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赵)
保健食品功能检验与评价方法(2023年版)缓解体力疲劳

保健食品功能检验与评价方法(2023年版)缓解体力疲劳I .1实验项目II .1动物体重1.1.2 负重游泳实验1.1.3 血乳酸1.1.4 血清尿素1.1.5 肝糖原或肌糖原1.2试验原则1.2.1 动物实验所列指标均为必做项目。
1.2.2 实验前必须对同批受试样品进行违禁成分的检测。
1.2.3 运动实验与生化指标检测相结合。
1.3结果判定负重游泳实验结果阳性,血乳酸、血清尿素、肝糖原/肌糖原三项生化指标中任二项指标阳性,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缓解体力疲劳的作用。
缓解体力疲劳检验方法动物实验1负重游泳实验1.4检验原理运动耐力的提高是抗疲劳能力加强最直接的表现,游泳时间的长短可以反应动物运动疲劳的程度。
1.5仪器与器材游泳箱(大小约50cm×50cm×40cm)电子天平、铅皮。
1.6实验方法1.1.1 验动物推荐使用纯系小鼠,成年小鼠,体重18-22g01.1.2 剂量分组及受试样品给予时间实验设三个剂量组和一个阴性对照组,以人体推荐量的10 倍为其中的一个剂量组,另设二个剂量组, 必要时设阳性对照组。
受试样品给予时间30天,必要时可延长至45天。
1.1.3 实验步骤末次给予受试样品30min后(酒类样品测试当天可以不灌胃)将尾根部负荷5%体重铅皮的小鼠置于游泳箱中游泳。
水深不少于30cm,水温25°C±1.0C,记录小鼠自游泳开始至死亡的时间,即小鼠负重游泳时间。
1.4数据处理及结果判定游泳时间为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但需按方差分析的程序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计算尸值,F值<F O∙OS,结论:各组均数间差异无显著性;尸值、凡a,P≤0.05,用多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间均数的两两比较方法进行统计;对非正态或方差不齐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变量转换,待满足正态或方差齐要求后,用转换后的数据进行统计;若变量转换后仍未达到正态或方差齐的目的,改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
保健食品功能检验与评价方法(2023年版)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

保健食品功能检验与评价方法(2023年版)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1.1试验项目1.1.1 动物实验1.1.1.1 体重1.1.1.2 双歧杆菌11.1.3乳杆菌1.1.1.4 肠球菌1.1.1.5 肠杆菌1.1.1.6 产气荚膜梭菌1.1.2 人体试食试验1.1.2.1 双歧杆菌1.1.2.2 乳杆菌1.1.2.3 肠球菌1.1.2.4 肠杆菌1.1.2.5 拟杆菌1.1.2.6 产气荚膜梭菌2.2试验原则2.2.1 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食试验所列指标均为必做项目。
2.2.2 正常动物或肠道菌群紊乱模型动物任选其一。
2.2.3 受试样品中含双歧杆菌、乳杆菌以外的其它益生菌时,应在动物和人体试验中加测该益生菌。
2.2.4 在进行人体试食试验时,应对受试样品的食用安全性作进一步的观察。
3.3结果判定3.3.1动物实验:符合以下任一项,可判定该受试样品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动物实验结果阳性。
3.3.1.1双歧杆菌和/或乳杆菌(或其它益生菌)明显增加,梭菌减少或无明显变化,肠球菌、肠杆菌无明显变化。
3.3.1.2双歧杆菌和/或乳杆菌(或其它益生菌)明显增加,梭菌减少或无明显变化,肠球菌和/或肠杆菌明显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低于双歧杆菌、乳杆菌(或其它益生菌)增加的幅度。
3.2.1人体试食试验:符合以下任一项,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
3.2.1.1双歧杆菌和/或乳杆菌(或其它益生菌)明显增加,梭菌减少或无明显变化,肠球菌、肠杆菌、拟杆菌无明显变化。
双歧杆菌和/或乳杆菌(或其它益生菌)明显增加,梭菌减少或无明显变化,肠球菌和/或肠杆菌、拟杆菌明显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低于双歧杆菌、乳杆菌(或其它益生菌)增加的幅度。
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检验方法1动物实验1.1实验动物推荐用近交系小鼠,18-22g,单一性别,每组10-15只。
1.2剂量分组及受试样品给予时间实验设三个剂量组和一个阴性对照组,以人体推荐量的10 倍为其中的一个剂量组,另设二个剂量组,必要时设阳性对照组。
第2章 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规范

• (七)安全性评估意见的内容、格式及结论应当符 合《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
检测机构及所承接的检测项目
12
保健食品注册检验机构名单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相关管理法规和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 第七十七条 依法应当注册的保健食品,注册时 应当提交保健食品的研发报告、产品配方、生产 工艺、安全性和保健功能评价、标签、说明书等 材料及样品,并提供相关证明文件。
• 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经组织技术审评, 对符合安全和功能声称要求的,准予注册;
14
国家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等单位保健食品注册检验 机构及检验项目
号 检验机构 名称
注册检验项目范围
011
国
家食品
安全风
险评估
中心
安全性毒理学试验、功能学动物试验(1、增强免疫力功能 2、 辅助降血脂功能3、辅助降血糖功能4、抗氧化功能5、辅助改善记忆 功能6、促进排铅功能7、清咽功能8、辅助降血压功能9、改善睡眠 功能10、促进泌乳功能11、缓解体力疲劳功能12、提高缺氧耐受力 功能13、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14、减肥功能15、改善生长发 育功能16、增加骨密度功能17、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18、对化学性 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19、调节肠道菌群功能20、促进消化功能21、 通便功能22、对胃粘膜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功效成分或标志性 成分检测、卫生学试验、稳定性试验、复核检验
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

