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模的构造要求

高支模的构造要求
高支模的构造要求

高支模的构造要求

1、依据

1.0.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JGJ162-2008

1.0.2辽2013G901图集

1.0.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 GB50666-2011

2、一般规定

2.1基本要求

2.2.1立杆及水平杆应用Φ48mm×

3.6mm的钢管。暂无此钢管时,可用Φ48mm×3.0mm的钢管代替,但不得小于Φ48mm×3.0mm的实际值。

(辽2013G901 第3页第4.1.1条)

2.2.2木杆、钢管、门架及碗扣式等支架立柱不得混用。

(规6.2.4-1)

2.2.3支架高宽比不宜大于3,否则应加强整体稳定措施。

(辽2013G901 第5页第6.2.3条)

2.2施工要求

2.2.1钢管规格、间距、扣件应符合设计要求。

(规6.1.2-1)

2.2.2扣件螺栓的拧紧力矩不应小于40N·m,且不应大于65 N·m。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 4.4.7-7)

3梁支架的构造要求

3.1、立杆构造要求

3.1.1立杆基础要求

1竖向模板和支架立柱支承部分安装在基土上时,基土应坚实,并应有排水措施。对湿陷性黄土应有防水措施;对特别重要的结构工程可采用混凝土、打桩等措施防止支架柱下沉。对冻胀性土应有防冻融措施。

(规6.1.2-2)

2当满堂或共享空间模板支架立柱高度超过8m时,若地基土达不到承载要求,无法防止立柱下沉,则应先施工地面下的工程,再分层回填夯实基土,浇筑地面混凝土垫层,达到强度后方可支模。

(规6.1.2-3)

3.1.2立柱底部底座及垫板

1垫板

1)竖向模板和支架立柱支承部分安装在基土上时,应加设垫板,垫板应有足够强度和支承面积,且应中心承载。

(规6.1.2-2)

2)垫木材质:东北红松、东北落叶松。

垫木规格:宽度≥250mm,厚度50mm,长度宜大于两跨立柱间距。

(辽2013G901 第4页第4.7条)

2底座或钢垫板

1)每根立柱底部应设置底座或钢垫板,并置于垫木上,在混凝土梁、板上支设立杆可不加垫木。立杆底部不允许放可调U型托撑和螺杆。

(辽2013G901 第5页第6.2.2条)

2)每根立柱底部应设置底座及垫板,垫板厚度不得小于50mm。

(规6.2.4-1)

3)立杆应放入配套成型的底座中或立杆下放钢垫板。钢垫板规格≥80mm×80mm×8mm。

(辽2013G901 第4页第4.8条)

图3.1.2 立柱底部设置垫板底座或钢垫板图

3立杆位置要求

现浇多层或高层房屋和构筑物,安装上层模板及其支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施工荷载的承载能力,否则应加设支撑支架;

2)上层支架立柱应对准下层支架立柱,并应在立柱底铺设垫板; 3)当采用悬臂吊模板、桁架支模方法时,其支撑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刚度必须符合设计构造要求。

(规6.1.2-6)

3.1.2立杆间距、安装

1立杆间距

1)钢管规格、间距、扣件应符合设计要求。

立杆纵距、横距不应大于1.2m,支架步距不应大于1.8m。

(规6.2.4-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 4.4.8-2)

2)梁和板的立柱,纵横向间距应相等或成倍数。

(规6.1.9-1)

图3.1.2-2 梁和板的立柱,纵横向间距应相等或成倍数

3)沿梁纵向同一跨间,所有梁、板下立杆沿梁纵向间距保持相等,保证梁、板下所有水平杆能直线拉通。

(辽2013G901 第9页第7条)

图3.1.2-3 所有梁、板下立杆沿梁纵向间距保持相等

2立杆安装要求

1)立柱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立柱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 ,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

(规6.2.4-3)

立杆

水平杆

对接扣件500h /3

l a l a

h /3h

图3.1.2-4立杆接头布置图

2) 立杆伸出最顶层水平杆的距离应≥100mm 。

(辽2013G901 第21页 图)

图3.1.2-5立杆伸出最顶层水平杆图

3)严禁将上段的钢管立柱与下段钢管立柱错开固定于水平拉杆上。

(规6.2.4-4)

4)当支架立柱成一定角度倾斜,或其支架立柱的顶表面倾斜时,应采取可靠措施确保支点稳定,支撑底脚必须有防滑移的可靠措施。

(规6.1.6)

5)除设计图另有规定者外,所有垂直支架柱应保证其垂直。

立杆的搭设垂直偏差不宜大于1/200,且不宜大于100mm。

(规6.1.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 4.4.8-6)6)8梁下支架立杆间距的偏差不宜大于50mm,板下支架立杆间距的偏差不宜大于100mm,水平杆间距的偏差不宜大于50mm。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 4.6.3-1)

3其它事项

1)梁下不应无立杆,且立杆应设计为轴线受力形式。

2)梁下不应无立杆,除去截面小的梁可用枇杷撑的一根立杆外。

3.1.3水平杆

1立杆沿竖向每一步距处应于纵、横设置双向水平杆,水平杆与立杆交叉处应采用直角扣件与立杆扣牢,上扣件紧贴下扣件,水平杆纵上横下。纵横水平杆与立杆的连接扣件之间的距离≤150mm。

(辽2013G901 第5页第6.2.6条)(规6.1.9-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 4.4.7-4)

2在立柱底距地面200mm高处,沿纵横水平方向应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扫地杆。(图集扫地杆纵上横下---按图集执行)

(规6.1.9-3)

立杆纵向和横向宜设置扫地杆,纵向扫地杆距立杆底部不宜大于

200mm,横向扫地杆宜设置在纵向扫地杆下方。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 4.4.7-2)

3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柱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当层高在8~20m时,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拉杆中间应加设一道水平拉杆;当层高大于20m时,在最顶两步距水平拉杆中间应分别增加一道水平拉杆。

(规6.1.9-3)

图3.1.3-1水平杆布置图

4 最顶水平杆距U型托撑支托板的距离应≤400mm。

(辽2013G901 第21页图)

图3.1.3-2最顶水平杆布置图

5步距h应在扫地杆与梁下最顶水平杆间均匀调整,且步距h≤1.8m。若周围有建筑物,水平杆宜在结构层(梁、板)处设置,且与周边建筑物顶紧。

(辽2013G901 第11页注)(规6.1.9-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 4.4.8-2)

6水平杆两端应与周边墙或结构柱顶紧。一端可用不少于两个旋转扣件直接顶紧,另一端搭接顶紧。水平杆中间应对接,不得搭接。当无处顶紧时,应在水平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高于梁底部且位于板底的水平杆应与梁侧模顶紧。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0.8m,且不应少于两个扣件连接,扣件盖板边缘至杆端不应小于100mm。

