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乡村景观环境更新的生态化策略
关于江南农村环境治理的建议
关于江南农村环境治理的建议作者:罗远程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5期一、江南乡村环境现状江南,河流众多,渔业、种植业发达,曾是我国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但现如今,该区域的农村环境也面临上述严重问题。
有关统计表明,目前,江南农村垃圾人均产生量和构成已接近于城市,农业固体废弃物远远超过工业固体废弃物。
有些村子附近的河流作为生活垃圾堆放地或生活污水倾倒地,河流水质变差,水体富营养化严重;部分农村个体养殖户将畜禽粪便和污水直接排入河内,河流内鱼虾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蚊蝇乱飞,恶臭难闻;河道多年不清淤的情况并不少见,淤泥中腐烂物质向水体释放大量污染物质;农民使用化肥代替有机肥,不仅造成畜禽粪便和人粪尿的严重浪费,也形成了化肥与人畜禽粪便的双重污染。
二、江南乡村环境污染源1.生活垃圾乡村生活垃圾包括:餐厨余垃圾、农业固体废弃物、废弃的家用电器等。
这些废弃物如果处置不好,会造成水、土壤、大气污染等问题,对农村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健康及资源的分配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难度很大,有的村民会把垃圾堆放到原来的存放地或随意丢弃,如:干涸的河道、村头路口、屋后的空地等,会造成河流污染、土地占用、交通出行、景观破坏等严重的环境问题。
总体而言,生活垃圾无法得到有效的收集和处理与处置,使得生活垃圾在农村随处可见,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源头。
在泰州市蒋垛镇进行实地走访发现:村子中设置的垃圾桶太少或距离远,不少生活垃圾被随意丢弃,或堆放在垃圾桶周边,影响村容村貌和人们的健康,这种情况在江南农村普遍存在。
2.生活污水据统计,江南农村生活点源和农业面源占我国太湖主要污染物氯氮排放总量的77%,占总磷排放总量的66%。
江南,年降雨量丰富,当地人均用水量大,苏南农村人均生活排水量为40-50L/d,废水(如:洗涤、沐浴、部分卫生洁具排水),或雨水冲刷垃圾产生的污水及垃圾渗滤液等,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而直接排放河道或渗透进入地下水,造成河水水体富营养化,氮磷严重超标和地下水污染严重。
江南水乡不可持续问题的原因分析
江南水乡不可持续问题的原因分析江南水乡不可持续问题的原因分析一、引言江南水乡是中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其独特的水乡景观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游客的到来。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江南水乡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也开始显露出来,其中不可持续问题是最为突出的。
本文将分析江南水乡不可持续问题的原因,并以相关案例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保护江南水乡生态环境提供一些参考。
二、江南水乡不可持续问题的原因1.旅游业过度开发随着江南水乡的知名度的提高和旅游业的繁荣,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开始涉足旅游业,大量的旅游项目如水上乐园、主题公园和度假村等相继兴建。
然而,这种过度的开发方式对于江南水乡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如水质污染、生态系统破坏和景观失真等问题。
2.资源过度开采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和文化景观是其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但这些资源的开采也导致了不可部分资源的快速消耗,如石头、泥土和水资源等。
短期内的利益导致了资源的过度开采,长期下来对于江南水乡的实际价值带来了损害。
3.城市化进程加快江南水乡的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大量的城市建设增加了河流的混浊度、废气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开发商在江南水乡投资建设,使得江南水乡原本的自然生态和文化景观逐渐被人工建筑所取代。
4.环保法制不健全江南水乡的环保法制不健全是造成其不可持续的主要因素之一。
很多企业对环境保护缺乏认识和意识,环境污染问题屡禁不止。
很多旅游企业对于环境保护意识淡薄、投资不足和管理不善等问题也影响了江南水乡的环境保护。
5.游客过多江南水乡是中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每年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度假和文化交流,然而这些游客也给江南水乡带来了压力。
游客的间接影响包括:交通堵塞、垃圾围城以及黄鸟繁殖受到干扰等。
此外,游客的恶性竞争和景区管理过程中的不规范也导致了景区环境的不断恶化。
三、相关案例分析1.桃花源桃花源是江苏省南京市一个景色优美的自然村落,这里被誉为“江南秘境”。
2024新农村建设风貌整治实施方案(3篇)
2024新农村建设风貌整治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在我国农村发展过程中,农村风貌整治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环。
通过整治农村风貌,能够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农民的居住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建设,我们制定了2024新农村建设风貌整治实施方案。
二、目标和任务1. 目标:通过整治农村风貌,创造美丽宜居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
2. 任务:(1) 对农村环境中存在的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问题进行整治,恢复农村的整体形象。
(2) 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建设,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3) 加强对农村风貌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确保整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三、整治重点1. 拆除乱搭乱建:对农村中存在的违法建筑和乱搭乱建的临时搭建进行拆除,恢复农村的整洁和有序。
