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风偏角计算表
2SZ3塔悬垂串风偏角计算-220kV
项目编号:专业代号:EC-01 江苏智方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设计计算文件工程名称:四川雅砻江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卷册名称:送电电气部分计算名称:2SZ3塔悬垂串风偏角计算(220kV)计算人:校核人:审核人:江苏智方建设工程有限公司2013年11月25日1 计算条件:1.1 导线参数表1-1 导线参数表1.2 气象条件表1-2 气象条件组合一览表1.3 铁塔设计条件2SZ3塔L H=800m L V=1200m,Kv值=0.6,转角度数0-3°1.4 间隙要求本工程带电部分与铁塔构件的最小空气间隙选取如下表:1.5 悬垂串设计条件本工程单联悬垂串串长:λ=3806mm、串重:G I=146 kg;双联悬垂串串长:λ=3975mm、串重:G I=288kg。
2 单联悬垂串风偏角计算过程2.1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计算:(见《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P139中公式42)计算公式:Z)0.32μz B=1.000(10式中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导线平均高度(m);导线风压高度变化系数(2SZ3塔最大呼高45m,层间距8m):μz=32.010⎪⎭⎫⎝⎛Z=32.01013.42667.0-8845⎪⎭⎫⎝⎛⨯++=1.46绝缘子串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Iz=32.010h⎪⎪⎭⎫⎝⎛=32.0108.35.08845⎪⎭⎫⎝⎛⨯-++=1.772.2导线风荷载计算:(见《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P31中10.1.18)P=α·Wo·μz·βc·μsc·dP -导线风荷载(N/m);α-风压不均匀系数(见《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P32表10.1.18-1 注释);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sc-导线体形系数(本工程取1.1,见《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P31中10.1.18);βc-本工程取1.0;d-导线直径(mm);Wo=1600V2;V-基本风速(m/s)。
三算专题:导地线跨越展放施工时风偏计算(附计算表格)
三算专题:导地线跨越展放施工时风偏计算(附计算表格)在进行跨越方案编制时,为了确定封网宽度或者跨越架架体的宽度,我们需要对导地线展放施工时的风偏距离进行计算。
1.安规记载:12.1.1.6跨越架的中心应在线路中心线上,宽度应考虑施工期间牵引绳或导地线风偏后超出新建线路两边线各2.0m,且架顶两侧应设外伸羊角。
这个规定是针对竹、木、钢管跨越架的。
2.DL 5106-1999《跨越电力线路架线施工规程》(目前已经过期)中,有以下规定:这个条款,是在一般规定里面,针对所有型式的跨越架,从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其要求是风偏后两边线各1.5m,与安规冲突。
3.最新版DL 5106-2017《跨越电力线路架线施工规程》出来后,仅对格构式跨越架架顶宽度进行了规定,其它型式的则没提到宽度的事,非常蹊跷。
