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

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
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

人教新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

命题设计:刘加军

一.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20分,每个0.5分)

1. 秦伯说(通__ __,________)

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 ___,________)

3.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通__ __,________)

4.距关,毋内诸侯(通 ___,_______ _)

5.要项伯(通_ ___,________)

6.不敢倍德(通__ __,_____ ___)

7.令将军与臣有郤(通__ __,________) 8.燕王拜送于庭(通__ __,________)

9.悟言一室之内(通__ __,________) 10.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__ __,________)

11.山川相缪(通__ __,________) 12.举匏樽以相属(通__ __,________)

13.杯盘狼籍(通__ __,________) 14.士之耽兮,犹可说也(通__ __,________)

15.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通__ __,________) 16.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通__ __,________)

17.偭规矩而改错(通__ __,________) 18.忳郁邑余侘傺兮(通__ __,________)

19.何方圜之能周兮(通__ __,________) 20.进不入以离尤兮(通__ __,________)

21.芳菲菲其弥章(通__ __,________) 22.终老不复取(通__ __,________)

23.曲终收拨当心画(通__ __,______) 2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__ ,_____)

25.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__ __,________) 2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__ __,________)

27.君子生非异也(通__ __,______) 28.合从缔交(通__ __,

________)

29.秦有余力而制其弊(通__ __,________) 30.始皇既没(通__ __,

________)

31.而倔起阡陌之中(通__ __,________) 32.赢粮而景从(通__ __,________)

33.或师焉,或不焉(通__ __,________) 34.与旃毛并咽。(通_ __,_____)

35.空自苦亡人之地。(通 __,____) 36.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通__,_____)

37.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通__ __,______)38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通__ __,________)

39.此小大之辩也(通__ __,________) 40.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通__ __,________)

二.标出句中古今异义的词语,并解释其在句中的意思。(20分,每个0.5分)1.行李之往来(___________ )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__________)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___________) 4.持千金之资币物(___________)5.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__________) 6.诸郎中执兵

(______________)

7.沛公居山东时(______________) 8.约为婚姻(_______________)9.将军战河北(____________) 10. 而伤长者之

意(_________ )

11.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________ ) 12.怨灵修之浩荡兮(__________)13.吾独穷困乎此时(__________) 14.可怜体无比(___________)15.本自无教训(___________) 16.感君区区怀(___________)17.蹑履相逢迎(___________) 18.叶叶相交通(___________)19.多谢后世人(___________) 20.亦将有感于斯文(___________) 21.徘徊于斗牛之间(___________) 22.于是饮酒乐甚(___________)23.凌万顷之茫然(___________) 24.于是余有叹焉(___________) 25.因为长句(___________) 26.暮去朝来颜色故

(___________)

27.老大嫁作商人妇(___________) 28.凄凄不是向前声

(___________)

29.用心一也(___________) 30.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________)

31.古之学者必有师。(___________) 3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___________)

33.吾从而师之(___________) 34.请指示

王(___________)

3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亲戚。(______) 36.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

近(________)

37.武等实在(___________) 38.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___________)

39.汉亦留之以相当(_________) 40.以货物与常(___________)

三.标出些列句中活用的词,指出其活用类型并加以解释(25分,每个0.5分)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2.邻之厚,君之薄也

()

3.越国以鄙远() 4朝济而夕设版焉

()

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6.又前而为歌曰

()

7 乃朝服,设九宾() 8.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

9.使使以闻大王() 10箕踞以骂曰

()

11. 其人居远() 12 皆白衣冠以送之

()

13.群臣怪之() 14.范增数目项王

()

15.吾得兄事之() 16从百余骑

()

17.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18.高余冠之岌岌兮

()

19.孔雀东南飞() 20.手巾掩口啼

()

21.死生亦大矣() 22.齐彭殇为妄作

()

2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24.舞幽壑之潜蛟

()

25.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26.有泉侧出

()

27.火尚足以明也() 28.后世之谬其传

()

29.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30养生丧死无憾矣

()

3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2。序八州而朝同列()33.外连横而斗诸侯() 34.却匈奴七百余里()35.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36.以愚黔首

()

37.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8.舍相如广成传。

()

39.大王必欲急臣() 40.尽归汉使路充国

等。()

41.欲因此时降武。() 42.单于壮其

节。()

43.反欲斗两主。() 44. 乐琴书以消忧()45.眄庭柯以怡颜() 46.窜梁鸿于海曲

()

47.襟三江而带五湖() 48.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49.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50.则刘病日笃()四.文言句式:

(一)指出下列文言句式或固定结构的特点。(15分,每个0.5分)

1.俟我于城隅()

2. 秋以为期

()

3. 为仲卿母所遣()

4. 但闻悲鸟号古木

()

5.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6.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7. 则又何羡乎() 8. 客有吹洞箫者

()

9. 之二虫又何知() 10. 而彼且奚适也?