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1996年7月18日卫监发[1996]38号发布,自发布之日起实行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本程序和检验方法规定了评价食品保健作用的统一程序和检验方法。
本程序和检验方法适用于评价食品的免疫调节、延缓衰老、改善记忆、促进生长发育、抗疲劳、减肥、耐缺氧、抗辐射、抗突变、抑制肿瘤、调节血脂、改善性功能等作用。
本程序和检验方法规定了评价食品保健作用的人体试食试验规程。
2.进行食品保健作用评价的基本要求2.1对受试物的要求2.1.1提供受试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化学结构、纯度、稳定性等)等有关资料。
2.1.2受试物必须是规格化的产品,即符合既定的生产工艺、配方及质量标准。
2.1.3提供受试物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资料,受试物必须是已经过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确认为安全的物质。
2.2对实验动物的要求2.2.1根据各种试验的具体要求,合理选择实验动物。
常用大鼠和小鼠,品系不限,推荐使用近交系动物。
2.2.2 动物的性别不限,可根据试验需要进行选择。
动物的数量的要求为小鼠每组至少10只(单一性别),大鼠每组至少8只(单一性别)。
动物的年龄可根据具体试验需要而定。
2.2.3 动物应达到二级实验动物的要求。
2.3 给受试物的剂量及时间2.3.1 各种试验至少应设3个剂量组,1个对照组,必要时可设阳性对照组。
剂量选择应合理,尽可能找出最低有效剂量。
在3个剂量组中,其中一个剂量应相当于人推荐摄入量的5-10倍左右。
2.3.2 给受试物的时间应根据具体试验而定,原则上至少1个月。
3.试验项目、试验原则及结果判定3.1 免疫调节作用3.1.1 试验项目3.1.1.1.1 脏器/体重比值胸腺/体重比值脾脏/体重比值3.1.1.1.2 细胞免疫功能测定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迟发型变态反应3.1.1.1.3 体液免疫功能测定抗体生成细胞检测血清溶血素测定3.1.1.1.4 单核-巨噬细胞功能测定小鼠碳廓清试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试验3.1.1.1.5 N细胞活性测定3.1.1.2 人体试食试验3.1.1.2.1 细胞免疫功能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3.1.1.2.2 体液免疫功能试验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IgG、IgA、IgM3.1.1.2.3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测定吞噬与杀菌试验3.1.1.2.4 N细胞活性测定3.1.2 试验原则要求选择一组能够全面反映免疫系统各方面功能的试验,其中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单核-巨噬细胞功能三个方面至少各选择1种试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进行人体试食试验。
_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_的有关技术问题

4.2 安全检定4.2.1 安全试验 采用较人用剂量多出数倍的试样(按体重计算),给小鼠口服,观察对小鼠健康是否有不良影响。
规程规定取2g制品溶解在8mL无菌生理盐水中,20~22g小白鼠5只,每只灌胃0.5mL,每天1次,连续3d,并观察反应至第7天,小鼠应健康活存,体重增加。
4.2.2 杂菌检查 口服活菌制剂不得污染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等致病性细菌,检查时可采用上述致病菌选择特异培养基。
参照口服药卫生学指标要求,口服活菌制剂非致病性杂菌数不得超过1000/g,霉菌数不超过100/g。
对于非口服制剂,卫生学指标另有规定。
4.3 效力检定 益生菌制品多以制品中益生菌活存数表示效力。
活菌计数,通常采用平板法即先使细胞分散、定位、增值后,再做菌落计数,也称之细胞集落形成试验,以每克(每毫升)细菌集落数表示(CF U/g, CFU/mL)。
对于多种细菌制成的活菌制剂,则应分别在各种菌的特异培养基平板上计数。
一般胶囊制剂或片剂按规程规定测定方法应为:无菌称取3g制剂,加入适宜稀释液中,充分摇匀,作10倍系列稀释(根据不同制品不同指标),取量后稀释度0.1mL滴入适宜琼脂平皿上,共做3个平皿,并以 L 棒涂布均匀,置适宜条件下培育,到期观察每个平皿菌落生长情况,并计数,但必须注意,当平皿菌落数小于10或大于100时,都应重新调整稀释度重新测定。
根据3个平皿菌落总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活菌数。
3个平皿菌落数之和10 最后稀释度=活菌数(CFU/g) 活菌数用 CF U 表示,即为细菌集落单3位。
一切工业产品都要求把质量放在首位。
微生态制剂也不例外,益生菌制品,也称活菌制剂,是最为广泛使用的微生态制剂,它是用于临床治疗或保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制品;其质量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益生菌直接用于特定患者、年老体弱者或者直接用于健康人,益生菌制品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使用者的疗效和安全,因而更须强调 质量第一 的原则。
保健食品检验程序及相关规定

保健食品检验程序及相关规定保健食品是指具有保健功能的特殊食品,其质量和安全性对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保健食品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和安全要求,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检验程序和规定。
本文将介绍保健食品的检验程序及相关规定。
一、保健食品的检验程序1. 样品采集:保健食品的检验必须从样品采集开始。
样品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覆盖不同生产批次和品牌。
同时,样品的采集要遵循相应的采样规范,以确保采集到的样品真实可靠。
2. 检验项目选择:根据不同国家的具体标准和相关规定,确定要进行的检验项目。
常见的检验项目包括营养成分分析、有害物质检测、微生物检验等。
选择适当的检验项目可以反映保健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3. 实验室检测:将采集到的样品送往指定的实验室进行检测。
实验室应具备完备的仪器设备和资质认证,并按照相应的检验方法进行检测。
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着保健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评估。
4. 结果判定: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结合相应的标准和规定,对保健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进行评估判定。
包括判定是否合格、是否违反相关规定等。
结果判定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对市场监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至关重要。
二、保健食品的相关规定1. 国家标准:各国根据自身的市场需求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标准,用于规范保健食品的生产和质量控制。
这些标准通常包括保健食品的分类、生产工艺、成分要求、标签标识等内容,旨在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安全。
2. 生产许可制度:为了保证保健食品的生产过程符合相关要求,各国通常实行生产许可制度。
企业在生产保健食品之前需要申请相应的生产许可,并接受监管机构的审核和监督。
只有获得许可的企业才能合法生产和销售保健食品。
3. 标签标识规定:保健食品的标签标识是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的重要依据。
各国通常规定了保健食品标签上应包含的信息,如产品名称、成分表、保健功能、用法用量、生产日期、有效期等。
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消费者的选择和判断至关重要。
保健食品检验程序及注意事项

