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图文信息处理

合集下载

计算机图文信息处理常识

计算机图文信息处理常识

计算机图文信息处理常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图文信息处理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文字编辑、图像处理还是电子出版方面,熟悉和掌握计算机图文信息处理的常识已经成为现代人的必备能力。

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计算机图文信息处理的基本概念、工具和技巧。

一、图文信息处理的基本概念图文信息处理是指使用计算机软件和工具,对文字和图像进行编辑、排版、修饰和处理的过程。

它既包括文字处理,也包括图像处理。

在计算机图文信息处理中,我们需要了解文字处理和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

1. 文字处理基本概念文字处理是指使用计算机软件对文字进行编辑、排版和修饰的过程。

其中包括字体选择、字号设置、段落格式、行距调整、对齐方式等。

通过文字处理软件,我们可以创建、编辑、保存和打印各种类型的文档,如信函、报告、论文等。

常见的文字处理软件有Microsoft Word、Adobe InDesign等。

2. 图像处理基本概念图像处理是指使用计算机软件对图像进行编辑、修饰和处理的过程。

在图像处理中,我们可以对图像进行裁剪、调整亮度、对比度、饱和度,添加滤镜和特效等。

图像处理软件有Adobe Photoshop、GIMP等。

除了照片的编辑和修饰,图像处理还广泛应用于广告设计、产品展示等领域。

二、常用的图文信息处理软件和工具在计算机图文信息处理中,有一些常用的软件和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各种任务。

下面列举几种常用的软件和工具:1. Microsoft Office套件Microsoft Office套件是一套常用的办公软件,其中包括了Word、Excel、PowerPoint等多种应用程序。

在图文信息处理中,我们常常会使用到Microsoft Word进行文字处理,使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使用PowerPoint进行演示汇报。

2. Adobe Creative CloudAdobe Creative Cloud是一套包含了多种创意设计软件的云端套件,其中包括了Photoshop、InDesign、Illustrator等软件。

第一章第1节数据信息与知识知识点2022-2023学年人教_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第一章第1节数据信息与知识知识点2022-2023学年人教_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第一章第1节:数据、信息与知识1.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可用于描述事物,可加工,可处理的;信息则是数据所表示的意义;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

数据的表示:2.信息、物质和能量构成世界三大元素3.三者关系:数据作为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经过处理后,就有可能转化为相应的信息。

人们对信息进行提炼和归纳后,获得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观点、经验和技能,信息才会内化为知识。

4.信息的特征①依附性:信息必须依附一定的载体表现出来,如:看到蚂蚁搬家可以知道快下雨了②价值性:信息能够满足人们某些方面的需要,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③时效性:如: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④共享性:一个信息可以由多人进行分享;如:网络上的信息被人和利用⑤真伪性:“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诸葛亮“空城计”⑥可处理性(可增值性):玉不琢,不成器。

孟浩然的诗词多为反复修改、推敲而成⑦传递性:一传十,十传百。

练习题:1.居民身份证号码可以反映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行政区划、出生日期和性别等信息,这主要体现了数据是______。

A. 计算工具识别、存储和加工的对象B. 信息的载体C. 可处理的D. 可加工的D.数据是指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并被计算机程序处理的符号总称2.某公司将于下周五在奥林匹克广场举行专场招聘会,王同学得知此消息后通过班级微信群告知了全班同学,这体现了信息具有()A. 载体依附性B. 时效性C. 价值相对性D. 共享性3.以下关于数据的说法正确的是()A. 数据是计算机被发明之后产生的,所以在古代没有数据。

B. 数据的记录过程一定需要人的参与。

C. 数据就是信息,信息就是数据。

D. 数据在人们的生活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时效性是信息的重要特征之一,但过往的信息是不是就不再有用呢?以下关于信息时效性的描述,错误的是()A. 信息一旦过时,就再也没有用了B. 时效性没有否定过往信息的效用C. 有些信息必须从过往的信息中提炼D. 信息处理的对象既可以是当下的信息,也可以是过去的信息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数据就是数值或数字B. 数据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C. 数据可被加工处理D.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6.以下关于数据、信息、知识与智慧的说法正确的是()A. 单纯的数据是没有意义的。

