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北省名师联盟高考地理一模试卷(有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湖北省名师联盟高考地理一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22.0分)
1.亚速海是世界上最浅的海,平均深度只有8米,海水盐度低,沿岸常年有海流,海
底地形平坦,冬季大幅封冻。

冬季盛行偏北风,西北部海区常有惊涛巨浪,景象十分壮观。

刻赤海峡是连接亚速海和黑海的通道,二战时建有铁路大桥,后因自然原因损毁,2018年俄罗斯新建的刻赤海峡公路两用大桥通车。

西部有狭长的沙嘴与锡瓦什湾相隔,锅瓦什湾大部分水体深度在0.5米到1米之间,海底有厚达5m的淤泥。

由于生物的作用,常散发出腐败的气味,夏季尤臭。

如图为亚速海及周边区域略图。

据此完成1~3题。

近百年来,亚速海的盐度发生了变化,关于其盐度变化及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变小全球变暖导致冰雪融水增多,补给水源增多
B. 变小经济发展排放的废水增多,稀释了海水
C. 变大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盐度增加
D. 变大生产活动中大量引水,海平面下降,黑海海水倒灌
2.亚速海是世界上最浅的海,平均深度只有8米,海水盐度低,沿岸常年有海流,海
底地形平坦,冬季大幅封冻。

冬季盛行偏北风,西北部海区常有惊涛巨浪,景象十分壮观。

刻赤海峡是连接亚速海和黑海的通道,二战时建有铁路大桥,后因自然原因损毁,2018年俄罗斯新建的刻赤海峡公路两用大桥通车。

西部有狭长的沙嘴与锡瓦什湾相隔,锅瓦什湾大部分水体深度在0.5米到1米之间,海底有厚达5m的淤泥。

由于生物的作用,常散发出腐败的气味,夏季尤臭。

如图为亚速海及周边区域略图。

据此完成1~3题。

二战时修建的刻赤海峡铁路大桥被损毁的原因,最可能是()
A. 因发生地震灾害而损毁
B. 由火山喷发的熔岩摧毁
C. 海水挟浮冰撞毁桥墩
D. 因泥沙淤泥积航道而废弃
3.亚速海是世界上最浅的海,平均深度只有8米,海水盐度低,沿岸常年有海流,海
底地形平坦,冬季大幅封冻。

冬季盛行偏北风,西北部海区常有惊涛巨浪,景象十分壮观。

刻赤海峡是连接亚速海和黑海的通道,二战时建有铁路大桥,后因自然原因损毁,2018年俄罗斯新建的刻赤海峡公路两用大桥通车。

西部有狭长的沙嘴与锡瓦什湾相隔,锅瓦什湾大部分水体深度在0.5米到1米之间,海底有厚达5m的淤泥。

由于生物的作用,常散发出腐败的气味,夏季尤臭。

如图为亚速海及周边区域略图。

据此完成1~3题。

关于夏季锡瓦什湾“尤臭”的自然原因,描述错误的是()
A. 夏季亚速海的洋流较弱
B. 夏季蒸发大,降水少,湾内水位浅
C. 夏季气温高,微生物生长活跃
D. 沙嘴阻挡了内外海水的交换
4.伏尔加河位于俄罗斯的西南部,是世界最长的内流河,向南注入里海。

如图示意伏
尔加河三角洲位置变化及里海水平面变化。

读图完成4~6题。

1900-1978年伏尔加河三角洲变化的特点有()
①面积不断增大②坡度逐渐减缓③增速先慢后快④春季增长最快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5.伏尔加河位于俄罗斯的西南部,是世界最长的内流河,向南注入里海。

如图示意伏
尔加河三角洲位置变化及里海水平面变化。

读图完成4~6题。

2000年该三角洲的前缘位置可能位于()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6.伏尔加河位于俄罗斯的西南部,是世界最长的内流河,向南注入里海。

如图示意伏
尔加河三角洲位置变化及里海水平面变化。

读图完成4~6题。

根据材料,可推测1900-1978年甲处砂体颗粒在垂直方向的排列特点大致为()
A. 中间粗、两端细
B. 上端粗、下端细
C. 下端粗、上端细
D. 两端粗、中间细
7.南宋都城临安城三面环山,一面临江,河流穿城而过;南宫北市,南北狭长,形似
“腰鼓”。

