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化石之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的化石之乡
——潜山
潜山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东段南麓,长江北岸。

县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依次形成高山、丘陵、岗地和平原。

西北侧为古老变质岩系组成的大别山高山区,东南面则为中生代及新生代地层组成的缓丘。

就是在这缓丘中已出露大面积完整的中生代、新生代沉积岩层,总厚约四至六千米,埋藏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是我国最重要的古新世脊椎动物化石产地之一。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至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得科研人员,在当地文物工作者的配合下,先后在潜山查明化石分布点100多处,采集的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化石标本达50多个种属。

从类群上看,包含有食虫类、踝节类、钝脚类、南方有蹄类、食肉类、龟鳖类、有鳞类等。

其中经专家定名的有“东方晓鼠”、“潜山安徽龟”、“大别古脊齿兽”、“王河蜴螈”、“李氏皖水鸡”、“潜山淮阳兽”、“潜水本爱兽”、“江淮潜山兽”、“王河似悬猴”、“大别异猬”等等。

潜山古生物化石如此之多主要是由于潜山盆地的古地理、古环境为古生物的栖息创造了天然条件。

大约在6000多万年前,潜山盆地没有强烈的地壳运动,气候温湿,雨水充沛,湖泊众多,乔木繁盛。

这种独特而优越的自然环境,最适宜于生物的栖息繁衍。

加之一些古生物的各种生理机制已臻完善,适应能力强,使哺乳与爬行类两大家族兴旺发达,
长久不衰。

在古新世地史时期,这里的古生物不知经过了多少代繁殖,也不知有多少古生物死亡后被埋藏于地层中,经长期地质作用后,大约仅有万分之一的古生物方能形成为化石。

古新世末期,潜山盆地新生代地层形成了很多褶皱构造。

这些构造经长期风化剥蚀之后,形成高差不大的丘陵地貌。

到了第四绍时期,盆地地貌再次改观,古新世地层继续受到强烈剥蚀,使原来含化石的地层普遍裸露于地表,这对于热爱科学,研究古代生物的科技人员来说,潜山确是一个美丽的化石之乡。

新生盼“哺乳”
新生代是哺乳动物的时代,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界的成功者。

由于有了发达的大脑,它们的家族统治了地球达6000万年之久,而今依然主宰世界的是这个家族中智慧最高的人类。

“潜山安徽龟”
龟,大家都比较熟悉,扁平的身体隐藏在坚硬的甲壳中,行动迟缓,它与大多数爬行动物一样是变温动物,其地理分布主要以热带和温带地区为主,绝大多数龟类习惯陆地生活,但一般居住于河流、湖泊、沼泽和湿地。

龟类距今有2亿多年的历史,堪称爬行动物的“元老”。

它大致与恐龙先后出现在地球上,并亲眼“目睹”恐龙在距今6千5百万年前的灭绝,而它却闯过此关延续至今。

龟类的寿命较长,一般可活数十年,生存最长时间的达188年,我国民间有“千年王八万年龟”之说,因此,人们常把龟当作长寿的标志。

“爬行”闯天下
在3亿多年前的古生代晚期,两栖类中的迷齿动物为了政府广漠的大陆,产生了羊膜卵,从而进化为爬行动物。

这是生命演化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到了中生代,爬行动物终于统治了世界,天空中翱翔着达16米长的翼龙,海中隐藏着重达150吨的蛇颈龙,两栖类中的鳄鱼、龟鳖、蛇尽管如此,今天的地球上仍然生活着一个个千奇百怪且种类繁多的爬行动物大家族。

前言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已经有46亿年的历史了,人们总是把46亿年地壳历史演变比作一部书,那一层层的沉积岩就好比书的每一页,夹在沉积岩中的古生物就象文字记载着地壳的变迁及生物演变的过程。

最早的生命出现在35亿年以前,生命在漫漫征程中,经过了35亿年曲折而漫长的演化,不断创造着丰富多彩的世界。

该展览展现的就是地球历史长河中出现过的一个个的多彩世界。

精美的化石展现了岁月的痕迹,庞大的恐龙骨架再现了远古时代的战争。

相信您通过参观展览,一定会感受到美丽的化石之乡——潜山盆地的神奇魅力。

铜镜
铜镜在我国有着四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直到玻璃镜的出现,铜镜才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铜镜的发展史,是从齐家文化开始,历经了战国、两汉、唐代三个重要时期。

反映了古代艺术家和铸
造匠的卓越才能,同时也从侧面展示了中国各个时期不同特点及文化潮流趋势。

铜镜正面光亮可鉴,背面有各种精美的纹饰和铭文,是古代人们照面饰容的生活用具。

本厅展示的49枚铜镜,是馆藏铜镜中的精品。

潜山博物馆收藏铜镜300余枚,上自春秋战国,下至明清时期,绵延未断。

从形制上看,有圆形、方形、花形、有柄等。

装饰图案更是种类繁多,鸾凤珍禽、云龙奇兽、东王公、西王母、月宫嫦娥等形象生动的刻划在铜镜的背面上。

陈展的铜镜大都出自潜山县境内不同时期墓葬中,为古代铜镜艺术宝库中一批珍品,对于研究古代历史、民俗和人们的生活习惯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工艺美术史测定民族文化水平的标准,在这里艺术和生活是密切结合的。