印刷概论 印前图文信息处理PPT学习教案

印刷概论 印前图文信息处理PPT学习教案
第1页/共35页
2
二、印前图文信息处理
印前图文信息处理方式 就现有的技术来看,印前图像信息处理技术不外乎有三种技术,即照相 分色技术、电子分色技术和彩色桌面出版分色技术。尽管这三种图文信息 处理技术在处理图像的手段和自动化程度上有一定的差别,但是后两种技 术都是在前一种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照相分色技术是图 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基础。
制版胶片
RIP输出
印版
印刷品
第32页/共35页
33
印前系统的构成
数字印刷机
CTF&CTP
数码打样
网络服务 器
RIP
局域 网
扫描仪 第33页/共35页
拼大版
图文处 理与排 版软件
34
印前系统的构成
激光照排机CTF
晒版机
CTP
印刷机
印后加工
第34页/共35页
35
第26页/共35页
27
数字印前系统的硬件组成-输出设备
针对不同的输出设备和输出工艺流程,在印刷工程中以不同的缩写方式表 示:
激光照排机输出流程称为CTF(Computer to Film) 直接制版机输出流程称为CTP(Computer to Plate) 数字印刷机输出流程也可以称为CTP(Computer to Paper)
数字印前系统软件功能:借助这些软件的各种功能,数字印前 系统才能完成印前图文信息的各种处理,使之变成输出为印品 的数字页面数据,并驱动各种输出设备进行输出。
第29页/共35页
30
数字印前系统的软件组成
软件系统
操作系统 应用软件
Mac Os
Windows 文本处理软件(如:Word) 图形处理软件(如:Illustrator) 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 组版软件(如:PageMaker) 拼大版软件(如:Signastation) RIP软件(如:MetaDimension) 流程软件(如:PrintReady)

印刷流程与工艺

印刷流程与工艺
印刷流程与工艺
第二章 印前工艺
印刷流程与工艺
第二章 印前工艺
印刷流程与工艺
第二章 印前工艺
印刷流程与工艺
第二章 印前工艺
印刷流程与工艺
印刷流程与工艺
第二章 印前工艺
印刷流程与工艺
Printing processes and technology
第二章 印前工艺 第一节 原稿的数字化处理
三、图像原稿的扫描输入 扫描分辨率设置的原则 (1)“输出决定输入”的原则 (2)扫描时对图像放大 (3)用光学分辨率扫描 (4)整数扫描 图像的放大和缩小处理 扫描仪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扫描仪的种类和品牌繁多,但扫描仪操作方法和步骤基本相同,一般都是“开启扫描仪电源→放置原稿→启动扫描软件→扫描”的过程。
第二章 印前工艺
印刷流程与工艺
第二章 印前工艺
印刷流程与工艺
Printing processes and technology
第二章 印前工艺
三、印刷图像加网工艺 调幅网点与调频网点 (1)调幅网点 (2)调频网点 与调幅网点相比,调频网点具有如下几大优点: 1)表现层次细腻、逼真 2)避免画面出现龟纹现象 3)克服了中间调生硬的现象 4)调频网点与高保真技术结合,能使彩色复制达到逼真的效果 (3)混合加网 适用于现有的印刷条件及操作水平,在常规生产条件下,加网能够实现相当于300dpi以上的超精细加网质量,而且它制作的线条没有锯齿或断裂现象。
印刷流程与工艺
Printing processes and technology
第一章 印刷综述 第二节 印刷的定义和特点
一、印刷的定义 《现代印刷术语》中将印刷定义为:印刷是使用印版或其他方式将原稿上的图文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工艺技术。 二、印刷的特点 具体来讲,印刷的特点主要有: (1)大众性 (2)政治性 (3)严肃性 (4)机密性 (5)工业性 (6)科学性 (7)技术性 (8)艺术性 印刷品是科学、技术、艺术的综合产品。

信息技术 第一章习题(有答案)

信息技术 第一章习题(有答案)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考点】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涉及教材章节】《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二节■这是一个充满信息的世界,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信息。

能够随意举出身边的信息,了解信息的定义,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物质、能量、信息。

(P2)信息的三种定义:香农----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

维纳----信息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第三类资源,是客观事物的基本存在形式之一。

