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突变体库的构建及突变体检测研究进展_郭建秋
拟南芥属植物分子遗传学和突变体筛选研究方法
拟南芥属植物分子遗传学和突变体筛选研究方法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从分子到基因组层面的遗传研究已经成为许多生物学实验室的重要研究方向。
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则是其中一种最常用的模式植物,它拥有许多基因遗传和发育过程的相似性,因此被广泛用于生物学研究。
本文将着重介绍拟南芥属植物分子遗传学和突变体筛选研究方法。
1. DNA转化和质粒构建在拟南芥基因研究中,DNA转化和质粒构建是十分重要的实验方法。
DNA转化即将外源DNA导入拟南芥细胞内,常使用的方法有冷冻处理法、电穿孔法等。
而质粒通常可以用于转化拟南芥细胞,以研究基因结构、调节元件、绿色荧光蛋白构建等。
2. 基因敲除基因敲除是在已知某个基因的功能和表达模式,并通过基因突变得以验证。
敲除分为生理性敲除和人工性敲除两种,其中后者可以通过质粒导入方法实现。
基因敲除在拟南芥遗传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可以探究基因对于生长发育过程的途径以及在各种逆境下的适应能力等。
3. 基因表达基因表达研究是在基因的各种调节元件上构建不同启动子,将被测量的基因与这些元件进行组合,从而研究基因表达的条件和模式。
例如通过全基因组转录组分析方法,可以了解到各种条件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基因表达研究在植物逆境抗性和发育过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4. 突变体筛选突变体是指基因序列中发生变异引起的表型重要变化,通常是由于自然或人为诱变引起。
突变体的筛选在拟南芥属植物分子遗传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目前已开发出几十种突变体筛选方法,包括靶向突变、随机诱变、胚乳培养及基因组分析等。
通过筛选突变体,我们可以了解到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重要性和相互间的关系。
5. 遗传交叉和构建突变遗传交叉是通过交叉杂交的方式寻找某一特定基因或显性性状的控制,以了解基因型和表型特征之间的关系。
而构建突变则是利用特定的载体将人工合成的单个核苷酸序列插入到目的基因中,从而创造特定的基因突变。
这些方法在研究基因调控途径、寻找新型基因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水稻突变体库的建立和应用研究
水稻突变体库的建立和应用研究近年来,随着基因编辑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水稻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而建立水稻突变体库,则是深入研究水稻基因功能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水稻突变体库的建立水稻突变体库的建立可以通过自然突变、人工诱导突变、基因编辑等手段实现。
1.自然突变自然环境中,水稻种子发生的各种突变现象称为自然突变。
自然突变可发生在植物种子的任何一个位置,包括种子表皮、胚芽和子叶。
因此,建立自然突变体库需要大量的品种资源和大量的随机筛选。
目前,已有一些水稻突变体库通过自然选择建立。
2.人工诱导突变人工诱导突变利用化学物质或物理手段来诱导植物种子发生基因突变,主要包括化学处理法和物理诱变法。
比较流行的诱变方法有亚硫酸氢钠处理、辐射诱变、化学处理等。
3.基因编辑与诱变方法相比,基因编辑技术能够直接对基因进行准确的编辑和调控。
目前,已有多种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水稻基因编辑,包括CRISPR/Cas9、TALEN和ZFN等。
二、应用研究水稻突变体库对于研究水稻的基因功能和农业生产有着很大的意义。
1.基因功能研究通过水稻突变体库,可以筛选出各种基因突变体,进而研究每个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于制造有针对性的基因突变,从而帮助研究人员更准确地研究每个基因的功能。
2.优良特性筛选水稻突变体库还可用于筛选优良水稻品种。
通过筛选出在某种环境下表现优异的品种,可以帮助农业生产者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种植和育种。
3.抗病性研究通过水稻突变体库,可以筛选出对疾病有抗性的突变体,进而研究疾病的致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结论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水稻突变体库的建立和应用研究,可以更好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通过突变体库,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研究每个基因的功能和特性,甚至可以为未来的水稻育种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资源。
突变体鉴定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突变体鉴定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一、突变体鉴定技术概述突变体鉴定技术是指利用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突变等突变现象,在生物体的基因组或染色体组中寻找变异体,并对其进行鉴定和评价的技术。
突变体鉴定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相对来说较为广泛,主要有随机突变体筛选、化学、物理诱变体筛选、转座子插入突变体筛选、RNAi抑制体筛选等。
二、随机突变体筛选技术随机突变体筛选技术是一种利用不同筛选策略来寻找植物新突变体的技术。
该技术主要包括自然突变体分离、EMS诱导突变体筛选、紫花苜蓿随机突变体筛选以及T-DNA插入突变体筛选等。
1. 自然突变体分离:自然突变体分离的原则是利用悬垂小球法获取悬浮球培养物,然后在培养物中筛选出不同的突变体。
自然突变体分离通常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在实际应用中不太常用。
2. EMS诱导突变体筛选:EMS(乙基甲磺酸)是一种化学诱变剂,可以引起基因的点突变和染色体的断裂重组等现象。
EMS诱导突变体筛选的原理是将EMS作用于植物组织中,再根据所需特性筛选出目标突变体。
