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承载能力合理配置
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
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引言水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资源,然而,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短缺问题。
为了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进行合理的配置和高效的利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和方法。
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区域水资源状况评估在进行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之前,首先需要对区域的水资源状况进行评估。
包括对地下水、河流湖泊水和雨水资源的量和质进行调查和监测,并分析其利用潜力和可持续性。
这样可以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确定水资源配置目标在评估水资源状况的基础上,需要明确水资源的配置目标。
这包括确定供水量、水质要求以及各个行业和用途的水需求。
同时,还应考虑到经济和环境因素,确保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能够兼顾各方利益。
推行水权交易水权交易是一种有效的水资源配置方式。
通过将水资源作为商品进行交易,可以实现供需的灵活匹配。
政府可以设立水权交易市场,激励各方通过交易来实现水资源的更优配置。
这样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现象。
优化水资源管理机制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需要有科学的管理机制来支持。
可以建立水资源管理部门,负责水资源的监测、调度和管理工作。
同时,还可以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此外,还可以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如水资源信息系统和智能水表等,实现对水资源的精准管理和控制。
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水损失水资源的高效利用首先要减少水损失。
包括减少水管漏损、合理使用农业灌溉水和加强工业用水过程中的节水措施等。
这样可以提高供水的实际利用率,减少水的浪费。
提高水利设施效率提高水利设施的效率也是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方面。
包括改善水供水管网的设计和管理、提高农业灌溉系统的效率、推广节水型家电和工业设备等。
这些措施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损失,并提高供水的可靠性和效率。
增加水资源再利用水资源再利用是一种重要的节水措施。
包括对污水和雨水进行处理和利用,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用水以及城市景观水等。
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流程
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水资源合理配置是指在特定的流域或区域范围内,遵循有效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的原则,利用各种工程与非工程措施,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资源配置准则,通过合理抑制需求、保障有效供给、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等手段和措施,对多种可利用水源在区域间和各用水部门间进行的调配。
水资源合理配置基本概念
水资源合理配置基本概念水是人类生命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而合理配置水资源是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关键。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概念。
一、概念解析所谓水资源合理配置,是指将有限的水资源在时间、空间和不同用途之间进行优化配置,达到最大效益,让水资源能够源源不断地为人类社会服务。
在具体实践中,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水资源的量、质、空间分布、水文地质特征、生态环境需求、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等。
水资源合理配置不仅是一项技术性任务,也涉及政策制定、资金投入和社会参与等多方面问题。
二、目标和原则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目标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系列要求。
具体包括:保障人民生活用水需求,促进农业、工业、能源、生态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防止水资源过度开发和浪费,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和利用效率的提高。
在实践过程中,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也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可持续发展原则、公平合理原则、节约和优化利用原则、生态环境保护原则、区域协调发展原则、综合管理原则等。
三、实践方式水资源合理配置需要实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统筹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综合利用与废水治理相结合的实践方式。
具体实践过程中,需要从多个层面开展工作:1. 区域性规划:各级政府需要利用区域发展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等,制定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方案,考虑多种因素,优化配置水资源。
2. 适应性管理:需要根据不同水资源环境,选用合适的水资源配置技术,如水库调度、放水调节、井泵注灌、旱涝保收、水土保持等。
3. 公众参与:水资源的生产和使用涉及广大民众的利益,应鼓励公众广泛参与,发挥着重要的监督、协调和推进作用。
4. 资金投入:水资源合理配置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各级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金融扶持等方式,支持水资源配置工作的开展。
四、实践案例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实践案例通常会涉及诸多领域和工业,以下举两个例子。
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水资源探讨
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水资源探讨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项资源都面临紧缺的问题,其中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成为近几年来的热门话题。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它是人类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
要解决水资源的问题,需要建设节水型社会,并且不断调整生产力布局情况,从根本上去抑制所需水源的增长势头,做好水资源的管理工作,通过工程措施做出相应的改变。
本文主要是根据目前的用水情况提出相应的策略,希望可以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水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探讨;水资源高效利用引言:一、高效利用水资源的策略(一)、依靠技术革新和推广面临水资源紧缺的问题,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做好合理的开发工作,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做好二次优化。
并且不断发展研究海水淡化技术,争取尽早成为可使用水源,还需要做好调水技术的完善和应用,随着社会快节奏的发展,各项资源大量的投入,导致水污染问题日渐严重,因此需要推广污水治理和回用技术,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实施清洁生产,进行合理的灌溉。