()

11. 彼且恶乎待哉!() 12.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13.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14. 未之有也()

15. 不拘于时() 16.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7. 具告以事() 18. 籍何以至此

()

19. 何辞为() 20. 吾属今为之虏矣

()

21. 今臣亡国贱俘() 22. 具以表闻()23.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24.人不敢与忤视。

()

25.长余佩之陆离。() 26.送客湓浦口

()

27.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28.大王见臣列

观()

29.子卿尚复谁为乎?() 30.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二)选择题:(10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以乱易整,不武。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B.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刘备天下枭雄

C此余之所得也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2.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子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既自以心为形役 D.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

3.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何为其然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虽欲报恩将安归

C.沛公安在大王来何操

D.胡为乎遑遑欲何之求人可使报秦者。

4.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卿欲何言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③吾属今为之虏矣④不然,籍何以至此

⑤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⑥其致一也⑦子卿尚复谁为

乎⑧见犯乃死

A.①④/②③⑥/⑤⑦⑧ B.①④⑦/②③/⑤⑥⑧C.①④②③⑥/⑤⑦⑧ D.①④⑦/②⑥/③⑤⑧

5.下列句子中都省略了介词“于”的一组是:()

A.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B.沛公欲王关中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C.人不敢与忤视。悟言一室之内

D.遂与秦王会渑池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6.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A.夫晋,何厌之有不吾知其亦已兮

B.今日之事何如不能喻之于怀

C.何为其然也凌万顷之茫然

D.何以复加。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7.下列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句是:()

A.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B.、怀帝阍而不见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D.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8.下列句子不属于定语后置的一项是:()

A.高余冠之岌岌兮 B.怨灵修之浩荡兮

C. 凌万顷之茫然

D.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9. 下列句中省略宾语的一句是:()

A.谨拜表以闻 B.少仕伪朝

C.请奉盆缶秦王。 D.秦王购之金千斤10.下列句中句式与其他不同的一句是:()

A.锄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 B.相与枕藉乎舟中C.渺渺兮予怀 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五.文言虚词(11分,每个1分。)

1.下列各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吾尝终日而思矣”的“而”字相同的一项是:()

A. 犹且从师而问焉。

B.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C.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2.下列句中“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A.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 B.不足为外人道也C.公为我献之 D.吾属今为之虏矣

3.下列句中“且”与“犹且从师而问焉”中的“且”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B.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C. 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D. 且适南冥也

4.下列句中“乎”字用法和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B.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也

D. 知不可乎骤得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纵一苇之所如何陋之有?

B.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C.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D. 作师说以贻之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6.下列句中“之”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A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C. 及其所之既倦

D.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7.下列句中“以”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 以五十步笑百步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C. 申之以孝悌之义

D.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8.与“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中“于”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不拘于时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如因而厚遇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今者出,未辞也

C. 顷之,持一象笏至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盘盘焉,囷囷焉犹且从师而问焉

B.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C.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

D. 且为之奈何?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11.下列句中“其”与“则齐国其庶几乎”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D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六.一词多义辨析(11分,每个1分)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A.而燕见陵之耻除矣 B.君既若见

C.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D.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2. 与“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谢”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B.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C.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D.乃令张良留谢

3.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C.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4. 与“不负众望”的“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秦贪,负其强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决负约不偿城

5.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B.君何以知燕王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不吾知其亦已兮

6.与“顾吾念之,强秦不敢加兵于赵者”的“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君臣相顾,泣下沾襟 B.顾计不知所出耳C.荆轲顾笑武阳 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7. 与“相见常日稀”的“相”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久久莫相忘 B.儿已薄禄相

C.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8.与“无所适从”的“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B.处分适兄意

C.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D.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9 .与“收天下之兵”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B.赵奢之伦制其兵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D.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10. 与“唯兄嫂是依”的“是”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觉今是而昨非 B.是以区区不能能废远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D.唯予马首是瞻

11.下列词语解释解释正确的一项: ( )

A.静言思之言:说 B忍尤而攘诟尤:责难

C.进不入以离尤兮离:离开 D虞常果引张胜引:带领

七.断句与翻译:

(一)断句训练(8分,用“|”断开即可,每句2分,错两处扣1分。)

1.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2. 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

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

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

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4.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二)翻译:(10分,每句2分。)

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3.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测试参考答案

一.通假字

1.(说,通“悦”)

2.(“振”通“震”)

3.(“卒”通“猝”,突然)

4. (“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5. (“要”通“邀”,邀请)

6.(“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7. (“郤”通“隙”,隔阂、嫌怨)

8. (“庭”通“廷”,朝堂。) 9.通“晤”,面对面。 10.通“凭”,凭借

11.通“缭”,盘绕。 12.通“嘱”,劝请。 13.通“藉”,狼藉。 14.脱,脱身。

15.畔,边岸。 16.暮,晚,末。 17.措,措施。 18.郁悒,忧愁苦闷。19.圆,圆形的穿孔。 20.罹,遭受。 21.彰。明显。 22.娶,娶亲。

23.通“划”,用拨子拨。 24.颁,通“斑”,花白。 25. 涂,通“途”,道路。

26. 知,通“智”,智慧。 27。生,通“性”,资质,禀赋。

28. 从,通“纵”。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29.弊,通“敝”,困顿,失败。

30. 没,通“殁”,死。 31. 倔,通“崛”,崛起。 32. 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33. 不,通“否”。 34. 旃通毡,毛织的毡毯。 35. 亡通无,没有。

36. 女通汝,你。畔通叛。 37. 禽通擒,捉拿。 38. 闵通悯,忧患。

39.辩通辨,分别。 40.销通消,消散。

二.古今异义

1.(行李:出行的人)

2.(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3.(夫人:那人)

