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概论

合集下载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

第四纪地质学:是通过对距今二、三百万年以来(第四纪)的沉积、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进行研究进而恢复第四纪地质历史的一门科学。

特点:1、人类的出现和人类文明的发展;2、气候发生了显著的降温,并出现明显的冷暖波动;3、地壳运动异常活跃;4、哺乳动物繁盛时代;5、陆相沉积物广泛发育。

主要研究内容1、第四纪气候;2、第四纪生物界;3、第四纪沉积物的研究;4、第四纪构造运动;5、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地貌学: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研究对象:地球地表形态。

研究内容:1、研究地貌形态特征(几何特征和组合规律);2、研究地貌形成的动力作用,发生发展的过程;3、研究地貌的组成物质,特别是堆积物质的组成物质;4、研究地貌的形成年代;5、利用侵蚀和堆积的相关性原理;6、地貌发生的阶段和规律。

新构造运动:新第三纪(N)以来发生的地壳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的标志:1、地质表现:新地层的变形与变位;2、地貌标志:直接地貌标志、间接地貌标志;3、沉积物标志:分布、成因类型与岩相、厚度;4、火山活动;5、地震;6、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异常。

研究方法:1、定性法:1)地质法2)地貌法3)历史考古法;2、定量法:仪器法。

新构造:由新构造运动造成的地层、地貌和构造变形或变位叫做新构造。

活动构造:现今仍在活动的构造。

活动断层:近代地质时期(第四纪)和历史时期有过活动,现代正活动或将来有可能活动的断层。

第四纪地质学、地貌学和新构造运动之间的联系:1、时间上:第四纪研究260万年以来的现象;地貌的基本形态奠基于新生代;新构造运动开始的时间,新近纪——第四纪。

2、空间上:第四纪堆积物都分布于地表或地下不深处;地貌是地表形态;构造运动控制地表形态和第四纪堆积物分布。

3、成因上: 地貌学的基本原理:是指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4、研究方法: 三者之间相互关联。

5、实践应用: 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分析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分析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1、第四纪地质学:研究在第四纪时期发生在地球表层的各种地质事件及其动力机制的一门学科。

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第四纪的沉积物。

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第四纪的气候、生物界、沉积物的研究、构造的研究、地层的对比与划分。

第四纪的特点/第四纪独立研究的理由:(1)人类的出现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2)气候发生了显著的降温,并出现明显的冷暖波动;(3)地壳运动异常活跃;(4)哺乳动物繁盛时代;(5)陆相沉积物广泛发育。

2、地貌学:研究固体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演化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

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地表形态。

地貌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地貌的形态特征、形成的动力作用、组成物质、形成年代,发生的阶段与规律、应用研究、利用侵蚀和堆积的相关性原理。

3、第四纪底限:2.588Ma B.P.4、新构造:由新构造运动造成的地层、地貌和构造变形或变位叫做新构造。

新构造运动:新近纪以来所发生的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的标志:地质表现(新地层的变形与变位)、地貌标准、沉积物标志、火山活动、地震、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异常新构造运动的意义:新构造运动是控制地球表层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仅可以改变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和蕴藏的自然资源的产出条件,而且可以改变关系到现代和未来人类生存的环境,还可以造成对人类生命财产产生巨大威胁的地质灾害。

5、地球的三次大冰期:前寒武纪冰期、石炭-二叠纪冰期、更新世冰期6、第四纪沉积物的特点:岩性松散、成因多样、岩性岩相多变、厚度差异大、含有化石及古文化遗存、形成多种地貌形态。

第四纪沉积物代号:1、构造地貌:由内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所造成的地表形态,称构造地貌。

构造地貌识别标志:构造面与地表面基本一致,就称为构造地貌。

构造面:岩层层面、褶皱面、断层面、侵入岩体表面、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界面等。

