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阶段性作业123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答案
一、概念题
1、第四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Quaternary Geology)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2、地貌学:
地貌学(Geomorphology)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二、简答题
1、2006年获得我国最高科学技术大奖的第四纪科学家是谁?请简述他的生平。

答:刘东生院士:1917年生,1942年西南联合大学地质系毕业。

1949年南京大学生物系肄业(原中央大学)。

在中国黄土第四纪的研究中进行了开创性工作。

1991年当选INQUA第十四届大会主席。

2002年4月获得“环境科学的诺贝尔奖”——泰勒奖。

2006年获得我国最高科学技术大奖,获奖金500万。

颁奖机构评价他“在认识和应用陆地沉积物来理解全球环境变化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2、什么是地貌的发展,如何定义地貌发展的阶段性?
答:地貌的发展反映地貌的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是在研究地貌静态的特征基础上,阐明地貌的动态变化过程。

现在地貌仍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小地貌形态的发展速度较快,对工程和环境研究有重要价值;大型地貌发展时间较长,以地质时间尺度来计。

对于大型地貌地貌发展,可以划分出若干个发展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它本身的特征,而后一阶段又包含前一阶段的若干特征。

如:坳谷包含冲沟。

用地文期来表示地貌发展的阶段性(地文期——指以侵蚀和堆积为主的相互交替阶段)。

3、简述W.M.Davis侵蚀旋回学说
答:假定有一地块,原始面非常平缓,在某一地质时期突然抬升,抬升后遭受河流的侵蚀和流水剥蚀,根据剥蚀程度,分为:
a)幼年期(短暂而起伏迅速增加,高差大,形成V字形峡谷。


b)壮年期(起伏最强烈,地形变化最大。

河谷侵蚀,斜坡大量发育,峡谷变宽谷。


c)老年期(起伏微弱而时间无限延长山坡消失,在分水岭之间残存有小小的残丘。

形成老年期的时间需很长。

幼+壮≤老年期。

老年期发展的终极状态,即成为准平原。

W.M.Davis 认为世界上有加拿大地块和中亚地块等2块准平原。

4、准平原、剥蚀面和侵蚀面如何定义并区分?
答:
●准平原是规模较大的残留地貌,它是在地壳处于长期相对稳定和气候比较湿润条件
下,风化剥蚀作用的结果,致使岩性、地质构造的地貌差异逐渐缩小,形成向海洋水准面趋近的平缓(或波状)地形。

●剥蚀面是内、外营力相近条件下剥蚀削平的有限地面。

如山足剥蚀面、冻融剥蚀面。

(是一个笼统的概念)
●侵蚀面则限于河流地质作用。

三、思考题
1、本课程所涉及的地貌、第四纪和新构造内容的学科发展概况,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答:发展概况:(略)。

相互关系:地形、第四纪堆积物和新构造运动在时间空间和成因方面具有密切联系,因此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和新构造运动学在研究方法上相辅相成。

在大多数场合下,对某一地区,三方面的研究常常同时进行。

因此,在教学上,我们把地貌和第四纪作为同一门课程讲授,并涉及部分新构造的教学内容。

2、以三峡库区为例,分析“构造—地貌—地质灾害发育”的耦合关系
答:略。

(可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自主学习与思考)
一、概念题
1、第四纪沉积物
即沉积在陆地或水盆地中的松散的矿物质颗粒或有机物质,如砾石、砂、粘土、灰泥、生物残骸等。

多来源于母岩风化产物、火山喷发物、有机物、宇宙物质等。

第四纪沉积物具有一定的空间形态(沉积体),具有一定的成分、结构、构造特征(与一定的沉积环境相联系),一般具有成层性(沉积地层)。

2、第四纪下限
在中国黄土地区,第四纪底界位于三趾马红土与上覆风成黄土的界线处,年代为2.58MaBP。

3、第四纪阶段划分
从下到上依次划分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早更新世和全新世。

4、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是最高级的动物,从中生代开始出现,新生代最为繁盛。

哺乳动物的基本特征是胎生、哺乳;全身或部位有毛发;恒温;五块指骨;七块颈椎骨。

5、古文化与文化遗存
古文化:按照原始人的生产工具划分的发展阶段。

文化遗存:原始人使用的工具、村社遗址、用火痕迹等。

6、文化层与文化期
文化层:含有文化遗存的地层。

文化期:和一定的文化相适应的时代。

7、冰期与间冰期
●冰期:全球性的降温期,发生大规模的冰川活动,北半球最显著。

大陆冰川从高纬
向中纬扩大,引起生物群从极地向赤道迁移;山岳冰川向山下或向山外围扩大,生物群垂直分带向下迁移。

●间冰期:两次冰期之间全球性的增温期,冰雪消融以致消失,大陆冰川消失或向高
纬后退,高山区由山下向山上后退,伴随大量的新生种产生。

二、简答题
1、第四纪沉积物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
(1)松散性:习称“松散堆积物”。

