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林超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ppt资料
大学招生政策主题班会PPT课件
![大学招生政策主题班会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71a324f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26.png)
通过分类招生、综合评价、适当降低录取分数线等措施,更好地发挥高校办学特色,提高招生公平性。
如何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
找准自身定位
深入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特点和发展目标,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大学类型。
全面评估学校
考虑大学的学科设置、办学质量、师资力量、就业前景、生活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合理制定计划
录取计划
涉及各院校的招生人数、专业分布、地区分布等内容。
评估方式
录取依据可包括高考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等多种评估指标。
优惠政策
部分高校针对特殊群体或重点区域提供优惠政策。
高校招生模式的分类
统一招生模式
通过全国统一的高考,按照统一的录取政策和程序录取学生。
自主招生模式
高校根据自身特点,自主制定招生计划和录取标准,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
优质大学和专业资源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造成区域发展不平衡,影响学生择校选择。
招生信息不透明
部分高校招生信息公开度不够,缺乏透明度,给学生和家长的决策带来困难。
高校招生政策改革的方向与建议
政策改革方向
高考招生政策应该向更加公平公正、促进教育公平的方向发展,完善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政策改革建议
建议增加政策透明度,扩大考生选择权,优化学校办学特色,完善监管机制,减轻学生考试压力。
了解自己的特长与优势
发掘潜力
通过自我探索和分析,发现自己的独特才能和优势,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梳理特点
全面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方式等,从而选择合适的学习和发展方向。
培养优势
针对自身的强项,制定专业的提升计划,通过不断练习和磨砺,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提高学习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视角下的教育公平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视角下的教育公平](https://img.taocdn.com/s3/m/dfb86a452b160b4e767fcff5.png)
11/2010教育观察!!!!!!!!!!!!!!!!!!!!!!!!!!!!!!!!!!!!!!!!!!!!!!!!!!!!!!!!!!!!!!!!!!!!!!!!!!!!!!!!!四、在教师角色上花心思,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教师与学生,一个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另一个则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如何很好的发挥两种角色?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重视角色效应。
一名合格的思政课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与学生讨论交流,答疑解惑,在授课之余,教师还应采取各种手段和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交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提高理论修养和解答在学习中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一个发自内心关心和爱护学生的教师,自然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如此一来,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信念自然就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信服,学生在交流中得到认可和肯定,思政课教学也就能事半功倍。
五、巧用、精选教学案例,让思政课堂焕发生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方面挖掘“案”源,案例的选择一定要富有时效性、感染性和针对性。
案例选择在性质上,既要有正面的,也要有反面的,但要侧重于经典和正面的案例,注重正面的引导。
在形式上,案例要多种多样,案例素材一方面可直接引用有证可考的古今中外经典事例,这类案例广泛易得且可信度高,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强;一方面可来自影像、视频资料,这类案例往往更具感染力和震撼性;案例还可以来源于教师个人或者是权威部门的调查,这类案例真实可信,形象具体、说服力强。
在授课实际中,这三类案例相互补充,为思政课的课堂准备了丰富的“经典镜头”。
在案例应用过程中,理论讲授要“穿插其中”,要注重师生互动,让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案例运用的关键环节是“点评总结”。
如果缺乏有效的“点评总结”,从案例中得出的结论往往得不到进一步的深化和提炼,甚至会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反作用。
规模扩张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变迁的理论假设述析
![规模扩张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变迁的理论假设述析](https://img.taocdn.com/s3/m/9f986f1d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f4.png)
规模扩张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变迁的理论假设述析
冯洁
【期刊名称】《教育与考试》
【年(卷),期】2015(0)3
【摘要】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入学机会变迁具有较强相关性. 在探讨这二者之间关系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理论假设:"最大化地维持不平等"和"有效地维持不平等". 理论表明:教育扩张对降低教育机会的阶级壁垒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入学的普及化可能和阶级冲突的强度无关;入学一普及,冲突的焦点就可能改变;家庭背景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仍然并将长期持续.
