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哲学解释终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渤海大学
关于哲学解释学视野下的教育的文献综述
学院:教育与体育学院
学生姓名:于宗助
学号:2015010011
专业:教育学原理
年级:2015级
关于哲学解释学视野下的教育的文献综述
于宗助
(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辽宁锦州 121013)
摘要:20世纪 70年代以来,教育研究面临全球化浪潮及多元文化的冲击,哲学解释学自伽达默尔起成为西方哲学界的显学,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哲学解释学的研究方法日渐受到哲学与教育研究者的青睐。国内外学者基于对解释学基本哲学观点的归纳,对哲学解释学在教育研究中应用的历史钩沉及其嬗变理路的简要阐述,但由于不同的研究者具有不同的学术旨趣,站在不同的学术立场上,导致人们对此课题研究的视角不断扩大。使人们对教育的本体论研究、教育的内涵、教育与生活、教育与人的发展等方面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尽管不同学者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分歧,其共识在于哲学解释学视野下的教育关注教育的生活世界,强调实践智慧,我们要用理解的方式来看待教育,解释学在师生交往关系的建构,教育现场,学生与文本课堂等方面的研究,促进教育意义的生成。
关键词:解释学;哲学解释学;实践哲学;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金生鈜教授,作为国内第一个将伽达默尔解释学理论应用于教育学的学者,曾在《理解与教育》一书的开篇题记中写道“思想萌生于灵魂我相信,人类那些伟大哲人的思想是在他们的心弦上奏响的,包含着无以伦比的人格力量,如此才震撼着一代代人的心灵。我是把由无知而生的勇气、由理想而生的热忱投入到发问、思考与理解中。”①
解释学的发展经历了复杂的过程。解释学从古希腊神话信使H ermes那儿获得了起源,到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最后到德国伟大的哲学家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最终完成了作为哲学解释学的系统化建构并一脉相承的走向了实践哲学。伽达默尔从人的基本存在出发,把理解问题与人的存在经验统一起来,从而确立了以理解为核心的哲学解释学的独特地位,并从理论解释学转向到实践哲学。它是一种反思,亦即是对人类生活所是的东西的反思。②
①金生鈜.理解与教育—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导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1.
②[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洪汉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由理论的真理转向了运用的真理,探讨人类的世界经验和生活实践,伽达默尔的思想大大扩展了解释学的问题域,自那以来,解释学迅速的渗透并运用到哲学、历史学、法学、语言学、文学批评和艺术、宗教神学等领域,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成为一门“显学”。
解释学是能与一切人文学科融合的,它能够为我们提供特有的理论支持,在教育中也具有普遍的意义,作为一个教育学原理的学生,我有幸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解释学并为之感动,我特别想尝试对深刻而庞大的解释学理论进行梳理,并尝试用解释学的观点来分析看待教育的问题。
二、文献检索与研究现状
(一)检索文献信息情况
表一以哲学解释学与教育为主题的文献检索情况
1.查阅的中文文献
通过中国期刊网、维普科技网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查阅了有关解释学和校本培训的相关文章,主要期刊有《哲学研究》、《哲学译丛》、《哲学动态》、《探索与争鸣》、《教育研究》、《师资培训研究》、《中小学教师培训》、《教育发展研究》、《外国教育研究》等核心期刊以及许多大学的学报。
表二主题文献相关论文题目作者及来源
