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专题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可以总结如下:
1. 鸦片战争(1840-1842年):中国与西方列强发生冲突,中国失去主权,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2. 戊戌变法(1898年):清朝政府尝试进行改革,推行洋务运动,但改革失败。
3.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年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清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4. 新文化运动(1915-1921年):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化和思想的革新,提倡科学、民主、平等和自由。
5. 北洋政府(1912-1927年):袁世凯建立的北洋政府在中国大陆统治。
6. 五四运动(1919年):抗议巴黎和会对中国的不公正决定,激发了爱国主义和民主运动。
7. 国共合作(1924-1927年):中国共产和国民达成合作,推动了国内现代化建设。
8. 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年):国共内战后,国共合作破裂,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迁都南京。
9. 抗日战争(1937-1945年):中日之间爆发了全面战争,中国抗击日本侵略。
10. 解放战争(1946-1949年):共产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了毛泽东领导的新中国。
11. 建国初期(1949-1976年):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实行计划经济和集体化。
12. 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毛泽东发动的政治运动,严重破坏了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
13. 改革开放(1978年至今):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市场经济,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总的来说,中国近现代史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向现代化的转变,包括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变革和挑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结中国近现代史是一个丰富而复杂的领域,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众多方面。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战争、革命和改革,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演变。
本文将回顾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分析其中的重要事件和思潮,以及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第一阶段:西方列强入侵与鸦片战争的启示19世纪初,中国面临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压迫,这种压力迫使中国开放海港并签署不平等条约。
其中最重要的事件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
这场战争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揭开了近代中国的序幕。
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得中国深刻认识到自身的弱点和不足,对西方的技术和制度开始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二阶段:太平天国与戊戌维新在19世纪中叶,中国社会进入了动荡的时期。
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使得中国帝制面临严重威胁。
虽然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但它对后来的革命和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1860年,中国签署了《北京条约》,进一步削弱了中国的主权。
1898年的戊戌维新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次尝试,它试图通过启蒙思想和科学方法来改造中国传统社会。
然而,戊戌维新的变革受到保守势力的抵制,最终宣告失败。
第三阶段: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然而,革命后的中国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一场知识青年的爱国运动,鼓舞了中国的革命意识。
在这一时期,中国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并将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初步雏形。
第四阶段:国共内战与新中国的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
国共内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斗争,并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新中国在其成立后立即进行了土地改革、政治改革和经济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变革。
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同时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和现代化进程。
第五阶段: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1978年,中国启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以推动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结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发展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晚期,经历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国共内战、抗日战争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最终走向新中国的成立。
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变革,也形成了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首先,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这一时期,中国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和压迫,国家主权受到了严重侵犯,国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同时,中国的封建社会结构也导致了国家的内部动荡和社会的不稳定。
这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成为了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背景。
其次,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和奋斗。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无数仁人志士和爱国者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惜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
他们的奋斗精神和爱国情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成为了近现代中国史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再次,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也离不开各种思想文化的交融和碰撞。
在这一时期,中国接触了西方的文化和思想,启蒙思想、资本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思想等纷纷传入中国,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文化交融和碰撞,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文化动力。
最后,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为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活力。
综上所述,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是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历史,是中国文化交融碰撞的历史,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历史。
考研中国近现代史要点总结
考研中国近现代史要点总结中国近现代史是考研历史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涉及到了中国从晚清时期到建国后的历史变迁。
下面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要点总结,以便于考生进行复习和备考。
一、近代史时期背景近代史时期,中国经历了晚清时期的社会动荡和列强入侵的屈辱历史。
晚清时期,封建社会和帝制统治逐渐衰落,社会矛盾激化,国家面临内忧外患的境地。
列强入侵中国,瓜分势力范围,对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形成控制。
这一时期的背景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晚清时期的改革与变革晚清时期,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变革,力图挽救国家危亡。
洋务运动是晚清时期的重要改革措施之一。
光绪皇帝主持了一系列的变法措施,如戊戌变法等。
但由于帝制体制的阻碍,这些改革措施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辛亥革命与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也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次彻底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皇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近代中国的革命风潮的兴起,为中国日后的革命进程奠定了基础。
四、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五四运动抗议了巴黎和会的决议,反对列强对中国的不公平待遇。
这一运动的重要意义在于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对中国整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发展中国共产党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组织之一。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近代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崛起。