展示在我们面前的这些精美铜镜,正是我们民族工艺的代表杰作”。

今天,铜镜虽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的神韵却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泯灭,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前言
中国古代青铜有着悠久的冶铸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成就,素来被誉为东方艺术的瑰宝,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

而中国铜镜则是百花争艳的青铜艺术花园中的一束奇葩,它深刻地反映出我国不同历史时期青铜铸造技术、社会经济盛衰、人们的思想文化、社会习俗、宗教信仰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铜镜是我馆特色藏品之一,本厅展出的铜镜只是馆藏中的部分精品,它们以精湛纯熟的工艺,瑰丽多姿的风格,变幻无穷的纹饰向人们展示出古皖文化的风彩。

结语
无论是早岁汉武祭岳,还是唐宋舒州为一方辐辏,古老的潜山大地曾经群星闪烁,文风昌盛,从而为潜山大地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存。

全县文物古迹星罗棋布,馆藏奇珍异宝蜚声遐迩,不少堪称全国之最,有的还享有一定的国际声誉。

本陈列展出的文物精品,反映了古皖文化的丰富内涵,是潜山人民乃至皖省人民的骄傲。

温故知新,究古通今藉以学习先辈之精髓,继续发展中华之文明。

前言
“潜山带荆衡,凌厉手开辟”。

(宋〃黄庭坚)
潜山地处安徽西南部,西北襟连大别山,东南濒临长江。

自古为皖西南一方首镇。

境内天柱山为古南岳,县治梅城现为生机历史文化名城。

潜山县是安徽文物大县之一,多处历史遗存印记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足迹。

早在1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城东彭家岭一带活动;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皖人祖先又在潜水之滨创造了绚丽多姿的薛家岗文化;周代皖伯大夫治皖国于斯,山称皖山,水称皖水,城称皖城,安徽简称“皖”即源于此,自此延至南宋,潜山一直是都、郡、州、府治所,实为古皖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
是长江中下游吴楚文化交汇之要冲。

历代骚客云集,兵家必争,由此孕育的皖文化自皖山发脉沿皖水皖江分布,影响久远,成为安徽境内与徽文化,淮河文化相媲美的一朵奇葩!
该陈列荟集了本馆文物的部分精品,旨在揭示皖地劳动人民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伟大业绩,以启迪后昆弘扬光大,创造新的辉煌。

薛家岗
薛家岗遗址,距今约6千年,位于王河镇薛家岗村,面积约10万平方米,1978年文物普查发现,1979年至2000年先后6次考古发掘,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残房基、墓葬等遗迹远古文化之一的薛家岗文化的典型代表。

薛家岗文化上受黄河下游诸多文化影响,晚期又综合了长江下游地区各文化因素,通过交流发展,已涵盖皖西南及皖西、皖中部分地区,成为安徽境内唯一自成体系的一支重要原始部族文化。

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铜器
我国是世界四大发明古国之一,在历史上创造了璀璨的青铜文明,勤劳智慧的祖先早在几千年前就已掌握了铜矿的开采、冶炼及铸造技术。

青铜器的使用,是人类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商周时期是青铜发展的鼎盛时期,各种灿烂的青铜艺术组成了光彩夺目的青铜文化,皖地出土青铜器数量众
多,类型丰富,造型精美、风格独特、在安徽占有重要地位。

兵器
兵器是国家机器中军事武装力量必不可少的装备,春秋战国之际,诸侯纷争频繁,皖人又以好武著称,所以兵器在皖地青铜器中占很大的比重,皖地兵器的主要种类有戈、矛、剑、戟、镞(矢),制作非常精良,有的青铜剑采用复合式结构,剑刃使用较硬的青铜合金,剑脊采用柔性较好的青铜合金,刚柔相济,便于使用。

“二十四年上郡守戈”等兵器真实地反映了楚灭皖、秦灭楚的史实,为研究古代战争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玉杂器
玉以其色彩多样、饱满温润、质地纯正而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皖地玉器最早见于距今6000年的薛家岗文化遗址,大量出土则主要来自春秋至汉初的墓葬,多为葬玉、饰玉、其雕琢工艺极佳,充分反映了当时皖人琢玉水平。

此外还有一种平民化的装饰品,因其底色多为蓝色而被称作琉璃,在皖地春秋战国时期墓葬中大量出土,琉璃即为早期的玻璃,最初产于西亚,后几经转手,传到长江流域被楚人所吸收。

战国时期,皖地属楚,这些琉璃的出土,无疑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

陶、瓷器
陶器是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皖地有着悠久的陶、瓷制造传统。

春秋以后,陶、瓷工艺已发展到成熟阶段,民办窑业遍及古皖大地,其中以原始青瓷、黑陶、红陶、彩陶、漆陶等最具地域特色,为我国陶、瓷文化的发展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漆器
漆器色彩华丽,造型和花纹富于变化,其制作有复杂的工序,且需专门的技术,故其价值不菲。

皖地漆器的生产源远流长,春秋至汉初墓葬中出土的漆器,类别繁多,应用极广,制作精美,其中有木胎漆器,竹胎漆器、陶胎漆器,藤胎漆器等,这些漆器不仅焕发着皖文化的异彩,而且对秦汉漆器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