(辽2013G901 第5页第6.2.8条)(规6.1.9-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 4.4.7-6)

7当立柱底部不在同一高度时,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应向低处延长不少于两跨,高低差不得大于1m,立柱距边坡上方边缘不得小于0.5m。

(规6.2.4-2)

1―横向扫地杆;2―纵向扫地杆

图3.1.3-3 纵、横向扫地杆构造

8纵、横向水平拉杆应采用不小于Φ48m ×3.0 mm 的钢管,需接长时,采用对接连接,两根相邻纵、横接头位置不宜设在同跨或同步,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不应大于跨度的1/3 。

500

a l a /3l a l a h h

A A 500

l b A-A

接头不在同步内(立面)

接头不在同跨内(平面)横向水平杆

(小横杆)纵向水平杆 (大横杆)立杆a l a /3

图3.1.3-4纵向水平杆对接接头布置

9有框架柱时,支架需与框架柱连接固定,形成柱箍(抱柱)。沿住高每步距设抱柱一道。

(辽2013G901 第6页第6.2.13条)

当柱距≥9m时,短钢管与水平杆扣点再增加一处,即短钢管长度向外延伸一个立杆间距。如图虚线所示。

(辽2013G901 第18页注)

图3.1.3-5 支架需与框架柱连接固定图

10梁下支架立杆间距的偏差不宜大于50mm,板下支架立杆间距的偏差不宜大于100mm,水平杆间距的偏差不宜大于50mm。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 4.6.3-1)

3.1.4可调支托(U托)

1对可调支托(U托)的要求

1)立杆U托螺杆应用梯形螺纹螺杆,其外径与立杆钢管钢管径间隙不得大于3mm,和外径不应小于36mm。

(辽2013G901 第4页第4.5.1条)2)可调U型托撑的螺杆与支托板应牢固焊接,焊缝厚度hf ≥6mm。

(辽2013G901 第4页第4.5.4条)

3)可调U型托撑的螺杆与螺母旋合长度不得少于5扣,螺母厚度不得小于30mm。

(辽2013G901 第4页第4.5.5条)

4)可调U型托撑受压承载力设计值设计值不应小于40KN, U型托撑支托板厚度不应小于5mm。支托板侧翼高度应满足木楞不滑出。

(辽2013G901 第4页第4.5.6条)

5)可调托撑的螺母应采用锻铸铁或铸钢制造。

(辽2013G901 第4页第4.5.7条)

6)有裂缝的支托板、螺杆严禁使用。

(辽2013G901 第4页第4.5.8条)

2可调支托(U托)安装要求

1)钢管立柱顶部应设可调支托,U型支托与楞梁两侧间如有间隙,必须楔紧,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200mm,螺杆外径与立柱钢管径的间隙不得大于3mm,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

(规6.1.9-2)

2)螺杆插入钢管的长度不应小于200mm,螺杆伸出钢管长度不应大于300mm。

(辽2013G901 第4页第4.5.3条)

3.1.5剪刀撑

1满堂模板和共享空间模板支架立柱,在外侧周圈应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中间在纵横向应每隔10m左右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的剪刀撑,其宽度宜为4~6m,并在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

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见图6.2.4—1)。剪刀撑杆件的底端应与地面顶紧,夹角宜为45°~60°。当建筑层高在8~20m时,除应满足上述规定外,还应在纵横向相邻的两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之间增加之字斜撑,在有水平剪刀撑的部位,应在每个剪刀撑中间处增加一道水平剪刀撑(见图6.2.4—2)。当建筑层高超过20m时,在满足以上规定的基础上,应将所有之字斜撑全部改为连续式剪刀撑(见图6.2.4—3)。

(规6.2.4-5)

图6.2.4—1 剪刀撑布置图一

图6.2.4—2 剪刀撑布置图二

图6.2.4—3 剪刀撑布置图三

2水平剪刀撑

1)水平剪刀撑与支架水平杆夹角为45°~60°。

2)剪刀撑的每个剪刀宽度4~6m且≥4跨立杆间距。

3)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梁底水平杆)应设置水平剪刀撑,扫地杆设置层应设置水平剪刀撑。此外,当层高在8~12m时中间至少加设一道,当层高在12~16m时,中间至少加设两道,水平剪刀撑间距不宜超过6m。中间水平剪刀撑尽量布置在周围建筑有结构层处,如梁、板等处,紧挨水平杆上面。

4)水平剪刀撑布置宜从高支模区域平面图四角、边部向部棋盘

式分布。

5)水平剪刀撑遇水平杆必须扣紧,尽量能与立杆扣紧,与周边建筑物顶紧。

6)水平剪刀撑应在扫地杆处靠近主节点处扣紧。

7)竖向剪刀撑宜与水平剪刀撑组成封闭“盘体”,增加整体刚度。

图3.1.5-2水平剪刀撑、竖向剪刀撑平面布置示意图

(8m≤支模高度≤16m)

(辽2013G901 第12页注、图)

3竖向剪刀撑

1)竖向剪刀撑底部与地面顶紧,且与地面夹角为45°~60°。

2)竖向剪刀撑的每个剪刀宽度4~6m且≥4跨立杆间距。

3)在高支模区外周须布置竖向连续式剪刀撑。

4)在高支模区域中间纵、横向竖向剪刀撑应尽量布置在有结

构柱间和梁底,须设置由下而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

5)竖向剪刀撑遇立杆必须扣紧,与水平杆尽可能扣紧。

6)竖向剪刀撑应在扫地杆处靠近主节点扣紧。

7)竖向剪刀撑应在最上处靠近主节点,并与杆件扣紧。

8)竖向剪刀撑不仅应立地,还须顶天,如梁底。

9)竖向剪刀撑宜与水平剪刀撑组成封闭“盘体”,增加整体刚度。

10)所有高支模的水平杆端部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当无处可顶时,应在水平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连续式剪刀撑。

11)竖向剪刀撑间距离宜小于9m。当柱距小于等于9m时,在柱间梁下布置竖向剪刀撑;当柱距大于9m时,在其中次梁下加设一道竖向剪刀撑。

图3.1.5-3竖向剪刀撑立面布置图

(辽2013G901 第13页、14页注、图)4剪刀撑杆件的连接应采用搭接接头,必须用旋转扣件连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800mm,并应用两个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于100mm处进行固定。

(辽2013G901 第15页注)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0.8m,且不应少于两个扣件连接,扣件盖板边缘至杆端不应小于100mm。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 4.4.7-6)