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成立,通过不懈努力,发展壮大,并成功领导了中国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六、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中的一次重要革命战争。
这场战争抗击了日本侵略者的进攻,保卫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解放战争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场解放全中国的大规模战争,最终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确立了新中国的成立。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与改革开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经典)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复习专题一中国近代史上列强侵华一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中国近代史是列强侵略中国并使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1 鸦片战争和《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进入革命时期。
〔1〕鸦片战争〔2〕《条约》2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俄国侵占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2〕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3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甲午中日战争〔2〕《马关条约》4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辛丑条约》二近代列强侵华的主要国家和方式从国家看:近代前期,侵华国家最初以英法为主,美俄是帮凶;19世纪末,日本也参加侵华队伍,美日成为争夺中国的主要国家。
近代后期,侵华的主要国家是日本和美国。
这种变化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开展,各国实力变化的反映。
1、英国、法国:〔1〕资本主义国家为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进展商品输出,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2〕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在此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俄国〔古代史:17世纪中期,沙俄势力侵入我国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筑据点。
〕〔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2〕19世纪中期,支持阿古柏入侵,并于1871年占领伊犁。
80年代,中俄签约,中国收回伊犁,俄国割占中国西北一块领土,并索取大量赔款。
〔3〕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美国〔19世纪末提出“门户开放〞政策〕〔1〕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积极支持介石打战。
〔1950年,侵略朝鲜,美国第七舰队入侵海峡,组织人民解放军解放。
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复习:专题归纳
5.中国近代革命的发源地:
(1)戊戌变法:康、梁领导;广州万木草堂是广东最早的新式学堂
(2)民主革命:孙中山领导;广州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
(3)大革命的兴起: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时间、内容、影响)
黄埔军校(时间、领导人、特点、作用)
对根据地:“三光”政策、毒气战、细菌战、制造无人区
对沦陷区:经济掠夺、奴化教育、华北“治安强化运动”、华中“清乡运动”
4.甲午中日战争和全面侵华战争的比较
同:蓄谋已久、为摆脱国内危机、制造大屠杀等
异:结果不同、抗战的规模不同、抗战的方式不同
九.台湾问题
1.近代列强对台湾的侵略:英、法、美、日
2.侵华事件: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今年是甲午战争110周年)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2年,成立伪“满洲国”
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1937年,“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3.侵华暴行:
两次大屠杀:旅顺、南京
3.十年动乱:湖北二汽;南京长江;国防科技(导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
4.改革开放:宝葛大京、“神舟”飞船
(注意:课本上四个时期关于经济建设成就的地图)
六.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1.三民主义:
内容:民族主义(民族革命):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民权主义(政治革命):即“创立民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七.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八年级历史近代史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历史近代史知识点总结如下:一、鸦片战争背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爆发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发动了鸦片战争。
结果: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太平天国运动背景:鸦片战争后,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频发。
领导人:洪秀全。
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结果:太平天国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三、洋务运动目的:为维护清朝统治,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
内容: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建立海军、创办新式学堂等。
结果: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四、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五、戊戌变法背景: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
内容: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
结果:戊戌变法失败,但具有思想启蒙作用。
六、义和团运动背景: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矛盾激化。
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结果:被八国联军镇压。
七、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背景:义和团运动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
结果: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八、辛亥革命背景: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
领导人:孙中山。
结果: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九、新文化运动背景:袁世凯复辟帝制,民主共和观念受到挑战。
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意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以上是八年级历史近代史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近现代史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包括了清朝末年、辛亥革命、抗日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等重要事件。
本文将对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期间的重要事件和发展。
一、晚清时期1. 甲午战争:1894年至1895年,中国与日本爆发的一场战争,中国战败后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造成震动全国的“甲午国难”思潮。
2. “戊戌变法”:1898年,中国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的一场变法运动,试图改革晚清政治制度和推进现代化,但因受到守旧势力的反对而失败。
二、辛亥革命1. 辛亥革命: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宣布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封建统治结束,开启了新的历史时代。
2. 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发起的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提倡科学、民主、平等的新文化思潮,对中国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抗日战争1. 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并建立“满洲国”,这一事件引发了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
2. 卢沟桥事变:1937年,日军在卢沟桥附近发起进攻,导致中日全面战争的爆发,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顽强的抵抗。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
2. 社会主义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改革措施,包括土地改革、农村集体化、计划经济建设等,推动了国家的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涉及了晚清时期、辛亥革命、抗日战争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等重要事件。
通过了解这些重要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过程,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内容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内容总结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
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内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内容1一.特点,特征,表现,标志1、19世纪40、50年代西方列强侵华所表现的特点:以直接的武装侵略为主。
2、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征:反封建同时反侵略,《资政新篇》提出发展资本主义。
3、中国近代外资企业、洋务派企业、民族资本企业的共同特征:都是使用大机器的近代工业,都是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