精品ppt模板
功效成分/标志性成 分
栀子苷
天麻素
氨基酸、钙
褪黑素,产品原料 (褪黑素)需提供 原料纯度证明并检 测
应根据产品适用的方法学范围选择国家、 地方、行业、企业材料,以及国际上权威 分析方法
可选用卫生部《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 规范(2003年版)》、王光亚主编的《保 健食品功能成分检测方法》、《中华人民 共和国药典》中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50g~100g/50ml~
-
4.5
100ml
100g~200g/100ml~
4.5
-
200ml
200g~
精品ppt模板
检验时限
120天 120天
33天 33天
目前允许申报功能有27种。
27种功能以外的功能,需要申请者提供相 关技术资料后,向有关管理部门提出申请 ,接受技术评审,报管理部门批准。
What is 城市轨道交通 urban rail transport
精品ppt模板
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 提高缺氧耐受力 缓解体力疲劳 改善生长发育 辅助改善记忆 增强免疫力功能 辅助降血糖 通便 对胃粘膜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 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 清咽 缓解视疲劳 辅助降血压 增加骨密度
What is 城市轨道交通 urban rail transport
精品ppt模板
益生菌类产品:需浓缩时,应送经低温干 燥浓缩的浓缩液,并提供加盖公章的证明 。
含大豆蛋白、乳清蛋白产品:应送30天喂 养用量的去大豆蛋白、乳清蛋白样品。
高膨胀度产品:送样时应说明样品膨胀系 数,并提供加盖公章的证明。
0.3 15
0.4
5 保健饮料类 6 乳酸饮料类
保健食品功能检验与评价方法(2023年版)有助于改善黄褐斑

保健食品功能检验与评价方法(2023年版)1.1人体试食试验项目1.1.1黄褐斑面积1.1.2黄褐斑颜色1.2试验原则1.2.1所列的指标均为必做项目。
1.2.2试验前后应针对固定皮肤范围内的黄褐斑面积及颜色进行分析。
1.2.3在进行人体试食试验时,应对受试样品的食用安全性作进一步的观察。
1.3结果判定试食组黄褐斑面积明显减少且大于等于10%,颜色积分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且不产生新的黄褐斑,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有助于改善黄褐斑的作用。
有助于改善黄褐斑检验方法1受试者纳入标准经体检符合下列条件的自愿受试者。
1.1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通常对称性分布,无炎性表现及鳞屑。
1.2无明显自觉症状。
1.3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后,女性多发。
1.4有一定的季节性,夏重冬轻。
1.5无明显内分泌疾病,并排除其它疾病引起的色素沉着。
2受试者排除标准2.1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及对本保健食品过敏者。
2.2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及内分泌疾病,精神病患者,2.3嗜酒者或吸烟者。
2.4短期内服用与受试功能有关的物品,影响到对结果的判断者。
2.5未按规定服用受试样品,无法判定功效或资料不全影响功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3试验设计及分组要求采用自身和组间两种对照设计。
按受试者的黄褐斑颜色、面积情况随机分为试食组和对照组,尽可能考虑影响结果的主要因素如户外活动情况、性别、年龄等,进行均衡性检验,以保证组间的可比性。
每组受试者不少于50例。
4受试样品的剂量和使用方法试食组按推荐服用方法、服用量服用受试产品,对照组可服用安慰剂或采用空白对照。
受试样品给予时间30天,必要时可以延长至60天。
受试者在试验期间停止使用其它口服及外用有关养颜祛斑的用品。
试验期间不改变原来的饮食习惯,正常饮食。
5观察指标5.1安全性指标5.1.1一般状况(包括精神、睡眠、饮食、大小便、血压等)5.1.2血、尿、便常规检查5.1.3肝、肾功能检查5.1.4心电图、胸片、腹部B超检查(在试验开始前检查一次)5.2功效性指标5.2.1颜面部黄褐斑面积大小检测:用标尺测量受试前后整个颜面部黄褐斑的面积(mπ√)5.2.2颜面部黄褐斑颜色深浅检测:按照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设计研制,测绘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实用标准色卡》(第一版冲的棕色(Y+M+BK即黄+品红+黑的叠色也卡为黄褐斑深浅的判断标准:I凰15、20、5)H度(30、40、10)III度(40、60、15)6数据处理和结果判定对试食前后黄褐斑颜色积分和面积变化进行统计,同时计算有效率。
保健食品功能检验与评价方法(2023年版)

保健食品功能检验与评价方法(2023年版)保健食品是指具有一定医疗保健功能,适合特定人群食用,可以调节生理功能的食品。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保健食品市场日益兴盛。
保健食品的功能检验与评价是保证其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消费者权益的必要途径。
本文将介绍2023年版的保健食品功能检验与评价方法,帮助读者了解保健食品质量评价的最新要求。
一、保健食品功能检验方法1.化学成分分析化学成分是保健食品的主要功能组分,其含量与保健效果密切相关。
常见的化学成分包括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草本提取物等。
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原子吸收光谱等。
2.生物活性检测保健食品的生物活性是其实际保健效果的核心。
常见的生物活性检测方法包括细胞实验、动物实验、人体实验等。
细胞实验常用的技术包括MTT法、凋亡检测法、细胞凋亡率测定等。
3.生物相容性评价保健食品需要与人体细胞和组织有良好的相容性,否则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生物相容性评价方法包括细胞毒性实验、皮肤刺激试验、急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等。
4.稳定性评价保健食品在生产、储存和使用过程中,需要保持其功能成分的稳定性。
稳定性评价方法包括光稳定性测试、热稳定性测试、氧化稳定性测试等。
二、保健食品功能评价方法1.临床研究临床研究是评价保健食品功能的关键环节,通过对人体进行实验观察,评估保健食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临床研究应符合《保健食品临床试验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包括试验设计、受试者招募、试验实施、数据分析和结果报告等环节。
2.流行病学调查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可以了解保健食品在人群中的使用情况和效果,评估其对人群健康的贡献。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等。
3.动物实验动物实验是评价保健食品功能的重要手段,通过动物模型可以模拟人体疾病状态,评估保健食品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动物实验应符合动物实验伦理审查的相关规定,确保实验动物的福利和权益。
保健食品功能检验评价技术评价方法2023

