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文人思想分析拙政园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拙政园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拙政园拙政园是中国著名的园林之一,始建于明代,建于苏州市虎丘区,其园林建筑与景观极具特色,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经典之一。
本文将从园林文化、景观设计、园林结构、文化意义等方面对拙政园进行分析。
一、园林文化苏州园林建筑具有浓厚的园林文化氛围,它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之一。
苏州园林利用自然山水,取得天人和谐之美,有“人工为自然,天地合一”的园林理念,将自己打造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拙政园创新了园林文化,既积极吸收华夏文化,又吸收异域文化,形成了“灵心所见”的园林特色。
二、景观设计拙政园的场景设计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征,其时空布局设计合理,空间利用充分有效。
整个园林包括了池塘、山水、假山、建筑、花岗石等元素的结构,以及清静、雅致的格调,构建起一派风雅之气。
拙政园园内的景观很有特色,花岗石路上雕刻着名人手迹,墙上也刻有许多文化名人墨迹,这样将追溯文化和历史的气氛完美地融入其中。
古典式建构、精美细致的雕花门、弧形山墙等,体现了中国古典建筑风格。
值得一提的是,拙政园还采用了互见互联的手法,形成连续流通的空间,在自然中自然寻址,仿佛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
三、园林结构拙政园的景观布局以水为中心,园林结构构建了自然美与文化美的结合。
整个园林以池塘为骨架,把人工山水、花草、石块等构成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园内石牌坊、假山、亭阁、廊榭、楼阁等建筑也各具特色。
所有的建筑物都以重重叠叠的园区进行着自然的分隔,中间留出溪流或池塘等自然景观,形成自然的隔断与联系,方便游人欣赏风景。
拙政园的色彩构成也非常注重设计,园内花坛花事更是极具灵光,令游人呼之欲出。
这一点,充分体现了古典中国园林追求自然的审美意趣。
四、文化意义拙政园的文化意义不仅在于其提供的观赏价值,更体现在其所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及思想。
拙政园融合了古典建筑、艺术和文化,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和民族气质,同时也传递了社会重视诗词书画和文化艺术的价值观。
拙政园研学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一、引言拙政园,位于我国江苏省苏州市,是江南园林的典范之一,也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
这次拙政园研学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魅力,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我对这次研学的感悟和心得体会。
二、拙政园的历史与文化拙政园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
园内建筑古朴典雅,山水相依,花木繁茂,是一幅精美的画卷。
在这次研学活动中,我了解到拙政园的历史背景、园林艺术特点以及文化内涵。
1.历史背景拙政园原名“花园”,是明代苏州城内的一座私家园林。
园主姓王,因其善于经营,故得名“王园”。
后来,园主因故将园子卖给了一位姓拙的富商,故改名为“拙政园”。
2.园林艺术特点拙政园的园林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山水相依:园内山水相映成趣,假山、水池、亭台楼阁等建筑布局巧妙,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景观。
(2)花木繁茂:园内种植了大量的花卉、树木,四季花开不败,美不胜收。
(3)建筑古朴:园内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充分体现了江南园林的韵味。
3.文化内涵拙政园作为江南园林的典范,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1)儒家文化:园内建筑、山水布局等均体现了儒家文化的中庸之道。
(2)道家文化:园内山水相依,寓意着道家追求的“天人合一”。
(3)佛教文化:园内有许多佛教元素,如佛塔、佛像等,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包容性。
三、拙政园研学感悟1.园林艺术的魅力在拙政园的研学活动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园林艺术的魅力。
园林中的山水、建筑、花木等元素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种艺术风格不仅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也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通过这次研学活动,我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拙政园作为我国园林艺术的代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3.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拙政园中,我看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
园内的山水、花木等自然景观与建筑、亭台楼阁等人文景观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美。
拙政园调查报告
拙政园调查报告拙政园调查报告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为了深入了解这座园林的历史、文化和景观特色,我们进行了一次拙政园的调查。
一、历史渊源拙政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最初是一座私人园林,由苏州知府王熙凤所建。
王熙凤是一位文化素养极高的官员,他在园林设计中融入了自己的政治理念和人生哲学。
园林以其精湛的建筑技艺和独特的布局而闻名,成为当时苏州园林的代表之一。
二、建筑风格拙政园采用了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格,注重自然景观和人文意境的融合。
园内的建筑物主要由亭、台、楼、阁等构成,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湖泊和花园之间。
建筑物以精美的雕刻和绘画装饰,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
三、景观特色拙政园以其独特的景观特色而吸引了众多游客。