2、主要构造地貌类型及其典型代表(1)水平岩层构造地貌:构造高原、构造平原、构造阶地、方山&尖山、丹霞地貌、剥露构造平原。

地貌与第四季

地貌与第四季

注意: 顺地形(下图a)与 逆地形(下图b)的 区分判别
2.冲沟
冲沟是在岩体裂隙发育易于崩解
的山地斜坡上或土质松软的高原
及丘陵地带.由暴雨等间歇性 急流冲蚀面形成的“v”形沟谷。 3.坡积裙和洪积扇 山坡波面的水流或风力将山坡上方的风化物质夹带到山坡 脚下沉积下来,象给山体镶了一条裙边,这种地面形态称 为坡积裙;山区暂时性水流迅速仁集于沟谷后形成山洪急 流,当山洪急流冲出山谷后,随着过水面积的迅速增大, 洪水在山前倾斜平原上分散漫流,央带的风化物质大量堆 积下来,形成以山谷冲沟出口为顶点,向边缘呈扇形缓倾 斜延伸的地表形态称为山麓洪积扇,简称洪积扇。
地质平面图往往 绘有等高线,可以据 此分析山脉的延伸方 向、分水岭所在、最 高点、最低点、相对 高差等。如不带等高 线,可根据水系的分 布来分析地形特点, 一般河流总是从地势 高处流向地势低处。
• 本章学习重点、难点 • 几种常见的地貌
• 地质图
• 作业及思考题
• • • • • • 4-1简述地貌类型的划分。 4-2 试比较坡积层和洪积层在地貌成因上的主要特点。 4-3 蛇曲发育阶段公路布线应注意哪些问题? 4-4 试述冲沟的发育阶段及公路工程在冲沟发育的不同阶段布线应注意的问题。 4-5 第四纪堆积物有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4-6 简述地质图在工程中的应用意义。怎样正确阅读地质图 ?
山地海拔高度不超过500米,相对高度一般在100 米以下,地势起伏,坡度和缓,我国丘陵主要有 广西丘陵、闽东沿海丘陵。


高原
高原是海拔在500米以上广阔而平坦的大片高地。 我国高原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云贵高原。
云贵高原
云贵高原
平原
平原是地势低平坦荡、面积辽阔广大的陆地。 根据平原的高度,把海拔0-200米的称为低平原, 如广西郁江-浔江河谷平原。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总结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总结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概念解释:1.地貌学: 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2.第四纪地质学: 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一.名词概念解释:1.地貌形态: 主要是由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地形面相交)和地形点等形态基本要素构成一定几何形态特征的地表高低起伏。

2.地貌的基本形态: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一个地貌基本形态是由一个单一的地貌过程形成的。

例如冲沟、沙丘等3.地貌的形态组合: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的地貌组合在一起。

如盆地、沙漠等4.夷平面:是规模较大的残留地貌,它是在地壳处于长期相对稳定和气候比较湿润条件下,风化剥蚀作用的结果,致使岩性、地质构造的地貌差异逐渐缩小,形成向海洋水准面趋近的平缓(或波状)地形二.问答题与讨论题:1.什么是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高原、平原、斜坡、悬崖、丘、冈、阜、山(巅) 峰;脊、桌地、盆地、垭、谷、阶地、穹、洞等等。

2.地貌形态测量包括哪几个方面?高度、坡度、地面破坏程度等3.什么是顺构造地貌?什么是逆构造地貌?顺构造地貌:背斜或地垒形成正地貌;逆构造地貌:背斜成负地貌,向斜成正地形4.什么是地貌的年代,地貌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的确定?地貌的年代主要指地貌的主要特征形成以后的年代地貌年代相对顺序的确定:主要依据各个地貌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a切割b过渡c掩埋地貌绝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a.古生物法b年间法c其他方法5.试述Davis的侵蚀旋回理论及地貌的发展。

即指假定有一地块,原始面非常平缓,在某一地质时期突然抬升,抬升后遭受河流的侵蚀和流水剥蚀.根据剥蚀程度,分为三个阶段:a.幼年期b.壮年期c.老年期.这些只代表其阶段性,不反映时间关系,a. 幼年期地貌特点:时间上:短暂起伏迅速增加峡谷,V字型,高差大b.壮年期地貌特点:“起伏最强烈,地形变化最大”河谷侵蚀,斜坡大量发育,峡谷变宽谷c.老年期地貌特点起伏微弱,时间无限延长山坡消失,在分水岭之间残存有小小的残丘。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课程笔记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课程笔记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概论一、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基本概念1. 第四纪的定义第四纪是地质历史上最新的一个时期,开始于大约258万年前,一直持续到现在。

这个时期以全球性的气候波动、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哺乳动物的快速演化以及人类的出现和文明的发展为特征。