4. 币:礼品

5.偏袒:袒露一只臂膀

6.郎中:宫廷的侍卫

7.山东:崤山以东 8.婚姻:结为儿女亲家 9.河北:黄河以北

10.长者:品德高尚之人。 11. 遇:对待。深:刻毒。 12.浩荡:荒唐,没有原则。

13.穷困:走投无路。 14.可怜:可爱。 15教训:教养。 16.区区:真情挚意。

17.逢迎:迎接。 18.交通:交错相通,连接。 19.多谢:多多劝告。

20.斯文:这篇文章 21.斗牛:斗宿和牛宿 22.于是:在这时

23.茫然:旷远的样子 24.于是:对这件事 25.因为:因此创作。

26.颜色:神态、脸色、姿容。 27.老大:年龄大。 28.向前:从前,刚才。

29.用心:因为心思。 30.以致:用来招致。 31.学者:求学的人。

32.不必:不一定。 33.从而:跟从并且。 34.指示:指点给……看。

35.亲戚:父母家人。 36.亲近:成为皇帝亲近之臣。 37.实在:确实活着。

38.虚心:不抱成见。 39. 相当:抵押。 40. 货物:财物。

三.活用的词

1 (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2.(“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3.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4 (“朝”、“夕”,名词活用作状语,在早晨、在傍晚)

5(“东”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封,名词活用作动词,扩展疆界。)

6.(前:名词当动词,上前)

7.(朝服:名词作动词,穿起上朝的衣服)

8.(迟:意动用法,认为……迟缓)

9.(闻:使动用法,使……听到)

10.(箕踞:名词当状语,像簸箕一样) 11. (远:形容词当名词,远方)

12.(衣冠:名词当动词,穿衣戴帽) 13.(怪:意动用法,认为……奇怪)

14. (使眼色) 15. (象对待兄长那样) 16. (使……跟从)

17.(使……停止,制止) 18.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加高。

19.名作状,向东南方。 20.名作状,用手巾。 21.形作名,大事

2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相等. 23.名作动,打渔砍柴

24.使动用法,使……起舞 25.名作动,筑舍定居 26.名作状,从旁边

27.形作动,照明 28.形作动,弄错 29. 衣,名词作动词,穿上

30.丧,名作动,为……办丧事 31.日,名作状,在每天 32.序,名作动,排列座次

33.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34.却,使动用法,使……退却

35.小弱,形作动,变小变弱 36.愚,使动用法,使……愚笨

37. 先/后形→意动以……为先(后) 38.舍,名词→动词安置住宿

39.急→使动,使我急→逼迫我。 40. 归,使动,使……回去。

41. 降,使动,使……投降。 42. 壮,意动,认为……壮,钦佩。

43.斗,使动,使……争斗。 44. 乐,意动,以……为乐,琴书:名作动,抚琴、读书

45. 怡:使……愉快 46. 窜,使动用法,使……出走

47.襟、带: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48. 腾、起:使动,使……腾空,使……起舞

49。南,名作动,向南飞。 50. 日:名作状,一天天地

四.文言句式:

(一)指出下列文言句式或固定结构的特点。

1. 介词短语后置句

2. 宾语前置

3. 被动句

4. 省略句,“号”后省“于”

5. 宾语前置

6. 判断句

7. 宾语前置句

8. 定语后置句

9. 宾语前置句 10. 宾语前置句 11. 宾语前置句 12. 介词宾语前置句

13. 判断句 14. 宾语前置句 15. 被动句 16. 宾语前置句

17. 省略句,省宾语“之”,介宾短语后置句 18.介词宾语前置句

19. 宾语前置句,固定结构,何……为 20. 被动句 21. 判断句22. 省略句,省宾语“之” 23. 介词短语后置句 24. 省略句,省宾语“之”

25. 定语后置句 26.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27. 被动

句 28.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29. 宾语前置句 30. 介词短语后置句,于蛮夷为降虏,介宾前置,以何,动宾前置,见汝。

(二)选择题:

1.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是定语后置,其余为判断句。

2.A.其余被动句。

3.D.“求人可使报秦者”是定语后置。其他宾语前置。

4.D.①④⑦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②⑥判断句;③⑤⑧被动句。5.A.

6.A.(都是宾语前置, B第一句是宾语前置,第二句是介宾结构后置,C第一句宾语前置,第二句定语后置“;D第一句,宾语前置,第二句定语后置。) 7.C.“于”表动作涉及的对象,不表被动。

8.B.

9.A.谨拜表以闻(陛下)(省略宾语),B.少仕(于)伪朝(省略介词),C.请奉盆缶(于)秦王。(省略介词) D.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省略介词)10.C.主谓倒装,其他都是介词宾语前置。

五.文言虚词

1. B,表修饰。 A.承接关系 C. 表转折 D.表因果

2. D 介词,表被动。 A.因为 B.对,向 C.替,给

3.C尚且。A.并且B.暂且,姑且 D.将要

4. D,用在句中的停顿处,舒缓语气。A.于,在 B.于,在 C.于,在

5. C,词尾,“……的样子”。A.动词到/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B. 疑问代词,什么/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多么 D. 表目的关系,用来/表示因果关系,因为。

6. A,取消主为谓独立性。 B.定语后置标志 C.动词:到 D.代词,他

7. C,用,拿,介词。其他连词 A.表并列 B.修饰D. 因果。

8. B ,比。介词。 A.表被动 C.在 D.在……方面

9. D ,连词和,跟。A.趁此/经由,通过, B. 判断句中表提顿/用在“今”等时间词后面,起语气停顿作用,不译 C. 用在时间词,凑足音节/动词,到……去。

10.B 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 A.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他。 C. 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动词,像,好像 D.将,将要/暂且,姑且。

11.D.语气副词,表揣测语气,“恐怕”、“或许”。A,第一人称代词“自己”,B表示选择关系:是......还是......,C语气副词,祈使语气,“还是”。六.一词多义:

1.A.表被动,其他都是助词,表示对我。。。。。

2.A,道歉,认错。B告诉。C辞别。D告辞,辞谢。

3.C。爱惜,吝惜。A喜欢,爱好。C爱护,喜爱。D,隐蔽,躲藏

4. C,辜负,对不起。A使担负,使承受。B依仗,凭借。D违背

5.C,通“智”。A知道,懂得。B了解。D 理解,了解。

6.B.只是,表轻微转折。 A看。C回头。D副词,难道,却。

7.C互相。A表示单方面的“对我”。B面相、命相。D,辅助

8.D.到,往。A出嫁。B依照、按照。C享有。

9. C。兵器。A B军队。D用兵策略

10.D.宾语前置标志,无实义。A,正确。B这。C与“故”连用,译为“因此”。

11.B. A相当于“而”,C遭受,D。招供,供出。

七.断句与翻译:

(一)断句训练

1.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2.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

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4.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二)翻译:每句2分。

1.任凭小船随意飘荡,越过茫茫无际的万顷江面。

2.在异族那里投降做奴隶,要见你干什么?

3.姑且随着大自然的变化走向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值得怀疑!

4.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冠来给荆轲送行。到了易水边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

5.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常识大全讲解

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常识大全 本文题目: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常识大全 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应该说就具备了读懂文言文的基本条件,并且也的确能通部分文句,因为古今语法差异不大,句子的组合次序基本相同,如果真的对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掌握比较牢固,并能熟练地分析各种句子,那么文言百分之七十的常见句式也就能触类旁通了。但古今毕竟有异,例如,若不懂古汉语宾语前置的知识,就译不通“宋何罪之有”(《公输》)、“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晋文之事章》),用现代汉语语序“硬译”,则会译成:“什么罪的有?”“一支羽毛的不能举起,是不用力气。”这使人想起日本人说中国话。因此古汉语语法不但要学,而且要认真学。力量要放在古今语法歧异之处,即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所谓特殊句式。这些特殊句式是: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特殊语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一些固定格式等等。这些知识,随中学语文教材的学习,均能逐一接触到,这里强调几点: 1、可以借助虚词知识掌握文言句式。如“者”、“也”常用在判断句里;“哉”、“夫”常用来表感叹;“乎”、“与”、“邪”、“何”、“盍”、“孰”常用表疑问;“之”、“是”常用来表疑问;“之”、“是”常用来作句子倒装的标志等等。 2、要从与现代汉语的比较入手,掌握各种特殊语序句式的表示方法,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住这些形式。每一种形式要记一两个典型例句,以便类比判断。 3、背记一些固定的句式结构。如: “不亦……乎”?表反问,可译为“不是……吗?”(其中“亦”只起加强语气作用,可不译);

“无乃……乎?”表推测语气,比较委婉,可译为“恐怕……吗?”或者“莫非……吧?”; “得无……乎(耶)”表猜测、疑问语气,可译为“莫不是……吗?”“能不……吗?”或者“恐怕……吧?”; “如……何”、“若……何”、“奈……何”都表示疑问的格式,都可译为“把……怎么办?”、“拿……怎么样?”、“对……怎么样?”; “……孰与……”表示“与……相比,谁……”,常可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 “其……乎?”表猜测或反问语气,可译为“大概……吧?”、“难道……吗?”; “何……为?”表询问或反问,可译为“为什么……呢?”或“有什么……呢?”; “有以……”、“无以……”,前者可译为“有什么可以拿(用)来……”,后者可译为“没什么可以拿(用)来……”; “有所……”、“无所……”,其中“所”是助词,“所……”是“有、无”的宾语,所以前者可译为“有……的”,后者可译为“没有……的”。 了解古代文化常识是完整把握文言文内蕴的必经之路 语言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产物。文言文。不仅关涉着造字之源、句式之法、为文之妙,还包容着先哲之理、阴阳之变,乃至礼俗、宗法、地理、数术,更与古代历史密切相关。特别是先入我们中学教材的,又都是久传不衰的华章,其内蕴就更丰富、更深邃。那么,要准确理解古文文意,不具备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是不行的。我们在逐篇学习古文的过程中,要注意点滴积累,而且还要做必

高一英语必修4 unit1基础知识测试题(有答案)

高一英语必修4 Unit 1基础知识测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 一. 根据句意及所给单词或汉语提示,写出所缺词的正确形式。(每空1分,满分10分) 1. She spoke in ____________ of the project.(支持) 2. The police man began a __________ to reduce road accidents. (运动) 3. He tried to ___________his house with thick trees.(挡住光线) 4. She ___________ to the subject several times during her speech. (谈到) 5.I'm not going to ___________ with you tonight. (争论) 6. His recent ___________ puzzles me. (behave) 7. Since her ___________ she had wanted to work with animals in the forest. (child) 8. The educated professor is____________. (respect) 9. What made her succeed later on was the ___________ (kind) and _____________ (considerate) she showed to all her patients. 二.完成句子。(每空1分,满分15分) 1. He left America and prepared to_____ _____ _____ ______ 。(过新生活) 2. We've just ______ _______ an old friend.(偶遇) 3. We should not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manual labor.(瞧不起) 4. The chair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you, but she took it away. (为……准备) 5. Many uncomfortable thoughts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on her. (涌上心头) 三.单项填空。(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1.Only in this way ______ learn English well. A.I can B.can I C.I do D.do I ()2. Bitten twice,the postman refused to ______our letters unless we changed our dog. A. deliver B. inspire C. behave D. intend ()3. Some of the students have already learned enough English to __________ a conversation with a native English speaker. A.carry on B.keep on C.go on D. hold on ()4.We had wanted to finish our task by noon,but it didn’t quite __________. A.find out B.give out C.hand out D. work out ()5. Lucy has ________all of the goals she set for herself in high school. A.acquired B.finished C.concluded D. achieved ()6. Teachers should be __________ of our students’ feelings. And then they will trust us. A.anxious B.considerate C.delighted D.afraid ()7. Suddenly it ______ me how difficult it was for women to get medical training at that time. A.hit B.knocked C.occurred D. beat

