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特论课后思考题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1)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概括的一般)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关系。
从本质上看,尽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但它们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都毫不动摇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它们坚持的都是马克思主义,同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点是完全一致,一脉相承的。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又是与时俱进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作为相对独立的理论形态,有着各自产生的历史条件、各自的针对性、各自的理论侧重点以及各自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但从联系的角度来看,后来形成的理论则是在前面理论基础上的新发展。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首先,这几大理论成果是有统一的世界观、方法论贯穿其中的,而实事求是是这几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其次,它们辩证地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最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一切从本
国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
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 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这个精髓,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规划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一系列以“两手抓”为重要内容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这个精髓. 构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提出“三个代表”要求并把它同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贯彻这个精髓,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扎扎实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可以说,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所取得的理论和实践的重大成果。
都离不开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的坚持。
离开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的新局面的出现,也就不可能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把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第二章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答:(1)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①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
实现的。
无产阶级只有在其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
②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
无产阶级在同资产阶级建一战线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这是坚持领导权的基本策略。
③无产阶级要保持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必须建立和发展人民的革命武装力量,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
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④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4、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总是凭借着反革命暴力对革命人民实行残暴的镇压。
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
革命人民只有武装起来,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三个法宝相互联系、辩证统一。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第四章
3、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与那些经验教训?
教材P87-90,共六点
第五章
3、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统一?
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把二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统一起来。
第二,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不可分割。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一方面必须充分认识四项基本原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进程中不断获得新的内容,另一方面又必须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第三,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
"
第六章
2、为什么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2)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的内在要求。
只有不断发展生产力,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创造出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才能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3)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4)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我们只有不断的发展生产力,才能解决现存的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这一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才能平衡发展进步。
5、如何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教材P122-1124
第七章
1、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1)改革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的实质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各种具体制度,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3),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根本途径."不改革,不进行体制创新,很多问题的解决就没有出路.
4、如何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
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决定性作用不仅在于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还要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
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
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
在中国目前正处于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过渡的阶段,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稳定是前提,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改革和发展要始终注意适应国情和社会的承受能力,要统筹安排改革和发展的举措,以保持稳定,促进改革和发展。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要做到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第八章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形成有何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理论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是深刻总结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顺应国际国内大势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提出来的。
“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领域,抓住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方面,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2)现实意义:我们党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从最初的“两手抓”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不断丰富、日趋完善的生动历程,标志着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
3、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4、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极其相互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
荣辱观。
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建设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把这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
过程,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使之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
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5、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
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方面。
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思想道德建设解
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的问题。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教育和科学对于
提高民族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发展教
育和科学,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加强文化建设、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7、谈谈如何正确理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关系?
总体来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
生态文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建设的基础,五者却又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都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建设离不开生态文明的建设,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只有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十章
3、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也符合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第十一章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1)坚持一切为人民服务。
党的十八大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原因,或称依据:第一,一切为人民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
第二,一切为了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
第三,一切为了人民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2)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原因或依据是:第一,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
第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第三,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3)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始终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取向。
第一,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
第二,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进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进程。
这两个历史过程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
第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第十二章
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1)坚持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着力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
(2)坚持以鲜明用人导向为重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
(3)坚持以抓基层打基础为重点筑牢为民执政的基石,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4)坚持以联系服务群众为重点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着力形成优良作风凝聚党心民心。
(5)坚持以完善惩防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着力保持良好执政形象。
4、如何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就是要以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为目标,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新发展为指导,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党自身发展的实际为依据,致力于培养和塑造善于不断学习、忠诚服务人民、坚持改革创新的政党品质、组织架构和执政方式,并在实践中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按照十八大关于党的建设部署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当前应重点明确以下基本要求:
(一)必须进一步深刻认识建设“三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科学意涵,提高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自觉性、坚定性
(二)必须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实现党的建设顶层设计、长远规划和阶段性任务的有机统一
(三)必须从解决当前党的建设突出问题入手,在解决问题中扎实推进“三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工作
(四)必须与全面深化改革同步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为建设“三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供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