4.DL/T5301-2013《架空输电线路无跨越架不停电跨越架线施工工艺导则》的规定,我个人认为是有问题的,它仅仅考虑了分裂导线自身宽度和风偏,没有考虑遮护裕度,具体如下:我个人认为,绝缘绳网的宽度计算,应在上述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加上4.0m(每侧各考虑2.0m裕度)。
综上所述,采用竹、木、钢管跨越架(即我们常说的常规架子)时,架顶宽度按照《电网安规》,采用格构式跨越架时,架顶宽度按照DL 5106-2017《跨越电力线路架线施工规程》,采用无跨越架封网(也叫悬索式跨越架、吊桥式跨越架)时,按照《无跨越架工艺导则》。
实际上,我建议采用格构式跨越架时,也应考虑每侧各2.0m的裕度。
说了半天,我们切入正题,介绍风偏的计算公式。
规程里面,只讲了风速10m/s的情况下,两侧带悬垂串的工况。
我们来补充不同风速、一侧带悬垂另一侧耐张的工况。
(1)两侧均带有悬垂串(或者两侧都是耐张串)施工线路导线或地线在安装气象条件下跨越点处风偏距离计算公式:Z x=W4(10)[x(l-x) /(2H) +λ/W]其中:W4(10)=0.0613Kd,当风速变化时,W4(*)=0.0613Kd*(V/10)^2,这个是小编后加的。
220kV架空输电线路风偏放电原因分析及改造措施
220kV架空输电线路风偏放电原因分析及改造措施王全兴福建省福州电业局摘要:福州地处福建沿海东南部,每年沿海登陆的台风以及强对流天气产生的飑线风都会对输电线路造成严重威胁,其中最易发生导线、引流线在强风作用下对塔身风偏放电,导致输电线路失地故障。
根据多年来的运行经验统计,线路风偏跳闸次数占总跳闸次数的20%~30%。
本文通过对风偏放电机理的分析和历年来典型事故的调查,对线路的防风性能进行系统的科学计算、分析、评价,找出影响线路风偏放电的原因,进而制定针对性的改造措施,以提高线路防风偏性能。
关键词:架空线路防风偏分析改造一、台风与飑线风形成的机理太阳直射的持续高温,造成大面积洋面上的水分大量蒸发。
不断蒸发的水分将逐渐排斥空气中的其它气体成分,使空气的湿度急剧增加,当有外部条件(如降温或水蒸气自动凝结)促使高湿度的空气水分凝聚时,空气的压强会急剧下降,造成了相对于周围空间的大气负压,而这种负压就是形成台风的中心负压。
这种负压一旦形成,周围的空气就会立刻进行补充。
由于负压往往是从低温度的高空开始形成的,因而也就形成了自下而上且周围向中心旋转的空气大旋涡,这就是台风形成的机理。
来源:飑线风系局部强对流天气,飑线前天气较好,多为偏南风,且在发展到成熟阶段的飑线前方常伴有中尺度低压。
飑线后天气变坏,风向急转为偏北、偏西风,风力大增,飑线之后一般有扁长的雷暴高压带和一明显的冷中心,在雷暴高压后方有时还伴有一个中尺度低压,由于它尾随在雷暴高压之后,故称之为“尾流低压”。
飑线沿线到后部高压区内,有暴雨、冰雹、龙卷等天气。
台风、飑线风期间,近中心风速可以达到35m/s以上,风圈影响半径大,对输电线路的导线、引流线、绝缘子串产生极大的风压荷载,引起线路风偏摇摆放电。
二、福州地区输电线路概况福州电业局输电线路主要以220kV/110kV为骨干网,辅之有35kV线路,架空输电线路所经地区气候、地形、地质和各种自然条件十分复杂。
风偏角的计算说明
风偏角的计算说明在一定风速下所引起的悬垂绝缘子串风偏角情况见图1所示。
横担图1一定风速下风偏角由图1可得到悬垂绝缘子串风偏角ϕ为14122g L AG g L A P tgc j s j ++=-ϕ (1.4)式中,L s 、L c —分别为水平和垂直档距(m);g 1、g 4—导线自重和风荷比载(kg /m•mm 2); G j 、P j —绝缘子串重量和其风荷载(kg); A —导线截面积(mm 2)。
其中:2324/1016mm m kg ADCv g •⨯=-α (1.5)kg v CDL P s j 32210sin 16-⨯=θα(1.6)式中,α—风压不均匀系数;C —风载体型系数;D —导线的计算外径(mm); L s —水平档距(m); V —风速(m/s);θ—风向与线路方向的夹角。