其选址与布局体现了与地形、水文、气候等自然要素的高度融合。

如图示意南宋临安城的位置及布局。

据此完成7~9题。

临安城选址于山环水绕之地,其主要原因是()
A. 气候适宜,可缓解热岛效应
B. 减少城市防御设施建设,利于防卫
C. 地势起伏和缓,可减轻洪涝灾害
D. 交通便利,便于对外贸易
8.南宋都城临安城三面环山,一面临江,河流穿城而过;南宫北市,南北狭长,形似
“腰鼓”。

其选址与布局体现了与地形、水文、气候等自然要素的高度融合。

如图示意南宋临安城的位置及布局。

据此完成7~9题。

当时的商业网点和住宅在布局上,最可能是()
A. 沿河分布
B. 沿城区界分布
C. 沿山麓分布
D. 沿湖分布
9.南宋都城临安城三面环山,一面临江,河流穿城而过;南宫北市,南北狭长,形似
“腰鼓”。

其选址与布局体现了与地形、水文、气候等自然要素的高度融合。

如图示意南宋临安城的位置及布局。

据此完成7~9题。

现在的临安(杭州市临安区)已成为杭州市的“硅谷”,这主要得益于()
A. 深厚的传统文化
B. 众多的高等院校
C. 较高的知名度
D. 优美的生态环境
10.“棒棒工”是对重庆市一个特定劳动群体的称呼。

他们爬坡上坎,以棍棒、绳索为
劳动工具,帮人搬运货物,为千家万户提供便利。

如图为1960--2020年重庆市棒棒工人口数量及年龄结构变化图(含预测),据此完成10~11题。

早期影响重庆市棒棒工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 气候
C. 河流
D. 植被
11.“棒棒工”是对重庆市一个特定劳动群体的称呼。

他们爬坡上坎,以棍棒、绳索为
劳动工具,帮人搬运货物,为千家万户提供便利。

如图为1960--2020年重庆市棒棒工人口数量及年龄结构变化图(含预测),据此完成10~11题。

造成2000年以来重庆市“棒棒工”从业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社会原因是()
A. 农村人口数量减少
B. 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的改善
C. 城市人口老龄化
D. 城市交通运输的改善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6.0分)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以武汉为中心引领长江经济带中
游城市群发展,将武汉确定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

近年来,武汉光谷已形成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产业集群,该城市从传统的“钢城”向“芯城”转型升级。

材料二:武汉附近的长江河道中沙洲众多,成因不同,消长不停。

受西晋“永嘉之乱”、唐“安史之乱”影响,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出现“洲渚日增,江流日狭”的现象。

材料三:如图为长江黄金水道布局示意图和武汉及周边地区略图。

(1)说出甲、乙两处沙洲的不同成因。

(2)简述材料二中“洲渚日增,江流日狭”的原因。

(3)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武汉成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优势条件。

(4)简述哪些区位因素的变化,促使武汉从“钢城”向“芯城”转变。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青海湖是一个构造断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面积约4583km2.湟鱼是青海湖特有的润游类珍稀鱼类,主要栖息在青海湖的西北部,生长缓慢、无鳞。

据专家介绍,距今20-200万年前成湖初期,青海湖与黄河水系相通,湖水通过东南部的河流泄入黄河,是一个外流湖;湟鱼的祖先是黄河鲤鱼,原本是有鳞的,随着湖泊环境的演变才逐渐退化的。

材料二:布哈河、沙柳河等河流是湟鱼润游的主要通道(如图)。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随着环青海湖地区的农业开发,在沙柳河、布哈河等河流及其支流上修建了许多河流大坝,并建设了许多农场。