2. 清理乱堆乱放:对农村中存在的乱堆乱放现象进行清理,包括农村垃圾堆放、废旧物品堆放等,提高农村环境的整体美观。
3. 美化农村环境:通过绿化、花坛设置、道路整修等方式,美化农村环境,提升农村的整体形象。
4. 治理农村污染:加强对农村污水、垃圾等污染问题的治理,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5. 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升农民的生活条件,包括道路、供水、供电等方面的改善。
四、实施步骤1. 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整治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协调。
2. 制定整治方案:依托乡镇政府,组织专家和相关人员制定详细的整治方案,明确整治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等。
3. 宣传动员:通过宣传教育、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动员农民参与整治工作,增强群众的整治意识和积极性。
4. 资金筹措:通过多种方式筹措整治工作所需的经费,包括向上级政府申请资金、社会捐助等。
5. 组织实施:按照整治方案,组织专业队伍进行整治工作,确保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6. 监督检查:建立健全整治工作的监督检查机制,对整治工作进行跟踪检查,及时解决问题并改进工作方式。
水文_稻作_景观与江南生态文明的历史经验_王建革
思想战线2017年第1期第43卷ɴ.1,2017Vol.43水文、稻作、景观与江南生态文明的历史经验王建革①摘要:在江南生态文明历史过程中,有三点特别值得借鉴。
一是古人的水流平衡水利生态技术。
唐宋时期的塘浦圩田制度利用自然的技术,使水网系统水流周流,灌排有序,可以百年不灾。
古人还会有效率地利用河道弯曲蓄水,传统的水塘也对农民有着生态与经济的意义。
二是精耕细作和生态循环技术。
稻作农业对水稻土的培肥,以及桑基农业的生态循环,都是传统农业中的精华和典范。
三是传统的审美意识对园林和一般田野景观的改造。
早期人地关系宽松,古人依靠广大的自然生态景观经营田野和园林。
随着人口压力增加,后期的人们利用水流和小生境经营田野并建成具有江南特色的小园林生态。
关键词:景观;传统农业;生态文明中图分类号:K928.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78X (2017)01-0156-09江南最为核心的区域是太湖以东的吴淞江流域。
东汉以后,太湖逐步形成,吴淞江水系与河网也逐步形成,这一水网是江南水环境的核心,这一区域包括东北和东南两面冈身。
河网水流溢流出海,漫浸着广大地区的农田。
水流涨溢,低地与高地有充足的水环境,河道水流与潮水相顶托,看似排水困难,实则滋润了太湖东部长江三角洲的广大地域,使之成为最著名的渔米之乡。
六朝时期最先发达的区域是三角形的顶尖部分,即松江、常熟一带,这里形成最早的水利区,继后的大规模圩田开发发生在三角形区域的中后区域,即吴江、嘉湖地区。
六朝时期,由于鉴湖的兴修,钱塘江地区也出现大规模的水利农业区,在当时士人眼中,这时长三角与长江中游同属江南。
江南的文化特点是火耕水耨,低湿瘅热,自然与野生环境所占比重较大,人工的和农业的成份较低,生产技术相对落后。
唐宋时期,尤其是宋代,这一地区逐步形成中国历史上最为发达的稻作农业体系,太湖、鉴湖、吴淞江、西湖、南湖等景观优美的水面,不单孕育了相对完善的水利系统,也支持了发达的物流,发达的园林和以自然景观为基础的发达的审美文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环保措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环保措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其核心是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全面繁荣与可持续发展。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环保措施的落实显得尤为关键。
这不仅关乎生态文明建设,也直接影响到农民生活质量与乡村可持续发展。
通过一系列有效的环保措施,我们能够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环保措施,可以从几个重要方面入手:水资源保护、土壤治理、生态农业推广、垃圾分类及处理、森林保护和重建、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
这些措施有助于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农村绿色发展。
水资源保护是农村环保的重要一环。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很多乡村面临水污染问题,尤其是在农业生产上,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导致了水体富营养化。
为解决这一问题,各地可以实施集雨系统,利用雨水收集技术来增加水资源,同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加强河流与湖泊的监测和治理,实施禁用某些高毒性的农药与化肥,以及推广生态养殖和有机农业都是可行的措施。
这些措施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还能提升水质,保障农民的饮水安全。
土壤治理同样是乡村振兴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土壤的退化和污染不仅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可能会引发更大的食品安全问题。
针对这一现象,采用有机肥料替代化肥、开展土壤修复项目、以及推进轮作和间作技术,可以实现土壤的可持续管理。
通过科学施肥和合理灌溉手段,能大幅度降低土地的使用压力,提高作物的产量与品级。
同时,加强对土壤质量的监测,及时识别问题并采取相应对策,有助于避免潜在的环境危机。
在生态农业推广方面,强调发展以生态友好和可持续为导向的农业模式。
推行有机农业、生物农业和精准农业等新兴模式,有利于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比如,通过应用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控制害虫,而非依赖化学农药。
同时,开展种植与养殖相结合的“循环农业”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实现减废增效。
