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十七世纪古典文学发展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文学作业
1.法国十七世纪古典文学发展历程
从文艺思潮上说,古典主义是十七世纪君主政体民族国家开始建立,资本主义渐趋发展的历史阶段产生的一种文艺思期。
以十七世纪的法国发展得最为完备,也出现于英国,德国、俄罗斯,在欧洲曾居支配地位。
它是由于学习古代、祟尚古代,模仿古代、以古代的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而得名的。
从政治和社会根源上考察,古典主义是商业资本发展时期的产物,以重商政策为基础.它服从于当时绝对君权的统治,是绝对君权政治在文学上的反映,也是当时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对封建王权暂时的迁就,妥协、让步的一种表现。
十七世纪的法国,正是处于君主专制的全盛时期,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条件尚未成熟。
这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掌权的时代,法国的商业资本高度发达,货币成了国民的主要财富。
代表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国王,为了推行重商政策,发展国外贸易,必须从教皇和旧贵族手中夺取政权,集中控制,压制地方贵族的分裂活动,开辟税源,鼓励海外殖民扩张,这就是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的由来。
当时的资产阶级正处于上升时期,二方面由于力量不够壮大,没有发展到足以推翻封建统治,夺取政权的地步,需要依附王权来发展资本主义。
另一方面,又不甘心于政治上的附庸地位,在思想上要求革命,提出了限制王权的要求。
因此,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之间暂时形成相互牵制,相互斗争的局面。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君主专制发生在一个过渡时期,那时旧封建等级趋于衰亡,中世纪市民等级正在形成现代资产阶级,斗争的任何一方尚未压倒另一方。
”而当时的王权就成了这两个阶级之间“表面上的调停人”。
从哲学上考察,古典主义是与唯理主义相适应的,它是在当时流行于整个西欧的唯理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
唯理主义以笛卡尔为代表,他主张一切以合乎情理为原则,主张抛弃传统偏见,反对中世纪的神学世界观,反对盲目信仰宗教权威和经院哲学,把理性看成是知识的唯一源泉。
认为感性材料会欺骗人们,只有通过理性才能认识世界。
这种唯理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它在古典主义中起了指导作用。
因此,古典主义也可称为文学上的唯理主义。
从古典主义思潮的源流发展上说,它最早产生在十七世纪的三、四十年代,盛行于六、七十年代,先后流行了两百年。
到了十八世纪开始衰落,古典主义从文艺思潮的内容走渐蜕变为一种单纯的文艺形式,文学史上称它为“拟古主义”或“假古典主义”。
这时,它就成为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和文学发展的一种极大障碍,最终被启蒙主义和浪漫主义思潮所击败。
在法国的古典主义文学中,戏剧方面最有成就,出现了三大戏剧家;悲剧作家有高乃依和拉辛,喜剧作家是莫里哀,莫里哀的代表作品有《伪君子》。
《悭吝人》等,他是十七世纪最有成就的喜剧家,但并不是最典型的古典主义者。
这位古典主义全盛时期的杰出喜剧作家,出生于巴黎一个经营宫廷陈设的富商家
庭。
从小痴迷于戏剧活动——从演出到编剧,以至于违背父亲的要求,不去从事父亲所安排社会时尚工作,创立“光耀剧团”,惨淡经营,并因负债而被指控入狱。
被父亲保释出狱后,仍不顾当时蔑视演戏的社会风气和家庭的反对,毅然离家出走,在外飘流了十多年。
由于他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编写演出了一系列很有影响的喜剧。
最后,莫里哀作为剧团的领导人重返巴黎,此后,他一直在巴黎进行创作演出直到《可笑的女才子》才获得成功。
纵观他的整个创作直到最后一个剧本《无病呻吟》,莫里哀的创作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创作奠基时期,主要是滑稽剧和情节喜剧。
主要作品:剧本《冒失鬼》
第二阶段:古典主义喜剧开创时期,主要是社会问题剧。
创作了一系列杰出讽刺喜剧:第一个剧目:《可笑的女才子》。
《妇人学堂》:标志着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形成,开了欧洲近代社会问题剧之先河。
第三阶段:全盛时期,也是他与教会和封建势力斗争最激烈的时期。
主要作品有:《伪君子》:揭露宗教骗子。
《恨世者》:讽刺贵族勾心斗角、虚伪做作。
《吝啬鬼》:嘲笑资产阶级贪婪、吝啬和虚荣。
取材于罗马喜剧普劳图斯。
《一坛黄金》:作品揭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拜金主义的本性。
作者用夸张讽刺的手法,成功塑造了“阿巴贡”这个典型的资产阶级守财奴形象。
《乔治"唐丹》:揭露了没落腐朽堕落的内幕和资产阶级的种种丑态。
第四阶段:创作晚期,轻松幽默的滑稽剧和芭蕾舞剧。
主要作品有:《醉心贵族的小市民》;《无病呻吟》;《史嘉本的诡计》:最富人民性的剧本之一。
用闹剧手法,赞扬了仆人史嘉本的智慧和胆识,嘲笑了上等人的昏庸、愚蠢显示出蔑视封建等级观念的民主倾向。
《伪君子》五幕诗体讽刺喜剧,代表了莫里哀一生创作的最高成就。
高乃依的代表作是《熙德》,这个悲剧在法国戏剧史上奠定了古典主义悲剧规范的基础。