这种方法可以较为快速地诱导出培养物中的突变体,被广泛用于获得与生物体形态、生长等方面有关突变体的筛选。
3. 紫花苜蓿随机突变体筛选:紫花苜蓿随机突变体筛选主要是利用基于DNA甲基化的遗传活性指数技术,来评估苜蓿中的DNA甲基化水平差异所诱导的突变体。
该方法目前主要用于识别与生物体对环境胁迫或致病因素的响应相关的突变体。
4. T-DNA插入突变体筛选:T-DNA插入突变体筛选主要是通过构建T-DNA插入文库,将T-DNA插入到目标基因流区域,然后通过PCR扫描或其他遗传操作方法,鉴定得到的突变体,并进行筛选。
三、化学、物理诱变技术化学、物理诱变技术是指利用化学剂或物理因素对生物体进行诱变,产生一定比例的突变体,并对其进行筛选。
1. 化学诱变技术:化学诱变技术主要是利用一些化学剂,如硫酸亚铁等在处理过程中对目标植物进行诱变。
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稳定可靠。
创制植物突变体库的方法
创制植物突变体库的方法一、传统诱变方法1.1化学诱变化学诱变是创制植物突变体库的一种常用方法。
咱们都知道,化学物质就像一把双刃剑。
像甲基磺酸乙酯(EMS)这种化学诱变剂,它可以悄悄潜入植物的细胞,对植物的DNA分子搞点“小动作”。
它会和DNA碱基发生反应,使得碱基发生改变,就像给DNA的密码本上乱涂乱画了几笔。
这样一来,植物的基因就发生突变了。
这就好比一个精密的机器,里面的一个小零件被悄悄换了或者改造了,整个机器的运行就可能出现新的情况。
但是呢,使用化学诱变剂得小心翼翼,就像走钢丝一样,剂量控制不好就可能把植物弄得“病恹恹”的,甚至直接一命呜呼了。
1.2物理诱变物理诱变也是很有一套的。
比如说辐射诱变,γ射线就像一群无形的小炮弹,向植物细胞发起攻击。
它能量高,能够直接把植物的DNA链打断。
这就好比把一根绳子给切断了,植物细胞就得赶紧想办法把这断开的“绳子”重新连接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连接错误,这就产生了突变。
还有紫外线诱变,紫外线就像一个调皮的小精灵,它的能量虽然没有γ射线那么高,但也足以让DNA分子中的碱基之间的化学键发生变化,导致碱基配对出现错乱,这就像火车轨道接错了一样,火车就没法正常行驶了,植物的基因表达也就乱了套,从而产生突变体。
二、现代生物技术诱变2.1基因编辑技术现在的基因编辑技术那可是相当厉害。
就拿CRISPR Cas9系统来说,这简直就是基因编辑领域的“神器”。
它就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能够在植物基因组的特定位置进行切割。
这个系统里的Cas9蛋白就像一个聪明的小工匠,它能在向导RNA的引导下,准确地找到目标DNA序列,然后“咔嚓”一下把DNA链切断。
植物细胞为了修复这个断裂,就可能引入一些错误,这样就实现了基因的突变。
这就好比一个雕刻师,本来想在一块木头上雕刻出一个精美的图案,结果一不小心多削了一块或者少削了一块,就创造出了一个和原来不一样的造型。
2.2插入突变插入突变也是一种办法。
植物突变体库的构建及突变体检测研究进展_郭建秋
收稿日期:2009-12-11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9CB118400)作者简介:郭建秋(1972-),男,河南新安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大豆品质改良利用研究。
E-ma il:guojianqiu.2008@植物突变体库的构建及突变体检测研究进展郭建秋,雷全奎,杨小兰,马 雯,张向召(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河南洛阳471022)摘要:突变体是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材料,为此,介绍了创造突变体的方法,特别是理化诱变方法以及突变体的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植物突变体;构建;检测方法中图分类号:Q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268(2010)06-0150-06 随着大量基因序列和EST 资料的积累,后基因组时代诞生了。
功能基因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的重点研究内容,主要研究生物有机体内各种基因的生物学功能,进而了解所有基因如何协调发挥作用,完成一系列的生长发育过程。
要精确了解每个基因的功能及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必须分析单个基因和多个基因的突变表型以及它们的时空表达剖面。
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创新开发,分析鉴定基因功能的方法越来越多,并逐渐形成功能基因组学的分支学科。
目前已经发展了多种分析鉴定基因功能的方法,其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构建饱和的基因突变体库,通过突变体分析鉴定基因功能。
因此,突变体库的构建是功能基因组学的基础。
为此,综述了创造突变体的方法以及突变体的检测筛选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1 创造突变体的方法突变体库有不同的分类方法[1]。
按照产生突变体的方法大致可分为自发突变体库、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突变体库、理化诱变突变体库和插入突变体库4类。
1.1 自发突变自发突变是指自然条件下发生的突变,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是自然进化的基础。
自发突变为人类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研究材料。
李玮等[2]在芥菜型油菜品系L638-g 中发现了几株无致死效应的天然叶片黄化突变体,并研究揭示了该突变体的黄化机理及生物学特性。
基于CRISPR/Cas9技术的水稻千粒重基因tgw6突变体的创建
第 42 卷
第8期
王加峰等 : 基于 CRISPR/Cas9 技术的水稻千粒重基因 tgw6 突变体的创建
1161
三因子之一 , 主要决定于籽粒胚乳中淀粉的合成与 积累和籽粒的大小 , 表现为典型的数量性状 , 适当 提高千粒重 , 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1]。目前 , 已经克隆 的千粒重相关基因有qSW5/GW5