此外,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业技术培训,使其了解生态化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态保护意识。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设计分析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设计分析一、引言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农村现代化。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乡村景观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景观设计的意义、目标以及应采取的设计原则和策略。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景观设计的意义1. 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乡村景观设计可以提升农村的形象,吸引游客和投资者,推动农村旅游和乡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2. 改善农民生活水平: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可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
3. 保护生态环境:乡村景观设计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农田、水源、森林等自然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三、乡村景观设计的目标1. 塑造独特的乡村形象:通过景观设计,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乡村形象,提升乡村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 创造宜居的农村环境:通过景观设计,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居住舒适度。
3. 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景观设计应注重保护农田、水源、森林等自然资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四、乡村景观设计的原则和策略1. 融入乡村文化:景观设计应融入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乡土特色,体现乡村的独特魅力。
2. 强化功能性:景观设计应兼顾美观和实用性,满足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设施。
3.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景观设计应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合理规划农田、水源、森林等自然资源,推动可持续发展。
4. 引入创新技术:景观设计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智能化农业、绿色建筑等,提升乡村发展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
5. 加强社会参与: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农民的意见和需求,加强与农民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共建共享的乡村发展模式。
五、案例分析以某省某县为例,该县位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区域,通过乡村景观设计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1.13江南水乡古镇的旅游开发策略_以乌镇为例
——以乌镇为例
案例介绍
• 江南水乡古镇以其“小桥流水人家”的特色,深厚的 文化底蕴,完好的水乡风光而成为游客青睐的焦点, 近年来各个古镇加强了古镇开发的力度,促进了旅游 业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动 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 但是古镇在旅游大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开发过程中和 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很多问题,古镇开发与保护的可持 续发展问题越来越突出,矛盾越来越尖锐。本案例以 乌镇为典型,从古镇的具体特色和现状等方面入手, 探讨旅游开发策略与相关保护问题。
“废墟文化”:
强调原汁原味,挖掘出来什么样就原样保留成什么样,譬如 说北京“圆明园”就是典型的“废墟文化”保护 。
“空心化”:
在古镇保护中,“空心化”认为保住了建筑就是保住了古镇 的全部,即把原先生活在古镇的居民迁出,再对古镇、古宅、古 街进行修缮,派管理人员、讲解人员进驻。
反对“空心化”的专家认为“空心化”丧失了老百姓能为古 镇营造的那份传统意蕴。与很多建筑保护区相比,古镇的建筑主 体一般没有特别高的保护价值,它的价值是与传统的风俗连在一 起的,只有与当时当地的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充分满足并适应 人们生活要求的民居,才具有经久不衰的感染力。
游览线、影视故事情节发生的场所游览点、诗人作家萍踪
所至而留下的诗文、石刻、碑记等等。这些旅游景观或独
立成景,或作为陪衬,与其它人文(或自然)景观交相辉映,
大大地增加了旅游地的吸引力。
2021/7/20
三、旅游资源的保护
• 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开发和保护之间的关系。 • 不可只为保护而保护。这是消极的,已是被实践所否认的。为保
• 所以古镇当局应该尽快设计一个全方位服务性旅游网站, 为广大游客,尤其是自助游旅客提供方便。
城市化进程中江南乡村水体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思考
安徽农学通报 , nu . e B l 2 1 ,6 1 ) Ahi A Si u1 0 0 1 ( 7 . .
城 市 化 进 程 中江 南 乡 村 水 体 景 观 生 态 安 全 格 局 的 思 考
陈涵 子 严 志 刚
( I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 安徽黄 山 254 ; 40l同济都市景观规划设计联合机构 , 上海 209 ) 002
Ab t a t R rlw trl n s a e i e in o t fYa gz v rh s b e e r a 1 if e c d b l t n ri ca sr c : u a ae a d c p n r go ss u h o n t Rie a e n rma k b y n u n e y ci i a d at il e l ma c i f
e n t o e sofUr n z to r i he Pr c s ba i a i n
Ch n Ha z e 1 e n i ta .