图3.1.5-4竖向剪刀撑及立杆构造连接图

5竖向剪刀撑和水平剪刀撑随着立杆上升而同时搭设,避免立杆搭设完毕,在搭设竖向剪刀撑和水平剪刀撑而引起的施工困难。

(辽2013G901 第5页第6.2.9条)

3.1.6其他要求

1水平杆中心至立杆顶部的距离应≥100mm,水平杆中心至U型托撑支托板的距离应≤400mm。

2板模板中的次(主)楞悬挑长度e=250~300mm。

高支模要求

高支模要求 构造要求 立杆 立杆支承在土体上时,地基承载力应满足受力要求,防止产生不均匀沉降。 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对土体采取压实、铺设块石或浇筑混凝土垫层等措施。立杆 底部应设置底座或垫板。 模板支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 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 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 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当采用在梁底设置立杆的支撑方式时,宜采用可调托座直接传力,可调托座 与钢管交接处应设置横向水平杆,托座顶距离水平杆的高度不应大于300mm。梁底立杆应按梁宽均匀设置,其偏差不应大于25mm。 当在立杆底部或顶端设置可调托座时,其调节螺杆的伸缩长度不应大于200mm。 立杆的纵横距离不应大于1200mm;对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8m,或施工 总荷载大于10kN/m,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的模板支架,立杆的纵横距离除满足设计要求外,不应大于900mm。 模板支架底层步距,除满足设计要求外,不应大于2m,其余步距不应大于。 立杆接长除顶步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 2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立杆接长时,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 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水平杆 水平杆接长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确1/3; 2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距离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 缘至搭接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主节点两 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 每步的纵、横向水平杆应双向拉通。 剪刀撑 模板支架高度超过4m应按下列规定设置剪刀撑: 1模板支架四边满布竖向剪刀撑,中间每隔四排立杆设置一道纵、横向竖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2模板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高支模要求

高支模要求 构造要求 6.1立杆 6.1.1立杆支承在土体上时,地基承载力应满足受力要求,防止产生不均匀沉降。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对土体采取压实、铺设块石或浇筑混凝土垫层等措施。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或垫板。 6.1.2模板支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6.1.3当采用在梁底设置立杆的支撑方式时,宜采用可调托座直接传力,可调托座与钢管交接处应设置横向水平杆,托座顶距离水平杆的高度不应大于300mm。梁底立杆应按梁宽均匀设置,其偏差不应大于25mm。 6.1.4当在立杆底部或顶端设置可调托座时,其调节螺杆的伸缩长度不应大于200mm。 6.1.5立杆的纵横距离不应大于1200mm;对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m,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的模板支架,立杆的纵横距离除满足设计要求外,不应大于900mm。 6.1.6模板支架底层步距,除满足设计要求外,不应大于2m,其余步距不应大于1.8m。 6.1.7立杆接长除顶步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 2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6.1.8立杆接长时,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6.2水平杆 6.2.1水平杆接长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确1/3; 2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距离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6.2.2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主节点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 6.2.3每步的纵、横向水平杆应双向拉通。 6.3剪刀撑 6.3.1模板支架高度超过4m应按下列规定设置剪刀撑:

高支模注意事项

1?模板支架的构造要求: a?梁板模板高支撑架可以根据设计荷载采用单立杆或双立杆; b. 立杆之间必须按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两方向足够的设计刚度; c. 梁和楼板荷载相差较大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立杆间距,但只宜在一个方向变距、而另一个方向不变。 2. 立杆步距的设计: a. 当架体构造荷载在立杆不同高度轴力变化不大时,可以采用等步距设置; b. 当中部有加强层或支架很高,轴力沿高度分布变化较大,可采用下小上大的变步距设 置,但变化不要过多; c. 高支撑架步距以 0.9--1.5m为宜,不宜超过1.5m。 3. 整体性构造层的设计: a. 当支撑架高度> 20m或横向高宽比时,需要设置整体性单或双水平加强层; b. 单水平加强层可以每 4--6米沿水平结构层设置水平斜杆或剪刀撑,且须与立杆连接, 设置斜杆层数要大于水平框格总数的1/3; c. 双水平加强层在支撑架的顶部和中部每隔10--15m设置,四周和中部每 10--15m设竖 向斜杆,使其具有较大刚度和变形约束的空间结构层; d. 在任何情况下,高支撑架的顶部和底部(扫地杆的设置层)必须设水平加强层。 4. 剪刀撑的设计: a. 沿支架四周外立面应满足立面满设剪刀撑; b. 中部可根据需要并依构架框格的大小,每隔10--15m设置。 5. 顶部支撑点的设计: a. 最好在立杆顶部设置支托板,其距离支架顶层横杆的高度不宜大于400mm ; b. 顶部支撑点位于顶层横杆时,应靠近立杆,且不宜大于200mm ; c. 支撑横杆与立杆的连接扣件应进行抗滑验算,当设计荷载N W 12k N时,可用双扣件;大于12kN时应用顶托方式。 6. 支撑架搭设的要求: a. 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 b. 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架规范》的要求; c. 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的质量是满足要求的,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要控制在 45-60N.m,钢管不能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的; d. 地基支座的设计要满足承载力的要求。 7. 施工使用的要求: a. 精心设计混凝土浇筑方案,确保模板支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最好采用由中部向两边扩展的浇筑方式; b. 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对出现的超过最大荷载要有相应的控制措施,钢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 c. 浇筑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解决。

高支模拆除的工艺要求

高支模拆除的工艺要求 (一)高支模拆除工艺要求 1.拆模的时机应是砼达到必要的强度,其强度要求是根据规范规定,现浇砼结构拆模时所需强度,应符合以下要求:(1)侧模、柱模拆除时的砼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2)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 (3)拆除模板前,由木工工长填写好模板拆除申请,项目主管工程师审核后,并附上试块强度报告递交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行拆除. (4)梁底、楼板模板拆除时应根据试块强度,同时参考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强度,在达到规定强度要求后才可以进行模板拆除工作。因高支架直接支撑在下一层顶板上,故在高支架模板支撑架施工完毕至拆除高支撑架前,严禁拆除下一层的模板支撑, (5)在拆除时,不得中途换人,如果必须换人,必须做好移交工作,。每天收工前,对未拆除的部分应及时加固处理。(6)严禁夜间进行拆架施工。 2.高支撑模板拆除的工序要求: )拆除应按一定的顺序进行,一般是“后支的先拆,1(.