gRNA 靶点选择及其寡核苷酸链引物的设计 根据调控水稻 TGW6 的外显子序列 (GenBank 登 录号为 AB513135.1), 设计 TGW6的 gRNA。 按 A/G(N) 20NGG 序列设计 20 nt 的寡核苷酸 gRNA 核心序列 , 在水稻基因组数据库中比对设计好的 gRNA 序列以 排除非特异性的靶切位点。寡核苷酸序列见表 1。同 时设计 CRISPR 鉴定引物 Cas9-TGW6testF: 5-CAAC CAAACCAAAGCCTGC-3 和 Cas9-TGW6testR: 5-C CAATGCCTCATCAACTTAC-3。所有寡核苷酸链引 物均由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合成。
*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s): 郭涛 , E-mail: guoguot@, Tel: 020-38604903; 陈志强 , E-mail: chenlin@, Tel:
020-85283237 第一作者联系方式 : E-mail: bcjfwang@, Tel: 020-38604903 Received(收稿日期 ): 2015-12-17; Accepted(接受日期 ): 2016-05-09; Published online(网络出版日期 ): 2016-05-23. URL: /kcms/detail/11.1809.S.20160523.0853.008.html
植物突变体库的构建及突变体检测研究进展
很低 , 在高等 生物 中 , 大约 1 O万 个 到 1 个 生 殖 细 亿
胞 中才 会 有 1 生 殖 细 胞 发 生 突 变 , 许 多 突 变 通 个 且
个 基 因的突变 表型 以及它们 的时空表 达剖 面 。随着 新技 术新 方法 的不 断 创新 开 发 , 析 鉴定 基 因功 能 分
收稿 日期 : 0 9—1 20 2一l 1 基金 项 目 : 家 重点 基 础 研 究 发 展 计 划 ( 7 国 9 3计 划 ) 目( 0 9 B 1 4 0 项 20 C 18 0 )
作者 简 介 : 郭建 秋 (9 2 ) 男 , 南 新 安 人 , 理 研 究 员 , 17 一 , 河 助 主要 从 事 大 豆 品 质 改 良利 用 研究 。
以及 突 变体 的检 测方 法等方 面的研 究进展 。
关 键 词 : 物 突 变体 ;构 建 ; 测 方 法 植 检
中 图 分 类 号 :Q3 9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4—3 6 ( 0 0 0 2 8 2 1 ) 6—0 5 1 0—0 6
随着 大量 基 因序列 和 E T资料 的积 累 , S 后基 因 组 时代诞 生 了 。功 能基 因组学 是后基 因组 时代 的重 点 研究 内容 , 主要研 究 生 物 有机 体 内各 种基 因 的生 物 学功 能 , 而 了解 所有基 因如 何协 调发挥作 用 , 进 完 成 一系列 的生 长发 育过程 。要精 确 了解每个 基 因的
变异 突变体 库 、 化 诱 变 突变 体 库 和插 入 突 变体 库 理
4 。 类
1 1 自发 突 变 .
自发 突 变 是 指 自然 条 件 下 发 生 的 突 变 , 生 物 是 变 异 的 重 要 来 源 , 自然 进 化 的 基 础 。 自发 突 变 为 是
突变体筛选原理
突变体筛选原理在生物学和遗传学中,突变体筛选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寻找和筛选具有特定变化或突变的个体或细胞。
突变体指的是在基因组或基因序列中发生了突变的个体或细胞,这种突变可能导致对特定性状或功能的改变。
突变体筛选的原理涉及对大量样本进行检测和分析,以找出具有感兴趣突变的个体或细胞。
突变体筛选的原理基于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突变类型和特征:在进行突变体筛选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感兴趣的突变类型和特征。
这可能涉及既定的遗传学知识、文献研究和先前的实验结果。
2. 制备突变体库:为了筛选突变体,首先需要建立突变体库。
这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实现,如化学诱变、放射线诱变、基因编辑技术等。
选择适当的方法来生成足够数量和多样性的突变体样本。
3. 设计筛选策略:根据所期望的突变类型和特征,制定合适的筛选策略。
这可能包括选择适当的实验条件、用于检测或鉴定突变的方法和工具。
常见的筛选策略包括荧光筛选、酶活性分析、生长抑制试验等。
4. 进行筛选实验:根据设计的策略,进行突变体筛选实验。
实验过程可能涉及对突变体样本进行处理、培养或生长,在特定条件下观察并记录其表型、功能或性状的变化。
根据实验结果,筛选出具有目标突变特征的个体或细胞。
5. 确认和验证突变:在筛选出潜在的突变体后,需要进行确认和验证。
这可能包括对突变位点的验证、鉴定突变的类型和影响以及进一步验证突变对具体性状或功能的影响。
6. 数据分析和解释:进行突变体筛选实验后,收集的数据需要进行分析和解释。
通过统计分析和数据比较,确定具有显著变化的突变体,并进一步研究其潜在机制和应用。
突变体筛选是一项复杂的实验工作,要求准确操作和仔细分析。
通过系统地进行突变体筛选实验,可以深入理解基因或基因组的功能,揭示遗传变异与生物性状之间的关系,为基因研究和生物工程领域的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
总结起来,突变体筛选的原理包括确定突变类型和特征、制备突变体库、设计筛选策略、进行筛选实验、确认和验证突变、以及数据分析和解释。
EMS诱变国麦301突变体库的构建
化学诱变 、 物理诱变 、 太空诱变 、 组 织 培 养 等 技 高 温敏 感 的侧根 缺 失突 变体 h t s l , 通 过对 突 变体 的初 术 是获 得 突 变体 的重 要方 法 。突 变体 库 的构建 可 为 步 遗传 分 析 。研 究 了该 突变 体 在 苗期 及 成 株 期农 艺 种质 创新 和 育种 提供 有 价值 的基 础材 料 。其 中 , 化 学 性状 对 不 同温度 梯 度 的反应 。R a y等[ 6 1 将从 水 稻 突变 诱 变在 构 建 突变 体 库 等方 面 的应 用 越 来 越广 泛 。化 体 库 中筛 选 到 的一 株 易感 细菌 病 害 的突 变 体 应用 到 学诱 变 是 利用 化 学 诱 变剂 处 理植 物 材 料 ,诱 发 其 遗 了水 稻 抗病 的研 究 中。目前 , E MS诱 变方 法 已经 应用 传 物质 的突变 ,从 而 引起 生 物 学性 状 与 农 艺性 状 的 在 拟南 芥[ 7 1 、 水 稻【 8 】 、 玉米 、 大 麦【 0 1 等植 物 中 , 分 别 构建
变异 , 是构 建 突变 体库 的重要 方法 之 一 。化学 诱变 剂 了突 变体 库 ,并 在 研 究其 功 能 基 因组 学 方 面 发挥 了 大致 有 5种 , 它 们是 : 烷化剂 、 碱基类似物、 碱基 异 构 重要 作 用 。利 用 E MS针 对处 理普 通小 麦 的报 道 尚不 体、 染色体断裂剂 、 中草 药【 l J 。 甲基 磺 酸 乙 酯 ( E t h y l — 是很 多 , 本 研究 以高产 新 品 种 国麦 3 0 1为 材料 , 构 建