对于分裂导线风偏角应计入导线分裂间距的影响则按下式计算:λϕ2221141d tg g L AG g L AP tg c j s j--+++= (1.7)式中,λ—为绝缘子串长度;d —为导线分裂间距。
对于导线的风偏角如图1,可得:141g g tg -=ξ (1.8)式中,g 1、g 4—分别为导线的自重和风荷比载(kg /m•mm 2)。
1) 几个系数的说明①风压不均匀系数沿整个档距电线上所承受的风速,不可能在各点上同时都是一样大的,且风向也很少与电线各点的方向垂直,因此,在电线上的真正合成风压会低于按全档距均匀所受到所取计算风速的情况算得的风压,为使算得的风压值与整个档距中的电线受风情况相吻合,应该考虑一个降低系数这个系数即称为风速不均匀系数。
风压不均匀系数各国取值不同,有些国家定为0.8,也有的定为0.5,日本在大风时300米档距内的实测结果为0.6,前苏联实测结果约为12.8/v,(v代表风速),美国实测结果则约为20/v。
根据我国电力行业标准《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规定,悬垂绝缘子串风偏角计算用风压不均匀系数α按下式计算:.0737αv(1.9)=θ.5-)sin(543式中:v—设计采用的10min平均风速,m/s;θ—风向与线路方向的夹角。
谈讨10kV配电线路导线风偏计算
谈讨10kV配电线路导线风偏计算摘要:通过配电线路导线风偏计算分析,确定导线边线在最大风偏时对建筑物、竹树、平行运行的线路、山坡、峭壁等风险点水平安全距离,确保配电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
关键词:配电线路,导线风偏,线路设计引言:通常配电线路设计人员凭经验或缺这方面设计知识,一般不进行导线边线风偏验算,这样,关系到该项目配电线路可能发生导线边线在最大风时,风偏后,导线对建筑物,竹树等等水平安全距离不足,发生触电事故。
设计人员务必做好、通过公式、精确计算导线边线在最大风偏水平安全距离的数据防护工作,才能保证配电线路的正常运行和人身安全。
通过从导线截图S大小、导线放线安全系数K值大小、风速V大小等参数来计算分析导线边线在最大风偏的水平安全距离,力求杜绝一切潜藏的安全隐患。
一、已知10kV配电线路导线选用钢芯铝绞线LGJ-240/30,风速V=30m/s,采用单回路设计,导线放线安全系数K=6,选用悬垂绝缘子XP-7,悬垂绝缘子串长度约H1=0.562m,重量约G J=123.6N,普通绝缘子A j=0.03m2,无需安装防振锤G f=0,地形为平地。
利用“LGJ-240/30架线应力弧垂表K=6”查得:g1=32.772x10-3N/mm2·m,G4(30)=37.946x10-3N/mm2·m,#6-#8为耐张段,耐张段长度170m,线路档距分别为 #6-#7为80m、#7-#8为90m,计算得:代表档距l0为85.4m,代表弧垂f0为1.1421m#6转角塔,转角度45度、采用H1-J-54-12转角塔,水平档距为75m、垂直档距为80m#7直线杆,采用S1-Z1-15(M)直线水泥杆,水平档距为85m、垂直档距为82m#8转角塔,转角度30度、采用H1-J-54-12转角塔,水平档距为75m、垂直档距为85m试计算#7-#8档:导线边线最大风偏值X3多少。
线路中心线距导线边线最大风偏X值多少(不考虑杆塔挠度)1、#7-#8档导线边线最大风偏值X3多少1.1、#7杆绝缘子串风偏值X1绝缘子串风压P J=(n+1)A j V2/1.6由公式分别计算得:P J运=50.6N,P J内(操)=12.7N,P J外=5.6N1.2、#7直线杆绝缘子串风偏角φφ=arctg[(P J/2+g4Al sh)/(G J/2+g1Al Ch)+G