保健食品功能检验评价技术评价方法2023保健食品是指具有调节身体机能、预防疾病、保健养生的功能,并能满足特定人群的营养需求的食品。
保健食品市场潜力巨大,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质量和功效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开展科学准确的保健食品功能检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保健食品功能检验评价主要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对保健食品的功能进行验证和评价,以确定其是否达到所宣称的功效。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保健食品功能检验评价技术和方法。
1.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是最常用的保健食品功能评价方法之一。
通过对保健食品中的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判断其中含有的有效成分是否达到一定的标准。
例如,对于富含维生素C的保健食品,可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定量分析,以确定其维生素C含量是否符合规定。
2.生物学评价法生物学评价法是评价保健食品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生物体进行实验观察和统计分析,评估保健食品对生物体的影响。
常见的生物学评价方法包括体重测定、血液指标检测、细胞培养实验等。
3.功能性实验法功能性实验法是评价保健食品功能的关键方法。
通过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对保健食品进行人体试验或动物实验,观察其对特定机能的影响,如调节血糖、降血脂等。
常见的功能性实验方法包括持续观察法、单剂量观察法等。
4.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保健食品对机体的影响机制。
通过提取生物样品中的DNA、RNA等分子,运用PCR、NGS等技术进行检测和分析,研究保健食品对基因表达、蛋白质合成等的调节作用。
5.临床试验法对于声称具有疾病预防或治疗功效的保健食品,可以进行临床试验来评价其效果。
临床试验是指在一定的试验条件下对人体进行的系统观察和统计分析,评估保健食品的实际功效和安全性。
临床试验需要遵循伦理原则和科学规范,严格把握试验设计、样本选择、数据分析等环节。
总之,保健食品功能检验评价技术和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保健食品可能需要不同的评价方法。
在评价过程中,应充分采集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并注意遵循伦理和科学道德原则。
保健食品功能评价程序、检测方法及审查原则进展

中国(大陆)保健食品功能评价程序、检测方法及审查原则进展金宗濂生物活性物质与功能食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00083中国(大陆)“保健食品功能评价程序及检验方法”历史演变1996年7月18日(卫监发[1996]38号),卫生部公布《保健食品功能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
\规定了十二种保健功能统一评价程序,检验方法和结果判定规范,包括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验规程两方面。
这十二项功能是:免疫调节、延缓衰老、改善记忆、促进生长发育、抗疲劳、减肥、调节血脂、耐缺氧、抗辐射、抗突变、抑制肿瘤及改善性功能。
中国(大陆)“保健食品功能评价程序及检验方法”历史演变1997年卫生部公布新受理十二项保健功能\它们是:调节血糖、改善胃肠道、改善睡眠、改善营养性贫血、对化学性肝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促进泌乳、改善视力、美容、促进排铅、清咽润喉、调节血压、改善骨质疏松。
中国(大陆)“保健食品功能评价程序及检验方法”历史演变1997年下半年,由卫生部原食检所牵头,全国31个检测机构组成协作组,对新十二项功能检测方法和结果判定进行研究和实践。
卫生部决定不再受理“改善性功能”和“辅助抑制肿瘤”两项功能。
中国(大陆)“保健食品功能评价程序及检验方法”历史演变2000年1月卫生部正式发文[卫法监发(2000) 20号],公布了受理的22项保健功能,并宣布:\①同一配方保健食品的申报功能不超过2个;\②不再受理已获“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的保健食品增补功能的申请。
中国(大陆)“保健食品功能评价程序及检验方法”历史演变为了提高保健食品的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审批门槛,2003年2月,卫生部又下文[卫法监发(2003)42号]发布《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与检验方法新规范》,该规范于2003年5月1日起执行。
保健食品功能评价程序与检验方法新规范(一)受理功能的名称改变受理保健功能22项27项取消括号,不受理抗突变。
新功能名称没变6项调整13项一项变多项8项取消1项保健食品功能评价程序与检验方法新规范6).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6).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5) *.改善营养性贫血5) *.改善营养性贫血4) *.减肥4) *.减肥3) *.促进泌乳3) *.促进泌乳2).改善睡眠2).改善睡眠1) *.促进排铅1)*.促进排铅1.功能名称不变(6项)原功能名称新功能名称保健食品功能评价程序与检验方法新规范19) *.改善骨质疏松19).增加骨密度18).促进生长发育18) **.改善生长发育17).抗疲劳17).缓解体力疲劳16).抗辐射16).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15).耐缺氧15).提高缺氧耐受力14) *.调节血压14) *.辅助降血压13) *.清咽润喉13) *.清咽12) *.改善视力12) *.缓解视疲劳11) *.改善记忆11) *.辅助改善记忆10).延缓衰老10) **.抗氧化9) *.调节血糖9) *.辅助降血糖8).调节血脂8) **.辅助降血脂7).调节免疫7).增强免疫力2.调整功能名称(13项)原功能名称新功能名称保健食品功能评价程序与检验方法新规范22).抗突变4.取消功能一项27) *.对胃粘膜有辅助保护功能26) **.通便25) *.促进消化21).*改善胃肠道功能(*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消化、润肠通便、*对胃粘膜有辅助保护作用)24) **.调节肠道菌群23) *.改善皮肤油份22) *.改善皮肤水分21) *.祛黄褐斑20)*.美容(祛痤疮、祛黄褐斑、改善皮肤水分、改善皮肤油份)20) *.祛痤疮3.一项功能名称分为多项功能名称(2项分为8项)原功能名称新功能名称注:*要做人体实验;**为新增的必做人体实验;保健食品功能评价程序与检验方法新规范(二)关于人体试食试验1、增加了人体试食试验的要求新规范增加了人体实验的要求。
保健食品功能评价规范标准[详]
![保健食品功能评价规范标准[详]](https://img.taocdn.com/s3/m/6bd438340975f46526d3e11f.png)
保健食品功能评价规第一部分功能学评价程序一、主题容和适用围1、本程序规定了评价食品保健作用的统一程序。
2、本程序适用于评价保健食品的增强免疫力功能,辅助降血脂功能功能,辅助降血糖功能,抗氧化功能,辅助改善记忆功能,缓解视疲劳功能,促进排铅功能,清咽功能,辅助降血压功能,改善睡眠功能,促进泌乳功能,缓解体力疲劳功能,提高缺氧耐受力功能,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减肥功能,改善生长发育功能,增加骨密度功能,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祛痤疮功能,祛黄褐斑功能,改善皮肤水份功能,改善皮肤油份功能,调节肠道菌群功能,促进消化功能,通便功能,对胃粘膜有辅助保护功能。
3、本程序规定了评价食品保健作用的人体试食实验规程。
二、保健食品功能评价的基本要求1 对受试样品的要求1.1应提供受试样品的原料组成或/和尽可能提供受试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化学结构、纯度、稳定性等)有关资料。
1.2 受试样品必须是规格化的定型产品,即符合既定的配方、生产工艺及质量规。
1.3 提供受试样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资料以及卫生学检验报告,受试样品必须是已经过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确认为安全的食品。
功能学评价的样品与毒理学评价、卫生学检验的样品必须为同一批次(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和功能学评价实验周期超过受试样品保质期的除外)。
1.4 应提供功效成分或特征成分、营养成分的名称及含量。
1.5 如需提供受试样品违禁药物检测报告时,应提交与功能学实验同一批次样品的违禁药物检测报告。
2 对实验动物的要求2.1 根据各项实验的具体要求,合理选择实验动物。
常用大鼠和小鼠,品系不限,推荐使用近交系动物。
2.2 动物的性别、年龄依实验需要进行选择。
实验动物的数量要求为小鼠每组10-15只(单一性别),大鼠每组8-12只(单一性别)。
2.3 动物应符合国家对实验动物的有关规定。
3 对给受试样品剂量及时间的要求3.1 各种动物实验至少应设3个剂量组,另设空白对照组,必要时可设阳性对照组。
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