阅读的有关解释学书籍主要有《走向解释学的真理》严平,东方出版社,1998年、《解释学一一它的历史和当代发展》洪汉鼎,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理解的真理》洪汉鼎,山东人民出版社,年版、《理解的命运》殷鼎,三联书店,《现象学与解释学文论》王岳川,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生兹《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叶澜,上海教育出版社,年《理解与教育》金生鈜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等,其相关书籍的主要内容在下文会有详细的论述与分析。
2.查阅的外文文献
由于解释学本身的深刻性所带来的理解上的困难,所以参阅的外文文献相对较少,主要参考了美国理查德•E.帕尔默《诠释学》与加拿大让·格朗丹的《哲学解释学导论》、美国奈尔•诺丁斯《教育哲学》、(美)肖恩·加拉格尔《解释学与教育》
(二)国外关于解释学与解释学视野下的教育的相关研究
1.美国理查德•E.帕尔默《诠释学》该书介绍了诠释学的定义、范围和意蕴,四位主要理论家:施莱尔马赫、狄尔泰、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并且收录了一篇对美国文学诠释的一个诠释学宣言。诠释学是一个在神学界、哲学界甚至文学界中日益不绝于耳的词,有学者认为诠释学是当今神学论战的“焦点”。诠释学还不是一个被广为接受的概念,但其重要性已受到各界学者的广泛关注,给了我们全面而满意的答案。
2.加拿大让·格朗丹的《哲学解释学导论》中解释学作为一门西方显学,晚在20世纪80年代后才被引入中国,然而其生命力之旺盛,却在短时间内得到长足的发展。它本来是一门关于理解和解释的学科,因而在我国固有浓厚基础的经典诠释传统中找到了进一步发展的力量,以致西方解释学与中国经典解释传统的结合在我国形成一个学术浪潮。许多中国哲学史研究者希望借西方解释学的方法来开展对中国思想史的新研究,而许多西方解释学研究者则想借中国经典诠释的漫长传统和经验而得以发展解释学基本理论。但是在这种相互补充的学术进展中也出现了问题:西方解释学概念是否就是指中国经典解释中的
解释。显然西方解释学在其早期,即施莱尔马赫及其以前时期,乃是一种如何理解和解释的方法论的技艺学,但当解释学发展到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时期,解释学成为一种本体论,一种实践哲学。
3.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者奈尔•诺丁斯在其著作《教育哲学》中关于解释学的篇章中认为解释学具有实践的偏好。它力图理解历史与当代情形,即在文本中寻找意义,也随着生活的历史展开在生活本身中寻找意义。解释学的工作扩大了我们的视野范围,提示了新的意义,并鼓励进一步对话,它敦促我们进入多样种类的整体实践,诸如教育。
4.美国肖恩•加拉格尔在《解释学与教育》中提出“大多数解释学方面的文章都是有关文本解释的。本书并非如此。”③本书根据伽达默尔和海德格尔的哲学论述,“聚焦于经验以及我们对世界和世界中的人们的理解。当然,教育形成了我们理解世界和他人的方式,所以解释和教育之间就存有内在的联系,并且二者之间形成了一个循环。”④在任何情况下,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是由包括我们成长的文化在内的教育经验所形成的;同样,我们当前的理解形成了我们的教育经验。我所说的是“我们的”而不仅仅是“我的”理解,这是因为在任何解释和教育经验中,共享的意义处于关键地位。
综上所述,由于哲学解释学在西方有悠久的历史,国外关于哲学解释学的研究深刻而广泛,但对教育学本身缺乏关注,也正是由于此,相关的研究才招致了一些批评,如“这么多的教育哲学流派,就数哲学解释学教育学没有自己的实验学校”;“哲学解释学教育学有相对主义之嫌”。理查德•E.帕尔默的研究很少关注教育本身,只是从零星的角落涉及教育。而让·格朗丹亦是如此,与帕尔默不同的是,他借鉴中国传统的解释学,与西方解释学的融合,已求达到中西互补。相比前两位学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者奈尔•诺丁斯,则以哲学解释学的角度重新审视教育,以实践的力量,力图理解历史与当代情形,赋予教育深刻的意义。美国的肖恩•加拉格尔更进一步,深入融合哲学解释学理论与教育理论,探究解释学是如何对教育理论产生影响的,在解释与教育之间建立内在的联系,建立双向的关系,并形成一个循环,从而使哲学解释学真正的走向教育,让哲学解释学落了根,促进对教育的认识与改革,形成一种解释的教育维度。
(三)国内关于解释学与解释学视野下的教育的相关研究
1.严平的《走向解释学的真理》这是我国大陆第一部系统而又深入地论述伽达默尔及其哲学思想的确有水平的学术专著。严平博士这部专著以伽达默尔
③[美]肖恩·加拉格尔.解释学与教育[M].张光陆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6.
④[美]肖恩·加拉格尔.解释学与教育[M].张光陆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