4、19世纪60、70年代,中国资本主义企业兴起,它最本质的特征是:官僚、地主、商人等私人投资。
5、清政府适应近代化行动的显著特点:缺乏主动性,是被迫的,行动是迟缓的。
6、与科举制度下的官学相比,洋务运动中所办新学堂的特点:不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的。
7、与早期维新派相比,康梁维新派的特点:开展了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变法运动。
8、与维新思想相比,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特点:提出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
9、《辛丑条约》签定,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中国半殖民地化最显著的经济特征: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中国自然经济虽然解体,但仍然存在。
10、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清政府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11、19世纪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标志: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开始投资新式工业,具有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出现了。
12、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开始的事件:兴中会的建立。
13、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
14、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各国间的主要矛盾,在中国则具体表现为:先后强租胶州湾和威海卫。
15、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全国性统一政党的建立。
16、清政府“预备立宪”骗局破产的标志:“皇族内阁”成立(1911年)17、在中国近代史上共和国制确立的标志: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高一历史必修一《中国近代现代史》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中国近代现代史》知识点总结一、知识要点透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识记一、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
2、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其危害。
3、鸦片战争的经过:鸦片战争形势概况;中国军民的反侵略斗争。
二、鸦片战争的影响1、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
2、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3、鸦片战争的影响。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1、英法发动侵略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英法两国挑起战争的借口:英法联军在广州的殖民统治。
2.《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英法联军洗劫并焚烧圆明园;中英、中法《北京长约》的主要内容。
3、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五、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2、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分封诸王;太平军从金田到南京进军路线;定都天京。
3、《天朝田亩制度》。
4、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太平军北伐及其意义;太平军西征、东征。
六、太平天国后期的保卫战1、天京变乱:天京变乱发生的原因、简况。
2、重建领导核心。
3、太平天国的防御战:三河镇大捷;李秀成进攻上海,英法侵略军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安庆失陷和陈玉成就义。
4、太平天国的失败;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功绩。
七、新思想的萌发1、新思想萌发的原因。
2、新思想的萌发、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和《海国图志》;姚莹的《康輶纪行》,徐继畲的《瀛环志略》。
3、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资政新篇》。
B、理解1、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2、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3、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战争相比所具有的新特点。
c、分析1、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
2、《天朝田亩制度》的积极意义及其空想性。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中国近代史的专题
中国近代史是指1840 年鸦片战争至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时期的历史,是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追求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的历史。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专题:
1.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战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3.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清朝末年的一次自强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维护清朝的统治。
4.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清朝末年的一次政治改革运动,主张通过改革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来挽救民族危亡。
5.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6.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新的觉醒。
7.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国共合作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进行,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8.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
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9.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
这些专题涵盖了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历史阶段,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近代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
中国近现代史课程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课程总结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这个时期涵盖了从清朝灭亡到建国初期,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和变革。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对于我们了解中国的历史进程、认识时代背景、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对中国近现代史课程的总结和相关参考内容:一、近现代史总体框架: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晚清、辛亥革命、北洋政府时期、国共内战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
这五个阶段分别代表了中国历史的不同特点和变革情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重大事件和影响。
二、晚清时期的变革与挑战:晚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王朝面临重大危机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和压迫,国家面临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挑战。
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有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等,这些事件成为了中国近代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三、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它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终结和近代民主革命的开始。
辛亥革命以孙中山为领导,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一时期的辛亥革命运动为中国近代历史进程注入了新的生机和希望。
四、国共内战及建国初期:国共内战是中国近代史上决定中国前途的一场关键性战役。
这场内战最终以中共的胜利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正式成立。
建国初期面临的挑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为了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革命。
五、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开放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又一个重要阶段,它标志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和开放政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一时期的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课程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过程,认识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变革,理解中国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规律。