me t h a me s u l f o n a t e 。 E MS ) 属 于烷 化 剂 中 的一 种 . 利 用 普通 小 麦 突 变体 库 , 旨在 为 小 麦 功能 基 因 组研 究 和
突变体的构建与功能研究
突变体的构建与功能研究
在突变体的功能研究中,研究者可以通过比较野生型和突变体
的表型、生长特性、代谢特性等方面的差异,来推断特定基因的功能。
此外,还可以利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等技术
手段,深入探究突变体中基因表达、蛋白质功能、代谢途径等方面
的变化,从而解析基因调控网络和信号传导通路。
突变体的构建与功能研究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生物体中都
有广泛的应用。
在植物领域,突变体研究可用于改良农作物的产量、抗病性和适应性;在动物领域,突变体研究有助于理解遗传疾病的
发病机制和寻找治疗方法;在微生物领域,突变体研究则可以用于
提高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产量和抗逆性能力。
总的来说,突变体的构建与功能研究对于揭示基因功能、生物
体适应性和进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生物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
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突变体筛选技术在植物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突变体筛选技术在植物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植物遗传学是研究植物基因和其遗传现象的科学,而突变体筛选技术则是植物遗传学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实验手段。
通过突变体筛选技术,我们可以寻找到许多与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等相关的基因,并进一步研究这些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下面,本文将向您介绍突变体筛选技术在植物遗传学中的应用。
一、突变体筛选技术的基本原理突变体是指随机发生独特遗传变异的个体,这种变异可能是由于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等原因造成的。
在植物领域中,我们可以利用不同的筛选技术来寻找这些突变体。
其中,突变体筛选技术又被分为自然突变体筛选和诱导突变体筛选两种。
自然突变体筛选最早被应用于植物遗传学研究中,其基本原理是从自然界中寻找到突变体,并检测其遗传特性。
而诱导突变体筛选是通过特定手段,如化学物质、辐射、转基因技术等,诱发突变,然后通过筛选来挑选出不同类型的突变个体。
总的来说,突变体筛选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寻找突变体,进一步研究植物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二、突变体筛选技术在植物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突变体筛选技术在植物基因功能研究中应用广泛。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这种技术的应用。
1. 识别新基因:通过突变体筛选技术,可以筛选出一些新基因。
比如,从突变体中识别出新的花色素合成基因,这对于花的颜色调节机制的研究将具有很大的意义。
2. 阐明基因作用机制:突变体筛选技术可以用来研究基因在一系列生物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例如,通过筛选阴性突变体,来研究植物基因的正负调控机制。
3. 利用突变体研究植物的适应性:突变体筛选技术可以用来研究植物的适应性。
通过挑选出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的突变体,可以进一步研究植物耐旱、耐寒等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
突变体筛选技术在这些方面的应用,不仅可以进一步理解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机理,也有望为精准育种提供有益启示。
三、突变体筛选技术的局限及挑战尽管突变体筛选技术在植物基因功能研究中应用广泛,但也存在一些局限和挑战。
植物突变体的筛选和利用研究
植物突变体的筛选和利用研究随着生命科学和遗传学的发展,现代生物学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
植物突变体的筛选和利用研究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它成为解决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和能源短缺等现实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植物突变体是指植物在自然环境或人为干预下发生的基因突变,包括形态、生理、生化和分子水平等多个方面。
与传统育种不同的是,突变体的出现是随机的,传统育种的选择则是基于优胜劣汰的原则和人为选择的方向,几乎是不同的。
植物突变体的筛选植物突变体的筛选是一项耗时且需要高度专业技能的工作。
常用的筛选方法包括:荧光素酶筛选法、放射射线诱变、化学诱变和基因编辑等。
放射射线诱变是常用的筛选方法之一。
在自然环境下,植物可以处于放射性物质的辐射下。
德国已经对甜菜进行了长达15年的放射线诱变实验,并获得了突变体苗株。
在结合其他筛选方法的前提下,学者们发现,放射射线诱变方法可以产生多个不同性状的突变体,且有多项经济实用性状的突变率在3.5% - 21%之间。
荧光素酶筛选则是最新的筛选方法之一。
与传统方法不同的是,它是通过高通量自动化的技术,利用荧光素酶标记、荧光成像等方法筛选突变体。
这种方法不仅增加了植物发生突变的可能性,而且还可以准确、方便地筛选出特定性状的突变体,突变效率更高。
化学诱变则是一种利用化学物质诱导产生植物突变体的方法。
与放射射线诱变有所不同的是,化学诱变方法可以对遗传物质产生特定的损伤,并诱导产生特定的突变效应,使得所得到的突变体能够实现人为的选育和改良。
基因编辑是利用基因编写工具,例如CRISPR/Cas9, TALEN, ZFN等,对细胞的基因进行切割、粘贴和修复等操作,从而产生具有新性状的植物突变体。
基因编辑具有针对性、高效、准确的特点,有望成为未来突变体筛选的重要手段。