由于河湖姜缩及人为滥捕等因素的影响,湟鱼数量锐减。

2014年青海省湟鱼救助中心通过人工繁殖在沿黄水库和农用水库成功实现了湟鱼网箱养殖,为增殖放流和恢复青海湖湟鱼资源量,开展湟鱼淡水全人工养殖奠定了基拙。

(1)分析湟鱼主要分布于青海湖西北部的自然原因。

(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推测湟鱼鳞片退化的原因。

(3)简述甲农场发展灌溉农业对湟鱼生长繁殖的不利影响。

(4)你是否赞成在当地进行大规模网箱养殖湟鱼,并说明其理由。

14.漫步在澳门鹅卵石铺就的街道和狭窄地像迷宫的小巷中,你总会发现一间菜馆,感
受到粤系与葡萄牙风味相融合了500年的味道。

2017年,澳门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美食之城”。

多元的饮食方式与餐馆正改变这个以赌博业为主的小岛。

凼仔村(如图)将废弃建筑加以改造,将其打造成现代美食之都;还有以中草药为主题的HerbalTreasures茶馆,将食物的乐趣与其整体治疗特性融为一体。

简述“美食之城”对当地社会发展的影响。

15.2019年4月28日,自然资源部发布的《2018年中国海平面公报》指出,我国海水
入侵等缓发性海洋灾害依然比较严重,海水入侵次数有所增加。

如图为海水入侵示意图。

说出沿海地区海水入侵的原因及危害。

-------- 答案及其解析 --------
1.答案:D
解析:解:A.该地受西风影响,多积雪融水,受冰川融化影响小,A不对。

B.经济发展排放废水使近海污染加剧,对盐度影响不大,B不对。

C.亚速海面积广阔,降水较多,有大量河流注入,蒸发对盐度影响不大,C不对。

D.根据材料,亚速海与黑海相通;由于有大量河流注入,且相对封闭,盐度低于黑海;人类用水致海平面下降,黑海水流入亚速海导致亚速海盐度变大,D正确。

故选:D。

亚速海是一个陆间海,西面为克里米亚半岛,北面为乌克兰而东面为俄罗斯。

只有刻赤海峡与黑海相连。

主要的河流有顿河和库班河。

这降低了海水的盐度和带来了沉积物。

亚速海地区年降水量600~800毫米,降水较多。

本题以亚速海的盐度变化为背景考查有关海水盐度的知识,难度一般。

解题关键是掌握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并结合区域特征进行分析解答。

2.答案:C
解析:解:根据材料“海水盐度低,沿岸常年有海流,海底地形平坦,冬季大幅封冻。

冬季盛行偏北风”,可知二战时修建的刻赤海峡铁路大桥被损毁的原因,最可能是海水挟浮冰撞毁桥墩。

故选:C。

刻赤海峡大桥横跨刻赤海峡,刻赤海峡是连接亚速海和黑海的通道,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因此冬季海水冰封。

该题目中等难度,考查了二战时修建的刻赤海峡铁路大桥被损毁的原因,解答该题关键在学生能从材料中较快的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

3.答案:A
解析:解:A、该地的海流常年存在,海流位于海湾以内的亚速海,对海湾“尤臭”影响较小,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B、“尤臭”说明气味难以扩散。

夏季蒸发量大,降水少,湾内水位更浅,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根据材料,“海底有厚达5米的淤泥,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常散发出腐败的气味,夏季尤臭。

”说明臭味主要来自水中淤泥以及沉积物的腐烂,夏季气温高,微生物生长活跃,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沙嘴阻挡了湾内外海水的交换,夏季风力较弱,稀释作用弱,臭味浓度大,难以扩散,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臭”的原因主要和淤泥、微生物有关。

夏季“尤”,即味更浓,原因和水少、风弱,自净能力弱有关。

本题以亚速海及周边区域略图为背景,考查了夏季锡瓦什湾“尤臭”的自然原因,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教材内容,能灵活调动运用。

4.答案:D
解析:解:从图中可以看出,1900~1978年伏尔加河三角洲面积不断扩大,主要是向东南方向扩展;从临海海平面的变化情况看,坡度总体趋向陡峭;三角洲面积先变快后变慢,春季增长最快,①④正确。

故选:D。

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5.答案:B
解析:解:由图可知,里海2000年的海平面高度与1920-1940年之间高度一致,所以2000年时该三角洲的前缘位置应位于1920-1940年位置之间,即乙处,B对。

