计算机网络等各方面的限制,目前WebGIS构建的大多是局域网或城域网,并且只能完成地理数据的网上发布,以及简单的空间和属性的双向查询等功能,并不能完成GIS的空间
分析功能,并且还伴有网络安全问题。

近年来,各种电子导航系统慢慢发展起来,充分利用WWW带来的便利。

WEBGIS采用普通的WEB浏览器,简单易用,用户不需进行专业培训,更实现了全球访问范围,是GIS走向平民化和大众化的最佳途径。

本系统正是从WWW的大众化特点出发,设计建成长江大学东校区网络电子地图,为长江大学提供更多的宣传手段。

本系统面向全校广大师生以及社会提供长江大学东校区导航服务,提供基础教学设施、运动场所、后勤服务、绿化场所等等校园设施的查询功能,为更多师生提供便利的生活条件,并不断完善系统,直至能提供西校区乃至全校的导航功能,并实现最佳路线分析等空间分析能力,将其打造成长江大学服务大众和对外宣传的重要手
段。

1 系统实现环境与开发工具本系统软件开发环境是基于Windows NT平台,使用IIS5.0(InternetInformation Server)服务,以及Servlet Connectors的标准连接器,它使用ArcXML语言在WEB服务器与ArcIMS应用服务器之间进行通讯,客户端采用
ArcIMS Java Standard浏览器。

在ArcIMS体系中,使用管理工具实现将要发布的地图的数据整理、网站设计以及网络服务的管理,它包括以下三部分:
ArcIMS Author:用户通过它定义地图内容,包括添加数据图层,设置地图属性(包括图层显示方式,显示比例尺,建立查询和地理编码功能及增加描述地理要素的标注等),产生一个在线地图作为地图服
务。

ArcIMS Author最终输出一个.axl格式的地图配置文件,它可以独立于ArcIMS平台用文本编辑器进行编辑,里面用HTML语言描述了输出地图的大体
框架和基本图层元素及其布局。

ArcIMS Administrator:使用Author组织的数据建立地图服务,设置地图服务的属性以及地图服务的启动、停止等,用于管理IMS 的Server、VirtualServer和MapService,以及管
理IMS站点的配置信息,监视客户端等。

ArcIMS Designer:使用Administrator建好的服务,生成一个网站,通过一系列对话框帮助用户选择
浏览器使用的地图服务、模板和功能,其输出结果为一系列HTML页面。

本系统开发过程中主要使用HTML语言来建立页面显示框架,使用VB Script 或Java Script脚本语言实现数据库的操作,其中数据库的操作大量使用了
网页变成语言中的对象,他们共同实现了导航系统的查询等功能。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总体设计长江大学东校区导航系统
以校园公共设施为基础图层,调用服务器数据库的基础信息数据,能详尽、直观的查询东校区内的校园信息,包括教学楼、教工楼、学生宿舍、运动场所、后勤管理、绿化设施、道路等基本设施,查询可包括图查属性和属性查图。

利用ARCIMS 发布的地图,其工具栏里有一个添加标记的按钮,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添加一些注记,非常适用。

其总体框架图如图1所示: 2.2 系
统数据组织方案设计 (1)空间数据的组织主要就是根据实际地物建立点、线、面三种类型的图层,然后再建立各图层。

本系统均有点、线、面的图
层,根据学校实际主要建立的以下图层: 点类型:树木2、点学生宿舍、点教工楼。

线类型:线道路。

面类型:公共设施、教学
楼、教工楼、宿舍楼、绿化、后勤、其他、图书馆、运动场所、面道路。

(2)属性数据的组织:ArcGIS 自带了数据库——Geodatabase,由于在后续的属性查询中要用到属性数据,故需建立属性数据库。

属性数据库中有id ,shape ,name 等字段,需要手工输入。

由于Geodatabase 中对字段的值的文本长度有限制,对要素的详细属性不能在 Geodatabase 中存储,只能通过SQL Server 建表来存储。

SQL Server 表中有以下字段:ID 、类型、建筑时间、所属院系、名称、所属图层等字段。

其中以ID 号为主键。

3 系统实现 3.1 系统实现步骤 开发平台的搭建:主要是安装配置ARCIMS 。

在配置完成之后,可以测试配置是否成功,通过启动ArcIMS 的Diagnostics 程序在页面的 Select component to test 下面点击1和2按钮,分别弹出的窗口显示“Test successful”,则说明ArcIMS Servlet
连接器、ArcIMS 应用服务器没问题。