2. 第四纪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第四纪时期地质现象和过程的学科,包括冰川作用、海平面变化、沉积物特征、地壳运动、火山活动等。

3. 第四纪地貌学第四纪地貌学关注的是第四纪期间地表形态的形成、发展和变化,以及这些形态与地质构造、气候、水文和生物过程的相互关系。

二、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研究意义1. 环境演变研究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有助于我们理解地球环境在过去数百万年中的演变过程,这对于预测未来环境变化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2. 资源开发第四纪沉积物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地下水、煤炭、石油、天然气、金属和非金属矿床等。

研究这些资源的分布和形成条件对于资源勘探和开发至关重要。

3. 人类活动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研究为人类活动提供了背景信息,包括城市规划、灾害防治、农业布局、历史考古等。

三、地貌学的基本知识1. 地貌形态- 侵蚀地貌:由水流、风力、冰川等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如峡谷、峭壁、峰林。

- 堆积地貌:由沉积物堆积形成的地貌,如沙丘、三角洲、冲积扇。

- 构造地貌:由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貌,如褶皱山脉、断层崖。

- 火山地貌:由火山活动形成的地貌,如火山锥、火山口。

- 冰川地貌: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地貌,如冰川槽谷、冰斗、角峰。

2. 地貌成因与发展-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地球内部力量导致的地貌变化。

-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地球外部力量作用下的地貌形成。

- 生物作用:生物活动对地貌形态的影响,如植物根系侵蚀、动物挖掘等。

3. 地貌发育的地带性- 山地地貌:通常分布在板块边缘,如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

地貌学与第四纪构造地质学

地貌学与第四纪构造地质学

地貌:就是地球表层的形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地形。

地貌学:地貌学不同于地形学。

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第四纪:是地球发展的最近的一个地质时代。

所谓“地质时代”的各个发展演化阶段,现在,国际上认为是距今1.8Ma,最近,我国将第四纪的下限定在距今2.6Ma。

包括四个时期:早、中、晚更新世和全新世。

第四纪的特点: ①人类的出现和人类文明的发展;②气候发生了显著的降温,并出现明显的冷暖波动,全球气候是在中生代高温和新生代第三纪缓慢降温的基础上发生突然的降温,并出现了剧烈的冷暖波动。

③地壳运动异常活跃,地球的构造运动具有周期性的,即可分出相对的活跃期与平静期。

大量资料表明进入第四纪后,地球进入了一个新的活跃期,如青藏高原快速隆升,火山、地震异常活跃。

④哺乳动物为主的时代,地球在发展的时候,地球的精灵——生物也在随之进化。

第四纪是一个哺乳类动物的繁盛时代。

⑤陆相沉积物广泛发育,随着地球陆地范围的不断扩大,第四纪陆相沉积广泛发育,且成因表现复杂多样。

除火山和部分化学沉积(如CaCO3沉积)外,第四纪沉积物大都是围成岩松散层。

这一特点除对某些工程建筑不利外,第四纪松散成了人类生存的主要栖息地,他给人类提供了耕地和地下水等。

第四纪沉积区正是人类的主要居住区、人口的密集区。

学习第四纪地质学的实际意义:①大型工程建设②地质灾害防治③环境保护④资源开发⑤景观资源规划和开发第四纪沉积物的特征:1.岩性松散2.成因多样3.岩性岩相变化4.厚度差异大5.具有不同程度的风化6.含有化石及人类文化遗存地貌形态:指地面上具有一定几何形态的高低起伏。

地貌的形态类型:指与周围地貌的关系。

正形态:高出周围地貌:阶地、垅、丘负形态:比周围地貌低:谷地、洼地、坑、穴(描述+照相+素描)地貌基本形态: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