工作人员需要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建立统一的水资源的管理机制,缩小用水地区的差异,从根本上去推广节水技术,使节水产业的发展到达新的高度。
(二)、优化水资源保护体制要想有效的实施水资源管理体制,做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水资源,那么就需要实施水资源保护体制,做好保护工作的同时,加强高效的开发利用。
可以根据水质的不同区分供水,鼓励百姓进行水源的回用;也可以开源节流、使其达到平衡[1]。
值得注意的是,水源管理人员可以建立健全水价体系,这样可以有利于后期的管控。
供水量的生产通常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比如降雨的变化。
市场调节是无法影响到降雨量的多少和降雨的时间,因此水价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定价,其中供水的成本、以及供水单位的利益,还有天气因素导致的供需量,它们在很大程度上都会造成水价的浮动变化。
我国农业用水相对较多,它占据了供水量的2/3左右,因此在农业用水部分,需要设置保护机制,做好洪水干旱突发情况导致的风险防控,建立起相应的保险机制和扶持政策。
水资源工程中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
水资源工程中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水资源工程是一门涉及水资源管理、利用和保护的学科,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是农业、工业、生活和生态环境支撑的重要保障。
在水资源日益短缺的情况下,如何科学合理地配置水资源,是水资源工程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探讨水资源工程中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
一、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思路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思路是统筹考虑各种用水需求和水资源供应状况,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效益,实现水资源的多方配合和协调利用。
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目标是满足各种用水需求,并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合理配置首先需要明确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的目标,建立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模式。
其次,要结合区域的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以及人口增长趋势等因素,全面考虑水资源的供需关系,确定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方案。
最后,还需要制定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政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资源的供应能力。
二、水资源合理配置的主要内容1. 水资源供应保障水资源供应保障是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前提和基础。
采取多种途径增加水资源供应,如建设水库、调水工程、水源涵养工程等。
同时,对水源的管理和保护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同时,需要注意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保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2. 合理配置用水合理配置用水是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核心内容。
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对水资源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对于旱涝保收的农业来说,通过提高灌溉的水利用率来减少用水量;对于城市水供应来说,采取储水、限制供水、节约用水等办法,缓解用水紧张状况;对于工业生产来说,提高用水的再利用率和循环利用率等措施。
3. 绿色生态建设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另一个目标是保护生态环境。
绿色生态建设需要在水资源利用方案和水资源管理中贯彻落实。
通过合理规划、巧妙设计、科学管理,实现人类和水资源、生态环境的良好和谐。
三、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实践案例1. 海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海河流域是北京市的重要水资源来源,为满足京津冀地区人民的用水需求,进行了海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工程。
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调度
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调度引言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调度。
水资源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及其他生物而言,水是基本的生存需求。
此外,水还是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因此,合理配置和优化调度水资源对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
许多地区面临着水资源不足以满足各个领域的需求的问题。
因此,合理配置和优化调度水资源成为当务之急。
基于水资源量化评价的合理配置合理配置水资源需要基于科学的水资源量化评价。
通过对水资源的定量评估,我们可以了解当前的水资源状况以及不同领域的水需求。
只有对水资源进行全面、客观的量化评价,才能制定合理的水资源配置计划。
水资源量化评价的指标水资源的量化评价需要借助一系列指标,包括水资源总量、可利用水资源量、水资源开采强度、水资源利用效率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量化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水资源的现状和潜在潜能。
水资源的分区配置根据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和需求,可以对水资源进行分区配置。
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采取适度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在水资源紧缺的地区,可以采取水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的措施,加强水资源管理。
基于水资源模拟和调度的优化调度除了合理配置,优化调度水资源也是实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
基于水资源模拟和调度的优化调度可以通过模拟和预测水资源的变化,制定合理的调度方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水资源模拟和预测技术水资源模拟和预测技术可以通过建立水资源模型,模拟和预测水资源的变化趋势。
通过这些模型,可以了解不同情景下水资源的供应和需求,并制定相应的调度和管理措施。
水资源调度方案的制定根据水资源模拟和预测的结果,可以制定合理的水资源调度方案。
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与配置
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与配置摘要:水资源承载能力与合理配置是水资源科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也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理论基础,本文从水资源承载能力,水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承载能力与合理配置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水资源科学是研究水资源的形成、运动、分布和演变规律以及揭示水资源供给与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应用这些规律和关系解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需求的科学。
其核心是研究和解决水资源的稀缺性问题。