中心内容是讲个人感情与理性的冲突,理性战胜了感情,保卫国家的职责与家庭封建义务的冲突,最后是封建的家庭义务,服从于更崇高的保卫祖国的义务,因而主角罗德里克率兵御敌,获“熙德”的称号。
高乃依共写了三十多个剧本,大部分是悲剧,也有少量的喜剧。
拉辛的代表作是《昂朵马格》,取材于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的两部悲剧《安德洛玛刻》和《特洛亚妇女》,体现了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的原则,按“三一律”表达,集中简练,世称它是最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
拉辛共写了十一部悲剧,一部喜剧,擅长于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显示了非凡的艺术才能。
古典主义文艺理论方面的代表是布瓦洛,著有《诗艺》一书,被普希金称为古典主义的《可兰经》。
这一文艺理论著作,继承并综合了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诗学》的观点,完整地提出了符合当时时代要求的古典主义理论,原文用诗歌形式衰达。
此外,寓言诗人拉·芳登,著有《寓言诗》十二卷,也颇有影响。
2.启蒙主义发展历程
启蒙运动: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文艺复兴之后近代人类的第二次思想解放。
1784年德国哲学家康德所著《什么是启蒙》指出,启蒙就是使人们脱离未成熟状态,把人们从迷信或偏见中解放出来。
启蒙运动的矛头直接指向“黑暗的中世纪”。
当代人即用“启蒙时代”这个概念,表明那是以光明驱逐黑暗的历史时代。
历史背景:17~18世纪的欧洲,处于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
随着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同腐朽的封建制度的矛盾日益尖锐,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反封建斗争此起彼伏。
在这种形势下,一批先进的思想家勇敢地高举理性的旗帜,批判封建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抨击中世纪的神学教条,清扫封建社会的传统和愚昧,幻想建立一个合乎理性的社会和国家。
同时,随着近代科学技术和理论的发展,特别是英国科学家牛顿万有引力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同样可以应用到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中来。
启蒙运动涉及宗教、哲学、政治、经济、科学、史学、文学、美术等各个方面。
启蒙运动思想家们,最初用自然神论最后用无神论来反对上帝和宗教迷信,在哲学上以机械唯物论批判中世纪的经院哲学,经济上主张以自由放任对抗封建官僚机构的束缚,政治上以社会契约论否定王权神授,用理性的原则、自由平等的原则批驳中世纪的等级特权,用知识、科学启迪人们的愚昧无知、传统偏见,打破旧的风俗习惯,从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各种障碍,为建立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制度在思想上、理论上铺平道路。
历史概况:启蒙运动兴起于西欧,很快波及欧洲大多数国家,并影响到全世界,但其中心在法国。
荷兰:欧洲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宗教思想,因此启蒙运动思想家们首先把矛头指向宗教神学,而荷兰的思想家则为这一运动铺平了道路。
自然法学说的创立者格劳秀斯1625年发表巨著《论战争与和平法》,否认上帝的存在,提倡自然法,确立了国际法的标准。
他认为,法的原则不是导源于神,而是导源于人的本性;自然法万古长存,上帝也无法改变。
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斯宾诺莎所著《神学政治学论》、《知识改进论》、《伦理学》等,认为自然界不是神创造的,自然界本身就是神。
他和格劳秀斯在政治上都否定王权神授,认为国家的产生是由于人民联合起来缔结契约的结果。
英国:英国学者在启蒙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反对中世纪的经院哲学,肯定世界是物质的。
他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口号,强调发展自然科学的重要性。
著作有《学术的进步》、《新工具论》等。
机械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布斯著有《论人》、《利维坦》等书,反对王权神授论,提出社会契约学说。
他反对教皇和天主教,主张把教会置于国家和君主管辖之下,由国教管
制人民。
机械唯物主义经验论创始人洛克对启蒙运动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
他认为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是知识的源泉;反对王权神授,主张立法、行政、外交三权分立,拥护代议制政府,提倡自由和宽容。
主要著作有《政府论》等。
哲学家、历史学家赫伯特于1624年发表《论真理》,创立自然神学说,认为《圣经》荒诞无稽,理性是寻求真理最可靠的依据。
唯物主义哲学家普里斯特利于1769年发表的《论政府的首要原则以及政治、民事和宗教自由的性质》一书是18世纪自由思想的代表作,主张人民在政府中应有发言权,人民对自己的行为应有自主权,人民有为捍卫民主自由而进行革命的权利。
法国:18世纪法国还处在封建专制主义的黑暗统治下。
法国的思想家们考察了荷兰和英国的社会和政治制度,同英、荷学者切磋交流,把启蒙运动推向高峰。