甲处属于1900年位置,A错。

丙处属于1920年位置,C错。

丁处位于1940年位置,D错。

故选:B。

读图,根据里海海平面变化,分析2000年里海海平面高度,找出与它海平面高度相同的年份,该年份的三角洲位置,即是2000年三角洲的前缘位置。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获取关键信息,推导相关的地理现象。

6.答案:B
解析:解:读图分析可知,三角洲沉积越向下沉积越早,多为颗粒较大沉积物,越向上为后沉积的物质,颗粒较小,因此在垂直方向的排列特点为下端粗上端细,故答案选B。

故选:B。

沉积物颗粒的大小与流速关系密切。

一般来说,河流上、中游因坡降大,流速快,沉积物颗粒大;下游坡降和流速均小,沉积物颗粒细小。

河流中心流速大,岸边流速小(特别是凸岸),岸边的沉积物颗粒较中心的小。

在时间上,洪水期间因流速大,沉积的物质颗粒粗大;平水期流速小,沉积的物质颗粒细小,结果表现在沉积物垂直剖面中,粗、细沉积物成层分布。

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区域文化特征的相关知识。

7.答案:B
解析:解:临安当时还没有热岛效应,A错;
临安城为古城,三面环山,易守难攻,战略位置优越,可以减少城市防御设施建设,利于自卫。

一面环水,既可以为临安城提供充足的水源,又可以发展水运,加强临安城的对外联系,B对;
地势和缓对缓解洪涝灾害无益,C错;
该地仅一面环水,交通便利说法错,D错;
故选:B。

结合材料中的图可知,临安城的街区在北部,大运河流经临安城北部,河流是临安城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

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本题需要结合临安市的区域地理环境进行综合分析。

8.答案:A
解析:解: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当时“南宋都城临安城三面环山,一面临江,河流穿城而过”,因此临安城主要是在大河附近,主要沿河分布,所以A正确;
故选:A。

早期的城市一般布局在河流附近,因为这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同时便于防卫。

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考查了南宋商业网点和住宅的布局,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商业网点布局的相关知识。

9.答案:D
解析:解:杭州市的“硅谷”表示该地高新技术产业集聚,高新技术产业对科技人才交通和环境要求很高,对传统文化和知名度要求较低,因此排除A、C。

杭州的高等院校主要集中在下沙区、滨江区等地,临安区相对较少,因此排除B。

临安区临近西湖,山环水绕,具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布局,D符合题意。

故选:D。

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土地、水源、原料、运输、劳动力、市场、动力、政府政策等。

本题以南宋临安城的位置及布局为背景,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解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10.答案:A
解析:解:有材料可知,该地棒棒工主要是为人们“爬坡上坎”搬运货物的,说明该地地形崎岖,坡坎众多,为人们的日常货运增加了困难,故早期影响重庆市棒棒工出现的主要因素是地形,A正确。

故选:A。

人口流动通常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人口流动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本题以1960--2020年重庆市棒棒工人口数量及年龄结构变化图为背景,考查了重庆市“棒棒工”出现的原因,要求学生读图分析解决问题。

11.答案:D
解析:解:根据图示分析可知,2000年以来重庆市“棒棒工”从业人口迅速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随着重庆市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人力运输货物的业务减少,如港口、码头、车站等都实现了机械化装箱作业,使“棒棒工”的就业机会锐减,人口数量骤减;其次,许多家庭有了私家车,也不再需要“棒棒工”;第三是“棒棒工”工作环境较差,收入较少,以及现代化的摩托车和电动车载快递业的冲击,年轻的“棒棒工”选择改行转型等。

综合上述原因可知,城市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是造成2000年以来重庆市“棒棒工”就业人口迅速减少的主要社会原因。

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人口流动通常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人口流动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本题以1960--2020年重庆市棒棒工人口数量及年龄结构变化图为背景,考查了造成2000年以来重庆市“棒棒工”从业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社会原因,要求学生读图分析解决问题。

12.答案:解:(1)结合甲沙洲所在河道特征可以看出,沙洲上游河道自上而下逐渐变宽,河道变宽后,水面展开,河流流速减慢,上游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此沉积,形成甲沙洲。