规律问题属于基础理论研究的范畴,关系问题属于应用理论研究的范畴。
水资源承载能力和合理配置是应用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水资源承载能力承载能力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表示一个承载体能够在不遭受破坏的前提下可以承受的最大外力或荷载。
这里有两点需要特别说明,第一是所承受的力来自于承载体以外,第二是承载体本身不遭受破坏。
目前,在许多科学领域广泛运用承载能力的观念,其目的是为了追求可持续性。
例如,在生态学中,对环境承载能力的定义是某个特定的环境在没有不良后果的情况下可以供养的最大数目的个体或居住者。
在土地资源科学中,对土地承载能力的定义是在保证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物质生活水平下,一个国家或地区土地资源所能够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水资源承载能力也应当符合上述两个概念。
问题是外力是什么?从逻辑上讲,既可以是人口总量,生物总量,也可以是经济总量,但绝对不是水资源可利用量本身。
水资源不遭受破坏与可持续利用在概念上是等同的。
因此,水资源承载能力可以定义为: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某个国家或区域的水资源可以持续支撑的人口总量(生物总量)和/或经济总量。
水资源承载能力是水资源可利用量与人均年综合用水量的比值。
要分析计算水资源承载能力,需要先确定水资源可利用量和人均年综合用水量。
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合理性以及生态环境的可承受性,通过工程措施可以获取并利用的一次性水量。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规划与管理方案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规划与管理方案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由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全球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压力。
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优化配置,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与管理方案。
本文将探讨水资源优化配置的规划与管理方案,以期为解决水资源问题提供参考。
一、水资源现状与问题分析水资源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但当前全球水资源面临着供需矛盾、水质恶化、水灾风险增加等问题。
首先,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许多地区已经出现了水资源短缺的情况,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
其次,水质恶化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污水排放等因素导致水质恶化,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如干旱、洪涝等,也增加了水资源管理的难度。
二、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为了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坚持保护优先,保护水源地和水生态系统,提高水资源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再次,注重节约用水,改善用水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推动跨界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
三、水资源优化配置的规划与管理方案1. 水资源调查与监测水资源调查与监测是制定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方案的基础。
通过对水资源的调查与监测,可以了解水资源的分布、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为制定合理的规划与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在调查与监测过程中,应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 水资源保护与治理水资源保护与治理是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
首先,要加强水源地保护,建立健全的水源地保护制度,严禁污染源的建设和活动,确保水源地的水质安全。
其次,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科学耕作和农业非点源污染治理技术,减少农业对水资源的污染。
另外,要加强城市污水处理,提高污水处理率和水质达标率,减少城市污水对水环境的影响。
浅谈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与合理配置
o n or a i M e F m ton chan sm a i of Re sonabl W at ha ha n
Abs r t The a t a wa e d t ac : f ct h t t r em an an su d d ppl c y oul n s pa s oad c d ot ur s l apa t of ci y wat r s er e our e an c s d wa er en i m e t whi h s t vr on n, c i de er i ed t m n by wa er t pr i ce, i t e t e y con o a i of u t n s h h or n tt on s s ai abl wa er e t ch ge ar Pa m e t t dar se by wat pr m u t gu a t h t y n s an d t er i ce s ar n ee t a wa er tuc ur t s r t e can oper e on i ou l at c t nu s y and wa er t u er ca a or t e s n f d h pr e. T i c her o e,t e el i s p ef r h r at on hi de ded y ci b wa er dem an an s t d d uppl s t i a e y us a n bl wa er t
上 需 求 的科 学 。其 核 心 是 研 究 和 解 决
水 资 源 的 稀 缺 性 问 题 。 规 律 问 题 属 于 基 础 理 论 研 究 的 范 畴 , 系 问 题 属 于 关 应 用 理 论 研 究 的 范 畴 。 水 资 源 承 载 能 力 和 合 理 配 置 是 应 用 理 论 研 究 的 主 要 内容 。
海岛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及承载能力研究的开题报告
海岛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及承载能力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海岛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及承载能力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海岛地区是指位于海洋中的一个或多个陆地较小(面积通常小于100平方公里)的区域。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增长,对海岛地区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在旅游业中所用水资源的占比越来越大。
此外,海岛地区受限于自身水资源的供给能力,水资源利用和管理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因此,对海岛地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承载能力进行研究,对保障海岛地区水资源供给、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环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旨在针对海岛地区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承载能力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海岛地区的水资源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包括水资源分布、供需情况以及对水资源管理与利用的需求分析。
2.海岛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的优化方案研究,通过对海岛地区水资源的供给、需求和利用情况进行分析,确定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方案。
