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百校联盟》浙江省高考最后一卷历史(第一模拟)(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百校联盟》浙江省高考最后一卷历史(第一模拟)
一、单选题:共12题
1.对人的认识,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提出“天人有分”、人道有为;有的主张人“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有的则认为“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满街都是圣人”。
下列人物中,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有
①荀子②普罗塔戈拉③苏格拉底④王守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荀子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普罗塔戈拉思想观点的中心内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王阳明认为人人都有良
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所以只要识得此理,则“满街都是圣人”。
故选C项。
2.封邦建国即“封土建国”,简称“封建”。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封邦建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A.体现了周王朝与地方间的行政关系
B.体现了周王与贵族之间的等级关系
C.体现了贵族奴隶主与奴隶间的关系
D.体现了中央与地方间垂直管理关系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封邦建国”指的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
周王通过分封建立诸侯国,形成了中央王朝与地方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故选A项。
等级关系是通过分封制和维护分封制的宗法制共同体现的,B项错误;受封诸侯也是贵族奴隶主,并非周王的奴隶,C项错误;秦朝实行郡县制,体现出中央
与地方间垂直管理的特点,D项错误。
3.枢密使一职始置于唐朝后期。
唐末五代枢密使不仅掌机要、备顾问,甚至直接施政。
北宋初期,形成了中书与枢密院对持文武二柄的权力格局,所谓“相权之分割主要是削枢密之权,以实中书之任”。
这说明北宋初年A.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 B.宰相和枢密使直接对皇帝负责
C.限制枢密使侵夺宰相权力
D.皇权至上,皇帝直接掌控军国大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解读材料信息可知,唐末五代枢密使的权势急剧膨胀,北宋初年改变了这一局面,限制枢密使侵夺宰相的事权,故选C项。
【备注】题干材料与教材所说设枢密使分割宰相军权相背离,解题时一定要突破教材的束缚,防止思维定势。
4.《中国古时的城镇化:最早的“城里人”是什么人?》一文指出,唐末以来城乡人口分别称作“坊郭户”“乡村户”。
综合中外学者的推算,坊郭户占总人口比例如下图。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城市的数量在不断减少
B.全国总人口的不断下降
C.战争对城市的不断破坏
D.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政策。
材料表明,从西汉到清朝,城市人口的比例不断下降,这是中国古代统治者长期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限制城市人口增长的政策导致的,故选D项。
城市的数量和总人口应该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增加,A、B两项错误;战争对城市的破坏是在所难免的,但不会是持续的破坏,C项错误。
5.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③④①
B.③①④②
C.③④①②
D.④②①③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
回忆所学知识,解读表格中的关键词可知,①是汉朝,②是清朝,③是秦朝,④是唐朝,故选B项。
6.甲同学根据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的记载“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升)又为活板(版)”得出北宋毕升发明印刷术的结论,乙同学查阅资料后以“《金刚经》刻印于唐咸通九年(868年),发现于甘肃敦煌”为依据对甲的结论予以反驳。
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资料的记载不一定都可靠,《技艺》的记载有误
B.敦煌发现的《金刚经》,证明唐朝发明了印刷术
C.考古发现比史书的记载更可靠,甲的结论不正确
D.唐朝有雕版印刷,毕升发明活字印刷,并不矛盾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史学研究方法、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唐朝采用的是雕版印刷术,两者并不矛盾,故选D项。
资料记载有可能是可靠的,也有可能是不可靠的,所以“《技艺》的记载有误”说法太绝对,A项错误;敦煌发现《金刚经》,证明唐朝已有雕版印刷术,但无法证明印刷术就是唐朝发明的,B项错误;“考古发现比史书的记载更可靠”说法太绝对,C项错误。
7.1905年康有为在《物质救国论》中说:“推欧人之学说,拨千年黑暗而致万里光明者,则培根创实验学派为之先驱,而自洛克、霍布士、弥儿以至于斯宾塞,凡英国之学派皆偏重物质,故能致此大效也。
”这说明康有为A.赞成“科学万能说” B.仰慕西方的科技文明
C.主张先器物后制度
D.反对欧洲的技术垄断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维新思想。
解读题干材料可知,康有为认为培根开创的实验学派产生了拨开欧洲“千年黑暗而致万里光明”的力量,可见他对西方科学技术发展的仰慕之情,故选B项。
8.阅读下表。
下列解读正确的有
中国对外贸易统计表(单位:万两白银)
①中国对外贸易逆差逐年增加②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③出口值的不断增长得益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④19世纪90年代后期进口值激增与帝国主义增加商品输出有关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解读表格数据可知,中国对外贸易在1875年是顺差,①表述错误;进出口值的不断增长,反映了中国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②正确;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1895年以后,排除③;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华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④正确。
②④符合题意,故选A项。
9.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以及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掀起第三次建交高潮。
到1979年底,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达120个,遍及五大洲。
出现上述现象的关键因素是
A.中国重返联合国
B.基辛格秘密访华
C.中美关系的缓和
D.中日邦交正常化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外交。
中美关系缓和突破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中国建交的障碍,为第三次建交高潮的出现打开了方便之门,故选C项。
重返联合国体现了中国国力增强,受到世界各国重视,是第三次建交高潮出现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关键因素,A项错误;基辛格秘密访华只是中美关系缓和的前奏,B项错误;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D项错误。
10.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1983年,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故选C项。
“双百”方针是指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没有必然联系,A项错误;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但“中国成为拥有比较完整核科技工业体系的国家”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B项错误;1956年,国务院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编制出《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个“向科学进军”的热潮,D 项错误。
11.有的西方学者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8—1939年)的历史称为“焦虑的时代”。
下列各项不能作为上述观点依据的是
A.苏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两种制度的矛盾出现
B.资本主义各国打起了激烈的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
C.德、意、日建立法西斯专政,形成法西斯轴心国集团