f)]由公式分别计算得:φ运=48.72810,φ内=48.13310,φ外=48.02010取最大绝缘子串风偏角φ=48.72810#7绝缘子串风偏值X1=H1Sinφ=0.422m1.3、#8耐张塔绝缘子串风偏角φ约等于01.4、#7-#8档导线弧垂风偏值X21.4.1、导线风偏角β=arctg(g4/g1)=49.184501.4.2、#7-#8导线弧垂f1计算得:f1=f0(l1/l0)2=1.268m1.4.3、#7-#8档导线弧垂风偏值#7-#8档导线弧垂风偏值X2=f1Sinβ=0.960m1.5、#7-#8档导线边线最大风偏值为X3X3=X1+X2=1.382m2、#7-#8档线路中心线距导线边线最大风偏值为X2.1、#7杆中心线与杆导线边线挂点距离为0.815m2.2、#8塔中心线与塔导线边线挂点距离为0.7825m2.3、该档中点中心线(按平地计,导线最大弧垂点发生在线路档距中间上)与导线边线挂点平均距离为0.80m2.4、#7-#8档线路中心线距导线边线最大风偏值为X=0.80+1.382=2.182m3、结论:#7-#8档线路中心线距导线边线最大风偏值为2.182m二、分析计算各类导线截图S大小、安全系数K值大小、风速V大小的不同,比较#7-#8档线路中心线距导线边线最大风偏值∑X计算过程与上面过程类似,不再赘述。
架空输电线路风偏计算精品文档33页
水平档距 m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校验杆塔间隙用α 0.80 0.74 0.70 0.67 0.65 0.63 0.62 0.61
二、风偏计算基本参数
风电线综合比载g6计算
g6
g2 g2
1
4
式中: g1 电线自重比载(N/m.mm2) g4 电线的风比载(N/m.mm2)
二、风偏计算基本参数
(1)比载 (N/m.mm2) 比载是电线单位长度、单位截面上的荷载
自重比载
g1
冰重比载
g2
自重冰重综合比载 g3
风比载
g4
覆冰后风比载
g5
自重风重综合比载 g6
覆冰、风综合比载 g7
二、风偏计算基本参数
比载以荷载方向分类 分为垂直比载、水平比载、综合比载。
垂直比载有 g1、g2、g3 水平比载有 g4、g5 综合比载有 g6、g7
=tg 1 h
L
三、档距中导线风偏
导线风偏计算中任一点对地弧垂计算:
f g6l1l2
2cos
式中:
f 电线任意一点弧垂(m)
g6 电线综合比载(N/mm2) b 电线应力 (N/mm2)
g1 电线自重比载(N/mm2)
l1、l2 距两侧杆塔的距离(m)
h 电线悬挂点高差(m)
β 高差角
四、直线塔悬垂绝缘子串风偏
绝缘子串风偏计算:
tg1
p 2
Sg4lh
2Ts
in 2
W 2
Sg1lv
WJ
式中:Pλ 绝缘子串风压(N) Wλ 绝缘子串重量(N) S 电线截面 (mm2)
g1 电线自重比载(N/mm2) g4 电线风压比载(N/mm2)
经典:架空输电线路风偏计算
风偏是导线弧垂以档距两侧导线悬挂点连线为轴旋转。
24
三、档距中导线风偏
电线上档距中央的弧垂(最大)计算:
f g6 L2
8 cos
式中:f 电线任意一点弧垂(m) g1 电线自重比载(N/mm2) b 电线应力 (N/mm2) g1 电线自重比载(N/mm2) L 档距(m) h 电线悬挂点高差(m) β 高差角
g 重力加速度 g = 9.80665 α 风压不均匀系数 K 电线体型系数
d<17mm K=1.2 d≧17mm K=1.1
10
二、风偏计算基本参数
覆冰后风比载g5计算
g5KV 126 S d2bg10 3
式中: g4 电线上风比载(N/m.mm2) V 大风风速 (m/s) S 电线截面(mm2) d 电线外径 (mm)
P2
自重冰重综合
P3
风
P4
覆冰后风
P5
自重风重
P6
覆冰、风
P7
pgS
15
二、风偏计算基本参数
(2)应力 (N/mm2)
应力σ是电线单位截面上所受的力
电线张力T是应力与截面的乘积
TS
σ
16
二、风偏计算基本参数
不同的气象条件下,导线有不同的应力。 在线路档距中,电线弧垂上各点的应力是 不相同的,施工图设计应力表是指电线弧垂最 低点单位截面所受的力。