法国启蒙运动的先驱者培尔于1697年编纂的《历史与批判辞典》,以全面怀疑的态度批判封建宗教,无情地驳斥正统的基督教信仰。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到英国考察,十分赞赏英国自由的社会政治制度。
他在《哲学书简》、《牛顿哲学原理》、《形而上学》等著作中,介绍牛顿和洛克的哲学,猛烈抨击天主教和基督教,提倡“君主和哲学家的联盟”,拥护开明专制制度,主张建立自由、平等、幸福的王国,反映了上层资产阶级的利益。
法国另一位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于1721年发表《波斯人信札》,猛烈抨击专制制度,认为专制主义统治下的法国是极不合理、极不公平的社会。
他所著《罗马盛衰原因论》,指出罗马共和国的盛衰不是神的意志,而是取决于统治者的贤明或腐朽,矛头直指路易十五统治下的法国。
他的另一部著作《论法的精神》,被伏尔泰誉为“理性和自由的法典”。
他提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学说,认为最理想的政治制度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经济学家杜尔哥1766年著《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指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理性进步的历史。
启蒙哲学家孔多塞著《人类精神进步史梗概》,把历史看作理性对无知和偏见进行斗争的历史,主张人类要不断前进,消灭阶级间的和民族间的不平等。
法国启蒙运动最突出的代表是以百科全书派为中心的一批唯物主义思想家。
霍尔巴赫为法国《百科全书》撰写376个条目。
他的《自然体系》一书对宗教进行无情的讽刺,《基督教真相》一书则指责基督教违反理性和自然。
爱尔维修于1758年发表《论精神》,攻击一切以宗教为基础的道德。
法国《百科全书》主编狄德罗终生为自由、真理和社会进步而奋斗,写了一系列唯物主义哲学著作。
1746年他发表《哲学思想录》,谴责暴君,对基督教进行了无情的抨击。
百科全书派的唯物主义有其时代的局限性。
他们是机械唯物论者,在解释社会问题时是唯心的。
法国启蒙运动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代表人物是卢梭。
他在《论人间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书中指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私有制。
但他并不主张废除私有制,只想建立一个没有贫富之分的社会。
他的名著《民约论》的基本思想是天赋人权、主权在民、自由平等,认为人民有起义反抗压迫者的权利。
在政治上他拥护共和国,其政治思想对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有重大影响。
社会主义的最初代表摩莱里和马布里也属于启蒙者之列。
摩莱里在《自然法典》一书中指出私有制是一切不平等和暴君的根源,幻想建立一个没有私有制、人人都有劳动权的理想社会。
马布里的代表作是《论法制和法的原理》,反对私有制下的贫富分化,认为只有恢复公有制才能消灭一切不良现象。
3.浪漫主义发展历程
浪漫主义是后发起于18世纪西欧的艺术性和创新运动。
一种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和风格,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史上的两大主要思潮。
浪漫主义一词源出南欧一些古罗马省府的语言和文学。
这些地区的不同方言原系拉丁语和当地方言混杂而成,后来发展成罗曼系语言。
在 11~12世纪,大量地方语言文学中的传奇故事和民谣就是用罗曼系语言写成的。
这些作品着重描写中世纪骑士的神奇事迹、侠义气概及其神秘非凡,具有这类特点的故事后来逐渐称为romance,即骑士故事或传奇故事。
作为创作方法和风格,浪漫主义在表现现实上,强调主观与主体性,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到创作的首位,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
古今中外的文艺创作自始就有这种特色。
如中国屈原、李白的诗歌和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德国的歌德和席勒、法国的雨果和乔治·桑、英国的拜伦和雪莱等人的作品都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作为文艺思潮,浪漫主义产生并风行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欧洲。
其时正值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要求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在政治上反抗封建主义的统治,在文学艺术上反对古典主义的束缚。
为适应这样的需要,浪漫主义思潮应运而生。
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精神最先出现在文学中。
在法国,浪漫主义的先驱者是卢梭,他宣扬感情至上和人的本性善良。
一批作家响应他的“回归自然”的口号,在创作中抒发对大自然的感受,描绘大自然的魅力,抒发对美好事物、自由理想和乡土的热爱追求和依恋。
法国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是夏多布里昂。
他的创作缅怀过去的理想,宣扬宗教的威力,表现出浓厚的消极思想与情绪。
1800年斯塔尔夫人发表了著作《论文学》,介绍了她对浪漫主义的观点。
在这部著作和另一部著作《论德国》中,她提出了浪漫主义民族主义的问题,奠定了法国浪漫主义的理论基础。