【总页数】5页(P45-49)
【作者】冯洁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福州350108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地区收入水平与地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基于广东省的实证研究——兼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高中教育机会瓶颈
2.从精英到大众: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历史变迁——以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为个案
3.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各阶层子女入学机会变迁研究
4.从精英教育到大众: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历史变迁——以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为个案
5.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背景下的入学机会差异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等教育学PPT课件
![高等教育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99f5861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a7.png)
中国高水平大学案例
北京大学
作为中国最著名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北京大学在各个学科领域都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学术积淀。 该校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北京大学还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 ,不断提升其国际影响力,为推动中国高等教育走向世界做出了积极贡献。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之一。该校以工科和理科为主要特色,注重培 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清华大学还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和国际交流,不断提升其学术 水平和全球竞争力。
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学 生的教育科研能力、教育管理能力以及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价值观塑造
创新精神激发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培养其热爱 教育事业、关注教育改革、积极参与教育 实践的价值观。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培养其批 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与方法
内容选择 根据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动态和学 科特点,选择具有时代性、前瞻 性和实用性的教学内容,注重理 论与实践相结合。
THANKS
感谢观看
评估结果的应用
反馈与改进
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相 关单位和个人,针对存在 的问题进行改进,提高教 学质量和效果。
激励与约束
将评估结果作为教师晋升、 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激 励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和科研成果。
政策制定与调整
根据评估结果,对高等教 育政策进行制定和调整,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 教育质量和效益。
高等教育机构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政策法规、 经济状况、社会需求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推动着高等 教育机构不断变革和发展。
高等教育机构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 素质人才,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大学多元入学
![大学多元入学](https://img.taocdn.com/s3/m/33a63a33fab069dc51220194.png)
2004/05/18
23
問題與討論(1)
• 大學多元入學方案的實施,主要是為了舒緩 學生對於過去聯考的壓力,擺脫「一試定終 生」的限制和弊病。但是此方案的實施以來, 卻屢屢有所批評、甚至要求恢復過去聯考制 度的聲音出現。就你個人認知而言,究竟此 方案的實行對於學生來說,是否確實減輕其 升學壓力?提升教學品質?
• 另外,若就現在的制度面而言,請思考是否 有更好的方式,能修正法案中有所不足或缺 失的部分?
2004/05/18
24
問題與討論(2)
• 在指定考科中,各所大學對於所採計的 科目皆有所不同,甚至每年都會有改變, 影響學生在選填志願的各種不同問題, 例如教學選擇策略,以及科目可能被排 擠的現象等等。對於這個問題你有何看 法,請就其正負面價值進行思考討論。
2004/05/18
11
申請入學
• 報名資格:高中同等學歷(限申請五校系) • 負責單位:中央大學彙辦(第一階段)
各大 大學學校(第二階段) • 報名費用:一、100元。二、600~1500 • 可列備取。 • 廢除推薦函。 • 報名費用統一、報名作業統一
2004/05/18
12
考試分發
• 參加條件:高中同等學歷均可 • 負責單位:聯合分發委員會(成功大學) • 報名費用:170元 • 可選90個志願 • 學測可當檢定用。術科可當採計、參酌用
• 報越多間花的錢越多 • 補習狀況的改變
• 升學否為階級複製?
• 比實力還是比關係 • 英雄不論出身低? 面試真的公平嗎?