( col f i n ni n et c ne H agh nU i r t, unsa 4 0 1 hn ) 1 ho o f adE vr m n Si c , unsa nv sy H agh n25 ,C ia S Le o e ei 4
景 观 生 态 安 全格 局 不 失 为应 对 策 略之 一 。
关键 词 : 南 乡村 ; 体 景观 ; 态安 全 江 水 生
中图分类号
F2 . 2 3 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7 3 (00 1 07— 7 12 1 )7—16— 4 4 0
Co sd r to fS c iy Pa t r so n i e a i n o e urt te n fRur lW a e nd c p n Re i n u h o he Ya te Ri _ a t rLa s a e i go So t t ng z v s f
江南水乡城镇的特色、价值及保护
江南水乡城镇的特色、价值及保护江南水乡城镇,是中国传统城镇的瑰宝,拥有独特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社会风貌。
这些城镇分布在中国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如苏州、扬州、绍兴、乌镇等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探讨方法。
首先,江南水乡城镇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建筑风格上。
这些城镇位于河流、湖泊或水道旁,四水环绕、百舸竞发。
建筑以水为中心,在自然环境中融洽共生。
居民的房屋大多以木质建造,呈现出独特的建筑风格,如吴门风格、扬州文人风等。
水乡城镇还有丰富的水系和水上交通,以及独特的桥梁、码头和船闸等建筑。
这些特点使得江南水乡城镇成为人们向往的美丽地方。
江南水乡城镇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独特的自然景观,更在于其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文化传承。
这些城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建筑、艺术、文学、戏曲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表现形式。
比如苏州园林代表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巅峰,扬州文人以才情横溢著称,乌镇与《红楼梦》有着密切的联系等。
在江南水乡城镇,人们可以欣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美丽。
这些城镇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不仅对中国本土有重要意义,也对世界文化遗产有深远影响。
然而,由于城市化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压力,江南水乡城镇面临着许多威胁,如环境污染、历史建筑破坏、传统手工艺失传等。
因此,保护这些城镇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江南水乡城镇的保护和管理。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保护水乡城镇的自然和文化遗产。
同时,社会组织、专业人士和志愿者应加入到保护工作中来,共同守护这片瑰宝。
其次,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江南水乡城镇的保护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保护,更需要关注文化的传承。
应加强对传统手工艺的培养和传承,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推广。
同时,结合现代科技和创新思维,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形成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最后,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水乡城镇的特色在于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因此保护水质、水文和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江南水乡古镇保护与开发研究
江南水乡古镇保护与开发研究摘要:江南水乡古镇是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是中国重要的旅游资源。
由于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许多古镇遭受了破坏和破败。
本文旨在研究江南水乡古镇的保护与开发问题,分析现状,探讨解决办法,提出对策建议,为古镇的保护与开发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一、引言二、古镇特点及保护意义江南水乡古镇是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它们在历史上曾经是商业和交通重要枢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古镇的建筑、街巷、桥梁、河流等都保存着古代建筑风格和传统民俗风情,展现了古代商业和手工业的繁荣状况,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古镇的自然风光也十分迷人,水乡、山水、田园等元素相互融合,构成了独特的江南风情。
古镇不仅是历史文化的见证,也是人类智慧和艺术的结晶,它们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古镇的保护意义在于传承历史文化、保护自然景观、促进旅游发展和地方经济。
古镇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保护古镇就是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让后人了解和感受古代的风貌和生活方式。
古镇的自然景观也是需要保护的,水乡、山水、田园等元素构成了独特的江南风情,这一特色景观的保存对于保护自然环境和促进生态旅游有着积极的意义。
古镇的保护也能够促进旅游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增加地方收入,提升地方形象,为地方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三、古镇保护状况目前,古镇保护状况存在以下问题:1. 历史建筑的破坏。
古镇的历史建筑大多数都是木质结构,经过多年风吹雨打,已经出现了老化、倾斜、开裂等现象。
由于现代化建设需要,许多历史建筑也曾被拆除或改造。
2. 生活环境的恶化。
由于城市化进程和人口外流,许多古镇的居民已经迁往城市,留守的老人和孩子居多,许多古镇的生活环境较差,缺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3. 旅游开发不足。
古镇的旅游开发存在滞后和不足的问题,游客设施欠缺,旅游项目单一,缺乏吸引力。
未来乡村旅游规划策略探究——以杭州市航民村为例
Tourism Planning旅游规划未来乡村旅游规划策略探究——以杭州市航民村为例邵佳媛(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00)摘 要:生态文明建设下的未来乡村规划编制,应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处理好生产、生活、生态三者间的关系。
文章以浙江省杭州市航民村为例,进行未来乡村旅游规划研究。