3.海岛地区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研究,通过分析海岛地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和使用情况,提出完善的管理措施和政策建议,以保护和发展海岛地区水资源。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和相关统计分析方法来获取数据和分析海岛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及承载能力。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提出针对海岛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的优化方案。
2.提出完善海岛地区水资源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3.为保护和发展海岛地区水资源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支持。
本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在于:为整个社会提供了对于海岛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指导和实证基础,促进了海岛地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水资源合理分配与使用规范
水资源合理分配与使用规范水,是生命之源,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以及环境的变化,水资源短缺和污染问题日益严峻。
在这样的背景下,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与使用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水资源的合理分配。
简单来说,就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用户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将有限的水资源进行科学、公平、高效的配置,以实现水资源的最大效益和可持续利用。
这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水资源的总量和分布、用水需求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差异、水资源的开发潜力和保护要求等。
在地区层面,水资源的分配往往存在不均衡的情况。
一些地区水资源丰富,而另一些地区则极度缺水。
对于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不能无节制地开发和使用,要考虑到水资源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性;对于缺水地区,则需要通过跨区域调水、节约用水等措施来满足基本的用水需求。
例如,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为了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实现水资源在空间上的合理分配。
从行业角度来看,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是水资源消耗的主要领域。
农业用水通常占比较大,但由于灌溉方式的不合理,水资源的利用率往往较低。
推广高效的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可以大大减少农业用水的浪费。
工业用水方面,应鼓励企业采用节水工艺和设备,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对于生活用水,要加强公众的节水意识,推广节水器具,如节水马桶、水龙头等。
接下来,谈谈水资源的使用规范。
使用规范是保障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手段,它涵盖了从取水、用水到排水的全过程。
在取水环节,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取得合法的取水许可。
同时,要根据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确定合理的取水量,避免过度取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河流干涸等生态问题。
用水过程中,要遵循节约优先的原则。
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都应该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
比如,及时关闭水龙头,避免长流水;合理安排用水时间和用水量,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对于一些用水大户,如工厂、学校等,要建立完善的用水管理制度,定期进行用水监测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
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然而,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环境的变化,水资源短缺和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
水资源的分布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着极大的不均衡性。
在我国,南方水资源相对丰富,而北方则相对匮乏。
这种不均衡不仅给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制约,也对水资源的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此外,季节的变化也会导致水资源的供应不稳定,雨季时水量充足,而旱季则可能出现严重的缺水情况。
要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首先需要建立科学的水资源规划体系。
这就要求我们对水资源的总量、可利用量以及需求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
通过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了解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用水需求,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水资源分配方案。
同时,要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打破部门之间的分割,形成协调一致的管理机制,确保水资源的调配能够高效、有序地进行。
跨区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重要手段之一。
例如,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将南方丰富的水资源输送到北方缺水地区,有效地缓解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紧张状况。
但跨区域调水工程需要巨大的投入,并且要充分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论证。
在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中,农业用水是一个关键环节。
农业是用水大户,但传统的灌溉方式往往存在着水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可以大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根据农作物的需水规律,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也能够实现农业用水的优化配置。
工业用水方面,要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许多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如果能够对这些废水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回用,不仅可以减少对新鲜水资源的需求,还能降低废水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城市生活用水也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节水意识,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如节水马桶、水龙头等,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水资源优化配置
技术创新
利用先进技术提高水资 源利用效率和保护水平 ,如海水淡化、雨洪利
用等。
政策引导
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水 资源政策,引导社会各 界积极参与水资源保护