先支的后拆;先拆非承重部分,后拆承重部分,由上而下;先拆侧向支撑,后拆竖向支撑”。拆除时不要用力过猛,拆 下来的材料应整理好及时运走,做到工完场地清。为了便于管理,利于前道工序为后工序创造条件,混凝土模板一经拆除,立即做好现场清理和成品保护工作。 (2)在拆除模板过程中,如发现砼有影响结构安全的质量问 题时,应暂停拆除,并报项目部及监理,待出方案处理后,再拆除模板。 (3)模板要加强保护,拆除后逐块传递下来,不得抛掷,拆 下后,即清理干净,按规格分类放整齐,以利再用。 (4)模板的拆除对结构混凝土表面、强度要求应符合《混凝 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修改版)中4.3模板拆除分项的如下规定: 主控项目 1、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高支模的构造要求

高支模的构造要求 1、依据 1.0.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1.0.2辽2013G901图集 1.0.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50666-2011 2、一般规定 2、1基本要求 2.2.1立杆及水平杆应用Φ48mm× 3.6mm的钢管。暂无此钢管时,可用Φ48mm×3.0mm的钢管代替,但不得小于Φ48mm×3.0mm的实际值。 (辽2013G901 第3页第4.1.1条) 2.2.2木杆、钢管、门架及碗扣式等支架立柱不得混用。 (规范6.2.4-1) 2.2.3支架高宽比不宜大于3,否则应加强整体稳定措施。 (辽2013G901 第5页第6.2.3条) 2、2施工要求 2.2.1钢管规格、间距、扣件应符合设计要求。 (规范6.1.2-1) 2.2.2扣件螺栓的拧紧力矩不应小于40N·m,且不应大于65 N·m。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4.4.7-7) 3梁支架的构造要求 3、1、立杆构造要求 3.1.1立杆基础要求

1竖向模板与支架立柱支承部分安装在基土上时,基土应坚实,并应有排水措施。对湿陷性黄土应有防水措施;对特别重要的结构工程可采用混凝土、打桩等措施防止支架柱下沉。对冻胀性土应有防冻融措施。 (规范6.1.2-2) 2当满堂或共享空间模板支架立柱高度超过8m时,若地基土达不到承载要求,无法防止立柱下沉,则应先施工地面下的工程,再分层回填夯实基土,浇筑地面混凝土垫层,达到强度后方可支模。 (规范6.1.2-3) 3.1.2立柱底部底座及垫板 1垫板 1)竖向模板与支架立柱支承部分安装在基土上时,应加设垫板,垫板应有足够强度与支承面积,且应中心承载。 (规范6.1.2-2) 2)垫木材质:东北红松、东北落叶松。 垫木规格:宽度≥250mm,厚度50mm,长度宜大于两跨立柱间距。 (辽2013G901 第4页第4、7条) 2底座或钢垫板 1)每根立柱底部应设置底座或钢垫板,并置于垫木上,在混凝土梁、板上支设立杆可不加垫木。立杆底部不允许放可调U型托撑与螺杆。 (辽2013G901 第5页第6.2.2条)

高支模作业安全常识通用版

操作规程编号:YTO-FS-PD821 高支模作业安全常识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高支模作业安全常识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操作规程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高支模是指支模高度大于或等于4.5m时的支模作业。高支模中,大型桥梁或特殊结构的支模高度通常都有几十米高,部分可能更高,不但个别作业人员因高处坠落会发生伤亡,若作业中支模系统发生坍塌,就会造成其上作业人员群死群伤的重大伤亡事故。因此,施工作业中,除遵守模板工一般安全常识外,还必须认真按高支模的要求作业,切实预防各类事故发生。 (1)每一项高支模工程,都要选用合乎要求的材料,并经专业技术人员针对地基基础和支模体系进行设计计算,编制施工方案。 (2)高支模作业时,要认真执行施工方案,确保支模体系稳固可靠。支模作业初步完成后,要进行认真检查验收,确认无误才算完成。支模时,下方不应有人,禁止交叉作业,防止物体打击。 (3)高支模的支模架一般采用钢管架体系,由架子工搭设。模板工配合作业时,也要按要求穿工作服,系好袖口与绑腿,系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

建设部高支模规定完整版

建设部高支模规定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 1总则 为预防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以下简称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坍塌事故,保证施工安全,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适用于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安全监督管理。 本导则所称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是指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高度超过8m,或搭设跨度超过1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或集中线荷载大于20kN/m的模板支撑系统。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应严格遵循安全技术规范和专项方案规定,严密组织,责任落实,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 2方案管理 方案编制 2.1.1施工单位应依据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工程实际,编制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专项施工方案。 2.1.2专项施工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编制说明及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及图纸(国标图集)、施工组织设计等。 (二)工程概况:高大模板工程特点、施工平面及立面布置、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具体明确支模区域、支模标高、高度、支模范围内的梁截面尺寸、跨度、板厚、支撑的地基情况等。 (三)施工计划:施工进度计划、材料与设备计划等。 (四)施工工艺技术: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基础处理、主要搭设方法、工艺要求、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构造设置以及检查、验收要求等。

(五)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模板支撑体系搭设及混凝土浇筑区域管理人员组织机构、施工技术措施、模板安装和拆除的安全技术措施、施工应急救援预案,模板支撑系统在搭设、钢筋安装、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及混凝土终凝前后模板支撑体系位移的监测监控措施等。 (六)劳动力计划:包括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配置等。 (七)计算书及相关图纸:验算项目及计算内容包括模板、模板支撑系统的主要结构强度和截面特征及各项荷载设计值及荷载组合,梁、板模板支撑系统的强度和刚度计算,梁板下立杆稳定性计算,立杆基础承载力验算,支撑系统支撑层承载力验算,转换层下支撑层承载力验算等。每项计算列出计算简图和截面构造大样图,注明材料尺寸、规格、纵横支撑间距。 附图包括支模区域立杆、纵横水平杆平面布置图,支撑系统立面图、剖面图,水平剪刀撑布置平面图及竖向剪刀撑布置投影图,梁板支模大样图,支撑体系监测平面布置图及连墙件布设位置及节点大样图等。 审核论证 2.2.1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专项施工方案,应先由施工单位技术部门组织本单位施工技术、安全、质量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核,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后,再按照相关规定组织专家论证。下列人员应参加专家论证会: (一)专家组成员; (二)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 (三)监理单位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及相关人员; (四)施工单位分管安全的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专项方案编制人员、项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五)勘察、设计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及相关人员。 2.2.2专家组成员应当由5名及以上符合相关专业要求的专家组成。本项目参建各方的人员不得以专家身份参加专家论证会。 2.2.3专家论证的主要内容包括:

高支模施工方法和技术要求内容

?、高支模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1、木模板及钢管支架的基本要求和技术参数: (1)、基本要求:(详见专家论证方案) ?成型模板由18 mml厚胶合板与方木楞制作而成; ?梁、板模板:由底模和侧模组成,梁、板底模承受垂直荷载,底模下用 钢管支架承重,为减少梁的变形,梁底模应起拱,按跨度L的(1?3)/ 1000 控制,钢管支架支承在坚实的地面或楼板上,以防下沉; ?梁侧模承受混凝土侧压力,为防止侧向变形,侧向用构造钢管加强支撑(详见附图中梁模板构造图); ?钢管支架立杆底部距地面200 mm处,应设置纵横二个方向钢管扫地杆,在立杆的中间部位设置纵横二个方向水平钢管连系杆,以加强支架的整体性和稳定性(详见支承架构造图); ?在立杆纵横二个方向,设置竖向和水平剪刀撑(详见支承架构造图); ?为加强整体支体系统的稳定性,应将水平连系杆隔步与已浇的混凝土柱紧箍,并要求可靠连接(详见支承架构造图); (2)、技术参数 ?设计原则: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 ?胶合板应符合国家现行质量与技术要求,《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胶合板厚15 mm。 技术参数:取抗弯强度设计值[ f m ]= 15 N / mm 2,抗剪强度设计值[ f v ] = 1.4 N / mm 2,弹性模量[ E ] = 6000 N / mm 2; ?所有使用的木材材质不宜低于III 等材,有腐朽、折裂、枯节等疵病的木材不得使用; 梁、板模板方木楞均采用b x h = 55 x 65 mm在结构计算时按b x h = 50 x 60 mm 技术参数:取抗弯强度设计值[ f m ] = 13 N / mm 2,抗剪强度设计值[ f v] = 1.3 N / mm 2,弹性模量[ E ] = 9000 N / mm 2; ?钢管

高支模管理措施办法

欢迎阅读 高支模安全管理措施方案 一、高支模施工的安全管理 1、高支模系统施工安全管理机构 项目经理为第一安全责任人,技术负责人为直接安全责任人,当班工长为现场专职安全管理员,并相应成立高支模施工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 技术考核管理规程》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4)搭拆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撑时工人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穿防滑鞋。 (5)高支模拆除前,外脚手架与建筑物边设安全平网,预防物体高处坠落事故发生。 (6)操作层(楼层)上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不得在脚手架支撑上集中堆放模板、枋木、钢筋等物件。严禁在脚手架支撑上拉缆风绳或固定、架设砼泵、泵管及起重设备等。 (7)模板支撑和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设完毕后应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

(8)在顶架搭设过程中要实行严格的监控,由专职施工员进行现场指挥监督,随时纠正可能出现的质量安全隐患。搭设前要进行班前安全技术交底,搭设完毕后要进行自检,若发现有松动、倾斜、弯曲、不牢固等现象,必须及时进行整改,整改有困难的,要有可行的加固方案方可施工。 (9)支模完毕,经班组、项目部自检合格,公司技术部及质保部复检合格,报监理、安监验收合格后,方能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 (10)在浇筑砼前重点检查、巡查的部位: 1) 2) 3) 4) (18)支撑系统安装应自一端向另一端延伸,自下而上按步架设,并逐层改搭设方向,不得相对进行,以免结合处错位,难于连接。 (19)水平加固杆、纵横剪刀撑安装应符合构造要求,并与支撑系统的搭设同步进行。 (20)可调底座、顶托处应采取措施防止被砂浆、水泥浆等污物填塞螺纹。 (21)泵送混凝土时,应随浇、随捣、随平整,混凝土不得堆积在泵送管路出口处。 (22)应避免装卸物料对模板支撑或脚手架产生偏心、振动和冲击。 (23)拆除时应采用先搭后拆、后搭先拆的施工顺序。

高支模支撑体系施工及验收管理办法

附件四:高支模支撑体系施工及验收管理办法 高支模支撑体系施工及验收管理办法 为确保安全生产,提高项目安全、质量生产意识,规范高支模支撑体系施工及验收管理,特下发此办法,望各项目部在高支模支撑体系施工过程中注意以下事项: 一、高支模体系的定义 根据建质[2009]87号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规定:搭设高度8m及以上;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kN/m及以上,达到上述某一项或多项限值者定义为高支模支撑体系。 二、高支模支撑体系施工要求 1.高支模支撑体系施工前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编制详细的《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方案内容必须包括详细的计算书,高支模支撑体系的构造措施,安全、质量保证措施。 2、高支模支撑体系施工前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编制详细的《高支模支撑体系混凝土浇筑专项施工方案》,方案内容必须包括详细的砼浇筑顺序,砼浇筑方式,砼浇筑计划,人员、机械配备,安全、质量保证措施。 3、《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高支模支撑体系混凝土浇筑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完成后,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将方案报公司技术处审批。 4、方案通过公司审批后,项目部应立刻组织专家对《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高支模支撑体系混凝土浇筑专项施工方案》进行方案论证。 5、项目技术负责人根据专家论证意见重新优化方案,方案通过专家最终论证后方可组织施工。 6、高支模支撑体系施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和安全员应做好技术专项交底和安全专项交底。 7、高支模支撑体系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应配备专门的质量员和安全员负责高支模支撑体系的施工和施工安全。材料的选用、架体搭设参数和构造措施以及砼浇筑应严格按照论证方案实施。 三、高支模支撑体系验收管理程序

建设部高支模规定

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 1总则 1.1 为预防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以下简称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坍塌事故,保证施工安全,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制定本导则。 1.2 本导则适用于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安全监督管理。 1.3本导则所称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是指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高度超过8m,或搭设跨度超过1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或集中线荷载大于20kN/m的模板支撑系统。 1.4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应严格遵循安全技术规范和专项方案规定,严密组织,责任落实,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 2 方案管理 2.1 方案编制 2.1.1施工单位应依据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工程实际,编制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专项施工方案。 2.1.2 专项施工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编制说明及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及图纸(国标图集)、施工组织设计等。 (二)工程概况:高大模板工程特点、施工平面及立面布置、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具体明确支模区域、支模标高、高度、支模范围