植物突变体的利用自然状态下,植物的突变体在数量和质量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如何充分利用植物突变体的优势,实现产品的高产、高效、高质量,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水稻TOS17突变体库的创建与应用
⽔稻TOS17突变体库的创建与应⽤1⽂献综述1.1⽔稻基因组学研究现状⽔稻全基因组测序⽔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作物之⼀,全世界有⼀半的⼈⼝⾷⽤它,⽔稻年总产量占世界粮⾷作物产量第三位,维持较多⼈⼝的⽣活。
亚洲是世界⽔稻主产区,近年稻⽶产量占世界的90%以上,年产量占亚洲的38%。
⼤⽶作为我国主要粮⾷种类,在养活我国13亿⼈⼝和改善我国居民营养结构中具有举⾜轻重的影响。
同时,⽔稻⼜以其基因组相对较⼩(~430Mbp),⾼效的遗传转化体系,与⽟⽶、⼤麦和⼩麦等其它⽲本科作物在基因组上存在明显的共线性,⽽成为研究单⼦叶植物的模式植物。
国际⽔稻基因组计划(IRGSP)启动于1998年,以粳稻品种(japonica)⽇本晴(Nipponbare)为模式材料,由中国、⽇本、美国等是⼗个国家参与,所采⽤的⽅法为逐步克隆策略(clone by clone sequencing),随后在2002年由⽇本和中国科学家率先公布了第1、4染⾊体的精确序列(Feng et al., 2002; Sasaki et al., 2002; Consortium 2003);2003年9⽉第10条染⾊体的全长序列由美国Clemson⼤学公布(Rice Chromosome 10 Sequencing Consortium, 2003)。
2005年8⽉⽔稻全基因组精确序列在Nature发表(International Rice Genome Sequencing Project, 2005)。
IRGSP公布的⽔稻“⽇本晴”精确序列经过分析表明:(1) ⽔稻“⽇本晴”基因组⼤⼩为389Mb,IRGSP公布的序列能够覆盖其全基因组的95%,并包含了所有的常染⾊质和两个完整的着丝粒;(2)整个基因组中包含⼤约37544个⾮转座相关基因,其中71%的基因可能在拟南芥中有同源基因;(3)通过与拟南芥基因组序列对⽐分析发现,拟南芥90%的基因在⽔稻中可能存在同源物;(4) ⽔稻中预测的37544个基因中,29%是属于成簇的基因家族;(5) ⽔稻基因组中转座元件的数⽬和种类与⽟⽶和⾼粱基因组共线性区段的扩张是⼀致的;(6) 有证据证明基因能从细胞器中转移到细胞核(International Rice Genome Sequencing Project, 2005)。
植物突变体库(一)
植物突变体库(一)背景1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基因组学研究也随之进入后基因组时代。
功能基因组学是在研究生物有机体内各种基因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析所有基因协调发挥作用的机制。
要准确揭示每个基因的功能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就要进行单个基因和多个基因的突变表型及其时空表达特征的分析。
构建饱和基因突变体库是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基因功能的鉴定可以通过对突变体的分析来完成。
在遗传学的研究中,必须要有相应的突变体材料,才能开展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工作。
由于存在自发突变,所以在自然环境中,也会出现不同表型的突变体。
随着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大规模开展,大量基因组序列信息的获得,依靠自发突变获得的突变体进行基因功能的研究已远远不能满足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需要。
要高通量地对植物基因进行功能研究,就要开展植物物种的大型突变体库的创制工作。
利用已经取得的植物物种的全基因组序列信息,借助于反向遗传学的研究方法,对突变体库进行大规模的高通量筛选,最终得到不同基因的突变体,以实现解释基因组中基因功能的目的。
构建突变体库的意义22.1 突变体库的建立成为进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2.2 突变体库的建立对作物的品种选育、品质改良以及遗传基础的拓宽也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突变体的研究,发现一些有利基因。
理化诱变突变体库33.1 理化诱变的方法:常采用的物理诱变因素有伽玛射线、快中子等。
化学诱变中,常使用的化学诱变剂有DES、EMS等。
理化诱变操作方便,诱变效率高,会产生DNA的点突变、缺失或重排等。
目前理化诱变在拟南芥、水稻等突变体库的创建上已得到广泛应用。
对突变体的相关基因进行筛选,一般采用两种办法:(1)设计该基因区段的特异引物,利用PCR扩增方法,进行突变体库的筛选,如果DNA片段的缺失存在于所设计引物的区段内,那么运用PCR所扩增出的产物会出现DNA片段长度的多态性;(2)针对EMS引起的植物基因组单碱基变化,一般利用TILLING技术,将包含目的片段的引物设计出来,进行PCR,以得到扩增产物,在PCR扩增产物中,如果有单碱基突变的存在,可以将突变型DNA扩增片段和野生型变性后再复性,也可以利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或者识别错配位点的酶来检测这种错配碱基。
突变体库筛选技术与新药研发研究
突变体库筛选技术与新药研发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其中,突变体库筛选技术成为了新药研发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什么是突变体库、突变体库筛选技术和突变体库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什么是突变体库突变体库(Mutant Library)又称突变体集合,由大量基因突变的生物样本集合组成。
这些基因突变可以是自然产生的,也可以是人为诱导的。
一般来说,突变体库可以分为两种,即基因突变体库和蛋白质突变体库。
基因突变体库是在DNA水平上进行突变体库筛选的一种手段。
基因突变体库是通过人为改变DNA序列,使得生物体产生突变,并对其进行收集和分析。
其中,基因突变可以是一种单点突变,也可以是多个连续突变。
蛋白质突变体库则是在蛋白质水平上进行突变体库筛选的一种手段。
蛋白质突变体库通过人为改变蛋白质序列,然后进行收集和分析。
其目的在于获得对具体蛋白质或者酶具有特异性的突变体,以用于新药的研发。
二、突变体库筛选技术突变体库筛选技术,是在突变体库基础上,对突变体进行鉴定、筛选、分析的一种技术手段。