地貌学第二章 地貌及第四纪概述

地貌学第二章 地貌及第四纪概述
剥蚀构造平原一般比原始构造平原复杂,常 常带有微起伏,并可有少量堆积。
(3)堆积平原
• 地壳下降速度大于沉积物堆积速度,由沉 积物堆积而成的平原。如:冲积平原、海 成平原、洪积平原、三角洲平原等。
➢中地貌 例如,河谷间盆地、分水岭(占据 面积在几十km2)
➢小地貌 例如,山脊、谷坡等 ➢微地貌 例如,沙波纹
二、第四纪沉积物
1、第四纪沉积物的沉积环境
2、第四纪沉积物特征
①.陆地上第四纪沉积物除在特殊条件下固结坚硬之 外,一般呈松散状态或半固结状态。 ②.在松散堆积物中,生物化石保存较丰富,在海相 地层中,微体生物遗体化石分布广泛。
③.第四纪陆相堆积物因受内、外力地质作用,地貌、 岩石性质、气候,水文等因素影响,形成不同类型的 堆积物,所以无论是在地层性质、厚度以及空间分布 上都多变化。有时在很短的距离内,同一时代的堆积 物,相变化较大,有时在同一层位中,所含的化石也 很不稳定
2、地质构造
• 地质构造受外力剥蚀后形成的地貌,如背斜山、向 斜山、单斜山、背斜谷和向斜谷等
• 地壳构造运动形成的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分布与地 壳构造运动的作用方向、受力方式有关,如构造运动 隆起形成的山地、台地和构造运动拗陷形成的平原、 盆地等,或者构造运动把已形成的各种地貌加以改造, 或者断层两侧块体受断层活动影响而派生的各种地貌 等,称为动态构造地貌,或称活动构造地貌。
前平原o
⑻.湖积(l):湖水在湖盆里的堆积物,包括机械、化学与生物
的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堆积物。
⑼.沼泽堆积(h):由生长茂盛的植物,在经常积水的沼泽地,
以生物与化学作用为主形成堆积物。
⑽.海相沉积(m):由波浪或海流搬运作用、化学作用与生物作
用形成的堆积物。 包括滨海、浅海、深海和泻湖等地区的沉积物。如珊瑚礁与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章节笔记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章节笔记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章节笔记第一章:导论一、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概述1. 第四纪的概念第四纪是地质历史上最新的一个纪,根据国际地层委员会的定义,始于约258万年前,即上新世/更新世界限(Pliocene/Pleistocene boundary),一直延续至今。

这一时期以频繁的气候波动、大陆冰川的周期性进退、海平面的升降以及生物特别是人类的出现和发展为特征。

2.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研究对象第四纪地质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对比和成因分析;- 第四纪环境演变,包括气候变迁、海平面变化、生物地理分布等;- 第四纪沉积物的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第四纪地质事件,如火山活动、地震、滑坡等。

地貌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地表形态的分类和描述;- 地貌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 地貌与气候、地质构造、生物活动等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 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

3.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研究意义- 提供地球表层演化历史的重要信息,帮助理解地球系统的动态变化;- 为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在地质灾害防治、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为预测未来环境变化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理论基础。

二、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1)第四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地层划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地层对比的标志和手段;- 地层序列的建立和区域对比。