人教版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 课文篇目《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一、一词多义 1数 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 一曲红绡不知数(名词,数量)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名词,技术)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动词,列举罪状,加以斥责) 而公子亲数存之(副词,屡次) 2趋 他日趋庭(动词,快走) 入而徐趋(动词,小步快走表示尊敬)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动词,趋向,奔向) 使者驰传督趋(动词,通“促”,催促)趋令销印(副词,通“促”赶快) 3除 除丞冼马(动词,任命,授职) 攘除奸凶(动词,清除)

4区区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拳拳) 然秦以区区之地,至万乘之势(形容词,少)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形容词,诚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形容词,愚拙,凡庸) 5卒 保卒余年(动词,终)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动词,士兵)卒成帝业(副词,终于) 卒然边境有急(副词,通“猝”,突然)6志 舅夺母志(名词,志向) 听臣微志(名词,愿望) 处处志之(动词,做标志) 寻向所志,遂迷(名词,标志) 7应 内无应门五尺之童(动词,照料)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动词,回答)

8危 危乎高哉(形容词,高) 知安而不知危(形容词,危险) 众心危惧,而帝志气益锐(形容词,通“畏”,害怕) 民贫则危乡轻家(动词,危害) 9绝 可以横绝峨眉巅(动词,越,渡)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动词,断)人武关,秦兵绝其厉(动词,截断)猿则百叫不绝(副词,尽,完全) 佛印绝类弥勒(副词,很,非常)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动词,消失,停止) 10或 所守或匪亲(有的人)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许,也许)残贼公行,莫之或止(用在动词前,表示不定) 11乎

必修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

人教新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 命题设计:刘加军 一.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20分,每个0.5分) 1. 秦伯说(通__ __,________) 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___,________) 3.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通__ __,________) 4.距关,毋内诸侯(通___,_______ _) 5.要项伯(通_ ___,________) 6.不敢倍 德(通__ __,_____ ___) 7.令将军与臣有郤(通__ __,________)8.燕王拜送于庭(通__ __,________) 9.悟言一室之内(通__ __,________)10.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__ __,________) 11.山川相缪(通__ __,________)12.举匏樽以相属(通__ __,________) 13.杯盘狼籍(通__ __,________)14.士之耽兮,犹可说也(通__ __,________) 15.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通__ __,________)16.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通__ __,________) 17.偭规矩而改错(通__ __,________)18.忳郁邑余侘傺兮(通__ __,________) 19.何方圜之能周兮(通__ __,________)20.进不入以离尤兮(通__ __,________) 21.芳菲菲其弥章(通__ __,________)22.终老不复取(通__ __,________) 23.曲终收拨当心画(通__ __,______)2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__ ,_____) 25.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__ __,________)2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__ __,________) 27.君子生非异也(通__ __,______)28.合从缔交(通__ __, ________)

基础知识的试题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测试题(含答案)

基础知识测试人教版数学必修I 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设集合{}{}{}1,2,3,4,5,1,2,3,2,5U A B ===,则()U A C B =I ( ) A 、{}2 B 、{}2,3 C 、{}3 D 、{}1,3 2、已知集合{}{}0,1,2,2,M N x x a a M ===∈,则集合 M N I ( ) A 、{}0 B 、{}0,1 C 、{}1,2 D 、{}0,2 3、函数()21log ,4y x x =+≥的值域是 ( ) A 、[)2,+∞ B 、()3,+∞ C 、[)3,+∞ D 、 (),-∞+∞ 4、关于A 到B 的一一映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 一一映射又叫一一对应 ② A 中不同元素的像不同 ③ B 中每个元素都有原像 ④ 像的集合就是集合B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5、在2 21,2,,y y x y x x y x ===+=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 4个

6、已知函数()213f x x x +=-+,那么()1f x -的表达式是 ( ) A 、 259x x -+ B 、23x x -- C 、259x x +- D 、 21x x -+ 7、若方程0x a x a --=有两个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0,+∞ B 、()1,+∞ C 、()0,1 D 、 ? 8、若21025x =,则10x -等于 ( ) A 、15 - B 、15 C 、150 D 、 1625 9、若()2log 1log 20a a a 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 01a << B 、112 a << C 、1 02 a << D 、 1a > 10、设 1.5 0.9 0.48 14 ,8 ,2a b c -??=== ? ?? ,则,,a b c 的大小顺序为 ( ) A 、a b c >> B 、a c b >> C 、b a c >> D 、 c a b >> 11、已知()()2212f x x a x =+-+在(],4-∞上单调递减,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3a ≤- B 、3a ≥- C 、3a =- D 、以上 答案都不对 12、若()lg f x x =,则()3f = ( ) A 、 lg 3 B 、3 C 、310 D 、103 二、填空题