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本程序和检验方法规定了评价食品保健作用的统一程序和检验方法。
本程序和检验方法适用于评价食品的免疫调节、延缓衰老、改善记忆、促进生长发育、抗疲劳、减肥、耐缺氧、抗辐射、抗突变、抑制肿瘤、调节血脂、改善性功能等作用。
本程序和检验方法规定了评价食品保健作用的人体试食试验规程。
2 进行食品保健作用评价的基本要求2.1 对受试物的要求2.1.1 提供受试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化学结构、纯度、稳定性等)等有关资料。
2.1.2 受试物必须是规格化的产品,即符合既定的生产工艺、配方及质量标准。
2.1.3 提供受试物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资料,受试物必须是已经过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确认为安全的物质。
2.2 对实验动物的要求2.2.1 根据各种试验的具体要求,合理选择实验动物。
常用大鼠和小鼠,品系不限,推荐使用近交系动物。
2.2.2 动物的性别不限,可根据试验需要进行选择。
动物的数量的要求为小鼠每组至少10只(单一性别),大鼠每组至少8只(单一性别)。
动物的年龄可根据具体试验需要而定。
2.2.3 动物应达到二级实验动物的要求。
2.3 给受试物的剂量及时间2.3.1 各种试验至少应设3个剂量组,1个对照组,必要时可设阳性对照组。
剂量选择应合理,尽可能找出最低有效剂量。
在3个剂量组中,其中一个剂量应相当于人推荐摄入量的5-10倍左右。
2.3.2 给受试物的时间应根据具体试验而定,原则上至少1个月。
3 试验项目、试验原则及结果判定3.1 免疫调节作用3.1.1 试验项目3.1.1.1.1 脏器/体重比值胸腺/体重比值脾脏/体重比值3.1.1.1.2 细胞免疫功能测定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迟发型变态反应3.1.1.1.3 体液免疫功能测定抗体生成细胞检测血清溶血素测定3.1.1.1.4 单核-巨噬细胞功能测定小鼠碳廓清试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试验3.1.1.1.5 NK细胞活性测定3.1.1.2 人体试食试验3.1.1.2.1 细胞免疫功能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3.1.1.2.2 体液免疫功能试验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IgG、IgA、IgM3.1.1.2.3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测定吞噬与杀菌试验3.1.1.2.4 NK细胞活性测定3.1.2 试验原则要求选择一组能够全面反映免疫系统各方面功能的试验,其中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入单核-巨噬细胞功能三个方面至少各选择1种试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进行人体试食试验。
《保健食品功能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标准方法测碳廓清指数。