这种技术在新药研发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突变体库筛选技术可以分为两种:物理筛选和生化筛选。
物理筛选:物理筛选是通过物理手段对突变体进行评价和筛选。
物理筛选可分为阳性筛选和阴性筛选两种。
阳性筛选:阳性筛选是利用突变体的性状变化进行筛选。
在阳性筛选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检测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否发生变化,比如光学性质、电学性质等,评价突变体的性状改变情况。
由于突变体的基因只改变了一小部分,其它部分仍然是和起始生物相同的,因此,在阳性筛选中可以很快地找到对特定性状变化显著突变体。
阴性筛选:阴性筛选是通过筛选非目标性状的突变体来排除不希望的突变体。
在阴性筛选中,筛选对象是原生物种,即把突变体与原生物种进行比较,找出变异特征与原生物不同的突变体,可以更快速有效地筛选出符合需求的突变体。
突变体鉴定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突变体鉴定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植物育种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食品需求和抗御不断出现的病虫害,育种工作必须得到不断的改进。
其中,突变体鉴定技术作为一种较为新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植物育种领域,为我们研究植物基因及其功能,加速新品种的选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突变体概述突变体是指由于生物体基因发生改变而产生的变异,包括自发性、诱导性和后天性突变。
其中,诱导突变是一种有效的人工诱导方法,通过暴露种子、芽或其他组织部位,使其受到化学物质、辐射或遗传操作等因素的影响,引起DNA结构发生受控的随机改变。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增加遗传变异的数量和种类,为基因功能研究和育种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手段。
二、突变体鉴定技术突变体鉴定技术是为了筛选出来自诱变群体中具有相关性状表型的突变个体,同时对其进行遗传背景鉴定、ADN序列克隆、重测序、表达分析等深入分析,并将其与野生型进行比较,以找到与目标表型有关联的基因。
这项技术是在纯合化突变体和野生型的基础上最为有效,包括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BC)、基因组突变体定位和克隆、全转录组和基因组重测序技术等。
1. MABC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是一种基于分子标记的定向选择技术,以生物物种的簇群效应为背景,将与目标表型相关的标记、突变体、表型进行组合分析,从而确定突变体及其周围等位基因的遗传背景和定位情况。
这项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筛选效率和育种速度,是一种高效的育种方法。
2. 基因组突变体定位和克隆通过基因组测序技术,可以对突变个体的基因组进行定位和克隆。
这项技术对于解决基因型-表型的关系和基因功能研究非常重要,并且在常规的突变体鉴定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3. 全转录组和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全转录组和基因组重测序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通过对突变体染色体上的SNP或InDel等突变进行筛选,可以快速地鉴定出与目标表型相关的位点和基因。
这项技术不仅可以用于遗传背景鉴定,还可以用于基因功能和表达分析。
拟南芥突变体相关分析
拟南芥突变体的相关研究遗传学摘要:本文列举了利用正向遗传法对拟南芥突变体的筛选、遗传群体的初步遗传群体及初步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基因的图位克隆、遗传分析及相关基因的功能分析的流程,为拟南芥的研究提供更明确更清晰的思路。
关键词:拟南芥突变体;筛选;图位克隆;功能分析1 拟南芥突变体的筛选拟南芥是十字花科拟南芥属植物,近年来拟南芥以其个体小、生长周期短以及基因组小等特点而成为分子遗传学研究的模式植物。
拟南芥的另一优点是很容易被诱变,目前已从拟南芥中分离得到了几千种突变体,这些突变体的获得为揭示植物生长发育规律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拟南芥突变体的筛选已成为许多重要理论问题得以解决的前提,而筛选方法是突变体筛选成败的关键。
这里拟南芥耐低钾突变体的筛选为例,介绍一种简单、灵敏、通用的拟南芥突变体的筛选方法。
1.1植物材料诱变以拟南芥为材料,诱变方法如下:称取250mg(约5000粒)野生型种子置于50ml烧杯内并加入25ml 重蒸水,搅拌30 分钟;在4℃,下放置12小时后,把种子转移到盛30ml100mmol/L 磷酸缓冲液(PH6.5)的100ml三角瓶中,加入0.2%(V / V)的甲基磺酸乙酯(EMS),封口后放在水浴(25℃)振荡器上振荡12h。
然后用50ml 蒸馏水漂洗种子4 次,每次15min。
将漂洗好的种子置于4℃下春化3天后种植。
1.2诱变植株培养将经EMS诱变处理后的拟南芥种子(M1)播种于1/4Hoagland 营养液浸透的混有蛭石的营养土中,然后覆膜保湿。
18-22℃、光照强度120umol/m2s-1、光周期16h/8h条件下培养,待种子成熟后分行采收种子。
1.3 突变体的筛选拟南芥种子用0.5 %(v/ v)次氯酸钠加0.1%(v/ v)Tri-tonX-100表面消毒10 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3遍。
接种前种子与0.4%(w/ v)低熔点琼脂糖混和,然后用吸管将种子吸出,成行地涂于MS 培养基上;将培养皿置于4℃冰箱春化48小时,之后转入光照培养,培养皿垂直放置。
一种获得植物突变体的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获得植物突变体的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黄长玲,王红武,刘志芳,吴宇锦申请号:CN201110115350.9
申请日:20110505
公开号:CN102239799A
公开日:
20111116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获得植物突变体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收集出发植物花粉,将所述花粉和蔗糖水溶液混合,得到花粉悬浮液;2)将步骤1)得到的花粉悬浮液进行超声,得到含有突变花粉的悬浮液;3)将步骤2)得到的含有突变花粉的悬浮液中的花粉涂抹在所述出发植物雌穗的花丝上,得到授粉后植物;所述授粉后植物经生长、结实,收获种子,得到含有植物突变体的植物库。
