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培养学生六大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国学生的发展要培养六大核心素养,这六大核心素养是指:品德素养、学术素养、体育素养、艺术素养、实践素养和创新素养,只有培养了这六大素养,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
首先,品德素养是培养学生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素养之一、品德素养包括道德品质、人文关怀等方面。
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不仅能够遵守道义、尊重他人,还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其次,学术素养是培养学生综合实力的关键。
学术素养包括扎实的功底、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独立思考等能力。
在学术素养的培养中,学校应该提供全面的学科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学科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第三,体育素养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方面。
体育素养包括体能、体技和体育意识等方面。
学校应该注重体育教育的普及,提供多样化的体育锻炼方式,培养学生的体能和体技,使他们具备良好的体育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四,艺术素养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方面。
艺术素养包括音乐、美术、舞蹈等方面。
学校应该提供多样化的艺术培养机会,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作能力,使他们能够欣赏和创造艺术作品,丰富精神生活。
第五,实践素养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面。
实践素养包括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社会实践等方面。
学校应该注重实践教学,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最后,创新素养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
创新素养包括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等方面。
学校应该注重创新教育,提供多样化的创新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社会中具备竞争力。
中国六大核心素养

六大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六大核心素养

六大核心素养
六大核心素养是对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评价,也是国家对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
“德”“智”“体”“美”“劳”是这六大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
一、基础性。
只有具备较高的“双基”,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1、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全面提升个人文化品位3、综合发展,培养跨学科视野。
二、人文性。
通过文化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成为具有中华民族情怀和国际视野的现代公民。
1、注重修身养性2、全面塑造健康人格3、追求真善美的高尚情操。
三、发展性。
是一种创新的意识,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具有持续发展的潜力,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
1、激发好奇心与想象力2、发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3、努力开拓进取,勇于承担责任。
四、实践性。
指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新生活的能力。
1、学以致用2、服务社会。
五、生成性。
指在开放和动态环境中生成知识,不断获得新经验,提升思维水平。
1、独立思考2、解决问题。
六、合作性。
培养团队精神,善于沟通,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1、善于沟通,具有团队协作精神2、勤于动手,注重实践。
- 1 -。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三个方面六大素养

综 合表 现 为 人 文 底 蕴 、 科 学 精 神 、 学 会 学 习 、 健 康 生 活 、 责 任 担 当 、 实 践 创 新 六 大
素 养 具 体 细 化 为 国 家 认 同 等十 八 个 基本 要 点 。 根据 这 一 总 体 框 架 可 针 对 学 生 年 龄
,
,
特 点 进 一 步 提 出 各 学 段 学 生 的 具 体 表现 要 求 。
,
,
和 实 践 能 力 促 进个 人 价 值 实 现 推 动 社 会发 展 进 步 发 展 成 为 有 理想 信 念 、 敢 于担 当
,
,
,
的人 。
5 . 责 任 担 当 。 主 要 是 学 生 在 处 理 与 社会 、 国 家 、 国 际 等 关 系 方 面 所 形 成 的 情 感 态
要 点 。
2 .
科学 精 神 。
主要是学 生在学 习
、理解
运
、
用 科 学 知 识 和 技 能 等 方 面 所 形 成 的 价
值标 准 、 思维 方 式 和 行 为 表现 。 具 体 包 括理 性 思 维 、 批 判 质疑 、 勇 于 探 究等 基本 要 点 。
( 二 ) 自 主 发 展
自 主 性 是人 作 为 主 体 的 根 本 属 性 。 自 主 发 展 重在 强 调 能 有 效 管 理 自 己 的 学 习 和 ,
生 活 认 识 和 发 现 自 我 价 值 发 掘 自 身 潛 力 有 效 应 对 复 杂 多 变 ,
,
生 , 发 展 成 为 有 明 确 人 生 方 向 、 有 生 活 品 质 的 人 。
,
,
,
,
有 宽 厚 文 化 基 础 、 有 更 高 精 神 追 求 的 人 。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十分关键的。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基本素质,它们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中,核心素养分为六大方面,包括思维品质、情感品质、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美育素质和实践素质。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六大核心素养。
首先是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起来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
这包括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
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可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时更加灵活和有效。
其次是情感品质。
情感品质是指学生在情感方面的发展和素质培养。
这包括情绪管理、自我意识、社交能力等。
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是十分重要的,可以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和积极的情绪,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第三是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是指学生在道德方面的发展和素质培养。
在中国的教育中,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可以使学生具备正确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意识,为社会贡献和个人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是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指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
在中国的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强调全面发展。
通过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学生的体魄和抵抗力,提高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
第五是美育素质。
美育素质是指学生对美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在中国的教育中,重视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美术、文学等方面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美育素质可以使他们在审美方面更加敏感和独立,提高个人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
总的来说,中国的教育体制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六大核心素养是十分重要的。
思维品质、情感品质、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美育素质和实践素质这六个方面的发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所以,作为中国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培养和发展自己的核心素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
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是什么