2004/05/18
21
高中(老師)的看法
• 科目邊緣化 • 學校能幫什麼? • 考上了記得要去念
2004/05/18
教育贵族化促进教育公平与机会平等培训课件
![教育贵族化促进教育公平与机会平等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93d3e9e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55.png)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 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3
鼓励亲子沟通和家庭教育
家长应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沟通,关注他们的成长 需求,提供必要的家庭教育和支持。
消除性别歧视,促进男女平等接受教育
教育将更加注重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 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共同努力,推动教育事业全面进步
政府层面的支持
政府应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动教育改 革,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
保障。
社会各界的参与
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教育事业的 发展,形成政府、学校、家庭、 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共同
况和人口分布特点,适当集中办学资源,提高办学效益。
03
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
推进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进程,提高学校的信息化水
平。通过建设数字化校园、远程教育网络等,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和传播。
04
关注弱势群体,实现真 正意义上的机会平等
保障残疾儿童接受良好教育权利
提供特殊教育资源和支持
加大财政投入,优化资源配置
01
02
03
增加教育经费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 投入,提高教育经费占财 政支出的比例,确保教育 资源的充足供应。
优化资源配置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 村地区、贫困地区和薄弱 学校倾斜,缩小城乡、区 域和校际间的教育差距。
改善办学条件
加大对学校基础设施、教 学设备和师资队伍的投入 ,提高学校办学条件和教 学质量。
03
提升农村地区及贫困地 区教育质量策略
教育平等实现教育资源均等分配的挑战与机遇培训课件
![教育平等实现教育资源均等分配的挑战与机遇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48fef3c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8d.png)
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教育事业,通过捐资助学、设立教育基金会等方式支持教育发展,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形成合力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教育问题。家长应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与学校保持 良好沟通与合作;社区和企业也应发挥各自优势,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指导。
共建共享
01
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教育投入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导致教育投入不均衡,经 济发达地区往往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
02
教育资源配置的区域性差异
教育资源在区域间的配置存在明显差异,一些地区的教 育资源相对集中,而另一些地区则相对匮乏。
03
教育机会不均等
区域经济差异还导致教育机会的不均等,一些地区的学 生由于经济条件限制而无法接受优质教育。
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通 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 推动教育资源的均等分配 。
加强教育资源整合
通过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 务平台,整合优质教育资 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关注弱势群体
针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 ,制定特殊政策和措施, 确保他们能够接受到良好 的教育。
针对不同地区和群体的实践策略探讨
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均等分配策略
03
完善制度
建立健全教育法规和政策体系,保障教育公平。例如,制定和完善义务
教育法、教育督导制度等,确保所有适龄儿童都能接受到优质的基础教
育。
学校层面:提高质量,促进均衡,彰显特色
提高质量
学校应致力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师培训、完善课程体系等方 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个人层面
1.D 每个人都应重视教育,努力学习,提高自身
素质和能力,同时关注他人,为推动教育公 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等教育学第一章PPT课件
![高等教育学第一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2b8caa2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a0.png)
05
高等教育的教学与科研
高等教育的教学理念与方法
总结词
高等教育的教学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 能力,教学方法上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式学习 。
详细描述
高等教育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 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学方法上,高等教育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 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同时采用探究式学习,让学生 通过自主研究和团队协作,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此 外,合作式学习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 通过学生之间的协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 通能力。