《保健食品功能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标准方法测碳廓
清指数。
《保健食品功能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标准方法测碳廓清指数主要分为以下步骤:
1. 仪器校准:首先需要对测试仪器进行校准,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2. 实验准备:准备好所需的实验材料和设备,如保健食品样品、稀释液、注射器、测量设备等。
3. 受试物处理:将保健食品样品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处理,以制备成适合进行测试的样品。
4. 碳廓清试验:将处理好的保健食品样品与稀释液混合,然后进行碳廓清试验。
在试验过程中,需要记录每个时间点的碳廓清指数值。
5. 数据处理:将试验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并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出最终的测试结果。
6. 结果评价:根据测试结果,对保健食品的功能进行评价。
如果测试结果符合预期要求,则可以认为该保健食品具有相应的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碳廓清指数测试时,需要严格遵守标准方法的规定,确保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数据的可靠性。
同时,对于不同的保健食品样品,可能需要进行不同的处理和实验条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保健用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评价程序

保健用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 第1部分:评价程序警示——使用本标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
本标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
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保健用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保健用品功能学检验。
2 评价程序2.1 基本要求2.1.1 对受试样品的要求2.1.1.1 应提供受试样品的原料组成或/和尽可能提供受试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化学结构、纯度、稳定性等)有关资料。
2.1.1.2 受试样品必须是规格化的定型产品,即符合既定的配方、生产工艺及产品质量标准。
2.1.1.3 功能学评价的样品与毒理学评价、卫生学检验的样品应为同一批次(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和功能学评价试验周期超过受试样品保质期的除外)。
2.1.1.4 受试样品必须是直接或间接作用与人体皮肤表面,并列入本省保健用品类别目录的外用产品。
2.1.2 对试验动物的要求2.1.2.1 根据各种试验的具体要求,合理选择试验动物。
常用大鼠和小鼠,品系不限,推荐使用近交系动物。
2.1.2.2 动物的性别、年龄依试验需要进行选择。
动物的数量要求为小鼠每组10只~12只(单一性别),大鼠每组8只~12只(单一性别)。
2.1.2.3 动物应达到SPF级试验动物的要求。
2.1.3 对受试样品剂量及时间的要求2.1.3.1 各种动物试验至少应设对照组、试验组,必要时可设阳性对照组。
受试样品的功能试验剂量必须在毒理学评价确定的安全剂量范围之内。
2.1.3.2 给受试样品的时间应根据委托方提供的使用说明书而定。
2.1.4 对受试样品处理的要求以推荐方式进行前处理。
2.1.5 对受试样品使用方式的要求参照厂家推荐的使用方式。
2.1.6 对合理设置对照组的要求以载体和功效成分(或原料)组成的受试样品,当载体本身可能具有相同功能时,应将该载体作为对照。
2.2 人体试用试验规程2.2.1 试验前的准备2.2.1.1 原则上人体试用试验应在动物功能学试验有效的前提下进行。
《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的有关技术问题

《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的有关技术问题严卫星;何来英
【期刊名称】《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年(卷),期】1999(0)2
【摘要】为了使保健食品健康有序地发展,卫生部颁布了于1996年6月1日正式生效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使我国的相关管理纳入了法制轨道。
保健食品是一类特殊的食品,其生产经营必须有一套严格、科学的评价程序。
为此,卫生部颁布了《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
【总页数】5页(P17-21)
【关键词】保健食品功能;检验方法;评价程序;程序和方法;功能试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动物试验;结果判定;临床记忆量表;促进生长发育
【作者】严卫星;何来英
【作者单位】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55.51
【相关文献】
1.我国保健食品的功能评价及程序方法的建立与实施 [J], 金宗濂
2.主成分分析方法在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J], 林松毅;刘静波;叶海青
3.新增保健食品功能评价指标及评价程序的初步方案 [J], 严卫星;何来英
4.1997:保健食品将有新标准——谈新出台的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
[J], 金宗濂
5.你知道吗 1997:保健食品将有新标准——谈新出台的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 [J], 金宗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赵