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是什么首先,批判思维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对所接触的信息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并能够独立地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判断。
这种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在学术研究和生活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次,学习能力是指学生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学生需要具备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善于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和方法,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通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能够适应不同的学习环境和要求。
人际交往能力是指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和有效沟通的能力。
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情商和社交技巧,能够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情绪,并能够适当地回应和处理人际关系。
这种能力对于学生在学校和社会中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适应能力是指学生在面对新的环境和挑战时能够快速调整和适应的能力。
学生需要具备积极应对变化的心态,学会从困难和挫折中汲取经验和教训,逐步发展出自己的适应能力。
适应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社会的变革。
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
学生需要具备对问题进行重新定义和发现的能力,能够独立地提出创新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道德伦理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并能够在实际行动中践行。
学生需要具备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伦理的能力,能够正确判断和处理道德问题。
道德伦理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极为重要。
总之,批判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道德伦理能力是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
这些素养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术方面的成长,更有助于学生在生活中的全面发展。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关注和培养学生的这些素养,使他们能够成为拥有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
中国学生六大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中国学生六大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一、自我管理能力1、主人翁意识:开发自主思维和学习创新能力,培养完善的生活规律和良好的睡眠习惯,学会认知自我的特点和发展需要,学会自信自尊,坚持正确的道德原则和避免自我放纵。
2、社会交往能力:学会和家庭、社会以及自己相处,通过语言表达和交往技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支持,提高自身的社会价值意识。
3、自律意志力:学会独立思考,把学习中的困难有效化解,既能将自我期望和目标融入行动,又能掌握西方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不懈地实现自我的价值。
二、中国传统文化认知能力1、中华传统文化理念: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理念,掌握礼仪习俗,学会关怀他人,提升公民道德,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中国思维”:学习熟悉中国思维模式,帮助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能够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待问题,增强文化意识。
3、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精髓:研习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学习儒家等典籍,包括诗词文学、唐宋散文、古代著作的思想精髓,了解中华文明精髓,接受正确文明的引导,培养理想信念和高尚品德。
三、学习能力1、基础学习能力:学会基本学习技能,包括激发兴趣、调查研究、思考综合、总结分析、持续学习等,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获得丰富的学习经历,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和成就感。
2、专业学习能力:深入学习本专业相关学科知识,具备攻克学科难题和实践应用能力,开拓思维,成为有能力的专业人士。
3、外语学习能力:熟练掌握英语口语、写作、音高学习等技能,学会正确使用外语资源,拓展国际视野,融合国际先进文化。
四、实践能力1、创新能力:培养积极主动、创新思维的状态,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进行创新思维的实践,开拓创新的思路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2、实践技能:结合实践,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在实际的动手实践过程中,培养技术技能,加强多元化能力,以实践技能求实现。
3、合作能力:学会团队合作,联手拓展自己的能力,学会攻克团队管理遇到的问题,形成有效的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六大核心素养18个要点的内涵

学生六大核心素养18个要点的内涵一、人文底蕴1、人文积淀重点是: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2、人文情怀重点是: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3、审美情趣重点是: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二、科学精神1、理性思维重点是: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
2、批判质疑重点是: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
3、勇于探究重点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
三、学会学习1、乐学善学重点是: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
2、勤于反思重点是: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3、信息意识重点是: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
四、健康生活1、珍爱生命重点是: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
2、健全人格重点是: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等。
3、自我管理重点是: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
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六大素养

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六大素养标题:深度解析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六大素养导语: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体系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在学生的成长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涵盖了学生的多个方面,包括智能、品德、创新、实践、合作和健康六个方面。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探讨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六大素养的意义和培养方法。
一、智能素养智能素养是指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跨学科的思维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智能素养,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开设跨学科的课程和项目学习,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发展自己的智能。
二、品德素养品德素养是指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伦理观念,能够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并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应当注重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教育和榜样的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三、创新素养创新素养是指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开设创新实践课程和科技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四、实践素养实践素养是指学生具备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实践素养,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和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五、合作素养合作素养是指学生具备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团队精神,能够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合作和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合作素养,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通过开展团队合作和项目学习,让学生学会与他人相互支持和协调合作。
六、健康素养健康素养是指学生具备良好的身心健康和生活习惯,能够自我保健和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培养学生的健康素养,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活习惯,通过开设体育课程和健康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意识。
学生核心素养六大方面