园内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石舫”、“萤光泉”、“夜明珠”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石舫”,它是一座仿古的船形建筑,坐落在湖中央。
从石舫上可以欣赏到园内的美景,尤其是夜晚的灯光效果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四、文化内涵拙政园不仅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园内的建筑、雕塑和绘画都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如诗词、书法和绘画等。
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风采,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游客体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拙政园的游客体验非常好。
园内的服务设施完善,游客可以方便地找到导游和讲解员,了解更多关于园林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此外,园内还设有茶室和餐厅,游客可以在品茗品茶的同时,欣赏园内的美景。
六、面临的挑战尽管拙政园在吸引游客和保护文化遗产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游客数量的增加给园区的管理带来了压力,如如何合理安排游客的流量、保持园区的整洁等问题。
其次,园区的保护与开发之间需要取得平衡,保护园林的原始风貌,同时提供更好的游览体验也是一个难题。
七、建议和展望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拙政园的文化遗产,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加强对游客的引导和管理,合理分流游客流量,提高游客的游览体验。
拙政园赏析报告
拙政园赏析报告第一篇:拙政园赏析报告拙政园赏析报告苏州拙政园是私家园林理水艺术极其成功的典范,是苏州园林中最大、最著名的一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拙政园位于目前苏州市娄门市内东北街,从建成至今一直是以水景为主的园林。
此园另一大特点,就是院内屋宇稀疏,空间明朗,层次分明,富有自然意趣。
清初,这座私园为吴三桂的女婿王永宁所得,他对此园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建。
但并未破坏它最富特色之处。
中部是全园的主体,占地18亩多,水面就占1/3。
布局以水池为中心,四面因势错落建有堂、亭、轩、阁等。
池有水湾伸而出,上架小飞虹;池内堆砌假山小岛,岛上竹林茂密,岸边芦苇丛生,颇有野趣。
假山小岛以曲形桥相连,优美灵动、飘逸潇洒。
此后拙政园又经几多兴废,目前所见的建筑与格局成形于清代后期。
1.拙政园的构成东园的水面如烟斗形,岸形比较平直,构园者在斗部水面建筑“n”形中心岛,岛上堆筑假山,山巅建造放眼亭,岛在东、南、西建造石板桥与对岸进行沟通。
经此处理,就打破了睡眠的平板,创造了曲折层次的景观。
中园是拙政园的主体部分,亦即全园的精华所在。
面积1.2公顷,水面约占0.5公顷,整个布局,以池水为中心。
全池筑成不规则的“工”字形,北端一横特别粗大,故在水面中心构成两个西大、东小的桃形小岛,岛上各堆筑假山,东岛假山山巅建有待霜亭,西岛假山山巅建有雪香云蔚亭,东岛用独桥与对岸梧竹幽梧亭沟通。
东岛东部用“人”字形堤,曲曲折折,与东岸、南岸沟通,将水面进行在分割。
而在“人”自行的两撇交接点,筑有和风四面听。
可以四面观赏水景、山景。
在西北端水面筑有见山楼,并用曲折石桥与北岸沟通,又将西北端水面分割。
在“工”字形的竖直水面上又建有小飞虹廊桥、小沧浪、松风亭等建筑进行分割。
整个水面经此多重分割,形成了大小不一、方位不一、形状不一的水面共八个。
不同形体的建筑物,均傍水而建,其建筑造型力求轻盈活泼。
八个水面就是八个单元的观景区,既独立,又相连,打破了单独的气氛,衬托了深远,使人感到水中有水,景中有景,景随步移,处处皆景。
瑰丽的古典园林文化:苏州拙政园
瑰丽的古典园林文化:苏州拙政园苏州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中心,是中国古代园林的瑰宝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它以其精湛的园林艺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名于世。
拙政园是中国园林的典范,展示了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辉煌。
它的设计和布局充分展示了中国优秀的园林艺术和建筑技巧,被誉为"园中之园"。
苏州是中国古代园林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众多的古典园林。
拙政园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也是苏州的骄傲。
它占地约2.3公顷,由近百间建筑组成,包括大小不同的园林、庭院、建筑群等。
园内的水系曲折流畅,错落有致的建筑和绿树成荫的景观相映成趣。
拙政园建于明代,原为贾雨村的私家园林。
贾雨村是明代文学家兼进士王磐的父亲,他是一位官员和文学家,拥有广博的知识和文化素养。
他在设计园林时融入了自己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观,使拙政园成为了一座精致而瑰丽的园林。
拙政园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
东园以水为主题,有着曲折的水流、奇特的石桥和美丽的湖泊。
中园以建筑为主,有着宏伟的建筑群,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蘇園十景",包括明月有愁、群峰院静、寒塘渡雁等。
西园以山为主题,有小山丘和假山等景观,呈现出一片美丽的自然景观。
拙政园的特色之一是其精巧的建筑。
园内有许多精美的建筑,如小曲园、林泉洞、独秀亭等。
这些建筑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和美学理念。
其中,小曲园是拙政园的核心区域,有着许多石径、廊亭和花坛,展现了中国园林的独特韵味。
林泉洞是一座人工山洞,内部有着复杂的通道和水流,给人一种探险的感觉。
独秀亭则是一座独立的亭子,位于园内的湖中央,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园林的美景。
拙政园还融入了许多文化元素。
园内的建筑和景观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丽和博大精深。
例如,园内的假山造型各异,形态多样,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
还有许多文人墨客曾在拙政园中作文或赋诗,赞扬它的风景和文化内涵。
园内的雕刻、绘画和文人雅集等也是展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元素。
(完整版)苏州拙政园分析
苏州拙政园分析中国古典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它的园林数量众多、布局别具匠心、建筑巧夺天工、景致变化多端。
而苏州拙政园又是苏州各个园林之中的经典之作.拙政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公元15世纪初的明代,占地面积52000平方米,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东部山地相间,开阔疏朗,天然野趣。