首先,剖析乡村旅游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其次,提出三大规划策略;最后,提出“五化十场景”的实施方案,力图为未来乡村旅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未来乡村;旅游规划;生态旅游;场景;航民村中图分类号:F327;F592.7 文献标识码:A引言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1]。
“未来乡村”最先由浙江省提出,是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以农业农村数字化改革为手段[2],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再深化和再提升。
航民村位于杭州市萧山区东部,是萧绍纺织印染集聚区的核心节点;距沪杭甬高速公路瓜沥出口处约1 km,距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约5 km,是国家级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村约1 100人,村办企业浙江航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民集团)长期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企业500强。
集团控股的浙江航民股份有限公司于2004年8月成功上市[3]。
2022年,全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142.8亿元,上交国家税金5.4亿元,在全国村级经济中居领先地位[4]。
本文以航民村“未来乡村”规划为例,探讨新时代乡村旅游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破题思考(一)问题与挑战1.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航民村位于航坞山东侧,生态本底条件良好,山水田园生态要素丰富,坐拥溇直河、十字水街、白洋川等河汊水系,建成田园广场、牛头公园、村心公园等公共空间。
航民村是典型的产业主导型乡村,以发展实体经济为主,建立了包括纺织、印染、热电、建材、黄金饰品等在内的多门类工业体系[5]。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思路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思路“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对乡村景观加强了建设,在这种背景下要求乡村应转变理念,完善乡村建设模式体系,促进乡村的经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应对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引起重视,合理的对其进行设计,具备新时代所应有的思路,积极对乡村进行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
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思路。
标签:美丽乡村;乡村景观;规划设计1、美丽乡村的内涵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应遵循自然的客观规律,还有不应忽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产生的影响,结合景观优化的原则,将自然、人文以及环境等有效的协调起来,来选取最佳的景观设计方案,保持景观自身的独特性。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应在合理利用景观的基础上使用乡村资源,全面的分析乡村景观的实用性以及效益型等,合理的对乡村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履行“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理念,实现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2、“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景观构成要素2.1乡村聚落性景观乡村聚落性景观应从乡居建筑景观以及乡村生活环境方面来分析,比如以乡居建筑景观来说,乡居建筑景观记录了当地乡村传统的历史文化风速,呈现出了当地乡村的地域文化特色,比如安徽宏村,徽派民居很能够完好的传承保留下来,为人们呈现了百年徽派民居的独特的景观,其自身的历史文化价值显而易见,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以乡村生活环境方面来说,乡村生活环境景观体现在了庭院上面,比如乡村的公路、街道、基本设施、公园以及广场等等,这些方面与乡村人们密切相关,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時提升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素养。
强调乡村聚落性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不可破坏乡村本来的面貌,对用地也应加强管理。
2.2乡村生态性景观乡村生态性景观包括了多个方面,比如丰富的森林资源、湖泊河流以及保护区等等,对于这些方面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应加强保护,在规划方面不应作为重点设计对象。
乡村植被包括乡村道路两旁树木、绿地资源等等,在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在保护的基础上才可进行,将设计与保护自然环境有效的协调起来。
基于江南地域文化特色表达的乡村景观设计
基于江南地域文化特色表达的乡村景观设计党的二十大指出,应进一步加快乡村振兴战略步伐,将乡村生态环境建设、人居环境建设、优秀民俗文化保护、乡村风貌改造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任务环节。
目前,全国各地都已经认识到乡村文化保护、乡村风貌改造的重要性,通过颁布一系列利好政策,鼓励地方农村率先开展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设计,以提高当地居住环境质量,促进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彰显地方文化品牌内涵,以此带动民生发展。
江苏、浙江、上海是我国江南地区的主要代表,从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其乡村风貌改造、乡村景观设计速度与质量都处于全国前列。
1 地域文化从宏观层面来讲,地域文化是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的人民在特定历史阶段创造的具有鲜明特征的考古学文化;从微观层面来讲,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特色文化、特有文化、民俗文化等的集中体现,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个地区人们思想发展、精神提升、价值追求的主要媒介。
因此,通过地域文化的概念分析可知,其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特征。
江南地域文化是指在我国长江以南一带形成的地方性文化,与齐鲁、岭南、巴蜀、中原等地域文化一同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江南地域文化具有3 个典型特征:(1)具有崇文性。
自古以来,江南社会普遍崇尚文教,重视发展文化教育,一方面这与当地教育基础和文化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另一方面江南一带物质生活水平较高,文化有很大的市场需求,需要在文化内容、题材和形式上不断创新来吸引大众。