水平档距 m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校验杆塔间隙用α 0.80 0.74 0.70 0.67 0.65 0.63 0.62 0.61
12
二、风偏计算基本参数
风电线综合比载g6计算
g6
g2 g2
导线风偏计算表
风偏计算方法:
绝缘子串风偏角:
导线风偏角:
导线任意点弧垂:
导线任意点的水平风偏值:
填 写 区 域导线自比载 g 1
导线风比载 g 4
导线截面 A
左侧杆塔水平档距 Lh左
左侧杆塔垂直档距 Lv左
右侧杆塔水平档距 Lh右
右侧杆塔垂直档距 Lv右
最大弧垂 f m
计算档 档距 l
风偏点距左侧杆塔的距离 lx
绝缘子金具串的风荷载P j
绝缘子金具串的垂直荷载G j
左侧直线塔悬垂串长度 λ左
右侧直线塔悬垂串长度 λ右
32.772
*10-3
N/(mm
2·m)37.897 *10-3 N/(mm 2·m)275.96 mm 2
67 m 25 m 55 m 37 m 1.75
m 导线在最大风偏温度或最高温时的最大弧垂
40 m 18 m 130 N 300 N
2.6 m (当为耐张串时,填 0)0 m (当为耐张串时,填 0)
导线的风偏来自两方面:一是绝缘子风偏的角度φ
,另一是导线的风偏的角度ξ,如右图所示
区 域。
架空输电线路风偏计算
g1 2 K
式中:
K
电线应力 (N/mm2) K值(x10-4)
g1 电线自重比载(N/m.mm2)
三、档距中导线风偏
档距中央的弧
θ
垂(最大)计
算:
β
三、档距中导线风偏
电线风偏角计算:
g4 tg g1
1
式中: β 电线风偏角(度) g1 电线自重比载(N/mm2) g4 风比载(N/mm2)
β 高差角
h =tg L
1
三、档距中导线风偏
导线风偏计算中任一点对地弧垂计算:
式中:
f 电线任意一点弧垂(m)
g 6 l1 l2 f 2 cos
g6 电线综合比载(N/mm2) b 电线应力 (N/mm2) g1 电线自重比载(N/mm2)
l1、l2 距两侧杆塔的距离(m) h 电线悬挂点高差(m)
二、风偏计算基本参数
(1)比载 (N/m.mm2)
比载是电线单位长度、单位截面上的荷载
自重比载 冰重比载 自重冰重综合比载 风比载 覆冰后风比载 自重风重综合比载 覆冰、风综合比载 g1 g2 g3 g4 g5 g6 g7
二、风偏计算基本参数
比载以荷载方向分类
分为垂直比载、水平比载、综合比载。
四、直线塔悬垂绝缘子串风偏
垂直档距计算:
lv l h
h1
g1 l1
h2 l2
Lh 水平档距(m)
g1 电线自重比载(N/mm2)
式中: Lv 垂直档距(m)
σ 电线应力 (N/mm2) h1、h2 l1、l2
输电线路故障(风偏闪络)
➢ 风偏闪络的形成:
• 一方面在强风作用下,导线向塔身出
6
现一定的位移和偏转,使得放电间隙
减小;
• 另一方面降雨或冰雹降低了导线---杆 塔间隙的工频放电电压,二者共同作 用导致线路发生风偏闪络。
➢ 重合闸动作时,系统中将出现一定幅值的操作过电压,导致间隙 再次放电,并且第二次放电在放电间隙较大时就可能发生。
空载线路合闸时,由于线路电感-容的振荡将产生合闸过电压。线路 重合时,由于电源电势较高以及线路上残余电荷的存在,加剧了这一 电磁振荡过程,使过电压进一步提高。因此断路器应安装合闸电阻, 以有效地降低合闸及重合闸过电压。
3.风偏闪络原因分析
9
➢ 内因和外因
3.1 恶劣气象条件引起输电线路风偏闪络
1)当输电线路处于强风环境下,特别是在某些微地形区,易于产生 飑线风,此时强风使得绝缘子串向杆塔方向倾斜,减小了导线和
杆塔之间的空气间隙距离,当该距离不能满足绝缘强度要求时便 会发生放电。
➢ DL / T 5092-1999 《 110kV ~ 500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 程》 中规定:
绝缘子串与 导线的水平 向风载荷
等效受力多少?