乙沙洲附近河道弯曲因为河流侧蚀导致河道弯曲,乙沙洲所在一侧是河流凹岸,是被侵蚀的一侧,其沙洲形成主要原因不是河流沉积,而是河流洪水期,河流流量大、流速快,主流截弯取直形成新河道,原来的凸岸滩地变成江心洲。

(2)材料提到受西晋“永嘉之乱”、唐“安史之乱”,影响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洲渚是水中小块陆地,即沙洲。

洲渚日增,说明泥沙沉积严重,导致大量沙洲形成,原因应该是人口增加后,大量开荒种地,导致植被破坏,当地多低山丘陵,降水多,易引发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大,从而形成“洲渚日增,江流日狭”的现象。

(3)城市的形成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地势、河流、水源、交通(水路运输、陆路运输)。

从气候上分析,该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热量条件好,适宜农业的发展及人类的生产活动;从地形上分析,位于冲积平原地区,地势低平,农业发展条件优
越,有利于城市的扩展与城市规模的扩大;从河流上分析,长江支流多,流域面积大,水量丰富,有充足的水源条件;地处长江经济带,位于中部地区,便于联系东西部、南北方,经济地理位置优越;从交通上分析,交通线路密集,成网状分布,且交通通达度高,四通八达;位于长江干支流的沿岸,有利于发展水路运输;长江沿岸城市通过上海港与海洋相通,可以河海联运,对外交通便利;当地拥有众多知名高等院校,科研能力强;发展历史悠久,产业(工农业)基础好;国家政策支持。

(4)从“钢城”向“芯城”的转变体现了武汉由传统工业向高技术工业方向发展,应该是传统工业的衰落导致其发展方向变化。

结合世界钢铁工业区的发展历程可知:原料(铁矿石)和能源投入成本上升,导致生产成本上升;钢铁工业环境污染严重,中国注重环保,治污费用提高;钢铁市场需求变化,钢铁替代品出现,导致钢材等市场需求萎缩;高技术工业发展需要大量高技术人才、便捷的交通。

武汉经济发展较快,拥有众多知名高等院校,科技快速发展、劳动力素质;航空发展,空运能力的增强,高速交通线建设较快,交通便利。

这些促使武汉从“钢城”向“芯城”的转变。

故答案为:
(1)沙洲成因:甲沙洲处河道变宽,流速减缓,泥沙沉积而成;乙沙洲是丰水期或洪水期,主流截弯取直形成新河道,原来的凸岸滩地变成江心洲。

(2)增多的原因:南方人口增多(北方战乱、人口南迁),南方加大垦荒(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

(3)地处长江经济带,经济地理位置优越;位于铁路枢纽,地处长江黄金水道(或水陆交通便利);拥有众多知名高等院校,科研能力强;产业(工农业)基础好;政策支持。

(4)武汉科技快速发展、劳动力素质;环保要求提高;航空发展,空运能力的增强;原料和能源投入成本上升;市场需求变化(钢材等市场需求萎缩)。

解析:(1)沙洲的成因分析可以从河流流速、河道弯曲度和河流凹凸岸等方面分析。

(2)“洲渚日增,江流日狭”的原因分析可以从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角度分析。

(3)武汉成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优势条件可以从交通、市场、政策、工农业基础、科技等角度分析。

(4)促使武汉从“钢城”向“芯城”转变的原因分析可以结合鲁尔区转型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长江沙洲的成因、人口迁移的影响、武汉城市发展优势区位及工业转型的原因等知识点,获取图文中的有效信息即可。

13.答案:解:(1)有材料可知湟鱼祖先主要是湿河鯉鱼,湟河鯉鱼生长于河流,是外流河,因此湟鱼的生长应当靠近有河流注入的区域,有利于溯游回卵,青海湖的西北部有河流注入,还带来了大量的营养物质水域,水域较浅,光照充足,有利于湟鱼的生长和繁衍。

(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就是地形、气候、土壤、水文和生物。

湟鱼鳞片退化说明是其他因素在影响了生物片退化,说明鱼已经不需要用片,是因为河流变成了湖泊,淡水变成了咸水,归结地形原因就是地壳断裂下陷形成闭塞湖泊,气候蒸发旺盛,湖水盐度升高。