D.亚非等地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西方殖民体系瓦解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局势。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等地民族解放运动曾一度高涨,但西方殖民体系的瓦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所以D项不能作为依据,故选D项。
俄国十月革命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根本对立,令西方感到“焦虑”,A项可以作为依据,排除;1922年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
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下,西方各国为争夺世界市场,关税战、倾销战愈演愈烈,国际局势日益紧张,而后德、日建立法西斯政权,进而与意大利组成轴心国集团,最终引发世界大战,所以B、C两项也能作为依据。
12.下图直接反映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A.两极对峙格局已经形成
B.战后德国分裂
C.欧洲联盟形成
D.社会主义阵营出现裂痕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根据图例信息可以确定,地图的主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并且社会主义阵营出现了裂痕(阿尔巴尼亚退出华约),A、D两项说法正确,排除;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项;从图中可以看出,德国一分为二,B项说法正确,排除。
二、综合题:共2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色诺芬记述的雅典人审判十将军案的情景中,最刺耳的是无知的、丧失了理智的群众一遍遍地要求不遵守法律的权利。
……柏拉图就曾指出: “一个民主的城邦由于渴望自由,有可能让一些坏分子当上领导人,受他们的欺骗。
”
——摘编自佟德志《传统政治哲学对雅典民主的批判》
材料二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十九条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第二十九条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四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治,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年10月)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试分析其消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如何在制度设计上限制临时大总统权力的,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1982年、1999年全国人大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各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答案】(1)缺陷及消极影响: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使野心家乘机蛊惑、欺骗群众左右政局,民主政治沦为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
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使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这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容易导致民主政治的混乱,这种混乱成为雅典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2)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规定临时大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参议院有弹劾临时大总统的权力;实行责任内阁制(或国务员有副署权)。
意义:为限制临时大总统的专制独裁和保障民主共和制度奠定了法律基础。
(3)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或1982年全面修订宪法)。
新宪法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定下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辛亥革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主与法治建设等。
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关键信息“无知的、丧失了理智的群众”“不遵守法律的权利”“坏分子当上领导人”等和所学知识思考作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中雅典民主政治之“失”的影响作答。
第(2)问,第一小问解读题
干材料,逐条概括信息作答;第二小问依据设问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第(3)问,准确回忆所学知识中有关1982年、1999年全国人大在民主法治建设上的建树及其各自的意义即可作答。
【备注】蒋云芳、胡长林在《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一书中有如下概括。
西方近现代民主政治的古典形式——雅典民主政治具有四个主要特征,即实行直接民主制;主权在民,轮番而治;崇尚法治,绝禁人治;权限交叉的制约机制。
雅典民主政治对西方近现代民主政治的影响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政治原则。
国家机构“三权分立”的组织形式、“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原则、国家公职选举任期原则等。
14.英国在历史上是世界性大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理大发现后……到16世纪末17世纪初,荷兰、法国及英国走上了殖民扩张的舞台,它们不但取代了西、葡两国的地位,而且互相争夺海上霸权,最后取得胜利的是英国。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英国的传统是崇尚思考的力量……正是这种崇尚思考的习俗传统,使英国人民在思考中发现新机会,无论是资产阶级革命还是工业革命都抢在世界的前头——这就是近代以来英国国力强盛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浅析近代以来英国国力强大的原因》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开始相对衰落,国力大损之时又遭遇世界性经济危机,连续出现丧失世界金融中心地位和海上霸权,国内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不断激化,殖民地民族主义运动热潮涌起等一系列的问题,大英帝国岌岌可危。
——摘编自郭娟芬《一战后英国的衰落》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进行殖民扩张的主客观条件,并说明它是如何确立海上霸权的。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试选择在机械动力、物理学、生物学领域“崇尚思考”的三位英国人,并写出其代表著作或突出成就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大英帝国岌岌可危”的表现,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答案】(1)客观条件: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地处大西洋航路的中心。
主观条件:英国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开展圈地运动,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
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652—1674年,通过三次英荷战争打败荷兰;1763年,打败法国,取得“七年战争”的胜利,掌握了海上霸权。
(2)
(3)表现:经济衰落,在世界金融中的地位下降;政治危机,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化;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掀起高潮。
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打击;美国崛起的挑战;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英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和近代世界科学技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等。
第(1)问,第一小问,客观条件从地理位置角度思考,主观条件从英国政府的作为角度思考;第二小问回忆所学知识,回答英国确立海上霸权的三个阶段即可。
第(2)问,依据设问要求的三个角度回忆所学知识即可作答。
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信息“丧失世界金融中心地位和海上霸权”“国内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不断激化”“殖民地民族主义运动热潮涌起”等作答即可;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信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力大损”“遭遇世界性经济危机”等以及所学知识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