中部山光水影,花繁树茂,厅楼榭,曲径通幽,是全园的精华所在。
西部水浪起伏庭院错落,水波倒影,清幽恬静。
在这里主要对中园和西园作主要分析.对于拙政园,可以从空间的对比,仰视与俯视,渗透与层次,堆山理水等多个造园设计原则来分析,因为拙政园符合了私家园林的众多造园手法。
拙政园中的每一个建筑如果经过仔细推敲,其实做得都非常有意思。
下面就对拙政园的建筑和景观依依做一个分析。
私家园林多位于市井之中,所以相对的园林面积不会太大。
而在这种小的空间中展示各种空间,就必须采用对比的手法,其实从整个造园手段上来分析,又无处不用到了对比的手法。
欲扬先抑就是其中一种。
从平面图上看,可以发现,拙政园的入口位于中园的南面.入口做的很低调,通过一个狭小的走廊之后,暂时在空间上放一放,出现一个相对较缓的空间进入腰门.利用腰门前的小庭院空间种植黄杨,门左右分别植桂和竹,营造园林幽静恬远的氛围。
园门虽与外界直接相通,但处理的小巧,朴素,淡雅.进入腰门后,映入眼帘的是用土石垒成的山,在山上大面积种植乔木,花草而形成一个天然屏风来挡住园中的主体建筑——远香堂。
当从游廊绕过土山后,空间就豁然开朗起来,园中大片大片的湖景,筑景顿时袭来,使人从空间上获得愉悦感。
在此用土山代替了常用的影壁,务使人不能一览无余地看到全园的景色。
从入口的处理上不难发现,拙政园的入口采用的也是园林中常用的手法,欲扬先抑——从而在极有限的空间来营造极佳果。
(拙政园入口平面)远香堂不但是中园的主体建筑,而且是整个拙政园的主体建筑,其中中部的诸多建筑都是围绕着远香堂来为中心来展开的。
拙政园设计理念
拙政园设计理念拙政园是中国苏州市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被誉为“东方文化艺术之巅峰”。
其设计理念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审美追求和精神境界,融汇了自然景观、人类智慧和哲学思想,以及独特的空间布局和建筑技巧。
以下是对拙政园设计理念的简要概述。
首先,拙政园强调自然景观的表达与融入。
园内融汇了大自然的山水、岩石、湖泊、花草等元素,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山水田园”意境。
它利用多变的山川地貌,创造出层层叠叠的景观空间,有山有水,有大有小,有开放的也有幽静的,给人带来了一种流动的美感。
同时,园内的建筑布局也注重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共生,建筑与自然景观相辅相成,相映成趣。
其次,拙政园注重空间的起伏与变化。
在整个园林设计中,拙政园充分运用了“高下丘块、斜步石径、曲折曲水”的手法,通过不同高度的地形变化和迂回曲折的路径,创造了各种视角和游园体验。
游人穿行于高低错落的山石之间,不时出现新的景色和惊喜,仿佛进入了一个迷宫般的世界,使人愈发对景色的探索和欣赏产生兴趣。
同时,拙政园还注重细节的表达和利用。
园内的小桥流水、曲径通幽、亭台楼阁、花台听涛等设计元素无不表现了中国传统园林中对细节的崇尚与追求。
园内的建筑、雕塑和景物小巧玲珑,造型独特,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并通过巧妙的布局和组合,使其成为整体景观的一部分。
最后,拙政园的设计理念还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思想意蕴和审美取向。
整个园林设计强调自然、朴素、恬淡、虚静和意境的追求,符合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观,表达了他们对自然、人文和心灵的纯净状态的追求。
园内的诗意与意境和景色的结合,使游人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并通过园内的文化符号和诗词石刻,将文人意境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综上所述,拙政园的设计理念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审美追求和精神境界,融汇了自然景观、人类智慧和哲学思想,以及独特的空间布局和建筑技巧。
这使得拙政园成为了一座独特而珍贵的人文景观,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苏州拙政园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杰作之一,它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构成手法而闻名于世。
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拙政园融合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的哲学思想,通过精心布局的景观和建筑,展现出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本文将从意境和构成手法两个方面对苏州拙政园进行分析解读,揭示其独特之处。
一、意境分析拙政园以“假山假水真情趣”而著称,它的意境构成主要包括山水意境、花草意境、建筑意境和石头意境等。
首先是山水意境,拙政园采用了“远山近水”的布局手法,使得整个园林显得宏大而深远。
水池与假山相映成趣,远处的山峦与近处的水面相辉映,使人置身仿佛置身于一幅立体的山水画中。
其次是花草意境,拙政园内种植了各种花草,不论春夏秋冬,都能有不同的花香和景色,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第三是建筑意境,园内的建筑以假山、假水为主题,通过精雕细琢,凸显出园林建筑的独特魅力。
最后是石头意境,园中的一些石头构成了独特的石景,或是山峦起伏,或是奇石嶙峋,给人以无穷的遐想。
拙政园的意境构成不仅仅是一种园林布局,更是一种对自然和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它以山水为背景,以花草为点缀,以建筑和石头为点睛,展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追求,更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浪漫情怀和超然境界。
二、构成手法分析苏州拙政园在意境构成上采用了多种手法,最为显著的是“远近结合”的手法。
这种手法不仅体现在景观的布局上,更贯穿于园内的每一个角落。
在建筑上,采用了回廊、曲桥和透窗等手法,使得整个园林既有开阔和深远之感,又有幽深和曲折之美。
在绿植上,采用了错落有致的布局,使得整个园林无论从近处还是从远处看,都有层次分明、景致各异。
在石景上,采用了悬空崖、断崖、飞瀑等手法,使得整个园林充满了变化和惊喜。
在水景上,采用了晶莹剔透的湖水与蜿蜒曲折的小溪交相呼应,使得整个园林生机勃勃、生气盎然。
苏州拙政园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构成手法闻名于世,不仅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典范之一,更是一座诗意深长的人文景观。
从中国文人思想分析拙政园资料.
拙政园——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结晶
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充满诗情画意,具有浓郁 的江南水乡特色。
造园中的诗情画意是如何表达的?