(2)具有开放性、包容性。
江南文化的开放包容源于通达的水路交通,便利的水上交通网提供了人们交流互动的基本条件,漕运的充分利用推动了船来舟往的经济贸易,而经贸活动又有力促进了文化的融汇交流。
(3)水文化突出。
江南水网密布、形态多样,水的属性——温润、灵动、善变、通达、随物赋形,早已融入江南地区生活的方方面面,化为江南文化的重要因子。
因此,江南文化既有报效国家的忠勇特质,又尊重个人的发展和追求;既灵活机智,又脚踏实地;既开放包容,又厚重坚韧。
江南古镇与水乡文化论文
江南古镇与水乡文化论文一、引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美丽、俊秀的江南水乡古镇风光,使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著名作家余秋雨曾在《文化苦旅.江南小镇》中写到:“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一座座雕刻精致的石桥......不久,就会走进一种清空的启恬之中……”。
可以说,江南美,美在古镇,而古镇美,则美在水景。
水,作为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种特殊产物,承载着人类生命起源的重要使命,也是江南水乡古镇自然美中最具魅力的元素。
在魅力无限的江南水乡古镇水景中,融入生态发展的理念,则能够使古镇水景的魅力发挥到极致,而本文的研究也正是基于此目的。
二、江南水乡古镇水景生态特征(一)生态舒适性特征江南水乡古镇众多的水景景观中,大多以水与自然景物或人造景物互相结合的形式构成,这种交互式、共生式的组成态势,凸显出了水景景观的自然和谐感,博得了大多数游客的眼球,在此基础上,古镇水景被更多地融入到水乡建筑的辅助建造中,成为提升游客观赏、游玩、视听舒适感的关键要素。
可以说,水乡古镇水景表现出的生态舒适性特征,显得异常凸显。
例如,著名的乌镇桥里桥风景,鳞波荡漾的河面上,横竖交错着两座古石桥,远眺过去,给游人以视觉上的静态美感,微风轻抚,水面凌动,与石桥交相呼应,又呈现出动态美感,石桥和水景的共生共融,显得如此和谐,游人观之,心旷神怡、身心放松,在生态的气息中,立刻能够体验到一种舒适感。
(二)生态净化性特征水乡古镇的水景还具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作用,对调节大气湿度,滋润土壤和花木都有显著的效果。
此外,水景能够改善水乡古镇中的空气质量、绿化环境,增加大气湿度,对人体的健康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例如,周庄八景之一的“急水扬帆”便是生态净化性特征表现的最好诠释。
急水港西连白蚬江,东达淀山湖,江面宽阔,水流湍急,水面时常能产生“水雾”现象,无形中增加了空气中的负离子,起到净化空气、绿化环境的效应,给人们带来身心愉悦的“爽”感!在生态化水景景观的作用下,水雾弥漫,水乡古镇景观现场的迷幻化效果倍增,起到了促进局部生态水体循环的作用,对于调节局域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美化周边环境、净化空气也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古村落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生态策略以高迁古村落为例
古村落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生态策略以高迁古村落为例一、本文概述本文以高迁古村落为例,探讨古村落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生态策略。
高迁古村落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乡土风情。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古村落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环境破坏、文化传承危机等。
因此,如何在保护古村落文化生态的基础上,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首先对古村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进行阐述,指出文化生态保护在其中的关键作用。
接着,通过深入分析高迁古村落的文化生态现状,揭示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文化生态策略,旨在保护古村落的文化遗产、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活力。
文章总结了高迁古村落可持续发展文化生态策略的实践意义与未来展望,以期为其他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高迁古村落概述高迁古村落,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某个宁静山谷之中,是一个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古老村落。
这个村落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而闻名。
高迁古村落的建筑大多保留了明清时期的风格,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水之间,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
除了建筑风格独特外,高迁古村落还以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著称。
这里的居民保留着许多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如编织、陶瓷制作等,这些技艺代代相传,成为了村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迁古村落还保存着丰富的民俗活动,如传统的庙会、舞龙舞狮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高迁古村落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一方面,传统建筑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现代化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逐渐减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困境。
因此,如何在保持高迁古村落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文化生态策略的概念,旨在通过整合高迁古村落的自然资源、文化遗产和社区力量,实现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美化乡村扮靓岛城以村庄环境整治全力助推“两年攻坚计划”
美化乡村扮靓岛城以村庄环境整治全力助推“两年攻坚计划”中图分类号:tu982.2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如果说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的城市天际线,是城市之美和城市繁荣的象征,那么村庄环境的优劣则彰显了一个地区的文明底蕴和生态形象。
扬中物阜民丰、生态优良,素有江中明珠美誉,优美怡人的乡村风貌,历来是我市水上花园城市的一张“名片”。
自全省村庄环境整治活动开展以来,我市依托“四城同创”和新市镇建设,从城乡环境中最薄弱的环节入手,全市各级戮力一心、强力推进,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镇江率先完成了11个示范点村庄的整治任务。