和利用。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 对全球水资源挑战,推 动水资源领域的国际交
流与合作。
05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科技支撑
科技手段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
决策。
系统分析法
将水资源系统视为一个整体,分 析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求
最优配置方案。
模拟模型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水资源 在不同配置方案下的运行情况,
为决策提供依据。
03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实践案例
农业用水优化配置
总结词
提高灌溉效率
01
总结词
节水农业发展
03
总结词水资源Leabharlann 理制度建设0502
详细描述
部门的管理职责。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通过宣传教育、技术推 广等手段,提高全民节
水意识。
优化产业结构布局
调整产业结构,减少高 耗水产业比重,发展节
水型产业。
优化配置模型与方法
线性规划模型
通过线性方程组求解,寻找最优 解,适用于水资源短缺情况下的
优化配置。
多目标决策分析法
综合考虑多种目标,如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等,进行水资源配置
02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原则 与策略
基本原则
公平性原则
确保各地区、各行业都有公平的用水权,满足 基本生活和生产需求。
高效性原则
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 浪费。
可持续性原则
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 需求的能力。
浅谈水资源合理配置及优化配置
浅谈水资源合理配置及优化配置作者:任珅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第21期任珅(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辽源分局吉林辽源 136200)摘要:水资源危机是全球大多数国家需要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从我国水资源现状来看,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缺乏并且空间的分配也极不平均,尤其是在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的分布与主要经济生产力的布局表现出不适应性,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与水资源的分布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矛盾,所以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做出研究并不断优化水资源的配置具有紧迫性。
本文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原则、任务以及主要模式做出阐述与研究,并对优化水资源配置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水资源合理配置优化配置决策机制中图分类号:TV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7(c)-0151-01我国在水资源分布上主要表现出三个特点:一是水资源总量大但是人均占有量少;二是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匀造成了与人口布局、生产力布局产生矛盾的现状;三是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匀,主要是由我国的气候造成的降水时间分布与径流时间分布为主要体现。
水资源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面对水资源分布不均的挑战我国政府以及水文、水利相关部门也致力于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在优化水资源配置方面做出不懈的探索与实践,在理论与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
但是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水资源合理配置仍旧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与努力的重要工作,提高对水资源合理配置的认识、完善水资源配置的管理体系能够对优化水资源合理配置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1 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水资源合理配置是指在流域或特定的区域范围内,对各种可以利用的水资源进行配置。
水资源合理配置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在其过程中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公平性原则公平性原则是水资源合理配置中的重要前提,要求水资源合理配置能够满足不同区域内的社会个体对生产用水或生活用水的需求,要求不同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以及同一区域内的对不同社会个体的公平分配。
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现状与分析
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现状与分析摘要: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内涵概括为:某地区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技术阶段,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最大规模。
水资源承载能力具有区域性、动态性、有限性、模糊性和可增强型等特点。
它具有自然—社会双重属性,既反映了水资源系统满足社会经济系统的能力,也与社会经济系统开发水资源系统的深度有关。
它的大小取决于区域自然环境、水资源量、社会经济技术水平、社会经济结构和承载驱动力大小等方面。
分析方法有供需平衡分析法、背景分析法、综合指标法、系统动力学方法以及动态模拟递推算法等。
关键词:承载能力;内涵;特点;水资源中图分类号:P641.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7A-0036-02随着水问题的日益突出,我国学者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提出了“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
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持续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源承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往往是水资源紧缺和贫水地区支持人口与发展的“瓶颈”资源,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发展和发展规模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地区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已是共识,而水资源短缺与“水资源安全”问题则已成为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作为可持续发展研究和水资源安全战略研究中的一个基础课题[1]。
1 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内涵我国许多学者在土地承载能力、环境承载能力等概念的基础上,对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内涵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有两个主要热点问题:其一是针对水资源的承载对象。
水资源的承载对象包括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
不同区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面对不同的水资源问题,其承载对象不同。
其二是针对水资源的承载形势。
目前水资源的承载形势有水资源开发规模论和水资源支持持续发展能力论两类。