拙政园位于苏州城内东北的齐门和娄门之间,明代弘治年间御史 王献臣 因感 仕宦不达,故日:‘ 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取名拙政园。当时因“居多隙地, 有积水亘其中”,便“稍加浚治,环以林木”,而有水石林木之胜。园内 “凡为堂一 ,楼一,为亭 六,轩、槛、池、台、坞,涧之属二十有三”,共 有31 景 。以植物为主景的共有25 处 ,而直接以植物命名的园景有20处之 多 ,可见园林造景以植物为主。
空间与边界的处理 中国山水画中表现物形的轮廓对应的是园林的
空间,需要组织好空间的高低起伏、错落有致, 同时要求景物配置与空间的搭配自然和谐。
在拙政园的远香堂前,在坡面平缓的土山上建 有雪香云蔚亭,雪香指梅花香,云蔚指四周花 木繁盛,亭子为矩形方亭,在亭子前面有假山 水面和梅树陪衬,后面有苍翠的高大树木衬托, 形成了似乎与云相映,以自然景为胜,四望一 片郁郁苍苍,形成了极有野趣的画面。
散点透视
中国山水画主要采取的透视方法是鸟瞰画法,也就是散点透视,可以把不同空间 的景色集和于一体.而这种移动的连续的风景画构图就是中国式构图的一个准则。
散点透视 园林和山水面的透视方法是相通的,在园林林 中最观就像一幅很长的山水画卷,当游人停下 脚步观赏眼前的景色时.感受到的是静止的景 色,就像在欣赏一幅画作。但当游人沿着同路 行走欣赏眼前的景色时,又形成了连续遥动着 的景观,在这个观景过程中.建筑、假山、树 木造成了视线的阻碍隔,这种遮挡和隐蔽并不 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通过这种障景的手法, 造出空间和视线的转换,最终达到以小见大、 开门见山、豁然开明的视觉效果。
拙政园赏析总结
拙政园赏析总结引言拙政园,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
它被誉为“苏州园林之冠”,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拙政园以其卓越的园林设计和精美的景观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拙政园的历史背景、设计特点以及其所传达的文化内涵进行总结和赏析。
一、历史背景拙政园建于明代乾隆年间,由当时的苏州河道总督袁枚所建。
袁枚是一位文学家、诗人和官员,他以学术著述和政治成就闻名于世。
拙政园得名自袁枚的书法作品《拙政园记》。
建造拙政园的初衷是为了表达袁枚对官场生涯的烦躁和对人生的思考。
拙政园的设计纳入了袁枚的政治理念和生活哲学。
二、设计特点1.融合南北园林风格拙政园巧妙地融合了江南水乡和北方园林的元素。
园林内有水池、大堤、假山、廊庑、花厅等景观元素,既展现了南方园林的柔和和韵味,又体现了北方园林的庄重和雄浑。
2.以山水为主题拙政园以景观居主要地位,以人工山水景观为主题。
园中的池塘、假山、石桥等元素都精心布置,呈现出山水画般的美景。
通过运用不同的水景、山石和植物来创造出变幻的景观,使人们在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3.空间布局合理拙政园的空间布局精心考虑了视线和空间的流动性。
整个园林布置紧凑,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空间结构,使参观者能够沿着景观的路线流畅地游览整个园林。
同时,不同景观之间也有巧妙的过渡,使得整个园林具有统一的主题和风格。
4.注重意蕴和隐喻拙政园在设计中注重意蕴和隐喻,通过景观元素的安排和组合来表达特定的意境和文化内涵。
例如,用小桥和流水来象征人生的纷繁和变幻,用假山和花木来表达人生的起伏和荣辱。
这些设计都寓意着袁枚对政治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三、文化内涵1.心境与政治拙政园既是袁枚的心灵寄托,也是他对政治理想的反思和追求。
园林中的景观和环境都表达了袁枚对官场生涯的多愁善感和对现实的审慎态度。
2.自然与人生拙政园运用山水和植物来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园中山水之美和植物的精心安排,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向人们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生命力。
苏州园林拙政园的介绍
苏州园林拙政园的介绍文档标题:苏州园林瑰宝——拙政园一、引言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也是江南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
它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公元1506年),由官僚王献臣所建,初名“拙政”,寓有“归隐田园,拙于政务”之意,充分体现了古代士大夫阶层淡泊明志、寄情山水的生活情趣和哲学思考。
二、园林布局与特色拙政园占地面积约5.2公顷,以其精巧的构思、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享誉中外。
全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中部以水景为主,东部以山景取胜,西部则以田园风光见长,各具特色又和谐统一。
中部景区以远香堂为中心,四周环绕着荷花池,亭台楼阁依水而筑,通过借景手法将园内景色与园外的北寺塔相融合,形成一幅流动的立体画卷。
其中,“小飞虹”、“枇杷园”、“留听阁”等景点均富有诗意,展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高度成就。
东部景区以“秫香馆”为核心,山石嶙峋,竹木葱郁,营造出一种深邃静谧的氛围。
西部景区则以田园野趣为特点,稻香村、塔影亭等景点更显自然质朴之美。
三、文化价值拙政园不仅在建筑艺术上具有极高的造诣,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反映了明清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
其四季皆宜的景观设计,充分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崇尚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此外,拙政园还承载了众多的历史故事和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是研究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历史文化和哲学思想的重要实物资料。