(2)第四纪气候变迁- 第四纪气候变迁的周期性和不稳定性;- 气候变迁的驱动机制和全球气候模型;- 气候变迁的地质证据和生物证据。

(3)第四纪生物群及其演化- 第四纪生物群的组成和特征;- 生物群演化与气候变迁的关系;- 人类起源和演化的地质背景。

(4)第四纪地质作用与地貌类型- 第四纪地质作用的类型和特点;- 地貌类型的分类和成因分析;- 地质作用与地貌演化的相互关系。

(5)各类地貌的发育过程与影响因素- 河流地貌、冰川地貌、风沙地貌、岩溶地貌、黄土地貌和海岸地貌的发育特征;- 地貌形成的外部因素和内部过程;- 地貌演化的动力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3、第四纪地质学学科性质 ( Quaternary geology)
第四纪地质学 是历史地质学的一 个分支,并已成为 独立的学科,其下 限年代为250万年 前。
一、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4、第四纪地质学研究内容:
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在第四纪时期中地壳、气候和 生物界发展历史与分布规律的学科。
2、地貌学的理论和方法又是新构造运动和 地震地质研究的重要手段,所以地质界认为地 貌学是动力地质学或物理地质学的一部分.
地貌形成的外动力与地球外部圈层息息相 关,因而地貌又是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研究地貌的外动力需要有较深的自然地理 学基础;
自然地理学以及自然地理学的综合研究,地 貌又是主要的因素和条件,因此地貌学又是自 然地理学的一个分支。
三、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3、 第四纪地质学是历史地质学的一个分支, 它把第四纪自然环境作为其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研究气候与海面变化、新构造运动、生 物界与古人类的演化中,必须要有丰富的动力 地质学、地史学、沉积岩石学,考古学及自然 地理学等的基础知识,同时它本身又构成这些 学科的研究基础。
(1)第四纪沉积物的形成,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拟定第四纪地质年表。
(2)研究第四纪环境,包括地壳运动的特征、气候的 演化及生物界的发展历史,并由此产生一系列分支学科: 新构造运动学、古冰川学、第四纪古地理学、古人类学 等。
二、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的联系
1、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均属于地球科学。 它们阐述地球最近代的历史。 地貌学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研究剥蚀与堆积的
地貌学的研究对象是地貌或地形 (landforms),即各种规模的地表起伏的 总和。地貌学是研究地表的形态特征、成 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
一、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2、地貌学学科性质
地质学视地貌为地质作用的历史产物,通过地貌去认识 地质,故较突出地貌成因的分析与发育历史的重建;
自然地理学视地貌为一项自然环境要素,注重人类活动 受地貌的影响以及对它的利用与改造,故侧重人地关系的研 究。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
讲授:王建平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
概论
大陆及构造地貌 风化作用及重力地貌 流水地貌 岩溶地貌 冰川与冻土地貌 风成地貌与黄土
新构造运动 第四纪环境 第四纪生物界 第四纪地层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 调查研究方法
第一章 概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 研究对象和性质 地貌学的基本知识
第四纪地质学的基本问题
二、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的联系
3、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它们也有紧密联 系.
地貌工作者必需具有较充实的第四纪地质 理论基础,才有可能对地貌发展的趋向进行预 测性的研究.研究第四纪地层时又往往借助于 地貌学的方法。 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成为兄弟学科。
三、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则研究 地球表面及其环境,重点研究地表 与其他圈层、特别是岩石圈层间的 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四、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意义
1、农业生产方面
不同地貌类型和第四纪沉积物对热 量、光照、水分再分配和土壤性状有着 不同影响,因此,地形高低、地面坡度 和坡向、地面的物质结构等是形成不同 农业生产类型的重要因素。为此结合农 业生产编制的地貌图是农业区划的基础 图。
三、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与上述各地球学科 密切相关,彼此都利用对方有关的理论方法来 从事自身研究,相互促进学科的发展。
四、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意义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在生产实践上 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农业生产、工业和民用建设 等都在现代地表和第四纪地层上进行,农业区划、 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水电工程、道路工程、 厂矿和港口建筑、地下水勘探、砂矿勘测等都需 要进行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勘察工作。
关系,而目前地表形态大都形成于第四纪,第四纪地层 正是近期地貌演变的天然记录,因此,地貌学与第四纪 地质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在地表形态形成过程的同时, 也就形成了第四纪沉积物的形成过程。
二、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的联系
2、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不仅研究的时空范 围一致、研究对象和内容类同,而且研究方法亦有 许多相似的地方. 区域调查、沉积物岩性、岩相分析、 动力分析、地球物理方法、 同位素测年、遥感遥测等新技术等, 都是两者共同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 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一.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二.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的联系 三.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四.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意义
一、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1、地貌学(geomorphology)研究内容
地貌一词由三个源自希腊语的词根 geo(地球), morphe(外表形状、面貌), logos(论述)所组成
一、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3、第四纪地质学学科性质 ( Quaternary geology)
第四纪是地质发展历史的最新阶段。
1839年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Ch.Lyell)提出 把第四纪分为更新世(Pleistocene)和全新世 (Holocene)。
1932年国际第四纪会议又把更新世分为早、 中、晚三期。
表明这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形状的学科。
一、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1、地貌学(geomorphology)研究内容
地球表面形状,指地壳表面由岩石构 成的起伏形态(如平原、高原、山脉、山峰、 丘陵、河谷、盆地、悬崖等),简称为“地 形”或“地貌”。
一、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1、地貌学(geomorphology)研究内容
三、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地貌学是地质学与自然地理学之间的 边缘学科.
研究地貌形成的内动力不仅要研究各种 构造型式(褶皱,断层)和岩石性质对地貌发育 的影响,而且要研究造成地貌的动学等地质学的分支学科紧密 联系.
三、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