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的教育思想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教育理论
教育学著作:《爱弥儿 论教育》(20年思考、3 年成书)
通过对假想的教育对象爱弥儿进行系统教育的过程,
批判旧的教育制度,提倡服从自然法则,听任人身心 自由发展的“自然教育”。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 的手里,就全坏了” 教育的任务是使儿童“归于自然”,弃恶扬善, 恢复其天性。 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为自然人,通过自然教育使 人的本性得到自然发展 教育的过程要以顺应自然法则和人的天性为准则
预习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裴斯泰洛齐教育论著选》,夏之莲等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裴斯泰洛齐著:《林哈德和葛笃德》(上、 下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吴式颖等主编:《外国教育思想通史》,第 2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 赵祥麟主编:《外国教育家评传》,第一卷,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法兰西革命和各个政党的领袖们曾经联合起来向他祀典。 1794年5月7日,掌权的罗伯斯庇尔在演讲中极力推崇卢 梭,说他是革命的导师,并下令将他的遗骸迁葬于先贤祠。 在议会大厅里,这个人的半身像,面对着富兰克林和华盛 顿。 德国哲学家康德因读他的作品而为之神往,说他“使我双 目重光”,所提出的“自由是人类的特性”的原则也是受 到他的启发。 德国狂飙运动时期的一切天才,由它的先驱莱辛,经由赫 德,而至于歌德和席勒,都是这个人的崇拜者。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少年时候,颈项间悬饰一块佩有这 个人肖像的纪念章。日内瓦最著名的新教育学院,冠以这 卢梭的名字。
人性至善,要把糜烂的社会救起,必须要使人率性发展,去掉社 会的璀璨戕害。
天赋人权论:人生而是自由的,在权利上生而平等。 社会契约论
绝对的平等状态已经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和文明的进步一去不复返 了; 试图借助于社会契约,借助道德与法律,重新恢复“自然”的神 圣维度; 人类历史的演进轨迹是从平等到不平等,然后再在更高的基础上 复归平等。
卢梭本人已叙述了他的一生。他的自传 《忏悔录》写于1766年至1770年,卢梭用 一部独特的自传回应伏尔泰出版的对他的 讽刺文章。 1778年5月伏尔泰去世。“我与他的存在是 相互连在一起的,他如今已死,我也将不 久于人世!”一个多月后(7月2日),卢 梭的预言成为现实。
伏尔泰与卢梭
同为时代的批判者:“18世纪是伏尔泰和 卢梭的世纪” 伏尔泰活着的时候是一颗璀璨的明星, “百科全书派”如众星捧月般围着他,法 兰西知识阶层对他趋附奉承,整个欧洲上 流社会对他顶礼膜拜。 卢梭有生之前则饱受颠沛流离之苦,遭受 社会各界的猛烈攻击和诽谤,领略了难言 的屈辱、失意和贫穷。
卢梭的教育思想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 人类思想史上最富有传 奇色彩的人物之一 教育思想史上三位伟大 人物之一
柏拉图、卢梭、杜威
学习卢梭的方式
阅读卢梭的人生 解读卢梭的主要文本
阅读原著
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
卢梭纪念碑
戏剧性的人生
自然宗教观
在卢梭生活的时代,无神论是法国知识精 英中的一种时髦风尚,风行于上流社会;
广大平民百姓确是虔信宗教的;
“对于那些辗转于苦难现实泥沼中受压迫 者们来说,最希望聆听到的声音不是理性 的咏叹调,而是宗教的安魂曲。”
自然宗教观
传统的天主教狭隘、偏执,实施残暴的专 制统治。
天主教把教义变成了自由心灵的一种桎梏,把
近代自然观念的发展
自然规律的发现:自然科学的发展 哲学认识论:感觉经验的强调 人与社会的规律
宗教观念:自然神论 社会状态:自然状态 自然道德(公正、自由、平等)、自然权利
(天赋人权)、自然法(社会契约) 自然教育理论
自然哲学观
承认自然世界的客观存在,并且遵循他指 引的方向前进,这是哲学思想的基础。 感觉经验论:
卢梭思想的影响
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
第1条:“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
的。” 第2条:“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护人 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 第3条:“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 第6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
卢梭思想的影响
1793年法国宪法:“社会的目的是公共的幸 福”;“一切公民都同样有资格担任公共职务”; “主权在民,主权不可分,不可失,不可弃让”; “当政府侵犯人民权利之时,全体人民,以及人 民的每一部分,最神圣和最不可少的义务就是起 义。” 杰弗逊起草的《美利坚合众国十三州共同宣言》 序言:“我们认为下述这些真理是非常明确的: 一切人都是生而平等的,造物主曾赋予他们以一 些不可让与的权利,……政府的权利来自被统治 者,变更或废除政府,这是人民的权利。”
父权制下的女性观(女性依然从属于男性),受 到了西方女权主义者的批判
思考与讨论: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与夸美纽斯教育思想 中的“自然”有何联系与区别?
