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内容几个问题的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内容几个问题的讨论
摘要:从“语言学概论”课程的发展来看,其教学内容的发展改革是人们一直在不断深入探讨的课题。
本文针对“语言学概论”课程的开设现状,就教学内容中的“语言学理论”与“语言理论”、“语言学理论”与“语言学方法论”、“普通语言学”与“语用学”、“国外语言学理论”与“中国语言学理论”等方面提出了一些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
关键词:语言学概论;教学内容;问题讨论
自胡以鲁著《国语学草创》作为我国第一部“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材问世,(注:濮之珍在《中国语言学史》指出:“公元1913年,胡以鲁《国语学草创》写成,这是我国第一部语言学理论著作……”;联系胡以鲁先生1914年9月起在北京大学讲授语言学,一般将《国语学草创》这部学术著作看成是“语言学概论”课程的第一部教材。
)近一个世纪以来,普通语言学课程教什么、怎么教一直是人们不断地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对“语言学概论”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的建议不断被提起。
有的从语言理论的具体内容选择阐述的原则上提出:“要正确处理批判、继承与发展这三者关系。
”有的从理论的创新的角度提出:“在多年的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切认识到,这门课程的理论框架长期沿用西方建立在印欧语基础上的语言学理论,已经不适合发展汉语语言学理论的需要,亟待改革。
”有的从课程建设角度提出存在的问题:“课程实际定位不明,思想上不够重视”、“教材陈旧,跟不上专业的最新发展”、“教学中理论脱离实际,学生感觉所学无用”。
有的从与相关课程的协调角度提出“语言学概论”要与“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协调建设,要“注重加强与其他人文学科的联系,与相关课程的统筹协调”。
有的从编排内容体例上提出:“现有《语言学概论》教材注重按‘语音、语义、词汇、语法’四分或加上‘文字’五分的思想来安排教学内容。
……应该从语言观念和产生的哲学背景彻底打破这种四分或五分的内容体系。
”如是种种,“语言学概论”教材的教学内容建设,已成为“语言学概论”课程的发展过程中一个不断深入的探讨课题。
笔者根据十来年教学“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感受,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提出几个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语言学理论”与“语言理论”
“语言学理论”与“语言理论”涉及“语言学概论”教材命名与内容性质的关系问题。
首先我们从现行的“语言学概论”教材的命名谈起。
关于教材的命名,彭泽润、
李葆嘉曾指出:“‘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材还可以有其他名称,常见的有‘语言理论’、‘语言学理论’、‘语言原理’、‘普通语言学’、‘理论语言学’等,有的在后面明确加上‘概论’、‘概要’、‘纲要’、‘通论’、‘导论’‘引论’、‘基础’等,表示内容上的概括性。
”这一阐述提示我们:无论教材以“语言”还是“语言学”命名,这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应该是大致相同的。
如:
张世禄主编的《语言学原理》分语言学与语言、语言的构成、组织、发生和变化等4篇。
骆小所主编的《现代语言学理论》包括绪论、语言学与语言学的分支学科、语言的本质、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言的运用、语言的变体、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世界的语言及其分类、文字等12章。
彭泽润、李葆嘉主编的《语言理论》分语言学、语言、语音、文字、语符、语法、语言发展、语言应用8章。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语言学概论”这门课程的基本内容是包括了“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语言的规律”,而且后者所占的篇幅要大得多。
其次我们看看教材关于“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的阐述。
关于这一点众多的教材都会有所论述。
如:语言学概论的任务“是阐明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为学习各门语言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也为以后学习语言理论课程打下基础。
”“这门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向学生介绍语言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理论和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基本规律。
”“语言学概论是普通语言学的入门课,是从理论上对全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进行研究的学问。
”“主要讲述语言科学的一般原理和研究方法,旨在使学生了解语言的社会功能和结构体系,以及语言的发展规律,初步具有运用科学方法分析语言事实和语言现象的能力,以利有效地使用语言和驾驭语言。
”“语言学概论的任务是概要地介绍人类语言的基础理论。
”普通语言学“传播语言学科的一般知识,也是语言科学研究和相关学科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仔细比对,我们发现这些阐述的角度无外乎两个:一是“语言学”的角度:“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语言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理论”、“语言科学的一般原理和研究方法”、“语言学科的一般知识”、“语言科学研究和相关学科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对全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进行研究的学问”。