内的梁截面尺寸、跨度、板厚、支撑的地基情况等。 (三)施工计划:施工进度计划、材料与设备计划等。 (四)施工工艺技术: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基础处理、主要搭设方法、工艺要求、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构造设置以及检查、验收要求等。 (五)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模板支撑体系搭设及混凝土浇筑区域管理人员组织机构、施工技术措施、模板安装和拆除的安全技术措施、施工应急救援预案,模板支撑系统在搭设、钢筋安装、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及混凝土终凝前后模板支撑体系位移的监测监控措施等。 (六)劳动力计划:包括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配置等。 (七)计算书及相关图纸:验算项目及计算内容包括模板、模板支撑系统的主要结构强度和截面特征及各项荷载设计值及荷载组合,梁、板模板支撑系统的强度和刚度计算,梁板下立杆稳定性计算,立杆基础承载力验算,支撑系统支撑层承载力验算,转换层下支撑层承载力验算等。每项计算列出计算简图和截面构造大样图,注明材料尺寸、规格、纵横支撑间距。 附图包括支模区域立杆、纵横水平杆平面布置图,支撑系统立面图、剖面图,水平剪刀撑布置平面图及竖向剪刀撑布置投影图,梁板支模大样图,支撑体系监测平面布置图及连墙件布设位置及节点大样图等。 2. 2 审核论证 2.2.1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专项施工方案,应先由施工单位技术部门组织本单位施工技术、安全、质量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核,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后,再按照相关规定组织专家论证。下列人员应参加专家论证会:

高支模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高支模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1、木模板及钢管支架的基本要求和技术参数: (1)、基本要求:(详见专家论证方案) ●成型模板由18 mm厚胶合板与方木楞制作而成; ●梁、板模板:由底模和侧模组成,梁、板底模承受垂直荷载,底模下用钢管支架承重,为减少梁的变形,梁底模应起拱,按跨度L的(1~3)/ 1000控制,钢管支架支承在坚实的地面或楼板上,以防下沉; ●梁侧模承受混凝土侧压力,为防止侧向变形,侧向用构造钢管加强支撑(详见附图中梁模板构造图); ●钢管支架立杆底部距地面200 mm处,应设置纵横二个方向钢管扫地杆,在立杆的中间部位设置纵横二个方向水平钢管连系杆,以加强支架的整体性和稳定性(详见支承架构造图); ●在立杆纵横二个方向,设置竖向和水平剪刀撑 (详见支承架构造图); ●为加强整体支体系统的稳定性,应将水平连系杆隔步与已浇的混凝土柱紧箍,并要求可靠连接( 详见支承架构造图 ); (2)、技术参数 ●设计原则: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 ●胶合板应符合国家现行质量与技术要求,《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胶合板厚15 mm。 技术参数:取抗弯强度设计值 [ f m ]= 15 N / mm 2,抗剪强度设计值 [ f ] = 1.4 N / mm 2,弹性模量 [ E ] = 6000 N / mm 2; v ●所有使用的木材材质不宜低于III 等材,有腐朽、折裂、枯节等疵病的木材不得使用; 梁、板模板方木楞均采用b × h = 55 × 65 mm,在结构计算时按b × h = 50 × 60 mm。 技术参数:取抗弯强度设计值 [ f m]= 13 N / mm 2,抗剪强度设计值 [ f ] = 1.3 N / mm 2,弹性模量 [ E ] = 9000 N / mm 2; v ●钢管 应用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 / T13793)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

高支模细则江苏版

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高支模工程) 内容提要: 高支模工程概况 本工程特点、难点 监理工作依据 监理组织机构 监理工作流程 监理工作控制要点及目标值 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 工程监理机构(章): 专业监理工程师: 总监理工程师: 日期: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监制 高支模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1 高支模工程概况 1.1 工程概况: 1.2 本高支模工程概况:(如有多种支模形式应分别说明) 本高支模工程概况一览表表1.1

2 本工程高支模工程的特点、难点 2.1 本工程高支模分部工程设计、施工特点、难点: 2.1.1模板支撑体系设计 楼层框架柱、梁及顶板模板的支撑限位,主要通过搭设钢管满堂排架体系受力;排架形式:采用Φ48*3.0钢管搭设排架,立杆采用扣件连接组成排架支撑体系;支撑立杆下垫15mm厚300mm×300mm木模,木模下为混凝土楼面,立杆离地0.2m以内设置纵横向水平拉杆,水平纵横拉杆设置步距1.5m,其中最上层兼做枋木搁置钢管,搁置钢管需加一个扣件抗滑移。 在梁底垂直于梁跨方向满布竖向剪刀撑,在竖向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及支架中部再加设一道水平剪刀撑;局部适当调整(只允许调小不允许调大)大梁底的横杆间距,以便于在大梁底另专设纵向剪刀撑,以增强整个支撑系统的刚度。为保证整个钢管排架支撑系统的稳定,其它未注构造做法,水平拉杆、斜撑、斜道等按规范要求。 高支模支撑系统搭设过程中,纵横向的水平拉杆,在过楼层时拉杆要求周边顶撑在梁侧面,形成高支模的竖向限位;高支模外有外脚手当外脚手超出二步不具备连墙拉结时,高支排架与外脚手拉结,形成整体受力,当上层结构施工时,利用结构拉结点做好拉结,同时拆除高支模与外架临时增设的拉结。

高支模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高支模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1、木模板及钢管支架的基本要求和技术参数: (1)、基本要求:(详见专家论证方案) ?成型模板由18 mml厚胶合板与方木楞制作而成; ?梁、板模板:由底模和侧模组成,梁、板底模承受垂直荷载,底模下用钢管支架承重,为减少梁的变形,梁底模应起拱,按跨度L的(1?3)/ 1000 控制,钢管支架支承在坚实的地面或楼板上,以防下沉; ?梁侧模承受混凝土侧压力,为防止侧向变形,侧向用构造钢管加强支撑 (详见附图中梁模板构造图); ?钢管支架立杆底部距地面200 mm处,应设置纵横二个方向钢管扫地杆,在立杆的中间部位设置纵横二个方向水平钢管连系杆,以加强支架的整体性和稳 定性(详见支承架构造图); ?在立杆纵横二个方向,设置竖向和水平剪刀撑(详见支承架构造图); ?为加强整体支体系统的稳定性,应将水平连系杆隔步与已浇的混凝土柱紧箍,并要求可靠连接(详见支承架构造图); (2)、技术参数 ?设计原则: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 ?胶合板应符合国家现行质量与技术要求,《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胶合板厚15 mm 技术参数:取抗弯强度设计值[f m ]= 15 N / mm 2,抗剪强度设计值[f 2,弹性模量[E ] = 6000 N / mm 2; v] = 1.4 N / mm ?所有使用的木材材质不宜低于III等材,有腐朽、折裂、枯节等疵病的木材不得使用; 梁、板模板方木楞均采用b x h = 55 x 65 mm在结构计算时按b x h = 50 x 60 mm。 技术参数:取抗弯强度设计值[f m] = 13 N / mm 2,抗剪强度设计值[f 2,弹性模量[E ] = 9000 N / mm 2; v] = 1.3 N / mm ?钢管 应用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 T13793)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 T3092)中规定的Q235普通钢管,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 /