雨果出生于一个木匠世家,由于父亲参加法国大革命并成为拿破伦手下的将军,因而过着优越的生活。
早年思想倾向于保王主义,属于消极浪漫主义。
1830年以一部戏剧《欧那尼》奠定了他积极浪漫主义领袖的地位。
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等。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两部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封建统治下的法国社会现实,表现人民对奴役的反抗以及在反抗中体现出的人道主义精神。
其艺术特色表现为:对照原则。
真实与离奇相结合,浓烈的论证色彩。
语言热情、高昂。
雨果的作品气势恢宏,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表现了对中下层人民群众的深厚同情,是法国也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杰作。
乔治·桑表现空想社会主义理想,揭露金钱万能罪恶的小说在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中也属优秀作品。
然而,严格地说,浪漫主义还是起源于德国和英国。
浪漫主义最早的主要表现是德国的狂飙突进时期。
施莱格尔兄弟在18世纪最后几十年中成为德国浪漫主义
的领袖。
施莱格尔兄弟编辑的刊物《雅典娜神殿》,在推动浪漫主义运动的宣传和理论建设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被称为耶拿派浪漫主义。
他们要求个性解放,主张创作自由,提出打破各门艺术界限。
但他们的浪漫主义理论带有浓厚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宗教神秘主义色彩。
德国浪漫主义的另一个派别是海德堡派。
代表人物有阿尔尼姆、布伦坦诺和格林兄弟等人,重视民间文学,深入民间收集民歌和童话,对浪漫主义文学发展起过积极作用。
此外,霍夫曼、荷尔德林、海涅、歌德、席勒等人的创作也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英国浪漫主义的主要代表是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和骚塞。
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再版序言中把诗歌看作“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这篇序言后来成为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宣言。
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是拜伦、雪莱和济慈等人。
拜伦出生于贵族之家,为世袭议员,因两次在国会发表演讲而成为统治者的眼中钉,后亲自参加意大利烧炭党人的活动,英年早逝。
代表作有:《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东方叙事诗》、《曼弗雷德》等。
其主人公都充满反抗精神,被称作“拜伦式英雄”。
诗体小说《唐•璜》最为著名。
以唐•璜的经历为线索,揭露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罪恶。
唐•璜是一个在黑暗中挣扎的贵族青年形象,不同于作者笔下的“拜伦式英雄”。
雪莱出生于英国一个古老而显赫的贵族家庭,白幼具有叛逆精神,因而遭到来自本阶级的压制,但雪莱终生都在反压制中显示着自己的叛逆与抗争精神。
29岁时遇海难而死。
代表作有:《西风颂》、《解放的普罗米修斯》、《云雀》等。
《解放的普罗米修斯》通过古老的神话故事表现作者对暴政的控诉和对美好未来的希望。
主人公普罗米修斯为社会理想的象征,是为了人类的利益不屈不挠的斗土和勇士。
宙斯为社会暴政的象征,是“神圣同盟”与封建王权的结合体哈德斯:社会规律与必然性的象征。
拜伦、雪莱和济慈等人抨击封建教会势力,表现出争取自由和进步的民主倾向,在艺术上发展和丰富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形式和格律。
小说中的代表司各特善于把历史事件和大胆想象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画面。
在西欧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和推动下,19世纪初俄国诗人茹科夫斯基打破古典主义规范,创作了许多优美的抒情诗和叙事诗,对俄国浪漫主义的兴起起了重要作用。
十二月党诗人和普希金、莱蒙托夫。
普希金出身于贵族之家,却十分同情十二月党人,创作了大量反抗封建专制的战斗诗篇,成为俄罗斯最伟大的人民诗人。
代表作有《上尉的女儿》、《驿站》、《叶甫盖尼•奥涅金》以及许多抒情诗。
《叶甫盖尼•奥涅金》通过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日常生活描写,表现了贵族生活的空虚、无聊,揭露了上流社会的种种恶习。
成功地塑造了“多余人”形象,从此俄国文学史上有了一个“多余人”形象系列。
十二月党诗人和普希金、莱蒙托夫的早期浪漫主义创作,充满了革命激情,讴歌反专制、争自由的思想,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卓越代表。
东欧浪漫主义文学以波兰革命诗人密茨凯维奇和匈牙利革命诗人裴多菲为代表,他们的创作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浓郁的民族特色。
19世纪中期以后,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逐步被现实主义文学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