联系:是夸美纽斯思想的继承与延续; 区别:夸美纽斯强调的是外在的“自然”,卢
梭更强调内在的“自然”,即教育要符合儿童 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应儿童的自然本性。
从加尔文教改宗天主教 度过了10年浪漫而稳定的生活
今日的日内瓦
一举成名
在巴黎结识了许多名流和贵妇,并且成为百科全 书派的成员; 1750年,法国第戎学院开展了一次征文活动,题 目是《论科学与艺术是否败坏或增进道德》。卢 梭的论文论证了科学和艺术进展的最后结果无益 于人类,获得头等奖,使他顿时成为一代名人。 1753年,卢梭以《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一文再次应征第戎学院的征文,尖锐地指出一切 社会不平等和罪恶的根源都产生于私有财产,与 伏尔泰结下宿怨。
自然教育理论
顺应自然法则就是教育必须遵循儿童身心 发展的特征 教育分为三种: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 事物的教育 如何使三种教育协调一致,趋向同一目的 呢?
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必须顺应自然的教育。
自然教育理论
教育要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实施; 将教育年龄划分为四个阶段:
幼儿期,从出生到2岁
卢梭作品
《论科学与艺术》(1749),商务印书馆,何兆武 译;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753),商务印 书馆,李常山译; 《新爱洛伊丝》(1760),译林出版社,李平沤、 何三雅译;
《社会契约论》(1762),商务印书馆,何兆武译;
《爱弥儿 论教育》(1762),商务印书馆,李平沤 译; 《忏悔录》(1770),商务印书馆,黎星译; 《漫步遐想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廖灯明 译; 《卢梭评判让-雅克:对话录》,上海人民出版社, 袁树仁译;
感觉是认识的基础,人的认识活动是从感性认
识开始的—— “我感故我在” “我们最初的哲学老师是我们的脚、我们的手 和我们的眼睛。”
在“约定”下归于“自然”——社会政 治观
“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社会契 约论》开篇 人性善、社会恶理论:人本性善良,是社会使其堕落。
影响了后世众多教育家: 从裴斯泰洛齐到杜威,甚 至现在的英国著名教育家 尼尔(Neil,自由主义教育 思想,代表作《夏山学 校》 )
思考与讨论:你如何评价 卢梭?
卢梭雕像
参考文献
卢梭著:《爱弥儿 论教育》(上、下卷), 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 罗曼· 罗兰选编:《卢梭的生平和著作》,三 联书店1993年; 吴式颖等主编:《外国教育思想通史》,第 2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 赵祥麟主编:《外国教育家评传》,第一卷,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赵林著作:《浪漫之魂:让-雅克· 卢梭》,武 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
家庭教育和体育 童年期,从2岁到12岁Leabharlann Baidu感觉教育 少年期,从12岁至15岁 智力教育和劳动教育 青年期,从15岁到成年 以道德教育为主
自然教育理论
女子的教育
最终目标是培养贤妻良母,这是自然法则富裕女性的
天职; 与男子的教育无论在内容、观点、方法还是体系上都 大相径庭; 不过对女子的教育,同样是从自然出发,顺乎女子的 自然天性,因为自然使男女天生不同,而且存在着互 补的倾向,因此应该施予不同的教育。
卢梭的手稿
戏剧性的人生
“66年的一生是由混乱、真实与想像的不幸, 以及与朋友和仇敌激烈争论所构成的一串 独特锁链。” “有時生活在疯狂的行为中,有時则沉溺 于梦想中,有時就在懒散中混日子,或是 为了逃避罪恶的世界而陷入精神的崩溃 中。”
戏剧性的人生
临终的时候说:“我一個人孤独地活在这 个世界上,没有兄弟,没有亲近的人,也 没有朋友;除了我自己,没有任何社交活 动。我这个在所有人当众最亲切、最合群 的人是被大家共同唾弃鄙视的,从我面前 经过的人难道不都是向我吐唾沫、而不是 跟我问候吗?这整个世代难道不是以能活 埋我为乐吗?”
《爱弥儿》第四卷“信仰自白,一个萨瓦省的牧师述” 他相信灵魂不灭和上帝的存在,却否定教会的神圣启示, 认为唯一值得爱弥儿信仰的是以智慧和情感为基础的自然 宗教; 上帝存在于他所创造的万事万物中,存在于信者的心中; 宗教信仰的基础不是知识理性,而是道德良心和自由心情; 人与上帝的交往不在于外在的宗教仪式中,也不是在对 《圣经》文字的理解中,而是在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 中。 提倡宽容敦厚的宗教精神,强调对不同宗教信仰的宽容。
戏剧性的人生
出生于日内瓦一个贫穷的钟表匠家庭。 出生时母亲难产而亡,从小在父亲的影响下遍读 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的名人传记。 1722年,卢梭入校学习拉丁文,同时也学习绘画、 数学等。这便是他最初的也是唯一受到的正规学 习。两年后,他被送到马斯龙手下学习当律师书 记,不久又转而向雕刻师学艺,不料受到匠师的 暴虐,便弃业出逃,开始了流浪的生涯。 1728年,结识了华伦夫人
复杂与矛盾的个体
遗弃自己的5个孩子——写作教育巨著; 自己从小就博览群书,却认为儿童在12岁 之前连书本都不能碰; 与同时代的人物格格不入 后代卢梭的研究者之间也矛盾重重(民主 传统的缔造者还是极权主义的先驱?) 感性与理性的冲突 自然人与国家公民 ……
死后人们对他的态度
虔诚的信仰变成了一些虚假的仪式,把基督徒 的美德变成了一种偏狭的宗教迫害和变态的仇 恨。 中世纪天主教所采取的种种形式化的赎罪手段 和维系信仰的方式——密室忏悔、买卖圣物和 赎罪券、十字军杀戮、宗教裁判所和火刑法庭 等等,使基督教成为一种残忍嗜血和偏执狭隘 的宗教。
自然宗教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