今年是村庄环境整治全面铺开的关键之年,龙年的誓师大会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两年攻坚计划”,刚性的指标体系对我市村庄环境的整治质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站在“两年攻坚”的起点,我们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凝神聚力,牢牢把握“四个要素”,按序时进度全力推进各项整治工作,切实擦亮扬中的这块“生态名片”。
一、在整治理念上求“精”,因地制宜,重塑水乡风韵村庄环境整治需要契合实际、高点定位。
“眼界决定境界、理念决定高度”,只有在理念上精益求精,才能在事业中力拔头筹、在发展中谋取跨越。
近年来,我市城建投入逐年加大、城乡建设如火如荼、城市形象日新月异,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城市化进程的提速在促进农村富裕、农民增收的同时,农村的人居环境并未因此改善。
对照去年出台的江苏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乡村环境的掣肘,已成为我市冲刺“二次率先”的一块短板。
与以往专项整治不同,本次村庄环境整治是全省从上至下全面铺开、持续数年的“综合战”和“持久战”,整治内容丰富、目标具体、重点突出,绝非“面子工程”。
扬中地处江南水乡,岛内河网纵横、绿意盎然。
统筹城乡建设、整治村庄环境、再现我市的水乡风情和魅力,关键要着力做好“水、绿、居”三篇文章。
一是要重现水的灵动。
城市有水则灵,灵动的水既是扬中地域特色的象征,更是城市文化品位的标志,是一种无形的资源。
江南水乡的绿色生态社区规划
群落绿化、庭院绿化、道路绿化 以及山林绿化 ,形成
点上成景、线上成荫 、面上成林 的绿化系统 ,使单纯
的景观 绿地 融入 ¨常 活之rr( f 细图 2场号透 视
的 角度斟 酌住 宅层 高与形 态 ,材料 上多选 用 卵石 、块
石、 仿木材质 ,色彩追求淡雅清秀,不过分突出建筑 单体形象 ,只是将其作为环境 中的一个构件 ,并尽量
保护 原 有植被 ( 6。 图 )
白云深处生 态住 宅社 区总建 筑面积 l. 47万 ,
共 49户 。总体 规划 可概括 为 :①一 条 环 线 :即 中心 9 曲环 ,小 区生活 由此展 开 ;②两 个 界面 :以会 馆为 中
的可居 可游 。
3 绿 色生 态 的社 区环 境
在金成 白云深处 生态住宅社区的设计中,强调与 自然环境相融合 ,先保护后开发,重点保护原有的生
态环境 ,同时结合地形地貌做保护性的生态开发 ,并
重点突出水环境系统 、新能 源系统和绿 化系统 的建 设。在水环境系统方面,拟将污水 、 雨水收集处理后 重复使用 ,设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污水处理系统 、 中水回用系统等,并选 用节水型器具 在节能方 面 , 对住宅的朝 向、通风 、采光的设计符合节能 的要求 , 并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 ,合理选用太 【 下转第 1 页) 5
住宅社区正是顺应这一发展潮流 ,结合 《 绿色生态住 宅小 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和 《 绿色建筑评定体系 ( B 0 ) ,从实 际出发 ,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和 G T2 1》 0 开发 ,并于 20 年 l 月 1 该 实施方案通 过 了国 01 1 7日 家建设部 、 浙江省建设厅和专家组 的评审,成为国家
南京市江宁区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现状及措施
南京市江宁区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现状及措施1. 引言1.1 南京市江宁区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现状及措施南京市江宁区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该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
目前,南京市江宁区的田园乡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现状分析中,我们将重点关注南京市江宁区田园乡村建设的发展现状,分析其优势和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南京市江宁区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
这些措施包括制定政策支持和扶持措施,加大投入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强乡村文化振兴,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乡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同时,南京市江宁区还正在探索创新发展模式,打造一批示范性项目,引领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
在特色乡村建设方面,南京市江宁区将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努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实现全域绿色、智慧、和谐发展。
2. 正文2.1 南京市江宁区田园乡村建设现状分析南京市江宁区位于南京市东南部,是一个风景优美、乡村资源丰富的区域。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宜居环境的追求,南京市江宁区的田园乡村建设备受关注。
在当前形势下,南京市江宁区田园乡村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部分传统农村逐渐失去了乡村特色,村庄规划不合理,农房杂乱无章,田园景观受到破坏。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业劳动力外流现象较为突出。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道路状况不佳,水电供应不稳定,影响了农村生产生活的质量。
南京市江宁区的田园乡村建设也有一些积极的因素。
区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适宜发展乡村旅游、农业观光等产业。
政府多次推出扶持政策,引导农民转变种植结构,推广农业科技,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南京市江宁区田园乡村建设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有一定的发展机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是一个空 间地域 系统。江南乡村 渠道水 网交 织 , 水
塘星罗棋布 , 丰富的水域环境 与农 田、 林地 、 村镇聚落等组成
一
传统的江南 乡村景观形态丰富多样 , 蜿蜒 的小河 、 宁静 的
池塘 、 秀的水荡 、 朴的大树、 灵 古 飘香 的果 园等共同构成诗意 的水乡景观。但是 随着经 济的快速发展 , 乡村 的建设 用地不 断增加 , 人多地少成为江南 乡村发展所面临的严 峻问题 , 很多 弥足珍贵却被视 为荒滩荒 地的乡土环境 遭到破坏 , 乡村 自然 生境逐渐退化。
维持 。
随着人 工建设对 乡村生态环境 干扰 的增强 , 水域 、 耕地和 其他非建设 用地 E益减少 , t 乡村环境的异质性 、 镶嵌 度等级增
高, 斑块 日益破碎化 , 割裂的生态格局增加 了乡村生态环境 的 脆弱性 , 更降低了乡村生态系统 自身的调控 能力 。
2 水 网 乡村 景 观 环 境 现 状分 析
构分析可看出 , 基质、 斑块 、 廊道分化十分明显 , 普遍呈现出水 田、 水塘和居住点的镶嵌特征 , 均匀程度较高… 。
12 景 观 多样 .
