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内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司治理内涵探析
王海清
(河南同心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河南
安阳
455000)
[摘要]从文献回顾视角分析,国内外的不少学者虽然对公司治理结构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
究,但是对公司治理的内涵却尚未达成一个共识。

目前,国内居于主流权力制衡观、科学决策观两大类均有未能明确地将“提高公司资源配置效率”作为公司治理的终极目标纳入公司治理的内涵之中的局限性,难以充分体现经济效率原则。

高效原则应当是公司治理最终目标,而经济效率原则的最终实现则需要借助于对各利益相关者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中地位的合理安排外部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

[关键词]公司治理内涵;研究现状;研究展望[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
B
第2012年第9期(总第405期)
商业经济
SHANGYE JINGJI
No.9,2012Total No.405
[文章编号]1009-6043
(2012)09-0035-02[收稿日期]2012-08-20
[作者简介]王海清(1970-),
女,河南同心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

研究方向:公司治理内涵研究。

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和提出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与企业制度的演进则更为相关。

公司制企业的出现在西方已有近200年的历史了,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进一步分离使得代理问题普遍化,进而使公司治理这一潜在的问题凸显为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却只是近30年的事情。

公司治理(Corporategovernance)理论的提出并对其进行系统性研究,在国外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国内则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事了。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回顾
法马和詹森(1983)认为,
公司治理研究的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情况下的
“代理人问题”。

如何降低代理成本是公司治理要解决的中心问题。

奥利弗·哈特在他的《公司治理:理论与启示》一文中指出:
“治理结构被看作一个决策机制,而这些决策在初始合约中没有明确地设定。

更准确地说治理结构分配公司非人力资本的剩余控制权,即资产使用权如果在初始合约中没有详细设定,治理结构将决定其将如何使用。


科克洛和沃特克(1988)在其发表的《公司治理――文献回顾》中认为:“理解公司治理中包含的问题,是回答公司治理是什么这一问题的一种方式。

公司治理问题是包括高级管理阶层、股东、董事会和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具体问题。


玛格丽特·M ·布莱尔(1995)将公司治理归纳为一种法律、
文化和制度性安排的有机整合,她认为:狭义地讲,公司治理结构是指有关公司董事会的功能、结构和股东权力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广义地讲,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公司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套法律、文化和制度安排,它决定着公司目标,谁在什么状态下实施控制,如何进行控制风险与收益,如何在不同成员之间分配的问题。

英国牛津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阿林·梅耶在他的《市场经济和过渡经济的企业治理机制》一文中,把公司治理结构定义为“公司赖以代表和服务于它的投资者利益的一种组织安排。

它包括从公司董事会到执行人员激励计划的一切东西……,公司治理的需求随着市场经济中现代股份有限公司的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而产生。


斯坦福大学的钱颖一教授在他的《中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和融资改革》一文中提出:“公司治理结构是一套制度安排,用来支配若干在企业中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团体,包括投资者、经理、工人之间的关系,并从这种制度中实现各自的经济利益。


(二)国内研究回顾
林毅夫(1995)认为,所谓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指所有者对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绩效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整套安排。

费方域(1996)指出,公司治理是一种关系合同,是一套制度安排,对公司的目标、决策及利益分配等定下规则,用于代表和服务于出资者的利益,其主要内容是设计控制内部人控制的机制。

张维迎(1998)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解决股份公司内部各种代理问题的机制。

孙永祥(2002)认为,对公司治理内涵的讨论,一方面应考虑到股东、
董事会、经营班子、国家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相互作用的一种关系,同时应考虑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相对中心或相对主导地位。

李维安(2000)指出,公司治理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概念。

狭义的公司治理,
是指通过一整套制度安排,来合理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

广义的公司治理则是,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的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
35--
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保证公司各方面的利益。

(三)研究综述
由以上的文献回顾可以看到,国内外的不少学者虽然对公司治理结构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但是对公司治理的内涵却尚未达成一个共识。

因此,现将上述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分成两大类,提出笔者关于公司治理内涵的一些理论初探。

1.权力制衡观
不难看出“权力制衡观”作为传统的观点,仍然居于主流地位。

这种观点将公司治理看作一种在股东及相关利益者之间进行权力制衡的机制。

我们又可根据股东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将该类观点分为“股东权利至上观”,例如法马和詹森(1983)、阿林?梅耶、林毅夫(1995)、费方域(1996);“相关者利益观”,例如钱颖一、张维迎(1998);“股东权利主导兼顾利益相关者观”,例如孙永祥(2002)。

