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下册 《中国建筑的特征》学案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建筑的特征》预习案

【课标要求】

1.选择阅读简明易懂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论文、著作(节选),领会不同领域科学与文化论著的内容,培养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2.撰写内容提要和读书笔记,学习体验概括、归纳、推理、实证等科学思维方法,把握科学与文化论著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精练的特点。

【预习目标】

1.研读文本两遍,勾画关键词句,梳理文章脉络。

2.概括中国建筑的特征,整理总结说明方法。

3.交流分享,提出至少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讨论解决。

【知人论世了解背景】

一、走进作者

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广东省新会县人,是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长子。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直到1972年。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

梁思成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建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在学术研究方面,梁思成教授20世纪30年代起,对我国古代建筑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他生前写的许多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专著和论文。同时他还以巨大的政治热情,对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很多重要的建议,并参加了北京市城市规划工作,参加了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的设计工作,对建筑设计的民族形式进行了探索。

【学习活动】

活动一:初读文本,梳理基础

1.研读文本两遍,标注段落序号,勾画字音、字形及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

2.读准字音

(1)抱厦(shà) (2)斗拱(gǒng) (3)额枋(fāng)

(4)戗兽( qiàng) (5)轩楼(xuān) (6)厢房(xiāng)

(7)柁墩(tuó) (8)蚂蚱( mà zha) (9)游廊(láng) (10)接榫(sǔn) (11)穹窿( qióng lóng) (12)瓦当(dāng)

(13)水榭(xiè) (14)车轴 (zhóu) (15)压轴(zhòu)

(16)石砖墁地(màn)(17)枋檩(lǐn)

3.明确词义

(1)结晶:①物质从液态或气态形成晶体。

②晶体。

③比喻珍贵的成果。

(2)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

(3)大同小异:大部分相同,只有小部分不同

活动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出文章框架脉络。

2. 作者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哪些特征属于结构特征?哪些特征属于装饰特征?

【我的疑问】(至少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中国建筑的特征》探究案

【课标要求】

1.选择阅读简明易懂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论文、著作(节选),领会不同领域科学与文化论著的内

容,培养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2.撰写内容提要和读书笔记,学习体验概括、归纳、推理、实证等科学思维方法,把握科学与文化论著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精练的特点。

【学习目标】

1.精研文本,梳理出中国建筑的特征及说明线索,列出结构提纲。

2.明确科普类文章写作特点,把握说明文文体知识并学会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结合家乡建筑,写一段150字左右的说明性文段,谈谈从中体现的中国建筑中的传统风格和现代风格。【文体知识】

科普作品

科普作品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作品。“科普”一词就是指“科学普及”。科普作品传统上以文字或图画作为基本载体。不过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科普作品也常常以视频等其他形式出现。科普作品的主要功能和目的就是宣传和普及科学知识。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科普作品所述内容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性,但这种专业性是有限制的。这就和一般的文学作品或娱乐作品区分开来。

(2)科普作品具有一定的娱乐性、普及性、可读性和通俗性。它在叙述内容上要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能引起普通读者的兴趣。这就和专业学术文献区分开来。

(3)科普作品在陈述专业科学知识时要求把握一定程度的严谨性。想象与科学现实之间的差别一般需要明确指出,或者至少要保证读者不会将两者混淆。这就和科学幻想作品区分开来。

(4)科普作品允许适当地虚构作品的情节、人物、环境等内容,以增加可读性。这就和一般的科学新闻、科学纪实或科学报告区分开来。

【学习活动】

活动一:精研文本

结合文中关于建筑的“文法”和“词汇”的说法,分析为什么说中国的建筑艺术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活动二:品读文化

古今中外,建筑与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建筑是一个城市的一幅肖像、一面镜子,它以一种凝固的美来诠释一座城市的文化。而文化的渗透与滋养又使得建筑在不同的时空里焕发着无限生机与活力。

学习本文后,你对中国建筑和中国文化的相关性有着怎样的理解?

活动三:迁移提升

有人说:“没有地域建筑,是留不住乡愁的。”人类聚落的魅力在于地域建筑的特色,它的生命力和气质特征存在于每一寸土地、每一条街道、每一座建筑、每一片空间之中。

你的家乡有什么特色建筑?请用一段150字左右的说明性文段,谈谈从中体现的中国建筑中的传统风格和现代风格。

【我的疑问】(至少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中国建筑的特征》答案

一、预习案

活动二:

1.思维导图:

(1—2)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

结构特征:构成、平面布置、

中国建筑的特征(3—13)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结构方法、斗拱、举架

装饰特征:屋顶、朱红色、构件交接部分

的露出、漆色或雕刻

(14—20)建筑的“文法”和“词汇”

2. 作者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总体特征(包括个体建筑特征、群体建筑特征)、结构方法、外观装饰的顺序展开的。其中(三)(四)(五)属于结构特征,(六)(七)(八)(九)属于装饰特征,而(一)(二)因为是从总体上来谈中国建筑的,既涉及结构特征,也涉及装饰特征。

二、探究案

活动一:作者认为建筑如文章一样,也有自己的创作风格和手法,参照写作的手法,可以称之为建筑的“文法”。每种建筑都有其特定的构建特色,形成了自己的建筑法式,遵照这种传承下来的法式,结合各国的历史文化特点,每个地区、每个国家都会有独特的建筑式样。

从中国建筑来看,其“文法”是独特的,主要采用了梁架结构法;其“词汇”也是独特的,主要采用了木框架而非砖石,而木框架结构方法的运用使中国的建筑区别于其他建筑体系,同时发展了我国的新建筑。中国建筑的词汇如梁、柱、枋等又是独特的,它遵循中国建筑的框架、轮廓等“文法”创造出独特的中国建筑体系。

活动二:①中国建筑源远流长的历史深深地烙刻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印迹。如:中国建筑的主体部分基本上是坐北朝南,这就与中华文化中的以南面为尊相呼应。又如:中国建筑群落的组成一般左右对称,这就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的中庸之道的“不偏不倚为之中”的特点。

②中国建筑中体现着“中庸”思想,表现为不求外显而求内涵的特点。中国建筑往往把精华和高潮放到最里面,放到最后面,而前面则只是朴质的墙。“庭院深深深几许”,其精彩之处全在这一层层的内蕴之中。“中庸”思想决定了中国古建筑必然要选择这种重感悟、重内涵的建筑布局方式。

活动三: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