高等教育具有研究性
高等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 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和实践创 新。
高等教育的重要性
高等教育对于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等教育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能够推动 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高等教育对于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高等教育,个人可以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综合素 质,增强就业竞争力,为个人事业发展奠定基础。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 平,加强教师的学术交流和合
作。
优化课程设置
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需要 ,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提高 课程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加强实践教学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 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推进信息化 教学和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
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现代高等教育
20世纪以来,高等教育逐渐普 及化和多元化,高等教育机构 类型和层次多样化,国际化趋 势明显。
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80%
古代高等教育
大学生入学教育课件 第一章 走进大学,适应大学—大学生入学指南
![大学生入学教育课件 第一章 走进大学,适应大学—大学生入学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ac3f6bab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3e.png)
第一章
走进大学,适应大学——大学生 入学指南
大学生入学教育
现象评析
对于大学,新生怀揣着满满的期待,想着大学是怎样的,自己会习惯大学的生活与学习吗?大学生活应当如 何度过?但对临近毕业的大学生而言,大多数人似乎会有着小小的遗憾,例如,没有深入了解自己的专业、没有把 握好那些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时间、没有早点做职业规划、没有主动参加社团组织、没有听过图书馆的闭馆音 乐、没有利用学生证半价买票……
工学类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侧重于在国家有关部门、科研院
4 所、高等院校、企业、高级技术公司从事相关领域的设计、施
工、开发、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或者在相关行业从事技 术服务(如销售、检测、维修、技术指导等)和营销等工作。
二、理工农医类专业基本情况及发展方向
(三)农学学科各类专业
专业门类 植物生产类
学生的权利与义务,主要介绍学生在校期间依法 2
享有的各项权利和应履行的各项义务。
学籍管理,主要介绍入学与注册、考核与成绩记 3 载、转专业与转学、休学与复学、退学、毕业与
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的相关制度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的相关制度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e9857ec03d8ce2f006623fa.png)
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的相关制度因素分析^p【【摘要】:^p 】高等教育不公平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与历史因素相比,真正值得重视的是影响教育公平的制度性因素,因为政府公共政策的不同取向,往往会加剧现实中的教育不公;同时,通过制度革新来增进教育公平,也是更容易实现的。
本文试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等的现状出发,对影响入学机会不均等的一些制度性因素进行了分析^p ,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p 】高等教育公平;入学机会均等;制度近年来,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等院校的相继扩招,短短数年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年招生人数从1998年的108万人扩大到 2021年的59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由9.8增长至23,越来越多的适龄青年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公平提供了有力保障。
但也面临着不容忽视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等问题。
本文通过了解当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等的现状,提出实现高等教育公平的当务之急是在相关制度上给予完善,加强弱势群体利益的保障,为实现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一、对高等教育公平与制度的认识所谓公平问题,其实质是一个权利、机会等资和利益的分配和再分配问题。
它既是一个社会事实,也是一个价值判断。
[1]高等教育公平是人类的一种高等教育理想,是社会公平在高等教育领域内的反映。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我国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明显增加,但关键是增加的这部分机会是否公平的分配了。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均等是高等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高等教育公平的起点,只有这一起点公平得以实现,所谓的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才有意义。
本文所谈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主要指竞争机会的平等。
由于受到基础教育资在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群体间配置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各方学子必然是站在一个不公平的起点上的,本文的重点就在于谈谈如何在制度上保证公平的竞争环境,使学子们在高等教育的门槛前得带公平的对待。