文言文基础知识

古今异义 例词例句古义今义 1 居居十日过了居住 2 走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跑走 3 再一股作气,再而衰第二次又 4 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护城河水池 5 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停驻质量差;次数 6 戾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至暴戾 7 令何患令名不彰耶美好的命令 8 寻未果,寻病终不久寻找 9 狱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案件监狱 10 坐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坐下 11 渠问渠哪得清如许它(他)水渠 12 微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微小 13 迁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官吏调职迁移 14 形无案牍之劳形身体形状 15 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目光短浅卑鄙 16 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下品质低下 17 牺牲牺牲玉帛,弗敢专也祭祀用的物品为正义事业而奉献 18 亲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父母兄弟等姻缘亲属 19 交通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错相通交通运输 20 妻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儿女男性的配偶 21 绝境同上与世隔绝的地方山穷水尽的地步 22 无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更不必说条件关系连词 23 几何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多少数学学科之一 24 开张诚宜开张圣听扩大开业 25 会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聚集商议财务人员 倒装句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4)介宾结构后置 (1)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2)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有如下几种情况: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一.一词多义“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二.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③秦伯说(同“悦”) 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四.古今异义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五.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A.以其无礼于晋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佚之狐言于郑伯(2)省略句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 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3)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小结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 一.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20分,每个0.5 分) 1. 秦伯说(通__ __,________) 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___,________) 3.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通__ __,________) 4.距关,毋内诸侯(通___,_______ _) 5.要项伯(通_ ___,________) 6.不敢倍德(通__ __,_____ ___) 7.令将军与臣有郤(通__ __,________)8.燕王拜送于庭(通__ __,________) 9.悟言一室之内(通__ __,________)10.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__ __,________) 11.山川相缪(通__ __,________)12.举匏樽以相属(通__ __,________) 13.杯盘狼籍(通__ __,________)14.士之耽兮,犹可说也(通__ __,________)15.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通__ __,________)16.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通__ __,________)17.偭规矩而改错(通__ __,________)18.忳郁邑余侘傺兮(通__ __,________) 19.何方圜之能周兮(通__ __,________)20.进不入以离尤兮(通__ __,________) 21.芳菲菲其弥章(通__ __,________)22.终老不复取(通__ __,________) 23.曲终收拨当心画(通__ __,______)2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__ ,_____) 25.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__ __,________)2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__ __,________) 27.君子生非异也(通__ __,______)28.合从缔交(通__ __,________) 29.秦有余力而制其弊(通__ __,________)30.始皇既没(通__ __,________) 31.而倔起阡陌之中(通__ __,________)32.赢粮而景从(通__ __,________) 33.或师焉,或不焉(通__ __,________)34.与旃毛并咽。(通_ __,_____) 35.空自苦亡人之地。(通__,___)36.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通__,_)37.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通__ __,______)38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通__ __,________)39.此小大之辩也(通__ __,________)40.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通__ __,________)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附答案)

高中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 必修一 1、烛之武退秦师 一、通假字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______”通“_____”,______) 2.秦伯说,与郑人盟(“______”通“_____”) 3.失其所与,不知(“_____”通“______”) 4.今老矣,无能为也已(“_____”同“______”) 二、古今异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__________ 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_______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3.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古义:________今义: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 三、一词多义 1.微: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 (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口技》) ( ) (3)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 (4)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 ( ) 2.若: (1)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3)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 (4)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 ( ) 3.鄙: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 (2)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 ) (3)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 (4)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荆轲刺秦王》) ( ) (5)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 4.图: (1)唯君图之( ) (2)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 ) (3)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 ( ) (4)不图子自归( ) 5.以: (1)以其无礼于晋 ( ) (2)敢以烦执事( ) (3)越国以鄙远( )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 (5)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 (6)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 (7)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 )

牛津译林版必修一 Unit 1 重点基础知识过关默写检测(含答案)

必修1 Unit 1School life 一、高频单词默写 1. vt. 获得; 赚, 挣得 2. adj. 一般的, 普通的; 平均的 3. n. 难事; 斗争; 努力vi. 奋斗, 努力; 挣扎 4. adj. 额外的, 外加的 5. n. & vt. 交换; 交流 6. adj. 极佳的, 非常好的 7. adv. 不知为什么; 不知怎么地 8. vt. 管理; 操作 9. n. 主持人; 主人, 东道主 10. n. 负责, 掌管vt. 使承担责任; 收费 11. vt. & n. 广播, 播放 12. n. (重要)事件; 社交活动; 比赛项目 13. n. 短途旅行, 远足 14. n. 一代, 一代人 15. vt. 选择, 挑选 二、常用单词拓展 1. enjoy v. 喜欢, 享受→n. 享受, 乐趣→adj. 有乐趣的; 令人愉快的

2. experience n. &vt. 经历, 体验→adj. 有经验的→adj. 缺乏经验的 3. respect n. & vt. 尊敬, 敬重; (事物的)方面→adj. 表示敬意的, 尊敬的→adj. 值得尊敬的; 体面的 4. devote vt. 致力于; 献身→adj. 忠实的; 深爱的→n. 奉献; 挚爱 5. challenge vt. & n. 向……挑战; 挑战→adj. 具有挑战性的 6. encourage vt. 鼓励→adj. 鼓舞的→adj. 令人鼓舞的→ n. 鼓励 7. satisfy vt. 使……满意→adj. 满意的→adj. 令人满意的→n. 满意 8. graduate vi. 毕业n. 毕业生→n. 毕业 9. fluent adj. 流利的→adv. 流利地→n. 流利 10. paint vt. 油漆; 绘画→n. 画家; 油漆匠→n. 绘画, 绘画作品 11. donate vt. 捐赠→n. 捐赠→ n. 捐赠者 12. kind adj. 友好的→adv. 友好→n. 善意 13. depend v. 依靠, 依赖→adj. 独立的→n. 独立, 独立性 14. inform vt. 通知, 告知→n. 信息 15. approve vt. &vi. 批准, 通过; 赞成, 同意→n. 批准, 赞成 16. prepare vt. 准备, 筹备→adj. 有准备的→n. 准备, 筹备 三、重点短语默写 1.免费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释义: 1.已,同“矣”,了。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释义: 2.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通“”,释义: 3.厌,通“餍”,知足,满足。 4.秦伯说,与郑人盟通“”,释义: 4.说,通“悦”,高兴。 5.失其所与,不知通“”,释义: 5.知,通“智”,明智。