四、结语拙政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历经岁月洗礼,依然熠熠生辉。
它以其卓越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感受中国古代园林的独特韵味和东方美学的魅力。
每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无声地诉说着历史的故事,传递着文化的温度,展示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智慧。
拙政园建筑介绍
拙政园建筑介绍拙政园,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拙政园的建筑介绍,主要包含园林布局、建筑特色、园林景点、文化内涵、历史沿革、艺术价值、旅游信息和总结评价等方面。
一、园林布局拙政园的园林布局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利用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营造出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空间。
园中的建筑和景点众多,布局错落有致,既有江南水乡的特色,又有独特的园林风格。
二、建筑特色拙政园的建筑特色以明清时期为主,融合了江南地区的传统建筑风格。
园中的建筑多以木材和石材为主,结构简洁明快,造型别致。
建筑细节之处,雕刻精美,寓意深远,充分展现了江南传统建筑的魅力。
三、园林景点拙政园的园林景点众多,其中最著名的有以下几个:1.芙蓉榭:榭名取自“芙蓉出水”的意象,是拙政园中部的一处景点。
2.天泉亭:是一座临水而建的小亭,是园中观赏湖光山色的好地方。
3.海棠春坞:是一处以海棠为主题的小园,展现了拙政园在植物造景上的巧妙手法。
4.留听阁:取自“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诗句,是园中赏荷的最佳地点。
四、文化内涵拙政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园中的景点、建筑和植物等元素都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同时,拙政园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审美情趣。
五、历史沿革拙政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中期,当时为御史王献臣的私家花园。
后几经易主,在清朝乾隆年间被宋献城重修并改名为拙政园。
历经数百年变迁,园中建筑和景观也有所改变和增补。
现如今的拙政园经过精心修复和维护,尽力还原了历史风貌。
六、艺术价值拙政园的艺术价值极高,被广泛认为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典范之一。
园中的建筑、山水、植物等元素都被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同时,拙政园还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追求和哲学思想,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七、旅游信息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姑苏区东北街178号,可乘坐公交、地铁等交通工具到达。
苏州拙政园:文人雅士所关注之处
苏州拙政园:文人雅士所关注之处苏州拙政园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瑰宝之一,也是中国文人雅士们所热衷的一处名胜。
它以其精致的园林设计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文人雅士的关注,成为他们心灵的寄托和灵感的源泉。
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内城区,是中国四大私家园林之一。
其历史可追溯到明朝时期,当时的主人是江南巨富王熙凤。
后来,该园经历了多次转手,直到20世纪50年代由政府收购并对外开放。
文人雅士对于拙政园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园林设计拙政园以其园林设计的精湛而闻名,被誉为“东方宫廷艺术之巅峰”。
这里有细腻繁复的石桥、曲径通幽的翠竹、幽静清雅的假山和错落有致的花木。
整个园区被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每一部分都具有独特的景观特色。
前园的景观主要集中在长廊、湖泊和假山上。
长廊是拙政园最为著名的景点之一,其曲折回廊与精心设计的假山相互辉映,形成了一幅幅优美的画卷。
湖泊则给人以宽广开阔之感,倒影着周围的山石和树木,令人陶醉其中。
中园是拙政园的核心,也是整个园林的精华所在。
这里有一座精心打造的典雅大厅,厅内陈设着精美的器具和文人雅士们的书画作品。
周围则围绕着一座座精致的小园,各有特色,令人目不暇接。
后园是拙政园最为私密的地方,也是文人们最喜欢的休闲场所之一。
这里有一片幽静的庭院,四周种植着各种花草树木,给人以宁静和安逸之感。
此外,园内还有一座精致而古朴的精舍,供文人雅士们寻找灵感和创作。
二、文化底蕴拙政园作为古代私家园林,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园内的建筑、古亭、湖泊、假山等元素,都体现着中国人对自然美和人文精神的追求。
拙政园有着浓郁的文化氛围,这主要得益于其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里曾是清代文化名人袁枚的故居,袁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对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人雅士们对于袁枚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他的文学作品和散文风格上。
此外,园内还有一些碑刻和书法作品,这些作品记录了中国古代文人雅士们的文化成就和艺术追求。
拙政园浅析
拙政园历史渊源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拙政园由王献臣初建,取名“拙政”是因晋朝《闲居赋》的一段话:“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
有朴实之人在自家花园为政的巧意。