(2)成因多样
(3)岩相变化快:同期沉积物可在短距离内发生相变,划分对比困难,研究难度大。

(4)移动性:不断进行着搬运、再沉积作用和各种各样的变化。

(5)不同程度地风化
(6)化石丰富并特含古人类化石
2、第四纪沉积物按成因划分的类型有哪些?
答:划分原则即根据所造成沉积物的主要动力条件。

成因分类见书P16.
●单一成因一种动力al
●复合成因两种以上动力dlp、alp、pld
●成因不明pr
3、与传统地层相比,第四纪地层的有哪些特殊性?
答:地层是所有地质学科必须首先和重点研究的对象,第四纪地质学也不例外。

与第四纪有关的科研和实践活动都应以地层研究作为基础。

其特殊性在于:
●短距离内岩相变化大,不同时代的地层直接接触。

●第四纪时期的时间很短,动植物的演化特征不明显,缺乏老地层中那样的标准化石。

4、哺乳动物有哪六大地理区划?
答:现代动物分属6个动物地理区:古北界和新北界,东方界,热带界,澳洲界,新热带界。

5、中国第四纪动物群如何划分?
答:见下图。

三、论述题
1、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的原则与方法
答:
(1)生物地层学原则:根据生物演化的不可逆性和间断性来划分对比第四纪地层。

(2)气候地层学原则:第四纪全球性气候波动的重要特征是冷暖、潮干的多节奏性变化。

利用气候标志划分第四纪地层,既可行又可信。

(3)地貌学方法:利用分布于这些不同高程地貌面的沉积物,可进行第四纪地层的划分。

(4)岩石学方法:自然分层只能在野外进行,无法搬运,它是今后一切综合研究的基础。

利用第四纪沉积物的颜色、岩性、不整合面、结构、粘土矿物、构造成因和风化程度的差异来划分地层,只要有变化,就可将其分成不同的层。

(5)年代学方法:利用各种第四纪年代学方法可直接划分年代地层。

(6)古人类及历史考古法:由于人类发展在地球各大陆大体相似,故古人类+考古学资料可用以帮助对比第四纪地层。

参考答案
一、概念题
1、列出典型的冰蚀地貌:
冰斗,刃脊、角峰,冰槽谷,悬谷,羊背石……
2、列出典型的地表岩溶地貌:
石芽与溶沟、石林与岩溶漏斗、峰林、峰丛与溶蚀洼地、孤峰与岩溶平原
3、列出典型的冻土地貌:
冰楔、构造土、冻融褶皱、冻胀丘
4、列出典型的风蚀地貌:
风蚀壁龛、风棱石、风蚀蘑菇石、风蚀垄槽、风蚀洼地、风蚀谷和风城
5、列出典型的海积地貌:
海滩、砾滩、沙滩、泥坪、水下沙堤、离岸沙堤、水下堆积阶地
6、列出典型的阶地形态类型:
侵蚀阶地,基座阶地,嵌入阶地,内叠阶地,上叠阶地,掩埋阶地
二、简答题
1、简述斜坡重力作用及其分类
答:斜坡重力作用可分为三大类:滚落、滑动和流动。

2、斜坡地貌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什么?简要介绍“平行下降说”、“平行后退说”两种基本理论观点。

答:斜坡的发展是指斜坡的高度、坡度、稳定性三个方面的变化。

总趋势为高→低;陡→缓;不稳定→稳定。

不同坡度,重力作用的方式不同。

●W.M.戴维斯“平行下降说”:在坡面流水作用下,斜坡按下凹形坡面平行降低其高度
与坡度,最终形成有圆顶残丘的和缓地形。

●M.彭克“平行后退说”:改造斜坡的动力为重力作用,在斜坡演化过程中上部重力作
用不断进行,使陡坡不断平行后退,最终形成有尖顶残丘和山足剥蚀面的和缓地形。

彭克认为斜坡的发展是由于重力作用而非流水作用,即使到晚期仍有崩塌、错落之类的重力作用发生。

3、什么叫洪流,与之有关的地貌与沉积物有哪些?
答:洪流是暂时性流水,常发生在暴雨或冰雪消融的季节;历时短暂,流速大,紊动性强,流程短;搬运力大于河流,搬运颗粒大于河流,分选作用差,地貌塑造和堆积过程更具急进性,并常伴生灾害。