高支模的构造要求演示教学

高支模的构造要求

高支模的构造要求 1、依据 1.0.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1.0.2辽2013G901图集 1.0.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50666-2011 2、一般规定 2.1基本要求 2.2.1立杆及水平杆应用Φ48mm× 3.6mm的钢管。暂无此钢管时,可用Φ48mm×3.0mm的钢管代替,但不得小于Φ48mm×3.0mm的实际值。 (辽2013G901 第3页第4.1.1条) 2.2.2木杆、钢管、门架及碗扣式等支架立柱不得混用。 (规范6.2.4-1) 2.2.3支架高宽比不宜大于3,否则应加强整体稳定措施。 (辽2013G901 第5页第6.2.3条) 2.2施工要求 2.2.1钢管规格、间距、扣件应符合设计要求。 (规范6.1.2-1) 2.2.2扣件螺栓的拧紧力矩不应小于40N·m,且不应大于65 N·m。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4.4.7-7) 3梁支架的构造要求 3.1、立杆构造要求 3.1.1立杆基础要求

1竖向模板和支架立柱支承部分安装在基土上时,基土应坚实,并应有排水措施。对湿陷性黄土应有防水措施;对特别重要的结构工程可采用混凝土、打桩等措施防止支架柱下沉。对冻胀性土应有防冻融措施。 (规范6.1.2-2) 2当满堂或共享空间模板支架立柱高度超过8m时,若地基土达不到承载要求,无法防止立柱下沉,则应先施工地面下的工程,再分层回填夯实基土,浇筑地面混凝土垫层,达到强度后方可支模。 (规范6.1.2-3) 3.1.2立柱底部底座及垫板 1垫板 1)竖向模板和支架立柱支承部分安装在基土上时,应加设垫板,垫板应有足够强度和支承面积,且应中心承载。 (规范6.1.2-2) 2)垫木材质:东北红松、东北落叶松。 垫木规格:宽度≥250mm,厚度50mm,长度宜大于两跨立柱间距。 (辽2013G901 第4页第4.7条) 2底座或钢垫板 1)每根立柱底部应设置底座或钢垫板,并置于垫木上,在混凝土梁、板上支设立杆可不加垫木。立杆底部不允许放可调U型托撑和螺杆。

高支模实施细则1

第一章总则 1.为了确保高大模板工程的施工质量及安全,特制定本细则 2.本细则未详尽之处,须按国家或行业及吴江区地方有关规范、规定办理。 一、编写依据 1.《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 2.《砼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11) 3.《建筑施工扣件或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4.《建筑施工门式或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0) 5.《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 6.工程设计图纸及会审记录 7.监理规划 8.已批准的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方案和专家论证报告; 9.与高大模板工程施工相关的标准、规范及设计文件等技术资料 10.与高大模板工程施工相关的安全施工规定。 二、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滨湖新城B2地块一期项目 2.建设单位:绿地集团(吴江)置业有限公司 3.设计单位:上海东方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4.监理单位吴江新世纪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5.施工单位:上海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6.工程地点:吴江区滨湖新城区 7.建筑面积为:总建筑面积99227平方米。 8.工程用途:商业综合体系 9.结构类型:框剪结构,桩和筏板基础 10.工程项目计划工期:2012年4月28日---2014年3月30日 11.工程质量目标:单体验收一次性合格率100% 第二章、高大模板工程的特点

一、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易失稳坍塌,易发生重、特大事故。 为避免高大模板工程支撑系统发生失稳坍塌事故,应督促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做好下列工作: 1、按照施工图纸内容做好方案,并绘制详细的高大模板支架图、支撑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及节点大样施工图。 2、按照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设置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构造,其内容应包括:立杆设置、木楞设置、立杆间距、纵横向水平杆、垂直和水平剪刀撑及顶托设置,扣件连接方法及荷载有效传递等。 3、对施工荷载、立杆、立杆地基承载力、支架、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抗倾覆进行详细验算。 4、针对不同工程结构、施工方法、选用的各类机械设备、施工场地及周围环境等特点制定有针对性高大模板安全技术措施。 5、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内容应包括:各方主体的职责、针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方案、浇筑混凝土期间检查模板变形情况制度、异常情况报告制度等。 6、制定合理、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安全监督体系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能保证切实落实和积极运转。 二、高大模板工程施工属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经5人以上的专家组进行审查论证,专家组成员需具备以下条件:专家组成员应是有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工程经验或施工技术理论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总人数不少于5人。专家应当对方案的可靠性提出具体论证审查意见。同时参加审查的人员中应包括设计、监理、施工、和建设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并且附有专家组审查会议纪要和签到表。 三、施工单位应根据专家组意见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修编,并经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和建设单位技术总负责人审批后报质监站备案同意后方可实施,施工中原则上不得调整施工方案。因特殊原因确需调整的,应经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和建设单位技术总负责人签字同意,并提出是否需要重新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审查的意见。 第三章、高大模板施工监理工作流程

高支模验收规范

高支模验收规范篇一:高支模细则 A.0.4 工程 监理实施细则 (高支模工程) 内容提要: 高支模工程概况 本工程特点、难点 监理工作依据 监理组织机构 监理工作流程 监理工作控制要点及目标值 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 工程监理机构(章): 专业监理工程师: 总监理工程师(签字、执业印章): 日期: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监制 1 1 高支模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1 高支模工程概况

1.1 工程概况: 1.2 本高支模工程概况:(如有多种支模形式应分别说明) 本高支模工程概况一览表表1.1 2 3 2 本工程高支模工程的特点、难点 2.1 本工程高支模分部工程设计、施工特点、难点: 2.1.1模板支撑体系设计 楼层框架柱、梁及顶板模板的支撑限位,主要通过搭设钢管满堂排架体系受力;排架形式:采用Φ48*3.0钢管搭设排架,立杆采用扣件连接组成排架支撑体系;支撑立杆下垫15mm厚300mm×300mm木模,木模下为混凝土楼面,立杆离地0.2m以内设置纵横向水平拉杆,水平纵横拉杆设置步距1.5m,其中最上层兼做枋木搁置钢管,搁置钢管需加一个扣件抗滑移。 在梁底垂直于梁跨方向满布竖向剪刀撑,在竖向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及支架中部再加设一道水平剪刀撑;局部适当调整(只允许调小不允许调大)大梁底的横杆间距, 2 以便于在大梁底另专设纵向剪刀撑,以增强整个支撑系统的刚度。为保证整个钢管排架支撑系统的稳定,其它未注构造做法,水平拉杆、斜撑、斜道等按规范要求。 高支模支撑系统搭设过程中,纵横向的水平拉杆,在过楼层时拉杆要求周边顶撑在梁侧面,形成高支模的竖向限位;高支模外有外脚手当外脚手超出二步不具备连墙拉结时,高支排架与外脚手拉结,形成整体受力,当上层结构施工时,利用结构拉结点做好拉结,同时拆除高支模与外架临时增设的拉结。