史籍上记载王献臣曾委托画家文征明做最早的设计,并存文氏之《拙政园图》、《拙政园记》和《拙政园咏》传世,比较完整地勾画出园林的面貌和风格。
当时,园面积约13.4公顷,规模比较大。
园多隙地,中亘积水,浚沼成池,池广林茂。
有繁花坞、倚玉轩、芙蓉隈及轩、槛、池、台、坞、涧之属,共有31个景点。
整个园林竹树野郁,山水弥漫,近乎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天然野趣。
根据文征明在《王氏拙政园记》中的描述,一开始建造此园时,他就发觉这块地并不太适合盖相当多建筑,地质松软,积水弥漫,而且湿气很重。
因此文征明以水为主体,辅以植栽,因地制宜设计出了各个景点,并将诗画中的隐喻套进视觉层次中。
园中至今仍留有许多文征明的对联与诗,其中以“梧竹幽居亭”中的“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最能带出此园的意境。
此外,园中所栽种的紫藤相传是文征明亲手种植。
由此可看出文征明相当喜爱植物,有学者分析在31个景点中,超过一半的景,都与植物和植物本身的意涵有关。
经历—百二十余年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已破落近三十年并荡为丘墟的东部园林归侍郎王心一所有,王善画山水,悉心经营,布置丘壑,将其重新修复,并将“拙政”改名为“归园田居”,取意陶渊明的诗。
清顺治十年,陈之遴曾购得此园。
1662年,拙政园充公。
康熙年初,曾为驻防将军府、兵备道行馆。
其后还予陈之遴子,再卖给吴三桂婿王永宁,王曾大兴土木,堆帜丘壑,园状大为改变。
康熙十八年,为苏松常道署。
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蒋棨接手此园,并将园中规模略做更改,东边的庭院切分为中、西两部分。
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忠王李秀成曾以此园当做苏州的重要基地,改之为忠王府。
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富贾张履谦接手此园,改名为“补园”。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苏州拙政园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其意境构成手法独特,充满了深意。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其意境构成手法进行分析解读。
拙政园以山水为背景,运用岳阳楼式的造园手法。
整个园林以水为中心,构建出山明水秀、水秀山明的景观。
在园内布局了数个湖泊,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东北湖,它呈现出广阔的湖面、曲折的河道以及悠闲的船只,使人仿佛置身于湖泊之中。
园内还有多座小山,使整个园区更显得层次分明,增加了山水的韵味。
通过山水交融的手法,营造出宁静、恬淡的意境。
拙政园以人文主义情怀为主题,以诗词、书法等艺术形式的融入,表达了园主的文人气质。
园中有许多诗意悠远的命名,如"李叔同堂"、"采菱船"等,这些命名既展现了园林主人的雅趣,又为整个园区增添了文学气息。
园内的石刻、古画等亦体现了文人艺术的精神内涵,给人以文化的启迪与情感的共鸣。
拙政园在布局上具有非常高的平衡感。
整个园林布局严谨而有序,根据风水学的原理设计,力求实现阴阳调和。
园内的湖泊和山坡相互对应,既保持了景观上的平衡,又形成了一种对称美。
园内的建筑物也按照相应的规律布局,如主建筑物"听雨轩"与"感潮楼"相互呼应,形成了和谐的景观画面。
整个园林呈现出既整齐有序,又自然舒适的布局。
拙政园通过适当的景物组合和造型手法,塑造了一种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格。
以假山、廊榭、花木为代表的园林建筑是江南园林的典型特点,此外还有假山、水池、亭台、走廊等景物,在拙政园中都有所体现。
这些景物的配置以及所表达的情感,使人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江南园林独特的魅力与韵味。
苏州拙政园通过运用山水背景、人文主义情怀、平衡布局以及经典的江南园林元素,构建了丰富而深邃的意境。
它既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独特风格,又展现了园主的文人气质。
无论在景观还是在文化内涵上,拙政园都令人感受到一种恬淡、优雅的中式园林意境。
浅谈中国古代文人造园的意境表达——以拙政园为例
围。 因此居 住 区景观小 品设计应 突破 过去 单纯追求美 学效果 的局 限 , 在具 备 良好视 觉美感 的前提下 , 隐喻地 方传 统文化特
色 , 成 审美共 鸣。居住 区景 观小 品与设 施设 计应做 到有机 形
结合 , 其 功能尽 可能 多样化 , 具备 审美愉 悦功 能 的同时 , 使 在
区景观质 量 , 障居 民生活安 全、 保 便利 , 供健康 生 活方式 的 提
有效 载体 。基 于可持 续发展 的观 点 , 居住 区/ 共设施 不仅 要 厶 \
为居 民的 日常 生活提供 各种便 利 , 要 引导和培 养 区 内居 民 还
树立健康 、 环保 的绿色 生活意识 。如 , 内的 照明系统尽可 能 区 使 用节 能灯具或太 阳能灯具 , 减少 能源消耗 ; 分类垃圾 回收装 置方便垃 圾的分 类回收 , 高 回收效率和再利用 效率 ; 提 公共设 施制作 尽 可能使用 能源 消耗低 、 降解 的环保 材料 ; 身 、 可 健 游 乐 设施分布 合理 、 类型 多样 , 鼓励 和吸 引区 内民众参 与健 身活
园林与建筑
A R T D U G A T l N E SE A R C H E o R
响较大 的 沥青材料 , 同时做 到 与 区内雨水 收集系 统的集成 和 配 套。 步行道 设计 的发挥余 地较 大 , 可根 据 区内观景 、 身 、 健 游 乐的需要 予 以设置 。路面应尽 可能使用透水铺 装材料和 技
和 人 性化设 计为手 段 , 从环 境和 社会 两个 方面来展 开设 计思
维, 在考 虑居住 区居 民生理 、 心理 需求 的 同时, 兼顾 环境 的承
载能力 , 最终达 到既满足 当代 人 需求 , 又保 护后代人发展 的 目
以“拙政园”为例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以“拙政园”为例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听老师讲完中国古代建筑后,我对中国古代的园林建筑非常感兴趣,联系到自己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学习,发现她们之间有很多的互通之处,整理一下老师讲课的内容和课间放的“苏州园林“的视频,再到网上搜寻了一些资料,整合出这篇文章,作为对课程的些许收获。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 是建立在中华民族独特哲学思想上的一门艺术性很高的建筑门类, 有着丰富的艺术特色。