学生核心素养六大方面作为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培养一定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交中所具备的必要素质和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在面对各种挑战和问题时更好地应对和解决。
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学习能力包括积极主动地学习、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善于总结和归纳、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等。
学生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具备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实践能力的能力。
创新能力包括发散思维、独立思考、善于提出新观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勇于尝试新事物,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沟通能力沟通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学生与他人有效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沟通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听取他人意见的能力、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能力等。
学生要培养自己的沟通技巧,学会与他人合作、协商和解决问题。
四、合作能力合作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学生与他人合作和协作的能力。
合作能力包括团队合作、分工合作、协调和整合资源的能力等。
学生要培养自己的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
五、情绪管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学生正确处理自己情绪的能力。
情绪管理能力包括情绪调控、情绪表达、情绪应对等能力。
学生要培养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学会正确处理各种情绪,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六、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学生核心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学生对自己行为负责和对他人、社会负责的意识。
责任意识包括自我管理、尊重他人、遵守规则、关心社会等能力。
学生要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学会承担责任,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学生核心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它涵盖了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和责任意识等方面。
最新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解读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解读【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综合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综合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作者:刘鹏来源:《教育·综合视线》2019年第03期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小组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表现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而作为必修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载体。
基于此认识,我们建设了废纸再生室,并以此为平台,进行学科统整学习,研发了《废纸的美丽蜕变》为主题的综合实践课程,其中包括蜕变之文理篇、蜕变之制作篇、蜕变之工具篇、蜕变之研究篇、蜕变之创造篇。
我们以学生的真实生活情景为学习的背景,强调学科之间的整合,注重学生全员参与、亲身体验,搭建探究空间、思考空间,极大限度的让整个活动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沃土。
笔者将试图从此课程管窥学生在综合实践中核心素养的发展。
调研中,培养社会责任感首先,本课程的选题切合环保,缘起于三年级学生面对大量废纸时提出的问题:“废纸能再造纸吗?”问题提出后,他们自发的组成团队访问垃圾处理工厂,上网查阅废纸处理的方法,进而了解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及其发展史。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目光聚焦到纸张浪费、一张纸的成本等问题上,也把眼界拓展到源远流长的中国古文化,了解我国的伟大的发明创造。
其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情怀油然而生。
探究中,发展科学素养在实验中,发展科学素养造纸中,有些学生发现不同颜色的废纸造出来的纸的颜色也是不一样的,便提问:可不可以加入一些东西让纸浆变白呢?加什么比较好呢?有些学生认为加肥皂,有些学生认为加洗衣粉,有些学生认为这些都不环保,也许可以试试面粉……我们顺势引导学生成立实验小组,制订实验计划,严格控制好其他变量进行规范的对比实验。
实验后,他们发现纸浆的颜色果真发生了改变,而且加入面粉的纸浆最白,洗衣粉的其次。
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六大素养

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六大素养
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六大素养
三个方面是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六大素养是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1、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指的就是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的能力。
所以核心素养一般是要求学生去发展的,也是一个学生所必备的一种品格。
当然,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也是老师们落实立德树人的一项重要措施。
2、三个方面:核心素养一共是有三个方面。
分别是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
每一个方面都对我们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去认识并且学习。
3、六大素养:核心素养一共有六个大的要素。
分别是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还一定要正确地认识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三个方面六大素养