2.科学决策观
在传统的“权力制衡观”研究的基础上,奥利弗.哈特、李维安(2000)的“科学决策观”在一定程度上将对公司治理内涵的探讨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将滞留在“就制度论制度”的研究层面的传统观点,引向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这一核心的、关键的问题。

二、现有公司治理内涵观点的局限性
无论是传统的居于主流的“权力制衡观”,还是“科学决策观”均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公司治理的内涵作了有益的探讨,但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局限性。

首先,上述两种观点均系从公司内部治理的角度来理解公司治理的内涵,将公司治理的环境因素视为外生的、既定的,忽视了公司治理不可或缺的部分即外部治理结构。

这就致使其定义的公司治理是一个静态的、封闭的系统。

其次,上述两种观点均未能明确地将“提高公司资源配置效率”作为公司治理的终极目标纳入公司治理的内涵之中,使得公司治理的内涵难以充分体现制度的经济效率原则。

三、公司治理内涵的初探
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制度是在一个特定群体内部确立并实施的行为规则,而且制度是决定经济效率的关键性因素。

公司治理(不同于法律意义上的公司治理结构)作为一种非正式的规则制度,提高公司效率或资源配置效率显然是其本身应有之义,并且效率原则应当是公司治理的最终目标。

而经济效率原则的最终实现,则需要借助于对各利益相关者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中地位的合理安排及政府、银行、法律、外部竞争等公司治理的外部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

对各相关利益者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的安排无需也不应当是一成不变的,相反而应是动态的、演进的,这种演进完全依赖于公司的经济效率原则的实现的需
要。

存在于封闭的环境中的制度固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但事实上任何一种制度所依附的外部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只是量变与质变的差异而已。

就公司治理内涵的探讨而言,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股东权利至上观”所依附的社会背景是:当时迫于日本和德国在工业产品的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在此次兼并浪潮中,经营者基于自身利益考虑发明了大量的诸如“焦土政策”、“毒丸计划”、“鲨鱼击退法”等反接管措施,严重危害了股东利益。

基于反兼并过程中保护股东利益的需要,理论界提出了“股东权利至上”的公司治理内涵。

而随着美国法律环境的变化和来自相关利益者的呼声日益强烈,“相关利益者”的公司治理内涵也就应运而生了,从而使“股东权利至上观”受到强有力的挑战。

仅就逻辑的角度而言,“股东权利至上观”之所以会受到“相关利益者”观挑战,与其未能将制度环境这一变量内化于公司治理的内涵之中不无关系。

基于以上,关于制度的效率目标和环境对制度的约束作用的考虑,公司治理是在特定的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科学等因素)的约束下,以提高公司经济效率为目标,而对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雇员、供应商、政府、社区)之间利益关系作出的一种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应当包含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

针对法律意义上的公司治理强调规则的公平性和稳定性,而笔者对公司治理内涵的探讨则更多侧重于经济学上的效率原则,并且此处的效率原则所指的是公司的长期经济效率而非短期或一时的经济效率。

四、关于公司治理内涵的研究展望
近年来,与再造工程、标杆管理、学习型组织等现代管理思潮相对应,不少公司在适应复杂多变的全球经营环境和增强组织柔性的过程中,其组织形态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以资源外取战略为基点,战略联盟、网络组织、虚拟公司等新兴组织形式快速发展。

这些新的组织形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公司组织形式的有形界限,比如:虚拟公司不再是法律意义上的完整的经济实体;网络公司的部分内部功能组织的虚拟化;战略联盟得以维系的合作基础可以是股权合作以外的其他形式。

这些公司组织形式的新变化对现有公司治理理论的研究提出了诸多新的挑战,虽然目前已经有学者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并且提出了网络治理理论,但在很多方面还有待于理论界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永祥.公司治理结构:理论与实证分析[M].上海:上海
人民出版社,2002
[2]周新军.企业管理与公司治理:边界确定及实践意义[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5)
[3]程文晋.公司治理研究中的认识论问题[J].当代经济科
学,2007(4)
[4]支晓强,周清杰.公司治理:缘起问题及演进趋势[J].经
济管理文摘,2007(18)
[责任编辑:刘玉梅]
商业经济第2012年第9期SHANGYE JINGJI No.9,2012 3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