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
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刻、花木园艺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中国园林的艺术特色, 是两千年来士这个阶层的价值观念、社会理想、道德规范、生活追求、和审美趣味的结晶。
要研究它, 还得主要从自然美的发现和田园生活的意境两方面入手, 而田园生活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思想内容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师法自然!, 不但是在园林的形式上模仿自然的景观, 更重要的是追求一种自然的生活。
士主要是通过追求自然的生活才对自然的美有所会心的。
园林是作为自然的生活的场所环境, 才被要求自然的风格。
从拙政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置这些风景园林的构景要素中可以体现出这一观点。
园林中假山都是真实的山体的抽象化、典型化。
李渔在《一家言》中强调垒石叠山必须要以园林的艺术情调为基准, 体现文人的清隽清韵。
园林中各种水体也是自然界中河、湖、海、池、溪、涧、泉、瀑等的艺术概括, 根据园内地势和水源的具体情况, 或大或小, 或曲或直, 或静或动, 用山石点缀岸、矶, 堆岛筑桥, 以营造出一种岸曲水洞, 似分还连的意境。
在有限的空间里尽量模仿天然水景的全貌。
这就是“一勺则江湖万里”园中植物的基调主要以白、蓝或墨绿色等冷色调为主,园中还多用常绿之植物, 如四季常青的翠竹、苍松等, 这些植物的青绿色彩正适合表达清朗明净、闲适的心境和飘渺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中儒思想的具体应用,以案例为主
中国古典园林中儒思想的具体应用,以案例为主我呀,一直对中国古典园林特别着迷。
这古典园林就像一本厚厚的、充满智慧的古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和学问。
今天呢,我就想和您唠唠这中国古典园林里儒思想的具体应用,就拿拙政园来说吧。
有一次我去拙政园游玩,那园子里的景色啊,真是绝了。
刚一进园子,就瞧见那亭台楼阁、假山池沼的布局,规规矩矩又错落有致。
这就像儒家讲究的“礼”,什么都得有个秩序。
我和朋友小张一起去的,小张一进去就说:“你看这布局,就跟咱们生活似的,得有条有理的。
”我笑着点头说:“是啊,这就是儒家思想在园林里的体现呢。
”咱再往前走,看到那回廊。
回廊弯弯绕绕的,但是两边的柱子、栏杆啥的都排列得整整齐齐。
我就想起儒家倡导的为人处世要遵循一定的规范。
这时候,旁边有个导游在给一群游客讲解,导游说:“大家看这回廊的设计,它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体现了一种秩序之美。
在儒家思想里,秩序就如同这回廊的结构,支撑着整个社会的运转,在园林里呢,也让景色更和谐。
”游客们都纷纷点头,我和小张也凑过去听。
走到拙政园的中心区域,有一大片的水域,水面上还种着荷花呢。
那荷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荷叶田田。
旁边有一座小亭子,我和小张就进去坐了会儿。
我对小张说:“你看这水面,开阔又平静,就像儒家所说的人的胸怀,要包容。
”小张接话道:“还真是呢,这园林就像个小社会,各种景色相互包容映衬。
”这时候有个大爷在旁边听到我们的话,笑着说:“小伙子,你们说得有道理啊。
这拙政园里处处都透着文化呢。
”我们就跟大爷聊了起来。
大爷说他在这园子附近住了几十年了,经常来园子里转转。
他说:“这园子里啊,以前有很多文人雅士也爱来。
他们在这里喝茶作诗,也是受这园子里儒思想的熏陶。
就好比那花窗的设计,每一个花窗的图案都有讲究,象征着不同的美好品德。
”我和小张听了都觉得特别新奇,就跟着大爷去看那些花窗。
大爷指着一个花窗说:“看这个花窗,上面刻着梅花的图案。
梅花在咱们文化里象征着坚韧不拔,这就是儒家倡导的品德之一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小园,两三亩地,垒石为山, 筑亭为上,引水为池,种花莳竹, 新句题蕉叶,于焉逍遥。
与谁同坐轩——文征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
拙政园名字的由来也和诗词密切相关 明正德四年(公元 1509 年),拙政园 由王献臣初建,取名‚拙政‛是因晋 朝《闲居赋》的一段话:‚筑室种树, 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 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有朴实 之人在自家花园为政的巧意。
老子——‚道法自然‛,天地人三者一以贯通,人生追求的目的不是认识和征 服自然,而是泛爱万物‛。 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孟子——‚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荀子——‚明于天人之分‛。 ……………… 自然
议论虽殊,取舍不同而已。‚天‛与‚人‛相应的观点如出一辙。 园林
据史料记载,拙政园中还有文征明亲手种下的青
藤,现今已经枝繁叶茂,在藤前立有一块石碑,
题曰:文衡山先生手植藤。由此可见,拙政园是 苏州园林中最具文化内涵的园林之一。
山水画与造园
苏轼谈到:‚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他要求绘画不拘泥丁‚形似‛的技 巧问题,重在‚神似‛的精神表达,这对当时绘画和造园括动都产生了很大的 影响‛。南术画家注重的是意境的表达和笔墨的简单概括,李庸、刘松年、马 远和夏奎号称‚唐宋四家‛。马远和复奎开创了以少胜多,取山水精华的一角, 留出画面的大片空白的构图形式,山水画的这种趣味也直接影响了园林的风格。
多少年过去了意远
台变成了志清意远 厅
苏州园林里很多的匾都有着深厚的 "论语"说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历史和文化底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仁者乐山的仁厚,智者乐水的智慧. ‚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古代文人 把造园与诗文 、绘画等结合起来 强调景物的画意生成 。