二是“语言”的角度:“介绍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基本规律”、“介绍人类语言的基础理论”。
从中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到“语言学概论”这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应该是:介绍“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理论”和“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基本规律”两大部分内容,而且关于前者的阐述使用的更为普遍一些。
由此引起我们思考以下的问题:
1.名称往往会提示内容。
当我们以“语言学理论”或以“语言理论”作为教材的命名时,是否考虑到了教材内容上的特意偏重。
2.当我们排除了教材命名与教材内容之间的必然的机械的联系,即无论以何名称命名,教材的内容是否要考虑“语言规律”和“语言学理论”两大内容的并重。
我们认为:介绍“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理论”和“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基本规律”两大内容的关系是:后者是前者的研究对象或研究得出成果,前者是研究后者形成的理论和方法,尽管我们知道在教材中,前者会在后者的论述中得到反映,但是毕竟是两个层面上的内容,两者之间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目前的教材大部分在“介绍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理论”内容的编排上是比较弱的。
二、“语言学理论”与“语言学方法论”
“语言学理论”与“语言学方法论”是进一步审视语言学概论课程介绍“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理论”这部分内容而提出的问题。
“理论”和“方法”反映到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学上,线索是必须清晰的,这也是教学的需要和要求。
从大的角度来看,如有“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就有“历史比较”的方法;有“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就有“结构分析(直接成分分析)”的方法;有“转换生成语言学理论”,就有“转换分析”的方法。
从小的角度来看,如有“国际音标原理”,就有“学习国际音标”的方法;有“音位理论”,就有“归纳音位的方法”;有“语言结构理论”,就有“语言结构分析方法”;有“语言演变的规律”,就有“探求这些规律的途径和方法”等等。
这也是我们将语言学概论教材内容定位到“介绍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理论”的要求。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到:相比而言,了解“方法”是学习者更为感兴趣和更为重要的内容。
目前的教材大部分在“介绍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内容的编排上是比较弱的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注意,并在一些教材编写实践中得到了一些改进。
如李宇明先生主编的《语言学概论》:“本书站在当代的学术高度审视语言学的发展,在较全面介绍语言学的基础上,吸收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融进了社会语言学、语用学、心理语言学、病理语言学等一些新的语言学分支学科的内容,构建了一个较有新意的语言学概论体系。
”其基本做法就是更多地介绍语言学的各种理论。
在介绍语言学理论时要注重其中的方法论的介绍也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如李子荣先生在谈如何引进语言理论问题时指出:“重视每一个引进的语言理论的产生……并且把现有的语言理论作为方法论引入我们的理论实践中,才是发展的道路。
”
我们认为,注重方法论的介绍,是我们的语言学概论课程使学生学习语言学理论、拥有观察和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的重要的环节,这一点应该在新的语言学
教材的编写中更进一步得到加强。
我们的基本想法是:
1.更多地开辟篇幅介绍“语言学理论”,特别是一些新近的语言学理论,而不只是停留在把这些理论研究的成果作为“语言规律”来论述的层面上。
并且在介绍“语言学理论”时,注重“方法论”的介绍,使学生更多了解分析语言现象的方法。
2.在介绍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时,“理论”和“方法论”的线索要更为清晰一些。
不管是在介绍“语言学理论”的时候,还是在分析“语言基本规律”的时候,都将“理论”及“理论的方法”、“规律”及“发现规律的方法”分别加以突显出来。
这样,有利于解决“语言规律(理论)”和“语言学理论”两大内容的并重的问题以及“理论”和“方法”并行的问题。
三、“普通语言学”与“语用学”
“普通语言学”与“语用学”涉及语言学概论教材内容涵盖范围的问题。
传统的语言学概论教材偏重“介绍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基本规律”。
而这些“基本规律”又在教材中往往可以用“三论”来概括其基本内容。
如:叶蜚声、徐通锵著的《语言学纲要》除“导言”外,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三章:语音;四章:语法;五章;词义;六章:文字和书面语;七章: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八章:语言的接触:九章:语言系统的发展。
可以概括为:
语言本质论:一、二章(语言是什么?)
语言构成论:三、四、五、六章(语言有什么?)
语言发展论:七、八、九章(语言怎么产生、发展、演变?)
而新近编写的语言学概论教材有的则增加了“语言运用”的内容。
如:彭泽润、李葆嘉主编的《语言理论》第8章:语言学习和使用。
李宇明主编的《语言学概论》第五章:语言运用;第六章:语言学习和语言康复。
汪大昌主编的《普通语言学纲要》第六章:语用。
显然,在“语言运用”的理论是否属于或纳入普通语言学教材的范围的问题上,两者是有分歧的。
其中引发人们思考的有如下几个问题:
1.“语言学概论”是否就是“普通语言学”?
2.“语言学概论”是否应该包含“语用学”的内容?
3.“语言学概论”在什么层面上纳入“语用学”的理论?