本发明的实验证明,本发明的方法具有如下优点:操作简单,耗时少,整个操作过程在2个小时以内,同时,可一次大量处理植株果穗(100-300果穗/次)。
申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地址: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9-12-11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9CB118400)作者简介:郭建秋(1972-),男,河南新安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大豆品质改良利用研究。
E-ma il:guojianqiu.2008@植物突变体库的构建及突变体检测研究进展郭建秋,雷全奎,杨小兰,马 雯,张向召(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河南洛阳471022)摘要:突变体是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材料,为此,介绍了创造突变体的方法,特别是理化诱变方法以及突变体的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植物突变体;构建;检测方法中图分类号:Q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268(2010)06-0150-06 随着大量基因序列和EST 资料的积累,后基因组时代诞生了。
功能基因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的重点研究内容,主要研究生物有机体内各种基因的生物学功能,进而了解所有基因如何协调发挥作用,完成一系列的生长发育过程。
要精确了解每个基因的功能及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必须分析单个基因和多个基因的突变表型以及它们的时空表达剖面。
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创新开发,分析鉴定基因功能的方法越来越多,并逐渐形成功能基因组学的分支学科。
目前已经发展了多种分析鉴定基因功能的方法,其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构建饱和的基因突变体库,通过突变体分析鉴定基因功能。
因此,突变体库的构建是功能基因组学的基础。
为此,综述了创造突变体的方法以及突变体的检测筛选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1 创造突变体的方法突变体库有不同的分类方法[1]。
按照产生突变体的方法大致可分为自发突变体库、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突变体库、理化诱变突变体库和插入突变体库4类。
1.1 自发突变自发突变是指自然条件下发生的突变,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是自然进化的基础。
自发突变为人类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研究材料。
李玮等[2]在芥菜型油菜品系L638-g 中发现了几株无致死效应的天然叶片黄化突变体,并研究揭示了该突变体的黄化机理及生物学特性。
在水稻中,矮秆突变株的发现揭开了矮化育种的序幕;细胞质雄性不育株的发现使水稻三系法杂种优势的利用成为现实;而光(温)敏核不育株的发现则为采用两系法利用水稻亚种间的杂种优势铺平了道路。
但是自发突变的频率很低,在高等生物中,大约10万个到1亿个生殖细胞中才会有1个生殖细胞发生突变,且许多突变通过表型无法鉴定而丢失,很难进行系统收集。
即使获得了感兴趣的突变株,要分离突变基因并进一步鉴定其功能也是相当困难的,因为自发突变体的遗传背景非常复杂。
1.2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是组织培养中的普遍现象,泛指在细胞、组织和器官培养过程中,培养细胞和再生植株中产生的遗传变异,又可细分为自发无性系变异和诱发无性系变异。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产生没有种属特异性,出现的频率一般比较高[3,4]。
其变异频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提高,且结合化学诱变和利用选择压力进行细胞突变体筛选可实现一定程度的定向诱变[5-7]。
植物通过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可产生一系列有益的新性状,对植物品种改良和选育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但近年来的遗传转化实践表明,经历组织培养和再生阶段后,常表现出一些非目的性状的变异,其原因属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还是外源基因的插入诱变,往往很难确定[8]。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已在农作物的育种中广泛应用,并已获得了抗逆、可遗传的新品系[5]。
赵成章等[9,10]从水稻幼胚愈伤组织中,筛选出一些早熟、矮秆、千粒重高的新品系。
孙立华等[11]获得了抗水稻白叶枯病的150水稻新品系。
凌定厚等[12]得到了抗胡麻叶斑病的水稻品系。
林定波等[13]曾以脯氨酸作为选择压,筛选到了抗寒的柑橘植株,其抗寒性比对照显著增加,并发现抗寒植株叶片中脯氨酸、亮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均比对照增加2倍以上。
在草坪草育种上也有应用,如Sm ith和Quesenberr y[14]利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方法获得了红三叶的新种质资源,其再生能力显著提高;Cro ug han等[15]获得了狗牙根的新种质Br azos-R3,对秋季黏虫Sp odop ter a f r ug i-p er da具有显著抗性。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显著特点,一是变异频率高,一般为1%~3%,最高可达25%~100%;二是致死和不利的变异频率低;三是嵌合体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变异稳定快;四是性状变异广泛[3]。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遗传基础主要包括染色体畸变[16,17]、基因突变、基因扩增和丢失、DNA 甲基化[18]和转座子激活[8,19]等方面。