前者认为通过水资源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使得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最大规模。
后者认为,水资源的最大开发规模相对水资源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而言,范围要小得多,含义也不尽相同,更为强调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承载力评估与规划
▪ 水资源承载力规划意义
1.水资源承载力规划有助于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2.水资源承 载力规划有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3.水资源承载力规划有 助于保护生态环境;4.水资源承载力规划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 展;5.水资源承载力规划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6.水资源 承载力规划有助于保障国家安全。
水资源承载力评估与规划
▪ 水资源承载力评估模型应用与案例
1.水资源承载力评估模型可以应用于不同区域的水资源规划和管理。 2.以某城市为例,通过模型评估该城市的水资源承载力,提出相应的规划建议,实现水资源的 合理配置。
水资源承载力评估模型
▪ 水资源承载力评估模型发展趋势与挑战
1.水资源承载力评估模型未来发展需要加强跨学科合作,引入新的技术和方法,提高模型的精 度和可靠性。 2.同时还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政策的研究和制定,保障水资源承载力评估结果的有效应用。
水资源承载力评估与规划实践
水资源承载力评估与规划实践的启示
1.总结水资源承载力评估与规划实践的经验和教训。 2.分析未来水资源形势和挑战,提出应对策略。 3.探讨如何将水资源承载力评估与规划实践与国家政策、区域 发展计划等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4.提出未来研究方 向和建议,包括完善评估方法、加强规划实施力度、加强跨界 合作等。
▪ 水资源承载力供需平衡
1.介绍水资源供需平衡的概念,解释其在水资源规划中的重要 性。 2.分析水资源供需平衡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人口、经济、环 境等因素。 3.介绍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的主要措施,如节水、调水、污水 处理等。
水资源承载力规划方法
▪ 水环境承载力评估
1.定义水环境承载力评估,解释其在水资源规划中的重要性。 2.分析水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水质、水生生物、水域面积等因素。 3.介绍水环境承载力评估的方法和步骤,包括数据收集、模型建立、结果分析等。
水资源合理配置
水资源合理配置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以及环境的变化,水资源短缺和分布不均的问题日益凸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显得尤为重要。
水资源合理配置,简单来说,就是在特定的区域和时间范围内,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和水资源的供给情况,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公平分配。
这不仅涉及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节约,还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密切相关。
首先,我们来看看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一方面,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
有些地区水资源丰富,而有些地区则严重缺水。
例如,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充沛,河网密布,水资源相对较为丰富;而北方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极度匮乏。
这种分布不均的状况,如果不进行合理配置,必然会导致一些地区的发展受到限制,而另一些地区则可能因为过度开发水资源而引发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总量持续攀升,如果不能合理配置水资源,就无法满足各方面的用水需求,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那么,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呢?这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水资源的调查和评估。
要清楚地了解一个地区水资源的总量、可利用量、水质状况以及时空分布特点等,为合理配置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监测体系,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水资源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二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规划。
根据水资源的调查和评估结果,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制定出长远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规划要统筹考虑水资源的供给和需求,明确不同用途的水资源分配比例和保障措施,确保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三是优化水资源的调配工程。
通过建设水利工程,如水库、渠道、泵站等,实现水资源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用户之间的调配。
水资源配置优化方案
水资源配置优化方案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配置优化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水资源现状分析首先,我们需要对当前的水资源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包括水资源的总量、分布、质量,以及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用水需求和用水结构等方面。
我国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水资源的分布也极不均衡,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而北方地区则普遍缺水。
此外,水资源的质量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水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可利用性。
在用水需求方面,农业用水一直占据着较大的比例,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需求不断增长。
同时,不同行业的用水效率也存在较大差异,一些高耗水行业的水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二、水资源配置优化的目标和原则水资源配置优化的目标是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制定水资源配置优化方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公平性原则:确保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群体都能公平地获得水资源,满足其基本的用水需求。
2、效益最大化原则:通过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3、可持续性原则: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利用。
4、系统性原则: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作为一个系统,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水资源配置优化的方法和技术为了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
1、水资源规划:通过制定水资源综合规划,明确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目标和策略,合理安排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工作。
水资源管理的水资源配置方案规划
水资源管理的水资源配置方案规划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来说,水资源的配置和管理至关重要。