钟义信----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

●例题1.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是( B )A.知识、经济、能源B.信息、能量、物质C.工业、农业、轻工业D.物质、材料、通信●例题2.现代社会中,人们把( d )称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A.精神、物质、知识 B.财富、能量、知识C.物质、能量、知识 D.物质、能量、信息●例题3:下列不能称为信息的是( B )A.报上刊登的广告B.高一的《信息技术》教科书C.电视中播放的刘翔打破世界纪录的新闻D.半期考的各科成绩●例题4.关于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__C_____。

A.信息需要通过媒体才能传播 B.信息可以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思维C.信息是特指计算机中保存的程序 D.消息、情报、数据和信号都称之谓信息●例题5.下面不属于信息表现形式的是___C____。

(A)声音(B)文字(C)磁带(D)图像●例题6.下面有关对信息的理解,哪句是错误的( C )A.在一定程度上,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取决于人们感知信息、利用信息的广度和深度B.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信息是我们行动决策的重要依据C.电视机、电话机、声波、光波是信息D.人类可以借助信息资源对自然界中有限的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进行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例题7.下列关于信息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 C )A.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信息技术B.21世纪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信息、信息技术就相应产生了C.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D.有了计算机后就有了信息技术●例题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A.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有消极的一面,应该限制发展B.网络上有许多不良信息,青少年应该积极抵制上网C.面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对其既不要过度地崇拜,也不要因噎废食、盲目排斥D.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所有输入手段将全部由语音技术来代替■信息的一般特征(P3):①载体依附性价值性②可加工和可处理性③可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保存和传播。

初中 八年级上册 信息技术 教案 第一章 第六节 数据处理方法的确定

初中 八年级上册 信息技术 教案 第一章 第六节 数据处理方法的确定

第六节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数据处理方法的确定教学目标1.知道辛普森悖论的形成原因。

2.能针对不同问题,确定正确的数据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能针对不同问题,确定正确的数据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能针对不同问题,确定正确的数据处理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探究。

教学过程一、温故引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数据的可视化,将表达单一的数据转换成表格、图形或图像等,呈现直观、清晰的视觉效果,以供人们快速、全面地理解和处理数据中所蕴含的信息。

知道了图表有多种类型,比如柱形图、折线图、饼图等,不同的图表类型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使用时要根据需要恰当选择。

比如,柱形图多用以比较不同项目的数量大小、多少,但项目数过多时不宜使用;折线图可用于表现数据变化的趋势,但不适合数据量较少的情况;饼图一般用于表现不同项目所占总体的百分比,但数据不够精细。

二、设境亮标(一)创设情境“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的这首诗,讲述了从不同角度、不同距离观察同一座山,人们会有不同的感受。

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即使是同一批数据,我们也会因为“横看”和“侧看”的不同,得到不一样的结论,因此,必须正确选择数据处理方法。

(二)明确目标1.知道辛普森悖论的形成原因。

2.能针对不同问题,确定正确的数据处理方法。

三、交流探究2.你准备如何计算,是把两轮次的数据分别计算,还是合并计算?3.你认为两种处理方法的计算结果是不是应该相同?(一)比赛结果的处理方案可以用两人的投中率作为决定胜负的数学指标,有两种计算方法:1.分组计算:按两轮的投球数和投中数分别计算,求出各自的投中率2.合并计算,把两轮的投球数和投中数相加,求出总投中率。

3.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对比计算结果可以发现,两种不同同的处理方法形成了截然相反的结论:在分组计算中,甲在两轮的投中率都比乙高,因此,应该判定甲获胜;但是在合并计算中,乙的投中率却高于甲,应该判定乙获胜。

4.思考讨论(1)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相互矛盾的情形?(2)用什么方法、从哪里能找到问题的答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两人在各轮次中的投球数量有较大差异,影响了百分率的计算。