高支模工程施工要求

高支模工程施工要求 (1)材料质量要求 选用Φ48国标钢管作为支撑,模板选用标准1220*2440*15多层板作为梁及板的面板,选用截面为100*100、50*100方木的作为龙骨,含水率不得大于18%,保证规格一致、平整,平直度控制在1/1000以内。 选用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的扣件及U托作为连接支撑体系的构件,方木及支撑不得有弯曲变形、裂缝、腐烂现象。用于施工的钢管、扣件要按规定进行质量检测,禁止使用不合格的钢管、扣件。 堆放模板的场地要平整夯实,场地范围要有明显区分标志,并按防火要求设置防火器材;模板进场后应区分不同规格码放整齐。木工加工机械要按指定位置设置,并应有防噪音等环保措施。 (2)模板支撑系统相关要求 A、模板支撑体系施工必须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的有关要求; B、保证结构的形状尺寸及相互位置的准确。 C、梁及楼板使用新板已周转一次板材。保证模板支撑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新浇砼质量和侧压力,以及考虑施工时各种荷载。 D、支撑系统应支承在坚实的基面上,使其不能下沉,保持稳定。 E、安装构造简单,装拆方便,不妨碍钢筋绑扎,并缝合严密,保证砼浇捣时无漏浆现象。 F、模板长向拼接应错开布置,以增强模板的整体刚度。 G、根据模板的荷载和部位的刚度布置支撑系统。 H、当跨度大于4m时模板应起拱,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3/1000,次梁不起拱。 (3)模板安装基本要求 必须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及相关规范要求。即"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1)主控项目 A、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 B、在涂刷模板隔离剂时,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 2)一般项目 A、模板安装应满足: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B、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要求起拱。 C、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洞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其偏差应符合相应规定。

高支模施工工艺及操作要求

高支模施工工艺及操作要求 4.1 梁模板施工 4.1.1 4.1.2 根据主控制线放出各梁的轴线及标高控制线。 4.1.3 梁模支撑。梁模板支撑采用扣件式满堂钢管脚手架支撑,立杆纵、横向间距均为0.8m;立杆须设置纵横双向扫地杆,扫地杆距楼地面200mm;立杆全高范围内设置纵横双向水平杆,水平杆的步距(上下水平杆间距)不大于1500mm;.立杆顶端必须设置纵横双向水平杆。在满堂架的基础上在主次梁的梁底再加一排立杆,沿梁方向间距1.0m。梁底小横杆和立杆交接处立杆加设保险扣。梁模板支架与楼板模板支架综合布置,相互连接、形成整体。 4.1.4 剪刀撑。竖直方向:纵横双向沿全高每隔四排立杆设置一道竖向剪刀撑。水平方向:沿全平面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m,纵向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为60度,水平剪刀撑与水平杆的夹角为45度。 4.1.5 梁模板安装 ○1大龙骨采用?48×3.0mm钢管,其跨度等于支架立杆间距;小龙骨采用50mm×100mm方木,间距300mm,其跨度等于大龙骨间距。

○2梁底模板铺设:按设计标高拉线调整支架立杆标高,然后安装梁底模板。梁跨中起拱高度为梁跨度的2‰,主次梁交接时,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 ○3梁侧模板铺设:根据墨线安装梁侧模板、压脚板、斜撑等。梁侧模应设置斜撑,当梁高大于700mm时设置腰楞,并用对拉螺栓加固,对拉螺栓水平间距为500,垂直间距300。 4.2 楼板模板施工 4.2.1 工艺流 程:支架搭设→龙骨 铺设、加固→楼板模 板安装→预检。 4.2.2 支架搭 设:楼板模板支架搭 设同梁模板支架搭 设,与梁模板支架统一布置。立杆顶部如设置顶托,其伸出长度不应大于300mm;顶部支撑点位于顶层横杆时,应靠近立杆,且不大于100㎜。 4.2.3 模板安装:采用木胶合板作楼板模板,一般采用整张铺设、局部小块拼补的方法,模板接缝应设置在龙骨上。大龙骨采用?48×3.2mm双钢管,其跨度等于支架立杆间距;小龙骨采用50mm×100mm 方木,间距300mm,其跨度等于大龙骨间距。挂通线将大龙骨找平。

高支模施工方法技术规范要求

高支模施工方法 (一) 模板组拼精度要求 模板组装要严格按照模板配板图尺寸拼装成整体,模板在现场拼装时,要控制好相邻板面之间拼缝,两板接头处要设置木方压缝,以防漏浆,拼装完成后用钢丝把模板和竖向钢管绑扎牢固,以保持模板的整体性。拼装要求详见表模板拼装精度要求一览表表4-1 (二)模板定位 根据定位桩点,投放出十字交叉控制线,再由十字交叉控制线测放出每根偏轴线500mm的控制线。投放完后,再用经纬仪在其它控制线上检查所放控制线的准确性。其它控制线以最外的轴线为主,中间轴线采取抽查方式检查。待偏轴控制线经核验准确后,再根据设计图纸和设计变更等资料,将梁、柱等边线引放出,用以控制模板边线。 (1)标高引测: 根据控制水准点,用水准仪引测出板面标高(建筑标高)加0.5m控制点,并将其标注在柱钢筋上,再根据此点用钢尺或水平管引测出梁底、板底的标高。待铺设完楼板模板、未与梁柱模板固定前,再用水准仪、钢卷尺配合检查其准确性。 (2)柱模板的标高控制: 1)根据柱的高度,扣除砼楼板的标高后,根据胶合板或已制作好的模板高度,计算出用整块的模板数和非整块的模板尺寸,然后裁出非整模板,将非整块模板安装在柱模板中间,以保证已定形的柱头交接处的模板不受破坏。 2)弹线:待楼板新浇筑砼终凝后,由测量员在楼面砼上弹出轴线控制线,核验无误之后,通知木工将柱边线弹出,最后由木工工长和质检员核查控制线,无误后,木工才能进场施工。

(三)模板的支设规范要求 模板支设前将已完成浇捣砼的楼面清理干净,不得有积水、杂物,并将施工缝表面浮浆剔除,用水冲净,模板排架支撑体系搭设要严格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 130-2011执行。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表6-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