水资源配置方案规划是指根据不同地区的水资源情况和需求,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和分配方案,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合理配置。
本文将从水资源的重要性、现状和挑战、水资源配置方案规划的原则和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水资源的重要性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也是各种生物体的生命之源。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配置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障农业生产、促进工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水资源的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福祉。
二、水资源的现状和挑战目前,全球水资源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全球水资源总量有限,且分布不均,一些地区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现象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此外,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等因素也对水资源的供需产生了影响。
因此,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迫在眉睫。
三、水资源配置方案规划的原则制定水资源配置方案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可持续性原则:水资源的利用和分配应当以可持续的方式进行,保护水资源的长期稳定供应。
2.公平性原则:水资源的分配应当公平合理,满足各方面的需求,并尽量减少不平等现象的出现。
3.综合性原则:水资源的配置方案应考虑各方面的需求,包括农业、工业、生活用水等,综合平衡各种需求。
4.科学性原则:水资源配置方案应基于科学研究和数据分析,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四、水资源配置方案规划的方法在制定水资源配置方案规划时,应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具体方法如下:1.水资源评估:对于不同地区的水资源情况进行评估,包括水资源总量、水质状况、水资源分布等方面的评估,为后续方案制定提供参考。
2.需求预测:根据不同行业和人口的需求情况,预测未来的水资源需求量,并考虑到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微谈水资源配置与承载能力
微谈水资源配置与承载能力摘要:水资源配置是水资源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
水资源合理配置尤其强调水质水量的同步协调配置,对区域内水功能区划实际运作和水资源保护具有重大决策作用。
要对水资源系统进行概化,在空间上进行子区划分时要充分考虑水功能划情况,并尽可能地与水功能区的划分相一致。
关键词:水资源配置管理承载力一、概述水资源配置是当今水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水资源配置是指在流域或特定的区域范围内,遵循公平、高效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通过各种工程与非工程措施,按照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等手段和措施,对多种可利用水源在各区域和各用水部门间进行的调配。
认真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逐步建立“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国民经济体系。
控制用水总量,转变用水方式,提高用水效率,减少废水排放,降低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水环境与生态的破坏。
着重强调水资源配置需要考虑水量分配的时间过程,强调水资源量与质的统一管理,以及水资源和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联合优化。
二、如何优化配置水资源对于湿润地区,缺水机制与干旱半干旱地区大不相同。
因此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应考虑工程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的特点,认清水量分配的时空过程,强调水资源量与质的统一规划管理。
四川省多年平均降雨量978.8毫米,降雨较丰沛,但是水资源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单位面积年产水资源量的地区分布与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基本一致,具有明显的地区不均匀性。
产水量特点,东部盆地腹部小于盆周,盆西大于盆东,西部总体上从南向北递减,由河谷向两岸高山递增。
年径流量的年际变化是西部高山小于东部盆地,盆地西缘小于盆地腹部和东部山地。
以最大最小年径流量的比值作为相对变幅,变幅最小的岷江上游,大渡河中上游,安宁河上游和青衣江,比值在1.4-2.0之间;其次是金沙江,长江南岸地区及盆西缘山麓,2.0-3.0,变幅较大的渠江、涪江、沱江中下游以及嘉陵江,6.0-10.0,个别站甚至更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与合理配置摘要水资源承载能力与合理配置是水资源科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也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理论基础,本文对水资源承载能力,水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承载能力与合理配置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资源承载能力合理配置1.引言黄河断流、水污染、沙尘暴……这些过去陌生的名词近年来不断映入我们的眼帘,并不断地与我们日常生活擦肩而过。
水资源日益短缺,生态环境恶化,水环境危机正一步步向我们逼近。
水是生命之源,洪涝、缺水、水污染这三大问题正困绕着我们。
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必须摸清水“家底儿”,分析某一流域、某一区域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然后才能进行科学合理的水资源配置。
2、水资源承载能力承载能力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表示一个承载体能够在不遭受破坏的前提下可以承受的最大外力或荷载。
这里有两点需要特别说明,第一是所承受的力来自于承载体以外,第二是承载体本身不遭受破坏。
目前,在许多科学领域广泛运用承载能力的概念,其目的是为了追求可持续性。
水资源承载能力也应当符合上述两个概念。
问题是外力是什么?从逻辑上讲,既可以是人口总量,生物总量,也可以是经济总量,但绝对不是水资源可以利用本身。
水资源不遭受破坏与可持续利用在概念上是等同的。
因此,水资源承载能力可以定义为: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某个国家或区域的水资源可以持续支撑的人口总量(生物总量)和经济总量。
水资源承载能力是水资源可利用量与人均年综合用水量的比值。
要分析计算水资源承载能力,需要先确定水资源可利用量和人均年综合用水量。
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合理性以及生态环境的可承受性,通过工程措施可以获取并利用的一次性水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手段和措施会不断改进或更新。
水资源可利用量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只能根据可能预计的未来某个水平年的技术经济条件进行估算。
分析计算水资源可利用量的过程相对比较复杂,因为它是供应用水户消耗和亏损的一次性水量指标,不包括上游区与下游区之间、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重复的用水量。
人均年综合用水量可以建立人口总量和经济总量与水资源之间的定量关系。
我国现行的人均年综合用水量包括了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部分城市生态用水,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一个地区或区域经济社会的用水水平。
事实上,人均年综合用水量就是一个地区或区域经济社会的总用水量与其人口(不包括流动人口)的比值。
水资源承载能力以水资源为出发点,探求与经济或生物总量之间的关系。
在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时,以下四点需要注意。