高中职五专多元入学暨扩大免试入学实施方案课件
![高中职五专多元入学暨扩大免试入学实施方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25df26d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a3.png)
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不断改进实施方案,以提高高 中阶段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总结与展望
实施方案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实施方案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面临一些挑 战和问题。
展望未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的水 平和质量
未来,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提高高 中阶段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参考资料
• 相关政策法规文件 • 研究报告和调查数据 • 实践经验和案例分享
高中职五专多元入学是一种灵活的招生方式,旨在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兴趣和能力。
实施方式和标准
高中职五专多元入学的实施方式和标准有一定的规定,以确保公正和公平。要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
扩大免试入学
1
免试入学的意义和作用
扩大免试入学可以更好地发掘学生的
扩大免试入学的对象范围
2
潜能,提供更多机会。
免试入学的对象范围包括一些特殊群
体,如优秀学生和艺术特长生。
3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免试入学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 问题,需要采取措施来解决。
实施方案的落地与监督
实施方案的推进和落地 情况
实施方案正在积极推进,并取 得了一定的成效。
对实施方案进行监督和 评估
对实施方案进行监督和评估, 持续改进方案。
高中职五专多元入学暨扩 大免试入学实施方案课件
当前高中阶段教育存在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出台了高中职五专多元入 学暨扩大免试入学的实施方案。
背景介绍
当前高中阶段教育存在问题,需要改革。高中职五专多元入学暨扩大免试入 学的出台,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高中职五专多元入学
什么是高中职五专多元入学
《大学生入学教育》课件_第2章
![《大学生入学教育》课件_第2章](https://img.taocdn.com/s3/m/37afbffc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fc.png)
三、大学学习的过程 大学的学习过程是随着学习阶段的发展而发展的,从纵
向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规律。 大学生的学习阶段一般可分为基础课学习、专业基 础课学 习、专业课学习和作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四个阶段。而且, 每个学习阶段在 大学学习生活中都占有一定的地位,各有其 任务和特点,又互相衔接,具有很强的系统 性,是一个密切联系、 有机统一的整体。因此,大学生必须正确对待大学学习的每 一个 阶段。
1.基础课学习阶段 基础课包含各种专业共同的理论基础知识,是大学学习 的开端,俗话说:“良好的 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这一阶段 通常要学习大学英语、体育、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 高等 数学、计算机文化基础、大学语文等公共基础课程。这些课 程除了在中学学习的 基础上加深、加宽基础科学知识外,还 担负着进一步发展智能、提高能力、训练思维方 法、提高 思维的严密性和准确性的任务。
程知识。在我国大部分普 通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课 程体系一般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包括专 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等几大类。
从课程结构上,通识教育课 程通常被理解为公共必修课 和公共选修课的课程组合。从课程教学形式上,通识教育 课 程也可分为正式通识课程与非正式通识课程。正式通识课程 是指以学科或教材形式 出现的,通过文本课程以及课堂教学 来达成通识教育目的的通识课程。非正式通识课 程是指通 过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研究 校园环境、社区环 境、校园景观,学 习 校 园 文 化、学 校 传 统、军 训 等 内 容 来 达 成 通 识 教 育 目 的 的 通 识 课 程。
总之,大学是进行集中学习的难得时机,大学生应该充分 把握好价值、有前途的合格 大学毕 业生。
浅析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的法律保护
![浅析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的法律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dbf374f40029bd64783e2c72.png)
浅析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的法律保护作者:莫翠萍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01期摘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而高等教育又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体现了社会公平和正义。
如何实现高等教育入学均等是教育立法和教育政策必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公平正义中图分类号:D92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1-0119-03近年来,高考改革成为一大热点,不仅对考试科目进行调整,还对招生制度也进行了改革。
增加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比例,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等为目标。
但是,由于我国中西部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地方性招生有很明显的趋势,让很多公民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上存在不平等的现象。
但是,本文所说的入学机会均等并不是完全一样,允许存在差异。
