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历史文化与城市公共空间的结合探索——以中山市南区良都文化公园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历史文化与城市公共空间的结合探索
--以中山市南区良都文化公园为例
刘军
中山市南区办事处广东中山528400
摘要:中山市南区位于中心城区南部,自然环境优美,人文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山著名的侨乡之一。

南区良都文化公园通过把南区的名人及地域文化作为主要景观设计概念和元素,对利用地域文化与城市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结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地方历史文化文化公园城市公共空间
Abstract:at the center of the southern city of zhongshan districts,a beautiful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humanistic has a long history,is one of the famous hometown of zhongshan. All the good cultural park of the southern district by celebrities and regional culture as the main landscape design concept and the elements,to use regional culture and city the design of city public space combines beneficial exploration.
Keywords:local history culture culture park city public space
中图分类号:E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历史文脉与背景
1.南区的名人历史及建筑文化
南区是香山华侨文明的主要发源地,它滋养了旅居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万多华侨。

南宋末年,宋端宗徙居香山避难,南区沙涌人马南宝献粟饷军,官拜工部侍郎,南宋陨殁,随行官员逃亡海外,成为最早的香山华侨。

南区先辈在侨居地的排华风潮中逆流而上,缔造了一批异军突起的商业实业集团,如香港的永安、先施公司。

随着侨胞的寻根问祖,大量西方文化特别是建筑风格进入了香山县,中西文明的碰撞进一步丰富了南区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打造了当地特色的南洋建筑风格基调。

近代中国,南区也培养了包括“中国空军之父”之称的杨先逸,香港先施公司的创始人马应彪,被称为“中国百货业先驱”、永安公司创始人郭乐等杰出人物。

优美的山水环境孕育了南区人“孝为先,爱国为民”的历史传统,其中有被称为岭南第一私家园林的詹园,就以孝文化而远近闻名。

今天,良都文化公园的建设同样体现着南区传统文化理念,公园用原属于政府的办公用地和南区原来传统的食街。

政府在明知该用地极具商业价值情况下,充分考虑到民生因素,科学规划将其改造为一个完整的中心文化休闲公园,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服务于民的执政理念,此举也深受广大市民的拥护。

2.项目背景
南良都文化公园位于南区中心区的核心地段,与规划中的商业区相连,东侧为区人民政府、永安商业中心等公共设施,北侧为居住区,包括万科地产及越秀城建等高档社区,而南部旧区,密度较大,缺少公共绿地。

良都公园的用地呈“L”型环绕南区政府大楼,面积约2.4万平方米,由行政办公用地和商业用地置换调整为城市公园。

公园所处位置重要,是未来南区中心区全面改造与规划的
核心部分,是全面提升城市建设的品味,打造文化名片的重要项目。

3.整体定位
项目定位:市政文化广场与休闲公园相结合的新型概念公园。

公园主题:结合南区“山、水、城”的城市肌理,体现南区地方文化特色。

公园位于位于城南路城市综合功能带上及区行政中心与岐江河的城市生态景观轴线上,是现有旧区和新建设区的过渡段,是打通南区山水关系,构成南区行政,商业,办公及展示居住复合功能的中心节点。

同时,公园既要体现山,水的要素,更要重点突出南区的历史文化主题。

4.规划思路
公园主要采用人工高差地形的手法体现“环山抱水”的场地设计理念,西侧通过局部抬高场地并结合花池和水景布局形成高低平台,沿日华路侧场地整体提高1.5米形成半地下停车场,结合1.8米高的树池和景墙,体现了“山”的景观要素,在丰富了公园的空间层次的同时又隔离了道路造成的景观和噪声的影响,使公园内部宁静宜人。

公园由两条横轴与一条纵轴有机组织而成,串联各个景点,使公园景观要素和谐统一。

1.主横轴:由主入口、纪事塔楼、名人雕塑广场、水景池与下沉式舞台组成。

此轴分别由动、静水结合来烘托出气氛。

自古以来,水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位置,水为财,风生水起,由此寓意南区城市建设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同时,充分体现南区的“水”要素。