(1)重复计算问题在分析水分循环的过程中,存在地表水与地下水的重复计算问题。
这一点已经为人们所认识。
在分析用水过程中,通常也存在重复统计问题。
例如上游用水后的退水(也称为回归水)被下游用水户再次使用,城市的退水常常被农业和生态利用,不论水质是否符合标准,而这一点并不为人们所认识。
由于存在大量的重复统计,容易造成水资源宏观决策失灵。
正确的做法是“毛对毛、净对净”,即在分析供水量时采用毛定额,在分析用水量时也应当采用毛定额;反之亦然。
比较科学的应是采用“净对净”的方法,用耗水量进行分析。
(2)水资源核算问题水资源核算问题的核心是对一个地区或区域水资源收入和支出项进行系统分析,以便得出完整的、符合实际的结论。
当前,有一种倾向,在分析某个地区或区域的缺水现状时,不是完整地分析水资源的收入项和支出项,而是重支出项而忽视收入项。
例如,在分析北方黄淮海平原缺水现状时,根本不分析或者考虑水资源的严重亏损,视20多年地下水严重超采已经累计达到900多亿m3和由此产生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事实而不见,仅仅根据近几年或1980年以来用水资料(支出项)的分析,片面地作出“即将进入零增长阶段”的错误结论,更有甚者武断判定“已经进入零增长阶段”,并由此推断出“不缺水”的结论。
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既分析支出项,又分析收入项,既考虑生活与生产用水,又重视生态用水。
(3)用水定额问题这个概念本来是很清楚的,即单位时间内单位产品、单位农作物面积或人均生活所用的水量。
这里再次提及用水定额问题是想特别指出,目前我国确定用水定额的基本方法是统计法,没有采用国际惯用的需求法。
因此,统计分析范围的大小,对用水定额的影响很大。
根据一些研究或规划成果分析,统计范围越大,用水定额越小;反之亦然。
其主要原因是统计范围越大,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程度也就越高。
所反映的用水定额也就相对较小。
因此,从流域范围分析的用水定额一般都低于在流域内某个地区、区域或城市分析得出的用水定额。
(4)规程规范问题水资源供需分析方法缺少必要的规程规范,经常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
当前,对水资源供需分析的成果出现严重分岐,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因就是没有统一的规程规范,甲用趋势法,乙用定额法,丙用人口法,各有各的道理,又各有各的缺陷。
当然,多一份成果,多一份论据,自然很好,问题是缺少一个判断依据,以至于长期争论不休,影响政府决策。
3、水资源合理配置任何经济制度的基本问题都是通过资源配置使有限的资源产生最大的效能。
现代经济学认为,资源配置的途径是通过市场和价格机制来实现的。
因此,市场经济是合理配置资源的有效形式。
从宏观方面看,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是在不断变化的,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可以合理、高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减少和避免资源的浪费。
从微观方面看,市场经济要求每个生产单位都以最少的劳动和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利润,这就促使生产单位必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包括水资源。
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手段,正确处理水资源天然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也可以说生产力布局)之间的关系,为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备积极创造有利的水资源条件,是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内涵。
水资源的天然分布包括其数量和质量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分布。
显然,水资源合理配置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滚动作业,始终保持其前瞻性和适应性。
水资源合理配置以保障和支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依据,合理安排水资源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时间与空间分布。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由于水资源具有自然属性和商品属性,其合理配置问题不能等同于其他只具有商品属性的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因此,在水资源合理配置过程中,既要遵循自然规律,同时又要遵循价值规律。
正是由于水资源的双重性,导致水市场是一个不完全市场,也称之不为“准市场”,需要政府和市场的共同行为,才能合理配置水资源。
水资源合理配置以经济或生物总量为出发点,探求与水资源之间的关系。
在分析水资源合理配置时,以下四点需要特别注意:(1)正确处理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生态用水的关系在用水竞争的过程中,由于市场经济遵循的是经济效益最大化准则而忽视环境效益最大化准则,必然是弱肉强食,城市用水挤占农村用水,农村用水既被城市所挤占,同时又挤占生态用水,导致生态与环境恶化日益严重,特别是北方地区由于地下水长期超采所产生的环境干化趋势越来越严重。
尽管在生态用水方面存在许多理论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但并不能因此而忽视生态环境问题,尤其是由缺水而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
(2)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关系在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由于追求最小开发成本的原则,地表水被首先开发利用,并随着可开发地表水资源的逐步枯竭,地下水开发利用量日愈增加,特别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这种现象非常普遍。
问题是在地下水资源也逐渐枯竭时,如何既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水要求,同时又能实现水资源的战备储备,减免特殊枯水年发生水危机的社会危害和经济损失。
(3)水量与水质的关系水量与水质本身就是一对孪生弟兄,没有水量,水质无从谈起;离开水质谈水量,水量再多,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水要求也难以满足,我国南方水质型缺水地区是其典型代表。
在水资源合理配置中,通常比较重视水资源数量的调节与控制,忽视水资源质量的调节与控制。
严格地讲,应当在满足一定水质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4)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的关系无论是时间调配工程还是空间调配工程,都可以统称为工程措施。
对于非工程措施的内涵,当前存在多种解释。
一般而言,工程措施重点解决供水的数量和质量问题,非工程措施重点解决需水的调整与抑制问题,两者的结合将最终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非工程措施中,水价形成机制以及水资源管理的法制与体制问题十分重要,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4、水资源承载能力与合理配置的相互关系从上可以明显看出水资源承载能力与合理配置之间互在逆关系和互动关系:水资源承载能力以水资源为出发点,探求与经济或生物总量之间的关系。
水资源合理配置以经济或生物总量为出发点,探求与水资源之间的关系。
互逆关系——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出发点是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目标点,反之亦然。
说明在逻辑上两者之间存在互逆关系。
事实上,在数学上也可以证明这种互逆关系的存在。
这就为实际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互动关系——由于存在互逆关系,就可以用一方的结果作为另一方的起点。
比如说,以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结果作为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初始值(起点),经济分析计算后,将得到水资源合理配置成果。
又以新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成果作为下一步分析计算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初始值,进行新一轮的分析计算。
一般来说,这种互动关系是收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