最后导致鱼的麟片退化。

(3)发展灌既农业会使河流水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影响鱼的洄游繁殖,同时修建了大坝也会影响鱼的洄游和繁殖,农场发展灌溉农业的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化肥和农药,造成河湖水污染,不利于湟鱼的生存和发展,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4)注意先表明态度后说明理由,赞成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缓解湟鱼数里大量减少的生态危机,同时适用于青海湖湖面大以及市场需求量大的特点,不赞成是有可能会导数该地区生态环境出现破坏,并且成本高、养殖期长。

注意角度回答要盲之有理。

故答案为:
(1)青海湖西北部人湖河流多,是徨鱼徊游的主要通道,徊游规模大,繁殖量大;人湖河流带来营养盐类,浮游生物较多,为徨鱼提供丰富饵料;青海湖西北部水域较浅,光照充足,水温高,利于鱼类生长。

(2)青海湖因断裂下陷成了闭塞湖;后来演变成咸水湖,为适应日渐盐涩的湖水,黄河鲤鱼的鳞片逐步退化。

(3)农业引水灌溉,河流水量减小甚至断流,影响徨鱼徊游繁殖;河流大坝阻挡徨鱼徊游路线;农业化肥、农药的施用,造成土壤和水域污染,导致鱼类死亡等;(2分)青海湖含盐量和碱度不断上升,徨鱼生存环境恶化。

(4)赞成。

青海湖湖面大,适宜大规模网箱养殖;徨鱼网箱养殖技术取得了突破;徨鱼的市场需求量大,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不赞成。

大规模网箱养殖会带来湖泊生态环境的破坏;网箱养殖投资大、成本高;徨鱼生长速度慢,养殖周期长,经济效益差。

解析:(1)湟鱼主要分布在青海湖西北部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湟鱼的生长习性分析,西北部有河流注入、水域浅、阳光充足等。

(2)青海湖海拔高,湖水低温缺氧,浮游生物少,湟鱼生长缓慢。

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等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生态恶化,使湟鱼减少。

(3)注意理解灌溉农业的根本就是需水量大,水会对生物产生的影响。

(4)网箱养殖起源于19世纪末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后传往世界各地。

上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了网箱养殖,由于网箱养殖具有投资少、产量高、可机动、见效快等特点,因此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在全国各地的湖泊及水库蓬勃发展。

本题以图文为背景,考查了湟鱼主要分布于青海湖西北部的自然原因、湟鱼鳞片退化的原因、灌溉农业对湟鱼生长繁殖的不利影响等,要求学生读图、析材料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

14.答案:解:“美食之城”将废弃建筑加以改造,从而推动旧城区改造,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多元的饮食方式与餐馆正改变这个以赌博业为主的小岛,加快第三产业升级转型,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澳门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美食之城”,有利于对澳门饮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提高国际知名度;将食物的乐趣与其整体治疗特性融为一体,打造绿色美食之旅,满足游客多元需求,扩大旅游市场。

故答案为:
推动旧城区改造,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第三产业升级转型,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有利于对澳门饮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提高国际知名度;打造绿色美食之旅,满足游客多元需求(扩大旅游市场)。

解析:“美食之城”对当地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从促进经济发展,带动产业发展,提高城市知名度等方面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考查“美食之城”对澳门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

15.答案:解:结合图示信息分析,沿海地区海水入侵的是由于海水的水位高于地下水的水位,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沿海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的水位低于海水的水位;二是由于降水减少,雨水补给地地下水的水量减少,导致水位低于海水的水位;三是由于全球气候的变化,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海水水位高于地下水的水位,进而导致海水入侵;海水入侵,会淹没沿海低地,影响沿海地区人们的生命安全,使人类被迫迁移;海水入侵,水无人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水质恶化,影响人类健康;海水入侵,会加剧沿海地区的土壤盐碱化,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影响农业生产等。

故答案为:
原因:降水减少,地下水补给减少;地下水过度开采,地下水水位降低(低于海平面);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

危害:引起土地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导致农业减产;使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