必修一第一章数据与信息-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2019

必修一第一章数据与信息-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2019
可用输出信号(电信号)的器件和装置。
1.3进制
进制是一种记数方式,亦称进位 计数法或位值计数法。利用这种 记数法,可以使用有限种数字符 号来表示所有的数值。 任何一种数制都包含两个基本要 素:基和权。
基与权
基又叫基数,是组成该数制的数码个数, 一般来说,k 进制的基数就是 k,包含 k 个数字; 权又叫权值,是指每一个数位上的 1 对应 的数值,可以表示为基数的若干次幂。
二进制转十六进制:从右向左,每4位二进制数 按权展开相加得到1位十六进制数,高位不足四 位时补0
十六进制转二进制:十六进制数通过除2取余法, 得到二进制数,对每个十六进制为四个二进制, 不足时在最左边补零。最后舍弃最高位的0
十六进制转十进制: 按 权 展 开 求 和
例:(AF4) 16 = 10*162 + 15 * 161 +4 * 160 = ( 2 8 0 4 ) 10
1.3计算机中的进制
由0、1、 2、3、4、5、6、7、8
十 (D)
由0、1共两个数字符号组成,同 一个数字在不同位上表示不同的 数 值 , 例 如 11 中 的 两 个 1 表 示 不 同数值。“逢二进一”
二 (B)
八 (O)
、9、A、B、C、D、E、F共16个
数字符号组成,同一个数字在不同
位上表示不同的数值,例如AA中
1.3音频数字化
Signal
将 采 样 后 的 数 据 进 行 分 段 , 一 共 分 段 。
采样
量化
将信将号时幅间度连划续分的若模干拟量信化号等进级行,采将样采, 样后转模化拟为信时号间与上各离量散化、等幅级度比上较连,续向的 下取模最拟接信近号的量化等级的数值
8
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段采样,一共采11次。例 如 : 对 音 频 信 号 , 每 秒 钟 音频信号采取44100个采样点,则采样频率为44100hz(赫兹)

数字信号处理-程佩青-PPT第一章

数字信号处理-程佩青-PPT第一章

7)任意序列
x(n)能够表达成单位取样序列旳移位加权和,也可表达 成与单位取样序列旳卷积和。
x(n) x(m) (n m) x(n) (n)
m
例:x(n) 2 (n 1) (n) 1.5 (n 1) (n 2) 0.5 (n 3)
3、序列旳周期性
若对全部n存在一种最小旳正整数N,满足 x(n) x(n N ) n
m
x(m)T[ (n m)],线性性
T[ ai xi (n)] i
m
x(m)h(n m),
移不变性
aiT[xi (n)] i
m
x(n) h(n)
h(n) T[ (n)] h(n m) T[ (n m)]
x(n)
LSI y(n)
h(n)
y(n) x(n) h(n)
一种LSI系统能够用单位抽样响应h(n)来表征,任意输 入旳系统输出等于输入序列和该单位抽样响应h(n)旳 卷积和。
结论: 若有限长序列x(n)旳长度为N,h(n)旳长度为M, 则其卷积和旳长度L为:
L=N+M-1
互换律
4、LSI系统旳性质
x(n)
y(n)
h(n)
h(n)
y(n)
x(n)
y(n) x(n) h(n) h(n) x(n)
结合律
x(n) h1(n)
y(n) h2(n)
x(n) h2(n)
例:
x(n)=0.9
ne
j 3
n
6)正弦序列
x(n) Asin(0n )
模拟正弦信号:
xa (t) Asin(t )
x(n) xa (t) tnT Asin(nT )
0 T / fs 0:数字域频率