一、宪法及教育法关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的分析不管是大陆法系国家还是英美法系国家,他们都对受教育权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大部分国家有一个共同的趋势:就是将国际人权法中的有关受教育权的内容作为其教育法中的重要内容。
(一)我国宪法中的规定教育乃立国之本,而我国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就对教育非常的重视,即使在新中国刚成立之初,具有和宪法一样的性质的《共同纲领》规定了妇女同男子一样有接受知识的权利,同时还规定了教育的相关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正式的宪法——1954宪法确立了接受教育的不仅是公民的权利,还是义务。
尽管随着时代的变化,我国宪法经过多次的修订,但是公民的接受教育的权利一直没有被改变。
目前,我国实行的宪法是2004年宪法修订版,其中第四十六条规定了公民的受教育的权利。
(二)我国教育相关法中的规定我国宪法规定了接受教育是公民的权利,接受义务教育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在宪法规定的相关的受教育的权利比较笼统化时,相关的部门法已经在其具体规定中将受教育权细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基本理论探析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专业:教育学原理姓名:冯林超学号:2012201160007摘要摘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高等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分为高等教育起点的公平,高等教育过程的公平和高等教育结果的公平。
现阶段要保证高等教育公平,其首要任务和现实的选择是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大力促进高等教育起点的公平。
本文就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概念,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几个方面入手,剖析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现状,并进而提出相关对策,旨在为解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公平问题提供思考。
关键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教育公平Abstract: Education equity is the basis of social equity, and is the extension and reflect of social justice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 which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constructing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Higher education equ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ducation equity, it can be divided into higher education beginning equity, higher education process equity and higher education results equity.At the present,to ensure higher education equity, its primary task and realistic choice is to promote the entrance opportunity of higher education equity, and vigorously promote higher education beginning equity.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entrance opportunity of higher education concept, the status , influencing factors , and then related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provide suggestion for resolving the problem of unfair opportunity of higher education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the entrance opportunity Education equity探析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问题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行,高等教育公平作为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近些年来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突出表现在高等教育的机会公平上,特别是受教育者在入学机会的公平上。
要实现高等教育公平,首先就应该保证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
一.概念教育公平是一个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它是公平概念的延伸,由于视角不同,学界对教育公平的理解也不同。
笔者比较认同周洪宇教授在他的《教育公平论》一书中对教育公平的认识。
教育公平指的是每个社会成员享有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享有同等的公共教育资源服务,享有同等的教育对待,享有同等的取得学业成就和就业前景的机会。
高等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延伸,它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
一般的,高等教育公平包括高等教育起点的公平,高等教育过程的公平和高等教育结果的公平。
其中高等教育起点公平包括接受高等教育权利和机会平等,它是高等教育公平的前提。
高等教育过程公平主要是在教育对待公平和公共教育资源享有公平,它是高等教育公平的重要保证。
高等教育的结果公平则是在高等教育的效果和质量上公平,它是高等教育公平的最终目标。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是高等教育起点公平的表现,主要是指每个公民无论民族,性别,经济条件,家庭背景等在达到高校入学标准后享有同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如果一个学生在达到高校入学标准后因为性别,经济条件,宗教信仰,家庭背景等放弃高等教育的机会,那么就产生了不公平。
二.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现状分析2.1 高等教育入学考试现状高考是考生选择大学和进入大学的资格标准,也是国家教育考试之一。
在我国,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性的考试,它的宗旨就是将成绩好的学生选拔出来使之进入大学,但是因为招生数量有限,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进入理想的大学。