要 点 。
2 .
科学 精 神 。
主要是学 生在学 习
、理解
运
、
用 科 学 知 识 和 技 能 等 方 面 所 形 成 的 价
值标 准 、 思维 方 式 和 行 为 表现 。 具 体 包 括理 性 思 维 、 批 判 质疑 、 勇 于 探 究等 基本 要 点 。
( 二 ) 自 主 发 展
主要 是学 生 在认 识 自 我 、发展 身心 、 规划 人 生 等方 面 的综 合表现。
具
体包 括 珍 爱 生 命 、 健全 人 格 、 自 我 管 理 等 基 本 要 点 。
( 三 ) 社 会 参 与
社会 性 是 人 的本 质 属 性 。
社 会 参 与 重 在 强 调 能 处 理 好 自 我 与社 会 的 关 系 养 成
,
,
现 代 公 民 所 必 须 遵 守和 履 行 的 道 德 准 则 和 行 为 规 范 增 强 社 会 责 任 感 提 升 创 新 精 神
,
,
和 实 践 能 力 促 进个 人 价 值 实 现 推 动 社 会发 展 进 步 发 展 成 为 有 理想 信 念 、 践创 新 。
主要 是
学
生在
曰
常
活
动
、
问题 解 决
适
、
应挑
战
等 方面
所
形成的
实 践
能 力 创 、 新 意 识 和 行 为 表现 。 具 体包 括 劳 动 意 识 、 问 题 解 决 、 技 术 应 用 等 基 本 要 点 。
自 主 性 是人 作 为 主 体 的 根 本 属 性 。 自 主 发 展 重在 强 调 能 有 效 管 理 自 己 的 学 习 和 ,
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7教学研究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刘增森(吉林省通榆县第八中学校,吉林 白城 137200)当前教育的一个热门话题就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自主发展、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
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则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即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同时也是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能力。
而综合实践课程对于学生体验人生、关注社会、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而也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切入点之一。
综合实践活动国家课程必备的一种实践性课程,它主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合理开发与充分利用现有课程资源,而并非是传统学科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和实施课程。
它重在强调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参与社会性的等多种实践性学习活动,改变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把学生的探究发现、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大胆质疑、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社区服务以及劳动技术和技术实践等作为重要的发展性教育活动。
所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它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素养最好载体。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要做中学,学做理论。
实践能力不是通过书本知识的迁移来发展的,而是通过学生自主运用各种活动和方法,尝试解决问题来实现发展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就是学生围绕实践行动的活动任务进行方法实践的过程, 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基本学术能力的内在动力,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
进入新一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以来,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以其崭新的理念、独特的形式和全方位的要求, 在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面前。
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挖掘教育资源,使这门新课程展现出独特的魅力?首先要明白,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坚持融会贯通的特点,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了解社会,深入社会,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践培养学生六大核心素养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意见》特别指出,要壮大在线教育,鼓励学校、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面向继续教育开发在线教育资源,推动在线开放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和移动教育应用软件研发。
这一利好消息,证明了公众对于在线教育的信息消费需求正在日益增长,有着先进教育理念的优质教育产品将会赢得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的青睐。
日前,全国领先的K12在线教育平台一起作业上线了成长世界,这是迄今为止第一款以落实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育产品。
成长世界依托一起作业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为孩子打造素质教育平台,一经上线即引发业内强烈关注。
突出六大核心素养考查
去年9月,教育部颁发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由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引领,构建起全面发展的人,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这六大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成为全国中小学教学改革和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因此一起作业从落实核心素养入手,旨在促进教育改革,改善教育环境。
据了解,一起作业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基于两大重点课题(中国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基于混合式作业的学生发展核心素
养促进与研究》、教育部重点课题《智能感应技术在中小学作业减负中的应用与实践探索》)进行理论研究,深入探索评价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和策略,并将其应用于成长世界。
结合课题研究成果,一起作业从大数据的收集分析、活泼趣味的教学模式以及围绕核心素养打造的教育生态三方面设计,让学生在成长世界中练就核心素养。
正是基于这些优势,成长世界设置了学习知识的学科岛、培养习惯的学习任务和勋章墙、养成美德的成长伙伴、唤醒潜能的梦想秀五大板块,将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以综合的形态在成长世界中呈现,培养和发展孩子的核心素养。
成长世界主页面展示
科学化、趣味化、生态化——三大特点助力核心素养落地
作为一款创新型教育产品,成长世界以学生日常学习行为数据为基础,利用系统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为学生推荐个性化的练习,生成不同的学科报告。
由大数据指导的能力评估和个性化习题在产品中得以彰显,凸显成长世界的科学化特点。
以学科岛为例,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成长世界把符合大纲要求的知识,针对不同孩子的学习情况设定更有针对性的挑战。
除此以外,在成长世界中还有学科属性一栏,其中每一学科的学习情况一目了然。
这些练习和报告使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
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落实了核心素养中的“学会学习”和“科学精神”。
除了大数据带来的科学化,趣味化是成长世界的第二大特点。
产品以图文并茂的演示方法、“闯关式”的学习模式,并配以各种奖励提升孩子学习兴趣。
无论是私人定制的学习任务,还是代表不同传统美德的成长伙伴,或者是记录成长过程的勋章墙,都在用趣味化的形式培养孩子核心素养。
学习任务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成长伙伴在互动中帮助孩子养成“责任担当”,用小故事传达“人文底蕴”;勋章墙则把这成长的过程记录下来,化作一枚枚属于自己的荣誉勋章……这些趣味化的设定让核心素养潜移默化走进孩子的生活。
相比较教育生态化,教育产品的生态化也是大势所趋。
除了“学会学习”、“科学精神”、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人文底蕴”,在成长世界中的梦想秀通过为孩子树立不同的榜样,让孩子学会“实践创新”,完成自己的梦想。
这几大板块从多个方面塑造了一个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育生态环境。
在生态中各个板块相促进,通过研究各种教育现象与成因,进而掌握并指导教育发展方向。
有专家表示,在线教育行业最终比拼的是内容,只有注重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产品体验的在线教育平台才能赢得用户青睐,引领行业趋势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