文征明对拙政园的喜爱体现在了他的画中,他画
的很细致,一丝不苟地将园中的庭院、山石、花 木及建筑的形态表现出来。
哲学衍生的艺术——诗书画(枝干)
18世纪著名 的园林理论家钱伯斯曾说过中国 的造园家是画家和哲学家的结合体,并不像 其他的国家随便一个建筑师都可以造园。 中国山水画和中国园林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都建立在了中国传统自然美 学基础上。绘画艺术对造园的影响最广,两 者的关系十分密切,现代园林大师陈从周指 出了‚画中寓诗情,画林参画意。诗情画意 遂为中国园林之主导思想‛。
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园林(拙政园)共同的创作手法
空间与边界的处理 中国山水画中表现物形的轮廓对应的是园林的 空间,需要组织好空间的高低起伏、错落有致, 同时要求景物配置与空间的搭配自然和谐。 在拙政园的远香堂前,在坡面平缓的土山上建 有雪香云蔚亭,雪香指梅花香,云蔚指四周花
木繁盛,亭子为矩形方亭,在亭子前面有假山
中国古代文人造园的意境表达 ——拙政园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土壤)
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农业生产方式决定了中国哲学思维 以血缘宗法为生活底蕴的社会具有‚家天下‛的浓厚内向性 中国哲学富有人情味,赋予万物以情,寻求人与自然的沟通 顺乎夭而应乎人 中国传统哲学的任务主要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
水面和梅树陪衬,后面有苍翠的高大树木衬托, 形成了似乎与云相映,以自然景为胜,四望一
片郁郁苍苍,形成了极有野趣的画面。
散点透视 中国山水画主要采取的透视方法是鸟瞰画法,也就是散点透视,可以把不同空间 的景色集和于一体.而这种移动的连续的风景画构图就是中国式构图的一个准则。
散点透视
园林和山水面的透视方法是相通的,在园林林 中最观就像一幅很长的山水画卷,当游人停下
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
园林以水为中心,环绕31景: ①若墅堂 ②倚玉轩 ③小飞虹 ④梦隐楼 ⑤荚蓉隈 @小沧浪 ⑦意远台、钓 ⑧ 志清处 ⑦柳陕 @水花池 ⑩净深亭 ⑥待霜亭 ⑩听松风处 。。。。 当时在造景上以植物为主,强调 植物的寓意 ;布局上则旷远疏朗,近乎自 然 ,主要建筑临水而筑,正如文震亨( 文徵明曾孙) 在 《 长物志》 ‚室庐‛ 中说的那样,‚居山水间者为上‛。在建筑物的题名上,诸如 梦隐楼、若墅 堂、怡颜处、瑶圃等等,无不表达出明代文 人的那种对社会政治的退避和自 我人格完善的特质。
山水画对园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山水画家虽然描绘的还是自然美景,但画面中无论是 山村,水体还是植物都 流露山了清淡、隐逸、文雅、高旷的意境.山水注重的已经不是简单的‚形似‛ 了,而是作为一种精神的追求和心灵的寄托。
山水画和园林有着共同的创作
手法,如空间与边界的处理,构 图形式,物质构成,色彩语言等。
拙政园——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结晶
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充满诗情画意,具有浓郁 的江南水乡特色。 造园中的诗情画意是如何表达的? 拙政园位于苏州城内东北的齐门和娄门之间,明代弘治年间御史 王献臣 因感 仕宦不达,故日:‘ 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取名拙政园。当时因‚居多隙地, 有积水亘其中‛,便‚稍加浚治,环以林木‛,而有水石林木之胜。园内 ‚凡为堂一 ,楼一,为亭 六,轩、槛、池、台、坞,涧之属二十有三‛,共 有 31 景 。以植物为主景的共有 25 处 ,而直接以植物命名的园景有 20 处之 多 ,可见园林造景以植物为主。
脚步观赏眼前的景色时.感受到的是静止的景
色,就像在欣赏一幅画作。但当游人沿着同路 行走欣赏眼前的景色时,又形成了连续遥动着
的景观,在这个观景过程中.建筑、假山、树
木造成了视线的阻碍隔,这种遮挡和隐蔽并不 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通过这种障景的手法, 造出空间和视线的转换,最终达到以小见大、 开门见山、豁然开明的视觉效果。
因此,中国古典园林,是生长于中国传统哲学观价值观的土壤,汲取传统艺术 形式(诗书画等)的优秀营养, 而成长起来的艺术技术的伟大结晶。 它有别于西方,有别于理性思考下的艺术创作形式,他是中国古代文人的感性 的意境表达。
谢谢!
与谁同坐轩
该轩题额为清 姚孟起的隶书‚与谁同坐轩‛,款署为‚凤生姚孟起‛,取 意宋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词:‚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题额者把答案藏匿起来,非常耐人寻味。
小飞虹
《咏》: ‚在梦隐楼之前 ,若墅堂北 ,横绝沧浪池中。 ‛ 图中为一架在 沧浪池的板桥 ,桥为三折 ,是明代常见的平弧形桥梁,文震亨《 长物志》: ‚ 板桥须三折‛,刘敦桢教 授推定大约是明代定制,现在江南一带的古村落 常能见到。
拙政园是明代文人园林的典型代表,它所追 求的是一种隐逸淡泊的情调 ,抒写的是一种 宁静清寂的情怀,正如 明代吴门画派代表人 物沈周的那种亲切温润的自然风景与平淡天 真的心境完美融合的绘画风格 ,而迥异于商 贾富豪们的穷欲奢侈的雕梁画栋和市侩气十 足的庸俗。
意远台
《 记》: ‚ 东岸积土为台,日 ‘ 意远台’ 。 ‛ 《咏》: ‚ 在 沧浪 西北,高可丈寻。
人
园林之魂
天人合一 安居理念 神仙思想 君子比德 言不尽意 . . 道法自然 封闭园林 师法山林 人化自然 不拘形似
.
中国传统造园艺术受中国传统哲学影响,遵循‚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的 设计理 念,追求意境美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而《园冶》 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唯一的造园理论著作,讲求‚因借‛的设计原则,主张 在空间和时 间上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营造宜人的生态环境。笔者通过对《园冶》的研究,发 现中国传统 造园理论讲究因地制宜、顺应自然规律,重视天人和谐,具有丰富的人性化设 计观念和生态设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