初中信息技术文字处理WORD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文字处理WORD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文字处理WORD教案第一章:WORD的基本操作1.1 启动和退出WORD1.2 熟悉WORD的界面1.3 自定义快速访问工具栏1.4 创建新文档和保存文档1.5 打开已有文档第二章:输入和编辑文本2.1 输入文本2.2 选取文本2.3 复制、剪切和粘贴文本2.4 删除文本2.5 查找和替换文本第三章:设置字体和段落3.1 设置字体格式3.2 设置段落格式3.3 对齐方式3.4 行间距和段间距3.5 项目符号和编号第四章:页面设置和打印4.1 页面设置4.2 页边距4.3 页眉页脚4.4 插入分页符和分节符4.5 打印文档第五章:图文混排5.1 插入图片5.2 插入形状5.3 插入图表5.4 插入数学公式5.5 图文混排技巧第六章:表格制作与编辑6.1 插入表格6.2 表格的基本操作6.3 调整表格列宽和行高6.4 合并和拆分单元格6.5 表格样式设置第七章:文档审阅与共享7.1 拼写和语法检查7.2 添加批注7.3 跟踪修改记录7.4 保护文档7.5 共享文档第八章:样式与模板的应用8.1 应用样式8.2 自定义样式8.3 使用模板8.4 创建个人模板8.5 管理模板第九章:超与目录制作9.1 插入超9.2 删除和编辑超9.3 创建目录9.4 更新目录9.5 创建图表目录第十章:综合应用实例10.1 制作个人简历10.2 制作邀请函10.3 制作海报10.4 制作问卷调查表10.5 制作简易小册子第十一章:邮件合并与数据处理11.1 了解邮件合并的概念11.2 创建合并主文档11.3 添加合并数据源11.4 合并文档11.5 邮件合并的应用实例第十二章:网络功能与云端协作12.1 利用WORD的网络功能12.2 添加和删除网络12.3 云端协作的使用12.4 实时共享文档12.5 协同编辑技巧第十三章:编程与自动化13.1 VBA基础13.2 编写简单的VBA宏13.3 宏的运行与管理13.4 自动化办公流程13.5 编程实例与实践第十四章:WORD高级技巧14.1 运用书签14.2 使用域14.3 创建文档属性14.4 运用宏录制功能14.5 高级排版技巧第十五章:复习与拓展15.1 复习WORD基本操作15.2 复习进阶功能与应用15.3 完成综合性练习题15.4 探索WORD的新功能15.5 推荐WORD的相关资源与扩展学习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WORD的基本操作重点:熟悉WORD的界面和基本操作。

印刷概论复习资料

印刷概论复习资料

印刷概论复习总结 (*^^*)第一章.印刷综论印刷:是指使用印版或其他方式将原稿上的图文信息转移到承载物上的工艺技术。

按复制方式可分为传统印刷和数字印刷。

传统印刷:主要工艺流程,原稿—制版—印刷—印后加工印刷要素:原稿,印版,承载物,印刷油墨,印刷机械原稿:是印刷复制的对象,是载有需要印刷复制的图文信息的实物或记录媒体。

原稿的分类:按原稿的内容分类,文字原稿、图像原稿按载体的特性来分,反射原稿、透射原稿按色彩来分,彩色原稿和黑白原稿按原稿的形式分,硬件原稿和电子原稿印刷的分类:按照有无印版可以分为无印版或电子印版的数字印刷和采用印版的传统有版印刷,有印版印刷按版面图文部分与空白部分的相对位置,可分为:凸版印刷:凸版印刷的图文部分处于同一平面,且高于空白部分;主要用于书刊报纸印刷。

1、印刷品的特点:印刷品的纸背有轻微印痕凸起,线条或网点边缘部份整齐,并且印墨在中心部分显得浅淡,凸起的印纹边缘受压较重,因而有轻微的印痕凸起。

2、印刷特点:墨色较浓厚(墨层厚度约为7μm)。

可印刷于较粗糙的承印物。

色调再现性一般。

3、应用范围:商标、包装装潢印刷、报纸印刷等。

4、印刷原理:凸版印刷――凸版印刷原理:印刷机的给墨装置先使油墨分配均匀,然后通过墨辊将油墨转移到印版上。

凸版上的图文部分远高于非图文部分,因此,油墨只能转移到印版的图文部分,而非图文部分则没有油墨。

给纸机构将纸输送到印刷部件,在印刷压力作用下,印版图文部分的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从而完成一次印刷品的印刷。

凸版印刷――柔性版印刷原理:墨斗中的油墨,在柔性版印刷部件中的网纹辊的作用下,网纹辊网穴和网纹辊的表面都带上了印刷油墨。

网纹辊表面的油墨在刮墨刀的作用下被刮去,这样,油墨只存在网纹辊的网穴中。

网穴中的油墨在压力的作用下,转移到柔性印版上。

最后,在印刷压力的作用下,将印版上的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

平版印刷:图文部分与空白部分无明显高低之分。

1、印刷品的特点:线条或网点的中心部分墨色较浓,边缘不够整齐,而且又没有堆起的现象。

图文信息处理期末总结

图文信息处理期末总结

图文信息处理期末总结一、前言图文信息处理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一种技能,对于信息的采集、整理、分析和展示具有重要作用。

本学期的图文信息处理课程使我对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通过实践掌握了一系列的工具和软件。