此外,重组自交系(RILs)、双单倍体群体(DH)和近等基因系(NILs)等群体中也可找到可供利用的突变体,在基因功能鉴定上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3 理化诱变1.3.1 化学诱变 化学诱变是用化学诱变剂处理植物材料,以诱发遗传物质的突变,从而引起形态变异,然后根据育种目标,对这些变异进行鉴定、培育和选择,最终得到目标变异株。
目前最常用的化学诱变剂是甲基磺酸乙脂(EM S)。
陈忠明等[20]利用EM S处理水稻93-11,构建了包含271个家系的突变体库。
Lee等[7]已在水稻上获得14000个EM S突变群体。
魏玉昌等[21]用不同浓度的化学诱变剂EM S处理大豆合子,M2出现的突变类型较多,比较明显的有晚熟、黄化、矮化、半不孕等类型。
王瑾等[22]用EM S处理抗旱性差的小麦品种豫麦49号和周麦17的花药愈伤组织和幼胚愈伤组织,得到13株抗旱突变体。
1.3.2 物理诱变 在辐射诱变育种的半个多世纪发展过程中,采用的辐射技术和方法越来越多。
辐射源由X射线、 射线、热中子、激光发展到离子束、空间诱变等。
电离辐射主要包括 射线、X射线、中子等,其中应用最多的是 射线和X射线。
这些射线由于能量高、穿透力强,可以使原子的内层电子激活释放,致使原子呈离子化而可与其他原子或分子结合,造成共价键断裂,形成染色体结构变异。
研究表明,染色体结构断裂的数量与离子化射线的剂量呈正相关,常见的结构变异主要是易位、倒位和缺失。
射线诱变效果稳定,诱变当代效果直观,现在许多试验中已经把 射线诱变作为与其他诱变方法比较的标准。
但是由于实际操作中,辐射的剂量往往难以控制,导致试验效果的重现性较差。
曹雪芸等[23]分别用X射线和 射线处理原冬6号、京冬8号和北京411等3个冬小麦种子,在后代中得到了矮丛、育性、穗型、芒性、穗长、株高、蜡质、生育期等多种突变类型。
夏璐等[24]分析由 射线诱导形成的质粒突变体的laz Z基因序列,发现碱基变异类型主要是颠换,且变异位点的分布不是随机的。
研究表明[25],热中子处理对大豆休眠种子的后代诱发突变较 射线和 射线的处理要丰富些,且突变率高,对早熟综合产量性状籽粒化学品质等均有独特的效果。
张圣君[26]用快中子、热中子、电子束分别处理8个水稻品种的种子,确定了3种诱变因素对水稻的半致死剂量和致死剂量,并从中选育出有价值的一些新品种(系)。
郭玉红等[27]用热中子照射杂交后代育成5个大豆新品种,其中黑农31及黑农32脂肪含量为23.1%和22.9%,为黑龙江省少有的大豆高油品种。
激光是一种相干性很强的单色射线,通过显微聚焦,激光微束可以聚焦成微米级光点,能准确地照射到事先选择好的细胞某一特定部位或某一细胞器,使细胞器或细胞组织产生选择性损伤或进行显微手术而不损伤临近部位的细胞器或组织,从而达到某一特定的研究目的。
激光诱变育种在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苏联、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研究较早,苏联育出早熟,含糖量、Vc含量、胡萝卜素均高的番茄新类型,还育出高产玉米,成果显著。
我国激光诱变育种始于1972年。
四川大学生物系首先进行激光处理油菜诱变育种研究,之后国内相继育成了油菜、番茄、黄瓜、菜豆、蚕豆等激光新品种[28]。
刘友杰[29]用H e-Ne激光照射水稻种子,发现激光照射可诱发核基因突变,如株型、株高、粒重、品质等性状变异,并可真实遗传。
伍育源等[30]采用功率密度为394mW/cm2的CO2激光照射蚕豆萌动种子,L2代植株高度、分枝数及结荚数等农艺性状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异。
离子束在生物技术上的应用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开创的新兴研究领域,已成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定向遗传育种的新方法、新途径。
离子束是指一束具有能量的带电粒子放射线,具有高传能线密度(LET)、尖锐的电离峰(Br ag g峰)及低氧增比,可精151确控制其入射深度和部位。
离子束物质能量的传递特征是:离子通过物质时,在物质中的局部引起高密度的电离和激发。
已有研究表明:离子注入与生物体相互作用存在峰值,在峰值范围内,注入离子与生物体相互作用是局部的、双重的和不易修复的。
因此,离子注入用于植物诱变有可能在损伤轻的情况下获得较高的突变率和较宽的突变谱[31]。
离子辐射与X、 、e(低LET)辐射相比在辐射生物学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1)离子辐射的电离密度大,是属于高传能线密度辐射(高LET),其产生的相对生物效应(RBE)也高。
(2)离子辐射的能量损失在小的区域内,故剂量集中度高,因而对生物体产生的总体生理损伤较小。
(3)离子辐射在物质中的射程末端产生布喇格(Brag g)峰效应(高电离密度率);此时的LET更大(其相对剂量也更大)。
同时也在物体中产生质量的沉积和电荷交换作用。
(4)低LET辐射(X、 、e)与生物体作用产生较多易修复的DNA 单链断裂;而高LEF辐射易产生较多的难以修复的DNA双链断裂,故其诱导的染色体畸变的有效性较低LET辐射高数倍[32]。
离子注入产生的生物效应的因素与辐射不同,荷能离子注入除了具有能量沉积引起机体损伤的特征外,还具有动量传递产生的级联损伤,表现为遗传物质的原子移位、重排或基因缺失,还有沉积离子、移位原子和本底元素复合反应造成的化学损伤以及电荷交换引起的生物分子电子转移造成的损伤。
因此,注入的荷电离子的电信号和所形成的微电场影响着生物体生命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和调控、细胞内外的能量交换、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并刺激损伤DNA的修复、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
低能离子用于遗传育种和遗传修饰的能量一般在30~50keV,注入剂量一般为1014~1017ions/cm2。
安徽省农科院利用离子束技术已育成早籼S9042、晚粳D9055、中粳63、晚粳M3122、早籼14、晚粳48和晚粳M1148共7个水稻新品种[33-36]。
甄卫军等[37]将离子束生物技术应用于谷氨酸高产菌株的选育,获得了产酸率比出发菌株提高2%以上的优良菌株2株。
虞龙等[38]和袁成凌等[39]分别用低能离子注入选育的Vc高产菌株和花生四烯酸(AA)产生菌,其发酵水平创国内外新高。
被业内专家喻为 自维生素C二步法发酵发明以来的重大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