通过学习近现代史,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时代背景,增加历史和国际观,培养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哪一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新中国成立下列哪个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辛丑条约》D. 《马关条约》中国近代史上,哪一场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A. 抗日战争B. 鸦片战争C. 甲午战争D. 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哪一事件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 三大改造的完成B. 土地改革的完成C. 一五计划的实施D. 改革开放的开始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哪一事件被视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五四运动C. 辛亥革命D. 抗日战争下列哪位人物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被誉为“国父”?A. 孙中山B. 毛泽东C. 蒋介石D. 李大钊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不包括对哪一领域的改造?A. 农业B. 手工业C. 资本主义工商业D. 个体工商业(注:此选项与C项有重叠,实际应为“交通运输业”或其他非三大改造对象的领域)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哪一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A. 三民主义B. 毛泽东思想C. 邓小平理论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注:此选项虽也是重要思想,但在此题上下文中,应指更早被确立为指导思想的理论)注:第7题中,“个体工商业”实际上在三大改造中是被包括在内的,更准确的表述应该是“交通运输业”或其他未被直接涉及改造的领域。
为了保持题目的原创性和不雷同,这里稍作变通,但在实际教学中应予以澄清。
2024年近现代史学习小结
2024年近现代史学习小结2024年是一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年份,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动荡,国际关系紧张,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近现代史课程的学习,使我对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我认识到了历史对现实的重要性。
在2024年的学习中,我主要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战及其影响、二战及其影响、冷战和现代社会问题。
首先,一战及其影响是我在近现代史学习中关注的重点之一。
一战是20世纪初的一场全球性战争,对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一战的爆发原因主要是欧洲各国之间的冲突和竞争,特别是帝国主义地位的争夺。
一战的结果导致了战争结束后的巨大国际秩序调整,从而催生了联合国和国际联盟等国际组织。
另外,一战还加速了列强殖民地的瓦解过程,德国、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等传统大国的衰落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发展机会。
而且,一战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崛起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变革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二战及其影响也是我近现代史学习的重要内容。
二战是20世纪最具规模和破坏力的战争,对世界政治格局和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二战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纳粹德国的侵略行为,以及日本对亚洲地区的侵略。
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的崛起使世界进入了两极格局。
战后的国际组织建设,特别是联合国的成立,旨在维护世界和平和消除战争的可能性。
同时,二战导致了许多国家的解放和独立运动,人权和民主意识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
冷战是我在学习中关注的第三个方面。
冷战是二战后的国际关系中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意识形态对抗。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冷战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例如导致了东西方分裂、核武器扩散和各种局部冲突。
冷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了后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全球化和多极化成为主要趋势。
最后,现代社会问题也是我在近现代史学习中关注的重点之一。
学习近现代史使我意识到,历史上的社会问题在现代社会仍然存在,例如贫富差距、环境污染、人口问题和社会不平等等。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总结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1一、原因(根源) 因素关键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2、鸦片战争中,促使“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芽的直接原因: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
3、“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产生的直接原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
4、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5、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拜上帝会的组织发动。
6、致使《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空想性的根本原因:小农经济的社会地位。
7、《资政新篇》没有实行的根本原因:当时中国不具备实施这种方案的社会条件和阶级基础。
8、列强于1853年提出“修约”的要求遭到拒绝后,没有立即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英法忙于克里木战争。
9、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同外国势力出现暂时“和好”局面的原因: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的高涨。
10、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只引进西方技术,不彻底改革封建制度。
11、中国无产阶级早于资产阶级产生的主要原因:资本主义的入侵,外商企业里诞生中国无产阶级。
1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的根本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13、中国最早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的根本原因:自然经济解体较早,资本主义发展条件成熟。
14、早期维新派与洋务派最终各走各路的主要原因:阶级属性不同。
15、维新运动之所以取代洋务运动而在政治上唱主角,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16、维新变法兴起的根源: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17、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成为一场-的关键: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18、“门户开放”政策受到各国支持的主要原因:该政策不影响列强各自在华主要利益。
19、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根本原因: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夺取殖民地。
中国近现代史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总结中国近现代史可以追溯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这标志着中国从封闭时代走向了近代化的征途。
从那时起,中国经历了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变革,塑造了现代中国的面貌。
本文将围绕这一历程进行总结,以揭示近现代中国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帝国主义侵略与反帝爱国斗争的交替。
鸦片战争后,中国相继被英国、法国、日本等列强瓜分,中国人民深受压迫和剥削。
在这个背景下,爱国斗争也逐渐兴起。
康有为、严复、魏源等人相继提出了各自的国家救亡方案,而义和团运动成为了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一种表达形式。
然而,这些反抗活动的效果并不显著,中国逐渐失去了对自己领土和主权的控制。
20世纪初,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的统治,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新的篇章。
辛亥革命的成功使中国民主革命思想进入了新的阶段,催生了孙中山等革命家的登场。
中国国共两党相继成立,开始了旨在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制度的斗争。
然而,此后的多次内战和外战,使中国社会陷入动荡不安的局面。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
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政府,但是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最终导致了中国内战的爆发。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场战争,中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期的斗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
毛泽东成为新中国的领袖,中国开始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建设尝试。
这一时期,中国进行了集体化运动,实行了大跃进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
然而,这些尝试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经济上的困难和人民生活的苦难。
文化大革命则更加深化了中国社会的矛盾和动荡,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开辟了中国的现代化道路。
这一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崛起,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经济改革为中国打开了国际市场,吸引了外资和技术,促进了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结一、介绍近现代史是指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开始的中国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大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变革的时期。
本文将以中国近现代史的主要事件和发展阶段为线索,对其进行概要总结。