此时ArcIMS9.0便安装成功了。

地图数据网络发布:通过ArcIMS 发布地图数据涉及地图服务的创建、web 站点的生成。

对ArcIMS 生成的站点进行开发:当站点生成后,需要对系统进行必要的二次开发,使系统更易于用户的使用。

ArcIMS 二次开发的几种主要
的方法如下: (1)HTML Viewer 方式下的开发; (2)工具条
的开发; (3)系统的汉化; (4)其他页面的设计。

页面作为系统与用户交互的入口,如何设计的更为易用,简洁,是非常重要的。

页面的图片笔者使用Adobe 公司的Photoshop 7.0.1软件来进行编辑。

框架使用Macromedia 公司的Dreamweaver MX 2004软件来进行设计。

网站的用户登陆页面、属性查询页面、校园简介、三维漫游页面采用Javascript 连接
Access 和SQL 数据库进行设计。

3.2 系统功能的结果 用户可以通过登录进入主页面,然后再主页面中进行简单的地图操作,比如说放大、缩小、全屏、通过输入ID 号查找所要找的要素的位置等;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控件“属性查询”实现条件查询,获得要素的详细属性;同时点击“三维漫游”,链接到校园整体的三维效果音频文件;点击“校园简介”将链接到校园简介网页。

另外,用户可以进行简单的缓冲查询(即查询在某特定地物
周围一定距离的地物),距离量测(对两点间的距离进行测量),面积测量等。

各功能页面显示结果如图2所示。

当选中了当前的活动图层,通过输入查询的ID 号,将显示出该图层中ID 号所对应的要素的位置,并在TextFrame 中显示该要素的其他属性。

比如选中当前的活动图层为“后勤”,在查询条件中输入条件:“#ID#=2”,可以显示出后勤图层中ID 为2的要素,并显示出它在地图中的位置。

结果见图 点击“属性查询”控
件,将显示出要素的详细属性信息,其结果图见图3。

图4是查询表中字段
“类型”为“polygon”的所有要素的信息 3.3 系统特点
本系统的特点之处在于:(1)实现了数据的共享。

目前大部分导航系统多为单机板的,不能实现及时的数据共享和更新,本系统通过WWW发布,任
何一台计算机均能访问,真正实现了信息的共享。

(2)友好的用户界面和操作方式。

系统对前端的用户技术没有限制,并且客户端采用普通浏览
器,不需专业知识即可随意操作,简单易用,不需用户维护。

(3)实现了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连接,满足了用户查询和统计大量属性数据的要求。

(4)采用VB Script、Java Script和语言,将数据库的操作封装起来,数据操作对用户不透明,增加了系统的安全性。

(5)
利用ArcIMS来开发系统,整个开发过程周期短,系统运行速度也较快。

(6)通过工具栏用户可以增加自己想要的标注信息,实现了系统与用户的交互。

4 结语本系统经过测试,基本上能够达到预先设计的功能目标,能够准确的显示校园内的各地理要素并能提供相应的地理定
位,系统速度要较快。

由于时间和能力的限制,本系统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能显示的面积太少,仅仅局限于长江大学东校区,图形界面不太美观,图形的属性数据设计不够全面,并且不能实现较高级一点的空间路径分析功能,在下阶段的发展中,通过网络编程语言的学习改进页面设计,使用户界面趋于美观,完善基础图层的属性数据,使用户能查询到更多有用信息,通过采集各校区的地理数据,实现导航系统的全校化,并实现一定的空间分析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