主入口设计简约大方,精心设计的标色铭牌是广场对外的标志之一。

纪事塔楼和中心广场位于公园的几何中心,也是主横轴与纵轴的交点和整个公园的制高点。

其高度与政府大楼呈黄金分割比例,建筑形式参照南区特色历史文化建筑“沛勋堂”,四个侧面分别放置人物雕塑,分别是:杨仙逸、马应彪、郭乐、马南宝,在塑像下设置铭牌简述名人事迹介绍。

主要轴线的两端通过布置水景池与下沉式舞台形成一个良好的收尾,并利用水景墙与政府场地进行分隔,使功能相互独立,交通互不干扰,视觉上却无损其连贯。

2.纵轴:主要由北部的次入口,纪事塔楼,中心水景与南部碉楼共同组成,各景点沿轴线发散布置。

在北入口安放了一个摩崖石刻碑,为体现南区本地的文化特色,上面所雕刻的内容均为通过公开征集选定的南区籍文人的诗词佳句,并邀请南区籍的书法家认真书写出来,再通过现代雕刻技术将书法雕刻在石碑上,石碑背面采用反映南区历史、人文及社区风貌的长轴画卷,相互呼应。

通过入口文化石刻,使人在未进入公园前,就能被强烈的文化元素所吸引。

在空间上,摩崖石刻碑与公园内部形成先抑后扬的效果,而且与主入口形成对比,突出主入
口;石刻背面采用草坪缓坡处理,在公园内形成视觉过渡,草坡内设树阵和休息长凳,增强其趣味性。

钟楼与碉楼之间以水景为轴,两侧按照传统社区在行政版图上的位置关系对应安排了八个展现社区历史文化建筑特色的区域,搜集具有侨乡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建筑素材,以等比缩放的手法,取其重要片断进行艺术处理,使其风貌再现于公园内,勾起游人的联想和记忆。

八个区域通过石板路相连,游览轨迹明确,每个区域均设纪事灯柱,将社区介绍、历史照片等资料刻画其上,在游览过程中也能了解社区历史文化;同时,结合南区以往以农业化发展为主导的特色,采集当地民间的记载、实物作为蓝本,以农耕系类为主题,采用等比铸铜雕塑的手法重现了车水、牛耕、舂米撑船等独特场景,这些栩栩如生的雕塑与游览者可以进行互动和交流,是公园文化的点睛之处。

此外,水景轴通过沟渠与其他水池连接,使其成为“活水”,同时可在水面倒影建筑,丰富了观赏角度。

水景池底安装了变幻灯光并铺放卵石,方便小孩玩水嬉戏,活跃园区气氛。

南面的碉楼为水景的视觉终点,高度与纪事塔楼亦为黄金分割比例,顶部安装LED电子屏幕,可在播放视频节目,方便组织宣传和大型文体活动,体现了中西合壁的设计手法。

3.次横轴:主要是展示功能与休息相互结合的景观带。

通过一组与文化墙结合的廊架,除了具有展示功能外,还结合休息活动区域设计,使其成为“活”空间。

沿日华路边通过地形处理,设置半地下停车场,有效隔离噪音,使此区域宁静而宜人。

同时,公厕与电房分布于翠竹绿篱中,既美观又实用。

5.结语
良都文化公园实现了从政府行政用地、商业用地向市民公共用地的转化,体现了当地政府对公共权益的重视;通过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城市景观的塑造,优化了城市功能;在景观元素的打造上重点体现了特有的历史和建筑文化,展现了南区文化的复兴,使其成为地域风情的展示中心,城市形象的新名片。

地方历史文化与城市公共空间的结合探索——以中山市南区良都文化公园为例
作者:刘军
作者单位:中山市南区办事处
刊名: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英文刊名:ChengShi Jianshe LiLun Yan Jiu
年,卷(期):2012(7)
本文链接:/Periodical_csjsllyj201207513.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