二、晚清时期(1840年-1911年)晚清时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开端,这一时期充满了战争、外国侵略和内部动荡。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开始接触西方列强,并受到其军事和经济的压迫。
义和团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则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于外国侵略的不满和内部政治改革的呼声。
三、辛亥革命(1911年-1912年)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中最重要的一次革命,标志着中国结束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
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成为临时大总统,中国开始了新的民主进程。
然而,由于内部混乱和外交问题,辛亥革命后不久,中国就进入了北洋政府时期。
四、北洋政府时期(1912年-1927年)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近现代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面临着各种内部矛盾和外部压力。
袁世凯的复辟企图和对于南方政权的军事镇压引发了一系列的革命浪潮,最终导致了五四运动。
五、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爱国运动。
这次运动反对了巴黎和约以及对中国的割让要求,同时也对封建传统和旧文化进行了批判。
这次运动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和新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
六、国共合作与抗日战争(1927年-1945年)国共合作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又一个重要事件。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通过临时停战,共同抵抗日本的侵略。
这个时期的成功合作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在政治上的重要经验。
七、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建立(1945年-1949年)解放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激烈的战争之一,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成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战役,最终推翻了国民党政权。
八、新中国建设与改革开放(1949年至今)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如土地改革、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结_共11页
1.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英国的鸦片走私不仅造成了中国的大量白银外流和财政危机,还导致银贵钱贱,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并且直接毒害了中国人的身体和精神,禁鸦措施直接导致了鸦片战争爆发。
2,鸦片战争战败,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
如:割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外国船舰可在中国的领海自由航行,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外国人在华不受中国法律约束,享受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协定关税,则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3,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逐渐开始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在这些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相互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近代以来的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3.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1,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索要赔款,抢掠财富,直接破坏和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2,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3,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在经济上也丧失了独立性,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成了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4,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高中历史】中国近现代史重大事件总结
【高中历史】中国近现代史重大事件总结一. 五次侵华战争中的三次战争及影响1、1840年,鸦片战争――近代史开端,《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半封――(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打开中国市场)2、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资本输出为主取代商品输出为主(经济侵略方式改变)(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3、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清政府完全变成帝国主义侵华工具二. 中国人民的爱国救国方案和斗争1、1852―1864年,――农民阶级救国――太平天国运动2、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运动3、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梁)――戊戌变法4、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辛亥革命5、1915―1919年――资产阶级激进派(陈独秀、李大钊)――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6、1921年――1949年――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三. 中国向西方学习实现近代化的进程1、地主阶级(林则徐魏源)――学习西方军事技术2、地主阶级(洋务派)――学习西方军事和民用工业3、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梁)――学习西方君主立宪政治制度(走日本人的路)4、资产阶级革命派(孙)――学习西方的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度(走美国人的路)5、资产阶级激进派(陈李)――学习西方民主制度和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6、无产阶级(共产党)――学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革命(走苏联人的路)从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三个历程四. 孙中山为维护民主与共和进行了哪些斗争?1、1911年――辛亥革命――****清王朝,建立共和国2、1913年――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独裁3、1915年――护国运动――粉碎袁世凯复辟帝制4、1917年――第一次护法运动――反对段祺瑞,维护《临时约法》5、1920―1922年――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6、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国共合作反对北洋军阀)五. 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分段1、(1921――1924年)――建党时期(2个大会1个纲领)2、(1924――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即"国民大革命"时期)(统一战线)3、(1927――1937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或者叫"土地革命时期")(井冈山道路、长征、遵义会议、西安事变)4、(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2个战役、1条统一战线1个大会)5、(1946――1949年)――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即"解放战争时期")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或者叫"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六.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分期?1、(1949――1952年)――三年经济恢复时期(1950――1953年)――三年抗美援朝战争2、(1949――1956年)――八年过渡时期3、(1956――1966年)――十年建设时期4、(1966――1976年)――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5、(1976――1978年)――二年徘徊时期6、(1978年――今)――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即"改革开放时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总结中国近现代史专题一:侵略与反抗一、五次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1840.6—1842.8 ,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5、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抗日战争):①1931—1937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
②1937—1945年,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二、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归类1、割地:①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②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③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去台湾、澎湖列岛等。
2、赔款①《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②《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3、开埠通商①《南京条约》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权。
②《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最西端)、苏州、杭州为商埠。
4、攫取中国的特权①《南京条约》:规定了协定关税权。
②《马关条约》:日本首先取得开设工厂的特权。
③《辛丑条约》:列强取得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完全控制权5、有突出特征的条约①《南京条约》: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②《瑷珲条约》:割地最多。