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本程序和检验方法规定了评价食品保健作用的统一程序和检验方法。
本程序和检验方法适用于评价食品的免疫调节、延缓衰老、改善记忆、促进生长发育、抗疲劳、减肥、耐缺氧、抗辐射、抗突变、抑制肿瘤、调节血脂、改善性功能等作用。
本程序和检验方法规定了评价食品保健作用的人体试食试验规程。
2 进行食品保健作用评价的基本要求2.1 对受试物的要求2.1.1 提供受试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化学结构、纯度、稳定性等)等有关资料。
2.1.2 受试物必须是规格化的产品,即符合既定的生产工艺、配方及质量标准。
2.1.3 提供受试物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资料,受试物必须是已经过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确认为安全的物质。
2.2 对实验动物的要求2.2.1 根据各种试验的具体要求,合理选择实验动物。
常用大鼠和小鼠,品系不限,推荐使用近交系动物。
2.2.2 动物的性别不限,可根据试验需要进行选择。
动物的数量的要求为小鼠每组至少10只(单一性别),大鼠每组至少8只(单一性别)。
动物的年龄可根据具体试验需要而定。
2.2.3 动物应达到二级实验动物的要求。
2.3 给受试物的剂量及时间2.3.1 各种试验至少应设3个剂量组,1个对照组,必要时可设阳性对照组。
剂量选择应合理,尽可能找出最低有效剂量。
在3个剂量组中,其中一个剂量应相当于人推荐摄入量的5-10倍左右。
2.3.2 给受试物的时间应根据具体试验而定,原则上至少1个月。
3 试验项目、试验原则及结果判定3.1 免疫调节作用3.1.1 试验项目3.1.1.1.1 脏器/体重比值胸腺/体重比值脾脏/体重比值3.1.1.1.2 细胞免疫功能测定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迟发型变态反应3.1.1.1.3 体液免疫功能测定抗体生成细胞检测血清溶血素测定3.1.1.1.4 单核-巨噬细胞功能测定小鼠碳廓清试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试验3.1.1.1.5 NK细胞活性测定3.1.1.2 人体试食试验3.1.1.2.1 细胞免疫功能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3.1.1.2.2 体液免疫功能试验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IgG、IgA、IgM3.1.1.2.3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测定吞噬与杀菌试验3.1.1.2.4 NK细胞活性测定3.1.2 试验原则要求选择一组能够全面反映免疫系统各方面功能的试验,其中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入单核-巨噬细胞功能三个方面至少各选择1种试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进行人体试食试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本程序和检验方法规定了评价食品保健作用的统一程序和检验方法。
本程序和检验方法适用于评价食品的免疫调节、延缓衰老、改善记忆、促进生长发育、抗疲劳、减肥、耐缺氧、抗辐射、抗突变、抑制肿瘤、调节血脂、改善性功能等作用。
本程序和检验方法规定了评价食品保健作用的人体试食试验规程。
2 进行食品保健作用评价的基本要求2.1 对受试物的要求2.1.1 提供受试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化学结构、纯度、稳定性等)等有关资料。
2.1.2 受试物必须是规格化的产品,即符合既定的生产工艺、配方及质量标准。
2.1.3 提供受试物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资料,受试物必须是已经过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确认为安全的物质。
2.2 对实验动物的要求2.2.1 根据各种试验的具体要求,合理选择实验动物。
常用大鼠和小鼠,品系不限,推荐使用近交系动物。
2.2.2 动物的性别不限,可根据试验需要进行选择。
动物的数量的要求为小鼠每组至少10只(单一性别),大鼠每组至少8只(单一性别)。
动物的年龄可根据具体试验需要而定。
2.2.3 动物应达到二级实验动物的要求。
2.3 给受试物的剂量及时间2.3.1 各种试验至少应设3个剂量组,1个对照组,必要时可设阳性对照组。
剂量选择应合理,尽可能找出最低有效剂量。
在3个剂量组中,其中一个剂量应相当于人推荐摄入量的5-10倍左右。
2.3.2 给受试物的时间应根据具体试验而定,原则上至少1个月。
3 试验项目、试验原则及结果判定3.1 免疫调节作用3.1.1 试验项目3.1.1.1.1 脏器/体重比值胸腺/体重比值脾脏/体重比值3.1.1.1.2 细胞免疫功能测定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迟发型变态反应3.1.1.1.3 体液免疫功能测定抗体生成细胞检测血清溶血素测定3.1.1.1.4 单核-巨噬细胞功能测定小鼠碳廓清试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试验3.1.1.1.5 NK细胞活性测定3.1.1.2 人体试食试验3.1.1.2.1 细胞免疫功能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3.1.1.2.2 体液免疫功能试验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IgG、IgA、IgM3.1.1.2.3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测定吞噬与杀菌试验3.1.1.2.4 NK细胞活性测定3.1.2 试验原则要求选择一组能够全面反映免疫系统各方面功能的试验,其中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入单核-巨噬细胞功能三个方面至少各选择1种试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进行人体试食试验。
3.1.3 结果判定在一组试验中,受试物对免疫系统某方面的试验具有增强作用而对其他试验无抑制作用,可以判定该受试物具有该方面的免疫调节效应;对任何一项免疫试验具有抑制作用可判定该受试物具有免疫抑制效应。
在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及NK细胞功能检测中,如有两个以上(含两个)功能检测结果阳性,即可判定该受试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3.2 延缓衰老作用3.2.1 试验项目3.2.1.1 动物试验3.2.1.1.1 生存试验小鼠生存试验大鼠生存试验果蝇生存试验3.2.1.1.2 过氧化脂质含量测定血(或组织)中过氧化脂质降解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测定组织中脂褐质含量测定3.2.1.1.3 抗氧化酶活力测定血(或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测定血(或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测定3.2.1.2 人体试食试验血中过氧化脂质降解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测定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测定血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测定3.2.2 试验原则衰老机制比较复杂,迄今尚无一种公认的衰老机制学说,因而无单一、简便、实用的衰老指标可供应用,应采用尽可能多的试验方法,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可信性。
