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植物病理学
一、名词解释
1、植物病理学:研究植物病害的原因、病害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有害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病害
预测及其防治的学科。
2、植物病害:指植物在其生命过程中受寄生物侵害或不良环境条件的持续干扰,其干扰强度超过了能够
忍耐的程度,使植物在生理细胞和组织上发生一系列异常变化,外部呈现不正常现象,引起产量降低或品质变劣的现象。
3、病原:引起植物偏离正常生长发育状态而表现病变的因素。
4、病原生物:除植物自身以外的另一种生物因素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进而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生物。
5、病害三角:需要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相互配合才能引起病害的观点,就称为“病
害三角”。
6、病状:是指发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现象。
7、病征: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只在侵染性病害中出现。
8、坏死:染病植物局部或大片细胞和组织的死亡,因受害部位不同而表现各种变化。
9、萎蔫:指植物的整株或局部因脱水而枝叶萎垂的现象。
10、腐烂:植物组织较大面积的分解和破坏。腐烂可以分干腐、湿腐和软腐;根据腐烂部位分为根腐、基腐、茎腐、果腐及花腐等。
11、畸形:指植物受害部位的细胞分裂和生长发生促进或抑制性的病变,植物整体或局部的形态异常。畸形可分为增大、增生(肿瘤或癌肿)、减生(矮化)和变态四种。
12、矮化:枝叶等器官的生长发育均受阻,各器官受害程度和减少比例相仿。
13、隐症现象:;一种病害的症状出现后,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或者使用农药治疗以后,原有症状逐渐减退直至消失。
14、接触期:指病原物的接种体在侵入寄主之前与寄主植物的可侵染部位初次直接接触或达到能够受到寄主外渗物质影响的根围和叶围后,开始向侵入的部位生长或运动,并形成侵入结构的一段时间。
15、滞育期:病原物从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开始发现明显症状的时期。
16、病害循环:指一种病害从寄主的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后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17、死体营养型:病原物可以直接从死亡的细胞中吸收养分或者是先杀死寄主细胞,然后再从死亡的细胞中吸收养分的寄主物。
18、活体营养型:从细胞组织中吸收营养物质却并不很快引起细胞的死亡,通常菌丝在寄主细胞间发育和蔓延,仅以吸器进入寄主细胞的寄主物。
19、寄生性:指病原物在寄主植物活体内取得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
20、致病性:指病原所具有的损害寄主植物和引起病变的能力。
21、菌物(真菌):一类具有真正细胞核的异样生物,典型的营养体为丝状体,细胞壁主要成分为几丁质或纤维素,不含光和色素,主要以吸收的方式获取养分,通过产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
22、菌核:由拟薄壁组织和疏丝组织交织而成的一种休眠体;内部是疏丝组织,外层是拟薄壁组织。
23、无性繁殖:是指真菌不经过两性细胞的配合和减数分裂,营养体直接以断裂、裂殖、芽殖和割裂的方式产生后代新个体。真菌无性繁殖的基本特征是营养繁殖。
24、有性生殖:指菌物通过细胞核结合和减数分裂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
25、准性生殖:指有些菌丝体是异核的菌物,细胞中两个遗传物质不同的细胞核可以结合成杂合二倍体细胞核,这种二倍体细胞核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可以发生染色体交换和单倍体化,最后形成遗传物质重组的单倍体的过程。
26、分生孢子盘:是由菌丝体组成的一种垫状或浅盘状的产抱结构,上面有成排的短分生孢子梗,顶端产生分生孢子口四周或中央有时还有深褐色的刚毛。
27、分生孢子器:是由菌丝体组成的一种球形、近球形、瓶形或不规则形的结构,有孔口和拟薄壁组织的
器壁,其内壁形成分生孢子梗,顶端着生分生孢子也有的分生孢子直接从内壁细胞上产生。
28、子实体:真菌的产孢机构。广义概念指菌类中任何产生孢子的结构,通常指高等真菌中高度组织化的产生有性孢子的结构。
29、生活史:指真菌的有性孢子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整个生活过程。
30、细菌:单细胞不含叶绿素和细胞壁无纤维素成分的原核微生物。
31、原核生物:指含有原核结构的单细胞微生物。
32、类病毒:指在寄主植物体内能够自我复制的、没有衣壳蛋白包被的、低分子量的环状单链RNA分子。
33、花叶:叶片出现浓绿和淡绿相嵌的症状。
34、黄化:多数植物在黑暗中生长时呈现黄色和其他变态特征的现象。
35、喷菌现象:由细菌侵染所致病害的病部,无论是维管束系统受害的,还是薄壁组织受害的,都可以在徒手切片中看到有很多细菌从病部喷出,这种现象称为喷菌现象。喷菌现象为细菌病害所特有,是区分细菌病害或真菌、病毒病害的最简便的手段之一。
36、全寄生:从寄主植物上夺取它自身所需要的所有生活物质的寄生方式。
37、半寄生:寄生物对寄主的寄生关系主要是水分的依赖关系,这种寄生方式称为半寄生。
38、初次侵染:由经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植物生长季节中在寄主植物群体中引起的侵染。
39、再次侵染:在田间已发病的植株上产生的病原物传播扩散后侵染同一生长季内的寄主植物,称作再次侵染。
40、非侵染性病害:由于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缺陷而引起的生理性病害,或由于生长在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环境中而直接引起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
41、侵染过程:病原物与寄主植物的可侵染部位接触,经侵入,并在寄主体内定殖、扩展、进而为害至寄主表现症状的过程,又称病程。侵染过程分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
42、局部侵染:病原菌仅在侵染点周围的小范围内扩展,只能造成局部侵染病害即局部侵染。
43、系统侵染:病原物从侵入点向植物体内各个部位蔓延,甚至引起全株性的感染。
44、寄生:一个生物生活在另一个生物的体内或体外,摄取其营养,供自己生长和繁殖,并使后者遭受损害的现象。
45、寄生专化性:寄生物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性。
46、转主寄生:真菌必须在两种不同的寄主植物上寄生生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的,称为转主寄生。这两种寄主植物均称为转主寄主。
47、抗病性:指植物避免、中止或阻滞病原物侵入与扩展,减轻发病和损失程度的能力。
48、小种专化抗病性(垂直抗性):寄主的抗病性可以仅仅针对病原物群体中的少数几个特定小种。
49、小种非专化抗病性(水平抗性):具有该种抗病性的寄主品种与病原物小种间无明显特异性相互作用。
50、被动抗病性:植物与病原物接触前,即已具有的性状所决定的抗病性。
51、主动抗病性:受病原物侵染所诱导的寄主保卫反应。
52、病害的流行:病害在较短时间内、大面积严重发生,从而造成重大损失的现象。
53、单循环病害(单病层病害):在病害循环中只有初侵染而无再侵染或者虽有再侵染,但作用很小的病害。此类病害在一个生长季中菌量增长幅度虽然不大,但能够逐年积累,稳定增长,若干年后将导致较大的流行,因而也称为“多年流行病害”。
54、多循环病害(多病层病害):在一个生长季中病原物能够连续繁殖多代,从而发生多次再侵染的病害。这类病害绝大多数是局部侵染的,寄主的感病时期长,病害的潜育期短。多循环病害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增长率很高,病害数量增幅大,有明显的由少到多,由点到面的发展过程,可以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菌量积累,造成病害的严重流行,因而又称为“单年流行病害”。
二、选择、判断
1、有害生物(病原生物)指真菌、细菌、病毒、支原体、线虫、螨类、寄生藻类及寄生性种子。
2、植物病害分两大类,由病原生物侵害植物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没有病原生物参与,由于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