在期末考试之际,我对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巩固和应用。

二、课程内容回顾本学期的图文信息处理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信息采集:通过网上搜索、调查问卷、采访等方式,获取所需的信息和数据。

2.信息整理: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类、筛选、摘录和整理,以便后续的处理和分析。

3.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知识和图表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帮助了解信息的内涵和趋势。

4.信息展示:采用文本、表格、图表、图像等方式将处理好的信息可视化,便于汇报和交流。

5.软件应用:学习和掌握Excel、PowerPoint等软件的使用,以便更好地处理和展示信息。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和实践,我逐渐掌握了信息处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了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和信息展示能力。

三、知识与经验总结1.信息采集信息采集是整个信息处理过程的第一步,也是决定处理结果准确性和全面性的关键。

在进行信息采集时,我学会了利用搜索引擎进行网上搜索,并从不同的来源获取信息,以避免信息的片面性。

此外,还学会了利用调查问卷进行大规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以获得更准确的信息。

2.信息整理信息整理是对采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归类、筛选、摘录和整合的过程。

在进行信息整理时,我学会了建立分类清单,将信息按照主题、时间、地点等因素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进行后续处理。

同时,我还学会了利用Excel等工具进行信息的摘录和整合,提高了信息整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3.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工和解读,以获取信息的内涵和趋势。