与洪流有关的沉积物有洪积物和泥石流,并形成洪积扇和泥石流混杂堆积等地貌。

4、河流阶地有哪些形态类型?
答:根据阶地面和阶坡物质组成、不同冲击物的接触关系及新构造运动特征可将阶地分为:侵蚀阶地、基座阶地和堆积阶地三大类。

其中堆积阶地又可分为嵌入阶地、内叠阶地、上叠阶地和掩埋阶地。

5、冲积物有哪些特征(鉴别标志)?
答:河流的沉积物统称为冲积物。

冲积物的主要鉴别标志是:①砾石成分复杂, 往往具叠瓦状排列。

砂和粉砂的矿物成分中不稳定组分较多。

②碎屑物质的分选性较好。

③碎屑颗粒的磨圆度较高。

④冲积物层理发育,类型丰富,层理一般倾向河流下游。

⑤冲积物常呈透镜状或豆荚状,少数呈板片状。

⑥冲积物往往具有二元结构,下部为河床沉积,上部为河漫滩沉积。

6、冰川有哪些类型,其主要运动方式有哪些?
答:冰川可分为(1)山岳冰川:A、冰斗冰川及悬冰川,B、山谷冰川,C、山麓冰川;(2)大陆冰川:A、冰原,B、冰帽,C、冰盖。

其运动方式分为滑动和塑性流动。

●滑动
冰川借助冰与床底岩石界面上融水的润滑和浮托作用,沿冰床向前滑动。

原因是冰自身强大的压力,降低冰的熔点。

这一过程中冰川中的砾石对基岩产生强烈的破坏作用。

●塑性流动
由于冰川自身的压力(厚度> 30m)而导致的冰晶向前位错,产生冰川的定向蠕动。

这种运动形式发生在冰川内部,无地质学意义。

7、简述冰碛物的成因分类。

答:根据环境、作用力的不同可划分为:
●滞碛:冰川前进时,冰下高压环境通过滞卸作用形成的冰碛物,具有致密坚硬、定
向构造。

●流碛:冰川中融出的饱水岩屑或岩屑层在重力作用下,作粘滞性蠕动或流动,在低
洼处堆积而形成的冰碛。

常压下因具有流动性,具有一定的分选、斜层理,下粗上细,砾石叠瓦似排列ab面平行流动面。

●融出碛:冰川在停顿过程中逐渐消融,在表面或下面沉积下来的碎屑物质。

常压下
堆积而成无沉积构造。

8、简述岩溶堆积物的分类和特点。

答:岩溶堆积物可分为地表岩溶堆积物(泉华、蚀余红土)和地下岩溶堆积物(地下河湖堆积、地下洞穴堆积)。

●泉华:当泉水流出地表时,因压力降低、温度升高,地下水中的矿物质发生沉淀,
沉淀在泉口的疏松多孔物质叫泉华。

成分为CaCO3时,称为钙华或石灰华;以SiO2为主时称为硅华。

泉华可堆积成锥状、台阶状或扇状地貌。

●赭土(蚀余红土):地表碳酸岩盐被溶蚀后原岩中残留的粘土杂质。

由于含次生氧化
铝和氧化铁而成红色,有时含未被溶蚀的灰岩角砾。

●地下河湖堆积
●地下洞穴堆积:A、化学沉积:石钟乳、石笋、石幔、赭土。

B、机械沉积:重力崩
塌堆积。

C、生物化石堆积:包括古人类化石及其文化遗存。

地下岩溶堆积为第四纪古气候、古环境、生物地层学及年代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9、黄土有什么基本特征?并简述中国黄土地层的划分
答:黄土是第四纪时期形成的广泛分布的松散土状堆积物,主要特征是:呈浅灰色或棕黄色,主要由粉沙组成,富含钙质,疏松多孔,不显宏观层理,垂直节理发育,具有很强的湿陷性。

中国黄土从下到上分为午城黄土(2.6~1.3MaBP)、离石黄土下部(1.3~0.5MaBP)、离石黄土上部(0.5~0.07MaBP)和马兰黄土(0.07MaBP以来)。

10、新构造运动如何定义?
答:目前对新构造运动有三个定义:①第四纪(Q)时期发生的构造运动,②从新第三纪(N)开始至现代的构造运动,③新第三纪(N)和第四纪(Q)前半期发生的构造运动。

大多数人的观点认为新第三纪(N)以来发生的地壳构造运动;有人类历史记载以来的构造运动称为现代构造运动。

三、论述题
1、论述洪积物与冲积物的主要区别
●冲积物:河流的沉积物统称为冲积物。

冲积物的主要鉴别标志是
①砾石成分复杂, 往往具叠瓦状排列。

②碎屑物质的分选性较好。

③碎屑颗粒的磨圆度较高。

④冲积物层理发育,类型丰富,层理一般倾向河流下游
⑤冲积物常呈透镜状或豆荚状,少数呈板片状。

⑥冲积物往往具有二元结构,下部为河床沉积,上部为河漫滩沉积
●洪积物:暂时性洪流形成的堆积物。

①洪积物具有明显的分带现象,扇顶相堆积有粗大的砾石;洪积扇边缘主要为砂、粘土,并具有层理。

在扇顶与扇缘之间,沉积物既有砾石,又有砂及粘土。

洪积物这种分带现象是粗略的,没有截然的界线。

②洪积物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其物质成分较单一;
③洪积物分选性差;
④洪积物的磨圆度较低;
⑤洪积物的层理不发育;
⑥洪积物在剖面上砾石、砂、粘土的透镜体相互交叠,呈现出多元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