二、一词多义 1、贰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②不迁怒,不贰.过 1、贰:①从属二主;②再,重复。 2、鄙 ①蜀之鄙.有二僧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④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2、鄙:①边邑,边远的地方;②把……作为边邑;③庸俗,鄙陋;④轻视,看不起。 3、许 ①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②杂然相许.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

④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3、许:①答应,听从;②赞同;③约数; ④表处所,地方。 4、微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②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③微.言大义 ④见微.知著 ⑤国势衰微. 4、微:①假如没有;②卑贱;③幽微,精妙;④隐蔽,不显露;⑤衰败。 5、敝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 ②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③使史更敝.衣草 5、敝:①损害,衰败;②敝:疲惫;③屦

坏,破旧。 6、焉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③子亦有不利焉.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6、焉:①何,为什么;②哪里;③语气助词,如“啊”;④兼词,“于之”,在那里。 7、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②敢以.烦执事③越国以.鄙远④焉用亡郑以.陪邻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⑥以.乱易整⑦阙秦以.利晋 7、以:①连词,因为;②介词,拿,来; ③连词,表顺承;④连词,表顺承;⑤介词,把;⑥介词,用;⑦连词,用来。 8、而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归纳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 乃瞻衡宇衡,通“横”; 景翳翳以将入景,同“影”,日光。 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悦亲戚之情话。亲戚,古义: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情话,古义:指知心话;今义: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将有事于西畴。有事,古义:指农事;今义:泛指事情。 既窈窕以寻壑。窈窕,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觉今是而昨非。是,古义:正确;今义:判断词。非,古义:过错、错误;今义:不。 恨晨光之熹微。恨,古义:埋怨、遗憾;今义:仇恨、怨恨。 策扶老以流憩。扶老,古义,拐杖;今义,扶持老人。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 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时矫首以遐观。时:名词作状语,有时。 携幼入室。幼:形容词作名词,儿童、小孩子。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作动词,抚琴、读书。 或棹孤舟。棹:名词作动词,划船。 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词作动词,拄着。 眄庭柯以怡颜。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 乐琴书以消忧。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琴书:名词作动词,弹琴,读书。 悦亲戚之情话。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愉快。 善万物之得时。善: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善,羡慕。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 引: 引以为流觞曲水。疏导、引来。 引壶觞以自酌。端起。 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弓。 相如引车避匿。掉转。 引兵欲攻燕。率领、引导。 秦军引而去。避开、退却。 乘: 聊乘化以归去,乐夫天命复奚疑。顺应。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 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shèng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牛十二,乘韦先。四的代称。 行: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将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一.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③秦伯说(同“悦”) 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异义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基础知识过关测试——文言文阅读

基础知识过关测试——文言文阅读 姓名学号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①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②,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沈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③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④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中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新唐书.李白传》)【注解】①兴圣皇帝:即西凉武昭王李暠,唐玄宗二年追谥。 ②有道:唐时选举科目之一。③靧:(huì)洗脸。④擿:(tì)挑剔,挑拨。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子天才英特 ..英特:才智超群。 B.帝欲官白,妃辄沮.止.沮止:阻止。 C.安禄山反,转侧 ..宿松、匡庐间转侧:翻来覆去。 D.白浮游 ..四方浮游:漫游。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更客任城”的“客”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B.力士素贵,耻.之。 C.递欲官.白,妃辄沮之。D.白自知不为亲近 ..所容。 3.下列句中的“之”字全指李白的一项是() (1)白之生(2)因以命之(3)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 (4)见郭子仪,奇之(5)力士素贵,耻之 A.(1)(2)(3) B (2)(3) C.(3)(4)(5) D (1)(2)(3)(5) 4.李白傲视权贵、不事权贵的一组是() (1)即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2)为任侠,轻财重施 (3)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4)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 (5)与知章……为“酒中八仙人” (6)益骜放不自修 (7)著官锦袍坐中,旁若无人(8)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A.(1)(3)(5) B.(2)(4)(7) C.(4)(6)(8) D.(1)(6)(8)

语文必修一基础知识测试题

必修一基础知识测试题 班级:姓名: 一、选择(36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姬(jī)鲰生(zōu)以飨士卒(xiǎng)按剑而跽(jì)B.樊哙(kuài)卮酒(zhī)瞋目视之(chēn)目眦尽裂(cì)C.玉玦(jué)参乘(shèng)切而啖之(dàn)不胜桮杓(beī)D.刀俎(zǔ) 彘肩(zhì) 戮力攻秦(lù) 从百余骑(jì)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与之相通的字。 例: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桮”同“杯”) (1)距关,毋内诸侯(2)张良出,要项伯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6)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3.下列对活用情况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同上,像翅膀一样 B.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在册 沛公军霸上:军,同上驻扎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沛公欲王关中:王,同上 D.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 拔剑撞而破之形容词用作动词击碎、击破 4.下列各句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距关,毋内诸侯。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③范增数目项王。④秋毫不敢有所近。 ⑤张良出,要项伯。⑥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⑦拔剑切而啖之。⑧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A.①②⑤⑥B.②④⑥⑧C.①③⑤⑦D.①④⑤⑧ 5.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3分)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驻扎。 B.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发:打开。 C.终已不顾顾:顾得上。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之:到。 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用法归类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既东封郑②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③常以身翼蔽沛公④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⑤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⑥使使以闻大王 ⑦籍吏民,封府库⑧此其志不在小 A. ①④⑤⑥⑦/②③/⑧ B. ①⑥/③/④/⑤/②⑦/⑧ C. ①⑥⑦/②④/③/⑤⑧ D. ①④⑥/②③/⑤/⑦/⑧ 7. 下列各句句式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是寡人之过也燕王拜送于庭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急击勿失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若属皆且为所虏 D.夫晋,何厌之有项王曰:“沛公安在?” 8. 下列各句中通假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1