我国高考现在的状况中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
素质教育主张关注学生的全方面素质,推动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
应试教育则主要是检验学生的认识和学识水平,以促进发展。
我国高考实行的仍是应试教育的理念,因为一个人的素质是很多面的,而衡量一个人的素质没有一种很科学的测量标准,因此我国虽然倡导素质教育很多年了,但是高等教育的入学考试还是以应试为主。
虽然高考实行的是应试教育但为了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我国在高考中实行加分制度,如针对一些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特长生等进行加分。
这种加分制度实行多年来造成了很多问题,一度成为高考制度的顽疾,社会各界反响强烈,政府还针对次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文件指示,而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争也成了我国每年的教育问题热点和难点。
高等教育入学考试中另一个现状就是自主招生与统一考试的不同组织形式和考试形式。
我国现阶段实行全国统一考试,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的主要考核方式。
在全国统一考试外还有一些重点院校实行自主招生考试,这些重点院校既招生统一考试的学生,还自行组织考试招收一些学生入学。
这些院校的自主招生计划却也因为一些规定,如对考生生源地的要求等,人为因素比较大,透明度不高等引起竞争性不平等的问题。
2.2 高等教育入学的教育费用现状在建国后,我国对高等教育一度实行的是免费的制度,但是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费用制度也在一直变化。
尤其在改革开放后,高等教育的收费制度也在变革。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在部分院校实行收费制度,在1994年开始统一实行普遍收费,到了1997年除了少数专业,如师范,农林等免费教育在我国已不存在。
我国高等教育的经费主要来自中央政府财政拨款,高校的收费可以说是弥补财政不足,保障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但是我国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收费并没有考虑到居民的承受能力,特别是农村低收入家庭,学费有时甚至是同期农民人均收入的好几倍,这就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
2.3.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地域差异首先,高校在地区分布不均衡。
这是我国高校地理分布的一个最直观的情况。
,突出表现在发达地区高等院校较多,欠发达地区高等院校相对比较少。
按照行政区域划分的话,高等教育集中在少数的发达的城市,而个别省市的高等院校特别少甚至没有高等院校。
据统计,如图一,2010年,北京共有普通高校83所、其中,本科院校达到58所,而且北京高校中名牌院校和国家教育部直属的比例很高。
而在高考大省河南却只有一所211高校,高校分布严重的不均衡。
高校地区分布的不均衡影响高校省际间的考生录取率,造成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不公平。
图表1 来源无忧信息网全国各省市高等院校分布其次,高校录取分数线存在差异。
录取分数线的差异是高校招生的地区差异最明显的表现。
如图2,2011年高考部分省市的录取分数线,我们可以看到北京上海等地文科一本分数线和山东,河南等省份的分数线低三四十分,河南一本理科的分数比北京高了将近100分。
在北京,上海这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录取分数线相对反而要低一些,而人口大省河南,山东等地分数线多年来一直都居高不下。
录取分数线的差异表现为经济发达地区的考生占据优势,经济落后地区的考生由于录取分数高,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努力,进行更加激烈的竞争。
由于分数线的差异,相对而言,经济落后地区考生获得高等教育机会的可能性要小的多。
图表2 人民网高考频道 2011年全国各省市高考录取分数线排行榜第三,各地录取率存在着差异。
以2008年为例(如图3),全国高考的平均录取率为57%,但在北京、天津、浙江等地均已超过70%,而西部一些省份只有30%左右,如宁夏、新疆。
图 3 2008年高考各省份录取率 人民网高考频道 省份/市报名人数(单位:万) 招生人数(单位:万) 录取率(%) 北京10.37 7.67 74% 浙江36.44 26.4 73% 天津8.85 6.4 72.3% 上海13.4 9 67% 广东61.4 39 63.5% 福建31.2 17.5 56% 山东约80 43.74 55% 河北57.48 31.1 54% 湖南54 27.45 51% 安徽61 30 50% 河南90.5 38.6 42% 甘肃29 12.3 42% 新疆17 6 35% 宁夏 5.8 1.9 33%录取率上也表现着明显的差别,录取率低的地区的考生在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上相对的在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上要低于录取率高的地区,录取率的差距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
第四,各省市高校录取指标分配差异。
如图4,清华大学在2007年五省的招生情况,在甘肃的文史类招生为0。
录取名额的差异严重影响了甘肃文科考生的入学机会。
我国高考的招生计划和录取方法是各省市分额录取,并不是按照各地区的人口比例和报考人数来分配,录取指标的配额差异是我国高等教育地区差异的重要表现。
在这种情况下,承担高等教育大众化职责地方性院校, 其招生名额以所在省市较多,同样的现象在一些重点大学里也很常见。
虽然这种招生的地方化倾向近些年已经有所改善,但是我国高等教育分级管理的体制下,高校招生的地方倾向避免不了,而分省定额录取的方法,无疑加剧了高等教育的不公平。
图4 清华大学本科招生网2.4.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所表现出的城乡差异曾经是影响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的尖锐问题。
每年我国高校招生录取新生中来自城市、农村生源各自占录取总数的比例可以清晰的反映出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深入, 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正经历着由恶化至改善的过程。
这一变化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表明在中国这样一个城乡二元结构的国家中, 农村生源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已经在逐渐脱离“弱势”地位了。
但是中央电视台在2011年曾报道虽然我国农村生源比例在上升,农村学生上学数量近些年在上升,但是重点大学农村生源比重却大幅度下降,可以说高等教育的入学城乡差距的表现更加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