动物试验,除上述生存试验,过氧化脂质含量测定、抗氧化酶活力测定3个方面各选一项必做外,可能时应多选择一些指标(如脑、肝组织中单胺氧化酶(MAO-B)活力测定等)加以辅助。
生存试验是最直观、最可靠的实验方法,果蝇具有自下而上期短,繁殖快,饲养简便等优点,通常多选果蝇作生存试验,但果蝇种系分类地位与人较远,故必须辅助过氧化脂质含量测定及抗氧化酶活力测定才能判断是否具有延缓衰老作用。
生化指标测定应选用老龄鼠,除设老龄对照外,最好同时增设少龄对照,以比较受试物抗氧化的程度,必要时可将动物试验与人体试食试验相结合综合评价。
3.2.3 结果判定若大鼠或小鼠生存试验为阳性,即可判定该受试物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若果蝇生存试验,过氧化脂质和抗氧化酶三项指标均为阳性,即可判定该受试物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若过氧化脂质和抗氧化酶两项为阳性,可判定该受试物具有抗氧化作用,并提示可能具有延缓衰老作用。
3.3 改善记忆作用3.3.1 动物试验跳台试验避暗试验穿梭箱试验水迷宫试验3.3.1.2 人体试食试验韦氏记忆量表临订记忆量表3.3.2 试验原则3.3.2.1 试验应通过训练前、训练后及重测验前3种不同的给予受试物方法观察其对记忆全过程(记忆的获得、记忆巩固、记忆再现)的影响。
3.3.2.2 应采用一组(2个以上)行为学试验方法,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3.2.3 人体试食试验为必做项目,并应在动物试验有效的前提下进行。
3.3.2.4 除上述试验项目外,还可以选用嗅觉厌恶试验、味觉厌恶试验、操作式条件反射试验,连续强化程序试验、比率程序试验、间隔程序试验。
3.3.3 结果判定动物试验2项或2项以上的指标为阳性,且2次或2次以上的重复测试结果一致,可以认为该受试物具有改善该类动物记忆作用;若人体试食试验结果阳性,则可认为该受试物具有改善人体记忆作用。
3.4 促进生长发育作用3.4.1 试验项目3.4.1.1 胎仔情况活胎数、雌雄比例、死胎数、分娩胎仔总数。
3.4.1.2 体重及食物利用率记录出生时及生后4、7、14、21、30、60d幼鼠的体重,计算断乳后幼鼠的食物利用率。
3.4.1.3 生理发育指标记录耳廓分离、门齿萌出、开眼、长毛时间、阴道开放、睾丸下降时间。
3.4.1.4 神经反射指标平面翻正、前肢抓力、悬崖回避、嗅觉定位、听觉警戒、负趋地性、回旋运动、视觉发育、空中翻正、游泳发育。
3.4.2 试验原则3.4.2.1 给受试物的时间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在母鼠孕期或哺乳期至成年期。
3.4.2.2 在神经反射指标中应选择一组(5个以上)的行为学试验方法,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3.4.3 结果判定在胎仔情况、体重及食物利用率、生理发育、神经反射4类指标中有3类以上(含3类)指标为阳性,可认为受试物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
3.5 抗疲劳作用3.5.1 试验项目负重游泳试验爬杆试验血乳酸血清尿素氮肝/肌糖原测定3.5.2 试验原则运动试验与生化指标检测相结合。
在进行游泳或爬杆试验前,动物应进行初筛。
除以上生化指标外,还可检测血糖、乳酸胶氢酶、血红蛋白以及磷肌酸等指标。
3.5.3 结果判定若1项以上(含1项)运动试验和2项以上(含2项)生化指标为阳性,即可以判断该受试物具有抗疲劳作用。
3.6 减肥作用3.6.1 减肥原则3.6.1.1 减除体现人多余的脂肪,不单纯以减轻体重为标准。
3.6.1.2 每日营养素的摄入量应基本保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
3.6.1.3 对机体健康无明显损害。
3.6.2 试验项目3.6.2.1 动物试验体重体内脂肪重量(睾丸及肾周围脂肪垫)3.6.2.2 人体试食试验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腹围,臀围体内脂肪含量3.6.3 试验原则在进行减肥试验时,除以上指标必测外,还应进行机体营养状况检测,运动耐力测试以及与健康有关的其它指标的观察。
人体试食试验为必做项目,动物试验与人体试食试验相结合,综合进行评价。
3.6.4 结果判定在动物试验中,体重及体内脂肪垫2个指标均阳性,并且对机体健康无明显损害,即可初步判定该受试物具有减肥作用。
在人体试食试验中,体内脂肪量显著减少,且对机体健康无明显损害,可判定该受试物具有减肥作用。
3.7 耐缺氧作用3.7.1 试验项目小鼠常压耐缺氧实验3.7.2 结果判定耐缺氧实验阳性,说明该受试物具有耐缺氧作用。
3.8 抗辐射作用3.8.1 试验项目3.8.1.1 亚急性试验30天存活率或平均存活时间白细胞总数3.8.1.2 亚慢性或慢性试验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3.8.2 试验原则较高剂量一次辐射,选择亚急性试验;小剂量多次辐射,选择亚慢性或慢性试验。
3.8.3 结果判定亚急性试验项目中2项结果为阳性,则可判定该受试物对较高剂量一次辐射有拮抗作用。
亚慢性或慢性试验中2项结果为阳性,则可判定该受试物对小剂量多次辐射有拮抗作用。
3.9 抗突变作用3.9.1 试验项目Ames试验或V79细胞基因突变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试验3.9.2 试验原则Ames试验与V79细胞基因突变试验任选一项,采用体内与体外试验相结合的原则。
3.9.3 结果判定抗突变三项试验中有两项为阳性时,则可判定该受试物具有抗突变作用。
3.10 抑制肿瘤作用3.10.1 试验项目动物诱发性肿瘤试验动物移植性肿瘤试验免疫功能试验NK细胞活性测定单核-巨噬细胞功能测定3.10.2 试验原则动物诱发性肿瘤试验及动物移植性肿瘤试验两项中任选一项,同时必做2项免疫功能试验3.10.3 结果判定动物诱发性肿瘤试验及动物移植性肿瘤试验两项试验中有一项为阳性,并且对免疫功能无抑作用,则可判定该受试物具有抑制肿瘤的作用。
3.11 调节血脂作用3.11.1 试验项目大鼠脂代谢紊乱模型法人体试食试验3.11.2 试验原则尽可能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食试验相结合,综合进行评价。
3.11.3 结果判定大鼠脂代谢紊乱模型法:结果为阳性时,可初步判定该受试物具有调节血脂作用。
人体试食试验阳性,可判定该受试物对人体具有调节血脂作用。
3.12 改善性功能作用3.12.1 试验项目3.12.1.1 交配试验大鼠交配试验小鼠交配试验3.12.1.2 勃起试验3.12.2 试验原则评价改善性功能作用,应主要观察是否增强性交功能及阴茎勃起功能。
考虑到影响性功能的因素很多,而睾酮对性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必要时可对血清睾酮水平进行测定。
3.12.3 结果判定交配试验(大、小鼠交配试验任选一项)或勃起试验中有一项试验结果为阳性,即可判定该受试物具有改善性功能的作用。
3.13 人体试食试验规程4 评价食品保健作用时需要考虑的因素4.1 人的可能摄入量除一般人群的摄入量外,还应考虑特殊的和敏感的人群(如儿童、孕妇及高摄入量人群)。
4.2 人体资料由于存在着动物与人之间的种属差异、在将动物试验结果外推到人时,应尽可能收集人群服用受试物的效应资料,若体外或体内动物试验未观察到或不易观察到食品的保健效应或观察到不同效应,而有关资料提示对人有保健作用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进行必要的人体试食试验4.3 在将本程序所列试验的阳性结果用于评价食品的保健作用时,应考虑结果的重复性和剂量反应关系,并由此找出其最小有作用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