可打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文言文基础知识点整理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归去来兮辞》 一、文学常识 1、《归去来兮辞》的作者是时期著名的诗人陶潜,世称先生,他自号。他的代表性作品有 2、辞,是介于与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的《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到了汉代,人们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比较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而赋重。 二、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乃瞻衡宇 曷不委心任去留 景翳翳以将入 三、找出句中古今异义并解释 觉今是而昨非 悦亲戚之情话 于时风波未静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景翳翳以将入 既窈窕以寻壑 策扶老以流憩 问征夫以前路 将有事于西畴

四、词类活用 情在骏奔 策扶老以流憩 或棹孤舟 生生所资 园日涉以成趣 携幼入室 善万物之得时 眄庭柯以怡颜 悦亲戚之情话 乐琴书以消忧 五、指出文言句式类型并翻译 寓形宇内复几时? 遂见用于小邑 既自以心为形役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农人告余以春及 田园将芜胡不归? 奚惆怅而独悲? 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六、翻译 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木欣欣以向荣,。 七、一词多义 1 就 三径就荒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金就砺则利 2 乘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3 审 审容膝之易安 用意详审 为人主计,莫如先审取舍 孔子如审先知,当早易道 4 将 田园将芜 将信将疑 暂伴月将影 出郭相扶将 将功赎罪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使关羽将三万兵至益阳 5 绝 请息交以绝游 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以小舟至绝壁下 绝不相干 6 委 曷不委心任去留 王年少,委国事大臣 委命下吏 7 引 引壶觞以自酌 引赵使者相如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左右欲引相如去

“文言文基础知识题”配套检测—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基础知识题”配套检测 A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贺若敦,代人也。父统,为东魏颍州长史。西魏大统三年,执.刺史田迅以.州降,赐爵当亭县公。敦少有气干,善骑射。统之谋执迅也,虑.事不果,沉吟者久之.。敦时年十七,乃进策曰:“愿思全身远.害,不得有所顾念也。”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谓左右僚属曰:“我少从军旅,战阵非一。如此儿年时胆略者,未见其人,非唯成我门户,亦当为国名将。”明年,从河内公独孤信于洛阳,被围。敦弯三石弓,箭不虚发。乃言于.太祖。异.之,授都督。 (节选自《周书·贺若敦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执.刺史田迅以州降 (2)虑.事不果 (3)愿思全身远.害 (4)异.之,授都督 参考答案:(1)拘捕(2)担心(3)形容词用作动词,远离(4)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执刺史田迅以.州降②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B.①沉吟者久之.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C.①统乃.流涕从之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①乃言于.太祖②不拘于.时,学于余 解析:选B A项,①介词,率领;②连词,表目的,用来。B项,二者都是衬音节助词,无实义。C项,①副词,于是,就;②副词,竟然。D项,①介词,向;②介词,表被动。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 译文:

(2)如此儿年时胆略者,未见其人,非唯成我门户,亦当为国名将。 译文: 参考答案:(1)当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人张世显暗中赶来袭击贺若统,贺若敦挺身而出与贼人交战,亲手斩杀七八个贼人,贼人才退走。[注意:潜,暗中;手,名词作状语,亲手;“敦挺身赴战”为省略句,应为“敦挺身(与之)赴战”] (2)像这孩子这样的年龄而有如此胆量谋略的,我还没有见过,他不仅能光耀我家的门庭,也应当会成为国家的名将。(注意:唯,仅) 参考译文: 贺若敦,是代地人。其父贺若统,任东魏的颍州长史。西魏大统三年,拘捕刺史田迅率领州人归降,赐爵为当亭县公。贺若敦从小有气魄才干,善长骑马射箭。贺若统谋划拘捕田迅时,担心事情没有结果,思虑了很长时间。贺若敦当时十七岁,就进献计策说:“若想保全自身远离祸害,不能有什么顾虑了。”贺若统于是流泪听从了他的建议,终于定了计谋归顺太祖。当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人张世显暗中赶来袭击贺若统,贺若敦挺身而出与贼人交战,亲手斩杀七八个贼人,贼人才退走。贺若统大喜,对左右的官吏说:“我年少从军打仗,经过的战阵不止一次了,像这孩子这样的年龄而有如此胆量谋略的,我还没有见过,他不仅能光耀我家的门庭,也应当会成为国家的名将。”次年,跟随河内公独孤信,在洛阳被包围。贺若敦使用三石硬弓,箭无虚发。独孤信告诉了太祖。太祖认为他是奇才,授任都督。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去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①于途,蔡泽乃西.入秦。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范雎闻,使人召之。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见之,又倨.。范雎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蔡泽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②者,固义之至之,忠之节也。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