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环境、创新网络和空间集聚
解释为什么会集聚,即集聚效益问题;二是集聚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发生的。
一、为什么会集聚
美国风险资本在以硅谷为代表的少数地区集聚,落地生根,与当地高新技术企业相互需求、相互促进,这本身说明集聚能够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带来利益。
事实上,集聚并不是一个新概念。自19世纪后,就出现了由工业化革命所带来的工业迅速发展以及企业为追求低成本等因素等发生的空间集聚,集聚问题包括集聚原因、集聚类型、集聚效益、集聚与扩散等逐渐被区域研究学者所关注,成为是区域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在研究中,集聚(agglomeration)、集群(cluster)、邻近性(proximity)常被一起使用,表达相同或相近的含义,表示集中或接近。近年来学者们注意到在一些快速发展的集聚区(如产业集群),集聚的目的和集聚的作用与以往不同,这时的集聚更多地与区域内知识学习、互动创新有关,与当前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有关,由此他们将集聚经济区分为静态集聚经济和动态集聚经济,将近年来与创新活动密切联系的集聚经济称为动态集聚经济。动态集聚经济与静态集聚经济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以降低区域学习过程的交易成本、而后者以降低物质成本为主。
近年来对空间集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对区域内互动学习以创造、获得、应用和扩散知识,减少学习过程的交易成本,建立区域社会网络,赢得企业和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性方面。如Michael Storper(1997)认为,企业集中分布的、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的集群具有较强的“关系资产”和“非贸易的相互依存”关系(如隐性知识所需的面对面交流),便于形成各政府、企业和其他组织之间相互合作与协调的机制和相互学习。学者们也已证明,正规与非正规知识(类似于显性知识与性知识)对形成经济竞争力的作用不同,空间集聚在提供包括隐性知识在内的“非正规资产”(informally-constituted assets)中有独特意义。此外,学者们还探讨了集聚条件以及企业和R&D机构的关系等问题。如美国学者Allen J. Scott(1983)对空间集聚的条件、以及小企业同R&D机构建立联系的动机等进行了研究。学者们也分析了空间集聚对降低交易成本的影响。如丹麦学者Peter Maskell和Allan C. Malmberg认为,空间集聚有利于不同主体间的直接交流隐性知识,使隐性知识得以完好地交流和保存。
许多实践也已证明,创新过程运行最好的地区,是那些参与创新的主体集中分布、紧密联系且便于交流的地区,而拥有共同知识结构的区域或组织,比其他地区更能保持持久的创新能力。
空间集聚的作用或效益表现在如下方面:
1.企业空间集聚为学习型经济提供了便利。由于对知识的学习是创新的源泉,而知识是基于“高水平的个体技术能力、集体技术文化和发展良好的制度架构,它们具有地理上的高度不可流动性”(de Castro and Jensen Bulter,1993)。因此,“地理距离、可达性、集聚和外部性对经济流具有强大影响,学习和创新及其互动经常在区域内出现(Howells, 1996)。这样,知识的产生和对知识的学习都具有地方性的特征,不仅基于地方的文化和技术传统的隐性知识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特征,同时对显性知识的学习也受制于地方特定环境,而空间集聚便利
了信息的传递和企业的相互学习,从而为区域创新提供空间基础。
2.空间集聚能提供创新气氛和增强互动创新。这是由于同类或不同类的企业的空间集聚,有利于建立企业间各种正式非正式的、定期非定期的、有关技术、供求等方面的各种联系,也有利于建立上下游企业之间、经销商与生产商之间、R&D机构与企业之间、政府与企业及其他组织之间各种有关技术、管理、经营等方面的关系网络,区域内各种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能有效地促进创新活动的展开,促进企业间技术交流、共享和扩散,提高企业对技术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从而促进产业和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区域创新环境、创新网络的形成和完善,而这又是积累创新优势、实现进一步创新的基础。正如Castells认为的,“空间的邻近性是这种氛围存在的必要物质条件,而这是源于创新过程中互动的性质。界定创新氛围之特殊性的是其产生…合能‟(synergy)效果的能力,这种附加值并非来自氛围中所呈现之元素的累积效果,而是来自这些元素的互动。创新氛围是信息时代工业生产过程里创新与产生附加值的根本源泉”①。
3.空间集聚成为提高竞争力政策的依据。创新理论重视互动学习,互动学习综合了马歇尔式集聚经济、隐性和显性知识的相互作用、以及非贸易的相互依赖,它是在全球经济中社会化形成的区域比较优势的基础。目前发达国家的竞争力政策的基点是认为竞争力应建立在创新和差异化战略上,该战略以产业区和空间集聚体中的地方化学习为基础,以系统促进地方化学习过程以保证创新力和竞争力为目标②。
动态的集聚经济具有明显的产业和区域结果,即提高企业和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对技术的适应力,促进区域专业化部门和优势产业的形成与提升,特别是有利于区域创新网络的形成和巩固,促进互动创新模式的实现,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二、集聚的条件——创新环境和创新网络
首先,要解释创新环境和创新网络概念提出的背景。其次要解释为什么创新环境和创新网络是集聚的条件。
(一)创新环境和创新网络概念的提出
这首先是由两个基本背景引起的:一是最近二十余年来的实践表明,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而学者们则是从研究那些具有较高增长率和发展能力的地区(如意大利、法国等国家中小企业的产业集群),注意到区域创新的发生条件问题,并将其定义为创新环境;二是学者们在对区域发展的研究中,逐渐以更加综合、动态的角度理解区域创新,认为它是一个区域性、社会性的互动过程,是一个经济—社会—技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非物质性、不可贸易的那些区位因素比那些物质性的区位因素更具意义,区域社会网络对区域创新的作用也更加重要,并由此引起了区域研究的文化转向、关系转向和制度转向,在这一学术转向过程中,制度学派、演化学派、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学者们做出了突出贡献。
①(美)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夏铸九、王志弘等译,第481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中文版。
②Bjørn T. Asheim and Philip Cooke, Local Learning and Interactive Innovation Networks in a Global Economy, in Edward J. Malecki and Paivi Oinas edited, Making Connection: Technological learning and regional economic change,pp.151-152, Ashgate, Aldershot,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