在进行数据分析时,我学会了利用Excel等软件进行基本的统计运算,如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等,并根据不同的数据类型选择合适的图表工具进行可视化展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 模拟原稿的数字化
• 模拟图像:采用光学、电子等模拟信号表示图像 信息。能直观表现图像的信息和特征,是大多数 印刷原稿的表现形式,也是印刷复制品的最终表 现形式。
• 数字图像:采用数字代码表示图像信息。是现代 印刷图像复制过程中必须采用的图像表现形式, 更利于对图像的灵活处理。
一、模拟图像的数字化过程
数据 数据处理 显示器
数码打样
数字印刷系统
胶印
凹印
报纸印刷
• 色彩管理的主要研究内容:在不同类型设备之间 颜色信息的一致转换。 • 色彩管理的步骤: 校准仪器; 特征化过程(确定设备色域范围); 转换色彩空间;
1.色彩空间
RGB颜色空间:多用于各种显示设备和输入设备 CMYK颜色空间:多用于各种输出设备。
彩色扫描仪 Profile
CMS LAB
彩色印刷 Profile
彩色打印 Profile
彩色印刷 CMYK
彩色打印 CMYK
彩色显示器 RGB
彩色显示器 Profile
图6-1 色彩管理中色彩转换过程
4.色彩转换方式
等比压缩:将源设备色域中的全部颜色,线性或 非线性地压缩到目标设备色域内,使图像中的所 有颜色都发生变化。这种转换方式压缩的图像在 饱和度、明度、色相上均会损失,且损失程度相 同。
3. EPS格式
包含路径信息;
支持多色调的图像模式; 包含加网信息; 保存分色设置信息; 保存专色。
4.PD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格式
设备无关性;
文件独立性; 页面独立性; 支持多种色彩模式等。
§6.3 图像处理技术
1.彩色图像的分色 彩色图像的分色基于减色法理论形成,常用的是 以照相为基础的分色机制。照相分色是利用R、G、 B滤色片对不同光波的选择性吸收将彩色图像分 解成C、M、Y三原色。
支持多种图像模式 CMYK图像,Lab图像,RGB图像等。
支持Alpha通道 处理过程中重要信息可保存在Alpha通道内。
支持LZW压缩(无损压缩)
LZW压缩方式对图像信息没有损失,能产生一定 压缩比。
2.JPEG格式
压缩比大,图像质量好;
有损压缩; 压缩比低,图像质量高;压缩比高,图像质量低。 利于图像存储和传输。 解压缩方便。
• 饱和度优先压缩法:保持图像颜色压缩前后饱和 度不变,但色相发生变化。适用于颜色视觉关系 不太重要,以亮丽、饱和的颜色表现图像内容, 较合适商业印刷。如招贴、海报等。
• 相对色度匹配压缩法:将源色域不在目标色域中 的颜色用目标色域的边界色或与它尽可能接近的 目标色域中的颜色代替,而位于目标色域内的颜 色保持不变。 转换图像中的大部分颜色都不发生变化。转换后 可能引起源图像上两种不同颜色得到图像颜色一 样,或使图像变得没有层次或层次过硬。
Lab颜色空间:与设备无关的色彩空间。是正常 视力范围内的所有颜色。在所有的色彩空间标准 中,色彩空间最广,是一种常用的色彩模式。
2.色彩转换 将色彩从一种色彩空间表示转变成用另一种色彩 空间表示的过程,能达到最大相似值的方法。 3.色域映射 色域压缩; 阶调压缩; 白点映射;
彩色扫描仪 RGB
调频网点:相同大小的网点在空间分布的频率表 现图像层次的加网技术。也称为随机加网技术。
3.图像阶调的层次调节 在印刷复制中,由于印刷条件的限制,复制品的 最大密度低于原稿密度。因此,在复制过程中对 原稿密度范围压缩,使原稿的整个阶调在复制品 中表现出来。常见的压缩方法就是孟塞尔压缩方 法。
§6.4 数字印刷中的色彩管理
• 绝对色度匹配压缩法:按色度值的要求进行压缩。 这种方法在转换颜色时,精确匹配色度值,首先 准确确定出黑、白场。
2.图像加网技术
调幅加网:利用不同大小而分布均匀的网点表现 图像的阶调层次。网点的大小不同,形成不同的 灰度级。 网目线数:表示网点基本单元的精细程度。对图 像分割的网格单元越小,网目调图像的连续效果 表现的越真实。
网目角度:相对于图像的水平边缘或垂直边缘网 点排列的方向。 网点形状:网目调图像中50%阶调处网点的外形。 常见的有圆形、方形和链形网点。
第六章 数字印刷的图文信息处理
• 6.1 模拟原稿的数字化 • 6.2 数字印刷的文件格式
• 6.3 图像处理技术
• 6.4 数字印刷中的色彩管理
学习要求:
• 了解数字图像的格式; • 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
• 了解数字印刷中的色彩管理。
引言
• 数字印刷是全数字化生产过程,它将接收到的数 字页面信息直接转换成印刷产品,而数字印刷系 统接收的数字页面信息并非直接通过扫描或相机 拍摄来的,是经过一系列处理后,满足印刷产品 要求的页面信息,所以数字印刷的生产全工艺流 程包括原稿的数字化、图文信息处理及数字印刷 输出等过程。
• 模拟图像数字化,就是对模拟图像进行空间和幅 值的离散化处理。
空间的离散化,也称图像的采样,就是把一幅图 像分割成一个个小区域(像素)。
幅值的离散化,也称灰度级的量化,是指将各小 区域灰度用整数表示。
1.采样
将空间上连续的图像变换成离散点的操作。
实际采样时,采样间隔和孔径的大小直接决定数 字图像対原模拟图像反映的真实程度。 采样时,图像纵向和横向方向上的像素总数M和N 决定数字图像的质量。
2.量化 将连续变化的灰度值分成若干个灰度段,灰度值 的个数称为灰度级,用G表示。 若一幅数字图像的量化灰度级数G=256级,灰度 值的取值范围可用0~255的整数表示。 人眼一般最多可分辨100个灰度级。
二、模拟原稿数字化的方法
• 对模拟原稿的数字化主要以扫描方式完成; • 照相机;
• 色彩管理的定义,是指运用软、硬件结合的方法, 在生产系统中自动统一管理和调整颜色,以保证 在整个过程中颜色的一致性。 • 色彩管理的目标:实现不同输入设备间的色彩匹 配;实现不同输出设备间的色彩匹配;实现不同 显示器显示颜色的一致性,最终实现从扫描到输 出的高质量色彩匹配。
原稿
录像机
数码相机
PHOTO-CD
• 摄像机;
§6.2 数字印刷的文件格式
• 计算机处理的数字图像主要有矢量图形和位图图 像两类。 矢量图形:几何图形,可对图中的每个部分分别 进行控制。
位图图像:点阵图像或点位图。图像由一组计算 机内存位组成,这些位定义了像素点的颜色和亮 度。
1.TIFF格式 支持跨平台的格式
用于在应用软件以及不同平台之间进行文件交换, 独立于操作系统和文件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