θ
绝缘子串 与导线的 纵向荷重
风偏角的计算:
绝缘子串受的力 导线受的力
horizontal verti间点; 子串的重心也在中间点。
13
水平档距lh与垂直档距lv(思考为什么叫这两个名字?) 导线悬挂在A,B,C三点,O1,O2分别为相邻两档导线的最低点。
置所形成的夹角。
12
110kV线路摇摆角计算及线间距离计算-W
导线水平间距
导线间水平投影距离Dp(m)导线间垂直投影距离Dz(m)三角排列等效水平线间距离Dx(m 导地线配合
计算条件:气温15度,无风、无冰导线绝缘子串长度(m)
1.8
双回路及多回路杆塔不同回路的不同相导线间的水平或处
地线绝缘子串长度(m)0.1档距(m)250导线呼垂(m)9.810533481地线呼垂(m)9.030143052保护角a10导线挂点到杆中心距离ad(m) 3.5地线挂点到杆中心距离ab(m)2导地线挂点垂直距离hb1(m)0.613526568导地线挂点垂直距离hb2(m)-0.9导线比载gd(N/m*mm2)0.03113导线应力σd(N/mm2)24.79地线比载gd(N/m*mm2)0.04242地线应力σd(N/mm2)36.7
2.183172211直线塔导地线挂点垂直距离hb3(m)
转角塔导地线挂点垂直距离hb(m)3.883172211
PL H =WX=αW0*Uz*βc*U Sc *d*Lp=0.61*0
U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基准高度为10m βc-计算风偏时取1.0
Usc-导线体型系数,线径小于17mm取1.2,线径大于等于17取1.1d-导线计算外径,分裂导线取所有外径的总和。
S >=0.012L+1米计算条件:15度,无风
两地线距离不应超过地线与导
平或处置距离应比计算值规定值增加0.5m。
ψ=arctag((P 1/2+PL h )/(G 1/2+W 1L v ))
*0* 1.1*0*0=0
线径大于等于17取1.1
条件:15度,无风无冰。
线与导线垂直距离的5倍。
输电线路风偏计算基本方法
输电线路风偏计算基本方法在一定风速下所引起的悬垂绝缘子串风偏角及导线风偏角情况如图2.1所示。
横担图2.1 一定风速下风偏角2.1 绝缘子串风偏角由图2.1可得到悬垂绝缘子串风偏角为14122g L AG g L A P tg c j s j ++=-ϕ (2.1) 式(2.1)中,、—分别为水平和垂直档距(m);、—导线自重和风荷比载(kg /m •mm2);、—绝缘子串重量和其风荷载(kg);A —导线截面积(mm2)。
其中:23224/10sin 16mm m kg A DCv g •⨯=-θα (2.3)kg 16Y 2v D P j = (2.4) 式(2.3)[1]、(2.4)[2]中,α—风压不均匀系数,见表2-1;D —导线的计算外径(mm);C —风载体型系数,对于覆冰架空线取1.2,对于无冰架空线,线径D<17mm 时取1.2,线径D 17mm 时取1.1;v —风速(m/s );—风向与线路方ϕs L c L 1g 4g j G j P ≥θ向的夹角;Y —绝缘子串迎风面积(),单片盘径为254mm 的绝缘子,每片受风面积取0.02,大盘径及双盘径者取0.03,金具零件受风面积: 对单导线每串取0.03,对两分裂导线每串取0.04,对3~4分裂导线每串取0.05,双联绝缘子串的受风面积可取为单盘的1.5~2.0倍。
表2-1 风压不均匀系数设计风速(m/s)v<20 20≦v<30 30≦v<35 v ≥35 风压不均匀系数α 1 0.850.75 0.72.2 导线风偏角导线的风偏角如图2.1所示,可得: 141g g tg -=ξ (2.5)2.3 档中任意点处风偏距离任意点处弧垂x f 为: ⎥⎥⎦⎤⎢⎢⎣⎡⎪⎪⎭⎫ ⎝⎛-=2x l l 4l l f f x x m (2.6)式(2.6)中,x —与一侧杆塔的水平距离,单位:m ;l —档距,单位:m ,通过查询运维单位技术台账;m f —最大弧垂,通过查询运维单位图纸,单位:m 。
偏角法计算表
(°′″) (°′″)
(m)
点弦长(m)
学号:
学号:
偏角值
学号:
偏角读数
相邻桩间弧长 相邻桩间弦长
(°′″) (°′″)
(m)
(m)
(短弦偏角法)偏角与弦长计算表
组别:
班级:
组长姓名:
学号:
学号:
组员姓名: 组员姓名:
学号: 学号:
桩号
各桩至ZY或YZ的曲线长度 (l i)(m)
偏角值
偏角读数 相邻桩间弧长 各桩至置仪器
偏角法计算表三角形接法电流计算三角网法计算土方量三角网法土石方计算直线曲线及转角表计算三角形接法功率计算三角高程计算表三角函数计算方法偏角法最小偏向角法
(短弦偏角法)偏角与弦长计算表
组别:
组长姓名:
组员姓名:
组员姓名:
组员姓名:
组员姓名:
桩号
各桩至ZY或YZ的曲线长度 (l i)(m)
班级:
学号:
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