水是江南 乡村景观 的灵魂 , 也是 江南乡村景 观体 系 的核
涵养功能也大为降低 。大 树、 ( ) 、 河 溪 流 池塘 与 自然植 被是
摘要 : 江南乡村 具有 典型的水 乡景 观 , 但是随着城乡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 , 江南乡村的景观生态 环境 也面临着挑 战和冲击。文章从分析江南乡村景观生态特征和现存 问题入手 , 从生态规划 的角度 , 江南 乡村 景观环境更新 的生 态 对
化策略进行研究 与探讨 。 ・ 关键词 : 江南乡村 ; 景观更新 ;生态
丰 富 的 边 缘生 境 , 护 了 乡村 生 态 系 统 的 景观 多 样 性 。 维
这些 固有的 自然元素 。 自然、 自然 斑块在大量地 退化和消 半 失, 取而代之 的是宽马路 、 大广场、 花园式” “ 厂房等 硬质界面
的人工景观斑块 , 生境条件趋于简单 、 破碎化 , 原有 自然生态 系统的正常结构 和功能遭到破 坏。
个人工与 自然复合 的生态 系统 , 成 了介 于 自然环境与城 形
镇 环 境 之 间 的 独特 水 网乡 村 生 态 特征 。
1 1 结构 均 匀 .
不同地区的乡村 因其 自然景观组成要素不 同导致发育于
相应 的景观类 型的乡村结构各不相同。从江南水乡区域景观 水平 的角度看 , 形成 以农耕水 田为基质 , 道路 、 河流和灌溉渠 道为廊道 , 居住点和水塘为斑块 的景观镶嵌 结构。从景观结
地处水网地 区的江南 乡村 拥有丰 富的湿 地资源 , 湿地是
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 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 境之一 , 被誉 为 “自然之 肾 ” 。但是 由于 开发建 设 的粗 暴干 扰, 大片 的湿地转化为鱼塘 , 鱼塘转化为水 田, 最终变为干地 , 甚至成为建设用地 , 许多保 留的湿地 由于失 去了连续性 , 生态
1 江 南 乡村 景 观 的 生 态特 征
13 .
生 态 脆 弱
与 自然 生态 系统相 比, 乡村生态 系统 的 自我调控 和 自我
维持能力 比较薄弱 。当 自然生态系统受 到外界干扰 时, 可借
助 自我调节和 自我维持能力 以维持生态平衡 ; 当乡村生态 而
系统受到干扰时 , 其生态平衡只有通 过人们 的正确参 与才能
中图分类号 : 9 1 P 0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2—10 【0 2 0 0 3 0 10 32 2 1 )3- 3 5- 3
乡村 的土地是有生命 的 , 是大 地景观 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 分 。在江南乡村 , 田格局 、 水 沟渠 阡陌 、 护坡池塘 等丰富 的水 域 自然生境条件与农村建设 用地犬齿交错 , 创造 了江南 乡村 水 网格局 的特色景观。但是随着城乡建设 的不断推进及人工 建设干扰 的不断增强 , 乡村聚落 的景观生态环境 也面临着前 所未有 的挑战和冲击。乡村 自然环境 的异质性 、 镶嵌度等级 增高 , 人工环境和水域 自然生态协 调共生 的环境 关系 日渐失 衡 , 网生态环境愈显脆弱。因此 , 水 从生态规划的角度研究如 何促进江南乡村景观环境的有机更新 , 对建设 可持续发展 、 健 康、 安全 的乡村生态环境有 十分重要 的现实意义。
江苏农业科学
21 0 2年第 4 0卷第 3 期
- 3 - - — 5・ —3 — —
丁金华.江南乡村景观环境更新的生态化策 略[ ] 江苏农业科学 , 1 , ( )3 5 3 7 J. 2 24 3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 0 3
江南 乡村景观环境更新 的生态化 策略
丁 金 华
( 苏州科 技学 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江苏苏州 25 1 ) 10 1
2 2 污 染严 重 , 态环 境 遭破 坏 . 生
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 的不 断加快 , 江南乡村也 面临着前
收稿 E : 1 — 5— 8 t 2 1 0 1 期 0 基金项 目: 国家住房和城 乡建设部软科 学研究项 目( 编号 : 0 R 2 8一 2 0
—
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 , 突出表现在环境污染 日益严重 , 生态环 境遭到破坏。江南 乡村环境 受污 染的原 因主要 包括工 业污 染、 农业污染 、 活污染 、 生 航运污染及旅游污染等几方面 J 。 首先 , 江南地区迅速发展 的乡镇企业由于布局分散 、 规模
乡村地区固有的特征 , 然而乡村大规 模的开发建设 很少考虑
心 , 泊、 湖 河道 、 湿地等 自然要素是构成 乡村生态系统 的主要
元素 。此外 , 乡村生态 系统也包括 了经人类改造 的半 自然元 素( 如农 田、 鱼塘 、 园地等 ) 以及乡村住宅建筑 、 , 乡村道 路、 桥 梁等人工构筑物 。所有这些元素交错分布 , 有机结合 , 创造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