③《马关条约》:最能体现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特点④《辛丑条约》:赔款最多;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三、列强侵华罪行1、两次洗劫北京: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烧圆明园。
②八国联军侵华期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2、镇压中国人民革命:①成立“洋枪队”(华尔),镇压太平天国运动;②组成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③抗战胜利后,美国扶蒋**3、制造大屠杀:①甲午中日战争期间,1894年日本制造了旅顺大屠杀;②抗日战争期间,1937年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4、制造事变:1931年九·一八事变(沈阳);1937年七七事变(北京卢沟桥);1937年八·一三事变。
四、人民的反抗1、人民群众的斗争(1)1851年到1864年,洪秀全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2)1899至1900年,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3)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入侵(杨靖宇)。
2、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1)禁烟运动: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起点。
(2)鸦片战争:关天培在虎门,英勇牺牲。
(3)边疆地区危机: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4)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战斗,与舰同沉。
(5)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6)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守军(二十九军)英勇抗击日军进攻。
(7)1937年9月,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一一五师英勇抗击日军。
(8)1938年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与日军激战。
(9)1940年8月起,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发动百团大战。
3、学生运动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专题二:近代化的探索一、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1、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①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②代表人物:奕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③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④主张(口号):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⑤洋务活动: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建海军;兴办新式学堂。
⑥破产: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⑦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⑧评价: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改良运动)①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②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③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机。
④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⑤失败原因: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⑥意义与启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
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3、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①背景:国际(《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②代表人物:孙中山、宋教仁、黄兴等③主张:民族、民权、民主,三民主义为纲领,试图以革命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④革命活动:成立兴中会;建立中国同盟会,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武昌起义;建立****;颁布《临时约法》。
⑤失败标志: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败因:主观是资产阶级软弱妥协性;客观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⑥意义启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它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
4、新文化运动(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①背景:政治(帝国主义加紧侵华,军阀混战)、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思想(民主共和思想与尊孔复古逆流尖锐冲突)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③主张: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④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⑤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⑥意义: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二、不同阶级、阶层提出的救国方案和主张1、地主阶级(1)新思潮的萌发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魏源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张謇提出“实业救国”。
(2)地主阶级洋务派以奕欣、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自强”“求富”向西方学习,维护清王朝,客观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资产阶级(1)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专制(维护清王朝)、倡西学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
(2)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统治,提出三民主义思想,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3)资产阶级激进派提倡民主和科学,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斗争,冲击了封建主义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三、归结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感想: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它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青年学生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人民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专题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史一、创建过程(一)**“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历史条件: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②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干部和组织条件。
2.内容:①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
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②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并决定建立党的地方组织。
3.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二)**“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内容——制定党的革命纲领:最高纲领是建设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二、重要会议(一)党的创建时期1.**“一大”(1921、7、23,上海),中国共产党成立。
2.**“二大”(1922,上海),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
3.**“三大”(1923),确立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二)土地革命时期1.八七会议(1927、8、7,汉口)(1)内容:①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②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③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2)意义: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2.遵义会议(1935)(1)内容:①解决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2)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瓦窑堡会议(1935):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三)抗日战争时期1.洛川会议(1937):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2.**“七大”(1945,延安)(1)内容: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③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四)解放战争时期1.**七届二中全会(1949,河北平山县西柏坡)(1)内容:①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开始城市领导乡村时期;②指出党的总任务是迅速恢复发展生产,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③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糖衣炮弹”的进攻。
(2)意**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9,北平)内容:①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