事实上,这些问题的讨论也是由来已久的,涉及“语言学概论”是否一定要坚持走“普通语言学”所界定的内涵的路子的问题。
关于“普通语言学”,它与“个别语言学”相对的界定是“除研究个别语言外,人们还对多种语言作综合研究,试图找出其中的共同规律,这叫普通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语言的本质结构、起源与发展,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语言学的分科及相互间的关系,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它与“应用语言学”相对的界定是”由于普通语言学是讲一般性理论的,所以又成为理论语言学。
如果想要把语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那就是应用语言学。
”显然,按上述界定,“语用学”是不被纳入普通语言学研究内容范畴的。
反过来说,将“语用学”纳入“语言学概论”的教学内容,也就意味着“语言学概论”突破了“普通语言学”的内容框架。
突破以后,就会涉及另一方面的问题:在什么范围和层面上纳入“语用学”的内容。
进一步思考的话还会引起如“修辞理论要不要纳入”之类问题的讨论。
当然,就目前来看,这些问题在目前的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中已经大致形成了共识和得到基本的解决:即语用学应该纳入语言学概论的教学内容,并且是在“理论”(即普遍规律)的层面纳入。
这就提醒我们在教学语言学概论这门课程时要注意讲授这一内容,以对传统语言学教材内容上的补充。
值得一提的是,在处理这个问题上已经有学者提出了编写“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概要”教材的设想和计划,可以说是解决上述讨论的问题的很好尝试和改进。
笔者2009年4月在参加“第一届全国语言理论教学与研究研讨会”上,聆听了马庆株先生介绍“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概要”教材编写的计划,很受启发和鼓舞。
一旦实现,当是语言学概论教材建设的又一次推进。
四、“国外语言学理论”与“中国语言学理论”
“国外语言学理论”与“中国语言学理论”的关系是就语言学概论“教学内容”与“语言学理论建设”的关系而提出的问题。
现行的语言学概论教材,其理论部分的内容较多的是借鉴或引进国外语言学理论,这是不争的事实。
这种情况也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思考:中国的语言学理论如何在语言学概论中占有一席之地?
对于这个问题,叶蜚声、徐通锵曾指出:“从五十年代末期开始,语言学理论出现了剧烈的震荡,各种学说竞相争鸣。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语言学界也活跃起来,汉语研究,特别是现代汉语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扎实的进展。
语言学的这
些新进展,当然应该在本书中有所反映。
”马学良、瞿霭堂则更进一步指出:“我们认为中国的普通语言学教学首先应该本土化,即中国化,以中国的语言学理论为主导,中国的语言现象和资料为基础,解决中国的语言问题为目的,继承和发扬中国语言研究的优良传统,反映中国的语言研究成果,展示中国语言学对普通语言学丰富发展的贡献。
”田’并在他们主编的《普通语言学》中增加了”音韵学的理论与方法”、“中国的语言识别和方言研究”、“中国的双语现象和双语研究”、“中国的文字问题”等具有中国语言研究实践和理论内容的章节。
可见,在语言学概论课程中不仅要有“中国语言的现象和资料”,还应该有“中国语言学理论”,已经成为我们编写语言学概论教材必须考虑的一个方向。
无疑这对于总结中国语言学理论和促进其发展是很有必要的,对于中国的学习者运用语言学理论观察和分析、解决中国的语言实际中的现象和问题是具有更直接的指导意义的。
在这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做的工作是:
1.要进一步总结和介绍“中国语言学理论”。
除上述已经为人们所注意到了的理论外,诸如我国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或在国外理论的启发下所进行的“三个平面”汉语语法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两个三角”的研究理念和方法、汉语“语法化”的研究成果和方法等等内容,都应该在语言学概论教材中得到反映。
2.在介绍国外语言学理论和方法时,要特别注意介绍国内语言学界结合中国语言实际对这些理论和方法的运用以及这些运用所产生的成果。
从上述几个问题的讨论中,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内容应该是介绍“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理论”和“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基本规律”两大部分内容,从目前人们对于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的阐述来看,课程教材的命名以“语言学”的角度为宜。
语言学概论课程中介绍“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理论”的内容要注意“理论”和“方法”的并行,其中方法论的介绍应该在新的语言学教材的编写中更进一步得到加强。
语言学概论不完全等于“普通语言学”,其教学内容,可以突破“普通语言学”的内容框架,但必须在“理论”的层面(即普遍规律)去纳入“语用学”等语言学理论和方法。
在语言学概论课程中应该有“中国语言学理论”,要进一步总结和介绍“中国语言学理论”,将那些研究汉语语言事实而产生的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纳入教学内容,以促进“中国语言学理论”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以鲁.国语学草创[M].北京:商务印书馆,1913.
[2]濮之珍.中国语言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477.
[3]岑运强.语言学概论教学再探——谈语概教材的编写[J].福建外语,1997(1):11—18.
[4]申小龙.谈“语言学概论”课程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5(1):24-27
[5]王健“语言学概论”课程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5(5):102.103.
[6]彭泽润.“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协调改革研究[J].云梦学刊,2007(4):135-138.
[7]杨宏.关于“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8(12):207-209.
[8]郭新雨.“语言学概论”教学内容革新[P].第一届全国语言理论教学与研究研讨会论文,2009.4.
[9][12][17]彭泽润,李葆嘉语言理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0:8,目录.
[10]张世禄.语言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0.
[11]骆小所.现代语言学理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
[13][21][26]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0:序,目录.
[14]汪大昌.普通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绪言.
[15]岑运强.语言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前言.
[16]郭谷兮.语言学教程[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前言.
[18][27]马学良,瞿霭堂.普通语言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前言.
[19][22]李宇明.语言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目录,内容介绍.
[20]李子荣.起点与方法是语言理论引进的一个关键问题[Z].第一届全国语言理论教学与研究研讨会论文,2009.
[23][25]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490.
[24]葛本仪.实用中国语言学词典[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